CN212898740U -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98740U
CN212898740U CN202021667745.0U CN202021667745U CN212898740U CN 212898740 U CN212898740 U CN 212898740U CN 202021667745 U CN202021667745 U CN 202021667745U CN 212898740 U CN212898740 U CN 212898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pipe
inlet pip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677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书力
张洋
曾祥龙
何佳佳
刘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677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98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98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98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包括空滤器进气管和散热器,所述空滤器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进气总管和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两个进气接口和一个出气接口,所述三通接头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进气接口流向所述出气接口的气流流量的进气阀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管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管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上方,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并且所述第二进气口朝向所述散热器的背风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空滤的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能够防止汽车在极寒地区行驶时曲通管道口部结冰,安装简便,布置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件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进气系统结冰越来越受关注,随着直喷和高压缩比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应用,曲通压力调节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携带到进气管路的水蒸气也越来越多,管路结冰问题也越来越不可避免,结冰严重的将会导致发动机损坏。一般发动机的空滤器的进气口布置在散热器的上方,当汽车在极寒地区行驶时,曲通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迅速结冰,附着在曲通管道口部,使发动机出现曲通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能够防止汽车在极寒地区行驶时曲通管道口部结冰,同时具有安装简便,布置合理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包括空滤器进气管和散热器,所述空滤器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进气总管和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两个进气接口和一个出气接口,所述三通接头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进气接口流向所述出气接口的气流流量的进气阀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管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管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尾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气接口连通,所述进气总管的首端与所述出气接口连通,所述进气总管的尾端与空滤器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上方,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并且所述第二进气口朝向所述散热器的背风侧。
进一步,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电子执行器、转动轴、阀片和两个滑动轴承,所述电子执行器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滑动轴承固定在所述三通接头上,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轴承过盈配合,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的内部,并且所述阀片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轴承之间的所述转动轴上。
进一步,两个所述进气接口分别为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尾端连接的第一进气接口和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尾端连接的第二进气接口;当所述阀片朝向所述第一进气接口转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接口内的气流流量减少,所述第二进气接口内的气流流量增大;当所述阀片朝向所述第二进气接口转动时,所述第二进气接口内的气流流量减少,所述第一进气接口内的气流流量增大。
进一步,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一进气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接口的转角处。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支耳,多个所述安装支耳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进气总管的中部为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分别设置在散热器的上方和后方,使进入空滤器的气体温度能够通过进气阀组件进行调节,防止曲通中的水蒸气遇冷后结冰或者高温气体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2)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位置相距不远,空间利用率高;(3)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进气总管和三通接头采用分体式设计,安装简便,装配时各个部件能进行微调,降低与汽车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概率;(4)能够防止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风口在汽车行驶时发生抖动异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滤器进气管的局部剖视图(阀片封堵第一进气接口);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滤器进气管的局部剖视图(阀片封堵第二进气接口);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阀组件的爆炸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散热器,2-第一进气管,21-第一进气口,22-安装支耳,3-第二进气管,31-第二进气口,4-进气总管,41-波纹管,5-三通接头,51-第一进气接口,52-第二进气接口,53-出气接口, 61-电子执行器,62-转动轴,63-阀片,64-滑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包括空滤器进气管和散热器1,所述空滤器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进气总管4和三通接头5;所述三通接头5包括两个进气接口和一个出气接口53,所述三通接头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进气接口流向所述出气接口53的气流流量的进气阀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一进气口21,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二进气口31,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尾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气接口连通,所述进气总管4的首端与所述出气接口53连通,所述进气总管4的尾端与空滤器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21位于所述散热器1的上方,所述第二进气口31位于所述散热器1的后方并且所述第二进气口31朝向所述散热器1的背风侧;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电子执行器61、转动轴62、阀片63和两个滑动轴承64,所述电子执行器61与所述转动轴62传动连接,所述滑动轴承64固定在所述三通接头5上,所述转动轴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轴承64过盈配合,所述阀片63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5的内部,并且所述阀片6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轴承64之间的所述转动轴62上;两个所述进气接口分别为与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尾端连接的第一进气接口51和与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尾端连接的第二进气接口52;当所述阀片63朝向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转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内的气流流量减少,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内的气流流量增大;当所述阀片63朝向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转动时,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内的气流流量减少,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内的气流流量增大。
第一进气口21位于散热器1的上方,并且第一进气口21朝向远离散热器1的方向,因此第一进气管2内的气体温度比较低,第二进气口31位于散热器1的后方并且第二进气口31朝向散热器1的背风侧,因此第二进气管3内的气体温度比较高。转动轴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轴承64的内圈过盈配合。当外部环境的气温较低时,可以通过电子执行器61带动转动轴62转动,转动轴62带动阀片63朝向第一进气接口51转动,减少第一进气接口51内的气流流量,增大第二进气接口52内的气流流量,防止曲通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迅速结冰,在极寒地区,可以将通过电子执行器61的转动轴62转动阀片63直至完全封堵住第一进气接口51,如图2所示(图2和图3中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第一进气管2内的低温气体不会进入空滤器,只有第二进气管3内的来自散热器1的背风侧的温暖气体能够进入空滤器,防止曲通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迅速结冰。当然,如果是在温暖环境下行驶,还可以通过进气阀组件,增大第一进气接口51内的气流流量,减少第二进气接口52内的气流流量,使进入空滤器的气体温度较低,在高温地区,可以将通过电子执行器61的转动轴62转动阀片63直至完全封堵住第二进气接口52,如图3所示,第二进气管3内的高温气体不会进入空滤器,只有第一进气管2内的未经散热器加热的气体能够进入空滤器,防止高温气体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此外,第一进气口21和第二进气口31分别位于散热器1的上方和后方,第一进气口21和第二进气口31的位置相距不远,在第一进气管2和进气总管4之间通过三通接头5和第二进气管3增加一条进气管路,两条进气管路共用三通接头5和进气总管4,在增加一条进气管路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空间的占用,优化管路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进气总管4和三通接头5采用分体式设计,安装简便,装配时各个部件能进行微调,降低与汽车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转动轴62位于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和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的转角处。当第一进气接口51和第二进气接口52均不被封堵时,气体是从第一进气接口51和第二进气接口52流向出气接口53,阀片63以转动方式与转动轴62连接,阀片63也位于第一进气接口51和第二进气接口52的转角处,阀片63的两个面分别朝向第一进气接口51和第二进气接口52,第一进气接口51和第二进气接口52内的气体经过阀片63之后才交汇进入出气接口53,能够减少进气阻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进气管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支耳22,多个所述安装支耳2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带有安装孔的安装支耳22结构简单,便于与车体配合,装配时操作简便。第一进气口21迎风,需要通过安装支耳22固定第一进气管2,防止汽车行驶时第一进气管2因空气阻力大发生抖动异响,而第二进气管3位于散热器1的后方,并且第二进气口31朝向散热器1的背风侧,汽车行驶时第二进风口受到的空气阻力很小,不需要设置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总管4的中部为波纹管41。波纹管41伸展能力和变形能力强,波纹管41形变能够调节进气总管4的首端和尾端的相对角度,能够防止进气总管4与空滤器对接不上的情况发生,波纹管41使进气总管4的位置能够调整,能够降低进气总管4与汽车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概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包括空滤器进气管和散热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器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进气总管(4)和三通接头(5);所述三通接头(5)包括两个进气接口和一个出气接口(53),所述三通接头(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进气接口流向所述出气接口(53)的气流流量的进气阀组件;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一进气口(21),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首端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第二进气口(31),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尾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尾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气接口连通,所述进气总管(4)的首端与所述出气接口(53)连通,所述进气总管(4)的尾端与空滤器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21)位于所述散热器(1)的上方,所述第二进气口(31)位于所述散热器(1)的后方并且所述第二进气口(31)朝向所述散热器(1)的背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组件包括电子执行器(61)、转动轴(62)、阀片(63)和两个滑动轴承(64),所述电子执行器(61)与所述转动轴(62)传动连接,所述滑动轴承(64)固定在所述三通接头(5)上,所述转动轴(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轴承(64)过盈配合,所述阀片(63)设置在所述三通接头(5)的内部,并且所述阀片(6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轴承(64)之间的所述转动轴(6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进气接口分别为与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尾端连接的第一进气接口(51)和与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尾端连接的第二进气接口(52);当所述阀片(63)朝向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转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内的气流流量减少,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内的气流流量增大;当所述阀片(63)朝向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转动时,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内的气流流量减少,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内的气流流量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2)位于所述第一进气接口(51)和所述第二进气接口(52)的转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支耳(22),多个所述安装支耳(2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4)的中部为波纹管(41)。
CN202021667745.0U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Active CN212898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7745.0U CN212898740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67745.0U CN212898740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8740U true CN212898740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4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67745.0U Active CN212898740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987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8976A (zh) * 2021-10-11 2021-12-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发动机进气分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8976A (zh) * 2021-10-11 2021-12-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发动机进气分流装置
CN113818976B (zh) * 2021-10-11 2022-12-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发动机进气分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51278B1 (ko) 일체형 배기가스 재순환 밸브를 갖춘 터보과급기
US8813729B2 (en) Charge air duc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594128B2 (ja) 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US4702079A (en) Air-cooled type intercooler for a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097708B (zh) 冷却装置
CN212898740U (zh)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与散热器布置结构
CN103797239A (zh) Egr装置的冻结防止装置
US20150167519A1 (en) Heat recovery device with standoff heat exchanger mount
JP2016003573A (ja) 過給機
JP2011074841A (ja) Egr装置
CN101419003B (zh) 车辆空调系统的接收器/干燥器置于受液器内的热交换器
JP3620034B2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US20210396171A1 (en) Turbine housing of a turbocharger
JP2016094888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KR101619532B1 (ko) 차량의 엔진 배기열 회수장치
CN112610376B (zh)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及车辆
JPH11148431A (ja) 吸気絞り弁の氷結防止構造
JP6726009B2 (ja) Egrクーラ構造
CN210858862U (zh) 用于车辆的管路组件及车辆
CN115045781A (zh) 一种实现高egr率的低压冷却egr系统
CN114033588A (zh) 呼吸器闭式循环发动机用增压器的压气机集成换热装置
EP1422411B1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2502824A (zh) 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
JP5556743B2 (ja) 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JP4089724B2 (ja) 内燃機関のスロットルバル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