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86044U -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86044U
CN212886044U CN202021250421.7U CN202021250421U CN212886044U CN 212886044 U CN212886044 U CN 212886044U CN 202021250421 U CN202021250421 U CN 202021250421U CN 212886044 U CN212886044 U CN 212886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motor
moving
modul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04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瑾
曹锋
谢泽楷
李志文
周勇
陈超科
申健
陈廷赏
黄潮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04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86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86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86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卷棉装置包括旋转平台和卷棉组件,若干个卷棉组件对称设置于旋转平台上,旋转平台驱动卷棉组件转动,使若干卷棉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互换;卷棉组件包括转动台、第一压棉机构和第二压棉机构,转动台开设安装部以安装发热体,第一压棉机构设置在转动台上,第一压棉机构用于将棉条压持于发热体,且在转动台转动下驱使棉条卷绕于发热体,第二压棉机构与转动台相对设置,第二压棉机构用于在转动台转动下将棉条压紧在发热体上。卷棉装置通过若干个卷棉组件对称设置在旋转平台上以加快卷绕速度和效率,通过第一压棉机构和第二压棉机构来压棉以提高压棉质量。

Description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的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卷棉的装置以及组装雾化器的设备。
背景技术
雾化器作为电子烟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生产速度制约着电子烟的生产规模。现有的雾化器组装生产的卷棉过程大部分是手工来完成,但手工卷棉会产生如下问题:其一是难以长时间快速手动卷绕棉片带来的效率较低;其二是注意力不集中带来的精度低;其三是用力不均匀带来的棉片与发热体表面以及上下层棉片结合不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制成的雾化器的质量。
因此,基于手动卷棉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快速、稳定地让发热体卷棉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手动卷棉存在效率和精度较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了一种自动卷棉的装置,能高效率、持续稳定地将发热体卷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棉装置包括旋转平台和卷棉组件,若干个卷棉组件对称设置于旋转平台上,旋转平台驱动卷棉组件转动,使若干卷棉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互换;
卷棉组件包括转动台、第一压棉机构和第二压棉机构,转动台开设安装部以安装发热体,第一压棉机构设置在转动台上,第一压棉机构用于将棉条压持于发热体,且在转动台转动下驱使棉条卷绕于发热体,第二压棉机构与转动台相对设置,第二压棉机构用于在转动台转动下将棉条压紧在发热体上。
较佳的,第一压棉机构包括第一压棉电机和压棉片;
压棉片固定在第一压棉电机的输出端;
第一压棉电机驱动压棉片摆动;
第一压棉电机驱动压棉片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压棉片靠近安装部上的发热体,并将棉条压持于发热体一侧。
较佳的,第二压棉机构包括第二压棉电机、气爪和滚轮;
第二压棉电机的输出端间隔设置四气爪,气爪的自由端安装滚轮;
第二压棉电机驱动气爪,以使滚轮靠近安装部上的发热体,并将压持发热体一侧的棉条。
较佳的,卷棉组件还包括安装架、第一移动电机、第二移动电机、移动板、移动连杆和压杆;
安装架固定于旋转平台;
第一移动电机安装于安装架上,移动板固定于第一移动电机的输出端,第二移动电机和移动连杆设置于移动板,第二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移动连杆固定,压杆固定于移动连杆的下端;
第一移动电机驱动移动板移动,并带动移动连杆移动,使压杆位于安装部的上部,第二移动电机再驱动移动连杆移动,以使压杆向下移动以抵接于安装部上的发热体。
一种雾化器组装设备,该雾化器组装设备包括发热体上料装置、壳体上料装置、棉条上料装置和卷棉装置;
发热体上料装置、壳体上料装置和棉条上料装置设置于卷棉装置的周围。
较佳的,发热体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上料电机、滑动模组和发热体放置架;
上料电机、滑动模组和发热体放置架安装于上料架;
上料电机安装于滑动模组一侧;
发热体放置架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模组上;
上料电机作用于滑动模组,使发热体放置架沿滑动模组来回移动。
较佳的,发热体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横移电机、第一横移模组、第一纵移电机、第一夹料电机和发热体夹料机构;
第一横移电机设置于第一横移模组一侧;
第一纵移电机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横移模组;
第一夹料电机安装于第一纵移电机的输出端;
发热体夹料机构安装于第一夹料电机的输出端;
第一横移电机作用于第一横移模组使第一纵移电机沿第一横移模组在发热体放置架和安装部间来回滑动;
第一纵移电机驱动第一夹料电机上下滑动,第一夹料电机驱动发热体夹料机构张合以夹持或松开发热体。
较佳的,壳体上料装置包括圆振机构和直振机构;
圆振机构具有圆振腔,直振机构具有直振腔,圆振腔和直振腔连通。
较佳的,壳体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横移电机、第二横移模组、纵移模组、第二纵移电机、第二夹料电机和壳体夹料机构;
第二横移电机设置于第二横移模组一侧;
纵移模组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横移模组;
第二纵移电机设置于纵移模组的一侧;
第二夹料电机滑动地纵移模组上;
壳体夹料机构设置于第二夹料电机的输出端;
第二横移电机作用于第二横移模组使纵移模组沿第二横移模组在直振腔和安装部间来回滑动;
第二纵移电机作用于纵移模组使第二夹料电机沿纵移模组上下滑动,第二夹料电机驱动壳体夹料机构张合以夹持或松开壳体。
较佳的,棉条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架、料盘、肘夹、推进气缸和阻尼轮;
料盘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架上;
肘夹设置于料盘上以压持料盘;
推进气缸固定于固定架,阻尼轮固定于推进气缸的输出端;
推进气缸推动阻尼轮靠近料盘。
较佳的,棉条上料装置还包括张紧轮、推进电机、夹棉电机、夹棉机构和气剪;
张紧轮间隔设置于固定架;
推进电机和气剪固定于固定架;
夹棉电机设置于推进电机的输出端;
夹棉机构设置于夹棉电机的输出端;
气剪设置于夹棉机构与转动台之间;
推进电机驱动夹棉电机来回移动,夹棉电机驱动夹棉机构张合以夹紧棉条。
本实用新型的卷棉装置通过设置的旋转平台和卷棉组件完成棉条卷绕在发热体上以及之后的转动,通过旋转平台的旋转带动卷棉组件之间空间位置互换可加快卷棉的速度和效率,卷棉组件的转动台开设安装部以安装发热体,第一压棉机构和第二压棉机构用于将棉条紧紧的卷绕在发热体上,保证了棉条与发热体以及棉条之间的紧固程度,以提高制作的雾化器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热体卷绕棉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雾化器组装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雾化器组装设备部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所指位置的放大图;
图8是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部分发热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部分发热体上料装置和部分壳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卷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卷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转动台和第一压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B所指位置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2中A所指位置的放大图;
图16是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棉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棉条上料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棉条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圆振和直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圆振和直振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雾化器;11-壳体、12-发热体、121-卷绕部、13-棉条、131-棉条卷;200-雾化器组装设备;2-机柜、21-主机柜、22-副机柜、23-支架;3-发热体上料装置、31-上料架、32-上料电机、33-滑动模组、34-发热体放置架、35-第一横移电机、36-第一横移模组、37-第一纵移电机、38-第一夹料电机、39-发热体夹料机构、391-第一发热体夹料部、392-第二发热体夹料部;4-卷棉装置、41-旋转平台、411-固定部、412-旋转电机、413-旋转板、42-卷棉组件、421-安装架、422-转动台、4221-基台、4222-转动部、4223-第一齿轮、4224-驱动电机、4225-第二齿轮、4226-安装部、423-第一压棉机构、4231-第一压棉电机、4232-压棉片、424-第二压棉机构、4241-第二压棉电机、4242-气爪、4243-滚轮、425-定位组件、4251-第一移动电机、4252-移动板、4253-第二移动电机、4254-移动连杆、4255-压杆、4256-滑动杆、4257-移动杆;5-棉条上料装置、50-固定架、51-料盘、52-推进气缸、53-阻尼轮、54-肘夹、55-张紧轮、56-推进电机、57-夹棉电机、58-夹棉机构、59-气剪、591-剪头;6-壳体上料装置、61-圆振机构、611-圆振腔、62-直振机构、621-直振腔、63-第二横移电机、64-第二横移模组、65-纵移模组、66-第二纵移电机、67-第二夹料电机、68-壳体夹料机构;7-储物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照图1-4,雾化器100包括壳体11和可卷绕棉条13的发热体12,其中,发热体12可以使用陶瓷材料制成,发热体12一端具有卷绕部121以卷绕棉条13,壳体11内设空腔,且壳体11的一端开设插入口以便于发热体12的插入该空腔。
雾化器100的组装是将卷棉好的发热体12通过壳体11一端的入料口插入内腔,但现有大部分的发热体12卷棉是通过手工来完成,具体是用手将棉条13卷绕于发热体12的卷绕部121外表面若干圈,棉条13卷绕若干圈后,将棉条13剪断,并将剩余棉条13紧贴在卷绕部121。
然而,使用人工来手动组装雾化器100会产生如下问题:其一是难以长时间快速手动卷绕棉条13带来的效率较低;其二是注意力不集中带来的精度低;其三是用力不均匀带来的棉条13与发热体12表面以及上下层棉条13结合不紧密,并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制成的雾化器100的质量。
对于人工卷棉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提高发热体12卷棉的效率和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卷棉的卷棉装置。
具体的,请参照图5和图11,卷棉装置4包括旋转平台41和卷棉组件42,若干个卷棉组件42对称设置于旋转平台41上,旋转平台41驱动卷棉组件42转动,使若干卷棉组件42之间的空间位置互换。
对于卷棉组件42的具体数量可以是2个、4个等等,通过设置多个卷棉组件42可进一步的提高卷棉的速度和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41上对称的放置了两个卷棉组件42,组装过程中,发热体上料装置3将发热体12固定在其中一个卷棉组件42上,另一个卷棉组件42固定的发热体12与棉条13完成卷绕;旋转平台41转动180度后,其中刚固定发热体12的卷棉组件42接下来是完成与棉条13卷绕,而另一个卷棉组件42上已卷绕好棉条13的发热体12与壳体11组装成雾化器100并被取下,取下已卷绕好棉条13的发热体12后,也进行下一个发热体12的上料。也即,其中一个卷棉组件42完成发热体12的卷棉,另一个卷棉组件42完成雾化器100的组装和下一个发热体12的上料。
另外,对于旋转平台41上设置更多数量(如4个或6个等)的卷棉组件42,那只需将旋转平台41做成更大的尺寸,以便于发热体上料装置3、棉条上料装置5和壳体上料装置6的安装设置。
更具体的,请参照图7和图11-14,卷棉组件42包括转动台422、第一压棉机构423和第二压棉机424,转动台422开设安装部4226以安装发热体12,第一压棉机构423设置在转动台422上,第一压棉机构423用于将棉条13压持于发热体12,且在转动台422转动下驱使棉条13卷绕于发热体13,第二压棉机构424与转动台422相对设置,第二压棉机构424用于在转动台422转动下将棉条13压紧在发热体12上。
卷棉组件42通过转动台422的转动来使安装部4226上的发热体12与卷棉13发生卷绕作用,进而将卷棉13卷绕在发热体12上,且通过第一压棉机构423和第二压棉机424的压棉配合,让卷棉13卷绕的更好,增加卷棉13与发热体12以及发热体12卷绕的多层卷棉13之间稳固性。
使用卷棉装置4来自动卷棉,需要将发热体12和棉条13输送到卷棉装置4上,发热体12和棉条13的上料装置可以有多种,且卷棉好的发热体12还需要与壳体11组装成雾化器200来生产电子烟。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地对壳体11、发热体12和棉条13上下料,并且还能自动地组装雾化器200的设备。
具体的,请参照图5-6,雾化器组装设备200包括发热体上料装置3、卷棉装置4、棉条上料装置5和壳体上料装置6。其中,发热体上料装置3、棉条上料装置5和壳体上料装置6设置于卷棉装置4的周围。
发热体上料装置3和棉条上料装置5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给将发热体12和棉条13输送到卷棉装置4,通过卷棉装置4将棉条13卷绕于发热体12上,之后,再与壳体上料装置6输送的壳体11固定在一起制成雾化器100,制成的雾化器100被取下放置在储物盒7内。
请参照图5、图8和图10,发热体上料装置3、卷棉装置4、棉条上料装置5和壳体上料装置6可以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固定在其他结构上。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组装设备200设置了机柜2,机柜2分为主机柜21、副机柜22和支架23,副机柜22设置在主机柜21的一侧,支架23固定在主机柜21上。
其中,发热体上料装置3、卷棉装置4、棉条上料装置5、储物盒7和部分的壳体上料装置6设置在主机柜21上,壳体上料装置6的其他结构设置在副机柜22上,机柜2这样设置既增加了装置之间的紧凑性,又便于对发热体上料装置3、卷棉装置4、棉条上料装置5和壳体上料装置6的调节控制。
对于发热体上料装置3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9-10。具体的,发热体上料装置3包括上料架31、上料电机32、滑动模组33和发热体放置架34。其中,上料架31固定在主机柜21(图8)上,上料电机32、滑动模组33和发热体放置架34安装于上料架31,上料电机32安装于滑动模组33一侧,发热体放置架34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模组33上。这样,当上料电机32作用于滑动模组33时,能使发热体放置架34沿滑动模组33来回移动。
另外,发热体上料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支架23上的第一横移电机35、第一横移模组36、第一纵移电机37、第一夹料电机38和发热体夹料机构39,第一横移电机35设置于第一横移模组36一侧,第一纵移电机37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横移模组36,第一夹料电机38安装于第一纵移电机37的输出端,发热体夹料机构39安装于第一夹料电机38的输出端,且第一横移电机35可作用于第一横移模组36使第一纵移电机37沿第一横移模组36在发热体放置架34和安装部4226(图14)间来回滑动,第一纵移电机37驱动第一夹料电机38上下滑动,第一夹料电机38驱动发热体夹料机构39的第一发热体夹料部391和第二发热体夹料部392张合以夹持或松开发热体12。
发热体上料装置3输送发热体12过程:通常情况下,发热体放置架34上按规律放置发热体12,上料电机32作用于滑动模组33,使发热体放置架34沿滑动模组33移动至与安装部4226(图14)平行的位置;然后,第一横移电机35作用于第一横移模组36使第一纵移电机37沿第一横移模组36滑动至发热体12的上方,第一纵移电机37驱动第一夹料电机38向下滑动,第一夹料电机38驱动发热体夹料机构39的第一发热体夹料部391和第二发热体夹料部392张开以夹持发热体12,之后,这些机构反向运动,使发热体夹料机构39夹住的发热体12移动至安装部4226(图14)的上方,并将发热体12插入至安装部4226。如此,周而复始的输送发热体12。
发热体12插入至安装部4226后,卷棉装置4完成发热体12与棉条13的卷绕,下面就对卷棉装置4做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1和图14,其中一个卷棉组件42的安装部4226固定发热体12后,旋转平台41旋转,将两个卷棉组件42的空间位置互换,让其中发热体12没有卷棉的卷棉组件42靠近棉条上料装置5。
具体的,请参照图11,旋转平台41包括固定部411、旋转电机412和旋转板413,固定部411固定在主机柜21(图8)上,旋转电机412安装在固定部411上,旋转板413设置在旋转电机412上,卷棉组件42对称的设置在旋转板413上,旋转电机412驱动旋转板413转动,进而带动卷棉组件42转动,这样,若干个卷棉组件42的空间位置根据具体的组装情况可以通过旋转平台41来控制。
关于让棉条13能够自动地卷绕至发热体12上的详细结构,请参照图12-14。卷棉组件42的转动台422通过自身转动来带动其上的发热体12转动,进而完成卷绕棉条13,转动台422自身转动的实现可以有多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台422包括基台4221、转动部4222、驱动电机4224、第一齿轮4223和第二齿轮4225。其中,驱动电机4224与基台4221间隔固定在旋转板413上,第一齿轮4223固定在驱动电机4224的输出端,第二齿轮4225安装在基台4221上,第一齿轮4223和第二齿轮4225啮合,转动部4222固定在第二齿轮4225上,转动部4222的顶部开设安装部4226,且第一压棉机构423设置在转动部4222上。
这样,驱动电机4224驱动第一齿轮422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4225转动,第二齿轮4225上的转动部4222和安装部4226固定的发热体12也随之转动。
第一压棉机构423固定在转动部4222上,第一压棉机构423的详细结构请参照图13和图14。具体的,第一压棉机构423包括第一压棉电机4231和压棉片4232,压棉片4232固定在第一压棉电机4231的输出端,第一压棉电机4231驱动压棉片4232摆动。这样,第一压棉电机4231驱动压棉片4232转动一定角度,压棉片4232可位于发热体12的一侧。
第一压棉机构423的压棉过程为:当发热体12卷棉时,棉条13被输送至发热体12的一侧,此时,第一压棉电机4231再驱动压棉片4232转动棉条13的侧面,让压棉片4232将棉条13紧紧地压持于发热体12上,之后,转动部4222转动一圈后,带动压棉片4232转动一圈,使压棉片4232压紧的棉条13也卷绕发热体12一圈,转动部4222停止一段时间,让第二压棉机构424移动,将棉条13压住,然后,第一压棉电机4231驱动压棉片4232反向转动,使压棉片4232与棉条13分离。
其中,压棉片4232大体呈T型,且向内凹一定角度,以更好的压住棉条13。
请参照图15,第二压棉机构424包括第二压棉电机4241、气爪4242和滚轮4243。其中,第二压棉电机4241固定在安装架421上,第二压棉电机4241的输出端间隔设置四气爪4242,气爪4242的自由端安装滚轮4243。
这样,第二压棉电机4241能够驱动气爪4242向转动部4222上的发热体12方向移动,并使滚轮4243靠近发热体12,并将压持发热体12一侧的棉条13。且设置了四个滚轮4243,可将棉条13均匀的压持在发热体12上。
第二压棉电机4241的压棉过程为:滚轮4243压持发热体12一侧的卷棉13,第一压棉电机4231驱动压棉片4232摆动使压棉片4232与棉条13分离,之后,转动部4222继续转动若干圈(如1.5圈),因滚轮4243可以转动,滚轮4243将棉条13紧紧地压在发热体12上,转动部4222停止转动,气剪59(图17-18)的剪头591向下运动将棉条13剪断,之后,转动部4222再次继续转动,滚轮4243将剩余的棉条压紧在发热体12上。
因转动部4222上的发热体12的一端呈自由状态,压棉片4232和滚轮4243要将棉条13压紧在发热体12的自由端,压棉片4232和滚轮4243对棉条13和发热体12具有作用力,该作用力可能使发热体12自由端倾斜,进而影响卷棉效果,降低质量。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请参照图11和图16,卷棉组件42还设置了定位组件425,定位组件425包括第一移动电机4251、移动板4252、第二移动电机4253、移动连杆4254和压杆4255。
其中,第一移动电机4251安装于安装架421上,安装架421固定于旋转平台41,移动板4252固定于第一移动电机4251的输出端,第二移动电机4253和移动连杆4254设置于移动板4252,第二移动电机4253的输出端与移动连杆4254固定,压杆4255固定于移动连杆4254的下端。
这样,第一移动电机4251可驱动移动板4252移动,并带动移动连杆4254移动,使压杆4255位于安装部4226(图14)的上部,第二移动电机4253再驱动移动连杆4254移动,以使压杆4255向下移动以抵接于安装部4226上的发热体12。通过压杆4255与安装部4226上的发热体12间的抵顶,使发热体12在受到压棉片4232和滚轮4243的作用力时不会发生倾斜。
且发热体12上的卷棉13卷绕完成之后,压杆4255与发热体12分离,并返回至初始位置,以空出安装部4226上方的空间以便于下一个发热体12的上下料。
另外,移动连杆4254分为两滑动杆4256和移动杆4257,滑动杆4256可移动地穿设移动板4252,两滑动杆4256的一端都与移动杆4257固定,第二移动电机4253安装于两滑动杆4256的中间,第二移动电机4253的输出端与移动杆4257固定,压杆4255固定在移动杆4257的下部。
这样,第二移动电机4253驱动移动杆4257向下移动,滑动杆4256随之移动,以保持移动杆4257移动的稳定性,提高压杆4255抵顶安装部4226上发热体12的可靠性。
关于棉条13的上料,请参照图17-19。具体的,棉条上料装置5包括固定架50、料盘51、肘夹54、推进气缸52和阻尼轮53。其中,棉条卷131设置在料盘51,料盘51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架50上,拉动棉条卷131一侧的棉条13可使料盘51转动以释放棉条13。肘夹54设置于料盘51上抵接料盘51以保证棉条卷131的好好地释放棉条13,肘夹54可以是现有的机构。推进气缸52固定于固定架50,阻尼轮53固定于推进气缸53的输出端,推进气缸53推动阻尼轮52靠近料盘50的棉条卷131,阻尼轮52对棉条卷131产生阻尼作用,以利于棉条卷131释放棉条13。
更具体的,棉条上料装置5还包括张紧轮55、推进电机56、夹棉电机57、夹棉机构58和气剪59。其中,若干个张紧轮55间隔设置于固定架50,张紧轮55可张紧棉条13。
推进电机56和气剪59固定于固定架50,夹棉电机57设置于推进电机56的输出端,夹棉机构58设置于夹棉电机57的输出端,推进电机56可驱动夹棉电机57来回移动,夹棉电机57驱动夹棉机构58张合以夹紧棉条13。
使用时,夹棉电机57驱动夹棉机构58夹紧棉条13,推进电机56驱动夹棉电机57往安装部4226(图14)上发热体12方向移动,并使张紧轮55张紧棉条13,以及料盘51的棉条卷131释放棉条13,将棉条13输送至发热体12的一侧,之后,夹棉电机57驱动夹棉机构58张开,使夹棉机构58与棉条13分离,推进电机56驱动夹棉电机57返回至初始位置。
另外,气剪59设置于夹棉机构58与转动部4222的安装部4226之间,气剪59的剪头591在压棉快结束的时候向下运动并将棉条13剪断,剪断棉条12之后,剪头591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对于壳体11的上料,请参照图20-21。具体的,壳体上料装置6包括圆振机构61和直振机构62,圆振机构61具有圆振腔611,直振机构62具有直振腔621,圆振腔611和直振腔621连通,直振腔621的大小与壳体11相适应。
圆振机构61通过振动作用,将圆振腔611内的壳体11输送至直振腔621内,直振机构62通过振动作用,让壳体11在直振腔621内排列移动。
更具体地,请参照图9,壳体上料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支架23上的第二横移电机63、第二横移模组64、纵移模组65、第二纵移电机66、第二夹料电机67和壳体夹料机构68。其中,第二横移电机63设置于第二横移模组64一侧,纵移模组65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横移模组64,第二纵移电机66设置于纵移模组65的一侧,第二夹料电机67滑动地设置于纵移模组65上;壳体夹料机构设置于第二夹料电机67的输出端。
这样,第二横移电机63作用于第二横移模组64使纵移模组65沿第二横移模组64在直振腔621、储物盒7和安装部4226间来回滑动,第二纵移电机66作用于纵移模组65使第二夹料电机67沿纵移模组65上下滑动,第二夹料电机67驱动壳体夹料机构68张合以夹持或松开壳体11。
使用时,第二横移电机63作用于第二横移模组64使纵移模组65沿第二横移模组64移动至直振腔621上部,第二纵移电机66作用于纵移模组65使第二夹料电机67沿纵移模组65向下滑动,第二夹料电机67驱动壳体夹料机构68张合以夹持壳体11,之后,第二夹料电机67和第二纵移电机66依次反向转动,将夹紧壳体11的壳体夹料机构68提起,然后,第二横移电机63作用于第二横移模组64使纵移模组65沿第二横移模组64移动至安装部4226上部,此时,固定于安装部4226上的发热体12已经卷绕好了棉条13,第二纵移电机66和第二夹料电机67配合作用,将壳体夹料机构68夹紧的壳体11下移,使安装部4226上的已卷绕的发热体12进入壳体11下端的插入口,让发热体12和壳体11组装成雾化器100,之后,第二横移电机63、第二夹料电机67和第二纵移电机66配合作用,将雾化器100夹起并移送至储物盒7的上部,并将雾化器100放入至储物盒7内。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卷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平台和卷棉组件,若干个卷棉组件对称设置于旋转平台上,旋转平台驱动卷棉组件转动,使若干卷棉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互换;
所述卷棉组件包括转动台、第一压棉机构和第二压棉机构,转动台开设安装部以安装发热体,第一压棉机构设置在转动台上,第一压棉机构用于将棉条压持于发热体,且在转动台转动下驱使棉条卷绕于发热体,第二压棉机构与转动台相对设置,第二压棉机构用于在转动台转动下将棉条压紧在发热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棉机构包括第一压棉电机和压棉片;
所述压棉片固定在第一压棉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压棉电机驱动压棉片摆动;
所述第一压棉电机驱动压棉片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压棉片靠近安装部上的发热体,并将棉条压持于发热体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棉机构包括第二压棉电机、气爪和滚轮;
所述第二压棉电机的输出端间隔设置四气爪,气爪的自由端安装滚轮;
所述第二压棉电机驱动气爪,以使滚轮靠近安装部上的发热体,并将压持发热体一侧的棉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卷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棉组件还包括安装架、第一移动电机、第二移动电机、移动板、移动连杆和压杆;
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旋转平台;
所述第一移动电机安装于安装架上,移动板固定于第一移动电机的输出端,第二移动电机和移动连杆设置于移动板,第二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移动连杆固定,压杆固定于移动连杆的下端;
所述第一移动电机驱动移动板移动,并带动移动连杆移动,使压杆位于安装部的上部,第二移动电机再驱动移动连杆移动,以使压杆向下移动以抵接于安装部上的发热体。
5.一种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上料装置、壳体上料装置、棉条上料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卷棉装置;
所述发热体上料装置、壳体上料装置和棉条上料装置设置于卷棉装置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上料电机、滑动模组和发热体放置架;
所述上料电机、滑动模组和发热体放置架安装于上料架;
所述上料电机安装于滑动模组一侧;
所述发热体放置架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模组上;
所述上料电机作用于滑动模组,使发热体放置架沿滑动模组来回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横移电机、第一横移模组、第一纵移电机、第一夹料电机和发热体夹料机构;
所述第一横移电机设置于第一横移模组一侧;
所述第一纵移电机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横移模组;
所述第一夹料电机安装于第一纵移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发热体夹料机构安装于第一夹料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横移电机作用于第一横移模组使第一纵移电机沿第一横移模组在发热体放置架和安装部间来回滑动;
所述第一纵移电机驱动第一夹料电机上下滑动,第一夹料电机驱动发热体夹料机构张合以夹持或松开发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料装置包括圆振机构和直振机构;
所述圆振机构具有圆振腔,直振机构具有直振腔,圆振腔和直振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横移电机、第二横移模组、第二纵移电机、纵移模组、第二夹料电机和壳体夹料机构;
所述第二横移电机设置于第二横移模组一侧;
所述纵移模组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横移模组;
所述第二纵移电机设置于纵移模组的一侧;
所述第二夹料电机滑动地纵移模组上;
所述壳体夹料机构设置于第二夹料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横移电机作用于第二横移模组使纵移模组沿第二横移模组在直振腔和安装部间来回滑动;
所述第二纵移电机作用于纵移模组使第二夹料电机沿纵移模组上下滑动,第二夹料电机驱动壳体夹料机构张合以夹持或松开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棉条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架、料盘、肘夹、推进气缸和阻尼轮;
所述料盘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架上;
所述肘夹设置于料盘上以压持料盘;
所述推进气缸固定于固定架,阻尼轮固定于推进气缸的输出端;
所述推进气缸推动阻尼轮靠近料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棉条上料装置还包括张紧轮、推进电机、夹棉电机、夹棉机构和气剪;
所述张紧轮间隔设置于固定架;
所述推进电机和气剪固定于固定架;
所述夹棉电机设置于推进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夹棉机构设置于夹棉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气剪设置于夹棉机构与转动台之间;
所述推进电机驱动夹棉电机来回移动,夹棉电机驱动夹棉机构张合以夹紧棉条。
CN202021250421.7U 2020-06-30 2020-06-30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Active CN212886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421.7U CN212886044U (zh) 2020-06-30 2020-06-30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421.7U CN212886044U (zh) 2020-06-30 2020-06-30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86044U true CN212886044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8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0421.7U Active CN212886044U (zh) 2020-06-30 2020-06-30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860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0510A (zh) * 2021-04-30 2021-07-09 深圳市康道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棉芯的成型装置及自动生产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0510A (zh) * 2021-04-30 2021-07-09 深圳市康道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棉芯的成型装置及自动生产设备
CN113080510B (zh) * 2021-04-30 2022-11-22 深圳市康道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棉芯的成型装置及自动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0046A (zh) 一种太阳能板全自动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CN212886044U (zh) 卷棉装置及其雾化器组装设备
KR101529485B1 (ko) 필름절단장치
CN107585612A (zh) 一种复合机自动换卷装置
CN110948220A (zh) 一种麻醉蒸发器芯子自动生产线的芯子管道装配机构
CN217498125U (zh) 包膜设备用送膜装置
CN106005643A (zh) 一种板件双面胶纸贴附装置
CN114379836B (zh) 一种震动排料输出适应性强的一体料带加工设备
WO2017148347A1 (zh) 一种智能自动化锥形网制网机
CN112193876B (zh) 提手安装机的三工位提手带转移安装装置以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40548A (zh) 一种复卷机
CN212334127U (zh) 带状物料加工用物料站
CN114476768A (zh) 一种黏性物料分切收卷系统
US4310116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collector panels
CN214547197U (zh) 一种用于雾化装置的雾化芯的棉卷的加工系统
CN112060682B (zh) 提手安装机的提手带转移安装抹平装置以及其使用方法
KR20150057023A (ko) 필름이동장치
JPH0663411B2 (ja) ブラインド材料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1529484B1 (ko) 필름부착장치
CN215514515U (zh) 一种食材盒的吸附式撕膜装置
CN219823088U (zh) 多工位自动收卷装置
US4077116A (en) Device for forming finned heat transfer tubes
JP3274425B2 (ja) 断熱容器のスリーブ製造装置
JPS6316658Y2 (zh)
JP2021191627A (ja) 付加部材貼付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製本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