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7571U -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77571U
CN212877571U CN202022169251.6U CN202022169251U CN212877571U CN 212877571 U CN212877571 U CN 212877571U CN 202022169251 U CN202022169251 U CN 202022169251U CN 212877571 U CN212877571 U CN 212877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bacco
smoke
flue
open fire
sm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92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彬彬
蔺忠龙
邹聪明
顾开元
陈颐
朱艳梅
苏家恩
何悦
孙建锋
刘志华
张轲
陈丹
赵璐
尚善斋
赵高坤
宗吉建
姜永雷
冀新威
王涛
沈燕金
赵文涛
高开仙
刘苏武
张海明
张广东
杨志娟
字韶兴
杨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Academy of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Academy of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Academy of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unnan Academy of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21692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77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77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77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烤烟室密闭且内设装夹烟装置、摄像头、温湿度检测装置探头及连通内外的通风排湿装置,燃烧炉设于隔板下方且上部设烟气出口,隔板设烤烟室底部且上方设喷雾装置、烟气出口上方设进烟阀门,隔板与燃烧炉间设回烟道与进烟阀门连通且另一侧设出烟阀门,烤烟室进出烟阀门顶端分设弧形导流板,控制仪与温湿度检测装置、喷雾装置、通风排湿装置、进烟阀门、出烟阀门电性连接,采集控制终端与摄像头和控制仪信号连接并与外网网络连接。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控制精准可靠,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调制的烟叶香气香味、劲头、谐调性和刺激性表现相对较好,适宜作为加热卷烟烟叶原料的调制。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调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单实用、控制精准可靠、提质增香、适宜作为加热卷烟烟叶原料调制的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背景技术
随着烟草工业的高速发展,对烟叶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生产优质烟叶和发展新型烟草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科技兴烟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烟叶发展的主旋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突出烤房配套,不断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已成为现阶段烟草主要竞争市场的必要手段。加热卷烟是现在烟草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但目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的来源途径较少,限制了加热卷烟原料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
熏烟也称明火烤烟,美洲古老调制烟叶的方法之一,其方法是直接在房内生煤火或柴火,烟叶挂在烤房直接与火接触,烟叶直接接触烟气,调制后颜色深谙,有一种浓郁的杂酚油等特殊香味,在卷烟时作为配合原料之一,制作嚼烟和鼻烟以及雪茄烟时也配合使用,熏烟的品种一般用深色晾晒烟品种,留叶12~16片,其化学成分是氮物质较高,尤其是烟碱含量高,糖类偏低,熏烟在卷烟工艺和配方上起很大的作用。
目前,熏烟由于大多还采用原本古老的方法和凭借经验明火烘烤,很难控制其达到烟叶适宜的烘烤条件,不仅自动化水平低,而且由于烘烤操控相对复杂,烘烤操作对操作经验的要求较高,导致用工水平高,且烟叶适应性差,烤后质量受经验及环境条件的限制较多,难以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虽然也有部分尝试采用烤房式薰烤,乃至采用控制仪控制的改良普通烤房进行薰烤,但由于密封性差,导致温、湿度的调控幅度有限,而普通烤房的结构也难以适应明火薰烤的特点,致使烤房满足不了明火熏烤的精准控制要求,烤后的烟叶质量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控制精准可靠、提质增香的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烤烟室、隔板、燃烧炉、装夹烟装置、喷雾装置、通风排湿装置、温湿度检测装置、控制仪、弧形导流板、摄像头、采集控制终端,所述烤烟室密闭且其内设置有多层装夹烟装置,所述隔板设置于烤烟室的底部,所述燃烧炉设置于隔板的下方且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隔板在烟气出口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烤烟室的进烟阀门,所述隔板的底部与燃烧炉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回烟道,所述回烟道与进烟阀门连通,所述隔板在远离进烟阀门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回烟道与烤烟室的出烟阀门,所述烤烟室在隔板的上方设置有喷雾装置,所述烤烟室外设置有与之内部连通的通风排湿装置,所述摄像头及温湿度检测装置的测量探头固定设置于烤烟室的内侧壁和/或顶部,所述烤烟室在进烟阀门及出烟阀门对应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弧形导流板,所述弧形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与烤烟室的侧壁及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仪设置于烤烟室外且输入端与温湿度检测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仪的控制端分别与喷雾装置、通风排湿装置、进烟阀门、出烟阀门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控制终端分别与摄像头和控制仪信号连接并与外网网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充分了解明火烤烟烘烤技术的基础上,摒弃原始落后的明火烘烤技术,通过在密闭的烤烟室底部依次设置喷雾装置、隔板、燃烧炉及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同时在烤烟室内外分别设置通风排湿装置、温湿度检测装置,与现有烤烟烘烤烤房相比增加了熏烟与烟叶直接接触的环节,与气流密集烘烤技术有本质不同;而且运用现代智能技术,以烤烟烘烤中普遍使用的控制仪、摄像头和无线采集控制终端,智能化精准控制烤烟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烤烟颜色,使熏烤中的烟叶按照明火熏烤调制要求和满足加热卷烟的评吸需求的方向进行变化,并且可通过APP等实现远程实施监测和调整,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能提质增香,显著提高明火熏烤烟叶的烤后质量,丰富了加热卷烟烟叶原料。特别是在烤烟室顶部分别设置弧形导流板,配合轴流风机和进烟及出烟阀门的引导,从而能在烤烟室内形成下降式热气流和烟,让烟气在烤烟室内循环流动,保证了烤烟室内各部位熏烟均匀,可明显降低烟叶的烤坏烤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之A-A向视图;
图中:1-烤烟室,2-隔板,3-燃烧炉,4-装夹烟装置,5-喷雾装置,6-通风排湿装置,7-温湿度检测装置,8-控制仪,9-弧形导流板,10-烟气出口,11-进烟阀门,12-回烟道,13-出烟阀门,14-轴流风机,15-排烟阀门,16-观察窗,17-摄像头,18-采集控制终端,19-灭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烤烟室1、隔板2、燃烧炉3、装夹烟装置4、喷雾装置5、通风排湿装置6、温湿度检测装置7、控制仪8、弧形导流板9、摄像头17、采集控制终端18,所述烤烟室1密闭且其内设置有多层装夹烟装置4,所述隔板2设置于烤烟室1的底部,所述燃烧炉3设置于隔板2的下方且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烟气出口10,所述隔板在烟气出口10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烤烟室1的进烟阀门11,所述隔板2的底部与燃烧炉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回烟道12,所述回烟道12与进烟阀门11连通,所述隔板2在远离进烟阀门1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回烟道12与烤烟室1的出烟阀门13,所述烤烟室1在隔板2的上方设置有喷雾装置5,所述烤烟室1外设置有与之内部连通的通风排湿装置6,所述摄像头17及温湿度检测装置7的测量探头固定设置于烤烟室1的内侧壁和/或顶部,所述烤烟室1在进烟阀门11及出烟阀门13对应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弧形导流板9,所述弧形导流板9的两侧分别与烤烟室1的侧壁及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仪8设置于烤烟室1外且输入端与温湿度检测装置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仪8的控制端分别与喷雾装置5、通风排湿装置6、进烟阀门11、出烟阀门13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控制终端18分别与摄像头17和控制仪8信号连接并与外网网络连接。
所述回烟道12内在进烟阀门11与烟气出口10之间设置有与控制仪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的轴流风机14。
所述燃烧炉3间隔设置有多个烟气出口10,所述隔板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进烟阀门11且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出烟阀门13。
如图2和3所示,所述回烟道12为水平的“U”结构,所述烟气出口10设置于回烟道12的中段,所述回烟道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进烟阀门11及出烟阀门13,所述轴流风机14设置于烟气出口10与第一个进烟阀门11之间。
所述出烟阀门13上方对应的弧形导流板9的下端与烤烟室1顶部的距离比进烟阀门11上方对应的弧形导流板9的距离远。
所述烤烟室1在烟气出口10与进烟阀门1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排烟道的排烟阀门15,所述排烟阀门15与控制仪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烤烟室1和/或燃烧炉3的顶部和/或侧上部固定设置有灭火装置19。
所述进烟阀门11的排气量大于出烟阀门13,有利于回烟道12内的烟和热气流易于进入烤烟室1。
所述装夹烟装置4间隔分层设置于弧形导流板9与喷雾装置5之间。
所述喷雾装置5水平间隔设置于隔板2的上方,所述喷雾装置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和/或开口水平的雾化喷头。
所述烤烟室1在垂直于装夹烟装置4的侧壁设置有观察窗16,便于观察室内烟叶的颜色,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所述烤烟室1内各层装夹烟装置4的间距为0.8~1.3m且最底层装夹烟装置4距隔板2的距离大于1.3m。
所述控制仪8为烟草全自动烘烤控制器,或者为安装有数据采集卡、烟草烘烤专用软件的PC机或工控机。
所述采集控制终端18为设置有无线网络模块或有线网络模块的PC机、工控机或专用网络远程控制设备,用于远程监测和操控控制仪及摄像头。
所述燃烧炉3采用包括具有芳香挥发物的干燥植物茎杆或添加有香气植物原料的普通木柴作为燃料。
所述具有芳香挥发物的干燥植物茎杆包括橡木、松木、苹果木。
实施例1
S100:采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烤烟KRK26适熟鲜烟叶,按每束2片捆扎,以每杆23束且束间距6cm挂杆,并使烤房内的烟叶层间距为0.6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2m、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15cm、装烟密度65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苹果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5℃,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7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8℃,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4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0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3℃,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3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5℃,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8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施例2
S100:采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烤烟KRK26适熟鲜烟叶,按每束3片捆扎,以每杆22束且束间距7cm挂杆,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19cm、使烤房内的烟叶层间距为0.8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m。装烟密度57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松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6℃,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8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5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0℃,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5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1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8℃,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3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3.5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6℃,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5%,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5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施例3
S100:采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烤烟KRK26适熟鲜烟叶,按每束4片捆扎,以每杆20束且束间距8cm挂杆,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23cm、并使烟叶层间距为1.0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5m,装烟密度50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像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7℃,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85%,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8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2℃,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6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2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54℃,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4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4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8℃,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3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8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验例1
运用常规的熏烤方法,将从实施例1、2、3中采收回来的烟叶分别进行熏烤,得到的烟叶分别称为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
将对照组1、2、3与实施例1、2及3中最后调制得到的烟叶作为加热卷烟原料并制成加热卷烟,按照云南中烟企业标准“新型卷烟感官评价方法”(Q/YNZY.J04.022-2015),对烟弹的烟雾量(10分)、香气香味(30分)、劲头(10分)、谐调性(10分)、刺激性(15分)、口感(25分)6个指标进行评价打分。由5人组成评吸小组,其中,国家级评吸师一名,省级评吸师三名。实施例及对照组的内在感官质量评价如表1。
表1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烤烟KRK26感官评吸表
Figure BDA0002706665100000061
注:烟叶感官评吸方法为将原烟打碎,利用稠浆法加工成烟弹后,按照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加热不燃烧卷烟感官质量检验标准,进行评价。
表1内质评价统计结果表明,实施例1至3评吸质量要比对照组1至3要好,表明经本实用新型调制的烟叶综合感官质量表现较好,能够满足新型卷烟烟叶原料需要,可作为加热卷烟烟叶原料。
表2 大理州弥渡县KRK26调制用工数量
实施例1 对照组1 实施例2 对照组2 实施例3 对照组3
用工(人/天) 2 5 2 5 2 5
表2表明,实施例1至3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至3。
实施例4
S100:采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烤烟K326适熟鲜烟叶,按每束2片捆扎,以每杆23束且束间距6cm挂杆,并使烤房内的烟叶层间距为0.6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2m、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15cm、装烟密度65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苹果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5℃,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7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8℃,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4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0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3℃,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3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5℃,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8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施例5
S100:采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烤烟K326适熟鲜烟叶,按每束3片捆扎,以每杆22束且束间距7cm挂杆,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19cm、使烤房内的烟叶层间距为0.8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m。装烟密度57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松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6℃,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8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5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0℃,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5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1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8℃,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3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3.5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6℃,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5%,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5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施例6
S100:采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烤烟K326适熟鲜烟叶,按每束4片捆扎,以每杆20束且束间距8cm挂杆,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23cm、并使烟叶层间距为1.0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5m,装烟密度50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像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7℃,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85%,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8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2℃,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6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2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54℃,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4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4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8℃,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3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8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验例2
运用常规熏烤方法,将从实施例4、5、6中采收回来的烟叶分别进行熏烤,得到的烟叶分别称为对照组4、对照组5、对照组6。然后将对照组与实施例4、5及6中最后调制得到的烟叶作为加热卷烟原料并制成加热卷烟,按照云南中烟企业标准“新型卷烟感官评价方法”(Q/YNZY.J04.022-2015)进行测定,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表3 内在感官质量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706665100000081
注:烟叶感官评吸方法为将原烟打碎,利用稠浆法加工成烟弹后,按照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加热不燃烧卷烟感官质量检验标准,进行评价。
表3内质评价统计结果表明,实施例4至6评吸质量要比对照组4至6要好,经本实用新型调制的烟叶综合感官质量表现较好,用本实用新型熏烤制得的烤烟烟叶能够满足新型卷烟烟叶原料需要,可作为加热卷烟烟叶原料。
表4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K326调制时用工数量
实施例4 对照组4 实施例5 对照组5 实施例6 对照组6
用工(人/天) 2 4 2 5 2 4
表4表明,实施例4至6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至6。
实施例7
S100:采收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云烟99适熟鲜烟叶,按每束2片捆扎,以每杆23束且束间距6cm挂杆,并使烤房内的烟叶层间距为0.6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2m、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15cm、装烟密度65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苹果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5℃,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7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 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8℃,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4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0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3℃,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3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5℃,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8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施例8
S100:采收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云烟99适熟鲜烟叶,按每束3片捆扎,以每杆22束且束间距7cm挂杆,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19cm、使烤房内的烟叶层间距为0.8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m。装烟密度57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松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6℃,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8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5 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0℃,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5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1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8℃,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3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3.5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6℃,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25%,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5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施例9
S100:采收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云烟99适熟鲜烟叶,按每束4片捆扎,以每杆20束且束间距8cm挂杆,然后将挂杆后的烟叶按杆间距23cm、并使烟叶层间距为1.0m且最底层烟叶的底部距隔板的距离为1.5m,装烟密度50kg/m3的要求均匀排放于烤烟室内的各层装夹烟装置上。
S200:将适量干燥像木投入到加热炉内点火,打开进烟阀门和出烟阀门,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37℃,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85%,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7~8d,直至烟叶完全变黄。
S300:在S2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42℃,同时相对湿度调整为6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22d,直至烟叶呈棕黄色。
S400:在S300完成后,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升至54℃,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4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4d至烟茎干燥。
S500:在S400完成后,关闭出烟阀门,使烟雾量最大化,并将熏烤烤房内的干球温度降至48℃,同时相对湿度湿度调整为30%,稳定温湿度明火熏烤8d至烟叶烟茎完全变色;然后及时打开明火熏烤烤房的房门,使烤烟室自然通风或通过控制仪控制风5辅助通风,至烟叶叶片回潮后下架。
实验例3
运用常规熏烤方法,将从实施例7、8、9中采收回来的烟叶分别进行熏烤,得到的烟叶分别称为对照组7、对照组8、对照组9。然后对对照组与实施例7、8及9中最后调制得到的烟叶作为加热卷烟原料并制成加热卷烟,按照云南中烟企业标准“新型卷烟感官评价方法”(Q/YNZY.J04.022-2015)进行测定,结果分别见表5和表6。
表5 内在感官质量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706665100000111
注:烟叶感官评吸方法为将原烟打碎,利用稠浆法加工成烟弹后,按照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加热不燃烧卷烟感官质量检验标准,进行评价。
表5内质评价统计结果表明,实施例7至9评吸质量要比对照组7至9要好,经本实用新型调制的烟叶综合感官质量表现较好,用本实用新型熏烤制得的烤烟烟叶能够满足新型卷烟烟叶原料需要,可作为加热卷烟烟叶原料。
表6 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云烟99熏制时用工数量
实施例7 对照组7 实施例8 对照组8 实施例9 对照组9
用工(人/天) 2 4 2 5 2 4
表6表明,实施例7至9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至9。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烤烟室(1)、隔板(2)、燃烧炉(3)、装夹烟装置(4)、喷雾装置(5)、通风排湿装置(6)、温湿度检测装置(7)、控制仪(8)、弧形导流板(9)、摄像头(17)、采集控制终端(18),所述烤烟室(1)密闭且其内设置有多层装夹烟装置(4),所述隔板(2)设置于烤烟室(1)的底部,所述燃烧炉(3)设置于隔板(2)的下方且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烟气出口(10),所述隔板(2)在烟气出口(10)的上方设置有连通烤烟室(1)的进烟阀门(11),所述隔板(2)的底部与燃烧炉(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回烟道(12),所述回烟道(12)与进烟阀门(11)连通,所述隔板(2)在远离进烟阀门(1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回烟道(12)与烤烟室(1)的出烟阀门(13),所述烤烟室(1)在隔板(2)的上方设置有喷雾装置(5),所述烤烟室(1)外设置有与之内部连通的通风排湿装置(6),所述摄像头(17)及温湿度检测装置(7)的测量探头固定设置于烤烟室(1)的内侧壁和/或顶部,所述烤烟室(1)在进烟阀门(11)及出烟阀门(13)对应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弧形导流板(9),所述弧形导流板(9)的两侧分别与烤烟室(1)的侧壁及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仪(8)设置于烤烟室(1)外且输入端与温湿度检测装置(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仪(8)的控制端分别与喷雾装置(5)、通风排湿装置(6)、进烟阀门(11)、出烟阀门(13)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控制终端(18)分别与摄像头(17)和控制仪(8)信号连接并与外网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烟道(12)内在进烟阀门(11)与烟气出口(10)之间设置有与控制仪(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的轴流风机(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3)间隔设置有多个烟气出口(10),所述隔板(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进烟阀门(11)且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出烟阀门(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烟道(12)为水平的“U”结构,所述烟气出口(10)设置于回烟道(12)的中段,所述回烟道(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进烟阀门(11)及出烟阀门(13),所述轴流风机(14)设置于烟气出口(10)与第一个进烟阀门(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阀门(13)上方对应的弧形导流板(9)的下端与烤烟室(1)顶部的距离比进烟阀门(11)上方对应的弧形导流板(9)的距离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烟室(1)在烟气出口(10)与进烟阀门(1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排烟道的排烟阀门(15),所述排烟阀门(15)与控制仪(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阀门(11)的排气量大于出烟阀门(1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烟装置(4)间隔分层设置于弧形导流板(9)与喷雾装置(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5)水平间隔设置于隔板(2)的上方,所述喷雾装置(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和/或开口水平的雾化喷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烟室(1)内各层装夹烟装置(4)的间距为0.8~1.3m且最底层装夹烟装置(4)距隔板(2)的距离大于1.3m。
CN202022169251.6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Active CN212877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9251.6U CN21287757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9251.6U CN21287757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77571U true CN212877571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59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9251.6U Active CN21287757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775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679A (zh) * 2020-09-28 2020-11-27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及薰烤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679A (zh) * 2020-09-28 2020-11-27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及薰烤方法
CN111990679B (zh) * 2020-09-28 2023-12-05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及薰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45514U (zh) 一种高效可控的烤烟晾房
CN102178335B (zh) 烤烟密集式烤房精准烘烤工艺
CN102488311B (zh) 烤烟三段六步式普通烤房烘烤工艺
US20100154810A1 (en) Tobacco Curing Method
CN101116461A (zh) 散叶密集式烤房烘烤工艺
CN103829363A (zh) 一种烤烟密集烤房散烟堆积低湿慢烤烘烤工艺
CN103380947B (zh) 一种提升清香型烟叶质量的调制工艺
CN212877571U (zh)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
CN106579531B (zh) 一种密集烤房挂竿装烟持续升温烤香烤柔烘烤方法
CN102640977A (zh) 一种能够有效保持有机烟叶品质的烘烤方法
CN102894461A (zh) 一种烤烟上部叶的烘烤方法
CN113002816A (zh) 一种烤烟烘烤工艺智能控制方法
CN104509964A (zh) 一种“两长一短、低湿慢烤”的烤烟烘烤工艺
CN103932375A (zh) 一种烤烟散叶烘烤九步曲工艺
CN102038283A (zh) 一种烤烟烟叶原料的调制方法
CN112137149A (zh) 一种高效可控的烤烟晾房及其烤烟烟叶的晾制方法
CN104489891B (zh) 一种减少krk26上部烟叶挂灰的烘烤方法
CN104223343B (zh) 一种烤烟密集烘烤方法
CN108450997A (zh) 一种黑暴烟叶烘烤工艺
CN111990679B (zh) 一种加热卷烟烟叶原料智能明火熏烤烤房及薰烤方法
CN109998144A (zh) 一种蜜甜香型烟叶十个关键稳温点烘烤工艺
CN106343603B (zh) 密集烤房网式烟框装烟持续升温烤香烤柔烘烤方法
CN212877573U (zh) 一种用于加热卷烟烟叶原料调制的玻璃化晒房
CN103750533A (zh) 一种用植物香原料改善烤烟品质的方法
CN205337565U (zh) 一种适用于烟叶烤房的回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