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3193U - 一种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73193U
CN212873193U CN202021741381.6U CN202021741381U CN212873193U CN 212873193 U CN212873193 U CN 212873193U CN 202021741381 U CN202021741381 U CN 202021741381U CN 212873193 U CN212873193 U CN 212873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gear
developing cartridge
driving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13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亮亮
胡飞
敖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73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73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盒,包括:壳体,具有可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耦联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驱动侧;显影辊,具有在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导电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导电侧,所述导电侧与所述驱动侧在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分隔并位于相对的两侧;被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导电侧,可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单元检测;搅拌架,包括搅拌架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具有位于驱动侧的驱动侧内壁和位于导电侧的导电侧内壁,所述搅拌架轴具有靠近所述驱动侧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导电侧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端保留在所述容纳部内侧不穿过驱动侧内壁或导电侧内壁。

Description

一种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的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如激光打印机,显影盒安装到该设备的主体以能从其中拆下。显影盒含有显影剂。在显影盒中的显影剂用完后,从该设备的主体取下盒。然后,将新的显影盒安装到主体内。此外,在设备的主体中出现卡纸时,可从主体取下显影盒以消除卡纸,然后再将显影盒安装到主体。
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可检测显影盒为全新的还是用过的检测机构。
被检测单元设置在这种显影盒的侧面,其可以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机构检测以验证显影盒是新的。
显影盒被设置为可拆卸的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可替换,方便了用户的维护和使用,但是随着图像形成技术的进步以及方便用户节约使用空间,需要提供更加小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盒,另外,为了便于运输和降低运输成本,也期望显影盒可以更加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的显影盒,可以减少显影盒的占用空间,降低显影盒的运输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
壳体,具有可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耦联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驱动侧,可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部件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显影辊,具有在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所述显影辊轴可绕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导电构件,电连接至所述显影辊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导电侧,所述导电侧与所述驱动侧在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分隔并位于相对的两侧;
被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导电侧,可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单元检测;搅拌架,包括搅拌架轴和搅拌叶片;
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具有位于驱动侧的驱动侧内壁和位于导电侧的导电侧内壁,所述搅拌架轴具有靠近所述驱动侧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导电侧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端保留在所述容纳部内侧不穿过所述驱动侧内壁或导电侧内壁。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电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孔,一个传递齿轮从所述壳体的外侧穿过所述第二孔并与所述搅拌架轴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递齿轮上设置有传动部、伸入部以及卡合部,所述传动部为传动齿,所述伸入部构造为伸入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所述卡合部构造为与所述搅拌架轴的第二端卡合连接的卡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可供所述伸入部的一部分、所述卡合部插入的插入孔以及容纳所述卡合部的卡合孔。
进一步的,所述卡子构造为一个弹性的突肋结构,所述卡合孔容纳所述突肋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搅拌架轴旋转的搅拌架齿轮,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内部,所述搅拌架齿轮上设置有伸入部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递齿轮和/或所述搅拌架齿轮上设置有灌粉口。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将搅拌架轴的靠近驱动侧的第一端和靠近导电侧的第二端的至少一端保留在所述容纳部内侧不穿过所述驱动侧内壁和导电侧内壁,在便于显影辊轴安装的同时,可以使得显影盒小型化,同时,将灌粉口设置在传递齿轮或搅拌架齿轮上,可以更进一步的使得显影盒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驱动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驱动侧边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导电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导电侧边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驱动侧第一视角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驱动侧第二视角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驱动侧拆卸齿轮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驱动侧轴承部件与壳体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驱动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导电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导电侧边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显影盒导电侧第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显影盒导电侧第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显影盒驱动侧第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显影盒驱动侧第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显影盒的局部立体透视图;
图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驱动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导电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显影盒的导电侧的局部立体透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驱动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显影盒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导电侧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显影盒拆卸了壳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显影盒搅拌轴安装过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首先,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可填充显影剂的壳体1,壳体1内具有容纳显影剂的容纳空间,被所述壳体 1支撑的显影辊3和送粉辊4,显影辊3和送粉辊4可旋转的设置在壳体1内并沿着壳体1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显影辊3的旋转轴向方向为显影盒的纵向方向,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为显影盒的横向方向,所述显影辊设置在壳体1 的横向方向上的前侧,在壳体1的横向方向上的后侧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抓握的把手2。在所述壳体1的纵向的一侧端设置有耦联构件5,耦联构件5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中驱动部件(图中未示出)啮合以接收驱动力,所述耦联构件5所在的一侧称为显影盒的驱动侧,显影盒在耦联构件5的纵向对侧设置有用于向显影辊 3电连接的导电构件45,导电构件45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输出部件(图中未示出)接触以使得所述显影辊3带电,导电构件45所在的一侧称为显影盒的导电侧,驱动侧具有用于防止耦联构件等部件脱离的驱动侧边盖51,导电侧具有保护导电构件45等构件的导电侧边盖52。
本实施例中显影盒的驱动侧包括耦联构件5、显影辊齿轮6、送粉辊齿轮7、搅拌架齿轮8。耦联构件5上设置有耦联部5a、第一齿部5b、第二齿部5c,其中耦联部5a、第一齿部5b、第二齿部5c沿着壳体的纵向方向依次排列,第一齿部5b与送粉辊齿轮7啮合以传递驱动力至送粉辊齿轮7,第二齿部5c与显影辊齿轮6和搅拌架齿轮8啮合以传递驱动力至显影辊齿轮6和搅拌架齿轮8。显影辊齿轮6安装在显影辊3的显影辊轴3a的轴向末端,送粉辊齿轮7安装在送粉辊轴4a的轴向末端,搅拌架齿轮8设置在搅拌架轴30的轴向末端。搅拌架用于将容纳在壳体1中的显影剂向送粉辊4上搅拌,送粉辊4用于将显影剂输送至显影辊3上,显影辊3用于显影形成在感光鼓的上静电潜像。以上结构,使得显影盒的齿轮结构紧凑,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搅拌架齿轮和耦联齿轮之间通过多个惰轮传动结构,减小了显影盒驱动侧的齿轮系的扭矩,增加了驱动侧齿轮系的传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显影盒的导电侧,设置有第二搅拌架齿轮9以及被检测单元20。第二搅拌架齿轮9也安装在搅拌架轴30的轴向末端,其与搅拌架齿轮8在显影盒的纵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搅拌架轴30接收搅拌架齿轮8的驱动力旋转并将旋转力传递至第二搅拌架齿轮9,第二搅拌架齿轮9与设置在被检测单元20上的带齿部 20a啮合将旋转力传递至被检测单元20,被检测单元20通过旋转运送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单元识别用于确认显影盒是否是一个新的显影盒以及显影盒的页产量等信息。用于被检测单元20不需要驱动显影盒内部的显影辊、送粉辊等部件旋转,因此,被检测单元20旋转时所需的扭矩很小,所以,搅拌架将驱动力传递至被检测单元20的力传递机构可以采取其他力传递机构,例如,采用皮带传动、涡轮蜗杆或者在第二搅拌架齿轮上套上第一摩擦部件,在被检测单元 20的外周上也套上第二摩擦部件,通过将第一摩擦部件与第二摩擦部件之间接触,利用摩擦力也可以实现驱动力传递的功能。
另外,由于部分图像形成装置对于被检测单元20上的被检测构件20b的旋转方向有限制,因此,为了改变被检测单元20的旋转方向以适用图像形成装置,可选择的,在第二搅拌架齿轮9和被检测单元20的有齿部20a之间增设一个惰轮10。进一步的,部分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被检测构件20b的旋转速度有限制,可选择的,将惰轮10设置成上下两级齿轮,第一级齿轮10a和第二级齿轮10b 的齿数不同,通过不同的齿数比来调节被检测单元20的旋转速度。
为了降低显影盒的制作成本,通常将显影盒的壳体1的主体部分采用ABS 或者PS等材质制成,但是ABS和PS材质不耐磨,表面润滑性也不高,因此,作为支撑显影轴3a、送粉辊轴4a以及耦联构件5的轴承部件不适合采用ABS和PS 材质,本实施例中,轴承部件采用耐磨性好,硬度和刚性好,并且具有自润滑效果的POM材质,但是POM材质的缩水率要远大于ABS,用于制造壳体1的主体部分不利于主体部分的尺寸稳定性,并且POM的价格也高于ABS和PS,因此,本实施例中,将轴承部件与壳体1的主体部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具体的,如图7-10所示,壳体1的具有在纵向方向面向壳体1的纵向外侧的外侧表面1b、在纵向方向上面向壳体1的纵向内侧的内侧表面1a,第一轴承11安装在外侧表面1b上,第二轴承12安装在内侧表面1a上,第一轴承11与第二轴承12分开设置,第一轴承1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部11a、第二轴承部11b,第一轴承部11b 构造为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轴,耦联构件5安装在第一轴承部11a上,送粉辊轴 4a插入第二轴承11b,安装第一轴承11时,先将第二轴承部11b套入送粉辊轴4a中,然后将第一轴承11定位在外侧表面1b上。第二轴承12上设置有第三轴承部12a和轴承被定位部12b,在壳体1上设置有轴承定位部1d,轴承被定位部 12b插入轴承定位部1d中以定位第二轴承部12,安装第二轴承12时,先将显影辊轴3a穿过第三轴承部12a,然后将第二轴承12穿过设置于壳体1上的过孔安装在壳体1的内侧面1a上,第二轴承12用于支撑显影辊轴3a。安装好第一轴承11和第二轴承12后,即可将耦联构件5、显影辊齿轮6、送粉辊齿轮7依次安装到位。
可选择性的,第一轴承11也可以拆分为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分体设置,第三轴承用于支撑耦联构件,第四轴承用于支撑送粉辊齿轮。
实施例2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的不同之处在于,向被检测单元20传递驱动力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上位于送粉辊齿轮7的纵向对侧设置有第二送粉辊齿轮13,耦联构件5接收的驱动力通过送粉辊齿轮7经由送粉辊4传递至第二送粉辊齿轮13,再经由第二送粉辊齿轮13将驱动力传递至被检测单元20用于驱动被检测单元20旋转,第二送粉辊齿轮13与被检测单元20之间的动力传递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所述的所有传动结构来设置,这里不再赘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搅拌架旋转的搅拌齿轮可以设置在驱动侧,也可以设置在导电侧,当设置在驱动侧时,搅拌架齿轮与耦联构件啮合来接收驱动力,当设置在导电侧时,搅拌架齿轮与第二送粉辊齿轮13啮合来接收驱动力,啮合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啮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通过中间设置1到2个惰轮传递的方式来啮合。
实施例3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中,沿着显影盒纵向方向观察,被检测单元20和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电连接的电接触部4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设置,被检测单元20上的凸起20b通过旋转动作可以控制电接触部42与图像形成中的电输出部之间的接触与脱离接触,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输出部与显影盒的电接触部42之间的接触和脱离接触的组合,图像形成装置可识别显影是否为新的显影盒的等信息,并且在检测完成后,维持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输出部与显影盒的电接触部42之间的电连接,此种结构,在显影盒的横向方向上可以将被检测单元20和显影盒电接触点集成在一个位置,进一步缩小了显影盒的空间。电接触部42通过一个连接部41将与显影辊轴3a电接触的显影辊轴电接触部40电连接,通过以上设置,通过显影辊电接触部40、连接部41、电接触部42实现显影辊3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连接。壳体1的与被检测单元20 的相同的一侧上设有安装凸起1c,安装凸起1c的顶端设置有非圆形的电接触部安装部1c1,电接触部42安装在电接触部安装部1c1上,具体的,在安装时,先将被检测单元20套入安装凸起1c上,然后将电接触部42预安装在电接触部安装部1c1上,最后通过一个螺钉43穿过连接部41上的避空孔41a将电接触部 42锁紧在安装凸起1c上。优选的,连接部41采用钢等导电金属材质,电接触部42与连接部41之间通过螺钉43紧固后实现稳定的电连接,连接部41通过卡入显影辊电接触部40上的凹槽来实现与显影辊电接触部40的稳定电连接。为了定位更加稳定,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电接触部42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电连接位置固定,将电接触部40的外形设置成非圆形,将电接触部安装部1c1也设置成非圆形,优选的,电接触部40的外表面42a的形状与电接触部安装部1c1的外表面形状都设置成方形,同时将电接触部40的内表面42b的形状也设置成方形。当然,可选择性的,也可以做成其它非圆形结构。电接触部40也可以设置成取消被环绕封闭的内表面42b的结构,而直接设置成一个方形片状结构,此时,可在安装凸起1c设置有对应凹槽,将上述方形片状结构的卡入上述凹槽即可。
实施例4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如图15-16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接触部4201 与实施例3中不同,本实施例中电接触部4201采用具有折弯部的金属片或者导电塑胶制成,其折弯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分4201a和第二延伸部分4201b,第一延伸部分4201a和第二延伸部分4201b的延伸方向不同,优选的第一延伸部分 4201a和第二延伸部分4201b之间大致呈90度弯折,第一延伸部4201a至少在显影盒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第二延伸部4201b至少在显影盒的横向方向延伸。安装时,先将被检测单元20套入安装凸起1c中,再将电接触部42的第一延伸部分4201a贴合电接触部安装部1c1上,最后用螺钉43穿过电接触部42上的过孔将电接触部42固定在安装凸起1c上。为了增强电接触部42的机械强度,优选的,将电接触部42用导电的金属片材质制作,另外,电接触部4201位于第二延伸部4201b上的一部分与显影辊电接触部40电连接,第一延伸部4201a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输出触点接触,通过电接触部4201和显影辊电接触部40实现显影辊轴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连接。
实施例5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如图17-18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支撑显影辊齿轮6和送粉辊齿轮7的轴承部件安装在驱动侧边盖51上,在驱动侧边盖51 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安装部51a和第四轴承安装部51b,第二轴承1201的外圆周面1201b与第二轴承安装部51a的内圆周面配合以定位第二轴承1201,第四轴承15的外圆周面15b与第四轴承安装部51b的内圆周面配合以定位第四轴承15,第三轴承14设置在安装在壳体1上,显影辊轴3a穿过第二轴承1201的第三轴承部1201a被第二轴承1201可旋转的支撑,送粉辊轴4a穿过第四轴承15的第二轴承部15a被第四轴承15旋转支撑。可选择性的,例如,第二轴承1201安装在壳体1上,第四轴承15安装在驱动侧边盖51上,或者第二轴承1201安装在驱动侧边盖51上,第四轴承15安装在壳体1上。都可以通过不同材质的应用来实现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并且可以使得显影盒更加小型化。第二轴承安装部51a 和第四轴承安装部51b分别构成在驱动侧边盖51上的可对所述显影辊轴进行支撑作用的支撑部。
实施例6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如图19-21a所示,当沿着显影盒的纵向方向从驱动侧观察,耦联构件5被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沿顺时针方向驱动旋转,此时若搅拌架齿轮8与耦联构件5直接接触啮合,搅拌架22将会沿着与耦联构件5 旋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搅拌架,当显影盒的显影辊朝下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就是说当显影盒中的显影剂是沿着重力方向上从上向下输送时,搅拌架22通过逆时针旋转来输送容纳在壳体1中的显影剂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当显影盒的显影辊朝前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就是当显影盒中的显影剂是沿着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输送显影剂时,逆时针旋转的搅拌架22会将显影剂从前向后扫,搅拌架22向设置在搅拌架22的前方的送粉辊 4输送显影剂的动作会受到抑制。因此,如图21b所示,当显影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采用了沿着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输送显影剂时,在耦联构件 5和搅拌架齿轮8之间增加了一个传递齿轮16来改变搅拌架22的旋转方向,通过传递齿轮16的设置使得搅拌架22的旋转方向与耦联构件5相同,都为顺时针旋转,搅拌架22顺时针旋转将会促进向搅拌架22向设置在搅拌架22前侧的送粉辊4上输送显影剂。在壳体1中还增加了一个旋转部件21,优选的,旋转部件21与搅拌架22分开设置,传递齿轮16安装在旋转部件21的一个轴向末端用于驱动旋转部件21旋转,在旋转部件21的对侧还设置有第二传递齿轮17,第二传递齿轮17通过第三传递齿轮18与被检测单元20的有齿部20a啮合以驱动被检测单元20旋转。可选择性的,被检测单元20与第二传递齿轮17之间也可以采取其他力传递机构,例如,采用皮带传动、涡轮蜗杆或者在第二搅拌架齿轮上套上第一摩擦部件,在被检测单元20的外周上也套上第二摩擦部件,通过将第一摩擦部件与第二摩擦部件之间接触,利用摩擦力也可以实现驱动力传递的功能。可选择性的,也可以取消驱动侧的搅拌架齿轮8,将搅拌架22的在搅拌架轴30的导电侧安装一个齿轮46,利用旋转部件21在导电侧的第二传递齿轮17 与齿轮46啮合来驱动齿轮46旋转,再利用齿轮46带动被检测单元20旋转,优选的,由于旋转部件20需要在导电侧驱动搅拌架旋转,需要较强的抗扭转能力,因此将旋转部件20设置成金属材质。搅拌架22的驱动旋转,也可以通过送粉辊 4,例如,可以在显影盒的导电侧的送粉辊轴上安装一个齿轮,在导电侧的搅拌架轴上也安装一个齿轮,再通过上述安装在送粉辊轴的齿轮连接惰轮机构最终在显影盒的导电侧驱动搅拌架的旋转,或者利用旋转部件21实现在导电侧驱动搅拌架旋转。
实施例7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如图22-24所示,本实施例中由显影盒的驱动侧向导电侧传递驱动力至被检测单元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增加了一个旋转部件32,旋转部件32从壳体1的外侧在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旋转部件32是从壳体1的不包含显影剂容纳部的外部从壳体的驱动侧向导电侧延伸。进一步的,在壳体1上靠近驱动侧设置有旋转部件第一支撑轴承34,靠近导电侧设置有旋转部件第二支撑轴承35,为了不扩大显影盒的整体体积,在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旋转部件32的凹部35,优选的,旋转部件32在壳体1 的上表面处穿过壳体1,凹部35也是从壳体1的上表面向壳体容纳显影剂的内部凹进。在旋转部件3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四传递齿轮31和第五传递齿轮33,安装时,可以先将旋转部件32穿过旋转部件第一支撑轴承34和旋转部件第二轴承35,然后将第四传递齿轮31安装在旋转部件32靠近驱动侧的D形凸起上,将第五传递齿轮33安装在旋转部件32靠近导电侧的D形凸起上。第四传递齿轮31设置在驱动侧,用于接收来自耦联构件5的驱动力,耦联构件5可以直接与第三齿轮啮合,也可以通过多个齿轮将动力传递至第四传递齿轮31。第五传递齿轮33用于接收旋转部件32传递来的驱动力,并与被检测单元20啮合以传递驱动力至被检测单元20。可选择性的,被检测单元20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旋转部件32的靠近导向侧的端部以驱动被检测单元20旋转,或者第五传递齿轮33 通过一个或多个传递齿轮向被检测单元20传递驱动力。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的减小尺寸并提高旋转部件32的刚性,旋转部件32 采用金属材质制作,采用原柱形结构,直径优选为3-7mm,但不限于此,由于旋转部件32仅仅会驱动被检测单元20旋转,因此,也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制作。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性的,由于旋转部件32仅仅用于被检测单元20旋转,所述第四传递齿轮31与驱动侧的其它齿轮之间以及被检测单元20与第五传递齿轮 33之间,也可以采取其他力传递机构,例如,采用前述实施例中的皮带传动、涡轮蜗杆或者利用摩擦力传动。本实施例中,将传递驱动力至被检测单元20的旋转部件32安装在壳体的外部表面,利用了显影盒壳体的外部空间,进一步的降低了显影盒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由于将旋转部件32直接设置在壳体1 的外侧,也降低了从旋转部件32向被检测单元20传递驱动力的扭矩。
实施例8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如图25-26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搅拌架轴30的安装以及进一步的降低显影盒的尺寸,将搅拌架轴30靠近显影盒驱动侧的第一端30a穿过设置在粉仓驱动侧内壁1e上的第一孔38,搅拌架轴30的主体部分30a以及搅拌架轴30靠近导电侧的第二端30b保留在粉仓导电侧内壁 1f的内侧,也就是说,搅拌架轴30的第一端30a会穿过壳体1的驱动侧的内壁,第二端30b和主体部30a不会穿过壳体1的导电侧的内壁而保留在壳体1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1g内。在粉仓导电侧内壁1f上设置有第二孔39,第六传递齿轮37从壳体1的外侧穿过第二孔39并与搅拌架轴30的第二端30b连接,优选的,在第六传递齿轮37上设置有传动部37a、伸入部37b以及卡合部37c,传动部37a优选为齿轮结构,伸入部37b构造为伸入显影剂容纳部1g内的部分,卡合部37c构造为与搅拌架轴30的第二端30b卡合连接的卡子,优选的卡子构造为一个弹性的突肋结构,第二端30b设置有可供伸入部37b的一部分以及卡合部37c插入的插入孔30b1以及突肋结构的卡合孔30b2,当突肋卡入卡合孔30b2 中时,第六传递齿轮37完成与搅拌架轴30的连接,优选的,为了便于动力的传递,插入孔30b1设置为扁平形状。在设置了上述结构后,在搅拌架轴30预安装在壳体1上时,预安装指搅拌架轴30的第一端30a穿过粉仓驱动侧内壁1e并且第六传递齿轮37没有安装其也没有与拌架轴30连接,此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孔39将显影剂填充入显影剂容纳部1g中,当显影剂填充完毕后,再安装第六传递齿轮37,将第六传递齿轮37与搅拌架轴30的第二端30b连接,因此,可以不再额外在显影盒的壳体1的其它位置设置灌粉口,可以将灌粉口与第六传递齿轮37的安装位置集成在一个位置,进一步的可以减小显影盒的尺寸。可选择性的,也可以将搅拌架轴30的第一端30a设置在粉仓驱动侧内壁1e内,搅拌架齿轮8上设置一个伸入部和卡合部与第一端30a连接,也可以实现从驱动侧向显影剂容纳部1g中填充显影剂的技术效果,当然,搅拌架轴30的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都设置成通过外部齿轮的伸入部和卡合部来连接的结构也同样可以实现本实施例中集成灌粉口和齿轮安装部以减小显影盒尺寸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减小显影盒的尺寸,因此将被检测单元设置在显影盒的导电侧,由于显影盒的被检测单元20需要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并且图像形成装置会对被检测单元20的转动速度进行检测,因此,显影盒之间各个齿轮之间的齿数比需要优化,在优化齿数比时,为了不影响显影盒的显影效果,优选的,耦联构件5与显影辊齿轮6的齿应该维持相对稳定,本实用新型中,具体的将耦联构件5的齿数定义在42个齿,为了使得最终传递至被检测单元20的传动比变化偏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范围内,将搅拌架齿轮8的齿数设定为49、第二传递齿轮17的齿数设定为12、第三传递齿轮18的齿轮设定为18、被检测单元20 的齿数设定为38,其中,搅拌架齿轮8与耦联构件5直接接触啮合,第二传递齿轮17与第三传递齿轮18直接接触啮合,被检测单元20直接与第三传递齿轮 18接触啮合,当搅拌架22和耦联构件5之间的中心距保持不变时,为了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传动比并且尽量少的改变齿轮系的结构,将搅拌架齿轮8的齿轮设置成一个可调整值,优选的搅拌架齿轮8的齿数设定在40至55之间。通过采用紧凑的齿轮系设置、优化轴承和壳体主体之间的材质和结构的配合设计、将显影盒上被检测单元与电接触部件在显影盒上的位置集成在一起,定位显影盒的电接触部件等方案,实现了显影盒的小型化、提高了齿轮系的传递效率、降低了齿轮系的扭矩、降低了显影盒生产成本、提高了显影盒的尺寸稳定性。具体的,(搅拌架齿轮/输入齿轮)*(第二传递齿轮/第一传递齿轮)*(计数齿轮/第二传递齿轮)=(49/42)*(18/12)*(38/18)=3.694。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紧凑的齿轮系设置、优化轴承和壳体主体之间的材质和结构的配合设计、将显影盒上被检测单元与电接触部件在显影盒上的位置集成在一起,定位显影盒的电接触部件等方案,实现了显影盒的小型化、提高了齿轮系的传递效率、降低了齿轮系的扭矩、降低了显影盒生产成本、提高了显影盒的尺寸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
壳体,具有可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耦联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驱动侧,可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部件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显影辊,具有在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所述显影辊轴可绕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导电构件,电连接至所述显影辊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导电侧,所述导电侧与所述驱动侧在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分隔并位于相对的两侧;
被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导电侧,可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单元检测;搅拌架,包括搅拌架轴和搅拌叶片;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具有位于驱动侧的驱动侧内壁和位于导电侧的导电侧内壁,所述搅拌架轴具有靠近所述驱动侧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导电侧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端保留在所述容纳部内侧不穿过所述驱动侧内壁或所述导电侧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孔,一个传递齿轮从所述壳体的外侧穿过所述第二孔并与所述搅拌架轴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齿轮上设置有传动部、伸入部以及卡合部,所述传动部为传动齿,所述伸入部构造为伸入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内,所述卡合部构造为与所述搅拌架轴的第二端卡合连接的卡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可供所述伸入部的一部分、所述卡合部插入的插入孔以及容纳所述卡合部的卡合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子构造为一个弹性的突肋结构,所述卡合孔容纳所述突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搅拌架轴旋转的搅拌架齿轮,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内部,所述搅拌架齿轮上设置有伸入部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架齿轮上设置有灌粉口。
CN202021741381.6U 2019-08-27 2020-08-19 一种显影盒 Active CN2128731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34139 2019-08-27
CN201921403413 2019-08-27
CN201921483217 2019-09-07
CN2019214832177 2019-09-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73193U true CN212873193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8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1381.6U Active CN212873193U (zh) 2019-08-27 2020-08-19 一种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73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85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case, driving mechanism, and installed part and toner case therefor
EP2343607A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3676561B (zh) 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容器以及驱动传动机构
EP1666986A3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2905904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4081290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EP2667262B1 (en)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2873193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2623588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2905903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8700843B (zh) 显影盒
CN110824871A (zh) 显影盒
CN212484075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6792683U (zh) 一种显影盒及成像装置
CN214375854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4721238A (zh) 一种大容量硒鼓
CN215006248U (zh) 显影盒
CN103186070B (zh)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90449A (zh) 调色剂容器及具有该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20509284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7821255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7543662U (zh) 一种硒鼓用塑料导电限位架
CN216248770U (zh) 显影盒
CN218383665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2207969U (zh) 一种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