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8470U -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8470U
CN212858470U CN202021406257.4U CN202021406257U CN212858470U CN 212858470 U CN212858470 U CN 212858470U CN 202021406257 U CN202021406257 U CN 202021406257U CN 212858470 U CN212858470 U CN 212858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earing seat
bearing
adjust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62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大庆
张琳
屈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062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8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8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8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所述变径部件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活动连接安装架的第一安装部,调节部上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卡持部,各组卡持部分别包括至少三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用于约束转轴或轴承座的限位槽,且各组卡持部中的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不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径部件,结构简单、紧凑,与安装架相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方便、高效的调节各转轴的位置,以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通用性更强,而且可以实现各转轴的同步调节,确保调节前后及调节过程中各转轴都可以处于同一圆周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轮对是机车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轮对通常需要与轴箱装置(简称轴箱)配合进行安装,因为轴箱装置是套在轴颈上联结轮对和转向架或二轴车车体的部件,主要用于把车体重量和载荷传递给轮对,润滑轴颈,降低运行阻力;现有的轴箱装置通常包括前盖组件,所述前盖组件包括前盖(或称为端盖、压板)、铭牌、止动片以及若干螺栓,前盖、铭牌以及止动片上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栓分别套设于所述通孔内,如附图1所示;轮对的轴端相应地设置有螺纹孔(数目通常为三个或大于三个,且各螺纹孔分别沿一基圆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相应的,前盖上各通孔也分别沿一基圆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所述两个基圆的直径相同,如附图所示),所述螺栓分别套设于所述通孔中,并用于连接轮对轴端的螺纹孔;传统工艺通常是采用人工手动将前盖组件中的螺栓对应的拧入螺纹孔中,从而实现前盖组件与轮对的装配。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进行装配,存在装配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机器视觉的轮对前盖自动装配系统成为了可能,所述轮对前盖自动装配系统中,通常在对应各螺栓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螺栓相适配并用于驱动螺栓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与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扭转部),转轴通常通过轴承座安装于安装架,以便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螺栓转动;现有技术中,不同型号的轮对通常存在尺寸上的差异,导致所述螺纹孔距离轮对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同(即所述基圆的直径不同),相应的,前盖上各通孔所在的基圆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为了提高通用性,可以将轴承座活动安装于安装架,以便根据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调节各转轴的位置,使得各转轴可以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相配合,然而,现有的调节机构存在调节不便、耗时长、各转轴的调节不同步、调节到位后不便于锁紧转轴等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变径部件,通过变径部件,不仅可以方便、高效的调节各转轴的位置,以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通用性更强,而且可以实现各转轴的同步调节,确保调节前后及调节过程中各转轴都可以处于同一圆周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解决高效、同步调节各转轴位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径部件,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活动连接安装架的第一安装部,调节部上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卡持部,各组卡持部分别包括至少三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用于约束转轴或轴承座的限位槽,且各组卡持部中的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不同。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可以方便的将本变径部件活动安装于安装架的一侧,而各组卡持部中限位槽的数目与安装架上转轴的数目及前盖组件中螺栓的数目相同,使得活动安装于安装架的转轴或轴承座可以分别卡在一组卡持部的各限位槽中,由于同一组卡持部的各限位槽是沿第一安装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在约束各转轴或轴承座的同时,确保各转转轴或轴承座与沿第一安装部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相同,即,使得各转轴或轴承座位于同一基圆上,该基圆的半径等于转轴或轴承座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由于各组卡持部中的限位槽与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不同,从而可以在第一安装部的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约束位置,即一组卡持部可以构成一个约束位置,以便高效、同步的调节各转轴的位置;对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当需要调节各转轴的位置(即调节所述基圆的大小)时,只需转动调节部,既可使得各转轴或轴承座从一组卡持部的限位槽中同步转移到另一组卡持部的限位槽中,从而达到方便、高效的调节各转轴位置的目的,以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通用性更强,而且可以实现各转轴的同步调节,不需要逐一调节各转轴或轴承座,从而可以确保调节前后及调节过程中各转轴都可以处于同一圆周方向。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为板状结构。为便于加工成型,所述调节部可以是在圆形平板的基础上加工成型。
为实现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设置于所述调节部的通孔或套筒,或,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设置于调节部的轴或凸起。当第一安装部采用的设置于调节部的通孔或套筒时,可以与安装架上的轴相配合,以构成活动连接,使得本变径部件可以相对于安装架转动;当述第一安装部为设置于调节部的轴或凸起时,可以与安装架上的安装孔相配合,以构成活动连接,使得本变径部件可以相对于安装架转动。
为解决转轴或轴承座平稳的从一个限位槽转移到另一个限位槽的问题,优选的,相邻两组卡持部中的限位槽相连,所述限位槽为弧形结构的槽。所述弧形结构的槽更便于与转轴或轴承座(柱状结构的轴承座)的外表面相配合,使得在调节的过程中,不存在碰撞的问题,且转轴卡在所述弧形结构的槽内时,转轴的外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表面可以保持相切的状态,有利于转轴或轴承座平稳的从一个限位槽转移到另一个限位槽。
为使得调节过程中更顺畅,进一步的,相连的两个限位槽之间还设置有弧形过渡。使得转轴或轴承座从一个限位槽卡入另一个限位槽的过程中更平滑、顺畅。
为便于手动操作并转动调节部,进一步,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调节部相连,用于握持。以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部手动操作并转动调节部,从而达到切换转轴位置的目的。
为解决转动调节部过程中的省力问题,优选的,所述握持部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的把手,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部,另一端与所述把手相连。利用连接件将把手延伸到调节部的外侧,使得在转动调节部的过程中,使用者只需通过把手沿调节部的切线方向施加作用力即可,非常的方便、省力。
为使得对转轴或轴承座的约束更牢靠,优选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调节部,所述两个调节部的结构相同,并通过所述握持部连接为一体。通过两个调节部上的限位槽对转轴或轴承座提供两个约束,有利于对转轴或轴承座的约束更牢靠,而通过握持部使两个调节部连接为一体,可以方便的驱动所述两个调节部同步转动,确保两个调节部的动作一致。
一种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架和所述变径部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构成转动副。以使得变径部件可以相对于安装架转动,从而达到调节转轴或轴承座位置的目的。
为便于轴承座的安装和可调位置,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座,
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体,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三个沿径向分布的条状卡槽,所述条状卡槽用于穿过转轴,所述条状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轴承座并为轴承座导向的第一约束部,所述第一约束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滑槽或条状凸起;
所述轴承座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且轴承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约束部相适配的第二约束部,所述第二约束部为条状凸起或滑槽,轴承座通过第一约束部与第二约束部的配合构成沿径向的移动副。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变径部件中调节部的转动同步沿条状卡槽的长度方向调节各轴承座的位置,以便安装于轴承座的转轴可以围成不同大小的基圆,从而适用于不同型号前盖组件的预拧紧。
为与调节部相配合,以解决轴承座的锁紧问题,优选的,还包括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轴承座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体相连,弹簧用于为轴承座提供沿径向并指向第二安装部中心轴线的弹力;
和/或,
还包括若干弹簧,所述弹簧分别设置于相邻两轴承座之间,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轴承座相连,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在本方案中,弹簧的设置,可以为轴承座提供沿径向并指向第二安装部中心轴线的弹力或弹力分量,从而使得各轴承座或设置于轴承座的转轴可以压紧调节部的限位槽,即使得轴承座或设置于轴承座的转轴可以被稳定的约束于限位槽内,从而达到锁紧的目的,使得各转轴可以稳定的驱动前盖组件的各螺栓转动,达到预拧紧的目的;同时,在调节部转动时,可以克服弹簧的弹力并驱动轴承座移动,以便顺利的实现轴承座位置的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结构简单、紧凑,与安装架、轴承座以及转轴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方便、高效的调节各转轴的位置,以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通用性更强,而且可以实现各转轴的同步调节,确保调节前后及调节过程中各转轴都可以处于同一圆周方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前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图3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变径部件与转轴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变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中,变径部件设置于安装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中,设置转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中,另一种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中,变径部件设置于另一种安装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中,设置弹簧后的一种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提供的一种安装组件中,设置弹簧后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提供的一种预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提供的一种预拧装置中,两个安装板之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前盖组件100、前盖101、铭牌102、止动片103、螺栓104
调节部200、第一安装部201、卡持部202、限位槽203、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204、第一限位槽205、第二限位槽206、弧形过渡207、连接件208、把手209、第一基圆210、第二基圆211、基圆212
支撑体300、安装板301、条状卡槽302、第二安装部303、拉杆304、第一约束部305、弹簧306、机架307
轴承座400、轴承孔401、第二约束部402
电机501、主动带轮502、传动带503、从动带轮504、张紧轮505、转轴506、套筒507、扭转部5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径部件,包括调节部200,如图2-图6所示,所述调节部2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活动连接安装架的第一安装部201,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01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卡持部202,各组卡持部202分别包括至少三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用于约束转轴506(即用于驱动前盖组件100中螺栓104转动的轴,后文不再赘述)或轴承座400(用于安装所述转轴506)或套设于转轴506的轴承的限位槽203,相邻两组卡持部202中的限位槽203相连,且各组卡持部202中的限位槽203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204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间距可以定义为: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204与限位槽203之间的最短距离),如图2-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201,可以方便的将本变径部件活动安装于安装架的一侧,而各组卡持部202中限位槽203的数目与安装架上转轴506的数目及前盖组件100中螺栓104的数目相同,使得活动安装于安装架的转轴506或轴承座400可以分别卡在一组卡持部202的各限位槽203中,由于同一组卡持部202的各限位槽203是沿第一安装部20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在约束各转轴506或轴承座400的同时,确保各转转轴506或轴承座400与沿第一安装部201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相同,即,使得各转轴506或轴承座400位于同一基圆212(基圆212不是真实存在的,后文不再赘述)上,该基圆212的半径等于转轴506或轴承座40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204之间的间距;由于各组卡持部202中的限位槽203与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204之间的间距不同,从而可以在第一安装部201的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约束位置,即一组卡持部202可以构成一个约束位置,以便高效、同步的调节各转轴506的位置;对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100,当需要调节各转轴506的位置(即调节所述基圆212的大小)时,只需转动调节部200,既可使得各转轴506或轴承座400从一组卡持部202的限位槽203中同步转移到另一组卡持部202的限位槽203中,从而达到方便、高效的调节各转轴506位置的目的,以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100,通用性更强,而且可以实现各转轴506的同步调节,不需要逐一调节各转轴506或轴承座400,从而可以确保调节前后及调节过程中各转轴506都可以处于同一圆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一组卡持部202对应一种型号的前盖组件100,故卡持部202的组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举例,为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组卡持部202,如图3-图5所示,两组卡持部202中的限位槽203与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204之间的间距不同,以便适用于两种不同型号的前盖组件100;
在本实施例中,一组卡持部202中限位槽203的数目对应前盖组件100中螺栓104的数目,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前盖组件100中的螺栓104数目为三,如图3-图5所示,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组卡持部202中分别包括三个限位槽203,如图3-图5所示,且三个限位槽203的位置分别与三个螺栓104的位置相对应,为便于区分,一组卡持部202中的限位槽203可以称为第一限位槽205、第二限位槽206,此时各转轴506所对应的基圆212为第一基圆210,另一组卡持部202中的限位槽203可以称为第二限位槽206,此时各转轴506所对应的基圆212为第二基圆211,如图所示,第一基圆210与第二基圆211的半径不同,以便达到转轴506位置的目的。
调节部200具有多种构造,作为优选,调节部200可以采用板状结构,如图2或图3所示,为便于加工成型,所述调节部200可以是在圆形平板的基础上切除限位槽203后而成型的调节板。
第一安装部201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部201可以为设置于所述调节部200的通孔或套筒507,以便与安装架上的轴相配合,以构成活动连接,使得本变径部件可以相对于安装架转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201为设置于调节部200的轴或凸起,以便与安装架上的安装孔相配合,以构成活动连接,使得本变径部件可以相对于安装架转动;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01采用的是阶梯轴,以便装配轴承,减小调节部200与安装架之间的摩擦。
由于转轴506安装于轴承座400的,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203可以用于卡持轴承座400,也可以用于卡持转轴506,所述限位槽203可以优先采用弧形结构的槽,尤其是采用圆弧形结构的槽,如图5所示,更便于与转轴506或轴承座400(柱状结构的轴承座400)的外表面相配合,使得在调节的过程中,不存在碰撞的问题,且当转轴506或轴承座400卡在所述弧形结构的槽内时,转轴506的外表面与限位槽203的内表面可以保持相切的状态,有利于精确控制基圆212的半径。
如图4所示,为使得调节过程中更顺畅,在进一步的方案中,相连的两个限位槽203之间还设置有弧形过渡207207。使得转轴506或轴承座400从一个限位槽203卡入另一个限位槽203的过程中更平滑、顺畅。
如图2及图3所示,为便于手动操作并转动调节部20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调节部200相连,用于握持;以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部手动操作并转动调节部200,从而达到切换转轴506位置的目的。
如图2及图3所示,为解决转动调节部200过程中的省力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连接件208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204相平行的把手209,所述连接件20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部200,另一端与所述把手209相连。利用连接件208将把手209延伸到调节部200的外侧,使得在转动调节部200的过程中,使用者只需通过把手209沿调节部200的切线方向施加作用力即可,从而可以沿圆周方向转动把手209,非常的方便、省力。
所述连接件208可以为连接杆、连接板或连接片等。
实施例2
为使得对转轴506或轴承座400的约束更牢靠,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变径部件中,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调节部200,如图6所示,所述两个调节部200的结构相同,并通过所述握持部连接为一体。通过两个调节部200上的限位槽203对转轴506或轴承座400提供两个约束,有利于转轴506或轴承座400的受力更均匀,有利于对转轴506或轴承座400的约束更牢靠,而通过握持部使两个调节部200连接为一体,可以方便的驱动所述两个调节部200同步转动,确保两个调节部200的动作一致。
可以理解,所述两个第一安装部201可以设置于所述两个调节部200之间,如图所示,也可以设置在两个调节部200之外。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架和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变径部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01相适配的第二安装部303,如图7所示,且所述第一安装部201与第二安装部303构成转动副。以使得变径部件可以相对于安装架转动,从而达到调节转轴506或轴承座400位置的目的。
当第一安装部201采用的是通孔或套筒507时,所述第二安装可以采用轴,以便插入所述通孔或套筒507中,构成转动副;当第一安装部201采用的是轴或凸起时,所述第二安装可以采用安装孔,以便通过轴或凸起与安装孔的配合构成转动副。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轴承座400的安装和可调位置,本安装组件还包括轴承座400,
如图7-图12所示,安装架包括支撑体300,所述第二安装部303设置于所述支撑体300,沿所述第二安装部303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三个沿径向分布的条状卡槽302,所述条状卡槽302用于穿过转轴506,所述条状卡槽30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轴承座400并为轴承座400导向的第一约束部305,所述第一约束部305为设置于所述支撑体300的滑槽或条状凸起,如图7-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部305采用的是条状凸起;
所述轴承座400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401,以便将转轴506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孔401;轴承座4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约束部305相适配的第二约束部402,所述第二约束部402为条状凸起或滑槽,如图7-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约束部402采用的是滑槽;轴承座400通过第一约束部305与第二约束部402的配合构成沿径向的移动副,如图7-图12所示;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变径部件中调节部200的转动同步沿条状卡槽302的长度方向调节各轴承座400的位置,以便安装于轴承座400的转轴506可以围成不同大小的基圆212,从而适用于不同型号前盖组件100的预拧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300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300包括安装板301,所述条状卡槽302分别构造于所述安装板301,如图7-图12所示,且所述安装板301可以优先采用圆形平板。
为解决转轴506的受力问题,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体300包括两个所述安装板301,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两个安装板301通过若干拉杆304相连,且所述两个安装板301相互平行,两个安装板30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数目相同且位置相同的条状卡槽302,如图11及图12所示;通过设置两个安装板301,使得转轴506可以通过两个轴承座400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板301,使得转轴506的安装更牢靠;而两个安装板301通过若干拉杆304相连,使得两个安装板301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以便安装传动部件,如齿轮、带轮等,如图15所示,从而使得可以在轴承座400之间为各转轴提供动力,有利于传动过程中转轴506的受力更均匀。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3的主要区别在于,为与调节部200相配合,以解决轴承座400的锁紧问题,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组件还包括若干弹簧306,所述弹簧30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轴承座400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体300相连,弹簧306用于为轴承座400提供沿径向并指向第二安装部303中心轴线的弹力,如图13所示,弹簧306的设置,可以为轴承座400提供沿径向并指向第二安装部303中心轴线的弹力,从而使得各轴承座400或设置于轴承座400的转轴506可以压紧调节部200的限位槽203,即,使得轴承座400或设置于轴承座400的转轴506可以被稳定的约束于限位槽203内,从而达到锁紧的目的,使得各转轴506可以稳定的驱动前盖组件100的各螺栓104转动,达到预拧紧的目的。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组件还包括若干弹簧306,所述弹簧306分别设置于相邻两轴承座400之间,且弹簧30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轴承座400相连,弹簧306处于伸长状态,如图14所示,弹簧306的设置,可以为轴承座400提供沿径向并指向第二安装部303中心轴线的弹力分量,且当基圆212的半径较小时,该弹力分量较小,当基圆212的半径较大时,该弹力分量较大,从而使得各轴承座400或设置于轴承座400的转轴506可以压紧调节部200的限位槽203,即,使得轴承座400或设置于轴承座400的转轴506可以被稳定的约束于限位槽203内,从而达到锁紧的目的,使得各转轴506可以稳定的驱动前盖组件100的各螺栓104转动,达到预拧紧的目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拧装置,包括实施例3或实施例4中所述的安装组件、电机501以及三个转轴506,所述安装架的每个安装板301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条状卡槽302,如图15及图16所示,各转轴506分别通过两个轴承座400固定于所述条状卡槽302,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各转轴506上分别设置有从动带轮504,如图15及图16所示,从动带轮504设置于两个安装板301之间,所述电机501安装于机架307,机架307可以固定于其中一个安装板301,且电机501与主动带轮502相连,主动带轮502与三个从动带轮504通过一传动带503相连,并通过张紧轮505进行张紧,从而实现带传动,以便利用电机501驱动各转轴506同步转动。
当传动带503被张紧轮505张紧后,可以为各转轴506或轴承座400提供沿径向并指向第二安装部303中心轴线的弹力,并结合调节部200的支撑作用,使得转轴506可以被稳定的约束于限位卡槽与传动带503之间,而当调节部200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带503变形,从而顺利的调节各转轴506的位置,非常的方便。
如图15及图16所示,各转轴506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套筒507,套筒507构造有与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扭转部508,由于螺栓的头部有多种型号,作为优选,所述扭转部508可以为与所述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六角孔(如图15及图16所示)、十二角孔,此时,所述螺栓的为外六角螺栓;所述扭转部508还可以为与所述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六棱柱、十二棱柱,此时,所述螺栓的为内六角螺栓;所述扭转部508还可以为与所述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一字型凸起,此时,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有一字型凹槽;同理,所述扭转部508还可以为与所述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十字形凸起,此时,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有十字形凹槽;以便适配不同型号的螺栓,通用性更好。
可以理解,现有的一种前盖组件100如附图1所示,且所述预拧(或称为预拧紧)是螺栓装配过程中的常用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径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活动连接安装架的第一安装部,调节部上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卡持部,各组卡持部分别包括至少三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用于约束转轴或轴承座的限位槽,且各组卡持部中的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设置于所述调节部的通孔或套筒,
或,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设置于调节部的轴或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弧形结构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部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卡持部中的限位槽相连,且相连的两个限位槽之间还设置有弧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变径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调节部相连,用于握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包括沿径向设置的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的把手,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部,另一端与所述把手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径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调节部,所述两个调节部的结构相同,并通过所述握持部连接为一体。
8.一种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变径部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构成转动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座,
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体,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三个沿径向分布的条状卡槽,所述条状卡槽用于穿过转轴,所述条状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轴承座并为轴承座导向的第一约束部,所述第一约束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滑槽或条状凸起;
所述轴承座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且轴承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约束部相适配的第二约束部,所述第二约束部为条状凸起或滑槽,轴承座通过第一约束部与第二约束部的配合构成沿径向的移动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轴承座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体相连,弹簧用于为轴承座提供沿径向并指向第二安装部中心轴线的弹力;
和/或,
还包括若干弹簧,所述弹簧分别设置于相邻两轴承座之间,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轴承座相连,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CN202021406257.4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Active CN212858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6257.4U CN212858470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6257.4U CN212858470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8470U true CN212858470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6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6257.4U Active CN212858470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8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65108U (zh) 一种用于预拧螺栓的预拧装置
CN213164021U (zh) 一种预拧设备及预拧系统
CN88100274A (zh) 轴向夹紧刀具特别是砂轮的卡具
CN101875455B (zh) 工字轮收线机上的主轴部件
CN212858470U (zh) 一种变径部件及安装组件
CN111890278B (zh) 一种预拧装置
CN109688785A (zh) 一种集成插件头
CN201619921U (zh) 工字轮收线机上的主轴部件
CN112141808A (zh) 一种具有双向螺纹的绕线盘
CN212823817U (zh) 一种预拧装置及前盖自动装配系统
CN212839213U (zh) 一种张紧机构及预拧装置
CN213164020U (zh) 一种安装架及安装组件
CN213164019U (zh) 一种安装座、预拧组件以及预拧装置
CN212823815U (zh) 一种预拧组件及预拧装置
CN210318388U (zh)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的张紧轮结构
CN201455390U (zh) 矩形深孔铣削装置
CN212043697U (zh) 一种特种车辆后减速器壳夹具
CN216264488U (zh) 用于前盖组件的拧转装置
CN21719306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凸轮轴齿轮精加工的固定装置
CN201744706U (zh) 钻床皮带涨紧可调装置
CN218231687U (zh) 轴距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举升装置
CN213195899U (zh) 用于超长工件加工的拉床
CN214772287U (zh) 一种塑料制品用切割装置
CN220218191U (zh) 一种可调节的制动踏板加工用夹持治具
CN219791969U (zh) 皮带送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uilding 66, NO.666, jinfenghuang Avenue, Jinniu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66, NO.666, jinfenghuang Avenue, Jinniu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GUORUA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