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3020U -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3020U
CN212843020U CN202021118387.8U CN202021118387U CN212843020U CN 212843020 U CN212843020 U CN 212843020U CN 202021118387 U CN202021118387 U CN 202021118387U CN 212843020 U CN212843020 U CN 212843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gas
space
liquid separation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183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捷超
肖汉敏
陈晓演
游伟峰
腾凯
严增旺
郭晓东
陈伟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en Hui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en Hui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en Hui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en Hui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183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3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3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30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气液分离罐,包括罐体、隔板和挡板,所述隔板将罐体内部分隔成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均整体呈竖向设置,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所述混合空间的上部设有进汽口,所述分离空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排汽口和排水口,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分离空间内,挡板与隔板/罐体连接,挡板上设有通气口。所述气液分离罐结合了重力沉降和折流分离两大原理,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气液分离罐的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提高了蒸汽热能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气液分离器分为重力沉降和折流分离两种类型。重力沉降型分离器根据气液混合物的比重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但这种分离器体积庞大,占用空间多,分离效率也最低;折流型分离器根据气体会绕流,液体会保持向前的速度而附着在挡板上的原理进行分离,这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比重力沉降型的高,体积也相对较小,但分离效率还是偏低,且受气流速度的影响较大。
其次,在我国化工、印染、制药等领域中,加工设备均需要采用蒸汽锅炉中的高温高压蒸汽实施加热,经过设备使用后的蒸汽仍然有大部分的余热存在,有的企业为了单纯追求环境效益,用冷却循环水换热或喷淋降温的方法,消除“白龙”现象,造成了大大的浪费。此外,不少企业为防水泵汽蚀,在7-14m高的平台上安装高位大气式热力除氧器,不仅土建造价高和维护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蒸汽加热系统失控,大量蒸汽泄漏。各类工业及民用蒸汽供热系统的热能效率低下,有效利用率仅占3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以及蒸汽热能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气液分离罐,包括罐体、隔板和挡板,所述隔板将罐体内部分隔成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均整体呈竖向设置,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所述混合空间的上部设有进汽口,所述分离空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排汽口和排水口,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分离空间内,挡板与隔板/罐体连接,挡板上设有通气口。
优选地,所述混合空间绕设于分离空间外,或者所述分离空间绕设于混合空间外。
优选地,所述隔板环绕成倒圆台状,隔板的上端与气液分离罐的顶部连接,隔板的下端与气液分离罐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口位于隔板的下部靠近气液分离罐底部处。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挡板从上到下水平布置,相邻的两个挡板的通气口错位设置。
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一次网蒸汽入口、第一耗热设备、第二耗热设备、混合器、锅炉和如上述的气液分离罐,所述一次网蒸汽入口同时与第一耗热设备和混合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进汽口同时与第一耗热设备和第二耗热设备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排汽口与混合器连接,所述混合器的出口与第二耗热设备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排水口与所述锅炉连接。
优选地,所述混合器的出口与第二耗热设备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一次网蒸汽入口与混合器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电动闸阀和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汽液分离罐的排水口与所述锅炉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加压泵。
优选地,所述混合器设有低压入口和高压入口。
优选地,所述混合器内布置有压力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气液混合物从进汽口进入气液分离罐的混合空间后,从第一开口进入分离空间,蒸汽往上流动的过程中穿过挡板上的通气口,然后从排汽口流出,冷凝水则在重力和挡板阻挡的作用下聚集,落入分离罐底部从排水口流出。所述气液分离罐结合了重力沉降和折流分离两大原理,使分离效率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气液分离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气液分离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气液分离罐1;隔板2;混合空间3;分离空间4;进汽口5;排汽口6;排水口7;挡板8;一次网蒸汽入口9;闸阀10、12、15、18;第一耗热设备11;加压泵13;锅炉14;混合器16;温度传感器17;第二耗热设备19;流量计20;电动闸阀21;高压入口22;低压入口23;出口24;压力计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气液分离罐1,包括罐体、隔板2和挡板8,所述隔板2将罐体内部分隔成混合空间3和分离空间4,混合空间3和分离空间4均整体呈竖向设置,所述隔板2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混合空间3和分离空间4,所述混合空间3绕设于分离空间4外,所述混合空间3的上部设有进汽口5,所述分离空间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排汽口6和排水口7,所述排汽口6和排水口7均贯穿罐体的侧壁,所述挡板8位于所述分离空间4内,挡板8与隔板2连接,挡板8上设有通气口。气液混合物从进汽口5进入气液分离罐1的混合空间3后,从隔板2下部的第一开口进入分离空间4,蒸汽往上流动的过程中穿过挡板8上的通气口,然后从排汽口6流出,冷凝水则在重力和挡板8阻挡的作用下聚集,落入罐体底部并从排水口7流出。所述气液分离罐1结合了重力沉降和折流分离两大原理,使分离效率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为了减小冷凝水的附着面积,使冷凝水更容易聚集落入气液分离罐1的底部,所述隔板2环绕成倒圆台状,隔板2的上端与罐体的顶部连接,隔板2的下端与罐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口位于隔板2的下部靠近罐体的底部。
为了加大气液混合物的路程,并且形成蒸汽折流通道,从而更好地进行气液分离,所述挡板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挡板8从上到下水平布置,相邻的两个挡板8的通气口错位设置。
参照图2,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一次网蒸汽入口9、第一耗热设备11、第二耗热设备19、混合器16、锅炉14和如上述的气液分离罐1,所述一次网蒸汽入口9同时与第一耗热设备11的进入端和混合器16的进入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1的进汽口5同时与第一耗热设备11的输出端和第二耗热设备1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1的排汽口6与混合器16的进入端连接,所述混合器16的出口24与第二耗热设备19的进入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1的排水口7与所述锅炉14的进入端连接。一次网蒸汽经由一次网蒸汽入口9进入至第一耗热设备11和混合器16内,一次网蒸汽经第一耗热设备11使用后,乏汽流入气液分离罐1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凝结水流入锅炉14以提高锅炉14的初始水温,分离后的蒸汽进入混合器16内并与混合器16内的一次网蒸汽充分混合,从而得到中压中温蒸汽,该中压中温蒸汽会进入第二耗热设备19内工作,使用后的乏汽再次流入气液分离罐1内进行气液分离。通过对蒸汽的循环利用,有效地提高了蒸汽热能的利用效率。
为了实时监测混合器16的出口24的蒸汽温度,所述混合器16的出口24与第二耗热设备19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温度传感器17。
为确保混合器16的出口24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符合系统要求,所述一次网蒸汽入口9与混合器16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电动闸阀21和流量计20,所述温度传感器17和压力计25均与电动闸阀21电连接。电动闸阀21根据温度传感器17和压力计25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开启的程度,进而控制一次网蒸汽流入混合器16的流量,一次网蒸汽进入混合器16的流量值由流量计20记录。
为了使冷凝水达到锅炉14的进水压力,所述汽液分离罐1的排水口7与所述锅炉14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加压泵13。
参照图3,所述混合器16设有高压入口22和低压入口23,一次网蒸汽从高压入口22流入,经气液分离罐1分离后的蒸汽从低压入口23流入,两流体在混合器16内进行充分混合。
为了实时监测混合器16的出口24的蒸汽压力,所述混合器16内布置有压力计25。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气液分离罐1的结构有了改动,所述分离合空间4绕设于混合空间3外,所述挡板8的两端分别与罐体内壁和隔板2连接,并且多个挡板8从上到下水平布置,相邻的两个挡板8的通气口错位设置。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其余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有相同的效果。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罐,包括罐体、隔板和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将罐体内部分隔成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均整体呈竖向设置,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混合空间和分离空间,所述混合空间的上部设有进汽口,所述分离空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排汽口和排水口,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分离空间内,挡板与隔板/罐体连接,挡板上设有通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空间绕设于分离空间外,或者所述分离空间绕设于混合空间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环绕成倒圆台状,隔板的上端与罐体的顶部连接,隔板的下端与罐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口位于隔板的下部靠近罐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挡板从上到下水平布置,相邻的两个挡板的通气口错位设置。
5.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网蒸汽入口、第一耗热设备、第二耗热设备、混合器、锅炉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罐,所述一次网蒸汽入口同时与第一耗热设备和混合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进汽口同时与第一耗热设备和第二耗热设备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排汽口与混合器连接,所述混合器的出口与第二耗热设备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排水口与所述锅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的出口与第二耗热设备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网蒸汽入口与混合器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电动闸阀和流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排水口与所述锅炉连接的管路上布置有加压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设有低压入口和高压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器内布置有压力计。
CN202021118387.8U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843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8387.8U CN212843020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8387.8U CN212843020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3020U true CN21284302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183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843020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3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8558B (zh) 液氨蒸发器
CN109405579A (zh) 一种改进型高效烟气换热装置
CN108895858B (zh) 一种锅炉定排扩容器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回收利用方法
CN212843020U (zh) 一种气液分离罐及高温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CN213314219U (zh) 一种分散布气型氯气洗涤塔
CN203978955U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微动力节能环保真空系统
CN201025431Y (zh) 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CN103754971B (zh) 高效节能热力除氧器
CN217015348U (zh) 一种两流程卧式强制循环mvr设备
CN206683022U (zh) 一种油烟净化与余热回收供水系统
CN206304546U (zh) 一种冷干机用冷凝装置
CN205228200U (zh) 一种尾气冷凝器
CN204944228U (zh) 一种可避免不凝气积聚的冷凝器
CN213656690U (zh) 一种烟道式废气余热锅炉
CN217110582U (zh) 一种y型换热器和带有换热装置的反应器
CN104179729A (zh) 全自动高效微动力节能环保真空系统
CN112978760A (zh) 一种尿素水解装置
CN106197061B (zh) 冷却塔饱和水蒸汽回收装置及应用其的节水系统
CN204474651U (zh) 一种蒸粮食用列管节能换热器设备及酿造白酒节能系统
CN215756943U (zh) 一种工业高浓废水处理装置
CN205119086U (zh) 一种废气水封罐
CN204485350U (zh) 一种汽蒸罐
CN205279050U (zh) 一种锅炉排污缓冲降温器
CN220624077U (zh) 天然气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8945097U (zh) 一种新型传质塔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