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1240U -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1240U
CN212831240U CN202021074207.0U CN202021074207U CN212831240U CN 212831240 U CN212831240 U CN 212831240U CN 202021074207 U CN202021074207 U CN 202021074207U CN 212831240 U CN212831240 U CN 212831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eeding
inductive switch
close
pip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42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建冬
黄思薪
练振达
廖谷祥
左建林
杨红杰
严君仪
林哲
肖冲
吴昌坚
王红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uibaisheng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uibaisheng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uibaisheng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uibaisheng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42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1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1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1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料分料组件,包括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各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相互平行,固定基板的上端设有接料卡口;调节板由第一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垂直于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一直线导轨副移动;上料板由第二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平行于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二直线导轨副移动;顶料板由第三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平行于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三直线导轨副移动;当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时,上料板的上端板边与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形成分料卡口。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管料分料及上料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行业采用切割机对管料进行切割,以批量生产特定长度的管料,为了达到连续切割的目的,通常是通过人工辅助分料后利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实现逐根上料,人工分料及上料操作效率低下,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不利于产能的提升,且工作过程中容易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料分料组件,能够实现对管料的自动分料及上料,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料分料组件,装配时沿管料的长度方向布置若干个,管料分料组件包括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顶料板、第一直线导轨副、第二直线导轨副、第三直线导轨副、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所述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均呈竖直平行布置,所述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基板的上端设有接料卡口;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垂直于所述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的一侧板面上,且所述调节板由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移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平行于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上料板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调节板的板面上,且所述上料板由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移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平行于所述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顶料板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的另一侧板面上,且所述顶料板由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移动;当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时,所述上料板的上端板边与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形成分料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三感应开关,所述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四感应开关,所述第三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四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顶料板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管料分料组件还包括推料板、推料气缸和第五感应开关,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靠近其上端板边的位置上,所述推料气缸的推杆与所述推料板相连,且所述推料气缸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五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推料板上,且所述第五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分料卡口一侧,所述第五感应开关与所述推料气缸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的感应头、第二感应开关的感应头、第三感应开关的感应头、第四感应开关的感应头和第五感应开关的感应头均为光电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所述调节板的下端板边且垂直于所述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上料板远离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且平行于所述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为顶料气缸,所述顶料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上,所述顶料气缸的推杆与所述顶料板相连,且所述顶料气缸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料分料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的设置,工作时,调节板由第一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垂直于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一直线导轨副移动,能够使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并形成分料卡口,且可根据实际所需的管料规格,控制分料卡口的宽度,进而实现不同规格管料的分选;上料板由第二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平行于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二直线导轨副移动,能够使分料卡口上的管料提升至接料卡口;顶料板由第三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平行于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三直线导轨副移动,能够使接料卡口上的管料顶出至下一设备(如:管料送料装置)上。可见,上述工作过程能够实现对管料的自动分料及上料,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损伤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料分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料分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管料分料组件装配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一),图中示出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布置;
图4是管料分料组件装配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二),图中示出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布置。
图中,1为固定基板;2为调节板;3为上料板;4为顶料板;5为第一直线导轨副;6为第二直线导轨副;7为第三直线导轨副;8为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1为第一电机;82为第一转轴;83为第一齿条;84为第一齿轮;9为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1为第二电机;92为第二转轴;93为第二齿条;94为第二齿轮;10为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1为第一感应开关;12为第二感应开关;13为第三感应开关;14为第四感应开关;15为推料板;16为推料气缸;17为第五感应开关;A为分料卡口;B为接料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管料分料组件,装配时沿管料的长度方向布置若干个,管料分料组件包括固定基板1、调节板2、上料板3、顶料板4、第一直线导轨副5、第二直线导轨副6、第三直线导轨副7、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0。
所述固定基板1、调节板2、上料板3和顶料板4均呈竖直平行布置,所述固定基板1、调节板2、上料板3和顶料板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基板1的上端设有接料卡口B;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5垂直于所述调节板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调节板2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5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1的一侧板面上,且所述调节板2由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驱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5移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6平行于所述上料板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上料板3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6连接在所述调节板2的板面上,且所述上料板3由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驱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6移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7平行于所述顶料板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顶料板4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7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1的另一侧板面上,且所述顶料板4由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0驱动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7移动;当所述上料板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所述固定基板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时,所述上料板3的上端板边与所述固定基板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形成分料卡口A。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管料分料组件,其通过固定基板1、调节板2、上料板3和顶料板4的设置,工作时,调节板2由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驱动沿垂直于调节板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一直线导轨副5移动,能够使上料板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固定基板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并形成分料卡口A,且可根据实际所需的管料规格,控制分料卡口A的宽度,进而实现不同规格管料的分选;上料板3由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驱动沿平行于上料板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二直线导轨副6移动,能够使分料卡口A上的管料提升至接料卡口B;顶料板4由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0驱动沿平行于顶料板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三直线导轨副7移动,能够使接料卡口B上的管料顶出至下一设备(如:管料送料装置)上。可见,上述工作过程能够实现对管料的自动分料及上料,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损伤风险。
示例性的,为实现分料及上料自动化,在管料传送的关键位置(如:分料卡口A和接料卡口B)上设置相应的感应开关,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0执行系统程序的相应指令。具体的,所述上料板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11和第二感应开关12,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1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12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3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1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开关12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固定基板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三感应开关13,所述顶料板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四感应开关14,所述第三感应开关13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固定基板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四感应开关14的感应头朝向所述顶料板4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13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感应开关14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10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工作时,如上料板3位于高位,即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先带动上料板3快速下降;当第一感应开关11感应到上料板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贴靠有管料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带动上料板3减速并缓慢下降,同时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带动上料板3向外伸出,直至第二感应开关12感应到管料落入到分料卡口A上时,上料板3停止向外伸出,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带动上料板3快速上升,从而将分料卡口A上的管料向固定基板1上端的接料卡口B提升;当第三感应开关13感应到固定基板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贴靠有管料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带动上料板3减速并缓慢上升,直至第四感应开关14感应到管料落入到接料卡口B上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带动上料板3快速下降,进入下一个循环,同时第三直线驱动件带动顶料板4将接料卡口B上的管料顶出至下一设备(如:管料送料装置)上,完成整个管料的分料及上料自动化过程。
示例性的,所述管料分料组件还包括推料板15、推料气缸16和第五感应开关17,所述推料气缸16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1靠近其上端板边的位置上,所述推料气缸16的推杆与所述推料板15相连,且所述推料气缸16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基板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五感应开关17设置在所述推料板15上,且所述第五感应开关17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分料卡口A一侧,所述第五感应开关17与所述推料气缸16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当所述第五感应开关17感应到所述分料卡口A上是否存在叠料时,推料气缸16带动推料板15将分料卡口A上的叠料推回管料库中,保证管料能够有序地逐一上料。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感应开关11的感应头、第二感应开关12的感应头、第三感应开关13的感应头、第四感应开关14的感应头和第五感应开关17的感应头均为光电传感器。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包括第一电机81、第一转轴82、第一齿条83和第一齿轮84,所述第一齿条83固定在所述调节板2的下端板边且垂直于所述调节板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一齿轮84与所述第一齿条83啮合,所述第一电机8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82与所述第一齿轮84相连。为节省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的配置以及保证第一直线驱动组件8动作同步性,若干个所述管料分料组件对应的第一电机81为共用电机,相应地,所述第一转轴82为共用转轴。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包括第二电机91、第二转轴92、第二齿条93和第二齿轮94,所述第二齿条93固定在所述上料板3远离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且平行于所述调节板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齿轮94与所述第二齿条93啮合,所述第二电机91固定在所述调节板2上,所述第二电机9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92与所述第二齿轮94相连。为节省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的配置以及保证第二直线驱动组件9动作同步性,若干个所述管料分料组件对应的第二电机91为共用电机,该共用电机固定在其中一个管料分料组件的调节板2上,能随调节板2一起移动,相应地,所述第二转轴92为共用转轴。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为顶料气缸10,所述顶料气缸10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1上,所述顶料气缸10的推杆与所述顶料板4相连,且所述顶料气缸10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顶料板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
此外,上述各个直线导轨副均由导轨和滑块组成的导向结构,在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顶料板、第一直线导轨副、第二直线导轨副、第三直线导轨副、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
所述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均呈竖直平行布置,所述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基板的上端设有接料卡口;
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垂直于所述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的一侧板面上,且所述调节板由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移动;
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平行于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上料板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调节板的板面上,且所述上料板由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移动;
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平行于所述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顶料板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的另一侧板面上,且所述顶料板由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移动;
当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时,所述上料板的上端板边与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形成分料卡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三感应开关,所述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四感应开关,所述第三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四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顶料板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料分料组件还包括推料板、推料气缸和第五感应开关,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靠近其上端板边的位置上,所述推料气缸的推杆与所述推料板相连,且所述推料气缸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基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五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推料板上,且所述第五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分料卡口一侧,所述第五感应开关与所述推料气缸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的感应头、第二感应开关的感应头、第三感应开关的感应头、第四感应开关的感应头和第五感应开关的感应头均为光电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所述调节板的下端板边且垂直于所述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上料板远离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且平行于所述调节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管料分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为顶料气缸,所述顶料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上,所述顶料气缸的推杆与所述顶料板相连,且所述顶料气缸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顶料板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
CN202021074207.0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Active CN212831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4207.0U CN212831240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4207.0U CN212831240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1240U true CN21283124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3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4207.0U Active CN212831240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1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37440U (zh) 自动供料装置
CN103481335A (zh) 一种自动化木工机床
CN211664226U (zh) 堆叠料盘入料输送机构
CN108466049B (zh) 一种叶轮叶片成型和装配工作站
CN210682234U (zh) 一种板材自动上料装置
CN207076967U (zh) 一种圆盘工件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2831240U (zh) 一种管料分料组件
CN211162813U (zh) 断路器零件自动装配生产线
CN211495928U (zh) 一种离合片上料机
CN207930181U (zh) 一种pcb板切割系统
CN203600345U (zh) 一种自动化木工机床
CN212374318U (zh) 一种管料分料库
CN109590842B (zh) 一种全自动木头倒角机
CN214114068U (zh) 一种单动力错位切离装置
CN207930182U (zh) 一种用于pcb板的上料装置及加工系统
CN110548930B (zh) 一种自动化的导热材料加工设备
CN208602800U (zh) 一种纸箱输送滚筒线
CN210064574U (zh) 一种自动送料标仓
CN209477140U (zh) 一种自动冲压送料机械手
CN212858724U (zh) 点阵式料仓供料装置
CN211135770U (zh) 一种pin针切割机
CN211168820U (zh) 自动定点循环供料台
CN111776672A (zh) 一种管料分料库
CN216263084U (zh) 叶片铆合插料机构
CN218319345U (zh) 一种多弹夹的双工位对称式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