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0985U -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0985U
CN212810985U CN202021729773.0U CN202021729773U CN212810985U CN 212810985 U CN212810985 U CN 212810985U CN 202021729773 U CN202021729773 U CN 202021729773U CN 212810985 U CN212810985 U CN 212810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plate
electric box
door
ch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97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胥生伟
杨颜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uangr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uangr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uangr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uangr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97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0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0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0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电气箱内部空间就无法满足扩展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箱单元,包括中空长方体的骨架;门板框,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正面上;门板,与所述门板框合页连接;左侧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左侧面上;右侧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左侧面上;顶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顶面上;底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底面上,以及背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背面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组合电气箱,包括若干前述的电气箱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箱单元,为箱体内部空间扩展提供了便利。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箱单元,可实现电气箱内部空间扩展,以应对实际中电气元件增加或者尺寸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背景技术
电气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构成低压配电装置,其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有电气箱根据内部安装空间的需要,大多单独设计尺寸,进行定制生产,电气箱一但制作完成,尺寸就无法改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气部分在出厂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发生改变,如果增加电气元件,原有的电气箱的内部空间就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电气箱内部空间就无法满足扩展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气箱单元,为箱体内部空间扩展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箱单元,可实现电气箱内部空间扩展,以应对实际中电气元件增加或者尺寸变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气箱单元,包括
中空长方体的骨架,其棱边内侧具有螺纹管;
门板框,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正面上;
门板,具有安装窗孔和门锁,与所述门板框合页连接;
左侧板,具有左散热孔,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左侧面上;
右侧板,具有右散热孔,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左侧面上;
顶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顶面上;
底板,具有穿线孔,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底面上;以及
背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背面上;
其中,所述螺纹管的贯通方向与其所在棱边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门板、所述门板框、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背板与所述骨架组合后构成封闭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包括十二根L型的角钢且所述角钢首尾焊接,所述角钢两端垂直的两部上开设通孔;所述门板框、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背板上分别具有与所述骨架对应连接面上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卡头、第二卡头、第三卡头、第四卡头、第五卡头和第六卡头;所述第一卡头、所述第二卡头、所述第三卡头、第四卡头、所述第五卡头和所述第六卡头可插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卡头、所述第二卡头、所述第三卡头、所述第四卡头、所述第五卡头和所述第六卡头的端面上分型成型有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第四卡条、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所述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条、所述第三卡条、所述第四卡条、所述第五卡条和所述第六卡条穿过所述通孔后,采用外力使之向所述角钢表面弯折,从而勾住所述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边缘与所述骨架之间组合后采用粘接剂粘接或者点焊辅助加强。
组合电气箱,包括若干前述的电气箱单元;所述电气箱单元拼接组成呈一个整体,且拼接面贯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设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骨架棱边内侧上,两端与所述螺纹管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为解决现有电气箱无法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扩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气箱单元。该电气箱单元包括骨架、门板、门板框、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其中,门板与门板框合页连接,门板框、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与骨架呈可拆卸式连接,组合后构成封闭结构。该电气箱单元为箱体内部空间扩展提供了便利。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电气箱。该组合电气箱由若干个电气箱单元拼接组合而成,相邻两个电气箱单元组合后,内部贯通。该组合电气箱可实现电气箱内部空间扩展,以应对实际中电气元件增加或者尺寸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电气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电气箱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组合电气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组合电气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现有电气箱根据内部安装空间的需要,大多单独设计尺寸,进行定制生产,电气箱一但制作完成,尺寸就无法改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气部分在出厂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发生改变,如果增加电气元件,原有的电气箱的内部空间就无法满足要求。
为解决现有电气箱无法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扩展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气箱单元,其结构如附图1和2所示。该电气箱单元包括骨架1、门板2、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和背板8。其中,门板2与门板框3合页连接。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和背板8与骨架1呈可拆卸式连接,组合后构成封闭结构。
具体的,骨架1,呈中空长方体型结构。骨架1由十二根L型的角钢11首尾焊接而成。角钢11两端垂直的两部上开设通孔111,骨架1的每一个面上共有四个通孔111。在角钢11转角内侧焊接连接有螺纹管12。螺纹管12的贯通方向与角钢11的长度方向一致。
门板框3,呈矩形框状,同骨架1的正面可拆卸式连接。门板框3上与骨架1正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卡头。门板框3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一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一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并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门板框3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门板2,其上具有若干安装窗孔21和门锁(图中未示出),用于箱体开闭。安装窗孔21用于各类显示仪表盘以及控制按钮的固定。门板2的一边边缘与门板框3的一边合页连接。
顶板4,同骨架1的顶面可拆卸式连接。顶板4上与骨架1顶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卡头。顶板4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二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二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并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顶板4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底板5,其上具有穿线孔51,同骨架1的底面可拆卸式连接,电缆至穿线孔51出入。底板5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三卡头52,如附图3所示。底板5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三卡头52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三卡头52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底板5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左侧板6,其上具左散热孔61,同骨架1的左侧面可拆卸式连接。左侧板6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四卡头62,如附图4所说。左侧板6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四卡头62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四卡头62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左侧板6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右侧板7,其上具右散热孔71,同骨架1的右侧面可拆卸式连接。右侧板7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五卡头。右侧板7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五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五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右侧板7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背板8,同骨架1的背面可拆卸式连接,用于电气元件安装固定。背板8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六卡头81,如附图5所示。背板8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六卡头81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六卡头81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背板8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和背板8与骨架1的连接可靠性,在第一卡头、第二卡头、第三卡头52、第四卡头62、第五卡头和第六卡头81的端面上分型成型有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521、第四卡条621、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811。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521、第四卡条621、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811穿过通孔111后,采用外力使之向角钢11表面弯折,从而勾住骨架1,如附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为提供门板8与骨架1的连接可靠性,门板8边缘与骨架1之间采用粘接剂粘接或者点焊辅助加强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电气箱单元中,各个组成部件呈可拆卸式方式连接,为箱体内部空间扩展提供了便利。
实施例2
现有电气箱根据内部安装空间的需要,大多单独设计尺寸,进行定制生产,电气箱一但制作完成,尺寸就无法改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气部分在出厂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发生改变,如果增加电气元件,原有的电气箱的内部空间就无法满足要求。
为解决现有电气箱无法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扩展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组合电气箱,其结构如附图7所示。该组合电气箱由两个电气箱单元左右拼接组合而成,两个电气箱单元组合后,内部贯通即撤去一个电气箱单元的结合面的右侧板,另一个电气箱单元的结合面的左侧板。
具体的,电气箱单元包括骨架1、门板2、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和背板8。其中,门板2、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和背板8与骨架1呈可拆卸式连接,组合后构成封闭结构。
具体的,骨架1,呈中空长方体型结构。骨架1由十二根L型的角钢11首尾焊接而成。角钢11两端垂直的两部上开设通孔111,骨架1的每一个面上共有四个通孔111。在角钢11转角内侧焊接连接有螺纹管12。螺纹管12的贯通方向与角钢11的长度方向一致。
门板框3,呈矩形框状,同骨架1的正面可拆卸式连接。门板框3上与骨架1正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卡头。门板框3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一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一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并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门板框3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门板2,其上具有若干安装窗孔21和门锁(图中未示出),用于箱体开闭。门板2的一边边缘与门板框3的一边合页连接。
顶板4,同骨架1的顶面可拆卸式连接。顶板4上与骨架1顶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卡头。顶板4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二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二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并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顶板4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底板5,其上具有穿线孔51,同骨架1的底面可拆卸式连接,电缆至穿线孔51出入。底板5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三卡头52。底板5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三卡头52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三卡头52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底板5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左侧板6,其上具左散热孔61,同骨架1的左侧面可拆卸式连接。左侧板6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四卡头62。左侧板6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四卡头62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四卡头62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左侧板6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右侧板7,其上具右散热孔71,同骨架1的右侧面可拆卸式连接。右侧板7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五卡头。右侧板7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五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五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右侧板7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背板8,同骨架1的背面可拆卸式连接,用于电气元件安装固定。背板8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六卡头81。背板8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六卡头81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六卡头81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背板8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在第一卡头、第二卡头、第三卡头52、第四卡头62、第五卡头和第六卡头81的端面上分型成型有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521、第四卡条621、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811。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521、第四卡条621、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811穿过通孔111后,采用外力使之向角钢11表面弯折,从而勾住骨架1。
连接螺杆9,与螺纹管12,穿设安装在两个骨架1棱边内侧上,用于将两个电气箱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
两个电气箱单元左右拼接时,撤去电气箱单元的右侧板7和另一个电气箱单元的左侧板6,骨架1的右侧面和另一骨架1的左侧面对接。沿电气箱单元拼接方向,在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两根连接螺杆9。连接螺杆9穿过两个骨架1上的通孔111,两端分别与两个骨架1上的螺纹管1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两个骨架1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箱体内部空间扩展,提高了电气箱的适用性。
实施例3
现有电气箱根据内部安装空间的需要,大多单独设计尺寸,进行定制生产,电气箱一但制作完成,尺寸就无法改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气部分在出厂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发生改变,如果增加电气元件,原有的电气箱的内部空间就无法满足要求。
为解决现有电气箱无法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扩展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组合电气箱,其结构如附图8所示。该组合电气箱由两个电气箱单元上下拼接组合而成,两个电气箱单元组合后,内部贯通即撤去一个电气箱单元的结合面的底板,另一个电气箱单元的结合面的顶板。
具体的,电气箱单元包括骨架1、门板2、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和背板8。其中,门板2、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和背板8与骨架1呈可拆卸式连接,组合后构成封闭结构。
具体的,骨架1,呈中空长方体型结构。骨架1由十二根L型的角钢11首尾焊接而成。角钢11两端垂直的两部上开设通孔111,骨架1的每一个面上共有四个通孔111。在角钢11转角内侧焊接连接有螺纹管12。螺纹管12的贯通方向与角钢11的长度方向一致。
门板框3,呈矩形框状,同骨架1的正面可拆卸式连接。门板框3上与骨架1正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卡头。门板框3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一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一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并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门板框3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门板2,其上具有若干安装窗孔21和门锁(图中未示出),用于箱体开闭。门板2的一边边缘与门板框3的一边合页连接。
顶板4,同骨架1的顶面可拆卸式连接。顶板4上与骨架1顶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卡头。顶板4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二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二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并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顶板4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底板5,其上具有穿线孔51,同骨架1的底面可拆卸式连接,电缆至穿线孔51出入。底板5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三卡头52。底板5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三卡头52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三卡头52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底板5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左侧板6,其上具左散热孔61,同骨架1的左侧面可拆卸式连接。左侧板6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四卡头62。左侧板6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四卡头62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四卡头62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左侧板6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右侧板7,其上具右散热孔71,同骨架1的右侧面可拆卸式连接。右侧板7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五卡头。右侧板7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五卡头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五卡头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右侧板7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背板8,同骨架1的背面可拆卸式连接,用于电气元件安装固定。背板8上与骨架1底面上四个通孔111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第六卡头81。背板8与骨架1连接时,四个第六卡头81插入对应四个通孔111内。且第六卡头81与通孔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伸入到骨架1内略微突出于角钢11内侧表面,实现背板8可拆卸式固定在骨架1上。
在第一卡头、第二卡头、第三卡头52、第四卡头62、第五卡头和第六卡头81的端面上分型成型有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521、第四卡条621、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811。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521、第四卡条621、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811穿过通孔111后,采用外力使之向角钢11表面弯折,从而勾住骨架1。
连接螺杆9,与螺纹管12,穿设安装在两个骨架1棱边内侧上,用于将两个电气箱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
两个电气箱单元上下拼接时,撤去电气箱单元的底板5和另一个电气箱单元的顶板4,骨架1的顶面面和另一骨架1的底面对接。沿电气箱单元拼接方向,在左面和右面分别设置两根连接螺杆9。连接螺杆9穿过两个骨架1上的通孔111,两端分别与两个骨架1上的螺纹管1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两个骨架1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箱体内部空间扩展,提高了电气箱的适用性。
本实施中,当电气箱由电气箱单元进行多个方向拼接时,对应撤销对接面上的门板2、门板框3、顶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或背板8。同时,连接螺杆9交替设置,即根据拼接方向交替,防止在同一位置处连接螺杆9相交。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组合电气箱,可以根据电气元件的安装需求,对电气箱内部空间进行扩展,以应对实际中电气元件增加或者尺寸变。

Claims (6)

1.一种电气箱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长方体的骨架,其棱边内侧具有螺纹管;
门板框,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正面上;
门板,具有安装窗孔和门锁,与所述门板框合页连接;
左侧板,具有左散热孔,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左侧面上;
右侧板,具有右散热孔,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左侧面上;
顶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顶面上;
底板,具有穿线孔,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底面上;以及
背板,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骨架背面上;
其中,所述螺纹管的贯通方向与其所在棱边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门板、所述门板框、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背板与所述骨架组合后构成封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十二根L型的角钢且所述角钢首尾焊接,所述角钢两端垂直的两部上开设通孔;所述门板框、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背板上分别具有与所述骨架对应连接面上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卡头、第二卡头、第三卡头、第四卡头、第五卡头和第六卡头;所述第一卡头、所述第二卡头、所述第三卡头、第四卡头、所述第五卡头和所述第六卡头可插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箱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头、所述第二卡头、所述第三卡头、所述第四卡头、所述第五卡头和所述第六卡头的端面上分型成型有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三卡条、第四卡条、第五卡条和第六卡条,所述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条、所述第三卡条、所述第四卡条、所述第五卡条和所述第六卡条穿过所述通孔后,采用外力使之向所述角钢表面弯折,从而勾住所述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边缘与所述骨架之间组合后采用粘接剂粘接或者点焊辅助加强。
5.组合电气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箱单元;所述电气箱单元拼接组成呈一个整体,且拼接面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电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设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骨架棱边内侧上,两端与所述螺纹管螺纹连接。
CN202021729773.0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Active CN212810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9773.0U CN21281098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9773.0U CN21281098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0985U true CN212810985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9773.0U Active CN21281098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0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7014B2 (en) Profiled frame of a frame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al enclosure or a distribution cabinet
KR101089092B1 (ko) 컨트롤 캐비닛용 프레임
JP2011071251A (ja) 電気機器の筐体フレーム
WO2014000699A1 (zh) 室外拼装机柜及其安装方法
EP2983459B1 (en) Cabinet and cabinet group having same
US20130320822A1 (en) Cabinet for an electrical switchboard and related switchboard
WO2015170426A1 (ja) 盤装置用筐体
CN203839755U (zh) 户外控制箱
CN212810985U (zh) 一种电气箱单元及组合电气箱
JP4949863B2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体の壁面への設置方法
KR101617876B1 (ko) 조립식 프레임 구조를 이용한 수배전반
JP4955408B2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体
JPH07274313A (ja) 薄形屋外用配電盤
JP612905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取付け構造
JP5695942B2 (ja) 制御盤用組立式筐体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2319778A (ja) 電気電子機器収納用キャビネットのフレーム
JP2860861B2 (ja) 組立式箱体
JP2001355616A (ja) 筐体のフレーム構造
CN205791056U (zh) 拼接式配电箱
US20230120027A1 (en) Metal enclosure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KR101332189B1 (ko) 컨트롤 캐비닛용 코너부재
CN213747258U (zh) 一种框架式空调箱体及空调
JP2008148532A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体
CN216552588U (zh) 一种建筑幕墙防水密封结构
JP4953963B2 (ja) 電子電気機器収納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