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0145U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0145U
CN212810145U CN202022012482.6U CN202022012482U CN212810145U CN 212810145 U CN212810145 U CN 212810145U CN 202022012482 U CN202022012482 U CN 202022012482U CN 212810145 U CN212810145 U CN 212810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diameter
support portion
upper support
keycap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24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铭甫
李芳荣
庄伟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0124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0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0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0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底板、键帽、剪刀脚结构、薄膜电路以及橡胶圆顶。键帽设置于底板的上方。剪刀脚结构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薄膜电路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与键帽之间。橡胶圆顶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其中橡胶圆顶包括上支撑部与相对于上支撑部的下支撑部。上支撑部接触键帽,且下支撑部接触薄膜电路。上支撑部的外径自键帽往下支撑部的方向渐减。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键盘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键盘作为最常见的实体输入设备,且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的扩充装置(docking station)或其他电子设置。键盘由多个按键结构组成,以薄膜式键盘为例,其通过橡胶圆顶(rubber dome)支撑起键帽,并提供键帽复位时所需的弹力。另外,下压后的键帽挤压橡胶圆顶,以通过橡胶圆顶触发薄膜电路上的开关。详细而言,橡胶圆顶通过顶部支撑面接触键帽,并通过底部支撑面接触薄膜电路,但现有的橡胶圆顶的顶部支撑面与底部支撑面的面积不足,故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影响到按键结构的按压手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一种按键结构,能提供良好的按压手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按键结构包括底板、键帽、剪刀脚结构、薄膜电路以及橡胶圆顶。键帽设置于底板的上方。剪刀脚结构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薄膜电路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与键帽之间。橡胶圆顶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其中橡胶圆顶包括上支撑部与相对于上支撑部的下支撑部。上支撑部接触键帽,且下支撑部接触薄膜电路。上支撑部的外径自键帽往下支撑部的方向渐减。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橡胶圆顶还包括位于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的圆顶本体,其中上支撑部的外径包括第一最大外径与第一最小外径,第一最大外径落在上支撑部与键帽相接处,且第一最小外径落在上支撑部与圆顶本体相接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下支撑部的外径自所述圆顶本体往所述薄膜电路的方向渐增。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下支撑部的外径包括第二最大外径与第二最小外径,第二最大外径落在下支撑部与薄膜电路相接处,且第二最小外径落在下支撑部与圆顶本体的相接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最大外径大于第二最小外径,第二最小外径大于第一最大外径,且第一最大外径大于第一最小外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斜直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凹弧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波浪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锯齿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支撑部的侧壁面凸设有多个凸块。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中,橡胶圆顶的上支撑部通过顶部支撑面接触键帽,且提供足够大的支撑面积或接触面积,以提高按压按键结构时的稳定度,并反馈给使用者良好的按压手感。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C是图1B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
图2A是第二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
图3A是第三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
图4A是第四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
图5A是第五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A,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为键盘的一部分,且键盘可为薄膜式键盘。具体而言,按键结构100包括底板110、键帽120、剪刀脚结构130、薄膜电路140以及橡胶圆顶150,其中键帽120设置于底板110的上方,且剪刀脚结构130、薄膜电路140以及橡胶圆顶150设置于底板110与键帽120之间。
剪刀脚结构130与橡胶圆顶150用以支撑起键帽120,其中剪刀脚结构130用以维持键帽120上下移动时的稳定度,且橡胶圆顶150用以提供键帽120复位时所需的弹力。薄膜电路140设置于底板110上,下压后的键帽120挤压橡胶圆顶150,以通过橡胶圆顶150触发薄膜电路140上的开关。
请参考图1A至图1C,橡胶圆顶150包括上支撑部151与相对于上支撑部151的下支撑部152,其中上支撑部151的顶部支撑面151a接触键帽120,且下支撑部152的底部支撑面152a接触薄膜电路140。上支撑部151的顶部支撑面151a与下支撑部152的底部支撑面152a皆提供足够大的支撑面积或接触面积,以提高按压按键结构100时的稳定度,并反馈给使用者良好的按压手感。
进一步而言,上支撑部151的最大外径落在顶部支撑面151a,且上支撑部151的外径在自键帽120往下支撑部152的方向D渐减。更进一步而言,橡胶圆顶150还包括位于上支撑部151与下支撑部152之间的圆顶本体153,其中上支撑部151的外径包括第一最大外径OD1与第一最小外径OD2,其中第一最大外径OD1落在上支撑部151与键帽120相接处(即落在顶部支撑面151a),且第一最小外径OD2落在上支撑部151与圆顶本体153相接处。
如图1A与图1C所示,上支撑部151中连接顶部支撑面151a的侧壁面151b为斜直面,且顶部支撑面151a与侧壁面151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另一方面,下支撑部152的外径自圆顶本体153往薄膜电路140的方向D2渐增,且下支撑部152的最大外径落在底部支撑面152a。进一步而言,下支撑部152的外径包括第二最大外径OD3与第二最小外径OD4,其中第二最大外径OD3落在下支撑部151与薄膜电路140相接处(即落在底部支撑面152a),且第二最小外径OD4落在下支撑部151与圆顶本体153相接处。下支撑部152中连接底部支撑面152a的侧壁面152b为斜直面,且底部支撑面152a与侧壁面152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如图1C所示,第二最大外径OD3大于第二最小外径OD4,其中第二最小外径OD4大于第一最大外径OD1,且第一最大外径OD1大于第一最小外径OD2。第一最大外径OD1、第一最小外径OD2、第二最小外径OD4以及第二最大外径OD3由上自下依序排列。
图2A是第二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1的设计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的设计原理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1中,上支撑部1511中连接顶部支撑面151a的侧壁面151c为凹弧面,以利于受压后的橡胶圆顶1501溃缩变形。
图3A是第三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请参考图3A与图3B,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2的设计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的设计原理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2中,上支撑部1512中连接顶部支撑面151a的侧壁面151d为波浪面,以利于受压后的橡胶圆顶1502溃缩变形,并提高逃气效果。举例来说,波浪面可由交替排列的多个环形凸弧面1512a与多个环形凹弧面1512b组成。
图4A是第四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请参考图4A与图4B,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3的设计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的设计原理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3中,上支撑部1513中连接顶部支撑面151a的侧壁面151e为锯齿面,以利于受压后的橡胶圆顶1503溃缩变形,并提高逃气效果。举例来说,锯齿面可由交替排列的多个环形凸齿面1513a与多个环形凹齿面1513b组成。
图5A是第五实施例的橡胶圆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橡胶圆顶的正视示意图。参考图5A与图5B,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4的设计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的设计原理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橡胶圆顶1504中,上支撑部1514中连接顶部支撑面151a的侧壁面151f为斜直面,且凸设有多个凸块154,以利于受压后的橡胶圆顶1504溃缩变形,并提高逃气效果。举例来说,所述多个凸块154可采规则排列或不规则排列。
在其他实施例中,橡胶圆顶的上支撑部的侧壁面可为凹弧面、波浪面、锯齿面或具有其他几何轮廓的表面,并且凸设有多个凸块。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中,橡胶圆顶的上支撑部通过顶部支撑面接触键帽,且橡胶圆顶的下支撑部通过底部支撑面接触薄膜电路。详细而言,上支撑部的顶部支撑面与下支撑部的底部支撑面皆提供足够大的支撑面积或接触面积,以提高按压按键结构时的稳定度,并反馈给使用者良好的按压手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键帽,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剪刀脚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键帽之间;
薄膜电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键帽之间;以及
橡胶圆顶,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键帽之间,其中所述橡胶圆顶包括上支撑部与相对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接触所述键帽,且所述下支撑部接触所述薄膜电路,其中所述上支撑部的外径自所述键帽往所述下支撑部的方向渐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圆顶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圆顶本体,其中所述上支撑部的外径包括第一最大外径与第一最小外径,所述第一最大外径落在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键帽相接处,且所述第一最小外径落在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圆顶本体相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部的外径自所述圆顶本体往所述薄膜电路的方向渐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部的外径包括第二最大外径与第二最小外径,所述第二最大外径落在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薄膜电路相接处,且所述第二最小外径落在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圆顶本体的相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最小外径,所述第二最小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外径,且所述第一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最小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斜直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凹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波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侧壁面为锯齿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侧壁面凸设有多个凸块。
CN202022012482.6U 2020-09-15 2020-09-15 按键结构 Active CN212810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2482.6U CN212810145U (zh) 2020-09-15 2020-09-15 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2482.6U CN212810145U (zh) 2020-09-15 2020-09-15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0145U true CN212810145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1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2482.6U Active CN212810145U (zh) 2020-09-15 2020-09-15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0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7960B (zh) 窄的按鍵開關
JP3753676B2 (ja) スイッチ
TWI396216B (zh) 彈壓式按鍵
TW201515038A (zh) 低行程開關組件
CN104992867A (zh) 按键及其键盘
US20100154981A1 (en) Switch sheet
CN212810145U (zh) 按键结构
CN212967486U (zh) 一种按键及输入装置
JP3655244B2 (ja) キーボードユニットのキースイッチ
US6570113B2 (en) Key switch
US11636990B1 (en) Key structure
CN205542522U (zh) 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接触件膜以及输入装置
JP2006216329A (ja) 可動接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可動接点付シート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CN202930283U (zh) 悬臂式键盘装置
KR200453798Y1 (ko) 키패드용 메탈돔스위치
JP2673288B2 (ja) キースイッチのラバースプリング
WO2022267618A1 (zh) 一种按键结构、键盘及电子设备
CN208570413U (zh)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KR101713861B1 (ko)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
CN211907295U (zh) 薄膜式键盘按键的胶体弹性单体构造
CN217690905U (zh) 按键和键盘
CN216698188U (zh) 一种键盘长按键手感提升结构
JP4930864B2 (ja) 方向入力装置及び方法
KR100950799B1 (ko) 스위치용 돔
JP2007200737A (ja) 押釦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