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413U -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0413U
CN208570413U CN201820903602.1U CN201820903602U CN208570413U CN 208570413 U CN208570413 U CN 208570413U CN 201820903602 U CN201820903602 U CN 201820903602U CN 208570413 U CN208570413 U CN 208570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awl
flat spring
elastic slice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036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AOT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t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t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t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036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0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0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0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包括主体和两个动触点,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片、弯曲弹片和接触弹片,接触弹片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部各设一个反爪,反爪两端分别为第三连接端和第三自由端,第三自由端与第三连接端之间具有向接触弹片背向支撑片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在向凸出部施加由接触弹片至支撑片方向的外力时,弯曲弹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接触弹片向支撑片靠拢,且在外力消失后,弯曲弹片能够恢复弹性形变使接触弹片恢复至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有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机械开关。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触点接触的控制方式来提高键盘按键的灵敏度,并且相较于单触点机械开关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带有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机械开关。
背景技术
机械键盘按键是一种应用并安装于键盘上的机械开关,其主要结构包括外壳、轴芯、静触片、动触片等,其主要通过轴芯上下活动作用于动触片上,使得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连接或分开实现按键功能。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机械开关普遍使用单触点控制方式,其导致键盘按键的灵敏度及按键反应速度较差;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单触点的磨损而容易导致机械开关失灵,缩短键盘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带有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机械开关,采用双触点接触的控制方式来提高键盘按键的灵敏度,并且相较于单触点机械开关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包括主体和两个动触点,所述主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片、弯曲弹片和接触弹片;
所述支撑片具有与所述弯曲弹片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弯曲弹片的第一自由端,所述接触弹片具有与所述弯曲弹片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弯曲弹片的第二自由端,所述支撑片与所述接触弹片之间互成锐角,且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弯曲弹片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弹片的宽度,所述弯曲弹片与所述接触弹片的第二连接端的中部连接,两个动触点沿所述接触弹片的宽度方向分布并对称设置在所述接触弹片上;
所述接触弹片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部各设置有一个反爪,所述反爪的两端分别为第三连接端和第三自由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触弹片连接,所述第三自由端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端距离所述第二自由端更远,所述第三自由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具有向所述接触弹片背向所述支撑片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在向所述凸出部施加由接触弹片至支撑片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弯曲弹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接触弹片向所述支撑片靠拢,且在外力消失后,所述弯曲弹片能够恢复弹性形变使所述接触弹片恢复至初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反爪包括由互成直角的第一片状部和第二片状部组成的L 形结构,在所述第一片状部与所述第二片状部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形成所述凸出部,所述第三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片状部远离所述凸出部的一端,所述第一片状部与所述接触弹片之间互成钝角。
作为优选:两个动触点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端距离所述第二自由端更近。
作为优选:所述弯曲弹片与所述接触弹片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弯曲弹片与所述支撑片连接的一端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片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弹片的宽度,且所述支撑片在与两个反爪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支撑片在远离所述弯曲弹片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脚。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脚与所述支撑片一体设置,且在所述安装脚上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点由接触部和安装部组成,所述安装部呈立方体形,所述接触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连接平面,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连接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连接平面的面积,所述接触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接触部匹配的矩形孔,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矩形孔内,所述连接平面紧贴所述接触弹片远离所述支撑片的面。
作为优选:所述弯曲弹片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为一个弧形部。
作为优选:所述弯曲弹片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由顺次连接的三个弧形部组成,每两个相邻的弧形部组成的形状为S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开关,包括上盖、底座、轴芯、复位弹簧、静端子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
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底座上形成腔室,所述轴芯、复位弹簧、静端子和动接触片均设置于所述腔室内;
所述底座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带插孔的支柱,所述轴芯的顶部设置有按柄,所述按柄穿过所述上盖并与所述上盖滑动配合,所述轴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柱上的插孔相匹配的插脚,所述插脚插于所述插孔内;
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轴芯与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静端子和所述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静端子位于所述轴芯与所述接触片之间,所述静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两个动触点一一对应的两个静触点;
所述轴芯上设置有与所述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两个反爪一一对应的两个挤压块,两个挤压块挤压在两个反爪的凸出部上,所述弯曲弹片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两个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当施加外力使轴芯沿上盖至底座的方向做直线运动时,能够使两个挤压块逐渐解除对两个反爪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弯曲弹片恢复弹性形变至两个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一一接触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上设置有两个动触点,通过与静端子上的两个静触点一一对应配合实现机械开关的通断,可以避免因单触点的磨损而导致机械开关失灵,从而有效地延长机械开关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在接触弹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部设置反爪,能够有效保证反爪在受力的状态下,接触弹片随反爪一起相对支撑片产生一致的位置变化,从而有效地保证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有效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械开关通过轴芯控制静端子上的两个静触点与接触片上的两个动触点的接触与分离完成控制电路的通/断,因此,其提高了机械开关的控制效果,使键盘具有良好的按键的灵敏度及按键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开关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110、接触弹片;111、反爪;1111、第一片状部;1112、凸出部;1113、第二片状部;120、弯曲弹片;121、第一平壁部;122、弯曲部;123、第二平壁部;130、支撑片;131、缺口;132、安装脚;140、动触点;141、接触部;1411、连接平面;1412、接触面;142、安装部;200、上盖;300、底座;310、支柱;301、插孔;400、复位弹簧;500、轴芯;510、按柄;520、插脚;530、挤压块;531、导向面;5311、连接端;5312、凸出端;600、静端子;610、静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包括主体和两个动触点140。
主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片130、弯曲弹片120和接触弹片110。
支撑片130具有与弯曲弹片120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远离弯曲弹片120 的第一自由端。接触弹片110具有与弯曲弹片120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远离弯曲弹片120的第二自由端。支撑片130与接触弹片110之间互成锐角,且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这样,使接触弹片11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支撑片130的方向进行运动,并具有足够的运动行程以实现动触点140在与静端子600上的静触点610接触和分离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机械开关的通断。
弯曲弹片120是产生弹性形变的结构件,弯曲弹片120的宽度小于接触弹片110的宽度,使弯曲弹片120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弹性形变。弯曲弹片120 与接触弹片110的第二连接端的中部连接,这样可以更加稳定地通过对接触弹片110施加压力,使弯曲弹片120发生弹性形变。两个动触点140沿接触弹片 110的宽度方向分布并对称设置在接触弹片110上,使得两个动触点140与静端子600上的一一对应的两个静触点610能够同时实现接触和同时实现分离的动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动触点140由接触部141和安装部142 组成。安装部142呈立方体形,接触部141具有与安装部142连接的连接平面 1411,安装部142在连接平面141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连接平面1411的面积。接触弹片110上设置有与接触部141匹配的矩形孔,安装部142位于矩形孔内,连接平面1411紧贴接触弹片110远离支撑片130的面。这样当动触点140连接至接触弹片110上后,连接平面1411可以起到有效地限位,避免动触点140 因为长期受压而脱落的情况发生。接触部141在背离安装部142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的接触面1412,接触面1412用于与静触点610接触。
接触弹片110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部各设置有一个反爪111,通过对反爪111施加压力即可将力传递给接触弹片110进而使接触弹片110克服弯曲弹片120的弹力(此时弯曲弹片120发生弹性形变),向靠近支撑片130的方向运动。
反爪111的两端分别为第三连接端和第三自由端。第三连接端与接触弹片 110连接,第三自由端相较于第三连接端距离第二自由端更远。在反爪111承受压力时,能够将力更为同步地传递给接触弹片110,使接触弹片110与反爪 111之间产生的弹性形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两个动触点140相较于第三连接端距离第二自由端更近。这样可以缩短反爪111受力时的力臂,可以减少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在机械开关内部的占用的体积。
第三自由端与第三连接端之间具有向接触弹片110背向支撑片130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1112。在向凸出部1112施加由接触弹片110至支撑片130方向的外力时,弯曲弹片12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接触弹片110向支撑片130靠拢,且在外力消失后,弯曲弹片120能够恢复弹性形变使接触弹片110恢复至初始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反爪111包括由互成直角的第一片状部1111和第二片状部1113组成的L形结构。在第一片状部1111与第二片状部 1113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形成凸出部1112。第三连接端位于第一片状部1111 远离凸出部1112的一端,第一片状部1111与接触弹片110之间互成钝角。反爪111为与接触弹片110一体设置的片状结构弯折形成,保证了与接触弹片110 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弯曲弹片120与接触弹片110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弯曲弹片120与支撑片130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弯曲弹片120在展开状态时为一梯形结构。弯曲弹片120的小端与接触弹片110连接,以便能够更加容易地反生弹性形变,而弯曲弹片120的大端与支撑片130连接,保证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弯曲弹片120由弯曲部122以及分别与弯曲部122 两端连接的第一平壁部121和第二平壁部123组成,弯曲部122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如图4所示,弯曲部122为一个弧形部。这种结构较为简单,加工容易。
第二种,如图6所示,弯曲部122由顺次连接的三个弧形部组成,每两个相邻的弧形部组成的形状为S形。这种结构通过三个弧形部产生弹性形变,即弯曲部122的弹性形变可以由三个弧形部进行分解,三个弧形部可以各承担三分之一的弹性形变,减少了单个弧形部的弹性形变量,从而减少产生的金属疲劳,能够有效地延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机械开关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支撑片130的宽度大于接触弹片110的宽度,以保证支撑片130在弯曲弹片120发生弹性形变时,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机械开关内部,不会产生形变而影响机械开关的灵敏性。支撑片130在与两个反爪1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131,通过缺口131为反爪111的运动预留足够的行程。支撑片130在远离弯曲弹片12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脚132,通过安装脚132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在机械开关内的安装固定。
具体地,安装脚132与支撑片130一体设置,且在安装脚132上设置有加强筋,以便增加安装脚132的结构强度,避免安装脚132发生弯折的情况。
如图8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械开关,包括上盖 200、底座300、轴芯500、复位弹簧400、静端子60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
上盖200扣合于底座300上形成腔室,轴芯500、复位弹簧400、静端子 600和动接触片均设置于腔室内。
底座300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带插孔301的支柱310,轴芯500的顶部设置有按柄510,按柄510穿过上盖200并与上盖200滑动配合,轴芯500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柱310上的插孔301相匹配的插脚520,插脚520插于插孔301内。
复位弹簧400位于轴芯500与底座300之间。
静端子600和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相对设置于底座300上,且静端子600位于轴芯500与接触片之间。
如图10所示,静端子600上设置有与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的两个动触点140一一对应的两个静触点610。两个静触点610的结构与两个动触点 140的结构相同,且两个静触点610的安装方向与两个动触点140的安装方向垂直,以便静触点610与动触点140之间实现一一对应的点接触。
如图9所示,轴芯500上设置有与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的两个反爪111一一对应的两个挤压块530。两个挤压块530挤压在两个反爪111的凸出部1112上,弯曲弹片12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两个动触点140与两个静触点 610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当施加外力使轴芯500沿上盖200至底座300的方向做直线运动时,能够使两个挤压块530逐渐解除对两个反爪111的挤压,从而使弯曲弹片120恢复弹性形变至两个动触点140与两个静触点610一一接触的状态。
具体地,如图9所示,挤压块530具有一个倾斜的导向面531,导向面531 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5311和凸出端5312,连接端5311与轴芯500面向接触弹片110的方向的侧面连接,凸出端5312凸出轴芯500面向接触弹片110的方向的侧面,凸出端5312相较于连接端更靠近底座300的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开关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挤压在两个反爪111的凸出部1112抵紧在两个挤压块530的导向面531 靠近凸出端5312的部分,使弯曲弹片120保持在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从而使两个动触点140与两个静触点610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此时机械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
当施按压轴芯500使轴芯500沿上盖200至底座300的方向做直线运动时,两个挤压块530随轴芯500一同做直线运动,两个反爪111的凸出部1112在导向面531的导向作用下逐渐由导向面531的凸出端5312向连接端5311运动,由于导向面531为倾斜设置,两个反爪111的凸出部1112同时逐渐向靠近轴芯 500的方向运动,即两个挤压块530逐渐解除对两个反爪111的挤压,从而使弯曲弹片120逐渐恢复弹性形变,直至两个动触点140与两个静触点610一一接触,此时机械开关处于接通的状态(如图13所示)。为了保证动触点140 与静触点610接触的紧密度,当动触点140与静触点610接触时,弯曲弹片120 仍保持有一定的弹性形变量,以便为动触点140提供对静触点610的压紧力,保证机械开关的有效接通。
当解除对轴芯500的按压后,轴芯500在复位弹簧400的弹力作用下沿底座300至上盖200的方向做直线运动,两个挤压块530随轴芯500一同做直线运动,导向面531则可以使两个挤压块530逐渐增加对两个反爪111的挤压力,从而使弯曲弹片120增加弹性形变量,使两个动触点140与两个静触点610均相互分离,至轴芯500回到初始位置,导向面531靠近凸出端5312的部分被反爪111的凸出部1112抵紧,动触点140和静触点610则可保持在相互分离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两个动触点(140),所述主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片(130)、弯曲弹片(120)和接触弹片(110);
所述支撑片(130)具有与所述弯曲弹片(120)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弯曲弹片(120)的第一自由端,所述接触弹片(110)具有与所述弯曲弹片(120)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弯曲弹片(120)的第二自由端,所述支撑片(130)与所述接触弹片(110)之间互成锐角,且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弯曲弹片(120)的宽度小于所述接触弹片(110)的宽度,所述弯曲弹片(120)与所述接触弹片(110)的第二连接端的中部连接,两个动触点(140)沿所述接触弹片(110)的宽度方向分布并对称设置在所述接触弹片(110)上;
所述接触弹片(110)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部各设置有一个反爪(111),所述反爪(111)的两端分别为第三连接端和第三自由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触弹片(110)连接,所述第三自由端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端距离所述第二自由端更远,所述第三自由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具有向所述接触弹片(110)背向所述支撑片(130)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1112),在向所述凸出部(1112)施加由接触弹片(110)至支撑片(130)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弯曲弹片(12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接触弹片(110)向所述支撑片(130)靠拢,且在外力消失后,所述弯曲弹片(120)能够恢复弹性形变使所述接触弹片(110)恢复至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爪(111)包括由互成直角的第一片状部(1111)和第二片状部(1113)组成的L形结构,在所述第一片状部(1111)与所述第二片状部(1113)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形成所述凸出部(1112),所述第三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片状部(1111)远离所述凸出部(1112)的一端,所述第一片状部(1111)与所述接触弹片(110)之间互成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两个动触点(140)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端距离所述第二自由端更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弹片(120)与所述接触弹片(110)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弯曲弹片(120)与所述支撑片(130)连接的一端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130)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弹片(110)的宽度,且所述支撑片(130)在与两个反爪(1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131),所述支撑片(130)在远离所述弯曲弹片(12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脚(1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132)与所述支撑片(130)一体设置,且在所述安装脚(132)上设置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140)由接触部(141)和安装部(142)组成,所述安装部(142)呈立方体形,所述接触部(141)具有与所述安装部(142)连接的连接平面(1411),所述安装部(142)在所述连接平面(141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连接平面(1411)的面积,所述接触弹片(110)上设置有与所述接触部(141)匹配的矩形孔,所述安装部(142)位于所述矩形孔内,所述连接平面(1411)紧贴所述接触弹片(110)远离所述支撑片(130)的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弹片(120)具有弯曲部(122),所述弯曲部(122)为一个弧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弹片(120)具有弯曲部(122),所述弯曲部(122)由顺次连接的三个弧形部组成,每两个相邻的弧形部组成的形状为S形。
10.一种机械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200)、底座(300)、轴芯(500)、复位弹簧(400)、静端子(600)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
所述上盖(200)扣合于所述底座(300)上形成腔室,所述轴芯(500)、复位弹簧(400)、静端子(600)和动接触片均设置于所述腔室内;
所述底座(300)的内侧底面设置有带插孔(301)的支柱(310),所述轴芯(500)的顶部设置有按柄(510),所述按柄(510)穿过所述上盖(200)并与所述上盖(200)滑动配合,所述轴芯(500)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柱(310)上的插孔(301)相匹配的插脚(520),所述插脚(520)插于所述插孔(301)内;
所述复位弹簧(400)位于所述轴芯(500)与所述底座(300)之间;
所述静端子(600)和所述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300)上,且所述静端子(600)位于所述轴芯(500)与所述接触片之间,所述静端子(600)上设置有与所述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的两个动触点(140)一一对应的两个静触点(610);
所述轴芯(500)上设置有与所述双触点反爪(111)动接触片(100)的两个反爪(111)一一对应的两个挤压块(530),两个挤压块(530)挤压在两个反爪(111)的凸出部(1112)上,所述弯曲弹片(12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两个动触点(140)与两个静触点(610)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当施加外力使轴芯(500)沿上盖(200)至底座(300)的方向做直线运动时,能够使两个挤压块(530)逐渐解除对两个反爪(111)的挤压,从而使所述弯曲弹片(120)恢复弹性形变至两个动触点(140)与两个静触点(610)一一接触的状态。
CN201820903602.1U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Active CN208570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3602.1U CN208570413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3602.1U CN208570413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413U true CN208570413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8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03602.1U Active CN208570413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0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946A (zh) * 2019-07-02 2019-08-30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及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946A (zh) * 2019-07-02 2019-08-30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及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0413U (zh) 一种双触点反爪动接触片以及机械开关
KR101278278B1 (ko) 푸시-버튼 방식의 로커 스위치
CN219936915U (zh) 一种辅助弹片回弹的微动开关
CN203445039U (zh) 按键及键盘
EP2515315B1 (en) Movable contact member and switch device using movable contact member
CN204242945U (zh) 风压开关
US6570113B2 (en) Key switch
CN104409277B (zh) 风压开关
TWM482833U (zh) 按鍵結構
CN205542434U (zh) 一种开关的接触机构
CN107195498A (zh) 一种微型无声轻触开关
CN216133770U (zh) 一种球形凸台触点微动开关
CN101740249B (zh) 按钮开关
US20110083950A1 (en) Multi-directional tact switch
CN206976211U (zh) 一种微型无声轻触开关
CN105742084B (zh) 一种开关的接触机构
CN113838686A (zh) 动触头压力保持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7641081U (zh) 镂空接触片及带有该镂空接触片的键盘开关
CN209981058U (zh) 一种双路按键开关
CN203406186U (zh) 一种单刀双掷微动开关
CN211907295U (zh) 薄膜式键盘按键的胶体弹性单体构造
CN208474383U (zh) 一体式弹片固定结构
CN109671581B (zh) 键盘用金属弹片开关
CN212810145U (zh) 按键结构
CN211455590U (zh) 微动开关及微动开关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3

Address after: 523000 Building 1, 65 Fumin Road, zhenxingwei,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Gaot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910, Building D, Xinghe WORLD, Intersection of Meiban Avenue and Yabao Road,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TIA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