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95335U -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95335U
CN212795335U CN202020654234.9U CN202020654234U CN212795335U CN 212795335 U CN212795335 U CN 212795335U CN 202020654234 U CN202020654234 U CN 202020654234U CN 212795335 U CN212795335 U CN 212795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end surface
bottom plate
sid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542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东
王超
刘子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Feng Hui Buildi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Feng Hui Buildi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Feng Hui Buildi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Feng Hui Buildi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542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95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95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95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包括底板、左右侧板、前后侧板和上封板,所述底板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榫头,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均设有安装孔、纵向凹槽和横向凹槽,所述前后侧板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均设有连接凸起,所述上封板上设有凸字型连接条,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通过所述榫头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通过所述纵向凹槽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连接,所述上封板通过所述横向凹槽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连接。本申请装置使用时,直接穿插,省掉了很多的支模组件,在支模时能保证稳固性的同时,还能节省支模的时间,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使用混凝土预制构件越来越普遍,一方面能大大的缩短施工周期,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建筑构件更加标准化,即保证了质量,也缩短了建设时间。但是,现在使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采用很多的支模组件,在支模浇筑时,需要将这些支模组件一一安装后才能进行浇筑,安装这些支模组件繁琐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混凝土预制构件用的支模装置,一般采用很多的支模组件,在支模时,繁琐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包括底板、左右侧板、前后侧板和上封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上封板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左右侧板和所述前后侧板为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板块,
所述底板上设有长方形凹槽和榫头,所述长方形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长方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位于所述底板左端部位的所述长方形凹槽的左端面与所述底板的左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位于所述底板右端部位的所述长方形凹槽的右端面与所述底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榫头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板块,所述榫头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榫头分别固定在所述长方形凹槽的侧端面上,
所述左右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以所述底板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中心轴线对称,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均设有安装孔、纵向凹槽和横向凹槽,位于所述左侧板上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左侧板的下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的前端部位和后端部位,所述横向凹槽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横向凹槽位于所述左侧板右端面的上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状,所述横向凹槽的纵向截面为水平放置的凸字型形状,
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榫头相对应,
所述前后侧板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以所述底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中心轴线对称,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均设有连接凸起,位于所述前侧板上的所述连接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凸起分别固定在所述前侧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前侧板的高度相同,位于所述后侧板上的所述连接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凸起分别固定在所述后侧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状,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纵向凹槽相对应,
所述上封板上设有凸字型连接条,所述凸字型连接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字型连接条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封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所述凸字型连接条与所述横向凹槽相对应,
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通过所述榫头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通过所述纵向凹槽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连接,所述上封板通过所述横向凹槽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所述右侧板上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右侧板的下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右侧板的前端部位和后端部位,所述横向凹槽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横向凹槽位于所述右侧板左端面的上端部位,两个所述纵向凹槽位于所述右侧板的左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所述左侧板上的所述纵向凹槽、所述横向凹槽均位于所述左侧板的右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封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侧板的长度与所述右侧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左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板的长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使用时,直接穿插,省掉了很多的支模组件,在支模时能保证稳固性的同时,还能节省支模的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底板-1;长方形凹槽-1.1;上封板-2;凸字型连接条-2.1;左侧板-3;安装孔-3.1;纵向凹槽-3.2;横向凹槽-3.3;右侧板-4;前侧板-5;连接凸起-5.1;后侧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包括底板1、左右侧板、前后侧板和上封板2,所述底板1和所述上封板2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左右侧板和所述前后侧板为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通过所述榫头1.2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前侧板5、所述后侧板6通过所述纵向凹槽3.2与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连接,所述上封板2通过所述横向凹槽3.3与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连接。位于所述左侧板3上的所述纵向凹槽3.2、所述横向凹槽3.3均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右端面上。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的高度相同。所述上封板2的长度大于所述前侧板5、所述后侧板6 之间的距离。所述左侧板3的长度与所述右侧板4的长度相同,所述左侧板3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板1的长度。
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1上设有长方形凹槽1.1和榫头1.2,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长方形凹槽1.1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位于所述底板1左端部位的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左端面与所述底板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位于所述底板1右端部位的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右端面与所述底板1的右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榫头1.2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板块,所述榫头1.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榫头1.2分别固定在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侧端面上。
如图4示,所述左右侧板包括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左侧板3 和所述右侧板4以所述底板1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中心轴线对称,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上均设有安装孔3.1、纵向凹槽3.2和横向凹槽3.3,位于所述左侧板3上的所述安装孔3.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安装孔3.1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下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凹槽3.2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前端部位和后端部位,所述横向凹槽3.3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横向凹槽3.3位于所述左侧板3右端面的上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3.2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状,所述横向凹槽3.3的纵向截面为水平放置的凸字型形状,所述安装孔3.1与所述榫头1.2相对应,位于所述右侧板4上的所述安装孔3.1 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安装孔3.1位于所述右侧板4的下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凹槽3.2分别位于所述右侧板4的前端部位和后端部位,所述横向凹槽3.3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横向凹槽3.3位于所述右侧板4左端面的上端部位,两个所述纵向凹槽3.2位于所述右侧板4的左端面上。
如图5所示,所述前后侧板包括前侧板5和后侧板6,所述前侧板5 与所述后侧板6以所述底板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中心轴线对称,所述前侧板5和所述后侧板6上均设有连接凸起5.1,位于所述前侧板5 上的所述连接凸起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凸起5.1分别固定在所述前侧板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5.1的高度与所述前侧板5的高度相同,位于所述后侧板6上的所述连接凸起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凸起5.1分别固定在所述后侧板6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5.1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状,所述连接凸起5.1与所述纵向凹槽3.2相对应。
如图3所示,所述上封板2上设有凸字型连接条2.1,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封板2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与所述横向凹槽 3.3相对应。
实施例1: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通过所述榫头1.2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前侧板5、所述后侧板6通过所述纵向凹槽3.2与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连接,所述上封板2通过所述横向凹槽3.3与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连接。
所述榫头1.2与所述底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封板2与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凸起5.1与所述前侧板5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2:使用时,分别将所述底板1、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 4、所述前侧板5、所述后侧板6按照如图1所示安装,在安装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通过所述榫头1.2插入到所述安装孔3.1内,所述前侧板5、所述后侧板6通过所述纵向凹槽3.2连接所述前侧板5和所述后侧板6,然后向安装好的上端面开口的支模盒体内倾倒混凝土,当混凝土倾倒完成,并打磨后,将所述上封板2通过所述横向凹槽3.3连接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
由于所述上封板2上设有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所以当所述上封板2连接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时,是将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上端部位之间的距离固定,当所述前侧板5和所述后侧板6插入到所述纵向凹槽3.2内时,可以固定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前端部位和后端部位之间的距离,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通过所述榫头1.2连接时,能够固定所述左侧板3下端部位和所述右侧板4的下端部位。
这样,在支模装置安装时,只需要通过穿插就可以实现支模装置的稳固。
在拆模时,只需要抽查就可以拆掉所有的支模板,非常方便。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左右侧板、前后侧板和上封板(2),所述底板(1)和所述上封板(2)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左右侧板和所述前后侧板为竖直放置的长方形板块,
所述底板(1)上设有长方形凹槽(1.1)和榫头(1.2),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长方形凹槽(1.1)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位于所述底板(1)左端部位的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左端面与所述底板(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位于所述底板(1)右端部位的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右端面与所述底板(1)的右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榫头(1.2)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板块,所述榫头(1.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榫头(1.2)分别固定在所述长方形凹槽(1.1)的侧端面上,
所述左右侧板包括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以所述底板(1)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中心轴线对称,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上均设有安装孔(3.1)、纵向凹槽(3.2)和横向凹槽(3.3),位于所述左侧板(3)上的所述安装孔(3.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安装孔(3.1)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下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凹槽(3.2)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前端部位和后端部位,所述横向凹槽(3.3)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横向凹槽(3.3)位于所述左侧板(3)右端面的上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3.2)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状,所述横向凹槽(3.3)的纵向截面为水平放置的凸字型形状,
所述安装孔(3.1)与所述榫头(1.2)相对应,
所述前后侧板包括前侧板(5)和后侧板(6),所述前侧板(5)与所述后侧板(6)以所述底板(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中心轴线对称,所述前侧板(5)和所述后侧板(6)上均设有连接凸起(5.1),位于所述前侧板(5)上的所述连接凸起(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凸起(5.1)分别固定在所述前侧板(5)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5.1)的高度与所述前侧板(5)的高度相同,位于所述后侧板(6)上的所述连接凸起(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凸起(5.1)分别固定在所述后侧板(6)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连接凸起(5.1)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状,所述连接凸起(5.1)与所述纵向凹槽(3.2)相对应,
所述上封板(2)上设有凸字型连接条(2.1),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封板(2)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所述凸字型连接条(2.1)与所述横向凹槽(3.3)相对应,
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通过所述榫头(1.2)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前侧板(5)、所述后侧板(6)通过所述纵向凹槽(3.2)与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连接,所述上封板(2)通过所述横向凹槽(3.3)与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右侧板(4)上的所述安装孔(3.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安装孔(3.1)位于所述右侧板(4)的下端部位,所述纵向凹槽(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凹槽(3.2)分别位于所述右侧板(4)的前端部位和后端部位,所述横向凹槽(3.3)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横向凹槽(3.3)位于所述右侧板(4)左端面的上端部位,两个所述纵向凹槽(3.2)位于所述右侧板(4)的左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左侧板(3)上的所述纵向凹槽(3.2)、所述横向凹槽(3.3)均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右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板(3)、所述右侧板(4)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封板(2)的长度大于所述前侧板(5)、所述后侧板(6)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板(3)的长度与所述右侧板(4)的长度相同,所述左侧板(3)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板(1)的长度。
CN202020654234.9U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Active CN212795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4234.9U CN212795335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4234.9U CN212795335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95335U true CN212795335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1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54234.9U Active CN212795335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953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3355A (zh) * 2021-12-07 2022-03-18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阶梯支架及导弹发动机试验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3355A (zh) * 2021-12-07 2022-03-18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阶梯支架及导弹发动机试验台
CN114193355B (zh) * 2021-12-07 2024-02-23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阶梯支架及导弹发动机试验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95335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支模装置
CN109159259B (zh) 预制镂空板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造预制镂空板的方法
CN106392005A (zh) 大型柴油机气缸体水道芯模具
CN218176624U (zh) 一种用于大曲率弧形清水混凝土墙的木模板
CN208518131U (zh) 一种模块剪力墙
CN210940267U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基座的注塑模镶件
CN212104132U (zh) 一种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结构
CN211229491U (zh)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模板
JPS6129891Y2 (zh)
CN210508041U (zh) 一种bim技术混凝土预制柱沉降感应器的定位保护装置
CN215549570U (zh) 一种叠合板预制用专用模具
CN211873822U (zh) 一种天沟浇注用组合模具
KR200375116Y1 (ko) 천정판 설치용 연결거푸집
CN213837726U (zh) 一种建筑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辅助装置
CN205894666U (zh) 楼板铝模死顶撑
CN213574117U (zh) 一种巷道砼底板施工模板快速拆接结构
CN213448866U (zh) 一种厂房内用加固型钢结构
CN218437199U (zh) 变形逢凹槽一次成型工装
CN109610709B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eps空腔模块
CN214034733U (zh) 一种具有侧壁加强筋的防变形发泡塑方
CN218467103U (zh) 上反梁反坎定型模具
CN220322880U (zh) 一种可调节的水泥制样模具
CN21429616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梁臂压铸件
CN204456837U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
CN209665708U (zh) 一种降低耗材的承重梁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