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1588U -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1588U
CN212781588U CN202021067041.XU CN202021067041U CN212781588U CN 212781588 U CN212781588 U CN 212781588U CN 202021067041 U CN202021067041 U CN 202021067041U CN 212781588 U CN212781588 U CN 212781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directing film
light direc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70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uqingxi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uqingxi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uqingxi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uqingxi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70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1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1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1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膜,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及反光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叠设在第一结构层上,反光层设置于第一结构层与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反光层覆盖第一结构层相同朝向的部分表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使用导光膜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导光膜取代传统导光板,使其制作工艺更加简单,集成了部分光学膜的功能,使背光模组整体厚度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由于具有显示质量高、功耗低、可视面积大、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监控器等多个领域。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属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故需要背光模块提供平面光源。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即采用导光板形成平面光源。导光板的作用是将由导光板的入光侧进入的点光源或线光源经过反射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而成为平面光源。传统背光模块的导光板采用射出成型方式生产制作,且需要采用多片光学膜片,这些都导致背光模块整体厚度在如今轻薄化趋势下不再具有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光膜,降低了导光板的厚度,减少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的数量,从而使整体模组的厚度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膜,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及反光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叠设在第一结构层上,反光层设置于第一结构层与第二结构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覆盖第一结构层相同朝向的部分表面。
优选地,第一结构层包括微结构层,微结构层具有多个微结构。
优选地,导光膜还包括基底,所述微结构层设置于基底上,所述基底厚度为0-10μm,优选的,基底厚度为0-3μm。
优选地,微结构为三棱柱,微结构层为依次排列的三棱柱;三棱柱的高度从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高,且三棱柱的高度变化符合二次曲线。
优选地,所述微结构为短棱柱、半球、半椭球、波动的短棱柱或其组合,且微结构为随机散布,或阵列排布,或由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由疏而密排布,或由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尺寸由小而大排布。
优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层为棱镜层。
优选地,所述反光层为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优选的,所述反光层为镀银或镀铝层,或含TiO2的白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反光片及导光膜,所述第一结构层位于导光膜底面,第二结构层位于导光膜出光面,入光面连接底面及出光面,所述光源邻近入光面设置,所述反光片邻近导光膜底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反光层覆盖第一结构层朝向入光面的部分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膜及背光模组,取代了传统的导光板,使导光膜的制作更容易,且导光膜同时兼具棱镜结构可以减少传统光学膜的使用,让整个模组的厚度更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膜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导光膜的第一结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导光膜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导光膜的第一结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导光膜的第一结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导光膜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示意图;
其中:
10背光模组;11光源;12反光片;13导光膜;131第一结构层;132反光层;133第二结构层;1311基底;1312微结构层;L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导光膜13包括依次设置第一结构层131、反光层132及第二结构层133,本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131包括基底1311和微结构层1312,微结构层1312包括多个条状三棱柱,条状三棱柱沿垂直于三棱柱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反光层132覆盖在微结构层1312的三棱柱上,且覆盖了三棱柱部分表面,反光层132所覆盖的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朝向。为了具有较好的反射效果,反光层132可为金属镀层或含有TiO2的白涂层。第二结构层133直接成型于第一结构层131与反光层132上,且其远离第一结构层131的表面上设有棱镜结构,棱镜结构具有聚光的效果,可以替代增亮膜,减少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厚度。所述棱镜结构顶角设为90°,棱镜高度为10-25μm,第二结构层不包括棱镜结构部分的厚度为10-50μm。第一结构层131的微结构部分与第二结构层133均为光固化树脂,具体可为丙烯酸树脂。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光膜结构,与图1中类似,相同标号代表了相同的结构模块,与图1中导光膜13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结构层131的微结构层上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微结构层的微结构依然为条状三棱柱,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三棱柱的高度从反光层132所朝向的一侧向三棱柱排布的另一侧依次增高,且三棱柱的高度取值分布在二次曲线L上,具体为二次抛物曲线。
如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外实施例中导光膜的第一结构层的设计方案,与图2中导光膜第一结构层不同的是微结构层1312中的微结构的设计,在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微结构大体上为部分椭球结构,同样的,反光层132设置在微结构相同朝向的一侧。图4中微结构为相同部分椭球结构的阵列排布,而图5中,作为微结构的部分椭球结构尺寸上具有渐变的特点,具体为从反光层132朝向的一侧向相对侧逐渐变大。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还可以设计为短棱柱结构,或半球结构,或波动的短棱柱,或不同结构的组合;另外,微结构的排布方式也可以设计为随机散布,或阵列排布,由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由疏而密排布,或由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尺寸由小而大排布,或逻辑自洽的组合排布方式(如随机散布与阵列排布逻辑不自洽)。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导光膜结构,与图1标号相同的为相同结构部件,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结构层131的设计。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131包括基底1311和微结构层1312,而本实施例中,最终的导光膜的第一结构层不包括基底,或者说基底厚度为0,其实现方式为,以一离型膜作为基底,在基底上形成微结构层1312,随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在微结构相同朝向的一侧形成反光层132,最后形成第二结构层133。在形成结构层之后将作为基底的离型膜撕除即可得到如图6形式的基底厚度为0的导光膜。其中在第一结构层131以及第二结构层133的成型过程均可采用Roll-to-Roll(卷对卷)的方式来实现,取代了传统导光板射出成型工艺,效率、良率、成本上均实现了优化。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背光模组10包括光源11,反光片12及导光膜13,导光膜13的第二结构层133远离第一结构层131的一侧为出光面,第一结构层131远离出光面一侧为底面,连接出光面和底面且反光层132所朝向的一侧为入光面,光源11邻近入光面设置,反光片12邻近底面设置。图中所示的导光膜为与图1中所示导光膜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膜可为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光膜,在此不再绘图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覆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14)

1.一种导光膜,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及反光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叠设在第一结构层上,反光层设置于第一结构层与第二结构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覆盖第一结构层相同朝向的部分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微结构层,微结构层具有多个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还包括基底,所述微结构层设置于基底上,所述基底厚度为0-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厚度为0-3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三棱柱,微结构层为依次排列的三棱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柱的高度从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的三棱柱的高度变化符合二次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短棱柱、半球、半椭球、波动的短棱柱或其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随机散布,或阵列排布,或由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由疏而密排布,或由反光层朝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尺寸由小而大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层为棱镜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镀银或镀铝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为含TiO2的白涂层。
13.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反光片及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位于导光膜底面,第二结构层位于导光膜出光面,入光面连接底面及出光面,所述光源邻近入光面设置,所述反光片邻近导光膜底面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覆盖第一结构层朝向入光面的部分表面。
CN202021067041.X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Active CN212781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7041.XU CN212781588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7041.XU CN212781588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1588U true CN212781588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3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7041.XU Active CN212781588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1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6545B2 (en) Optical plate having three layers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same
CN111665591B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
JP2008282825A6 (ja) 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US7753565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same
CN212229385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20070201245A1 (en) Optical sheet
JP2008139845A (ja) 光学板
CN211979374U (zh) 调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459088B (zh) 具導光板稜柱結構的背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01196583A (zh) 光学板
CN201218442Y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49397A (zh) 一种背光系统及其微结构反射片
CN101191850A (zh) 光学板
CN201222148Y (zh) 背光模块的光学组件
US20080137197A1 (en) Three-layered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same
JP2008139869A (ja) 光学板
JP2008139850A (ja) 光学板
TW200928465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212781588U (zh)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CN217932155U (zh) 背光模组
CN212781587U (zh) 导光反光膜及背光模组
JP4544182B2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91844A (zh) 光学板
CN216748370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15986821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