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6735U -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6735U
CN212766735U CN202020682348.4U CN202020682348U CN212766735U CN 212766735 U CN212766735 U CN 212766735U CN 202020682348 U CN202020682348 U CN 202020682348U CN 212766735 U CN212766735 U CN 212766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protection mechanism
cover
cover body
air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23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毅峰
王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23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673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5462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16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6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67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30/00Means for producing lift; Empennag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4U30/20Rotors; Rotor supports
    • B64U30/29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rotors or rotor support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4U30/299Rotor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32R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5/00Aircraft indicators or protec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用于保护飞行器的旋翼,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罩体外框、固定座和罩体外框,所述罩体外框设置在部分所述旋翼的外侧;所述固定座用于与飞行器的旋臂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罩体外框和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罩体外框的截面呈实心结构。

Description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旋翼飞行器,其机架上安装有多个由电机驱动高速旋转的旋翼,通过电机带动旋翼的高速旋转,借助高速气流的反作用力驱动飞行器飞行,为了避免旋翼旋转时与外物发生碰撞而导致飞行器损毁,旋翼的外侧通常配备有旋翼保护机构。为了保护机构壁厚均匀性,旋翼保护机构通常采用掏胶结构,从而降低了旋翼保护机构的强度和刚度,以致对旋翼的保护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通过将罩体外框设计成实心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罩体外框的结构刚度及强度,从而增强保护机构的保护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保护机构,用于保护飞行器的旋翼,包括:
罩体外框,设置在部分所述旋翼的外侧;
固定座,用于与飞行器的旋臂固定连接;
多个连接骨,每个所述连接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罩体外框和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罩体外框的截面呈实心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每个所述连接骨由所述固定座开始延伸并在靠近所述罩体外框时倾斜弯折以形成预变形部,所述罩体外框设置在所述预变形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的截面宽度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每个所述连接骨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固定座及连接骨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与所述连接骨之间设有第一圆弧过渡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连接骨由所述固定座向外延伸以构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预变形部与所述罩体外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呈弧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内侧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旋翼的旋转半径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呈折线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固定座包括:
安装槽,用于套设在所述旋臂上的脚架;和/或,
卡扣结构,包括扣盖和连接在所述连接骨上的卡托,所述卡托与所述扣盖配合,用以将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旋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的最大截面宽度在4mm到6mm 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中,所述罩体外框包括一凹弧面,所述罩体外框在所述凹弧面位置上的截面宽度大致等于所述罩体外框的最大截面宽度的一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主体;
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多个旋臂,所述旋臂上设有旋翼;以及
上述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旋臂上,以使得所述罩体外框能够设置在所述旋翼的外侧以形成保护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中,所述旋臂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旋臂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位于所述主体同侧的保护机构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中,两个所述保护机构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卡槽,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保护机构的一端部;以及
卡扣,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保护机构的一端部,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通过将罩体外框设计成实心结构,不仅避免现有技术中先将罩体外框进行掏胶处理,再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粘胶等方式装配在一起的生产工艺;而且也可以有效提高罩体外框的结构刚度及强度,从而增强保护机构的保护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保护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保护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罩体外框的部分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保护机构;
10、罩体外框;10a、第一侧边;10b、第二侧边;10c、第三侧边;11、卡扣;12、卡槽;13、第一圆弧过渡段;
20、固定座;21、卡扣结构;211、卡托;212、扣盖;22、安装槽;
30、连接骨;31、预变形部;311、第二圆弧过渡段;32、支撑部;
200、飞行器;201、旋翼;202、旋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的旋翼保护机构,用于保护飞行器的旋翼,避免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触碰到各种建筑、树枝或其他物品而造成旋翼的损坏。一般情况,飞行器包括主体及多个与主体固定连接的旋臂,旋臂上安装有由电机驱动高速旋转的旋翼,从而使得飞行器能够借助旋翼高速旋转产生气流的反作用力驱动飞行器飞行。
然而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各种建筑、树枝或其他物品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会在旋翼的外侧加上保护罩以将旋翼整体罩住,从而可以对旋翼进行保护。
目前的保护罩通常采用掏胶处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保护罩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现象,同时也可以使得保护罩的壁厚更加均匀,但是这样的成型工艺不仅降低了保护罩的强度及刚度,对桨叶的保护及其有限,同时也不利于保护罩的外观设计。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旋翼保护机构100,用于保护飞行器200的旋翼201,该保护机构100包括罩体外框10、固定座20和多个连接骨30,其中,每个连接骨30沿固定座20延伸并倾斜弯折以形成预变形部31,罩体外框10设置在预变形部31上,在固定座20与飞行器 200的旋臂202固定连接后,罩体外框10能够位于部分旋翼201的外侧,用于保护旋翼201在特定的方向上不受外物撞击或者不主动撞击外物,预变形部31 能够在碰撞时发生变形,以吸收罩体外框10碰撞时的冲击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至图10所示,罩体外框10的截面呈实心结构,以便罩体外框10直接可以通过注塑工艺进行成型,不需要其他的后续工艺,更不用进行掏胶处理,降低了罩体外框10的制造成本;而且也提高了罩体外框10 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延长了罩体外框10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罩体外框10抗撞能力差的问题。
具体的,罩体外框10可以通过模具的优化设计、提高罩体外框10的注塑压力、加快罩体外框10的注塑速度、提高模具的模温或者增加罩体外框10成型后的保压时间等进行成型,其中,模具的优化设计可以包括模具流道的设计或者增加进胶点等方式,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将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与掏胶后的罩体外框进行实验后,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的性能明显优于掏胶后的罩体外框的性能,例如,在飞行器200的速度在3m/s至4m/s范围内进行前撞或侧撞,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能够不仅能够确保飞行器200整体不收损坏,同时罩体外框10也不会因碰撞而损坏,而掏胶后的罩体外框明显出现保护罩断裂的问题,或者旋翼201与罩体外框严重干涉;其中,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只有在飞行器200 的速度不小于5m/s进行碰撞实验才会发生旋翼201与罩体外框干涉的问题,而掏胶后的罩体外框在2m/s至4m/s范围内还会出现旋翼201与罩体外框轻微干涉的问题等等。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至图10所示,罩体外框10的截面宽度由一侧向另外一侧逐渐减小,例如,由罩体外框的外侧向罩体外框的内侧逐渐减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罩体外框10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现象,同时也可以减轻罩体外框10的整体重量。
具体的,如图10所示,罩体外框10的截面包括收尾连接的第一侧边10a、第二侧边10b和第三侧边10c,第一侧边10a、第二侧边10b和第三侧边10c围合成一个闭合图形,其中,第三侧边10c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10a和第二侧边 10b连接,且在第三侧边10c的中部向内凹陷以使第三侧边10c形成弧形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罩体外框10的整体美观性,还可以减轻罩体外框10的重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边10a和第二侧边10b、第二侧边10b和第三侧边 10c、第三侧边10c和第一侧边10a之间通过圆角连接,以形成美观的结构,从而可以改善用户触感。
示例性的,第一侧边10a和第二侧边10b均大致为直线型,长度相等,且对称分布。
示例性的,在保护机构100安装于无人机后,第一侧边10a对应的侧面为罩体外框10远离旋翼的一面,第三侧边10c对应的侧面为罩体外框10靠近旋翼的一面。
示例性的,在第三侧边10c的中部与第二侧边10d其中一点的第一连线与第一侧边10a平行,且第一连线的长度大致为第一侧边10a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0所示,每个连接骨30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加,以确保连接骨30与罩体外框10及固定座20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可以减轻连接骨30的重量。
具体的,连接骨30的截面同样是实心结构,其靠近罩体外框10及固定座 20两端的厚度逐渐向中间减少,使得连接骨30能够在重量增加较少的情况下,连接骨30的抗扭、抗弯、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可延长连接骨3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骨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段、中间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与罩体外框10连接,第二分段与固定座20连接,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厚度均大于中间段的厚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罩体外框10及连接骨30均采用实心设计结构,不仅可以减少保护机构100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历多道工序的生产过程,例如,现有技术中通过对保护机构100的外观面进行掏胶处理,这样能够给予后续工艺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以保证生产可行性;或者将保护机构100进行分型,设计成空心结构后进行拼接,拼接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或粘胶等方式,这样不仅不能保证保护机构100整体外观的美观性,而且生产难度高,不利于保护机构100的量产,甚至在焊接或粘胶的位置上容易开裂,保护机构100的强度及刚度低。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固定座20及连接骨30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简化保护机构100的工艺过程,提高保护机构100的生产效率以及保护机构100的成品率。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之间设有第一圆弧过渡段 13,提高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达到消除集中应力的效果。
具体的,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连接的两侧均设有上述的第一圆弧过渡段13,第一圆弧过渡段13的厚度均与罩体外框10或连接骨30在该位置的壁厚大致相等,这样不仅便于模具流道的设计,同时也可以避免保护机构100在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连接骨30沿固定座20向外延伸以构成支撑部32,其中,支撑部32通过预变形部31与罩体外框10连接,提供支撑连接作用。
具体的,如图1至图11所示,以本申请中飞行器200正常放置在放置上为例,飞行器200的上下方向是指飞行器200的顶端到飞行器200的底端,其中,旋翼201安装在旋臂202的上方,连接骨30从固定座20向外延伸并倾斜向上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之间由于向上倾斜而具有预变形角。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32为直线型,预变形部31为曲线型,预变形角为预变形部31的中部切线与支撑部32的夹角;或者支撑部32和预变形部31均为直线型,预变形角为支撑部32和预变形部31交叉所形成的夹角,其中,预变形角大于90度,以使得保护机构100安装在旋臂202上,旋翼201能够全部落入罩体外框10形成保护空间内,避免罩体外框10与发生干涉。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之间设有第二圆弧过渡段 311,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保护机构100在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连接位置的美观性,而且还可以消除连接骨30在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连接位置的应力集中,同时也可以使得保护机构100在注塑后由于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变形得到矫正,避免保护机构100在生产后出现问题。
应当说明的是,预变形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保护机构100在注塑过程中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连接骨30的长度及罩体外框10 的宽度等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到预变形角的大概范围。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呈弧形结构,连接骨30的数量为两根,两根连接骨3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罩体外框10的两端部,两根连接骨30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0连接,以实现罩体外框10与固定座20的连接。
具体的,罩体外框10内侧圆弧面的半径与旋翼201的旋转半径相适配,以使得罩体外框10能够将旋翼201的整体罩住,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旋翼201进行保护。
应当说明的是,罩体外框10还可以为折线形结构或者其他形状及组合,连接骨30的数量及连接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座20包括安装槽22,安装槽22用于套设在旋臂202上的脚架203中,以便固定座20可以通过安装槽22可拆卸安装在旋臂 202上,同时也可以起到定位作用。
具体的,固定座20还包括卡扣结构21,卡扣结构21包括扣盖212和连接在连接骨30上的卡托211,卡托211与扣盖212配合,用以将固定座20固定在旋臂202上。
其中,安装槽22设置在卡托211朝向连接骨30的一侧,其位置与旋臂202 上脚架203的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22的形状及大小与脚架203 的形状相对应,例如脚架203呈圆柱型,安装槽22的形状可以为圆孔状,圆孔的直径略大于圆柱的直径;或者脚架203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安装槽22也可以为与脚架203相匹配的不规则形状等等。当保护机构100安装在飞行器200 后,先将安装槽22穿过脚架203,而后将卡托211安装在旋臂202的下端,最后将扣盖212扣合在卡托211,从而实现了固定座20与旋臂202的固定连接,使得保护机构100与飞行器200形成一个整体。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的最大宽度在4mm到6mm的范围内,从而可以减小罩体外框10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缩水风险。
此外,为了避免保护机构100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的风险,本申请利用吨位最大的注塑机台对保护机构100进行成型,同时也提高了保护机构100的注塑压力、加快保护机构100的注塑速度及加保护机构100的保压时间等,甚至在保护机构100较厚的位置增加进胶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不仅提高了保护机构100的强度与刚度,能够有效的对旋翼201进行保护;同时也确保了保护机构100整体的美观性,避免保护机构100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的风险,例如,保护机构100在在连接骨30靠近罩体外框10或固定座20两端的位置通常会出现凹陷的缩水现象。或,所述罩体外框10在与所述连接骨30连接处形成圆形孔洞。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包括一凹弧面,凹弧面为罩体外框10 安装在飞行器后靠近旋翼的一面所形成,其中,罩体外框在凹弧面位置上的截面宽度L2大致等于罩体外框的最大截面宽度L1的一半,从而可以确保罩体外框10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缩水现象,而且还可以降低罩体外框10的整体重量,避免对飞行器200增加过多的负荷。
其中,最大截面宽度L1是指第二侧边10b与第三侧边10c的连接点到第一侧边10a的最远距离,凹弧面位置上的截面宽度L2是指第三侧边10c上凹弧面的中点到第一侧边10a的中点的距离。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罩体外框10保护的可靠性,例如飞行器200在遭遇不同方向的撞击时,由于罩体外框10上端或外侧的宽度相对较宽,能够吸收一定的能量,而后再将能量传递至预变形部31,通过预变形部31的弹性变形吸收这些能量,减少撞击的破坏性,从而提高了飞行器200的安全性能。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保护机构100安装在飞行器200的数量可以根据飞行器200上旋翼201的数量进行设计,以四翼飞行器为例,四个保护机构100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四翼飞行器的两侧,其中,位于四翼飞行器同一侧的两个保护机构100可以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包括卡扣11和卡槽12,卡槽12设置在其中一个保护机构100的一端部,卡扣11设置在另一个保护机构100的一端部,两个保护机构100通过卡扣11与卡槽12的卡扣连接而连接成一个整体。
应当说明的是,连接结构还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磁吸或者轴孔局部过盈配合的方式等等;或者两个保护机构100可以为一体化的设计结构,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主体200、主体200固定连接的多个旋臂202和保护机构100,其中,旋臂202 的上端设有旋翼201,旋翼201的下端设有脚架203,保护机构100通过固定座 20安装在旋臂202上,以使得罩体外框10能够设置在旋翼201的外侧以形成保护空间。
具体的,旋臂20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旋臂202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主体 200的两侧,位于主体200同侧的保护机构100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包括卡扣11和卡槽12,卡槽12设置在其中一个保护机构100的一端部,卡扣11设置在另一个保护机构100的一端部,两个保护机构100通过卡扣11与卡槽12的卡扣连接而连接成一个整体。
应当说明的是,连接结构还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磁吸或者轴孔局部过盈配合的方式等等;或者两个保护机构100可以为一体化的设计结构,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保护机构100包括罩体外框10、固定座20和多个连接骨30,其中,每个连接骨30沿固定座20延伸并倾斜弯折以形成预变形部31,罩体外框10设置在预变形部31上,在固定座20与飞行器200的旋臂202固定连接后,罩体外框10能够位于部分旋翼201的外侧,用于保护旋翼201在特定的方向上不受外物撞击或者不主动撞击外物,预变形部31能够在碰撞时发生变形,以吸收罩体外框10碰撞时的冲击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的截面呈实心结构,以便罩体外框10直接可以通过注塑工艺进行成型,不需要其他的后续工艺,更不用进行掏胶处理,降低了罩体外框10的制造成本;而且也提高了罩体外框10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延长了罩体外框10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罩体外框10抗撞能力差的问题。
具体的,罩体外框10可以通过模具的优化设计、提高罩体外框10的注塑压力、加快罩体外框10的注塑速度、提高模具的模温或者增加罩体外框10成型后的保压时间等进行成型,其中,模具的优化设计可以包括模具流道的设计或者增加进胶点等方式,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将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与掏胶后的罩体外框进行实验后,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的性能明显优于掏胶后的罩体外框的性能,例如,在飞行器200的速度在3m/s至4m/s范围内进行前撞或侧撞,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能够不仅能够确保飞行器200整体不收损坏,同时罩体外框10也不会因碰撞而损坏,而掏胶后的罩体外框明显出现保护罩断裂的问题,或者旋翼201与罩体外框严重干涉;其中,实心结构的罩体外框10只有在飞行器200 的速度不小于5m/s进行碰撞实验才会发生旋翼201与罩体外框干涉的问题,而掏胶后的罩体外框在2m/s至4m/s范围内还会出现旋翼201与罩体外框轻微干涉的问题等等。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的截面宽度由一侧向另外一侧逐渐减小,例如,由罩体外框的外侧向罩体外框的内侧逐渐减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罩体外框10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现象,同时也可以减轻罩体外框10的整体重量。
具体的,如图10所示,罩体外框10的截面包括收尾连接的第一侧边10a、第二侧边10b和第三侧边10c,第一侧边10a、第二侧边10b和第三侧边10c围合成一个闭合图形,其中,第三侧边10c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10a和第二侧边 10b连接,且在第三侧边10c的中部向内凹陷以使第三侧边10c形成弧形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罩体外框10的整体美观性,还可以减轻罩体外框10的重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边10a和第二侧边10b、第二侧边10b和第三侧边 10c、第三侧边10c和第一侧边10a之间通过圆角连接,以形成美观的结构,从而可以改善用户触感。
示例性的,第一侧边10a和第二侧边10b均大致为直线型,长度相等,且对称分布。
示例性的,在保护机构100安装于无人机后,第一侧边10a对应的侧面为罩体外框10远离旋翼的一面,第三侧边10c对应的侧面为罩体外框10靠近旋翼的一面。
示例性的,在第三侧边10c的中部与第二侧边10d其中一点的第一连线与第一侧边10a平行,且第一连线的长度大致为第一侧边10a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0所示,每个连接骨30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加,以确保连接骨30与罩体外框10及固定座20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可以减轻连接骨30的重量。
具体的,连接骨30的截面同样是实心结构,其靠近罩体外框10及固定座 20两端的厚度逐渐向中间减少,使得连接骨30能够在重量增加较少的情况下,连接骨30的抗扭、抗弯、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可延长连接骨3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骨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段、中间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与罩体外框10连接,第二分段与固定座20连接,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厚度均大于中间段的厚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罩体外框10及连接骨30均采用实心设计结构,不仅可以减少保护机构100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历多道工序的生产过程,例如,现有技术中通过对保护机构100的外观面进行掏胶处理,这样能够给予后续工艺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以保证生产可行性;或者将保护机构100进行分型,设计成空心结构后进行拼接,拼接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或粘胶等方式,这样不仅不能保证保护机构100整体外观的美观性,而且生产难度高,不利于保护机构100的量产,甚至在焊接或粘胶的位置上容易开裂,保护机构100的强度及刚度低。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固定座20及连接骨30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简化保护机构100的工艺过程,提高保护机构100的生产效率以及保护机构100的成品率。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之间设有第一圆弧过渡段 13,提高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达到消除集中应力的效果。
具体的,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连接的两侧均设有上述的第一圆弧过渡段13,第一圆弧过渡段13的厚度均与罩体外框10或连接骨30在该位置的壁厚大致相等,这样不仅便于模具流道的设计,同时也可以避免保护机构100在罩体外框10与连接骨30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连接骨30沿固定座20向外延伸以构成支撑部32,其中,支撑部32通过预变形部31与罩体外框10连接,提供支撑连接作用。
具体的,以本申请中飞行器200正常放置在放置上为例,飞行器200的上下方向是指飞行器200的顶端到飞行器200的底端,其中,旋翼201刚好安装在旋臂202的上方,连接骨30从固定座20向外延伸并倾斜向上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之间由于向上倾斜而具有预变形角。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32为直线型,预变形部31为曲线型,预变形角为预变形部31的中部切线与支撑部32的夹角;或者支撑部32和预变形部31均为直线型,预变形角为支撑部32和预变形部31交叉所形成的夹角,其中,预变形角大于90度,以使得保护机构100安装在旋臂202上,旋翼201能够全部落入罩体外框10形成保护空间内,避免罩体外框10与发生干涉。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之间设有第二圆弧过渡段 311,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保护机构100在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连接位置的美观性,而且还可以消除连接骨30在支撑部32与预变形部31连接位置的应力集中,同时也可以使得保护机构100在注塑后由于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变形得到矫正,避免保护机构100在生产后出现问题。
应当说明的是,预变形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保护机构100在注塑过程中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连接骨30的长度及罩体外框10 的宽度等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到预变形角的大概范围。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呈弧形结构,连接骨30的数量为两根,两根连接骨3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罩体外框10的两端部,两根连接骨30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0连接,以实现罩体外框10与固定座20的连接。
具体的,罩体外框10内侧圆弧面的半径与旋翼201的旋转半径相适配,以使得罩体外框10能够将旋翼201的整体罩住,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旋翼201进行保护。
应当说明的是,罩体外框10还可以为折线形结构或者其他形状及组合,连接骨30的数量及连接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座20包括安装槽22,安装槽22用于套设在旋臂202上的脚架203中,以便固定座20可以通过安装槽22可拆卸安装在旋臂 202上,同时也可以起到定位作用。
具体的,固定座20还包括卡扣结构21,卡扣结构21包括扣盖212和连接在连接骨30上的卡托211,卡托211与扣盖212配合,用以将固定座20固定在旋臂202上。
其中,安装槽22设置在卡托211朝向连接骨30的一侧,其位置与旋臂202 上脚架203的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22的形状及大小与脚架203 的形状相对应,例如脚架203呈圆柱型,安装槽22的形状可以为圆孔状,圆孔的直径略大于圆柱的直径;或者脚架203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安装槽22也可以为与脚架203相匹配的不规则形状等等。当保护机构100安装在飞行器200 后,先将安装槽22穿过脚架203,而后将卡托211安装在旋臂202的下端,最后将扣盖212扣合在卡托211,从而实现了固定座20与旋臂202的固定连接,使得保护机构100与飞行器200形成一个整体。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的最大宽度在4mm到6mm的范围内,从而可以减小罩体外框10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缩水风险。
此外,为了避免保护机构100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的风险,本申请利用吨位最大的注塑机台对保护机构100进行成型,同时也提高了保护机构100的注塑压力、加快保护机构100的注塑速度及加保护机构100的保压时间等,甚至在保护机构100较厚的位置增加进胶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不仅提高了保护机构100的强度与刚度,能够有效的对旋翼201进行保护;同时也确保了保护机构100整体的美观性,避免保护机构100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缩水的风险,例如,保护机构100在现有设计中通常在连接骨30靠近罩体外框10或固定座20两端的位置通常会出现凹陷的缩水现象。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罩体外框10包括一凹弧面,其中,罩体外框在凹弧面位置上的截面宽度L2大致等于罩体外框的最大截面宽度L1的一半,从而可以确保罩体外框10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缩水现象,而且还可以降低罩体外框 10的整体重量,避免对飞行器200增加过多的负荷。
其中,最大截面宽度L1是指第二侧边10b与第三侧边10c的连接点到第一侧边10a的最远距离,凹弧面位置上的截面宽度L2是指第三侧边10c上凹弧面的中点到第一侧边10a的中点的距离。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罩体外框10保护的可靠性,例如飞行器200在遭遇不同方向的撞击时,由于罩体外框10上端或外侧的宽度相对较宽,能够吸收一定的能量,而后再将能量传递至预变形部31,通过预变形部31的弹性变形吸收这些能量,减少撞击的破坏性,从而提高了飞行器200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旋翼保护机构,用于保护飞行器的旋翼,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外框,设置在部分所述旋翼的外侧;
固定座,用于与飞行器的旋臂固定连接;
多个连接骨,每个所述连接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罩体外框和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罩体外框的截面呈实心结构,所述连接骨的截面呈实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骨由所述固定座开始延伸并在靠近所述罩体外框时倾斜弯折以形成预变形部,所述罩体外框设置在所述预变形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框的截面宽度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骨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框、固定座及连接骨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骨由所述固定座向外延伸以构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预变形部与所述罩体外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框呈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框内侧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旋翼的旋转半径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框呈折线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
安装槽,用于套设在所述旋臂上的脚架;和/或,
卡扣结构,包括扣盖和连接在所述连接骨上的卡托,所述卡托与所述扣盖配合,用以将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旋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框的最大截面宽度在4mm到6mm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框包括一凹弧面,所述罩体外框在所述凹弧面位置上的截面宽度大致等于所述罩体外框的最大截面宽度的一半。
13.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多个旋臂,所述旋臂上设有旋翼;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旋臂上,以使得所述罩体外框能够设置在所述旋翼的外侧以形成保护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臂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旋臂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位于所述主体同侧的保护机构相互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保护机构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卡槽,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保护机构的一端部;以及
卡扣,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保护机构的一端部,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扣连接。
CN202020682348.4U 2020-04-27 2020-04-27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66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2348.4U CN212766735U (zh) 2020-04-27 2020-04-27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PCT/CN2020/135462 WO2021218168A1 (zh) 2020-04-27 2020-12-10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2348.4U CN212766735U (zh) 2020-04-27 2020-04-27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6735U true CN212766735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6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234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66735U (zh) 2020-04-27 2020-04-27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6735U (zh)
WO (1) WO20212181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7901B2 (en) * 2014-04-22 2016-10-04 Fatdoor, Inc. Quadcopter with a printable payload ext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476372A (zh) * 2016-07-12 2019-03-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多取向飞行的系统和方法
CN107776867B (zh) * 2016-08-31 2023-03-07 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臂装置
WO2018058328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螺旋桨保护罩及使用该螺旋桨保护罩的无人机
CN207292414U (zh) * 2017-07-25 2018-05-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无人机
CN207225651U (zh) * 2017-08-01 2018-04-13 西华酷农无人机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
CN207157525U (zh) * 2017-09-14 2018-03-30 新疆大学 一种无人机螺旋桨保护装置
CN108082484B (zh) * 2018-01-24 2024-03-22 深圳市中联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旋翼保护罩的飞行器
CN208789941U (zh) * 2018-07-20 2019-04-26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多旋翼无人机桨翼保护罩和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8168A1 (zh)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2946B (zh) 离心式风扇及离心式风扇的制造方法
BRPI1106264B1 (pt) ventilador
US20060038057A1 (en) Airfoil blade with cushioned edge for powered toy aircraft
CN212766735U (zh) 旋翼保护机构及飞行器
WO2010111339A1 (en) High efficiency ducted fan
KR101977939B1 (ko) 원심 팬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 조화기
CN1260624A (zh)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转子结构
KR20090082144A (ko) 패스너 부착기구를 합체한 스파(spar)가 제공된 회전날개 항공기, 및 그러한 스파를 조립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6398470A (zh) 一种外转子轴流叶轮
CN210364352U (zh) 一种螺旋桨桨套
CN107524636A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风扇
EP2149713B1 (en) Axial flow fan
CN210235310U (zh) 螺旋桨、动力组件及飞行器
CN206273679U (zh) 保护罩及无人飞行器
CN212359466U (zh) 一种新型电动电撑杆
CN112398278A (zh) 一种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新型轴流散热系统
CN108506246B (zh) 轴流风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US20240025573A1 (en) Propeller blade, propeller, power assembly, and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20667282U (zh) 发盖铰链结构和车辆
CN212337430U (zh) 一种车用散热器风扇总成
CN211820064U (zh)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风轮
CN207360264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02243317U (zh) 汽车气囊的固定加强结构
CN116552781B (zh) 倾转旋翼螺旋桨桨叶自适应智能扭转变形机构
CN216742091U (zh) 风扇组件及挂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