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2700U - 一种抛光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光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2700U
CN212762700U CN202021053208.7U CN202021053208U CN212762700U CN 212762700 U CN212762700 U CN 212762700U CN 202021053208 U CN202021053208 U CN 202021053208U CN 212762700 U CN212762700 U CN 212762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tensioning
section
plate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32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feng Hardware Machinery &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feng Hardware Machinery &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feng Hardware Machinery &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feng Hardware Machinery &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532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2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2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2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抛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的装置,其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以及设有用于对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进行抛光的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其中,第一抛光机构与所述第二抛光机构之间形成抛光区;输送机构可以固定工件,并且可以直线地输送工件至抛光区,以便由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同时对工件的两个部位进行抛光,避免为了更换产品抛光面而产生的中途调整产品位置的过程,由此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抛光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产品抛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光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中,为了降低产品表面的粗糙度,一般需要进行抛光处理。传统的抛光设备,一次只能抛光产品的其中一个部位,待产品的其中一个部位抛光完毕,从治具上取下产品,调整产品的位置,再把产品放置到治具上,进行产品另一个部位的抛光处理,中间需要取下产品以及重新安装产品的过程,这降低了抛光设备的抛光效率,并且在重新安装产品的过程,容易出现产品的位置偏差,容易影响抛光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解决,如何提供一种具备较高加工效率以及加工质量的抛光技术方案。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抛光的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以及设有用于对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进行抛光的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
其中,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之间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之间形成抛光区;输送机构用于固定待抛光的工件并且能够将工件输送至抛光区或者将工件移离抛光区;在输送机构将工件输送至抛光区时,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对输送机构上的工件的两个部位进行抛光。
进一步的,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与安装架位置可调整地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抛光机构支撑板与安装架位置可调整地连接;第一抛光机构包括位置可调整地安装在安装架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抛光组件;第二抛光机构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安装架,第二抛光机构包括与安装架位置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安装架,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抛光组件;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相对且间隔地设置,抛光区形成在第一抛光组件和第二抛光组件之间形。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安装架设有安装板,连接板的板面与安装板的板面平行,连接板通过轴件与安装板转动连接,轴件垂直安装板的板面;
连接板开设有弧形孔,连接板通过螺钉穿过弧形孔锁入安装板与安装板固定,螺钉在悬松时,螺钉的螺杆能够在弧形孔内滑动,弧形孔的圆心为轴件。
进一步的,第一抛光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套接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第一环形砂带套以及位于第一环形砂带套内侧的第一张紧件,第二抛光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套接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第二环形砂带套及位于第二环形砂带套内侧的第二张紧件;第一张紧件将第一环形砂带套朝向第二抛光组件所在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一抛光段,第二张紧件将第二环形砂带套朝向第一抛光组件所在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二抛光段,第一抛光段与第二抛光段之间形成抛光区。
进一步的,第一环形砂带套于第一张紧件与第一从动轮之间形成第一倾斜段,第二环形砂带套于第二张紧件与第二从动轮之间形成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一个与抛光区连通的引导区。
进一步的,第一张紧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张紧片,第一固定座固定于第一支撑板,第一张紧片包括凸起的第一张紧段以及自第一张紧段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段,第一张紧片的两第一连接段固定于第一固定座朝向第二抛光组件的侧面,第一张紧片的第一张紧段将所第一环形砂带套顶起形成第一抛光段;
第二张紧件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张紧片,第二固定座固定于第二支撑板,第二张紧片包括凸起的第二张紧段以及自第二张紧段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段,第二张紧片的两第二连接段固定于第二固定座朝向第一抛光组件的侧面,第二张紧片的第二张紧段将所第二环形砂带套顶起形成第二抛光段。
进一步的,第一主动轮、第一张紧件、第一从动力轮沿着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从动轮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外部且通过轮架与第一张紧件的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以与第一支撑板固定;
第二主动轮、第二张紧件、第二从动力轮沿着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从动轮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外部且通过轮架与第二张紧件的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以与第二支撑板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张紧段与第二张紧段均呈梯形。
进一步的,输送机构包括导轨、滑块、竖板、工件夹紧件;导轨安装于安装架,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竖板固定连接于竖板,工件夹紧件与竖板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主要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输送机构可以直线地输送工件至抛光区,并且可以把工件固定在抛光区,以便由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同时对工件的两个部位进行抛光,避免为了更换产品抛光面而产生的中途调整产品位置的过程,由此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第一抛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第一张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第二抛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第二张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位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的棘爪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安装架;101、第一框体;102、第二框体;11、安装板;20、输送机构;21、导轨;22、滑块;23、竖板;231、孔位;24、圆柱件;25、螺栓套件;26、把手;27、工件夹紧件;30、第一抛光机构;31、第一支撑板;32、连接板;33、轴件;34、弧形孔;35、螺钉;36、第一抛光组件;361、第一驱动电机;362、第一主动轮;363、第一从动轮;364、第一环形砂带套;3641、第一倾斜段;3642、第一抛光段;365、第一张紧件;3651、第一固定座;3652、第一张紧片;3653、第一连接段;3654、第一张紧段;40、第二抛光机构;41、第二支撑板;42、第二抛光组件;421、第二驱动电机;422、第二主动轮;423、第二从动轮;424、第二环形砂带套;4241、第二倾斜段;4242、第二抛光段;425、第二张紧件;4251、第二固定座;4252、第二张紧片;4253、第二连接段;4254、第二张紧段;50、棘爪件;51、圆孔;52、弧形凹部;61、抛光区;62、引导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但是,本申请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相反地,提供这些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抛光的装置,主要应用于产品表面的抛光过程,适用于塑胶产品的抛光加工或金属工件的抛光,尤其适合金属工件的抛光过程,例如用于汽车变速箱的棘爪件。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具备较高的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
请参阅图1,图1显示的是其中一个可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装置包括安装架10,安装架10上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20、用于对输送机构20上的工件进行抛光的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40。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40均位于输送机构20的上方。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40之间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40之间形成抛光区61。输送机构20用于固定待抛光的工件并且能够将工件输送至抛光区61或者将工件移离抛光区61;在输送机构20将工件输送至抛光区61时,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对输送机构20上的工件的两个部位进行抛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抛光区61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对工件进行抛光加工的空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0为方体形,在其他可行实施例中,安装架10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柱形、球形。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0包括底板、第一框体101、第二框体102,第一框体101与第二框体102均垂直于底板,且第一框体101与第二框体102相交并呈L形,具体地,第一框体101与第二框体102均包括两个与底板垂直的竖向框条以及与两竖向框条的顶部连接的横向框条,且第一框体101与第二框体102共用一个竖向框条。输送机构20设在安装架10的底板,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40分别设在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0的输送路径为直线,以便将工件沿直线输送至抛光区61或者将工件沿直线移离抛光区61,本申请方案采用直线输送的方式可以降低设计难度,容易控制工件的定位精度,有利于提高后续的抛光质量。在输送机构20将工件沿直线输送至抛光区61时,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40对输送机构20上的工件的两个部位进行抛光,具体的,第一抛光机构30抛光工件的其中一个部位,第二抛光机构40抛光工件的另一个部位。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工件装载在输送机构20上,只需要将输送机构20移到抛光区61即可对工件的两个部位进行抛光过程,中途无需调整产品的位置,由此避免了产品重新定位而产生的抛光面角度误差,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抛光质量,同时也避免调整产品位置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0也可以沿着曲线输送工件,输送机构20的具体结构不限制,只要能够保证将工件输送并固定在抛光区61即可。
具体地,请参阅图1与图2,图2显示了其中一个可行实施例的输送机构20的结构以及输送机构20与工件之间的组合关系,图1显示了输送机构20与安装架10之间的组合关系。输送机构20包括固定在安装架10底板的导轨21,导轨21是凸起的直线杆件,导轨21上配套有滑块22,滑块22可沿导轨21移动,滑块22上设有竖板23,竖板23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工件夹紧件27,工件夹紧件27包括基板以及设在基板一侧的圆柱件24和螺栓套件25,圆柱件24与基板固定连接,基板上设有弧形的孔位231,螺栓套件25包括螺栓与螺母,螺栓的螺纹端穿过弧形的孔位231后与螺母螺纹连接,当螺母处于锁紧的状态时,螺栓不能相对于孔位23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0输送的工件为汽车变速箱内的棘爪件50。此处请结合图7,图7显示了棘爪件50的结构示意图。棘爪件50为杆状,棘爪件50的一端设有圆孔51,安装时该圆孔51套合在圆柱件24上;棘爪件50的另一端上侧设有凸起,该凸起部位的相对两个表面为待抛光面,棘爪件50的另一端下侧设有弧形凹部52,安装时,该弧形凹部52抵接在螺栓的螺帽上,棘爪件50由圆柱件24与螺栓来进行定位,当需要调整棘爪件50的抛光角度时,只需要拧送螺母,然后调整螺栓的位置,调整完毕后在拧紧螺母。竖板23朝向圆柱件24的一侧设有把手26,操作工人可以施力于把手26以便使竖板23可以沿着导轨21做直线移动,从而使竖板23可以带动工件移动。
请参阅图1和图3,图3显示了其中一个可行实施例的第一抛光机构30的结构,图1显示了第一抛光机构30与安装架10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一抛光机构30与安装架10之间位置可调整地连接,第二抛光机构40位置固定地安装在安装架10上。在一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抛光机构30的位置来调整第一抛光机构30与第二抛光机构40之间的相对角度,可以使本申请方案适用于多种加工部位角度要求不同的工件,提高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通用性,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抛光机构30的抛光部位的磨损而导致抛光精度降低时,可以微调第一抛光机构30的位置,以调整抛光部位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调整抛光部位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改变抛光精度的目的,在另一种情况下,当工件精度要求有差异时,也可以微调第一抛光机构30的位置,调整一抛光机构30的抛光部位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调整抛光部位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改变抛光精度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抛光机构30与安装架10位置可调整地连接,第二抛光机构40也与安装架10之间位置可调整地连接,且第二抛光机构40与安装架10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于第一抛光机构30与安装架10之间的连接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抛光机构30与安装架10固定连接,第二抛光机构40与安装架10位置可调整地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第一抛光机构30包括位置可调整地安装在安装架10的第一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1上设有用于抛光工件的第一抛光组件36。具体的,第一支撑板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框体10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支撑板31临近第一框体101的一端设有连接板32,第一抛光组件36设于第一支撑板31,连接板32与第一支撑板31一体成型;第一框体101设有与连接板32位置相对应的安装板11,连接板32的板面与安装板11的板面平行,连接板32通过轴件33与安装板11转动连接,轴件33可以是销轴,轴件33垂直安装板11的板面;连接板32开设有弧形孔34,安装板11设有螺钉35,螺钉35的螺纹端贯穿弧形孔34,且与安装板11螺纹连接,连接板32通过螺钉穿过弧形孔34锁入安装板11与安装板11固定,螺钉35在悬松时,螺钉35的螺杆能够在弧形孔34内滑动,弧形孔34的圆心为轴件33。通过螺钉35使连接板32与安装板11之间保持位置相互固定状态,或使连接板32与安装板11之间保持可相互活动的状态,例如,当第一抛光机构30需要调整位置时,将螺钉35拧松,使连接板32与安装板11之间保持可相互活动状态,连接板32可绕轴件33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一支撑板31可带动第一抛光组件36进行转动,从而进行调整第一抛光机构30的位置,进一步的,在弧形孔34与螺钉35的螺纹端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螺钉35可以对连接板32的转动过程起到导向作用,使连接板32的转动过程更加平稳;当第一抛光机构30的位置调整完毕时,将螺钉35拧紧,通过螺钉35的螺帽将连接板32压紧在安装板11上,使连接板32与安装板11之间保持位置相互固定状态,进一步说明,螺钉35的螺帽底侧设有防滑纹路,提高螺钉35的锁紧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抛光组件36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61、第一主动轮362、第一从动轮363、第一环形砂带套364、第一张紧件365。应当理解的是,前述的第一环形砂带套364属于抛光技术领域中的砂带,砂带属于涂附磨具,也称为柔性磨具,用于对产品抛光,下文中出现的第一环形砂带套、第二环形砂带套也属于抛光技术领域中的砂带。
其中,第一驱动电机361、第一主动轮362以及第一从动轮363均设于第一支撑板31,第一主动轮362、第一张紧件365、第一从动轮363沿着第一支撑板31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主动轮362与第一从动轮363均位于第一支撑板31的同一侧,第一从动轮363位于第一主动轮362远离第一框体101的一侧,第一驱动电机361与第一主动轮362之间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361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1背向第一主动轮362的一侧,第一驱动电机361的转轴贯穿第一支撑板31后,再与第一主动轮362同轴心地固定连接,第一环形砂带套364套接于第一主动轮362与第一从动轮363上,第一主动轮362和第一从动轮363之间通过第一环形砂带套364实现连动,在第一驱动电机361的带动下,第一环形砂带套364转动并且可以对输送至抛光区61的工件进行抛光。
第一张紧件365设于第一支撑板31朝向第一主动轮362的一侧,且位于第一环形砂带套364内侧,第一张紧件365将第一环形砂带套364朝向第二抛光机构40所在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一抛光段3642,并且第一环形砂带套364于第一张紧件365与第一从动轮363之间形成第一倾斜段3641。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和图4,图4显示了第一张紧件365的结构,图3显示了第一张紧件365与第一抛光机构30的其他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一张紧件365包括第一固定座3651和第一张紧片3652,第一固定座3651固定于第一支撑板31,第一从动轮363位于第一支撑板31的外部且通过轮架与第一张紧件365的第一固定座3651固定连接以与第一支撑板31固定,具体的,该轮架与第一固定座3651之间位置可调整地连接,以便通过调整该轮架来调整第一从动轮363与第一固定座3651之间的距离,例如,该轮架临近第一固定座3651的一侧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座3651并延伸至第一固定座3651之外,该端设有锁紧螺母,通过拧动锁紧螺母来调整轮架与第一固定座3651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调整第一从动轮363来调整第一环形砂带套364的张紧度,以及方便第一环形砂带套364的拆卸与安装。第一张紧片3652包括凸起的第一张紧段3654以及自第一张紧段3654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段3653,第一张紧片3652的两第一连接段3653固定于第一固定座3651朝向第二抛光机构40所在的一侧,第一张紧段3654呈梯形,第一张紧片3652的第一张紧段3654将第一环形砂带套364朝向第二抛光机构40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一抛光段3642。第一环形砂带套364于第一张紧段3654与第一从动轮363之间形成第一倾斜段3641。另外,第一张紧片3652的第一张紧段3654与第一张紧片3652的第一连接段3653之间弧形过渡,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一张紧片3652的第一张紧段3654与第一张紧片3652的第一连接段3653交接处形成棱边,从而防止第一环形砂带套364与该棱边摩擦而导致断裂。
优选地,第一张紧片3652例如为金属片由冲压、弯折等工艺制成的钣金件。
请参阅图1和图5,图5显示了第二抛光机构40的结构,图1显示了第二抛光机构40与安装架10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二抛光机构40包括位置固定地连接在安装架10的第二支撑板41,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41位置固定地连接在第二框体102,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框体102的长度方向,具体的,第二支撑板临近第二框体102的一侧通过钣金件固定在第二框体102上。第二支撑板41上设有第二抛光组件42,第一抛光组件36和第二抛光组件42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以便在第一抛光组件36和第二抛光组件42之间形成抛光区6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板41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也是间隔设置,以便于输送机构20输送工件进入抛光区61。
第二抛光组件4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21、第二主动轮422、第二从动轮423、第二环形砂带套424、第二张紧件425。
其中,第二驱动电机421、第二主动轮422以及第二从动轮423均设于第二支撑板41,第二主动轮422与第二从动轮423均位于第二支撑板41的同一侧,第二从动轮423位于第二主动轮422远离第二框体102的一侧,第二主动轮422、第二张紧件425、第二从动力轮423沿着第二支撑板41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驱动电机421与第二主动轮422之间传动连接,具体的,第二驱动电机421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板41背向第二主动轮422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421的转轴贯穿第二支撑板41后,再与第二主动轮422同轴心地固定连接,第二环形砂带套424套接于第二主动轮422与第二从动轮423上,第二主动轮422与第二从动轮423之间通过第二环形砂带套424实现连动,在第二驱动电机421的带动下,第二环形砂带套424转动并且可以对输送至抛光区61的工件进行抛光。
第二张紧件425设于第二支撑板41朝向第二主动轮422的一侧,且位于第二环形砂带套424的内侧,第二张紧件425将第二环形砂带套424朝向第一抛光组件36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二抛光段4242,并且第二环形砂带套424于第二张紧件425与第二从动轮4233之间形成第二倾斜段4241。具体的,请结合图1和图3,第一张紧件365将第一环形砂带套364朝向第二抛光组件42所在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一抛光段3642,第二张紧件425将第二环形砂带套424朝向第一抛光组件36所在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二抛光段4242,第一抛光段3642与第二抛光段4242相对且间隔设置,以便在第一抛光段3642与第二抛光段4242之间形成抛光区61,并且第一倾斜段3641与第二倾斜段4241之间形成一个与抛光区61连通的引导区62,在输送机构20将工件输送至抛光区61过程中,工件可以沿着该引导区62较为流畅地进入到抛光区61,提高了工件进入抛光区61时的流畅性。
请参阅图5和图6,图6显示了第二张紧件425的结构,图5显示了第二张紧件425与第二抛光机构40的其他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二张紧件425包括第二固定座4251和第二张紧片4252,第二固定座4251固定于第二支撑板41朝向第二主动轮422及第二从动轮423的一侧,第二从动轮422位于第二支撑板41的外部且通过轮架与第二张紧件425的第二固定座4251固定连接以与第二支撑板41固定,具体的,该轮架与第二固定座4251之间位置可调整地连接,以便通过调整该轮架来调整第二从动轮423与第二固定座4251之间的距离,例如,轮架临近第二固定座4251的一侧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座4251并延伸至第二固定座4251之外,该端设有锁紧螺母,通过拧动锁紧螺母来调整轮架与第二固定座4251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调整第二从动轮422来调整第二环形砂带套424的张紧度,以及方便第二环形砂带套424的拆卸与安装。第二张紧片4252包括凸起的第二张紧段4254以及自所述第二张紧段4254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段4253,第二张紧片4252的第二连接段4253固定于第二固定座4251朝向第一抛光组件36的侧面,第二张紧段4254呈梯形,第二张紧段4254将第二环形砂带套424朝向第一抛光组件36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二抛光段4242。第二环形砂带套424于第二张紧段4254与第二从动轮423之间形成第二倾斜段4241。另外,第二张紧片4252的第二张紧段4254与第二张紧片4252的第二连接段4253之间弧形过度,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二张紧片4252的第二张紧段4254与第二张紧片4252的第二连接段4253交接处形成棱边,从而防止第二环形砂带套424与该棱边摩擦而导致断裂。进一步的,请结合图1和图3以及图4,第一张紧片3652的第一连接段3653固定于第一固定座朝向第二抛光组件42的侧面,第一张紧片3652的第一张紧段3654朝向第二抛光组件的方向外凸形成梯形,第一张紧段3654和第二张紧段4254之间相对设置,以便使第一抛光段3642和第二抛光段4242位置相对,从而可以同时对输送至抛光区61的工件进行抛光。在一个可行实施例中,第二抛光组件42的结构和第一抛光组件36的结构相同,但是安装的位置不同。
优选地,第二张紧片4252例如为金属片由冲压、弯折等工艺制成的钣金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0中的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板3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并位于抛光区61的一侧,以便于输送机构20将工件沿着直线经引导区62引导后进入抛光区61。
本申请的工作过程:
将工件固定在输送机构20上,然后操作工人手工推动输送机构20,使输送机构20携带工件直线移动到抛光区61处,由第一抛光机构30和第二抛光机构40对工件的两个侧面同时进行抛光加工,在加工预设时间后,在人工移出输送机构40,从而将工件移出抛光区61,然后更换工件,重复前述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可以是移动模组或其他自动化的机构,采用机器输送代替人工输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可以先后对工件的两个侧面进行抛光。
上述为本申请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幅度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输送工件的输送机构,以及设有用于对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工件进行抛光的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之间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之间形成抛光区;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固定待抛光的工件并且能够将工件输送至所述抛光区或者将工件移离所述抛光区;在所述输送机构将工件输送至抛光区时,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对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工件的两个部位进行抛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两者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安装架位置可调整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光机构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架位置可调整地连接;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包括位置可调整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抛光组件;所述第二抛光机构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包括与所述安装架位置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抛光组件;所述第一抛光组件和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相对且间隔地设置,所述抛光区形成在所述第一抛光组件和所述第二抛光组件之间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板,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平行,所述连接板通过轴件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轴件垂直所述安装板的板面;
所述连接板开设有弧形孔,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弧形孔锁入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所述螺钉在悬松时,所述螺钉的螺杆能够在所述弧形孔内滑动,所述弧形孔的圆心为所述轴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光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套接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的第一环形砂带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砂带套内侧的第一张紧件,所述第二抛光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套接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的第二环形砂带套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砂带套内侧的第二张紧件;所述第一张紧件将所述第一环形砂带套朝向所述第二抛光组件所在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一抛光段,所述第二张紧件将所述第二环形砂带套朝向所述第一抛光组件所在的一侧部分顶起形成第二抛光段,所述第一抛光段与所述第二抛光段之间形成所述抛光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砂带套于所述第一张紧件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形成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二环形砂带套于所述第二张紧件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形成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一个与所述抛光区连通的引导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张紧片,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张紧片包括凸起的第一张紧段以及自所述第一张紧段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张紧片的两第一连接段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朝向所述第二抛光组件的侧面,所述第一张紧片的第一张紧段将所第一环形砂带套顶起形成第一抛光段;
所述第二张紧件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张紧片,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张紧片包括凸起的第二张紧段以及自所述第二张紧段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张紧片的两第二连接段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朝向所述第一抛光组件的侧面,所述第二张紧片的第二张紧段将所第二环形砂带套顶起形成第二抛光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张紧件、所述第一从动力轮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部且通过轮架与所述第一张紧件的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
所述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张紧件、所述第二从动力轮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从动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部且通过轮架与所述第二张紧件的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以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段与所述第二张紧段均呈梯形。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抛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导轨、滑块、竖板、工件夹紧件;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竖板,所述工件夹紧件与所述竖板可拆卸连接。
CN202021053208.7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抛光的装置 Active CN212762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3208.7U CN212762700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抛光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3208.7U CN212762700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抛光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2700U true CN212762700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3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3208.7U Active CN212762700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抛光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2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5620B (zh) 一种带装卸工位的回环式工作台移送装置
CN112571229A (zh) 一种打磨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5616680U (zh) 一种自动化夹具定位设备
CN109719599A (zh) 铝型材门窗框架打磨装置
CN212762700U (zh) 一种抛光的装置
CN212918855U (zh) 一种手持式板材坡口打磨装置
CN210024811U (zh) 砂带组抛光结构
CN201371406Y (zh) 弧面打磨抛光机
CN217513584U (zh) 一种抛光设备
CN213673405U (zh) 一种金属制品用便于调节的抛光装置
CN213828413U (zh) 一种自动单平面双工位磨床
CN112959191B (zh) 一种广告屏安装框打磨设备
CN209868222U (zh) 铝型材框架焊缝打磨机构
CN113500503A (zh) 汽车轮毂打磨抛光系统
CN219094687U (zh) 一种便于更换砂带的抛光机
CN213225573U (zh) 一种打磨装置及板材打磨设备
CN218984306U (zh) 一种可曲面抛光的磨床
CN209565991U (zh) 一种门窗框架夹紧机构
CN212823180U (zh) 一种压机支撑板攻丝组装设备
CN214938866U (zh) 一种接触轨平面打磨设备
CN216504141U (zh) 一种可多砂带转换使用的砂带机
CN215470232U (zh) 一种可更换打磨组件的打磨机
CN209565992U (zh) 一种框架定位基准机构
CN216542542U (zh) 一种应用于钢化玻璃加工的抛光机构
CN219169793U (zh) 一种内齿圈可调式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