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2683U -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2683U
CN212722683U CN202021193464.6U CN202021193464U CN212722683U CN 212722683 U CN212722683 U CN 212722683U CN 202021193464 U CN202021193464 U CN 202021193464U CN 212722683 U CN212722683 U CN 212722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wire
strain clamp
sliding sleeve
li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34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丹楠
居一峰
方连航
廖永力
朱登杰
龚博
邹林
黄增浩
张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aik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Haina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k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Haina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k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Haina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k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Hai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934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2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2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2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机箱、导线收纳装置,所述机箱通过连接端口与所述导线收纳装置转动相连,所述导线收纳装置用于放置所述导线并固定所述耐张线夹,所述机箱内设有移动装置、X光检测装置以及第一控制器,其移动装置可将导线收纳装置内的耐张线夹吸附固定,并搬运至X光检测装置中进行检测,其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绞合型碳纤维导线是一种新型的架空输电线路导线,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棒型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一样具有重量轻、线膨胀系数小、耐腐蚀、弧垂特性好等诸多优点,适用于新建线路、增容改造和负荷峰谷波动较大的大容量线路,目前的绞合型碳纤维导线一般与耐张线夹相压接,并通过耐张线夹安装至杆塔上的金具,所以耐张线夹压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能否安全运行,由于压接属于隐蔽工程,验收及运行过程辨别压接质量好坏可采取的方法很少,且可操作性不大,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方便检测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的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待测导线,所述导线的端部设有耐张线夹,还包括机箱以及导线收纳装置,所述机箱通过连接端口与所述导线收纳装置转动相连,所述导线收纳装置用于放置所述导线并固定所述耐张线夹,所述机箱内设有移动装置、X光检测装置以及第一控制器,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支撑底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一主动伞齿轮、第二主动伞齿轮、第一从动伞齿轮、第二从动伞齿轮、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所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分别与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主动伞齿轮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主动伞齿轮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轮相连,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轮相连,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相连,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相连,所述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均通过减震装置与所述支撑底座相连,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耐张线夹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连接端口的中轴线与所述机箱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底座带动所述固定筒从所述连接端口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所述双轴电机、X光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信号相连。
优选的,所述机箱内部覆盖防辐射材料。
优选的,所述X光检测装置包括X光发射装置、X光反射板以及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对称固定于所述箱体内壁处,所述X光发射装置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自由端,所述X光反射板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自由端,所述X光发射装置、X光反射板、电动伸缩杆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螺纹相连,所述固定筒的另一端设有线夹入口以及容纳腔,所述线夹入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接触传感器,所述容纳腔的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电磁铁、连接弹簧、连接杆,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连接弹簧套设于所述电磁铁外表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弹簧相连,所述电磁铁用于吸附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均朝向所述容纳腔,所述接触传感器、所述电磁铁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信号相连。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上设有磁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滑套以及所述支撑底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以及所述支撑底座
优选的,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包括运输箱,所述运输箱内部设有安装底座、旋转电机、绕线辊以及导线固定装置,所述安装底座设置于所述运输箱底部,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运输箱侧壁,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承接块,所述绕线辊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配合安装于所述承接块处。
优选的,所述导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器、导轨、直线电机、固定板,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运输箱底部,所述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直线电机通过导杆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设有搭扣式捆扎带,所述滑槽用于容纳耐张线夹,所述直线电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器信号相连。
优选的,所述耐张线夹包括钢锚、内衬管、套管,所述内衬管套接于所述套管内部,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导线外层,所述钢锚的根部套设于所述套管的端部,所述导线的绞合型复合材料芯依次穿入所述内衬管、所述钢锚的根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将机箱上的安装端口旋接至导线收纳装置上,在导线收纳装置中放置有生产完成的绞合型碳纤维导线,并且在绞合型碳纤维导线的端部上设有耐张线夹,同时导线收纳装置可对耐张线夹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控制器启动双轴电机,双轴电机同时带动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主动伞齿轮转动,第一主动伞齿轮带动第一从动伞齿轮啮合转动,进而第一从动伞齿轮带动第一螺杆进行转动,最终使第一滑套能沿第一螺杆进行左右移动;
同理,第二驱动轴带动第二主动伞齿轮转动,第二主动伞齿轮带动第二从动伞齿轮啮合转动,进而第二从动伞齿轮带动第二螺杆进行转动,最终使第二滑套能沿第二螺杆进行左右移动,当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在向右移动时,能带动支撑底座进行移动,最终使所述支撑底座带动所述固定筒从所述连接端口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其固定筒能对固定于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的耐张线夹进行吸附固定,当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在向左移动时,其固定筒带动耐张线夹穿过连接端口进入机箱内部,其耐张线夹的不同部位会随着固定筒的运动而依次通过X光检测装置,从而可获取耐张线夹不同部位的X光图像,可最终对耐张线夹不同部位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分析,在检测结束后,其固定筒带动耐张线夹重新回到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双轴电机动作时,受第一主动伞齿轮、第一从动伞齿轮以及第二主动伞齿轮、第二从动伞齿轮啮合转动的影响,其支撑底座在运动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振荡,从而影响其固定筒的稳定性,不利于获得清晰的耐张线夹X光图片,为提升固定筒的稳定性,在支撑底座于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的连接处设置减震装置,通过减震装置抵消支撑底座的振荡幅度,从而有效提升固定筒的稳定性,最终便于获得清晰的耐张线夹X光图片,通过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可有效对耐张线夹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有效发现由于压接工艺不良造成的内部缺陷,正确反映压接施工质量,并且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固定板侧面示意图;
图4为耐张线夹示意图。
图中,1机箱,2双轴电机,3第一驱动轴,4第二驱动轴,5第一主动伞齿轮,6第二主动伞齿轮,7第一从动伞齿轮,8第二从动伞齿轮,9第一螺杆,10第二螺杆,11第一滑套,12第二滑套,13支撑底座,14第一减震弹簧,15第二减震弹簧,16X光发射装置,17X光反射板,18电动伸缩杆,19固定筒,20线夹入口,21容纳腔,22接触传感器,23凹槽,24电磁铁,25连接弹簧,26连接杆,27磁性材料,28运输箱,29箱门,30安装底座,31旋转电机,32绕线辊,33承接块,34导轨,35直线电机,36固定板,37滑槽,38搭扣式捆扎带,39耐张线夹,39a钢锚,40第一控制器,41第二控制器,42导线,43导杆,44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待测导线42,所述导线的端部设有耐张线夹39,还包括机箱1以及导线收纳装置,所述机箱1通过连接端口44与所述导线收纳装置转动相连,所述导线收纳装置用于放置所述导线42并固定所述耐张线夹39,所述机箱1内设有移动装置、X光检测装置以及第一控制器40,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支撑底座1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2、第一驱动轴3、第二驱动轴4、第一主动伞齿轮5、第二主动伞齿轮6、第一从动伞齿轮7、第二从动伞齿轮8、第一螺杆9、第二螺杆10、第一滑套11、第二滑套12,所述第一驱动轴3、第二驱动轴4分别与所述双轴电机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主动伞齿轮5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轴3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轮7啮合,所述第二主动伞齿轮6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轴4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轮8啮合;
所述第一螺杆9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轮7相连,所述第二螺杆10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轮8相连,所述第一滑套11与所述第一螺杆9螺纹相连,所述第二滑套12与所述第二螺杆10螺纹相连,所述第一滑套11、第二滑套12均通过减震装置与所述支撑底座13相连,所述支撑底座13上设有用于固定耐张线夹39的固定筒19,所述固定筒19、连接端口44的中轴线与所述机箱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底座13带动所述固定筒19从所述连接端口44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所述双轴电机2、X光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40信号相连。
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将机箱1上的安装端口旋接至导线收纳装置上,在导线收纳装置中放置有生产完成的绞合型碳纤维导线,并且在绞合型碳纤维导线的端部上设有耐张线夹39,耐张线夹的端部为带圆环的钢锚39a,同时导线收纳装置可对耐张线夹39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控制器40启动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同时带动第一驱动轴3、第二驱动轴4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轴3带动第一主动伞齿轮5转动,第一主动伞齿轮5带动第一从动伞齿轮7啮合转动,进而第一从动伞齿轮7带动第一螺杆9进行转动,最终使第一滑套11能沿第一螺杆9进行左右移动;
同理,第二驱动轴4带动第二主动伞齿轮6转动,第二主动伞齿轮6带动第二从动伞齿轮8啮合转动,进而第二从动伞齿轮8带动第二螺杆10进行转动,最终使第二滑套12能沿第二螺杆10进行左右移动,当第一滑套11、第二滑套12在向右移动时,能带动支撑底座13进行移动,最终使所述支撑底座13带动所述固定筒19从所述连接端口44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其固定筒19能对固定于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的耐张线夹39进行吸附固定,当第一滑套11、第二滑套12在向左移动时,其固定筒19带动耐张线夹39穿过连接端口44进入机箱1内部,其耐张线夹39的不同部位会随着固定筒19的运动而依次通过X光检测装置,从而可获取耐张线夹39不同部位的X光图像,可最终对耐张线夹39不同部位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分析,在检测结束后,其固定筒19带动耐张线夹39重新回到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双轴电机2动作时,受第一主动伞齿轮5、第一从动伞齿轮7以及第二主动伞齿轮6、第二从动伞齿轮8啮合转动的影响,其支撑底座13在运动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振荡,从而影响其固定筒19的稳定性,不利于获得清晰的耐张线夹39X光图片,为提升固定筒19的稳定性,在支撑底座13于第一滑套11、第二滑套12的连接处设置减震装置,通过减震装置抵消支撑底座13的振荡幅度,从而有效提升固定筒19的稳定性,最终便于获得清晰的耐张线夹39X光图片。
具体的,所述机箱1内部覆盖防辐射材料,避免X光检测装置所发出的X光向外泄露。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弹簧14、第二减震弹簧15,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滑套11以及所述支撑底座13,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5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滑套12以及所述支撑底座13。
具体的,所述X光检测装置包括X光发射装置16、X光反射板17以及电动伸缩杆18,所述电动伸缩杆18对称固定于所述箱体内壁处,所述X光发射装置16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8的自由端,所述X光反射板17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电动伸缩杆18的自由端,所述X光发射装置16、X光反射板17、电动伸缩杆18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40电性相连。
当X光发射装置16所发射的X射线光照射耐张线夹39的不同部位上时,其X射线光透过耐张线夹39投射到X光反射板17上,并通过与X光机反射板相连接的第一控制器40进行图像信息接收,从而使得第一控制器40获得耐张线夹39的内部图像数据,同时当操作人员发现耐张线夹39的内部存在特殊情况时,可通过第一控制器40对电动伸缩杆18进行调节,从而人为控制X光发射装置16、X光反射板17与耐张线夹39之间的距离,便于在拍摄过程中,对耐张线夹39的内部存在异常状态进行着重分析,避免误看、误判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筒19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3螺纹相连,在需要检修时,可将固定筒19从所述支撑底座13上拆卸下来,所述固定筒19的另一端设有线夹入口20以及容纳腔21,所述线夹入口20与所述容纳腔21相连通,所述容纳腔21的底部设有接触传感器22,所述容纳腔21的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内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电磁铁24、连接弹簧25、连接杆26,所述电磁铁24固定于所述凹槽23内部,所述连接弹簧25套设于所述电磁铁24外表面,所述连接杆26与所述连接弹簧25相连,所述电磁铁24用于吸附所述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的自由端均朝向所述容纳腔21,所述接触传感器22、所述电磁铁24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40信号相连;
当所述固定筒19从所述连接端口44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时,导线收纳装置中所固定的耐张线夹39也从所述线夹入口20处进入容纳腔21中,并最终碰触所述接触传感器22,所述接触传感器22向所述第一控制器40传递相应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40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即切断所述电磁铁24的供电,所述电磁铁24失去磁性后不再吸附所述连接杆26,同时在连接弹簧25弹力的作用下,所述连接杆26被弹出至容纳腔21内,并最终穿过所述耐张线夹39上的钢锚39a,从而起到耐张线夹39的固定;
在需要松开耐张线夹39时,所述第一控制器40导通对电磁铁24的供电,从而使得电磁铁24产生磁力,在磁力的作用下,连接杆26可脱离所述容纳腔21并进入所述凹槽2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26的两端均上设有磁性材料27,其中连接杆26与连接弹簧25相连的端部上设置的磁性材料27的磁性较大,而连接杆26自由端所设置的磁性材料27磁性较小,当电磁铁24失去磁性时,所述连接端自由端的磁性材料27可互相吸附,从而使两个连接杆26穿过所述耐张线夹39并互相接触相连从而起到耐张线夹39的固定;
当电磁铁24具有磁性时,由于连接杆26与连接弹簧25相连的端部上设置的磁性材料27的磁性较大,因此电磁铁24能够将相互吸附的连接杆26进行分离,从而使连接杆26解除对耐张线夹39的固定。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包括运输箱28,其所述运输箱28设置有箱门29,所述运输箱28内部设有安装底座30、旋转电机31、绕线辊32以及导线固定装置,所述安装底座30设置于所述运输箱28底部,所述旋转电机31设置于所述运输箱28侧壁,所述安装底座30上设有承接块33,所述绕线辊32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3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配合安装于所述承接块33处,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旋转电机31能带动绕线辊32沿自身中轴线线旋转;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器41、导轨34、直线电机35、固定板36,所述导轨34设置于所述运输箱28底部,所述直线电机35设置于所述导轨34上,所述直线电机35通过导杆43与所述固定板36相连,所述固定板36上设有滑槽37,所述滑槽37的两侧设有搭扣式捆扎带38,所述滑槽37用于容纳耐张线夹39,所述直线电机35与所述第二控制器41信号相连。
使用时,打开箱门29,将绞合型碳纤维导线42缠绕在绕线辊32上,然后将耐张线夹39通过搭扣式捆扎带38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6上的滑槽37处,通过搭扣式捆扎带38,可使耐张线夹39能沿滑槽37移动而又不会彻底脱离所述滑槽37,当所述固定筒19从所述连接端口44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时,所述第二控制器41启动直线电机35,直线电机35在导轨34上运动,进而直线电机35通过导杆43带动固定板36向机箱1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固定在固定板36上的耐张线夹39进入所述固定筒19的容纳腔21内部,从而使耐张线夹39的顶端与容纳腔21内部设置的接触传感器22相接触,当固定筒19内部的连接杆26固定所述耐张线夹39并所述固定筒19向所述机箱1内部运动时,固定筒19会将耐张线夹39从固定板36处拉动至机箱1内部,并且其导线42会始终从固定板36的滑槽37中穿过,在此过程中,其固定板36为导线42提供一辅助支撑,同时所述绕线辊32也随之转动,对所缠绕的导线42进行释放,便于耐张线夹39的运动;
在测试结束时,通过第二控制器41启动旋转电机31,旋转电机31带动绕线辊32转动实现导线42收纳,通过第一控制器40启动双轴电反转,使得旋转电机31、双轴电机2进行同步驱动,其固定筒19在将耐张线夹39重新带回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时,所述旋转电机31也同步实现导线42的收纳,大大提升了检测的效率,有效节约了人力。
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将绞合型碳纤维导线42缠绕在绕线辊32上,然后将耐张线夹39通过搭扣式捆扎带38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6上的滑槽37处,通过搭扣式捆扎带38,可使耐张线夹39能沿滑槽37移动而又不会彻底脱离所述滑槽37,同时操作人员将机箱1上的安装端口旋接至导线收纳装置上
机箱1内的第一控制器40启动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同时带动第一驱动轴3、第二驱动轴4进行转动,第一驱动轴3带动第一主动伞齿轮5转动,第一主动伞齿轮5带动第一从动伞齿轮7啮合转动,进而第一从动伞齿轮7带动第一螺杆9进行转动,最终使第一滑套11能沿第一螺杆9进行左右移动;
同理,第二驱动轴4带动第二主动伞齿轮6转动,第二主动伞齿轮6带动第二从动伞齿轮8啮合转动,进而第二从动伞齿轮8带动第二螺杆10进行转动,最终使第二滑套12能沿第二螺杆10进行左右移动;
当第一滑套11、第二滑套12在向右移动时,能带动支撑底座13进行移动,最终使所述支撑底座13带动所述固定筒19从所述连接端口44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导线收纳装置内的第二控制器41启动直线电机35,直线电机35在导轨34上运动,进而直线电机35通过导杆43带动固定板36向机箱1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固定在固定板36上的耐张线夹39进入所述固定筒19的容纳腔21内部,从而使耐张线夹39的顶端与容纳腔21内部设置的接触传感器22相接触;
所述接触传感器22向所述第一控制器40传递相应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40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即切断所述电磁铁24的供电,所述电磁铁24失去磁性后不再吸附所述连接杆26,同时在连接弹簧25弹力的作用下,所述连接杆26被弹出至容纳腔21内,所述连接端自由端的磁性材料27可互相吸附,从而使两个连接杆26穿过所述耐张线夹39并互相接触相连从而起到耐张线夹39的固定;
当第一滑套11、第二滑套12在向左移动时,其固定筒19带动耐张线夹39穿过连接端口44进入机箱1内部,其耐张线夹39的不同部位会随着固定筒19的运动而依次通过X光发射装置16,当X光发射装置16所发射的X射线光照射耐张线夹39的不同部位上时,其X射线光透过耐张线夹39投射到X光反射板17上,并通过与X光机反射板相连接的第一控制器40进行图像信息接收,从而使得第一控制器40获得耐张线夹39的内部图像数据,同时当操作人员发现耐张线夹39的内部存在特殊情况时,可通过第一控制器40对电动伸缩杆18进行调节,从而人为控制X光发射装置16、X光反射板17与耐张线夹39之间的距离,便于在拍摄过程中,对耐张线夹39的内部存在异常状态进行着重分析,避免误看、误判的情况出现;
在检测结束后,通过第二控制器41启动旋转电机31,旋转电机31带动绕线辊32转动实现导线42收纳,通过第一控制器40启动双轴电反转,使得旋转电机31、双轴电机2进行同步驱动,其固定筒19在将耐张线夹39重新带回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时,所述第一控制器40导通电磁铁24的供电,电磁铁24能够将相互吸附的连接杆26进行分离,从而使连接杆26解除对耐张线夹39的固定,而所述旋转电机31也同步实现导线42的收纳,大大提升了检测的效率,有效节约了人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控制器40、第二控制器41、接触传感器22、X光发射装置16、电动伸缩杆18、旋转电机31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其相应型号,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待测导线,所述导线的端部设有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箱以及导线收纳装置,所述机箱通过连接端口与所述导线收纳装置转动相连,所述导线收纳装置用于放置所述导线并固定所述耐张线夹,所述机箱内设有移动装置、X光检测装置以及第一控制器,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支撑底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一主动伞齿轮、第二主动伞齿轮、第一从动伞齿轮、第二从动伞齿轮、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所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分别与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主动伞齿轮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主动伞齿轮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轮相连,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轮相连,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相连,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相连,所述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均通过减震装置与所述支撑底座相连,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耐张线夹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连接端口的中轴线与所述机箱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支撑底座带动所述固定筒从所述连接端口处伸出至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内部,所述双轴电机、X光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信号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部覆盖防辐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光检测装置包括X光发射装置、X光反射板以及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对称固定于所述机箱箱体内壁处,所述X光发射装置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自由端,所述X光反射板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自由端,所述X光发射装置、X光反射板、电动伸缩杆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螺纹相连,所述固定筒的另一端设有线夹入口以及容纳腔,所述线夹入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接触传感器,所述容纳腔的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电磁铁、连接弹簧、连接杆,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连接弹簧套设于所述电磁铁外表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弹簧相连,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均朝向所述容纳腔,所述电磁铁用于吸附所述连接杆,所述接触传感器、所述电磁铁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信号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上设有磁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滑套以及所述支撑底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以及所述支撑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收纳装置包括运输箱,所述运输箱内部设有安装底座、旋转电机、绕线辊以及导线固定装置,所述安装底座设置于所述运输箱底部,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运输箱侧壁,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承接块,所述绕线辊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配合安装于所述承接块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器、导轨、直线电机、固定板,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运输箱底部,所述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直线电机通过导杆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设有搭扣式捆扎带,所述滑槽用于容纳耐张线夹,所述直线电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器信号相连。
CN202021193464.6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Active CN212722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3464.6U CN212722683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3464.6U CN212722683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2683U true CN212722683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3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3464.6U Active CN212722683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2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7685A (zh)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
CA2024443C (en) Prober for testing generator stator wedge tightness with rotor in place
CN110297149A (zh) 一种电线电缆检测收集装置
CN106197957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多功能测试装置
JPH07509311A (ja) 固定子と回転子との間の空隙中の電気機械の点検装置
CN212085654U (zh) 一种电缆通道智能巡检机器人
CN212722683U (zh) 一种绞合型碳纤维导线耐张线夹压接缺陷检测装置
CN206557292U (zh) 电池电阻测试夹具及电池电阻测试组件
CN102818810B (zh) X射线无损探伤设备
CN109442178A (zh) 一种电力设备的巡检管理装置
CN216209540U (zh) 一种电线杆生产用质量检测装置
CN215676951U (zh) 一种铜覆钢接地材料生产在线测量装置
CN110006989A (zh) 一种磁探伤系统
CN209164971U (zh) 一种电力设备的巡检管理装置
CN210015163U (zh) 一种数字功率测试仪
JPS62254036A (ja) 材料試験装置
CN110987338A (zh) 一种变压器套管抗震性能检测设备
CN208000345U (zh) 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检测平台
CN114992465A (zh) 一种海底管道无损检测用牵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502654U (zh) 便携式直流接地故障查找仪
CN220040033U (zh) 一种电缆材料抗拉试验装置
CN111722071B (zh) 一种绝缘性能校验装置
CN216285400U (zh) 一种锂电池包测试装置
CN112881031B (zh) 车辆测试装置及车辆测试设备
CN219996932U (zh) 一种dr成像高压电缆测闭环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