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4785U -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4785U
CN212714785U CN202020499585.7U CN202020499585U CN212714785U CN 212714785 U CN212714785 U CN 212714785U CN 202020499585 U CN202020499585 U CN 202020499585U CN 212714785 U CN212714785 U CN 212714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nderground garage
soft board
lifting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95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业宏
王俊强
于锁清
曹洪飞
程闻建
冯星
马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04995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4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4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4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属于防洪设备领域,包括外形框架、升降组件、挡水软板组件和控制组件,外形框架固定设置,外形框架的跨度不小于地下车库的门口宽度设置,挡水软板组件包括挡水软板和软板卷轴,软板卷轴铰接在外形框架的下端,挡水软板的下端与软板卷轴配合设置且实现自动收卷,挡水软板的上端与升降组件的上端固定且由升降组件驱动上下移动,控制组件监测水位并控制升降组件动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放置到地下,洪水逼近时,可自动监测,自动控制,自动完成挡水作业,节省人力,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洪设备领域,涉及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汽车已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车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时城市进程化不断推进,城市的居住空间越来越紧张,在很多小区或者工业区,汽车的停放从地上转化为地下,节省了大量的地上空间,而且对车辆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因此地下车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夏季雨水充足,短时大雨于极易造成城市内涝,地下车库是最容易被淹没的地方,车库入口一旦灌水,则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财产损失,现阶段的阻水方法多是使用沙袋堆高车库入口,效率低,防水性不好,且在极端天气下,人力无法操作时,此方法无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地下车库防洪装置,结构紧凑,可放置到地下,洪水逼近时,可自动监测,自动控制,自动完成挡水作业,节省人力,稳定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包括外形框架、升降组件、挡水软板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外形框架固定设置,所述外形框架的跨度不小于地下车库的门口宽度设置,所述挡水软板组件包括挡水软板和软板卷轴,所述软板卷轴铰接在所述外形框架的下端,所述挡水软板的下端与所述软板卷轴配合设置且实现自动收卷,所述挡水软板的上端与所述升降组件的上端固定且由所述升降组件驱动上下移动,所述控制组件监测水位并控制所述升降组件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外形框架为U形,包括两端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内侧设有纵向凹槽,与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匹配设置,两个立柱之间的内侧设有横梁,外侧设有压紧背板,所述压紧背板与所述外形框架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压紧背板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横向滑槽,与所述升降组件的下端匹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滑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散设置在所述压紧背板上,所述纵向凹槽居中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提升板、四边形交叉伸缩架和横向驱动板,所述四边形交叉伸缩架的上端与所述提升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四边形交叉伸缩架包括四边形结构和滑块,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下下端与所述横向驱动板交接,所述滑块为U形,所述横向驱动板设置在所述滑块的U形区域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横向驱动板通过齿轮齿条结构驱动实现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边置伸缩架,所述边置伸缩架设置在所述四边形交叉伸缩架的一侧,所述齿轮齿条结构中的齿条设置在所述横向驱动板的侧面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齿轮齿条结构中的齿轮由升降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横向压紧板、第一横向压紧板和第二横向驱动板,所述横向压紧板与第一横向驱动板、第二横向驱动板均置于外形框架与压紧背板之间,横向压紧板与第一横向驱动板相向一面均为锯齿形,横向压紧板与第二横向驱动板相向一面均为锯齿形,横向压紧板与后两者通过锯齿的楔形面接触,所述第一横向压紧板和第二横向驱动板由压紧电机通过压紧齿轮齿条结构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竖向压紧板与竖向驱动板,竖向压紧板与竖向驱动板置于外形框架的纵向凹槽内,竖向压紧板与竖向驱动板通过楔形面连接,所述竖向压紧板与横向压紧板固定联动,所述竖向驱动板与第一横向驱动板或第二横向驱动板固定联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收纳槽、主加强杆和辅加强杆,所述收纳槽埋于外形框架下方,主加强杆顶端固定连接于提升组件的提升板下部,可随其一同升降,所述辅加强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主加强杆上,另一端相对所述主加强杆成水平或竖直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辅加强杆位于主加强杆两侧,两根为一组,每根主加强杆上有若干组;下降时,主加强杆和辅加强杆向下平移至收纳槽内,在辅加强杆进入收纳槽时,绕其与主加强杆的铰接端旋转90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计算机和水浸探测器,计算机与水浸探测器、升降组件和压紧组件信号连接;计算机中安装有控制程序,水浸探测器放置于地下车库外部适当位置,低于地下车库入口处高度,且可与外部洪水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放置到地下,洪水逼近时,可自动监测,自动控制,自动完成挡水作业,节省人力,稳定性高;
2、装置安装于地下车库入口处,不工作时收于地面以下;当洪水逼近时,控制组件顺序启动升降组件和压紧组件,将挡水软板会快速上升并压紧;随挡水软板一同升起的支撑组件可抗变形能力以抵抗洪水的冲击,保证防洪装置的稳定性;
3、本申请中设置升降组件,实现挡水软板的升降和定位,实现动力驱动,同时设置压紧组件,对挡水软板的下端和侧面的两端进行压紧,实现挡水软板上下端和两侧的三边压紧,压紧稳定,提升了挡水软板的强度和稳定性,有效实现防洪的效果;
4、在以上方案中,进一步设置支撑组件,在挡水软件的截面方向,对挡水软板进行支撑,进一步提升整个结构的结构,而且对挡水软板的支撑,将挡水软板的整面受力,转变为区域多点受力支撑,进一步提升挡水软板的承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下车库防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四边形交叉伸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与外形框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压紧组件、外形框架和挡水软板配合后局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压紧组件、外形框架和挡水软板配合后局部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挡水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形框架;11、纵向凹槽;12、横向滑槽;13、压紧背板;14、横梁;15、立柱; 2、升降组件;21、提升板;22、四边形交叉伸缩架;221、四边形结构;222、滑块;23、边置伸缩架;24、横向驱动板;25、齿轮齿条结构;26、升降电机;3、压紧组件;31、横向压紧板;32、第一横向驱动板;33、第二横向驱动板;34、竖向压紧板;35、竖向驱动板;36、压紧齿轮齿条结构;37、压紧电机;4、支撑组件;41、收纳槽;42、主加强杆;43、辅加强杆;5、挡水软板组件;51、挡水软板;52、软板卷轴;6、控制组件; 61、计算机;62、水浸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包括外形框架1、升降组件2、压紧组件3、支撑组件4、挡水软板组件5和控制组件6;
升降组件2、压紧组件3、支撑组件4、挡水软板组件5均安装外形框架1上,假定离开地下车库的方向即车库的外部为外,进入地下车库的方向为内,即车库内部为内,在外形框架1的底部横梁15处,以上4个装置的由外至内的安装顺序依次为:挡水软板组件5、压紧组件3、支撑组件4、升降组件2。
控制组件6包括计算机61、水浸探测器62;计算机61与水浸探测器62、升降电机26、夹紧电机37信号连接;计算机61中安装有控制程序;水浸探测器62放置于地下车库外部适当位置,即进水量容易聚集,方便监测积水较大深度的位置,一般在是流入地下道的前端。
如图2所示外形框架1,整体呈“U”型,与建筑结构的土建部分接触;底部横梁14 嵌入地下车库入口处地下,上表面与地面齐平,外形框架1下端远离横梁14的一侧设计有压紧背板13,压紧背板13上沿其纵向方向设有多个横向滑槽12;至少为两个,滑槽 12与升降组件2配合,保证升降组件移动的精度,两侧的立柱15嵌入地下车库入口处的两侧墙体,内侧开有纵向凹槽11,纵向凹槽11与升降组件2的宽度匹配设置,保证升降组件2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发生偏差。
如图3-图6所示,升降组件2包括提升板21、四边形交叉伸缩架22、边置伸缩架 23、横向驱动板24、升降齿轮齿条结构25和升降电机26,四边形交叉伸缩架22包括四边形结构和滑块;
提升板21下表面与挡水软板51的上端固定连接,提升板21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挡水软板51的升降;四边形交叉伸缩架22的上部铰接提升板21,下部的一端与横向驱动板 24铰接,另一端通过滑块222在横向驱动板24上滑动;滑块222的下端为U形,横向驱动板24设置在滑块222的U形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利用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原理可实现高度方向上的改变;边置伸缩架23与四边形交叉伸缩架22结构相似,连接型式相似,不同的是边置伸缩架23的下端只设置一个且与横向驱动板24固定连接;
升降齿轮齿条结构25中的齿轮和齿条分别与升降电机26和横向驱动板24固定连接齿条设置在横向驱动板24的一侧,且与滑块222开口的同侧与齿条固定连接,将升降电机26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横向驱动板24的水平移动,实现在外形框架1的横向滑槽12中横向滑动,横向驱动板24下端设置在横向滑槽12内,横向滑槽在压紧背板13上间隔设置两个,横向驱动板24运动带动四边形交叉伸缩架22的滑块222横向移动,实现了四边形交叉伸缩架22和边置伸缩架23二者的伸缩,进而实现了高度的变化,带动提升板 21的升降;
升降电机26在失电时抱闸,通电时张开,断电后自动抱死,可在提升板21升起和下降后将升降组件2固定在当前位置,避免意外动作。
如图7-图9所示压紧组件3,包括横向压紧板31、第一横向驱动板32、横向驱动板133、竖向压紧板34、竖向驱动板35、压紧齿轮齿条结构36、压紧电机37;
横向压紧板31与第一横向驱动板32、第二横向驱动板33均置于外形框架1与压紧背板13之间,横向压紧板31与第一横向驱动板32相向一面均为锯齿形,横向压紧板31 与第二横向驱动板33相向一面均为锯齿形,横向压紧板31与后两者通过锯齿的楔形面接触;竖向压紧板34与竖向驱动板35置于外形框架1纵向凹槽11内,也通过楔形面连接;
横向压紧板31与第一横向驱动板32,常态是靠紧状态且楔形面的斜面接触设置,第一横向驱动板32向外侧平移时,横向压紧板31与第一横向驱动板32之间的楔形面产生相对滑动,将向两者推离;即横向压紧板31向挡水软板51移动,第一横向驱动板32向压紧背板13移动,当移动至“撑满”挡水软板51与压紧背板13之间的空间时,即可将挡水软板51底部压紧于外形框架1;横向压紧板31与第二横向驱动板33,竖向压紧板 34与竖向驱动板35的动作原理与此相同,竖向驱动板35与其同侧的第一横向驱动板32 或第二横向驱动板33固定连接,竖向压紧板34与其同侧的横向压紧板31固定连接,实现联动效果;
压紧齿轮齿条结构36中有1个齿轮和2个齿条齿轮与压紧电机37固定连接,2个齿条分别与第一横向驱动板32、第二横向驱动板33固定连接,齿轮同时与两个齿条啮合,将压紧电机37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一横向驱动板32、第二横向驱动板33的相反方向上的水平移动;压紧电机37同样带失电抱闸,通电时张开,断电后自动抱死。可在提升板21升起和下降后将压紧组件3固定在当前位置,避免意外动作;在挡水软板51升起后,压紧组件3将其底边和侧边压紧,防止漏水。
如图10-图11所示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包括主加强杆41、辅加强杆42和收纳槽43;收纳槽43埋于外形框架1下方,主加强杆41顶端固定连接于提升板21下部,可随其一同升降;
辅加强杆42位于主加强杆41两侧,两根为一组,每根主加强杆41上有若干组;辅加强杆42一端铰接于主加强杆41上,另一端可旋转90度设置,呈水平和竖直两个状态;下降时,主加强杆41和辅加强杆42向下平移至收纳槽43内,在辅加强杆42进入收纳槽43时,绕其与主加强杆41的铰接端旋转90度,向上旋转90度,至与主加强杆41平行,与其一同进入收纳槽43内;升起时,辅加强杆42旋转方向与下降时相反,打开至与主加强杆41成90度状态;支撑组件4通过主、辅加强杆41、42提高防洪装置的抗变形能力,并且对挡水软板组件5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提升整理的强度。
如图12所示挡水软板组件5,包括挡水软板51、软板卷轴52;可卷曲的挡水软板 51采用防水耐冲击的柔性材料制作,科采用聚乙烯高分子丙纶防水卷材,也可采用SBS 防水卷材、自粘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根据各地发水的情况,以及发水量的大小进行选择和设定,以上材料从市场上或者线上销售渠道均可直接购买,此处不做限定,均可实现,也可采用其他可卷曲的等效材料进行提到,挡水软板51的上部固定连接在升降组件2中的提升板21下表面;不工作时,挡水软板51卷在下部的软板卷轴52上;工作时,挡水软板51随提升板21升起,同时软板卷轴52开始放卷,到达到设定高度后,停止放卷,软板卷轴52可采用自动收线器,收放卷轴结构,此结构从市场上也可直接购买得到,例如山东昆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的收线产品,或者线上搜索放卷轴收卷轴均可购买到相应的产品,具体的规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厂家可进行设定,规格不同,结构原因相同,实现挡水软板51下降后的自动收卷,避免挡水软件51发生褶皱挤压的问题,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
一种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安装方式如下:
外形框架1安装在地下车库入口处,底部横梁14嵌入地下,上部与地面高度一致;两侧的立柱15嵌入两侧墙壁;在外形框架1上由外至内依次安装挡水软板组件5、压紧组件3、支撑组件4、升降组件2;水浸探测器62放置于地下车库外部适当位置,以低于地下车库入口处高度1020mm为宜,且可与外部洪水连通;
防洪装置的工作过程是:
步骤1:洪水到来时,水位上升,水浸探测器62浸入水中,向计算机61发出信号;
步骤2:计算机61中的控制程序将升降电机26通电,抱闸松开的同时升降电机26转动,将挡水软板5升起;
步骤3:升降电机26断电,升降电机抱闸抱紧;
步骤4:计算机61中的控制程序将压紧电机37通电,抱闸松开的同时压紧电机37转动,将挡水软板51压紧;
步骤5:压紧电机37断电,压紧电机37抱闸抱紧;
步骤6:水位下降,水浸探测器62浮出水面,停止向计算机61发出信号;
步骤7:计算机61中的控制程序将压紧电机37通电,抱闸松开的同时压紧电机37反向转动,将挡水软板51松开;
步骤8:压紧电机37断电,压紧电机抱闸抱紧;
步骤9:计算机61中的控制程序将升降电机26通电,抱闸松开的同时升降电机26反向转动,将挡水软板5下降;
步骤10:升降电机26断电,压紧电机抱闸抱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框架、升降组件、挡水软板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外形框架固定设置,所述外形框架的跨度不小于地下车库的门口宽度设置,所述挡水软板组件包括挡水软板和软板卷轴,所述软板卷轴铰接在所述外形框架的下端,所述挡水软板的下端与所述软板卷轴配合设置且实现自动收卷,所述挡水软板的上端与所述升降组件的上端固定且由所述升降组件驱动上下移动,所述控制组件监测水位并控制所述升降组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形框架为U形,包括两端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内侧设有纵向凹槽,与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匹配设置,两个立柱之间的内侧设有横梁,外侧设有压紧背板,所述压紧背板与所述外形框架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压紧背板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横向滑槽,与所述升降组件的下端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散设置在所述压紧背板上,所述纵向凹槽居中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提升板、四边形交叉伸缩架和横向驱动板,所述四边形交叉伸缩架的上端与所述提升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四边形交叉伸缩架包括四边形结构和滑块,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下下端与所述横向驱动板交接,所述滑块为U形,所述横向驱动板设置在所述滑块的U形区域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横向驱动板通过齿轮齿条结构驱动实现横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边置伸缩架,所述边置伸缩架设置在所述四边形交叉伸缩架的一侧,所述齿轮齿条结构中的齿条设置在所述横向驱动板的侧面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齿轮齿条结构中的齿轮由升降电机驱动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横向压紧板、第一横向压紧板和第二横向驱动板,所述横向压紧板与第一横向驱动板、第二横向驱动板均置于外形框架与压紧背板之间,横向压紧板与第一横向驱动板相向一面均为锯齿形,横向压紧板与第二横向驱动板相向一面均为锯齿形,横向压紧板与后两者通过锯齿的楔形面接触,所述第一横向压紧板和第二横向驱动板由压紧电机通过压紧齿轮齿条结构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竖向压紧板与竖向驱动板,竖向压紧板与竖向驱动板置于外形框架的纵向凹槽内,竖向压紧板与竖向驱动板通过楔形面连接,所述竖向压紧板与横向压紧板固定联动,所述竖向驱动板与第一横向驱动板或第二横向驱动板固定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收纳槽、主加强杆和辅加强杆,所述收纳槽埋于外形框架下方,主加强杆顶端固定连接于提升组件的提升板下部,可随其一同升降,所述辅加强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主加强杆上,另一端相对所述主加强杆成水平或竖直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加强杆位于主加强杆两侧,两根为一组,每根主加强杆上有若干组;下降时,主加强杆和辅加强杆向下平移至收纳槽内,在辅加强杆进入收纳槽时,绕其与主加强杆的铰接端旋转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库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计算机和水浸探测器,计算机与水浸探测器、升降组件和压紧组件信号连接;计算机中安装有控制程序,水浸探测器放置于地下车库外部适当位置,低于地下车库入口处高度,且可与外部洪水连通。
CN202020499585.7U 2020-04-08 2020-04-08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Active CN212714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9585.7U CN212714785U (zh) 2020-04-08 2020-04-08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9585.7U CN212714785U (zh) 2020-04-08 2020-04-08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4785U true CN212714785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5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9585.7U Active CN212714785U (zh) 2020-04-08 2020-04-08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4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5256A (zh)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CN110939119B (zh) 一种工程用检查井夯实装置
CN212714785U (zh)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CN211173366U (zh) 一种建筑用智能护栏
CN111977432A (zh) 一种防水卷材加工系统
CN209479468U (zh) 一种电动车双层停车装置
CN215716669U (zh) 一种沥青防水卷材铺设装置
CN214942586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调节型支撑车
CN213477807U (zh) 一种斜置停车结构
CN212151524U (zh) 一种高处检修用移动式液压升降平台
CN203729271U (zh) 刚性板自动阻水机
CN211736099U (zh) 湿铺防水卷材铺设机放料装置
CN210315992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活动板房结构
CN221029510U (zh) 一种裂缝修补装置
CN220705303U (zh) 一种适合户外露营用的集装箱民宿
CN213417638U (zh) 一种工业园区用可多段折叠的车闸
CN217233341U (zh) 一种地下车库入口密封门
CN113818727B (zh) 一种带有防水车位的地下车库及其施工方法
CN219509325U (zh) 一种智能立体移动无避让双层停车装置及系统
CN216865244U (zh) 一种新型地下车库防潮排水结构
CN217172648U (zh) 一种防水卷材收卷装置
CN218580429U (zh) 一种公路工程铺膜装置
CN219738301U (zh) 一种应急交通信号灯
CN108999454B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快速排涝方法
CN219507281U (zh) 一种防水卷材生产收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ebei Longquan Jiay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ssignor: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250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Underground garage flood control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