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5089U -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5089U
CN212695089U CN202021272021.6U CN202021272021U CN212695089U CN 212695089 U CN212695089 U CN 212695089U CN 202021272021 U CN202021272021 U CN 202021272021U CN 212695089 U CN212695089 U CN 212695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hole
partition plate
sub
circuit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720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晓敏
涂兵
邵江华
丁振
易成林
陈凡
梁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Zhejiang Chint Instrument and Me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Zhejiang Chint Instrument and Me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Zhejiang Chint Instrument and Me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720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5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5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5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L极模块和一个N极模块,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L极模块,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或者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多个L极模块,相邻的L极模块通过L极隔板分隔,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所述L极隔板包括相互拼接的L极主隔板和子隔板,所述N极隔板包括相互拼接的N极主隔板和子隔板;通过L极隔板和N极隔板采用主隔板和子隔板拼接的结构,降低了整体式产品的组装难度,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简称漏电断路器)在结构上分拼装式和整体式,目前市场上的带漏电保护的重合闸断路器大多采用拼装式结构,在漏电模块内设置的零序互感器或者采用在拼装而成的漏电断路器插接一个零序互感器的附件,这种设置在整体结构上增加了一倍的接线端子,成本高,体积大。而整体式漏电断路器零序互感器大多需要跟其他零部件焊接成一个组件再进行组装,组装难度高,产品结构复杂,对生产人员的组装技能要求高。在未来用户端用电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用户将不断需求产品体积小,保护功能齐全,模块化,智能化的断路器。如何降低整体式产品组装难度,是目前整体式漏电断路器存在的一大难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个L极模块和一个N极模块,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L极模块,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或者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多个L极模块,相邻的L极模块通过L极隔板分隔,L极模块和N极模块通过N极隔板分隔;所述L极隔板包括相互拼接的L极主隔板和子隔板,所述N极隔板包括相互拼接的N极主隔板和子隔板。
优选的,所述L极隔板上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所述N极隔板上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所述零序互感器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N极互感器通孔设置在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L极主隔板上设有第一半互感器通孔,所述N极主隔板上设有第二半互感器通孔,所述子隔板上设有第三半互感器通孔,所述子隔板与L极主隔板拼接使第一半互感器通孔和第三半互感器通孔相对构成L极互感器通孔;所述子隔板与N极主隔板拼接使第二半互感器通孔和第三半互感器通孔相对构成N极互感器通孔。
优选的,所述子隔板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腔。
优选的,所述的L极主隔板用于安装L极手柄、L极操作机构、L极动触头、L极静触头、短路保护机构、灭弧机构、电流互感器和一个L极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N极主隔板用于安装N极手柄、N极操作机构、N极动触头、N极静触头、漏电脱扣器和一个N极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子隔板包括用于与L极主隔板和N极主隔板限位配合安装的限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子隔板上设有铆接孔,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底座、L极隔板、N极隔板、盖板依次拼接形成壳体,在底座设有与铆接孔对应的底座铆钉孔,在盖板上设有与铆接孔对应的盖板铆钉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的子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一凸台,侧边中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子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一铆钉孔,下部设有第二铆钉孔,所述的L极主隔板和N极主隔板上均设有与第一凸台配合的第一卡槽和与第二凸台配合的第三凸台,装配时子隔板的第一凸台卡入第一卡槽内,第三凸台压在子隔板的第二凸台上,在底座上对应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第一铆钉孔和底座第二铆钉孔,在盖板上对应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的位置设有盖板第一铆钉孔和盖板第二铆钉孔。
优选的,所述的L极主隔板用于安装L极手柄、L极操作机构、L极动触头、L极静触头、短路保护机构、灭弧机构、电流互感器和L极第二接线端子,与L极主隔板拼接的子隔板上设有L极第一接线端子,所述零序互感器设置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和短路保护机构之间,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和L极静触头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所述N极主隔板用于安装N极手柄、N极操作机构、N极动触头、N极静触头、漏电脱扣器和N极第二接线端子,与N极主隔板拼接的子隔板上设有N极第一接线端子,所述零序互感器设置在N极第一接线端子与漏电脱扣器之间,连接在N极第一接线端子与N极静触头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通过L极隔板和N极隔板可根据需求实现模块化组装,通过L极隔板和N极隔板采用主隔板和子隔板拼接的结构,降低了整体式产品的组装难度,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
此外,子隔板用于安装接线端子,主隔板和子隔板之间形成互感器通孔,便于零序互感器的安装,特别是便于穿过零序互感器的导线的安装。
此外,子隔板上设有与主隔板配合安装的限位凸台,与底座和盖板配合的铆钉孔,提高了产品结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个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L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L极模块的短路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N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重合闸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L极模块的灭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壳体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断路器的分解图;
图11-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壳体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L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至少一个L极模块2和一个N极模块3,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4,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11、盖板12、L极隔板13、N极隔板14;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通过N极隔板14分隔,相邻的L极模块2通过L极隔板13分隔。
当只有一个L极模块2和一个N极模块3时,一个N极隔板14分隔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N极隔板14两侧分别与底座11和盖板12连接,构成一个1P+N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当有多个N极模块2时,相邻的L极模块2通过L极隔板13分隔,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通过N极隔板14分隔。如图1所示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实施例,包括并排设置的三个L极模块2和一个N极模块3,两个L极隔板13分隔三个L极模块2,一个N极隔板14分隔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底座11、L极隔板13、N极隔板14、盖板12依次拼接形成壳体1,构成一个3P+N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根据需要可以构成2P+N的或者NP+N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如图1-2所示,所述L极隔板13上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15,所述N极隔板14上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16,所述零序互感器4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15、N极互感器通孔16设置在壳体1内。
进一步,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一侧还可以并排插装一个重合闸极模块5,所述重合闸极模块5插装在壳体1一侧,用于驱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自动分合闸。
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结合分拼装式和整体式的优点,不像拼装式插接的插接漏电模块极或零序互感器附件,无需增加一倍的接线端子,也不像整体式的漏电断路器,接线方式复杂,而是在L极隔板13、N极隔板14上分别设置L极互感器通孔15、N极互感器通孔16,L极互感器通孔15、N极互感器通孔16对应构成断路器的互感器通孔19,所述零序互感器4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15、N极互感器通孔16设置在壳体1内一侧,使得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的导线能够方便的穿过零序互感器4,接线方式简单,装配方便。
所述L极模块2包括L极手柄21、L极操作机构22,L极手柄21和L极操作机构22连接,所述N极模块3包括N极手柄31、N极操作机构32;所述L极模块2的L极手柄21、N极模块3的N极手柄31、重合闸极模块5的重合闸手柄机构54通过多边形的手柄联动轴17联动。如图1所示,四边形的手柄联动轴17穿过L极手柄21、N极手柄31和重合闸手柄机构54的转动轴心,驱动L极手柄21、N极手柄31和重合闸手柄机构54同步转动。
所述L极模块2的L极操作机构22、N极模块3的N极操作机构32通过脱扣联动轴18联动,所述脱扣联动轴18依次联接L极操作机构22的锁扣和N极操作机构32的锁扣。任一L极操作机构22或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将带动其它的L极操作机构22和N极操作机构32脱扣。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L极模块2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L极模块2装配在底座11上,或者装配在L极隔板13上;所述L极模块2包括L极手柄21、L极操作机构22、L极动触头23、L极静触头24、L极第一接线端子25、L极第二接线端子26、短路保护机构27、灭弧机构28、电流互感器29;所述L极手柄21与L极操作机构22驱动连接,L极操作机构22与L极动触头23连接,L极静触头24与L极动触头23对应设置,短路保护机构27与L极操作机构22的锁扣对应设置,用于短路时触发L极操作机构22脱扣实现断路器分闸,所述L极第一接线端子25、L极第二接线端子26分别设置在断路器两侧,L极第一接线端子25与L极静触头24电连接,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29设置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短路保护机构27之间,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L极静触头24之间的导线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29,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连接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所述L极隔板13对应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的位置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15。
如图3所示,所述短路保护机构27设置在灭弧机构28上方,且位于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L极操作机构22之间,L极第一接线端子25通过导线与短路保护机构27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另一端与L极静触头24连接,实现L极第一接线端子25与L极静触头24之间的连接,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与短路保护机构27之间的导线穿过电流互感器29,所述导线为接线板。所述L极第二接线端子26内设有端子接线板42,端子接线板42通过导线43与L极动触头23连接,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
如图4所示,所述短路保护机构27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支架271、线圈骨架272的套筒安装在支架271上,线圈骨架272的套筒内设置有静铁心、动铁心,顶杆275和反力弹簧,线圈273绕制线圈骨架272上,一端与导电件274焊接固定,另一端与N极静触头24焊接固定。所述N极静触头24焊接在支架271上,所述导电件274穿过电流互感器29,导电件274一端与线圈273焊接,另一端与N极第一接线端子25内的接线板251焊接,所述电流互感器29的导线端部连接有电流互感器插头291,用于传送L极模块2主回路的电流信号。当L极模块2出现短路时,短路保护机构27的线圈273内瞬间流过大电流,线圈273产生的磁力克服反力弹簧,使顶杆275推动L极操作机构的锁扣,带动断路器整体瞬时脱扣跳闸,实现短路保护。
如图7所示,所述L极操作机构22为四/五连杆机构,包括搭扣连接的锁扣221和跳扣222,锁扣221被驱动解除与跳扣222的搭扣配合时,四/五连杆机构解体带动L极动触头23与L极静触头24分离实现分闸。
如图7所示的L极操作机构22的实施例,L极操作机构22包括支座223、跳扣222,锁扣221和触头支持224,所述支座223转动安装于壳体内,跳扣222和锁扣221转动安装在支座223上,触头支持224连接于支座,跳扣222通过连杆225与L极手柄21连接,跳扣222与锁扣221的一个端臂搭扣连接,触头支持224一端连接有L极动触头23;锁扣221的另一个端臂的一侧与短路保护机构27相对设置,在锁扣221中部设有装配孔,在所述装配孔内安装有脱扣联动轴18,所述脱扣联动轴18可带动锁扣221转动,使锁扣221与跳扣222形成的搭扣连接解锁,断路器脱扣分闸。
如图7所示,所述灭弧机构28包括设有多个灭弧栅片的灭弧室281,灭弧室281安装在底座11或L极隔板13上,用于快速分割电弧,冷却高温气体等作用。所述灭弧室281与L极动触头23相对的一侧为入口侧,另一侧为排气侧;在灭弧室281入口侧,对应L极动触头23和L极静触头24配合的触头区域设有隔弧壁106,所述隔弧壁106安装在底座11或者L极隔板13上,底座11或者L极隔板13与隔弧壁106之间设置第一隔弧间隙108和第二隔弧间隙107,第一隔弧间隙108位于隔弧壁106上侧面,第二隔弧间隙107位于底座11或者L极隔板13上侧面,隔弧壁106下侧面。
所述壳体1上设有排气孔103,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03位于壳体1底部,即断路器左侧下方,位于L极第一接线端子25的下方、在灭弧室281的排气侧与排气孔103之间形成排气通道,在排气通道的两侧壁分别突出设有向排气通道内延伸的且错位平行设置的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形成气体缓冲室。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与底座11、L极隔板13或N极隔板14侧壁形成气体缓冲室。所述的排气通道呈收缩型,排气通道靠近灭弧室28一端的宽度大于排气通道靠近排气孔103一端的宽度,且排气通道类似L型,包括与灭弧室281的排气侧平行的竖直段和向排气孔103延伸的水平段,所述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设置在竖直段和水平段的连接处,从排气通道两侧侧壁倾斜平行错位延伸,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之前的距离为缓冲室宽度c,优选2mm≤缓冲室宽度c≤3mm,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与壳体1底部的夹角a为30到60度,优选为45度。进一步,所述第二凸台105比第一凸台104靠近排气孔103,第二凸台105设置在壳体1底部且第二凸台105向内排气通道延伸的长度超过第一凸台104所在的平面,如图7所示,第二凸台105向内排气通道延伸超过第一凸台104所在的平面的长度为b,用于阻挡从第一凸台104过来的高温气体,使高温气体向上缓存再从排气孔103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缓冲室呈收缩型通道,有利于高温高压气体快速有序的排出,实验结果认为收缩型通道比矩形通道排气效果好,喷口长度越长越有利于热气流排出。在排气过程中,喷口距离灭弧室短,排气口大,容易导致气体中游离的金属离子在排气口瞬间冷却形成较大的金属颗粒,堵塞排气口,不利于电弧熄灭,而且不经过缓冲室直接排气会让喷弧距离加大,容易对外部导线和用电设备造成损伤。
所述壳体1内在L极动触头23和零序互感器4之间设有第一阻隔筋101,避免电弧、高温气体及金属颗粒损坏零序互感器4,起隔绝、保护作用。所述壳体1内在电流互感器29和灭弧室281之间设有第二阻隔筋102,避免电弧、高温气体及金属颗粒损坏电流互感器,起隔绝、保护作用。所述第一阻隔筋101、第二阻隔筋102设置在底座11、L极隔板13和N极隔板14相对的一侧上,且在第一阻隔筋10和或第二阻隔筋1021上设计有错位的凸台,底座11、L极隔板13和N极隔板14依次拼接时第一阻隔筋101上的凸台错位对插,第二阻隔筋102上的凸台错位对插,阻隔效果更显著。
当断路器分断短路电流时,L极动触头23与L极静触头24分离,触头区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由于受第一阻隔筋101的阻隔作用,绝大部分气体从触头区域流向灭弧室281,期间一部分气体从第一隔弧间隙108经由隔弧壁下侧面第二隔弧间隙107,运动到灭弧室281,一部分气体直接从触头区域运动到灭弧室281,通过灭弧室281进行多段降温后,气体从灭弧室栅片运动到由第一凸台104、凸台5形成的缓冲室,最终通过排气孔103排出,缓冲室所形成的收缩型通道有利于热气流排出。
如图5所示,所述N极模块3包括N极手柄31、N极操作机构32、N极动触头33、N极静触头34、N极第一接线端子35、N极第二接线端子36、漏电脱扣器37;所述N极手柄31与N极操作机构32驱动连接,N极操作机构32与N极动触头33连接,N极静触头34与N极动触头33对应设置,漏电脱扣器37与N极操作机构32上的锁扣对应设置,用于漏电时触发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实现断路器分闸,所述N极第一接线端子35、N极第二接线端子36分别设置在断路器两侧,N极第一接线端子35与N极静触头34电连接,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电连接;所述漏电脱扣器37位于N极第一接线端子35和N极操作机构32之间,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之间,连接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所述N极隔板14对应在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动触头33之间的位置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16。
如图5所示,所述N极操作机构32的结构与L极操作机构22基本相同,不再赘述。N极静触头34通过接线板直接与N极第一接线端子35连接。在N极模块3内不设置灭弧室,在N极静触头34与N极动触头33接触的位置设有N极隔弧板,以及连通在壳体1底部的排气孔103的N极排弧通道,在N极动触头33与零序互感器4之间设有第一阻隔筋。
如图6所示,所述重合闸极模块5包括重合闸极壳体51,以及设置在重合闸极壳体51内的电路板52,电动机构53,重合闸手柄机构54;电路板52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微处理MCU或者单片机。所述重合闸手柄机构54、L极手柄21和N极手柄31通过手柄联动轴17联动,所述L极操作机构22和N极操作机构32通过脱扣联动轴18联动同步脱扣分闸;所述零序互感器4与电路板52的控制器连接传送漏电信号,L极模块2的电流互感器29与电路板52的控制器连接传送各相L极模块主回路的电流信号,设置在N极模块3中的漏电脱扣器37与控制器连接,当零序互感器4检测到漏电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37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同时通过脱扣联动杆18使L极操作机构21脱扣,是N极模块3和L极模块2同时分闸,实现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分闸。当L极模块主回路正常工作时,电流互感器29实时将感应电流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将用电回路的用电情况反馈至用户端,当断路器的当L极模块主回路发生过电流时,电流互感器29同样通过导线将用电回路电流大小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在规定时间内触发断路器分闸,实现过载保护。
优选的,当L极模块主回路发生过电流时,所述电路板52的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37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并带动L极操作机构22脱扣实现过载保护的断路器分闸。进一步,当控制器接到自动分闸信号时,所述电路板52的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37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并带动L极操作机构22脱扣实现断路器自动分闸。即断路器的自动分闸、过载保护分闸、漏电保护分闸均通过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37触发实现,简化结构。
作为一种变劣的方案,所述重合闸极模块5还包括与电动机构53配合的分闸驱动件,分闸驱动件一端与脱扣联动轴18对应设置,电动机构53驱动分闸驱动件带动脱扣联动轴18,使N极操作机构32和L极操作机构22脱扣实现断路器分闸。当控制器接到自动分闸信号时,控制器驱动电动机构53带动分闸驱动件转动,使分闸驱动件拨动脱扣联动轴18实现自动分闸。当断路器过流时,通过控制器驱动电动机构53带动分闸驱动件转动使分闸驱动件拨动脱扣联动轴18实现自动过载分闸。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52上还设有通讯模块,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上位机通讯,接收上位机的控制命令,向上位机传送断路器的电路信息。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电路板52上设有漏电插座521,多个电流互感器插座522,零序互感器插座523,所述零序互感器4的导线通过零序互感器插头41与零序互感器插座523插接连接;漏电脱扣器37的导线通过漏电插头371与漏电插座521插接连接,各相L极模块2的电流互感器29的导线通过电流互感器插头291分别与多个电流互感器插座522插接连接。
如图5所示,在N极隔板14上设有用于电流互感器29的导线穿过的N极信号孔141,所述N极信号孔141位于N极第一接线端子35和漏电脱扣器37之间。所述L极隔板13上设有用于电流互感器29的导线穿过的L极信号孔131(参见图8)。如图6所示,在重合闸极壳体51侧壁上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一信号孔511和第二信号孔512,第一信号孔511位于图中左侧上方,用于电流互感器29的导线和漏电脱扣器37的导线穿过,第二信号孔512位于图中右侧下方,用于零序互感器4的导线和重合闸极模块5的取电导电穿过。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重合闸极模块5的一种实施例,所述重合闸手柄机构54转动安装在重合闸极壳体51,如图1所示,手柄联动轴17穿过多个L极模块2的L极手柄21、N极模块3的N极手柄31和重合闸手柄机构54。电路板52设置在平铺在重合闸极壳体51地面,所述电动机构53包括电机533、蜗杆534、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531,电机533驱动蜗杆534,通过蜗杆534驱动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531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驱动齿轮531通过传动杆532驱动重合闸手柄机构54转动,所述重合闸极壳体51内设有轨迹槽,传动杆532一端安装在驱动齿轮531上,另一端安装在轨迹槽内,电机533驱动驱动齿轮531转动,带动传动杆532在轨迹槽内向重合闸手柄机构54滑动,推动重合闸手柄机构54顺时针转动实现自动合闸。
下面结合图1-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路动作断路器的装配过程和动作过程:
将零序互感器放置于断路器内部,在组装第一个L极模块2时,先将L极模块2内其他零部件安装到底座11内,导线43一端焊接有端子接线板42,然后将导线43穿过零序互感器4,套上第二接线端子26放置在底座11右侧接线框处,零序互感器4放置在右侧互感器通孔处,盖上一个L极隔板13,完成一极L极模块2的安装;
组装第二个L极模块2,先将L极模块2内其他零部件安装到L极隔板13内,同样将导线43穿过零序互感器4,套上第二接线端子26放置在L极隔板13右侧接线框处,盖上下一个L极隔板13;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组装第三个L极模块2,最后盖上一个N极隔板14;
在组装N极模块3时,先将其他零部件安装完成,然后将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套上N极第二接线端子36放置在N极隔板14右接线框处,最后盖上盖板12;
各相L极模块2的电流互感器29的电流互感器插头291穿过第一信号孔511分别与多个电流互感器插座522插接连接,漏电脱扣器37的漏电插头371穿过第一信号孔511与漏电插座521插接连接,零序互感器4上的零序互感器插头41穿过重合闸极壳体51上的第二信号孔512,与电路板上的零序互感器插座523连接。
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组装结构,各L极模块2、N极模块3内零部件结构基本相同,且零序互感器不需要与其他零部件焊接后再进行组装,可实现各极之间模块化组装,通用性高,安装便捷。零序互感器4与重合闸极模块5上的电路板通过接插件活动连接,安装拆卸简单。为保证产品左右两侧接线座对称,将零序互感器4与电流互感器29位于灭弧室两侧,合理利用空间。
参见图1-2,装配后,各相L极模块2的L极手柄21和N极模块3的N极手柄31一端伸到壳体1外,手动操作L极手柄21和或N极手柄31能够实现断路器手动分合闸;
断路器合闸后,当用电回路正常工作时,电流互感器29实时将感应电流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将用电回路的用电情况反馈至用户端;
当各相L极模块2出现短路时,短路保护机构27的线圈273内瞬间流过大电流,线圈273产生的磁力克服反力弹簧,使顶杆275推动L极操作机构的锁扣,带动断路器整体瞬时脱扣跳闸,实现短路保护;
当各相L极模块2出现过流时,电流互感器29通过导线将用电回路电流大小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漏电脱扣器37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带动断路器整体脱扣跳闸,实现过载保护;
当零序互感器4检测到漏电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37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带动断路器整体脱扣跳闸,实现漏电保护;
重合闸极模块5接收到自动合闸命令信号时,通过电机533带动驱动齿轮531,通过传动杆532驱动重合闸手柄机构54转动,带动断路器自动合闸;接收到自动分闸命令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漏电脱扣器37触发使N极操作机构32脱扣,带动断路器整体脱扣跳闸,实现漏电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当不设置重合闸极模块5时,在N极模块3内设置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控制器,用于与零序互感器4、L极模块2的电流互感器29连接,进行漏电保护和过载保护;此时断路器不具有自动分合闸功能。
如图8-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第二实施例,包括壳体1,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1内的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4,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11、盖板12、L极隔板13、N极隔板14,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通过N极隔板14分隔,相邻的L极模块2通过L极隔板13分隔,底座11、L极隔板13、N极隔板14、盖板12依次拼接形成壳体1。所述L极隔板13上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15,所述N极隔板14上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16,所述零序互感器4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15、N极互感器通孔16设置在壳体1内。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一个地方在于,零序互感器4与各相L极模块2的电流互感器29的位置互换。即所述电流互感器29设置在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连接在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动触头23之间的导线穿过电流互感器29;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短路保护机构27之间,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L极静触头24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所述L极隔板13对应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短路保护机构27之间的位置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15;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N极第一接线端子35与漏电脱扣器37之间,连接在N极第一接线端子35与N极静触头34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所述N极隔板14对应在N极第一接线端子35与漏电脱扣器37之间的位置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16。L极互感器通孔15和N极互感器通孔16对应构成互感器通孔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改进点,所述L极隔板13包括相互拼接的L极主隔板63和子隔板62,L极主隔板63和子隔板62拼接成L极隔板13,所述N极隔板14包括相互拼接的N极主隔板64和子隔板62,N极主隔板64和子隔板62拼接成N极隔板14。断路器的L极隔板13和N极隔板14采用左右两半的装配结构,便于断路器的装配。
特别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极主隔板63上设有第一半互感器通孔,所述N极主隔板64上设有第二半互感器通孔,所述子隔板62上设有第三半互感器通孔,所述子隔板62与L极主隔板63拼接使第一半互感器通孔和第三半互感器通孔相对构成L极互感器通孔15;所述子隔板62与N极主隔板64拼接使第二半互感器通孔和第三半互感器通孔相对构成N极互感器通孔16,便于断路器的零序互感器4的装配,特别是各相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的导体能够方便的穿过零序互感器4。
优选的,所述子隔板62用于安装一个接线端子,与接线端子连接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例如所述的子隔板62用于安装L极第一接线端子25或L极第二接线端子26,所述的L极主隔板63用于安装L极手柄21、L极操作机构22、L极动触头23、L极静触头24、短路保护机构27、灭弧机构28、电流互感器29和另一个接线端子,即L极第二接线端子26或L极第一接线端子25。
参考图14,所述子隔板62用于安装N极第一接线端子35或N极第二接线端子36,所述N极主隔板64用于安装N极手柄31、N极操作机构32、N极动触头33、N极静触头34、漏电脱扣器37和另一个接线端子,即N极第二接线端子36或N极第一接线端子35。
如图11和12所示,所述子隔板62包括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腔,子隔板62上设有限位凸台和铆接孔,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L极主隔板63和N极主隔板64限位配合安装,所述的铆接孔用于与底座11和盖板12安装固定。具体的,所述的子隔板62的上部设有第一凸台621,侧边中部设有第二凸台622,所述子隔板62的上部设有第一铆钉孔623,下部设有第二铆钉孔624。
所述的L极主隔板63和N极主隔板64上均设有与第一凸台621配合的第一卡槽641和与第二凸台622配合的第三凸台642,装配时子隔板62的第一凸台621卡入第一卡槽641内,第三凸台642压在子隔板62的第二凸台622上,避免子隔板62在组装过程中翘曲。显然,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其它的限位结构。
参见图9、14,在底座11上对应第一铆钉孔623和第二铆钉孔624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第一铆钉孔111和底座第二铆钉孔112;在盖板12上对应第一铆钉孔623和第二铆钉孔624的位置设有盖板第一铆钉孔121和盖板第二铆钉孔122,通过铆钉固定子隔板62,增强子隔板62处接线端子的接线强度(接线扭矩)。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求实现模块化组装,图示展示的是3P+N产品结构,当去掉L极隔板13时,可组装成1P+N产品。进一步通过分隔板的结构,降低了整体式产品的组装难度,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在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拼装,铆钉铆合固定,提高了产品结构可靠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壳体(1),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1)内的至少一个L极模块(2)和一个N极模块(3),以及用于监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4),其特征在于:
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L极模块(2),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通过N极隔板(14)分隔;或者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多个L极模块(2),相邻的L极模块(2)通过L极隔板(13)分隔,L极模块(2)和N极模块(3)通过N极隔板(14)分隔;
所述L极隔板(13)包括相互拼接的L极主隔板(63)和子隔板(62),所述N极隔板(14)包括相互拼接的N极主隔板(64)和子隔板(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隔板(13)上设有L极互感器通孔(15),所述N极隔板(14)上设有N极互感器通孔(16),所述零序互感器(4)穿过L极互感器通孔(15)、N极互感器通孔(16)设置在壳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主隔板(63)上设有第一半互感器通孔,所述N极主隔板(64)上设有第二半互感器通孔,所述子隔板(62)上设有第三半互感器通孔,所述子隔板(62)与L极主隔板(63)拼接使第一半互感器通孔和第三半互感器通孔相对构成L极互感器通孔(15);所述子隔板(62)与N极主隔板(64)拼接使第二半互感器通孔和第三半互感器通孔相对构成N极互感器通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隔板(62)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极主隔板(63)用于安装L极手柄(21)、L极操作机构(22)、L极动触头(23)、L极静触头(24)、短路保护机构(27)、灭弧机构(28)、电流互感器(29)和一个L极接线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主隔板(64)用于安装N极手柄(31)、N极操作机构(32)、N极动触头(33)、N极静触头(34)、漏电脱扣器(37)和一个N极接线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隔板(62)包括用于与L极主隔板(63)和N极主隔板(64)限位配合安装的限位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隔板(62)上设有铆接孔,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11)和盖板(12),底座(11)、L极隔板(13)、N极隔板(14)、盖板(12)依次拼接形成壳体(1),在底座(11)设有与铆接孔对应的底座铆钉孔,在盖板(12)上设有与铆接孔对应的盖板铆钉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11)和盖板(12),所述的子隔板(62)的上部设有第一凸台(621),侧边中部设有第二凸台(622),所述子隔板(62)的上部设有第一铆钉孔(623),下部设有第二铆钉孔(624),所述的L极主隔板(63)和N极主隔板(64)上均设有与第一凸台(621)配合的第一卡槽(641)和与第二凸台(622)配合的第三凸台(642),装配时子隔板(62)的第一凸台(621)卡入第一卡槽(641)内,第三凸台(642)压在子隔板(62)的第二凸台(622)上,在底座(11)上对应第一铆钉孔(623)和第二铆钉孔(624)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第一铆钉孔(111)和底座第二铆钉孔(112),在盖板(12)上对应第一铆钉孔(623)和第二铆钉孔(624)的位置设有盖板第一铆钉孔(121)和盖板第二铆钉孔(1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L极主隔板(63)用于安装L极手柄(21)、L极操作机构(22)、L极动触头(23)、L极静触头(24)、短路保护机构(27)、灭弧机构(28)、电流互感器(29)和L极第二接线端子(26),与L极主隔板(63)拼接的子隔板(62)上设有L极第一接线端子(25),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短路保护机构(27)之间,连接在L极第一接线端子(25)和L极静触头(24)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
所述N极主隔板(64)用于安装N极手柄(31)、N极操作机构(32)、N极动触头(33)、N极静触头(34)、漏电脱扣器(37)和N极第二接线端子(36),与N极主隔板(64)拼接的子隔板(62)上设有N极第一接线端子(35),所述零序互感器(4)设置在N极第一接线端子(35)与漏电脱扣器(37)之间,连接在N极第一接线端子(35)与N极静触头(34)之间的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4)。
CN202021272021.6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Active CN212695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2021.6U CN21269508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2021.6U CN21269508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5089U true CN212695089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5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72021.6U Active CN21269508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5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0271A (zh) 一种带有多类型检测模块的自动重合断路器
CN213242414U (zh)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9378715B (zh) 一种智能配电箱及其接线方法
CN212695089U (zh)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2907587U (zh) 一种新型断路器
CN112786374A (zh) 一种自动检测线圈绝缘型电磁继电器
CN211208376U (zh) 一种多功能断路器
CN21269509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3185476U (zh) 固态断路器
CN211350520U (zh) 接线端子及插入式断路器
CN220753332U (zh) 一种开关装置
CN112820591A (zh) 物联网小型断路器
CN219180440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磁固定脱扣器模块
CN220172023U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217444304U (zh) 电弧故障保护断路器
CN219040328U (zh) 一种旋转隔离开关用开关模块及旋转隔离开关
CN213184178U (zh) 触头机构和开关电器
CN1373897A (zh) 互锁的方法和装置
CN218215158U (zh) 漏电保护模块
CN109802316A (zh) 一种室外防水供电箱
CN211529888U (zh) 一种带有多类型检测模块的自动重合断路器
CN218456051U (zh) 漏电脱扣机构、漏电保护模块和断路器
CN211455629U (zh) 一种集成有rcd模块的断路器
CN219936956U (zh) 一种电的开关装置
CN210838068U (zh) 一种应用于nb-iot电检测重合闸断路器上的天线固定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