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5348U -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5348U
CN212685348U CN202021484945.2U CN202021484945U CN212685348U CN 212685348 U CN212685348 U CN 212685348U CN 202021484945 U CN202021484945 U CN 202021484945U CN 212685348 U CN212685348 U CN 212685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ing berth
main
berth
cab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849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吉平
姚泽胜
柴守勇
任传庆
梁晓飞
邢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849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5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5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5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载货汽车驾驶室内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包括主卧铺,还包括副卧铺,所述副卧铺铺设于所述主卧铺的前侧且与所述主卧铺共面,所述副卧铺铺设在乘客连体座椅的靠背的背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通过设置可组装的副卧铺,使用时铺设在乘客连体座椅位置,空闲时收纳在驾驶座后方的后围骨架上,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组装副卧铺以增加主卧铺的宽度,从而实现在中卡载货汽车驾驶室在有限空间内下卧铺加宽,便于两个人同时休息。

Description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货汽车驾驶室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中卡载货汽车的驾驶室受限于货车长度和货厢长度的限制,驾驶室整体长度受限,导致驾驶室内的下卧铺的宽仅有约0.5米,仅满足一个人的躺卧休息。而中卡载货车型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通常是一车两人搭配工作,且受作业环境及综合成本投入考虑,驾乘人员在作业结束后希望都能在车上得到充分的休息,而目前驾驶室的下卧铺宽度太窄,显然无法满足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以解决中卡载货汽车驾驶室在有限空间内的卧铺加宽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包括主卧铺,还包括副卧铺,所述副卧铺铺设于所述主卧铺的前侧且与所述主卧铺共面,所述副卧铺铺设在乘客连体座椅的靠背的背部。
可选地,所述靠背和座位之间设有锁止机构。
可选地,所述靠背在折叠后呈水平状态且支撑在所述座位上,所述靠背的所述背部的高度与所述副卧铺的厚度和,等于所述主卧铺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副卧铺的一侧设有挂带,能够配合挂钩将所述副卧铺收纳在驾驶室内。
可选地,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驾驶座后方的后围骨架上。
可选地,所述副卧铺为可折叠结构。
可选地,所述副卧铺展开后的宽度为0.7m,长度为0.7m以上。
可选地,所述副卧铺展开后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驾驶座的一侧抵接。
可选地,所述主卧铺和所述副卧铺均为聚氨酯PUR发泡材料的主垫,所述主垫外套设蒙皮。
可选地,所述主卧铺和所述副卧铺均包括硬质底板,所述硬质底板支撑在所述主垫的下方,并与所述主垫一起套设在所述蒙皮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通过设置可组装的副卧铺,使用时铺设在乘客连体座椅位置,空闲时收纳在驾驶座后方的后围骨架上,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组装副卧铺以增加主卧铺的宽度,从而实现在中卡载货汽车驾驶室在有限空间内下卧铺加宽,便于两个人同时休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非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主卧铺; 2.副卧铺; 3.挂钩; 4.挂带;
100.乘客连体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尤其适用于中卡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空间设计布局。如图1和图2所示,该卧铺装置包括主卧铺1,还包括副卧铺2,副卧铺2铺设于主卧铺1的前侧且与主卧铺1共面,副卧铺2铺设在乘客连体座椅100的靠背的背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通过设置副卧铺2,使用时铺设在乘客连体座椅100的靠背背部,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组装副卧铺2以增加主卧铺1的宽度,从而实现在中卡载货汽车驾驶室在有限空间内下卧铺加宽,便于两个人同时休息。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乘客连体座椅100具有可折叠靠背,乘客连体座椅100的靠背与座位之间转动连接,靠背能够向前转动直至水平状态,靠背向前折叠后可以与座位重合并可以支撑在座位上,将副卧铺2铺设在该靠背的背部可以实现稳定牢固的铺设。在铺设副卧铺2时,副卧铺2的后侧与主卧铺1的前侧紧密接触相抵,形成整体效果。
靠背和座位之间设有锁止机构,可以理解,汽车座椅一般都具有靠背角度调节功能,并且可以在任意角度进行锁止,本实用新型中除了要在靠背的任意角度进行调节和锁止,还需要在靠背完全折叠在座位上后进行锁止,以保证靠背的安全性,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锁止结构即可实现,附加的,也可以设置绳索或绳索加卡扣的方式将水平状态的靠背和座位进行捆绑式固定,防止靠背弹起,增加可靠性。
靠背在折叠后呈水平状态且支撑在座位上,靠背的背部的高度与副卧铺2的厚度和,等于主卧铺1的高度。当副卧铺2铺设在靠背的背部时,副卧铺2的上表面刚好与主卧铺1的上表面齐平,形成整体一致的效果,即整洁又便于铺设定位。
副卧铺2的一侧设有挂带4,能够配合挂钩3将副卧铺2收纳在驾驶室内。本实用新型中,副卧铺2为临时组装件,在使用状态时,将副卧铺2进行铺设以形成加宽的卧铺状态,当非使用状态时,由于驾驶室空间有限,需要进行收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挂起收纳的方式,挂钩3为金属件,将副卧铺2挂靠在驾驶室内的该挂钩3上,节省副卧铺2的占用空间。
具体地,可以将挂钩3设置在驾驶室内驾驶座后方的后围骨架上,此时,乘客连体座椅100可以正常展开乘坐,挂钩3可以采用现有驾驶室内常规设置的挂钩3,也可以根据副卧铺2的高度进行挂钩3高度设置,充分利用驾驶室内的垂直空间,当然,当驾驶室内的挂钩3不够用时,副卧铺2页可以直接临时抵靠在主卧铺1上,并通过系绳的方式连接固定,因为是在驾驶座的后方,因此不影响驾驶室内的正常布局。
可选地,副卧铺2为可折叠结构,将副卧铺2进一步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如一次对称折叠180°或两次以上对称折叠,使用时展开,不使用时折叠起来,进一步减少收纳空间。
可选地,副卧铺2展开后的宽度为0.7m,长度为0.7m以上,充分利用了驾驶室内的有限空间,并与主卧铺1配合紧凑,与周围内饰配合贴切,同时可满足两人同时休息,经济效益高。
进一步地,副卧铺2展开后的一端能够与驾驶座的一侧抵接,如图2所示,在使用状态,副卧铺2铺展后,后侧与主卧铺1紧凑贴靠,左侧与驾驶座的一侧抵接,右侧与右车门侧抵靠,实现多方位的限位和抵接,进一步可以提高副卧铺2的安装稳定性,以及使用舒适性。
可选地,主卧铺1和副卧铺2均为聚氨酯PUR发泡材料的主垫,主垫外套设蒙皮。其中蒙皮与主垫结构形状相配合,套设后与主垫各面都贴合,起到保护和密封主垫的作用。
可选地,主卧铺1和副卧铺2均包括硬质底板,硬质底板支撑在主垫的下方,并与主垫一起套设在蒙皮内。其中副卧铺2还要额外在蒙皮上增加挂带结构,采用硬质底板配合主垫,软硬适中,使用时不易塌陷,躺卧舒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通过设置副卧铺2,与主卧铺1一起可以形成宽度达1.2m的下卧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满足两人同时平躺休息,通过该卧铺装置,驾驶室的卧铺躺卧舒适性得到极大改善,完全满足驾乘人员在车内充分休息的要求,为从业人员节省了额外开支,经济效益提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包括主卧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还包括副卧铺,所述副卧铺铺设于所述主卧铺的前侧且与所述主卧铺共面,所述副卧铺铺设在乘客连体座椅的靠背的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和座位之间设有锁止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在折叠后呈水平状态且支撑在所述座位上,所述靠背的所述背部的高度与所述副卧铺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主卧铺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卧铺的一侧设有挂带,能够配合挂钩将所述副卧铺收纳在驾驶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驾驶座后方的后围骨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卧铺为可折叠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卧铺展开后的宽度为0.7m,长度为0.7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卧铺展开后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驾驶座的一侧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卧铺和所述副卧铺均为聚氨酯PUR发泡材料的主垫,所述主垫外套设蒙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卧铺和所述副卧铺均包括硬质底板,所述硬质底板支撑在所述主垫的下方,并与所述主垫一起套设在所述蒙皮内。
CN202021484945.2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Active CN212685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4945.2U CN21268534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4945.2U CN21268534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5348U true CN212685348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84945.2U Active CN21268534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53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844A (zh) * 2021-06-07 2021-07-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卧铺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844A (zh) * 2021-06-07 2021-07-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卧铺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1731B2 (en) Collapsible tabletop head cradle for seated users
JPS6175026A (ja) 自動車用吊り構造
CN103182963A (zh) 多用途车
KR20030043903A (ko) 간이침대 겸용 운송수단 시트
CN212685348U (zh) 一种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卧铺装置
US6845531B2 (en) Combination for chair and bed
US1976320A (en) Seat and berth construction
CN110979127A (zh) 坐卧两用的商用车卧铺和商用车
JP20191422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CN218640714U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驾驶室及起重机
CN111993970B (zh) 一种驾驶室的座卧装置
CN211001012U (zh) 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WO2008073026A1 (en) Bed arrangement for vehicles
CN211641961U (zh) 一种可双向翻转的可调式折叠桌板机构及商用车
JP2003104103A (ja) 有用車両の運転室
US10104978B2 (en) Resting surfaces for vehicle occupants
CN214984984U (zh) 一种宽度可调的载重汽车下卧铺装置
CN213322751U (zh) 一种篷车后座椅
CN212827983U (zh) 一种轻卡驾驶室座椅
CN215204558U (zh) 一种车用卧具
CN214564840U (zh) 一种用于卡车的座舱下床
JP3807572B2 (ja) 簡易ベッド
CN213442267U (zh) 一种房车
CN214325269U (zh) 电动车载折叠儿童椅
CN211765117U (zh) 一种用epp制造的上卧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