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4371U -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4371U
CN212684371U CN202022183082.1U CN202022183082U CN212684371U CN 212684371 U CN212684371 U CN 212684371U CN 202022183082 U CN202022183082 U CN 202022183082U CN 212684371 U CN212684371 U CN 212684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silicon rod
diamond wire
base fram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30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鹏
赵思禹
刘绪军
娄和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30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4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4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4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包括底座框架以及设置于底座框架上的用于切割硅棒的金刚线和用于实现金刚线往复切割的限位组件,金刚线缠绕在限位组件内形成往复切割位。本申请通过设置限位组件限定金刚线在往复切割位处始终有较短的受力支撑点,使往复切割位处金刚线的切割长度尽可能保持稳定,控制切割过程中线弓大小,增大金刚线在往复切割位的切割强度,避免换向切割导致线弓过大切割效率降低;硅棒在往复切割位进行往复切割,省去硅棒多段切割中的退刀流程,加快切割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棒截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晶硅棒单线截断机对硅棒的切割质量不佳,容易造成崩边、平行度较差等现象,影响硅棒的后续开方、磨面、切片等工序,并且现有的单晶硅棒单线截断机的切割刀头无法实现往复切割,在两次切割动作之间需要有退刀工序,影响切割效率,每次退刀时机头相当于空跑了一个行程,对移动组件的寿命也有影响。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包括底座框架以及设置于底座框架上的用于切割硅棒的金刚线和用于实现金刚线往复切割的限位组件,金刚线缠绕在限位组件内形成往复切割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金刚线两侧的切割轮和辅助轮,金刚线在两组切割轮和辅助轮之间形成往复切割位。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框架上设置有切割刀头,所述切割轮和辅助轮固定于所述切割刀头一侧,所述切割刀头上对应往复切割位设置有让位口。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刀头上设有水平滑动组件,切割刀头与底座框架通过水平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使金刚线在往复切割位沿水平方向进给截断硅棒。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框架上设有用于输送硅棒上下料的输送平台和用于支撑固定硅棒的切割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与所述切割平台均沿硅棒输送方向设置于底座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平台包括用于托起硅棒的托架和用于升降托架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框架上,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架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硅棒在托架上移动的夹爪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平台包括用于支撑硅棒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框架顶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平台上还设有多个用于辅助支撑硅棒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成对设置于所述底座框架顶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框架上设有用于辅助硅棒在托架上移动的下料机械手。
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限位组件限定金刚线在往复切割位处始终有较短的受力支撑点,使往复切割位处金刚线的切割长度尽可能保持稳定,控制切割过程中线弓大小,增大金刚线在往复切割位的切割强度,避免换向切割导致线弓过大切割效率降低;硅棒在往复切割位进行往复切割,省去硅棒多段切割中的退刀流程,加快切割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切割硅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含切割刀头的切割机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含输送平台和切割平台的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输送平台和切割平台配合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输送平台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输送平台的升降组件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输送平台和切割平台的升降组件顶起硅棒上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输送平台和切割平台的升降组件回收硅棒下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夹爪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夹爪组件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夹爪组件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架和支撑单元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单元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单元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下料机械手的下料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下料机械手的光眼探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硅棒下料时下料机械手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1、切割刀头;102、金刚线;103、让位口;104、切割轮;105、辅助轮;106、主驱动轮;107、张紧轮;108、张紧驱动组件;109、机头框架;110、丝杠组件;111、刀头滑轨;112、刀头滑块;113、硅棒;201、夹爪;202、移动组件;203、支架;204、X轴驱动组件;205、支座;206、X轴滑块;207、X轴导轨;208、夹紧气缸;209、Y轴滑块;210、Y轴滑槽;211、固定板;212、上弹簧;213、下弹簧;214、活动块;215、夹爪软垫;216、防滑槽;217、底座框架;218、托架;219、螺旋升降机;220、壳体;221、升降杆;222、连接法兰;223、减速机;224、联轴器;225、传动轴;226、导向组件;227、导向轴;228、直线轴承;229、支撑架;230、防护架;231、支撑软垫;301、固定座;302、支撑气缸;303、支撑座;304、软垫;305、滑块;306、滑轨;307、固定架;308、安装块;309、安装孔;310、限位板;401、勾手;402、旋转箱;403、旋转电机;404、延长杆;405、同步带;406、支架;407、丝杠组件;408、移动台;409、滑动限位组件;410、光眼支架;411、取片辅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如图1-19所示,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包括底座框架以及设置于底座框架上的用于切割硅棒的金刚线和用于实现金刚线往复切割的限位组件,金刚线缠绕在限位组件内形成往复切割位。进一步的,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金刚线两侧的切割轮和辅助轮,金刚线在两组切割轮和辅助轮之间形成往复切割位。进一步的,底座框架上设置有切割刀头,切割轮和辅助轮固定于切割刀头一侧,切割刀头上对应往复切割位设置有让位口。切割刀头101上下两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支撑金刚线102做线运动的切割轮104,金刚线102缠绕在两个切割轮104之间形成切割位,切割刀头101上对应切割位设有供硅棒113进出的让位口103,让位口103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辅助金刚线102做往复切割的辅助轮105。通过在立式切割刀头101的切割位两侧设置辅助轮105,使得在切割位处的金刚线102能够随着切割刀头101的左右移动实现左右双向切割,消除两次连续切割工序中的退刀工序,缩短切割时间,提高切割效率,同时由于流程步骤的精简导致往复切割机头各运动部件机械运动的减少,因而有利于延长往复切割机头各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进一步的,两个辅助轮105分别与两个切割轮104相邻设置,辅助轮105和切割轮104分别设置在金刚线102两侧。两组并排设置的辅助轮105和切割轮104使得金刚线102只能紧贴于辅助轮105或切割轮104上,通过辅助轮105或切割轮104的支撑作用实现金刚线102的线切割过程。进一步的,辅助轮105尺寸小于切割轮104尺寸,两个辅助轮105的轴间距小于两个切割轮104之间的轴间距。辅助轮105相对切割轮104设置于切割刀头101的外侧,较小的辅助轮105尺寸在不影响支撑作用的同时,保持与切割轮104相同的让位空间。进一步的,金刚线102为套绕在两个切割轮104之间的环形金刚线102。环形金刚线102方便安装固定,并且在切割过程中便于金刚线102的张力进行实时调整。环形金刚线102便于调控,并且无需设置收放金刚线和为金刚线导向的装置,便于灵活设置金刚线的切割方向。进一步的,环形金刚线102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金刚线102做线运动的主驱动轮106,主驱动轮106固定于远离切割轮104一侧的切割刀头101上。主驱动轮106的轴心固定于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主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主驱动轮106的转动,进而带动套绕在主驱动轮106上的金刚线102做线运动,主驱动轮106远离两个切割轮104设置在让位口103的另一侧,有利于增大让位空间,避免主驱动电机在切割过程中与硅棒113产生空间冲突。进一步的,环形金刚线102上还设有张紧轮107,张紧轮107固定于张紧驱动组件108上,张紧驱动组件108固定于切割刀头101上。张紧轮107套绕在环形金刚线102内,随着张紧驱动组件108的运动调整环形金刚线102整体的张紧度。进一步的,张紧驱动组件108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的张紧砝码和用于提供位移的张紧摆杆,张紧摆杆一端连接张紧砝码,张紧摆杆的另一端连接张紧轮107。张紧砝码通过重力提供旋转位移,并将旋转位移通过张紧摆杆传递给张紧轮107,使张紧轮107摆动,张紧轮107将缠绕在轮面上的环形金刚线102的环绕面积逐渐拉大,从而实现张紧作用。
进一步的,切割刀头上设有水平滑动组件,切割刀头与底座框架通过水平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使金刚线在往复切割位沿水平方向进给截断硅棒。沿水平方向进给截断硅棒能够使金刚线给予硅棒更稳定的受力状态,避免上下切割过程中在切割底部过程中受硅棒重力影响产生崩边现象,水平切割能够极大的提高切割质量,避免崩边。切割刀头101水平滑动连接于机头框架109上。机头框架109设置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切割刀头101的长度和宽度,机头框架109用于支撑切割刀头101,并使切割刀头101在机头框架109内做水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硅棒113的往复切割,并且保护金刚线102避免受外界触碰等干扰。机头框架109上还设置有方便人机交互的显示屏和操作面板,用于调控切割过程中的金刚线进给速度等参数。进一步的,机头框架109顶部设有用于驱动切割刀头101水平运动的丝杠组件110,丝杠组件110包括丝杆、丝杠驱动电机、丝杠轴承座和丝母座,丝杠轴承座固定于机头框架109上,丝母座固定于切割刀头101上,丝杆套接丝杠轴承座和丝母座,丝杆端部传动连接有丝杠驱动电机。由于切割过程不需要对切割刀头施加较大的外力,仅需控制切割刀头按照预定方向运动即可,而丝杠组件110所需能源较低,方便精确控制,因此选用丝杠组件110,将丝杠组件110设置于机头框架109的顶部,避免切割过程中切削液对丝杠组件110的影响,有利于延长丝杠组件11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机头框架109顶部沿丝杠组件110运动方向设有刀头滑轨111,对应切割刀头101上设置有刀头滑块112,刀头滑轨111与刀头滑块112相配合使切割刀头101在机头框架109上滑动连接。对应丝杠组件110平行设置有刀头滑轨111和配套的刀头滑块112,方便定位切割刀头101的运动方向,同时避免丝杠组件110承受切割刀头101的重量,延长丝杠组件110的使用寿命。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切割刀头101底部还设置有滚轮,对应机头框架109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滚轮滚动的滚轮轨道,从而降低切割刀头101顶部刀头滑块112和刀头滑轨111垂直方向上的受力大小,使切割刀头101滑动更加顺畅,进一步降低了丝杠组件110的能源损耗。
进一步的,底座框架上设有用于输送硅棒上下料的输送平台和用于支撑固定硅棒的切割平台,输送平台与切割平台均沿硅棒输送方向设置于底座框架上。相对独立设置切割平台和输送平台,避免切割过程中硅棒晃动导致切割质量不稳定。
进一步的,输送平台包括用于托起硅棒的托架和用于升降托架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固定于底座框架上,升降组件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托架底部。进一步的,升降组件包括用于升降托架218的螺旋升降机219以及用于驱动螺旋升降机219运动的减速机223,减速机22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螺旋升降机219,螺旋升降机219固定连接托架218底部,减速机223固定于底座框架217上。通过在底座框架217上设置托架218,并在托架218下方固定连接螺旋升降机219,使得硅棒113在底座框架217上实现上升或下降操作,当接螺旋升降机219上升时,此时硅棒113主要受托架218的支撑,托架218主要设置在硅棒113下方,便于夹爪201等抓取移动组件对硅棒113进行抓取和移动,当接螺旋升降机219下降时,托架218与硅棒113分离,硅棒113主要依靠底座框架217上设置在两侧的支撑重心设置较低的支撑座进行支撑,此时硅棒113重心下降,进而保证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螺旋升降机219包括壳体220和升降杆221,减速机22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升降杆221,升降杆221端部固定连接托架218底部。减速机223的输出轴通过涡轮将水平转动位移传递给升降杆221的竖直转动位移,从而使得升降杆221能够上升或下降,带动连接在升降杆221顶端的托架218上升或下降。进一步的,升降杆221端部固定有连接法兰222,连接法兰222外径大于升降杆221外径。通过连接法兰222将升降杆221与托架218固定连接,较大的外径方便装配,同时能够更稳定的支撑托架218。进一步的,减速机223与螺旋升降机219通过联轴器224传动连接。设置联轴器224防止被联接的螺旋升降机219因故障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延长减速机223与螺旋升降机219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减速机223为双轴减速机,双轴减速机两端分别通过传动轴225传动连接两台螺旋升降机219。传动轴225将减速机223的线速度同步传送,并将减速机223与螺旋升降机219的联动距离拉开,便于通过双轴减速机控制相距较远的两个螺旋升降机219进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进一步的,螺旋升降机219侧面固定有用于辅助螺旋升降机219上下运动的导向组件226,导向组件226包括导向轴227和套接于导向轴227上的直线轴承228,导向轴227端部垂直固定于托架218底部,直线轴承228与螺旋升降机219固定连接。通过导向组件226的导向作用,限制螺旋升降机219的升降杆221运动方向,进而保证托架218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上升或下降,避免托架218倾斜导致硅棒113掉落的情况发生。导向轴227竖直固定,直线轴承228在导向轴227上沿导向轴227做直线运动,进而使固定在直线轴承228上的螺旋升降机219沿导向轴227做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底座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硅棒113在托架上移动的夹爪组件。进一步的,夹爪组件包括用于与硅棒113水平方向面接触的夹爪201、用于移动夹爪201的移动组件202以及用于支撑移动组件202的支架203,夹爪201设置于移动组件202上,移动组件202设置于支架203上。移动组件202包括控制夹爪201在X、Y、Z三轴方向上运动的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轴缓冲组件。此处的X、Y、Z三轴方向互相垂直,为基准坐标轴方向。原有爪形的夹爪201在抓取硅棒113时由于形状限制,通常为线接触模式,并且当硅棒113外表面不平整时,该线接触很容易变为点接触,这极大地降低了夹爪201抓取硅棒113的静摩擦力,容易导致硅棒113滑脱现象发生,增加安全隐患;本申请的面接触夹爪为平板状夹爪或弧形夹爪,其中弧形夹爪的弧面取向与硅棒113取向相一致,将原有的线接触改为面接触,增加夹爪201与硅棒113之间接触时的静摩擦力,从而避免滑脱现象的发生,通过将原来的吊装夹爪201改为带有缓冲功能的移动组件202,确保硅棒113在搬运过程中移动的平稳性。进一步的,X轴移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组件运动的X轴驱动组件204、用于支撑夹爪201的支座205、固定于支座205底部的X轴滑块206以及对应X轴滑块206设置于支架203上的X轴导轨207,X轴滑块206滑动连接于X轴导轨207上。通过设置X轴移动组件,使得硅棒113在被夹取后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精细控制移动距离,并且通过平行设置的X轴导轨207,限制硅棒113的移动方向平稳且不会产生偏差。进一步的,X轴驱动组件204包括齿轮、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以及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固定于支座205侧面,齿轮与减速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沿X轴方向设置于支架203上。通过减速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将减速电机的旋转位移传递给齿轮,再通过齿轮的转动,将转动位移通过啮合传递给齿条,由于齿条是固定的,其位移转变为滑动连接于齿条上支座205的相对位移,支座205移动,带动夹爪201以及夹爪201所夹取的硅棒113运动。进一步的,Y轴移动组件设置于支座205顶部,包括固定于支座205顶部的Y轴驱动组件、开孔于支座205顶部的Y轴滑槽210以及对应Y轴滑槽210设置的Y轴滑块209,Y轴滑槽210沿Y轴方向开孔,Y轴滑块209上端固定连接Y轴驱动组件。Y轴滑槽210设置为长条形,其长度不小于夹紧气缸208伸缩杆的最大伸出长度和最小缩回长度的差值,确保Y轴滑块209始终在Y轴滑槽210内来回运动而不会撞击到Y轴滑槽210的槽壁上,Y轴滑槽210设置有4个,分别位于支座205顶部的两侧,对应4个Y轴滑槽210设置有4个Y轴滑块209。进一步的,Y轴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支座205顶部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气缸208,夹紧气缸208伸缩杆端部固定连接有Y轴滑块209,Y轴滑块209下端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夹爪201的固定板211。每个夹紧气缸208的伸出杆端部固定有并排设置的两个Y轴滑块209,夹紧气缸208伸出杆的伸出方向相对设置,对应两个Y轴滑块209底部连接的两个固定板211相对设置,对应设置于固定板211上的夹爪201相对设置,从而方便对硅棒113进行两侧同时施加压力夹取硅棒113。进一步的,移动组件202包括控制夹爪201在Z轴方向上运动的Z轴缓冲组件,Z轴缓冲组件设置于固定板211上,夹爪201通过Z轴缓冲组件固定于固定板211上。通过设置Z轴缓冲组件,缓冲在夹取或放下过程中的震动对夹爪组件的影响,避免震动导致夹紧气缸208产生位移,带动夹爪组件偏离轨道,有利于延长夹紧气缸208和夹爪组件的使用寿命。将夹爪201通过活动块214定位在限位杆上,使活动块214只能沿限位杆方向上下活动,通过在活动块21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弹簧,并使弹簧处于相同程度的压缩状态,从而使得活动块214在两侧的弹簧压力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活动块214侧面固定连接夹爪201,从而使得夹爪201处于动态平衡,当夹爪201夹取硅棒113移动时,上弹簧212和下弹簧213能够保证硅棒113在Z轴方向上始终处于动态平衡运动中。进一步的,Z轴缓冲组件还包括沿Z轴方向设置的Z轴导轨以及对应Z轴导轨设置的Z轴滑块,Z轴导轨固定于固定板211上,Z轴滑块固定于夹爪201上。通过在固定板211上平行于弹簧组件设置有Z轴导轨,并配合Z轴导轨连接有Z轴滑块,Z轴滑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夹爪201,使得夹爪201在弹簧组件上沿Z轴方向运动的同时沿Z轴导轨上下运动,弹簧组件和Z轴导轨、Z轴滑块共同作用保证活动块214和夹爪201不会发生翻转现象。进一步的,夹爪201上抓取侧设有夹爪软垫215。夹爪软垫215有助于保护硅棒113在夹取过程中不受损伤,并且具备防滑作用,同时夹爪软垫215还能够增大夹爪201与硅棒11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静摩擦力,避免硅棒113滑脱情况的发生,优选为橡胶夹爪软垫215或硅胶夹爪软垫215。进一步的,夹爪软垫215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槽216。防滑槽216可以增大软垫与硅棒113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夹取硅棒113的静摩擦力,避免滑脱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切割平台包括用于支撑硅棒113的支撑架,支撑架相对设置于底座框架顶部两侧。支撑架229上设置有支撑斜面,两侧支撑斜面呈V字型相对设置。V字型具有自动定中心功能,避免硅棒113在支撑架229上的滑动,支撑斜面上优选的设置有支撑软垫231,支撑软垫231选用橡胶或者硅胶等软质耐用材料,增强硅棒113在支撑架229上的稳定性。优选的,支撑架229两侧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硅棒113在被托架218举起时滑脱的防护架230,防护架230固定于底座框架217两侧,优选的设置为高度可调节型防护架230。通过托架218和升降组件的配合实现硅棒113可控的上升或下降,在升降组件下降使硅棒113处于下降最低点时,此时硅棒113主要依靠底座框架217上的支撑架229的支撑斜面支撑,此时硅棒113受到的静摩擦力较大,倾向于静止不动状态,当升降组件上升,托架218将硅棒113托起后,硅棒113主要依靠托架218上的滚轮支撑,因此易于随着滚轮的朝向运动,此时,横跨于底座框架217上方的夹爪组件启动,两侧夹爪201夹紧硅棒113,然后随着X轴移动组件的运动带动硅棒113的移动,待硅棒113移动到截断区时,夹爪201放开硅棒113,升降组件下降,硅棒113落入底座框架217上支撑架229的支撑斜面上,硅棒113被V字型自动定中心的支撑斜面支撑,避免滑出现象的发生,便于进行截断、切割操作,当硅棒113截断或切割完毕后,通过升降组件将截断后的硅棒113通过托架218进行抬升,从而使得截断后硅棒113与截断前硅棒113产生高度差而分离。
进一步的,切割平台上还设有多个用于辅助支撑硅棒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成对设置于底座框架顶部两侧。支撑单元包括伸缩杆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支撑气缸302,支撑气缸302的伸缩杆端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硅棒113的支撑座303。还包括固定座301,固定座301上固定有伸缩杆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支撑气缸302,支撑气缸302的伸缩杆端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硅棒113的支撑座303,支撑座303与固定座301滑动连接。打破传统的支撑气缸302设置在硅棒113下方的布局,通过将支撑气缸302水平设置,避免硅棒113放置时突然较大的重力冲击对支撑气缸302的损坏,延长支撑气缸302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支撑座303上方设有用于分散硅棒113重力的支撑座斜面。支撑座303与硅棒113的接触面设置为仿形支撑的支撑座斜面,从而将硅棒113的重力分散传递给固定座301和支撑气缸302,使得支撑气缸302的伸缩杆仅受到硅棒113水平方向的分力,从而降低了支撑气缸302的受力大小,延长支撑气缸302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支撑座斜面上设置有软垫304。通过设置软垫304,降低硅棒113下落时对支撑座303的冲击力,同时,由于硅棒113为硬脆材质,通过软垫304的缓冲也有利于保护硅棒113外周不易磕碰受损,另外,软垫304还能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减小硅棒113在支撑坐上的滑动,有利于切割过程的精准度。进一步的,支撑座303底部设有滑块305,固定座301上对应滑块305设有滑轨306。通过在支撑座303底部设置滑块305和滑轨306,用于限制支撑座303只能沿伸缩杆的伸缩方向运动,同时,通过限制作用,避免伸缩杆在非伸缩方向上受力导致的损坏,有利于延长支撑气缸302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支撑气缸302通过固定架307固定于固定坐上,固定架307底部与固定座301固定连接,固定架307的内侧与支撑气缸302固定连接。优选的,固定架307为L型直角固定架307,确保支撑气缸302的水平固定强度。进一步的,支撑气缸302的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支撑气缸302的安装块308,安装块308对应支撑气缸302的伸缩杆设置有伸缩孔,支撑气缸302通过安装块308固定于固定架307上。伸缩孔的内径大于伸缩杆的外径,对伸缩杆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安装块308的宽度可调,对应不同的支撑气缸302其伸缩杆长度与不一致,通过调整安装块308,使得支撑气缸302最终伸出的伸缩杆最长值保持一致。进一步的,固定架307上设有用于定位固定块侧面的安装孔309。安装孔309的内径大于伸缩杆的外径,方便伸缩杆的伸缩以及安装块308的卡接定位,固定架307底部设有安装孔309,对应安装块308底部设置有安装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配合将安装块308固定于固定架307上。进一步的,固定座301上设有用于限位支撑座303最远滑动距离的限位板310,限位板310固定于支撑座303上方的一侧。限位板310竖直固定于支撑座303一侧端部,避免支撑气缸302伸缩过度或者支撑气缸302与支撑座303连接处疏松导致支撑座303突出或脱离固定座301的现象发生,避免在多个支撑装置并排支撑硅棒113时,由于个别支撑座303偏离预定位置导致硅棒113受力不稳,影响切割质量。优选的,限位板310与固定座301可拆卸式连接,并且固定位置可调节,从而方便使用者统一进行度量调整,确保位于同一竖排的支撑装置的支撑座303最终运动到同一直线位置上,也便于后期维护。进一步的,支撑气缸302的伸缩杆与支撑座30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便对其中任一部件进行更换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支撑单元成对固定在输送装置两侧,并与支撑架并排间隔排列,支撑斜面与支撑座斜面倾斜角度一致,硅棒113设置于支撑架对称轴上方,并依靠两侧斜面实现硅棒113自动定重心支撑效果,尤其是对于硅棒113表面不均一的情况,可通过支撑单元的调整支撑,使得硅棒113被两侧相对的支撑单元辅助支撑支撑。优选的,气缸外周套有防护罩进行防护,气缸伸缩杆与支撑座之间套有风琴防护罩。
进一步的,底座框架上设有用于辅助硅棒在托架上移动的下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包括用于勾住待下料硅棒113端部的勾手401、用于调整勾手401位置的旋转驱动组件以及用于移动硅棒113的行走驱动组件,勾手401固定于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旋转驱动组件固定于行走驱动组件上。通过设置勾手401来模拟人手勾住已切割的硅棒113端部,然后通过行走驱动组件带动勾手401向下料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硅棒113向下料方向运动,当不需要勾料时或者在向硅料端部运动的过程中,勾手401通过旋转驱动组件的旋转运动收回,避免勾手401与硅棒113产生碰撞。优选的,勾手401内测设置有勾手401软垫,方便勾手401牢牢抓紧硅棒113端部,避免滑脱现象发生,同时对硅棒113边缘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切割后的硅棒113边缘在勾拉过程中产生崩边现象,影响截断硅棒113的生产质量。进一步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箱402和固定于旋转箱402内部的旋转电机403,旋转电机40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延长杆404的一端,延长杆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勾手401。旋转箱402用于固定和保护旋转电机403,延长杆404使得勾手401与旋转箱402保持一定间距,并且延长杆404能够延长行走驱动机构运动的最远端,使得勾手401能够运动到截断机的切割位,直接通过旋转运动勾住切割后硅棒113的端部。进一步的,延长杆404端部设有第一同步轮,旋转电机403输出轴上设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405传动连接。通过设置同步带405和同步轮,将旋转电机403的旋转位移传递给同步轮,从而传递给连接同步轮的延长杆404,进而传递给连接延长杆404的勾手401。进一步的,行走驱动组件包括支架406和水平固定于支架406上的丝杠组件407,丝杠组件407包括丝杆、套接于丝杠上的丝母座以及驱动丝杆转动的伺服电机,丝母座上固定有用于在丝杆上来回移动的移动台408,移动台408侧面固定连接有旋转驱动组件。通过丝杠组件407驱动移动台408沿丝杆方向前后移动,并能通过丝杠组件407精确控制移动台408的移动距离。旋转驱动组件中的旋转箱402侧面固定连接移动台408的侧面,从而保证旋转箱402随着移动台408沿丝杆方向前后移动。进一步的,行走驱动组件还包括滑动限位组件409,滑动限位组件409包括与丝杆平行设置的导轨以及对应导轨上滑动连接的滑块,滑块固定于移动台408底部。通过设置滑动限位组件409,辅助丝杠组件407共同限制使移动台408以及固定于移动台408侧面的旋转箱402保持水平方向前后以后,不会发生转动。进一步的,旋转箱402上还设置有用于探测硅棒113距离的光眼和用于固定光眼的光眼支架410,光眼支架410的自由端固定有光眼,另一端固定于旋转电机403输出轴上,光眼支架410与勾手401朝相反方向相对设置。进一步的,光眼支架410与第一同步轮固定连接,旋转电机403输出轴的位移传递给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405将旋转位移传递给第二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再将旋转位移传递给光眼支架410,光眼支架410与勾手401朝相反方向相对设置,在第二同步轮转动的同时二者同时朝相反方向转动,互不干扰。使用时,硅棒113首先在端部的切割机头处切割掉头料,切割后的硅棒113断面平整,易于检测距离,且断面为刀头切割位点,通过将光眼支架410旋转到正下方与硅棒113断面相对位置,启动光眼探测此时硅棒113到光眼之间的距离,上传到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输入待切割硅棒113长度,系统通过换算得到切割后硅棒113到光眼之间的距离,并启动输送装置输送硅棒113,待光眼探测到设定的换算距离后,输送装置停止输送动作,待硅棒113稳定不动后,切割机头开始切割操作,从而实现自动精确切割所需要的硅棒113长度。进一步的,勾手401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薄硅片下料的取片辅助杆411,取片辅助杆411的一侧与勾手40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当硅棒113需要切割薄片时,由于切割液的作用,使得经过金刚线切割后的硅棒113薄片很容易紧贴在硅棒113上,不易取下,硅片属于硬脆材质,硬掰容易导致薄片的损坏,只能通过顺着切割方向滑动取出,但由于切割液的存在使得人工手动滑动较为困难,硅片与原来硅棒113之间由于线切割缝隙小,近乎真空状态,需要很大的拨动力才能拨动,而通过设置取片辅助杆411,在需要取片时转动取片辅助杆411,取片辅助杆411紧贴切割线切割位置转动,从而将硅棒113薄片剥离原硅棒113位置,方便露出边角供工作人员抓取,从而取下硅棒113薄片。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框架以及设置于底座框架上的用于切割硅棒的金刚线和用于实现金刚线往复切割的限位组件,金刚线缠绕在限位组件内形成往复切割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金刚线两侧的切割轮和辅助轮,金刚线在两组切割轮和辅助轮之间形成往复切割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架上设置有切割刀头,所述切割轮和辅助轮固定于所述切割刀头一侧,所述切割刀头上对应往复切割位设置有让位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头上设有水平滑动组件,切割刀头与底座框架通过水平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使金刚线在往复切割位沿水平方向进给截断硅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架上设有用于输送硅棒上下料的输送平台和用于支撑固定硅棒的切割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与所述切割平台均沿硅棒输送方向设置于底座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包括用于托起硅棒的托架和用于升降托架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框架上,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架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硅棒在托架上移动的夹爪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平台包括用于支撑硅棒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框架顶部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平台上还设有多个用于辅助支撑硅棒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成对设置于所述底座框架顶部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架上设有用于辅助硅棒在托架上移动的下料机械手。
CN202022183082.1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Active CN212684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3082.1U CN21268437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3082.1U CN21268437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4371U true CN212684371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8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3082.1U Active CN21268437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43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9669A (zh) * 2021-06-24 2021-08-31 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料棒磨面抛光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9669A (zh) * 2021-06-24 2021-08-31 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料棒磨面抛光方法及系统
CN113319669B (zh) * 2021-06-24 2022-04-08 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料棒磨面抛光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8042A (zh)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CN212684371U (zh) 一种金刚线往复切割截断机
CN107160478A (zh) 一种双搭伺服冲床
CN112060380A (zh) 一种硅棒输送装置
CN106976706B (zh) 一种纱卷悬挂线取料装置
KR101836342B1 (ko) 연마 테이블 교환 장치, 연마 테이블의 교환 방법, 및 반도체 디바이스 제조 장치의 구성 부품을 교환하는 장치
CN206998917U (zh) 侧挂式机械手
CN210233023U (zh) 中转机械手
CN210791587U (zh) 硅棒截断设备
CN210025417U (zh) 一种可调节切割点的制袋机切割装置
CN217570247U (zh) 一种钢带上料装置
CN213802091U (zh) 一种叠片机隔膜放卷装置的张紧调节机构
CN110586996B (zh) 裙板毛刷座端头铣削设备
CN212684370U (zh) 一种硅棒输送装置
CN214056122U (zh) 一种手模座
CN109132018A (zh) 一种竖式包装机及方法
CN210682498U (zh) 码垛排管升降机
CN111041552B (zh) 一种晶棒转移下降防护组件、晶棒取出装置及晶棒取出方法
CN218203869U (zh) 一种桥梁养护悬挂梯
CN213802090U (zh) 一种叠片机隔膜放卷装置的纠偏机构
CN211920804U (zh) 一种安全生产用升降平台
CN212420519U (zh) 一种机头升降辅助装置
CN215946539U (zh) 本坯垫起模机
CN217891460U (zh) 一种硅芯立式切割可调式粘棒头
CN213802092U (zh) 一种叠片机隔膜放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