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0330U -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0330U
CN212680330U CN202021290950.XU CN202021290950U CN212680330U CN 212680330 U CN212680330 U CN 212680330U CN 202021290950 U CN202021290950 U CN 202021290950U CN 212680330 U CN212680330 U CN 212680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ter
pipe
pump
a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09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杨
韩利
方济中
肖清明
张庆霞
马锐
潘洁
袁从明
宋春林
陈浩
罗翔宇
田炜
钱勇
刘启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09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0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0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0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包括事故油池、油水缓存槽及油水分离装置。油水缓存槽上设置油水进料泵,油水进料泵连接事故油池。油水缓存槽内设置有杂物截留滤框。油水进料泵的出口伸入杂物截留滤框内。油水缓存槽上还设置有有油水出料泵,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油水出料泵的出口,出水端连接有废水储槽,废水储槽上设置有废水循环泵,废水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油水缓存槽。将经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的低含油废水由废水循环泵输送返回油水缓存槽中,利用低含油废水循环浸泡被截留在杂物截留滤框中的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降低附着在杂物上的变压油的量,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Description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电站安全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涉及规范》,室外单台电气设备的油量在1000kg以上时,应设置储油或挡油设施。具体指出,应设置将油排至安全处所的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设置能容纳100%油量的储油或挡油设施。
现有的变压器事故油池多为露天设置,尤其的北方靠近沙漠的地区,变压器事故油池中可能落入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当检维修或遇到雨季时,变压器事故油池中的水位或油位超过安全阈值时,需要对变压器事故油池进行排水或排油作业。无论是排水或排油,都需要进行油水分离。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号为20092017065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除杂油水分离器、分离精滤器及除酸再生器。例如,专利号为201720095536.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及油水分离系统。然而,上述油水分离装置(系统)仅仅能实现油水分离,而在处理变压器事故油池中的废油或废水过程中,部分的废油吸附在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上,难以处理。如直接倾倒在野外,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置,则增加处理成本,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压器事故油池废水或废油处理过程中,部分吸附在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上的废油难以处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包括:
事故油池;
油水缓存槽,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设置油水进料泵,所述油水进料泵的入口连接所述事故油池,出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所述油水缓存槽内设置有杂物截留滤框,所述杂物截留滤框为四周开设有滤孔的框体,且悬空设置于所述油水缓存槽内;所述油水进料泵的出口伸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内;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还设置有有油水出料泵,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以及
用于分离废水和废油的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出水端连接有废水储槽,所述废水储槽上设置有废水循环泵,所述废水循环泵的入口连接所述废水储槽,出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还包括油水过滤器,所述油水过滤器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且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料端;所述油水过滤器内设置有吸油滤芯。
优选地,所述废水循环泵的出口端还连接有补水加热换热器,所述补水加热换热器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冷却换热器,所述出水冷却换热器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还设置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口伸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内。
优选地,所述杂物截留滤框的内壁上设置有防堵塞凸起。
优选地,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水曝气槽及油水分离管,所述油水曝气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及补水管,且上部设置有油水溢流管;所述油水分离管的上部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溢流管。
优选地,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低位循环水槽,所述低位循环水槽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料管及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进料管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管的底部卸料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低位循环水槽,且出口连接所述补水管。
优选地,所述油水曝气槽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曝气部、溢流颈部及释压部,所述溢流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曝气部和所述释压部的直径,所述油水溢流管设置于所述溢流颈部上。
优选地,所述油水分离管上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循环水进料管上设置有液位控制阀,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补水控制阀,所述第二曝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曝气控制阀;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微控制器,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具有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液位控制阀、所述第二补水控制阀及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油水缓存槽内液位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废水循环泵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补水控制阀,所述第一曝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曝气控制阀,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端上设置有排水控制阀,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还设置有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且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所述第一曝气控制阀及所述排水控制阀。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有益效果是:依次设置事故油池、油水缓存槽及油水分离装置,通过所述油水进料泵将所述事故油池中的油水混合物连同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一起送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中,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被截留在所述杂物截留滤框中,油水混合物则逐渐充满所述油水缓存槽。所述油水缓存槽里的油水混合物由所述油水出料泵泵入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在所述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废油和废水的分离,降低废水中的含油率。低含油废水由所述废水循环泵输送返回所述油水缓存槽中,利用低含油废水循环浸泡被截留在所述杂物截留滤框中的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从而使附着在杂物上的变压油被浸取到水里,降低附着在杂物上的变压油的量,实现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的管线流程图。
图2是油水分离装置的管线流程图。
图中: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10、事故油池100、油水缓存槽200、油水进料泵210、杂物截留滤框220、防堵塞凸起221、油水出料泵230、出水冷却换热器231、第一曝气管240、油水分离装置300、废水储槽310、废水循环泵320、补水加热换热器321、油水曝气槽330、曝气部3301、溢流颈部3302、释压部3303、第二曝气管331、补水管332、油水分离管340、油水溢流管350、低位循环水槽360、循环水进料管361、循环水泵362、油水过滤器400、吸油滤芯410、第二微控制器500、第二液位传感器501、液位控制阀502、第二补水控制阀503、第二曝气控制阀504、排油控制阀505、第一微控制器600、第一液位传感器601、第一补水控制阀602、第一曝气控制阀603、排水控制阀60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请参看图1,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10,包括事故油池100、油水缓存槽200及油水分离装置300。
所述事故油池100设置于变电站变压器下方,用于承接因检修、故障等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
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上设置油水进料泵210,所述油水进料泵210的入口连接所述事故油池100,出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200。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设置有杂物截留滤框220,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为四周开设有滤孔的框体,且悬空设置于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所述油水进料泵210的出口伸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内。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上还设置有有油水出料泵230,所述油水出料泵230的入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200。
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用于分离废水和废油,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出料泵230的出口,出水端连接有废水储槽310,所述废水储槽310上设置有废水循环泵320,所述废水循环泵320的入口连接所述废水储槽310,出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200。
依次设置事故油池100、油水缓存槽200及油水分离装置300,通过所述油水进料泵210将所述事故油池100中的油水混合物连同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一起送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中,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被截留在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中,油水混合物则逐渐充满所述油水缓存槽200。所述油水缓存槽200里的油水混合物由所述油水出料泵230泵入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在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中进行废油和废水的分离,降低废水中的含油率。例如,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可以是聚结除油器或聚结脱水器。低含油废水由所述废水循环泵320输送返回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中,利用低含油废水循环浸泡被截留在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中的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从而使附着在杂物上的变压油被浸取到水里,降低附着在杂物上的变压油的量,实现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一实施例中,为提高油水分离效率,尤其是当所述事故油池100中承接了大量的变压油的情况下,加速油水分离,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所述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10还包括油水过滤器400,所述油水过滤器400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出料泵230的出口,且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的进料端。所述油水过滤器400内设置有吸油滤芯410。由所述油水出料泵230泵出的油水混合物首先经过所述油水过滤器400,实现油水的初步分离。当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含量较小时,一般的,油水混合物可不经过所述油水过滤器400,直接通过所述油水过滤器400的跨线,输送进入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
一优选实施例中,为提高从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上浸取变压油的效率,提高油水混合物中油水分离效率,尽可能降低水中的变压油含量,所述废水循环泵320的出口端还连接有补水加热换热器321,所述补水加热换热器321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200。所述油水出料泵230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冷却换热器231,所述出水冷却换热器231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过滤器400。通过所述废水循环泵320进入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中的低含油废水,首先经过所述补水加热换热器321加热到35℃~50℃,以提高低含油废水对附着在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上的变压油的浸出率,提高浸出效率。所述油水缓存槽200的出水则经过所述出水冷却换热器231冷却至20℃以下,以使变压油从油水混合物中析出,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上还设置有第一曝气管240,所述第一曝气管240的出口伸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内。通过所述第一曝气管240,向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鼓入空气,一方面扰动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内的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使其与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中的水充分接触,使附着在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上的变压油被浸取到水中。另一方面,通过曝气,使水中含有的部分乳化状态的变压油析出,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的内壁上设置有防堵塞凸起221,以防止片状的杂物贴合在杂物截留滤框220的内表面,造成所述杂物截留滤框220堵塞。
请一并参看图2,一优选实施例中,为提高对事故油池100中的油水混合物的处理效果,进一步回收污水中的废油,降低废油中的含水率,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包括油水曝气槽330及油水分离管340,所述油水曝气槽33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331及补水管332,且上部设置有油水溢流管350。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上端进料口连接所述油水溢流管350。
对事故油池100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操作时,油水混合物首先经所述油水出料泵230泵入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并控制液位至所述油水溢流管350的入口处。通过所述第二曝气管331向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通入空气,曝气,一方面促进油水分离,尤其是促进乳化状态的油水分离,另一方面使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的液面波动,漂浮于液面上的变压器油和部分水由所述油水溢流管350溢流,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一段时间后,静置,使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的油水分层。该油水分离装置300在处理变压器事故池油水混合物时,首先通过曝气,使污水中的乳化的变压油与水分离,并漂浮于液面上方,降低油水分离后,水相中的油含量。液面波动,漂浮于液面上方的油及部分水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静置分层,底层的水相可返回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进行二次曝气,提高处理深度。油相外排,大幅度降低了油相中的水量,实现真正的油水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还包括:低位循环水槽360,所述低位循环水槽360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料管361及循环水泵362,所述循环水进料管361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底部卸料口,所述循环水泵362的入口连接所述低位循环水槽360,且出口连接所述补水管332。首先,污水在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静置分层,下层的水相通过所述循环水进料管361排入所述低位循环水槽360中暂存,油相可以被截留在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也可以从卸清口排出。其次,对所述油水曝气槽330进行曝气的过程中,当所述油水曝气槽330的液位较低,液位波动不足以使油水混合物溢流至所述油水溢流管350中时,启动所述循环水泵362,将所述低位循环水槽360中存储的污水泵入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一方面补充液位损失,另一方面,实现污水循环曝气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水泵362的出口连接于所述油水曝气槽330的槽底部或中部,以避免循环补水的过程中产生液位波动,造成过多水溢流至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提高分离效率。进一步地,用于将变压器事故池污水送入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的污水入口管设置于所述循环水泵362的入口端或出口端,以能够利用所述循环水泵362实现对所述油水曝气槽330的进料,节约设备安装空间,降低运行成本。
为便于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控制,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还设置有自动控制组件。
例如,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上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501,所述循环水进料管361上设置有液位控制阀502,所述液位控制阀502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01联锁。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01检测得到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液位达到高位阈值时,开始静置分层,预定时间后,自动打开所述液位控制阀502,将水相排入所述低位循环水槽360中,当液位达到低位阈值时,自动关闭所述液位控制阀502,停止排水。如此,每次静置分层后,油相都被截留在所述油水分离管340,通过不断累积,形成油柱,从而进一步降低油相中的含水量,降低废油处理量,降低污水处置成本。
例如,所述补水管332上设置有第二补水控制阀503,所述第二补水控制阀503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01联锁。也就是说,曝气过程中,当所述油水分离管340内的液位未达到高位阈值,液位却停滞不动时(液位变化率为零或变小),打开所述补水控制阀,向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补水,保持所述油水曝气槽330液位稳定。
例如,所述第二曝气管331上设置有第二曝气控制阀504,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504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01联锁。也就是说,当所述油水分离管340内的液位达到高位阈值时,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504自动关闭,停止曝气。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与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的污水同时静置分层。
例如,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00还包括第二微控制器500,所述第二微控制器500具有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01,所述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液位控制阀502、所述第二补水控制阀503及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504。在一个最优的实施例中,对变压器事故池油水分离包括以下过程。
当所述油水曝气槽330的液位达到目标液位时,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504开启,进行曝气。曝气过程中,所述油水曝气槽330液面波动,上层油水混合物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01检测所述油水分离管340液位,当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液位变化率降低或液位不上涨时,打开所述第二补水控制阀503,向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补充污水。当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液位达到高位阈值(例如,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液位达到95%时),关闭所述第二补水控制阀503,关闭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504,进行静置。静置一段时间后(例如静置1小时后),打开所述液位控制阀502,将所述油水分离管340底层的水排放至所述低位循环水槽360中。当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液位达到低位阈值时(例如,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液位达到10%时),关闭所述液位控制阀502,并同时打开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504,重复上述步骤若干次,例如,重复上次步骤3~5次。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油控制阀505,于最后一次关闭所述液位控制阀502后,打开所述排油控制阀505,将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上层的油及油水混合物排出。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油水溢流管350倾斜设置,所述油水溢流管350靠近所述油水曝气槽330的一端高于其靠近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一端,以便于从所述油水曝气槽330溢流至所述油水溢流管350中的油水混合物,自流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管径不大于5cm,原则上,所述油水分离管的管径越小,越有利于漂浮于油水界面上方的变压油聚集,形成油柱。然而,考虑到一次曝气过程中,溢流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中油水混合物的量足够,减少循环曝气次数,作为优选,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管径为2cm~3cm。同时,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具有一定的高度,例如,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高度为80cm~150cm,以使所述油水分离管340具有足够的容积,从而减少循环曝气次数。例如,所述油水分离管340为蛇形管式,以进一步增大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容积。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管径较小,或者设置有蛇形管道,加之从所述油水曝气槽330溢流至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油水混合物的量较小,油水混合物在由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的过程中,基本沿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管壁流下。由于变压油和水在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管壁上的表面张力不同,变压油容易附着在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管壁上,而水则加速下流至所述油水分离管340的底部,从而有利于所述油水分离管340内的油水快速分离,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水曝气槽33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曝气部3301、溢流颈部3302及释压部3303,所述溢流颈部3302的直径小于所述曝气部3301和所述释压部3303的直径,所述油水溢流管350设置于所述溢流颈部3302上。优选地,所述曝气部3301的上部呈圆弧形设置。也就是说,所述油水曝气槽330底部的截面积较大,并逐渐向上收缩,到达所述溢流颈部3302处时,截面积变小。变压器事故池污水进入所述油水曝气槽330中,变压油在所述曝气部3301的导向作用下,向所述溢流颈部3302汇集,最终在所述溢流颈部3302形成含油量较高的区间。曝气过程中,所述溢流颈部3302处的液位波动,所述溢流颈部3302处含油量较高的油水混合物溢流进入所述油水溢流管350中,从而加速了油水分离过程。所述释压部3303为了防止曝气过程中,液位波动过大,导致液位骤然上述,导致污染外溢的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为便于自动控制,减少人力成本,所述油水缓存槽200还设置有自动控制组件。
例如,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液位的第一液位传感器601,所述废水循环泵320的出口端上设置有第一补水控制阀602,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01与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602联锁。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01监测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的油水液位,并当油水液位达到高位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602关闭,停止向所述油水缓存槽200补水。
例如,所述第一曝气管240上设置有第一曝气控制阀603,所述第一曝气控制阀603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01联锁。当油水液位达到高位阈值时,所述第一曝气控制阀603打开,向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曝气。值得说明的是,曝气有利于附着在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上的变压油脱附,也有利于油水混合物中油水乳化物的分离解析。
例如,所述油水出料泵230上设置有排水控制阀604,所述排水控制阀604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01联锁。当油水液位达到高位阈值时,并经过预定时间的曝气后,所述排水控制阀604打开,将油水混合物排出。
例如,所述油水缓存槽200上还设置有第一微控制器600,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01,且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602、所述第一曝气控制阀603及所述排水控制阀60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00包括计时单元。
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油水进料泵210将事故油池100中的油水混合物送入所述杂质截留滤框220中,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被截留在所述杂质截留滤框220,油水混合物则充满所述油水缓存槽200的内腔。通过所述第一微控制器600控制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602打开,向所述油水缓存槽200补充经油水分离后的含油量较少的水,至所述油水缓存槽200的油水液位达到高位阈值,关闭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602,停止补水。并打开所述第一曝气控制阀603,向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曝气,同时计时,曝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所述第一曝气控制阀603,打开所述排水控制阀604,将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的油水混合物排空。当所述油水缓存槽200的油水液位达到低位阈值时,打开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602,向所述油水缓存槽200内补水,依次循环若干次,对附着于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上的变压油充分浸泡,降低附着在灰尘、沙子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杂物的变压油,实现无害化处置。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事故油池;
油水缓存槽,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设置油水进料泵,所述油水进料泵的入口连接所述事故油池,出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所述油水缓存槽内设置有杂物截留滤框,所述杂物截留滤框为四周开设有滤孔的框体,且悬空设置于所述油水缓存槽内;所述油水进料泵的出口伸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内;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还设置有油水出料泵,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以及
用于分离废水和废油的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出水端连接有废水储槽,所述废水储槽上设置有废水循环泵,所述废水循环泵的入口连接所述废水储槽,出口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水过滤器,所述油水过滤器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且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料端;所述油水过滤器内设置有吸油滤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循环泵的出口端还连接有补水加热换热器,所述补水加热换热器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缓存槽;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冷却换热器,所述出水冷却换热器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油水过滤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还设置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口伸入所述杂物截留滤框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截留滤框的内壁上设置有防堵塞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水曝气槽及油水分离管,所述油水曝气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及补水管,且上部设置有油水溢流管;所述油水分离管的上部进料端连接所述油水溢流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低位循环水槽,所述低位循环水槽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料管及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进料管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管的底部卸料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所述低位循环水槽,且出口连接所述补水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曝气槽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曝气部、溢流颈部及释压部,所述溢流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曝气部和所述释压部的直径,所述油水溢流管设置于所述溢流颈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管上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循环水进料管上设置有液位控制阀,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补水控制阀,所述第二曝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曝气控制阀;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微控制器,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具有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液位控制阀、所述第二补水控制阀及所述第二曝气控制阀。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油水缓存槽内液位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废水循环泵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补水控制阀,所述第一曝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曝气控制阀,所述油水出料泵的出口端上设置有排水控制阀,所述油水缓存槽上还设置有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且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补水控制阀、所述第一曝气控制阀及所述排水控制阀。
CN202021290950.XU 2020-07-02 2020-07-02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Active CN212680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0950.XU CN212680330U (zh) 2020-07-02 2020-07-02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0950.XU CN212680330U (zh) 2020-07-02 2020-07-02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0330U true CN212680330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0950.XU Active CN212680330U (zh) 2020-07-02 2020-07-02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0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3798B (zh) 水电站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100575271C (zh) 油污水船处理油污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KR101933459B1 (ko) 빗물 재활용 시스템
CN201420028Y (zh) 无动力自动油水分离器
JP2007029801A (ja) 固液分離装置および固液分離システム
CN203451304U (zh) 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JP6281746B2 (ja) サブタンク式油水分離自動回収装置
CN2566925Y (zh)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CN212680330U (zh)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CN106966552A (zh) 一种餐饮行业废水处理装置
CN213012246U (zh) 变压器事故油池油水分离系统
JP2859777B2 (ja) 流出油の回収装置および回収方法
CN213265945U (zh) 变压器事故池油水缓存装置
CN111760374A (zh) 变压器事故油池系统
CN205917081U (zh) 一种无动力油水分隔机构
CN111762906A (zh) 变压器事故油池油水分离系统
CN212680152U (zh) 变压器事故池油水分离装置
CN103539216A (zh) 一种全封闭气浮式隔油器
CN111760331A (zh) 变压器事故池油水分离装置
CN213707898U (zh) 一体式变压器事故油池油水分离系统
KR102429669B1 (ko) 유분센서에 의한 가열세척수 공급방식의 협잡물 종합처리기
CN107098538A (zh) 餐饮废水处理整体装置
CN209307464U (zh) 稀土萃取过程中去除稀土溶液中浮油的装置
US20100230337A1 (en) Water tank apparatus
SU1047492A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масл ных эмульс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