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8377U -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8377U
CN212678377U CN202021081617.8U CN202021081617U CN212678377U CN 212678377 U CN212678377 U CN 212678377U CN 202021081617 U CN202021081617 U CN 202021081617U CN 212678377 U CN212678377 U CN 212678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infrared
heating element
electromagnetic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16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臣
李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Hubei Industrial LLC
Priority to CN2020210816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8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8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8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所述发烟基质的电磁发热体和用于加热所述发烟基质的红外发热体,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复合成一体,且所述红外发热体设置成比所述电磁发热体更靠近所述发烟基质侧。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通过物理压制、喷涂、涂布、电镀或粘接复合成一体。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发烟基质同时实现电磁感应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从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且加热均匀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烟草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卷烟通常采用发热电阻进行加热,如MCH陶瓷发热体(金属陶瓷发热体),一般是通过发热电阻将热量传递到导温层,进而再传导给烟草制品,其传热方式为热传导。但是,由于发热电阻在烟草制品内部的分布并不均匀,且烟草制品与导温层间的接触存在间隙,因此必然会使得加热效率低,且不同位置的烟草制品受热不均匀,从而导致与发热电阻接触的烟草制品(烟丝)容易焦化、碳化,甚至会粘结在发热电阻的表面,使用后的烟草制品(烟丝)不易与发热电阻分离,还会污染发热电阻,降低发热电阻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能够提高加热效率,且加热均匀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所述发烟基质的电磁发热体和用于加热所述发烟基质的红外发热体,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复合成一体,且所述红外发热体设置成比所述电磁发热体更靠近所述发烟基质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通过物理压制、喷涂、涂布、电镀或粘接复合成一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设置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内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设置成棒体状、尖头棒体状、片体状、尖头片体状、刀片状、圆锥体状、多边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体、四棱体以及五棱体中一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设置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外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设置成圆筒形、椭圆筒形、正方筒形、长方筒形、菱方筒形以及多边筒形中的一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的数目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内部和外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与所述发烟基质混合;或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嵌设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内部与所述发烟基质一体成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设置成颗粒。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采用铁、钴、镍、铝、铁氧体或合金制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采用钙钛矿、碳化硅、镁电气石、锂辉石或钙芒硝制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固定于抽烟装置内的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设置了电磁发热体和红外发热体,能够对发烟基质同时实现电磁感应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复合加热方式使得热量能够以传导和辐射的形式传递,从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加热效果好,因此缩短了发烟基质由受热到雾化的时间,且加热均匀性好。
2、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的红外发热体和电磁发热体通过物理压制、喷涂、涂布、电镀或粘接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3、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不仅能够实现内部加热或外部加热,而且能够同时实现内部加热和外部加热,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增强加热效果,进一步缩短发烟基质由受热到雾化的时间,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均匀性。
4、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还包括底座,能够快速地将加热组件固定在抽烟装置内。
5、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的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2-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3-板体;31-通孔;4-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5-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6-底座;7-第一电磁发热体;8-第一红外发热体;9-第二电磁发热体;10-第二红外发热体;11-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2-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3-第三电磁发热体;14-第三红外发热体;15-第四电磁发热体;16-第四红外发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和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其中,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和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复合成一体,且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设置成比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更靠近发烟基质侧。使用时,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处于高频磁场中,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受到磁场感应而发热,从而对发烟基质进行加热,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的热量传递到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受热后产生红外辐射,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发烟基质,该加热组件能够对发烟基质同时实现电磁感应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复合加热方式使得热量能够以传导和辐射的形式传递,从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加热效果好,因此缩短了发烟基质由受热到雾化的时间,且加热均匀性好。
进一步地,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套设在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的外部。
进一步地,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和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通过物理压制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和铁质筒形电磁发热体1的复合体用于设置在发烟基质的外部,能够实现外部加热。
进一步地,发烟基质包括烟草薄片、烟草颗粒和/或烟草烟丝。
进一步地,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烟基质的板体3,能够防止发烟基质脱落。
进一步地,板体3上设置有用于保持气路通畅的通孔31。通孔31的数目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者不设置通孔31,进气流通过发烟基质与钙钛矿质圆筒形红外发热体2形成的间隙进气。
进一步地,通孔31的数目为四个。四个通孔31间隔设置在板体3上,能够有效保障发烟基质在吸食过程中气路通畅。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和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其中,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和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复合成一体,且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设置成比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更靠近发烟基质侧。使用时,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处于高频磁场中,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受到磁场感应而发热,从而对发烟基质进行加热,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的热量传递到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受热后产生红外辐射,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发烟基质,该加热组件能够对发烟基质同时实现电磁感应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复合加热方式使得热量能够以传导和辐射的形式传递,从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加热效果好,因此缩短了发烟基质由受热到雾化的时间,且加热均匀性好。
进一步地,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包覆在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的外部。
进一步地,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和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通过粘接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和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的复合体用于设置在发烟基质的内部,能够实现内部加热。
进一步地,碳化硅质红外发热体5和铝质片式电磁发热体4的复合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加热组件固定于抽烟装置内的底座6,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能够实现外部加热的第一加热组件和能够实现内部加热的第二加热组件。其中,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一电磁发热体7和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一红外发热体8。第一电磁发热体7和第一红外发热体8复合成一体,且第一红外发热体8设置成比第一电磁发热体7更靠近发烟基质侧。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二电磁发热体9和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二红外发热体10。第二电磁发热体9和第二红外发热体10复合成一体,且第二红外发热体10设置成比第二电磁发热体9更靠近发烟基质侧。使用时,第一电磁发热体7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分别处于高频磁场中,第一电磁发热体7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分别受到磁场感应而发热,从而对发烟基质进行加热,第一电磁发热体7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的热量分别传递到第一红外发热体8和第二红外发热体10,第一红外发热体8和第二红外发热体10受热后均产生红外辐射,第一红外发热体8和第二红外发热体10分别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发烟基质,复合加热方式使得热量能够以内部和外部的传导以及内部和外部的辐射的形式传递,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加热效果好,因此进一步缩短了发烟基质由受热到雾化的时间,且加热均匀性好。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发热体7套设在第一红外发热体8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一红外发热体8和第一电磁发热体7通过物理压制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第一红外发热体8和第一电磁发热体7的复合体用于设置在发烟基质的外部,能够实现外部加热。
进一步地,第一红外发热体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烟基质的板体3,能够防止发烟基质脱落。
进一步地,板体3上设置有用于保持气路通畅的通孔31。通孔31的数目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者不设置通孔31,进气流通过发烟基质与第一红外发热体8形成的间隙进气。
进一步地,通孔31的数目为四个。四个通孔31间隔设置在板体3上,能够有效保障发烟基质在吸食过程中气路通畅。
进一步地,第一电磁发热体7设置成圆筒式电磁发热体。第一红外发热体8设置成圆筒式红外发热体。
进一步地,第二红外发热体10包覆在第二电磁发热体9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二红外发热体10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通过粘接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第二红外发热体10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的复合体用于设置在发烟基质的内部,能够实现内部加热。
进一步地,第二红外发热体10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的复合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加热组件固定于抽烟装置内的底座6,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第二红外发热体10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的复合体的顶部穿过第一红外发热体8的内部的板体3并设置在第一红外发热体8的内部。
进一步地,第二红外发热体10和第二电磁发热体9的复合体的底座6设置在第一红外发热体8和第一电磁发热体7的复合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第二电磁发热体9设置成片体式电磁发热体。
实施例四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和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其中,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和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复合成一体,且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设置成比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更靠近发烟基质侧。使用时,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处于高频磁场中,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受到磁场感应而发热,从而对发烟基质进行加热,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的热量传递到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受热后产生红外辐射,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发烟基质,该加热组件能够对发烟基质同时实现电磁感应加热和红外辐射加热,复合加热方式使得热量能够以传导和辐射的形式传递,从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加热效果好,因此缩短了发烟基质由受热到雾化的时间,且加热均匀性好。
进一步地,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包覆在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的外部。
进一步地,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和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通过粘接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和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的复合体用于设置在发烟基质的内部,能够实现内部加热。
进一步地,镁电气石、锂辉石、钙钛矿红外发热体12和镍钴质圆棒式电磁发热体11的复合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加热组件固定于抽烟装置内的底座6,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五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能够实现外部加热的第三加热组件和能够实现内部加热的第四加热组件。其中,第三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三电磁发热体13和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三红外发热体14。第三电磁发热体13和第三红外发热体14复合成一体,且第三红外发热体14设置成比第三电磁发热体13更靠近发烟基质侧。第四加热组件包括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四电磁发热体15和用于加热发烟基质的第四红外发热体16。第四电磁发热体15和第四红外发热体16复合成一体,且第四红外发热体16设置成比第四电磁发热体15更靠近发烟基质侧。使用时,第三电磁发热体13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分别处于高频磁场中,第三电磁发热体13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分别受到磁场感应而发热,从而对发烟基质进行加热,第三电磁发热体13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的热量分别传递到第三红外发热体14和第四红外发热体16,第三红外发热体14和第四红外发热体16受热后均产生红外辐射,第三红外发热体14和第四红外发热体16分别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发烟基质,该加热组件能够对发烟基质同时实现内部和外部的电磁感应加热以及内部和外部的红外辐射加热,复合加热方式使得热量能够以内部和外部的传导以及内部和外部的辐射的形式传递,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加热效果好,因此进一步缩短了发烟基质由受热到雾化的时间,且加热均匀性好。
进一步地,第三电磁发热体13套设在第三红外发热体14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三红外发热体14和第三电磁发热体13通过物理压制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第三红外发热体14和第三电磁发热体13的复合体用于设置在发烟基质的外部,能够实现外部加热。
进一步地,第三红外发热体1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烟基质的板体3,能够防止发烟基质脱落。
进一步地,板体3上设置有用于保持气路通畅的通孔31。通孔31的数目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者不设置通孔31,进气流通过发烟基质与第三红外发热体14形成的间隙进气。
进一步地,通孔31的数目为四个。四个通孔31间隔设置在板体3上,能够有效保障发烟基质在吸食过程中气路通畅。
进一步地,第三电磁发热体13设置成长方筒式电磁发热体。第三红外发热体14设置成圆筒式红外发热体。
进一步地,第四红外发热体16包覆在第四电磁发热体15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四红外发热体16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通过粘接复合成一体,稳定性好,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第四红外发热体16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的复合体用于设置在发烟基质的内部,能够实现内部加热。
进一步地,第四红外发热体16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的复合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加热组件固定于抽烟装置内的底座6,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第四红外发热体16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的复合体的顶部穿过第三红外发热体14的内部的板体3并设置在第三红外发热体14的内部。
进一步地,第四红外发热体16和第四电磁发热体15的复合体的底座6设置在第三红外发热体14和第三电磁发热体13的复合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第四电磁发热体15设置成圆棒体式电磁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热所述发烟基质的电磁发热体和用于加热所述发烟基质的红外发热体,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复合成一体形成复合体,且所述红外发热体设置成比所述电磁发热体更靠近所述发烟基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通过物理压制、喷涂、涂布、电镀或粘接复合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设置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设置成棒体状、片体状、圆锥体状、三棱体、四棱体以及五棱体中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状包括尖头棒体状;所述片体状包括尖头片体状;所述四棱体包括正方体和/或长方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设置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设置成圆筒形、椭圆筒形以及多边筒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的数目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内部和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与所述发烟基质混合;或
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用于嵌设在所述发烟基质的内部与所述发烟基质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设置成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采用铁、钴、镍、铝、铁氧体或合金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采用钙钛矿、碳化硅、镁电气石、锂辉石或钙芒硝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体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的所述复合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固定于抽烟装置内的底座。
CN202021081617.8U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Active CN212678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1617.8U CN212678377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1617.8U CN212678377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8377U true CN212678377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1617.8U Active CN212678377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83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7464A (zh) * 2022-10-26 2022-12-16 湖南大学 一种石英玻璃模压成形装置和方法
WO2023000855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855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477464A (zh) * 2022-10-26 2022-12-16 湖南大学 一种石英玻璃模压成形装置和方法
CN115477464B (zh) * 2022-10-26 2024-01-23 湖南大学 一种石英玻璃模压成形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9715A (zh)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CN212678377U (zh) 一种用于发烟基质的加热组件
CN110461176A (zh) 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
WO2023024812A1 (zh) 加热器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8509307U (zh) 电加热装置
WO2021052233A1 (zh) 烟具
CN105916221A (zh) 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体的制备方法
CN114209090B (zh) 雾化加热组件及其雾化加热装置
WO2023197756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CN109874185A (zh) 一种发热装置及发热设备
WO2024027386A1 (zh) 加热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65930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0996410A (zh) 一种耐高温石墨烯加热板的制造工艺
CN109939875A (zh) 一种声表面波雾化芯片、制作方法及装置
CN207692968U (zh) 雾化装置及其电子烟
WO2023115813A1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用途
CN210248394U (zh) 一种电热丝、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7754544U (zh) 一种加热装置以及低温烘焙烟具
CN107647764A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JP2004134741A5 (zh)
CN21833772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KR102377829B1 (ko) 전기밥솥
CN208369868U (zh) 一种铸铁发热体
CN220859454U (zh) 一种发热丝和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75426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