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4056U -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4056U
CN212674056U CN202021316087.0U CN202021316087U CN212674056U CN 212674056 U CN212674056 U CN 212674056U CN 202021316087 U CN202021316087 U CN 202021316087U CN 212674056 U CN212674056 U CN 212674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instrument
dimensional measuring
rotating shaft
bas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60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钱生
王金玉
杜凯
李俊
熊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l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60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4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4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4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属于测量仪技术领域。该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包括底部支撑部分和三维测量部分。所述底部支撑部分包括带底座、操作台板、转轴和驱动组件,所述操作台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转轴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转轴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板底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表面。本实用新型转轴转动带动操作台板转动,即带动操作台板上的物品转动进行三维测量。同时,转动驱动件带动支架以及支架底端的激光测量仪主体绕着圆弧板的圆心转动,使得激光测量仪主体能够对物品的外围进行测量,相比于传统的测量尺测量则是更加快速,提高三维测量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仪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背景技术
三维测量即是被测物进行全方位测量,确定被测物的三维坐标测量数据。现有的技术方式,对于大型物件进行三维测量较为困难,主要采用测量尺进行测量。测量时需要将测量尺移动至较多的角度和位置进行测量,采用测量尺进行三维测量不仅测量动作较为繁琐,而且测量较为耗费时间、测量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旨在改善采用测量尺进行三维测量,测量动作较为繁琐,测量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包括底部支撑部分和三维测量部分。
所述底部支撑部分包括带底座、操作台板、转轴和驱动组件,所述操作台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转轴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转轴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板底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且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三维测量部分包括圆弧板、支架、激光测量仪主体和转动驱动件,所述圆弧板安装于所述操作台板上表面,所述转动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架内部,且所述激光测量仪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底部,所述支架上端沿圆弧板圆弧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圆弧板,所述转动驱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圆弧板内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皮带,所述主动带轮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从动带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外部,且所述皮带连接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操作台板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滚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滚珠设置有若干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板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支架上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条形通槽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通槽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架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滑块的竖向截面均为T字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减速电机和齿轮,所述减速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内壁,且所述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板内圈设置有圆弧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圆弧齿条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使用时,将待测量物品放置在操作台板上方;驱动组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操作台板转动,即带动操作台板上的物品转动进行三维测量。同时,转动驱动件带动支架以及支架底端的激光测量仪主体绕着圆弧板的圆心转动,使得激光测量仪主体能够对物品的外围进行测量,相比于传统的测量尺测量则是更加快速,提高三维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动驱动件和支架安装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部支撑部分;110-底座;120-操作台板;130-转轴;140-驱动组件;141-驱动电机;142-主动带轮;143-从动带轮;144-皮带;150-凹槽;160-第一滑槽;170-第二滑槽;180-滚珠;20-三维测量部分;210-圆弧板;220-支架;230-激光测量仪主体;240-转动驱动件;241-减速电机;242-齿轮;243-圆弧齿条;250-条形通槽;260-第三滑槽;27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包括底部支撑部分10和三维测量部分20。
其中,底部支撑部分10用于支撑三维测量部分20,同时,底部支撑部分10可用于旋转调节上方的待测量物品,而三维测量部分20则是能够转动测量物品外部的尺寸,相比于传统的测量尺,测量速度更快、效率高。
请参阅图1,底部支撑部分10包括带底座110、操作台板120、转轴130和驱动组件140,操作台板120设置于底座110上方,转轴130底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10,转轴130顶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台板120底部;转轴130和操作台板12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驱动组件140安装于底座110上表面,且驱动组件140输出端连接于转轴130。底座110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0,转轴130和驱动组件140均设置于凹槽150内部,可减少驱动组件140和转轴130安装占用的高度。
请参阅图2和3,驱动组件140包括驱动电机141、主动带轮142、从动带轮143和皮带144,主动带轮142固定安装于驱动电机141输出端,从动带轮143固定安装于转轴130外部,且皮带144连接于主动带轮142和从动带轮143;主动带轮142和从动带轮143均采用平键连接。驱动组件140中的驱动电机141带动主动带轮142转动,通过皮带144和从动带轮143带动转轴130转动。底座110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60,操作台板120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70,第一滑槽160和第二滑槽170之间设置有滚珠180。第一滑槽160和第二滑槽170均为环形结构,且滚珠18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滚珠180用于加强支撑操作台板120。
请参阅图1、4和5,三维测量部分20包括圆弧板210、支架220、激光测量仪主体230和转动驱动件240,圆弧板210安装于操作台板120上表面,转动驱动件240安装于支架220内部,且激光测量仪主体230固定安装于支架220底部,激光测量仪主体230可与外界的电脑等设备进行连接,用于监测查看测量的数据。支架220上端沿圆弧板210圆弧方向滑动连接于圆弧板210,转动驱动件240转动设置于圆弧板210内圈。
请参阅图4,圆弧板210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250,支架220上端滑动连接于条形通槽250内部,条形通槽250用于活动贯穿安装支架220。条形通槽250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三滑槽260,第三滑槽260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270,支架220顶部固定连接于滑块270;支架220和滑块27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第三滑槽260和滑块270的竖向截面均为T字型结构。T字型结构滑块270能够在第三滑槽260内部稳定带动支架220以及支架220底端的激光测量仪主体230滑动。转动驱动件240包括减速电机241和齿轮242,减速电机241安装于支架220内壁,且齿轮242固定安装于减速电机241输出端,齿轮242和减速电机241输出端之间采用平键连接。圆弧板210内圈设置有圆弧齿条243,圆弧板210和圆弧齿条24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齿轮242与圆弧齿条243相啮合。转动驱动件240中的减速电机241带动齿轮242转动,通过圆弧齿条243的配合从而带动支架220以及支架220底端的激光测量仪主体230绕着圆弧板210的圆心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141和减速电机241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驱动电机141和减速电机241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该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待测量物品放置在操作台板120上方;驱动组件140带动转轴130转动,即驱动组件140中的驱动电机141带动主动带轮142转动,通过皮带144和从动带轮143带动转轴130转动;转轴130转动带动操作台板120转动,即带动操作台板120上的物品转动进行三维测量。同时,转动驱动件240中的减速电机241带动齿轮242转动,通过圆弧齿条243的配合从而带动支架220以及支架220底端的激光测量仪主体230绕着圆弧板210的圆心转动,使得激光测量仪主体230能够对物品的外围进行测量,相比于传统的测量尺测量则是更加快速、高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支撑部分(10),所述底部支撑部分(10)包括带底座(110)、操作台板(120)、转轴(130)和驱动组件(140),所述操作台板(12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上方,所述转轴(130)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10),所述转轴(130)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台板(120)底部,所述驱动组件(140)安装于所述底座(110)上表面,且所述驱动组件(140)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转轴(130);
三维测量部分(20),所述三维测量部分(20)包括圆弧板(210)、支架(220)、激光测量仪主体(230)和转动驱动件(240),所述圆弧板(210)安装于所述操作台板(120)上表面,所述转动驱动件(240)安装于所述支架(220)内部,且所述激光测量仪主体(230)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220)底部,所述支架(220)上端沿圆弧板(210)圆弧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圆弧板(210),所述转动驱动件(240)转动设置于所述圆弧板(210)内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40)包括驱动电机(141)、主动带轮(142)、从动带轮(143)和皮带(144),所述主动带轮(142)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141)输出端,所述从动带轮(143)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130)外部,且所述皮带(144)连接于所述主动带轮(142)和所述从动带轮(1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0),所述转轴(130)和所述驱动组件(140)均设置于所述凹槽(150)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60),所述操作台板(120)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70),所述第一滑槽(160)和所述第二滑槽(170)之间设置有滚珠(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60)和所述第二滑槽(170)均为环形结构,且所述滚珠(180)设置有若干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210)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250),所述支架(220)上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条形通槽(250)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槽(250)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三滑槽(260),所述第三滑槽(260)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270),所述支架(220)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2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260)和所述滑块(270)的竖向截面均为T字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件(240)包括减速电机(241)和齿轮(242),所述减速电机(241)安装于所述支架(220)内壁,且所述齿轮(242)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速电机(241)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210)内圈设置有圆弧齿条(243),所述齿轮(242)与所述圆弧齿条(243)相啮合。
CN202021316087.0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Active CN212674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6087.0U CN212674056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6087.0U CN212674056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4056U true CN212674056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39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6087.0U Active CN212674056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4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74056U (zh) 一种光学非接触式三维测量仪
CN211696885U (zh) 一种旋转式多工位液晶模块检测装置
CN209147957U (zh) 一种三坐标测量仪
CN218329830U (zh) 一种方便调节限位的轴承尺寸检测装置
CN217717206U (zh) 一种风电轴承检测用的硬度施压测试机构
CN214372302U (zh) 一种轮廓测量仪
CN211926913U (zh) 一种石化管道破损缺陷检测设备
CN210968362U (zh) 一种同轴多排的金刚石抛光模具
CN213702061U (zh) 一种用于齿轮加工的高精度磨削设备
CN212289908U (zh) 一种汽车环保材料检测用的转运装置
CN210486829U (zh) 尺寸检测装置
CN212778964U (zh) 一种环槽的加工测量量具
CN214024492U (zh) 一种定位环加工用倒角工具
CN217200307U (zh) 一种具有防误放机构的圆盘机
CN216559719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轧机轴承检测装置
CN214173274U (zh) 一种轴承内外径测量装置
CN212329318U (zh) 全自动移动龙门式校直机
CN220699569U (zh) 一种机械设备检测平台
CN216888893U (zh) 一种转盘式检测机构
CN21495119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检具
CN215930855U (zh) 一种极片毛刺检测装置
CN214663469U (zh) 一种新型室内信息发布屏
CN211491497U (zh) 水表组装定位平台
CN213890961U (zh) 一种模具固定装置
CN212828471U (zh) 一种卷料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4

Address after: 5-3, Unit 1, Building 3, No. 7, Baoshizhi Road,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401120

Patentee after: Li Jun

Address before: Room 179, South Building, 97 tanhuaan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8

Address after: 402760 No.92 Donglin Avenue,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il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 Unit 1, Building 3, No. 7, Baoshizhi Road,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401120

Patentee before: Li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