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0968U -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0968U
CN212670968U CN202021257925.1U CN202021257925U CN212670968U CN 212670968 U CN212670968 U CN 212670968U CN 202021257925 U CN202021257925 U CN 202021257925U CN 212670968 U CN212670968 U CN 212670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floor slab
sill
building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79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金宝
李鹏
程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79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0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0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0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板与墙体的连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合楼板和建筑物。叠合楼板,包括楼底板,所述楼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一体成型连接有反坎,所述反坎的侧面区域中位于所述楼底板上方的部分形成为浇筑腔,所述反坎用于与墙体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板与墙体的连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主要用于多层、小高层、中高层及大跨度开间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是整个建筑楼板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装配现场施工面层的板模,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叠合楼板是目前使用最广的预制楼板。
叠合楼板根据空间使用功能分为:楼板、阳台板、空调板、预制沉箱、歇台板等。
叠合楼板根据生产工艺分为:桁架楼板和无桁架楼板(预应力筋)。
叠合楼板根据结构受力形式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根据开间的具体形式、台车生产能力及现场施工条件,将叠合板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叠合阳台板宜为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空调板宜为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叠合楼板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工艺预制板叠合板: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板厚大于180mm叠合板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场吊装时,需先吊装下一层墙板,然后吊装叠合楼板,节点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吊装下一层的墙板,对施工速度有一定的限制;
2)叠合楼板在外墙搭接处,需支设外模,影响施工速度;
3)叠合楼板在跨度方向需要伸出钢筋,并伸进梁柱支座;
4)叠合楼板边模需开孔,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叠合楼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楼板,包括楼底板,所述楼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一体成型连接有反坎,所述反坎的侧面区域中位于所述楼底板上方的部分形成为浇筑腔,所述反坎用于与墙体连接。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与楼底板一体成型的反坎、与楼底板配合将其整体吊装到施工现成,以方便快捷地形成浇筑腔,不但避免了传统的叠合楼板需要设置外模来进行现浇层浇筑的环节,减少了加工时间;而且,可以利用反坎连接墙体,连接位于叠合楼板上方的上墙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等叠合楼板的现浇层混凝土适当凝固之后才放置上墙体的大量时间消耗,显著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坎设置有支座钢筋,所述支座钢筋局部设置在所述反坎中,局部设置在所述浇筑腔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坎中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钢筋孔,所述连接钢筋孔用于穿入墙体连接钢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叠合楼板。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方面所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了上述任一项的叠合楼板,因此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叠合楼板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下墙体和上墙体,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均与所述反坎连接,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和所述反坎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平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墙体连接钢筋,所述反坎中设有连接钢筋孔,所述下墙体中设置有螺栓套筒,所述墙体连接钢筋穿过所述连接钢筋孔与所述螺栓套筒连接,所述上墙体中设置有连接钢筋容置空间,所述墙体连接钢筋的上部位于所述连接钢筋容置空间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坎和所述墙体之间设置有坐浆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坐浆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部,所述防水部位于所述叠合楼板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防水部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与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平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浇筑腔内设置有水电管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浇筑层钢筋,所述反坎设置有支座钢筋,所述支座钢筋局部设置在所述反坎中,局部设置在所述浇筑腔中,所述支座钢筋与所述浇筑层钢筋绑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建筑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下墙体;11-螺栓套筒;20-叠合楼板;21-楼底板;22-反坎;23-支座钢筋;24-现浇层;30-上墙体;31-连接钢筋容置空间;41-坐浆层;42-防水部;43-墙体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等仅用于区分,对于同类的部件或特征统一进行描述,意味着该部件或特征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但是并不否认该部件或特征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此外,“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并辅助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楼板20,包括楼底板21,楼底板21的至少一侧边缘一体成型连接有反坎22,反坎22的侧面区域中位于楼底板21上方的部分形成为浇筑腔,反坎22用于与墙体连接。
通过设置与楼底板21一体成型的反坎22、与楼底板21配合以方便快捷地形成浇筑腔,将其整体预制成的叠合楼板20吊装到施工现成,不但避免了传统的叠合楼板20需要设置外模来进行现浇层24浇筑的环节,减少了加工时间;而且,可以利用反坎22连接墙体,连接位于叠合楼板20上方的上墙体30,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等叠合楼板20的现浇层24的混凝土适当凝固之后才放置上墙体30的大量时间消耗,显著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浇筑腔,并非指的是四周和顶底闭合、仅仅在四周和顶部的局部留有注入混凝土的较小的浇筑口的接近于密闭的腔体,也并非绝对指的是四周均有侧壁部的上方敞口的盒体,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相对的两侧边的反坎22所形成的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浇筑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坎22设置有支座钢筋23,支座钢筋23局部设置在反坎22中,局部设置在浇筑腔中。
通过在反坎22中设置支座钢筋23,不但可以实现叠合楼板20四周没有钢筋伸出,而且可以使得浇筑腔中的现浇层24的混凝土,能够通过支座钢筋23与反坎22这一相当于叠合楼板20的侧壁实现有效的传力,从而提高了叠合楼板20的强度。另外,在预制叠合楼板20时就制作好支座钢筋23,也可以减少浇筑之前施工现场设置钢筋所需的时间,也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坎22中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钢筋孔,连接钢筋孔用于穿入墙体连接钢筋43。
通过设置连接钢筋孔来穿过墙体连接钢筋43,可以利用墙体连接钢筋43来与位于叠合楼板20上方的上墙体30和位于叠合楼板20下方的下墙体连接,从而将叠合楼板20与上墙体30和下墙体10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叠合楼板20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牢固性。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的叠合楼板20。
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物,包括了上述任一项的叠合楼板20,因此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叠合楼板20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墙体,墙体包括下墙体10和上墙体30,上墙体30和下墙体10均与反坎22连接,上墙体30和下墙体10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和反坎22的远离浇筑腔的一侧平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上墙体30和下墙体10均为预制剪力墙。
利用反坎22,直接与下墙体10连接,也可以直接连接上墙体30,可以实现上墙体30和下墙体10的连续吊装,无需等到现浇层24的混凝土适当凝固之前就可以安装上墙体30,从而显著的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墙体连接钢筋43,反坎22中设有连接钢筋孔,下墙体10中设置有螺栓套筒11,墙体连接钢筋43穿过连接钢筋孔与螺栓套筒11连接,上墙体30中设置有连接钢筋容置空间31,墙体连接钢筋43的上部位于连接钢筋容置空间31内。
通过设置墙体连接钢筋43穿过连接钢筋孔,与下墙体10的螺栓套筒11连接,使得上墙体30、下墙体10和叠合楼板20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传力,分担载荷,实现了上墙体30、下墙体10与叠合楼板20的可靠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墙体30内预埋有金属波纹管,以供墙体连接钢筋43与连接钢筋容置空间31中的混凝土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上墙体30、叠合楼板20和下墙体10的连接强度。更具体的,金属波纹管可以为倒L形,倒L形横向的部分的入口,设置在上墙体30的底部的侧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坎22和墙体之间设置有坐浆层41。
通过设置坐浆层41,可以对上墙体30、下墙体10和叠合楼板20内的金属结构起到保护和防腐的作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坐浆层41的外侧设置有防水部42。具体的,防水部42包括结构防水部和材料防水部,防水部42为PE(po l yethy l ene,聚乙烯)棒和耐候密封胶的组合。防水部42位于所述叠合楼板的远离浇筑腔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防水部42的远离浇筑腔的一侧与上墙体30和下墙体10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平齐。
通过在坐浆层41的外侧,即上墙体30和叠合楼板20之间的面向外墙一侧,和下墙体10和叠合楼板20之间的面向外墙一侧,设置防水部42,可以防止外墙一侧的雨水等渗入到上墙体30、叠合楼板20和下墙体10之间,锈蚀钢筋,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浇筑腔内设置有水电管线(图中未示出)。
在浇筑腔内先设置水电管线,然后向浇筑腔内浇筑浇筑层,可以减少因为铺设水电管线而对叠合楼板20内进行的二次破坏,从而有利于保证叠合楼板20的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物使用时的强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浇筑层钢筋(图中未示出),反坎22设置有支座钢筋23,支座钢筋23局部设置在反坎22中,局部设置在浇筑腔中,支座钢筋23与浇筑层钢筋绑扎。
在施工时,只对浇筑层钢筋与支座钢筋23进行绑扎,可以明显减少需要现场绑扎钢筋的数量,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的施工过程如下:
现场施工时,可先吊装下墙体10,固定后吊装叠合楼板20,然后安装叠合楼板20的简易支撑。叠合楼板20安装时,需将连接钢筋孔和螺栓套筒11对齐。叠合楼板20安装完成后将墙体连接钢筋43从叠合楼板20的反坎22的连接钢筋孔插入,拧入预埋在下墙体10的螺栓套筒11内,再用灌浆料进行灌实。
在叠合楼板20的现浇层24还未进行浇筑时,就可以吊装上墙体30,通过预埋的上墙体30内的金属波纹管进行灌浆连接。
在上墙体30固定后,再进行水电管线的预埋和现浇层24的剩余钢筋的绑扎,完成楼板现浇层24的混凝土浇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
实施例一中,是非角部的叠合楼板的情形,实际上,当叠合楼板处于楼房的角部时,则可以是相对的两侧边的两个反坎和这两个反坎旁的一侧的反坎,一共三个反坎之间的区域,形成浇筑腔。
实施例一中,是在反坎中设置连接钢筋过孔,实际上,还可以在叠合楼板内预留可拆卸供上墙体固定的长螺栓套筒,固定点在楼板结构标高以上。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底板,所述楼底板(21)的至少一侧边缘一体成型连接有反坎(22),所述反坎(22)的侧面区域中位于所述楼底板(21)上方的部分形成为浇筑腔,所述反坎(22)用于与墙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22)设置有支座钢筋(23),所述支座钢筋(23)局部设置在所述反坎(22)中,局部设置在所述浇筑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22)中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钢筋孔,所述连接钢筋孔用于穿入墙体连接钢筋(43)。
4.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下墙体(10)和上墙体(30),所述上墙体(30)和所述下墙体(10)均与所述反坎(22)连接,所述上墙体(30)和所述下墙体(10)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和所述反坎(22)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墙体连接钢筋(43),所述反坎(22)中设有连接钢筋孔,所述下墙体(10)中设置有螺栓套筒(11),所述墙体连接钢筋(43)穿过所述连接钢筋孔与所述螺栓套筒(11)连接,所述上墙体(30)中设置有连接钢筋容置空间(31),所述墙体连接钢筋(43)的上部位于所述连接钢筋容置空间(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坎(22)和所述墙体之间设置有坐浆层(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浆层(41)的外侧设置有防水部(42),所述防水部(42)位于所述叠合楼板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防水部(42)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与所述上墙体(30)和所述下墙体(10)的远离所述浇筑腔的一侧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8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腔内设置有水电管线。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8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筑层钢筋,所述反坎(22)设置有支座钢筋(23),所述支座钢筋(23)局部设置在所述反坎(22)中,局部设置在所述浇筑腔中,所述支座钢筋(23)与所述浇筑层钢筋绑扎。
CN202021257925.1U 2020-06-30 2020-06-30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Active CN212670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7925.1U CN212670968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7925.1U CN212670968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0968U true CN212670968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8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7925.1U Active CN212670968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09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460A (zh) * 2021-03-29 2021-06-29 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412194A (zh) * 2022-01-28 2022-04-29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460A (zh) * 2021-03-29 2021-06-29 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047460B (zh) * 2021-03-29 2023-02-03 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412194A (zh) * 2022-01-28 2022-04-29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
CN114412194B (zh) * 2022-01-28 2022-09-02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6010C (zh) 预制复合承重墙结构的节点构造施工方法
EP2848750B1 (en) Method of casting in-situ steel wire mesh cement slab with spliced rack and suspended formwork
CN21469611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CN212670968U (zh)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215167031U (zh) 一种四边不出筋且免支拆模的双向叠合楼板
CN105089182B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的混凝土隔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7975039U (zh) 预制夹芯保温承重墙板层间连接系统
CN216766433U (zh) 一种带模壳的叠合空心楼板
CN115095053A (zh) 一种抗震叠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6164U (zh) 一种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叠合剪力墙
CN114658141A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墙板t形构造柱与独立基础连接构造及作法
CN211037527U (zh) 一种带暗梁的全装配式拼装楼板竖向连接节点结构
CN210238566U (zh) 一种装配式管廊
CN112609883A (zh) 一种四边不出筋且免支拆模的双向叠合楼板及其建造方法
CN113482219A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楼承板
CN113374171A (zh) 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26942A (zh) 一种设置夹层钢板的混凝土预制剪力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0301305B1 (ko) 초고층건물의 합성바닥 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1139955A (zh) 带横肋叠合墙板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8437701U (zh) 一种预制楼板
CN219343709U (zh) 一种立体空间网架叠合板
CN212716089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配电房结构
CN217053953U (zh) 一种带槽口装配式全预制楼板与支撑构件的建筑节点结构
CN213448840U (zh) 一种装配式凸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