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7251U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7251U
CN212667251U CN202021288549.2U CN202021288549U CN212667251U CN 212667251 U CN212667251 U CN 212667251U CN 202021288549 U CN202021288549 U CN 202021288549U CN 212667251 U CN212667251 U CN 212667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vehicle
section
center line
sl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85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山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7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7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视觉辨认性高,不进行电气控制,灯具的光的外观根据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化。车辆用灯具(1)具备:光源部(2);第一部件(5),其配置在光源部(2)的前方并且具有多个第一缝隙(4);以及第二部件(8),其配置在第一部件(5)的前方并且具有多个第二缝隙(7)。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形成为相互平行的纵长的形状。从光源部(2)照射的光通过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的光路在水平截面中在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中不相互平行。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使其他车的搭乘者或行人识别本车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提出了用于让周围的人识别本车从而防止事故的各种车辆用灯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尾灯用透镜的车辆外侧的一部分配置调光板的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能够通过调光板调整尾灯的光透射的角度范围,从而使车间距离越近而后续车辆的搭乘者看到的尾灯越明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8682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用于防止事故的车辆用灯具中,若是灯具的光的外观根据车辆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动而变化,则观察者对车辆的识别性会提高,所以是优选的。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那样进行电气控制的车辆用灯具中,存在用于设置的费用增大的可能性。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觉辨认性高的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不进行电气控制,灯具的光的外观根据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若干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31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光源部2,其照射光;第二部件8,其相对于所述光源部2向前方或后方分离而配置,具有大致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缝隙7;以及第一部件5,其与所述第二部件8分离地配置在所述光源部2与所述第二部件8之间,具有大致在所述车宽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缝隙4,所述第一缝隙4和所述第二缝隙7以形成通过所述第一缝隙4和最接近该第一缝隙4的所述第二缝隙7的所述光的光路的方式配置,所述光路在水平截面中具有通过连结该光路中的所述第一缝隙4的缝隙宽度的中点和所述第二缝隙7的缝隙宽度的中点而形成的中心线,一部分所述中心线与另一部分所述中心线不平行。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水平截面中存在不相互平行的光路的中心线,因此根据观察者与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置,观察者看到的光的外观发生变化,从而,不进行电气控制而提高了车辆用灯具的视觉辨认性,因此能够抑制用于设置的费用。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若干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31,在上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4被配置成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形成多个区间13~24,各个所述区间13~24包括数量为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缝隙4,当在同一所述区间13~24内存在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缝隙4的情况下,在该区间内所述中心线相互平行,在相互相邻的所述区间13~24中,所述中心线彼此不平行。
根据该结构,根据观察者与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观察者能看到光的位置发生变化。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若干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31,在上述第二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13、14包括所述中心线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区间13和所述中心线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区间14,所述第一区间13和所述第二区间14交替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的光路的中心线的区间交替配置,所以当观察者与车辆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时,从观察者来看,在光的闪烁或亮灭时,能看到同时在多个部位有光点亮一样,因此车辆用灯具的视觉辨认性提高。
关于本实用新型至少若干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31,在上述第二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按所述区间13、14的所述中心线的朝向随着靠向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而不规则地变化。在此,光路的中心线的朝向“不规则”地变化是指以下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方成立:随着靠向车宽方向上的一个方向,光路的中心线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或第一缝隙的缝隙宽度的中点相对于与其最接近的第二缝隙的缝隙宽度的中点向车宽方向的偏移幅度增加或减少是没有规则性的;以及该角度或偏移幅度的增加或减少幅度是没有规则性的。
根据该结构,由于光路的中心线的朝向不规则地变化,所以从观察者来看,能看到闪烁或亮灭的光左右交替地移动。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若干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31,在上述第二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按所述区间的所述中心线的朝向随着靠向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而规则地变化。
根据该结构,由于光路的中心线的朝向规则地变化,所以从观察者来看,能看到闪烁或亮灭的光规则地移动。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若干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31,在所述第五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按所述区间20~24的所述中心线的朝向随着靠向所述车宽方向上的所述一个方向而每次大致等量地变化。在此,光路的中心线的朝向每次大致等量地变化是指光路的中心线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或偏移幅度每次大致等量地增加或减少。
根据该结构,由于光路的朝向每次大致等量地变化,所以从观察者看来,能看到闪烁或亮灭的光流动地移动。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若干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31,在所述第二~第六结构中的任一个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4和所述第二缝隙7相互平行地以车辆上下方向长度比在所述车宽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长的方式呈直线状地延伸,所述第一部件5和所述第二部件8彼此的分离距离为20mm以上且40mm以下,各个所述第一缝隙4的缝隙宽度的中点与最接近该第一缝隙4的所述第二缝隙7的缝隙宽度的中点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距离为-2mm以上且2mm以下。在此,关于在车宽方向上的距离,设从基准点朝向车宽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距离为正值,设从基准点朝向另一个方向的距离为负值。
根据该结构,观察者看到的闪烁或亮灭的间隔是较为合适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视觉辨认性高的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不进行电气控制,灯具的光的外观根据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部件的配置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缝隙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缝隙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缝隙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发光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光源部;4:第一缝隙;5:第一部件;7:第二缝隙;8:第二部件;13、15、20:第一区间;14、16、21:第二区间;17、22:第三区间;18、23:第四区间;19、24:第五区间;V: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设置在车辆V的前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例如,车辆用灯具1设置在用于设置日间行车灯的空间内。另外,也可以将车辆用灯具1设置在车辆V的后表面的左右两侧部或侧面等车辆V的其他部位。
图2表示设置在车辆V的前表面的左侧部的车辆用灯具1。车辆用灯具1具备:光源部2;配置在光源部2的前方的内透镜3;配置在内透镜3的前方并具有大致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缝隙4的第一部件5;配置在第一部件5的前方的间隔件6;配置在间隔件6的前方并具有大致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缝隙7的第二部件8;配置在第二部件8的前方的外透镜9;以及收容光源部2、内透镜3、第一部件5、间隔件6以及第二部件8并在前表面安装有外透镜9的壳体10。
光源部2具备:LED等光源部件11(参照图4),其设置在壳体10的顶面并朝向下后方照射光;以及反射器12,其沿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延伸并将光源部件11的光向前方反射。内透镜3优选为,以覆盖反射器12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使从后方入射的光向前方散射的菲涅耳透镜或加入扩散材料的透镜。
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8是在左右方向上稍微弯曲地延伸、具有与内透镜3大致相同的外轮廓的板状部件。第一部件5以不透光的树脂等为材料,使光在多个第一缝隙4中通过。多个第一缝隙4形成为纵长的形状,即,在上下方向或相对于上下方向而左右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多个第一缝隙4相互平行,在每个区间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第二部件8以不透光的树脂等为材料,使光在多个第二缝隙7中通过。多个第二缝隙7呈纵长的形状,相互平行且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在水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每个区间的第一缝隙4的间隔和第二缝隙7的间隔相互大致相等。
每个区间的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的间隔优选为缝隙宽度的2~3倍。例如,在缝隙宽度为2.5mm的情况下,平均间隔为5~7.5mm,更优选为大约6mm。另外,此时,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8的彼此之间的分离距离(第一缝隙4与第二缝隙7彼此之间的分离距离)、即间隔件6的前后方向长度优选为20mm~40mm。间隔件6呈从第二部件8的外缘向后方延伸的筒状,在延伸端与第一部件5抵接。另外,间隔件6也可以是对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8之间进行填充的透明部件。间隔件6采用筒形状时,轻量性优异,而采用透明填充部件时,防污性优异。
外透镜9以透明的树脂或玻璃等为材料,其外表面构成车辆V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不设置内透镜3,并且将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8配置在外透镜9的前方。
参照图4,对第一缝隙4与第二缝隙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以形成使来自光源部2的光通过各个第一缝隙4和最接近该第一缝隙4的第二缝隙7的光路的方式配置。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沿左右方向构成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而配置。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交替配置。第二缝隙7在整体上等间隔地配置。第一缝隙4在第一区间13内和第二区间14内分别以与第二缝隙7相同的规定的等间隔进行配置。第一区间13内的第一缝隙4相对于第一区间13内的第二缝隙7向左右方向的偏移幅度(第一缝隙4的缝隙宽度方向的中点与最接近该第一缝隙4的第二缝隙7的缝隙宽度方向的中点之间的车宽方向距离)为0(在第一区间13内,第二缝隙7位于相对于第一缝隙4在前后方向上对齐的位置)。换言之,将水平截面中的第一缝隙4的缝隙宽度方向的中点与最接近该第一缝隙4的第二缝隙7的缝隙宽度方向的中点连结的线(光路的中心线)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即视觉辨认角度θ为0°。第二区间14内的第一缝隙4相对于第二区间14内的第二缝隙7向左方的偏移幅度为1.5mm。换言之,设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8之间的距离为L,视觉辨认角度θ的正切(tanθ)为1.5/L。因此,在水平截面中,作为第一区间13的光路的中心线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与作为第二区间14的光路的中心线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不相互平行。第一区间13的第一缝隙4和第二区间14的第一缝隙4的偏移幅度(视觉辨认角度θ)只要是相互不同的值即可,也可以是其他值,优选偏移幅度从-2mm~2mm的范围中选择(负值表示向右方偏移的情况)。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分别各配置3个,但也可以变更该数量。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内的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各配置3个,但也可以变更该数量,该数量在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内也可以不同。
从光源部2照射的光通过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到达车辆V的外部。由于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的偏移幅度(视觉辨认角度θ)相互不同,所以从外部的观察者来看,根据与车辆V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不同,会产生能看到通过了第一区间13的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的光(以下,将“通过了x区间的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的光”记为“通过了x区间的光”)的情况、能看到通过了第二区间14的光的情况、以及看不到从车辆用灯具1照射的光的情况。例如,如图1所示,在车辆V右转时,从停止在车辆V的前方的人来看,如图7A所示,依次产生看不到从车辆用灯具1照射的光的状态、能看到通过了3个第二区间14的光的状态、看不到从车辆用灯具1照射的光的状态、能看到通过了3个第一区间13的光的状态、看不到从车辆用灯具1照射的光的状态。这样,通过观察者与车辆V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从观察者来看,看起来车辆用灯具1好像在闪烁一样。
另外,根据缝隙宽度、间隔以及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8之间的相对距离,在仅能看到通过了第二区间14的光的状态之后,依次产生能看到通过了第一区间13和第二区间14双方的光的状态、能看到通过了第一区间13的光的状态。这样,通过观察者与车辆V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可以使得从观察者来看,看起来车辆用灯具1好像忽亮忽灭一样。
图5示出了第一缝隙4与第二缝隙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变形例。对于与图4所示例子相同的结构则省略说明。
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配置成从右方朝向左方以第一区间15、第二区间16、第三区间17、第四区间18以及第五区间19的顺序依次形成区间。第二缝隙7在整体上以等间隔配置,第一缝隙4在第一~第五区间15~19内分别以与第二缝隙7相同的规定的等间隔配置。在第一~第五区间15~19内,第一缝隙4相对于最接近的第二缝隙7向左方的偏移幅度分别为0.8mm、1.6mm、0.4mm、2.0mm以及1.2mm。换言之,设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8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第五区间15~19的视觉辨认角度θ的正切(tanθ)分别为0.8/L、1.6/L、0.4/L、2.0/L和1.2/L。因此,随着从第一区间15朝向第五区间19,光路按区间左右交替地倾斜。只要偏移幅度随着靠向左右方向而按区间交替增减即可,也可以是其他值。
例如,如图1所示,在车辆V右转时,从停止在车辆V的前方的观察者来看,如图7B所示,按照偏移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即,能依次看到通过第四区间18、第二区间16、第五区间19、第一区间15、第三区间17的光。因此,从观察者看来,能看到闪烁或亮灭位置左右交替地移动。
另外,根据缝隙宽度、间隔以及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8之间的相对距离,产生同时能看到通过2个以上的区间的光的观察者与车辆V之间的相对位置、看不到来自车辆用灯具1的光的观察者与车辆V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6示出第一缝隙4与第二缝隙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变形例。对于与第一变形例相同的结构则省略说明。
第一缝隙4和第二缝隙7配置成从右方朝向左方以第一区间20、第二区间21、第三区间22、第四区间23以及第五区间24的顺序依次形成区间。第二缝隙7在整体上以等间隔配置,第一缝隙4在第一~第五区间20~24内分别以与第二缝隙7相同的规定的等间隔配置。在第一~第五区间20~24内,第一缝隙4相对于最接近的第二缝隙7向左方的偏移幅度分别为0.4mm、0.8mm、1.2mm、1.6mm以及2.0mm。换言之,设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8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第五区间20~24的视觉辨认角度θ的正切(tanθ)分别为0.4/L、0.8/L、1.2/L、1.6/L以及2.0/L。因此,随着从第一区间20朝向第五区间24,光路的倾斜按区间变大。只要偏移幅度随着朝向左方而按区间有规则地增加即可,也可以是其他值。
例如,如图1所示,在车辆V右转时,从停止在车辆V的前方的观察者来看,如图7C所示,按照偏移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即,能依次看到通过第五区间24、第四区间23、第三区间22、第二区间21、第一区间20的光。因此,从观察者看来,能看到闪烁或亮灭位置从左向右流动。另外,也可以使偏移幅度随着朝向左方而按区间有规则地减少,使光的闪烁或亮灭位置向相反方向流动。
如上所述,车辆用灯具1即使不进行电气控制,从观察者来看也能根据与车辆V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看到闪烁或亮灭,因此视觉辨认性变高。尤其是,在右转和左转时,由于从周围能看到车辆用灯具1闪烁或亮灭,所以即使在忘记拨动方向指示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周围唤起注意。另外,在车辆用灯具1设置在车辆V的后表面的左右两侧部的情况下,当后续车辆接近车辆V时,后续车辆的驾驶员能看到车辆用灯具1闪烁或亮灭,因此能够唤起后续车辆的驾驶员注意。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31。在说明时,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并标注相同的标号。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壳体32和外透镜33与前照灯34形成为一体。图8示出设置在车辆V的左前部的车辆用灯具31和前照灯34。
车辆用灯具31配置在前照灯34的上方。壳体32具备将上部和下部隔开的平板35。车辆用灯具31的光源部2、内透镜3、第一部件5以及第二部件8收容在壳体32的上部。前照灯用光源36收容在壳体32的下部。外透镜33以覆盖壳体32的上部和下部双方的方式安装在壳体32的前表面上。
以上结束了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大幅度地变形实施。也可以使第一缝隙的间隔固定,使第二缝隙按区间相对于第一缝隙偏移。也可以不规则地(在按区间的视觉辨认角度的变化中,视觉辨认角度的增加或减少没有规则性,和/或视觉辨认角度的增加或减少幅度没有规则性)确定每个区间的偏移幅度(视觉辨认角度)。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也可以分别包括大小不同的缝隙,最接近各第一缝隙的第二缝隙的大小也可以与第一缝隙的大小不同。车辆用灯具也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后表面上,该情况下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相当于使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前后关系相反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用灯具具备:
光源部,其照射光;
第二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光源部向前方或后方分离而配置,具有大致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缝隙;以及
第一部件,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地配置在所述光源部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具有大致在所述车宽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缝隙,
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以形成通过所述第一缝隙和最接近该第一缝隙的所述第二缝隙的所述光的光路的方式配置,
所述光路在水平截面中具有通过连结该光路中的所述第一缝隙的缝隙宽度的中点和所述第二缝隙的缝隙宽度的中点而形成的中心线,一部分所述中心线与另一部分所述中心线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隙被配置成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形成多个区间,
每个所述区间包括数量为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缝隙,
当在同一所述区间内存在两个以上所述第一缝隙的情况下,在该区间内所述中心线相互平行,在相互相邻的所述区间中,所述中心线彼此不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间包括所述中心线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区间和所述中心线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区间,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交替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按所述区间的所述中心线的朝向随着靠向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而不规则地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按所述区间的所述中心线的朝向随着朝向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而规则地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按所述区间的所述中心线的朝向随着朝向所述车宽方向上的所述一个方向而每次大致等量地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相互平行地以车辆上下方向长度比在所述车宽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长的方式呈直线状地延伸,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彼此的分离距离为20mm以上且40mm以下,
各个所述第一缝隙的缝隙宽度的中点与最接近该第一缝隙的所述第二缝隙的缝隙宽度的中点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距离为-2mm以上且2mm以下。
CN202021288549.2U 2019-08-09 2020-07-03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2126672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7249 2019-08-09
JP2019147249A JP2021028877A (ja) 2019-08-09 2019-08-09 車両用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7251U true CN212667251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66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8549.2U Active CN212667251U (zh) 2019-08-09 2020-07-03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28877A (zh)
CN (1) CN21266725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28877A (ja)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1004B (zh) 车辆用灯具
US11054105B2 (en) Lamp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109958958B (zh) 车辆用灯具
CN105972534B (zh) 具有光学波导的照明装置
KR20130044341A (ko) 자동차용 신호등
CN107795952B (zh) 实现自适应远光功能的矩阵式聚光透镜
CN113048447A (zh) 车辆用引导灯具
CN109307235B (zh) 车辆用灯具
CN114110526A (zh) 车辆用灯具
US9249945B2 (en) Lamp module for vehicle
EP2933553A1 (en) Vehicle lighting tool unit
US20190217779A1 (en) Vehicular detection device and vehicular lamp
EP2952386A1 (en) A vehicle light control device
CN212667251U (zh) 车辆用灯具
CN212456699U (zh) 一种超车辅助警告灯
KR102617542B1 (ko) 차량용 램프
CN219283146U (zh) 车辆用灯具
CN219828605U (zh) 车辆
US11732864B2 (en) Lighting or signaling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KR101356684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CN215322249U (zh) 一种车内a柱超车辅助警告灯
CN217899737U (zh) 车辆用灯具
WO2022030387A1 (ja) 路面描画機能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WO2023167274A1 (ja) 自転車用灯火装置
JP5934915B2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