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3101U -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3101U
CN212663101U CN202021159555.8U CN202021159555U CN212663101U CN 212663101 U CN212663101 U CN 212663101U CN 202021159555 U CN202021159555 U CN 202021159555U CN 212663101 U CN212663101 U CN 212663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tail gas
cyclone
tow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95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uog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uog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uog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uog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595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63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3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3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洗涤塔、气液过滤设备、吸附处理设备及排气设备,该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设备及用于对第二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设备,第一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的温度高于第二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处理高温有机尾气时,有机尾气在进入洗涤塔之前先经换热器回收大部分尾气中的有机物,降低后续处理时,洗涤塔被堵塞的可能性,延长洗涤塔使用时间,而经洗涤塔处理后的尾气经气液过滤设备过滤后,尾气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减少,避免影响后续吸附处理设备中活性炭的处理效果和使用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环保行业内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有机尾气采用的有效物理处理工艺中使用的设备,常用的是填料喷淋塔和活性炭吸附塔,其主要是通过尾气与喷淋液直接接触的方式利用洗涤液的包覆、包裹及洗涤液的溶解性将尾气中的VOCS去除。
其中,填料喷淋塔主要由循环水箱、洗涤填料、除雾填料、设备本体、循环水系统、喷嘴及喷淋管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是在循环水泵的抽送力作用下,将循环水箱的洗涤液经循环管路抽送至喷淋管道,由细孔喷嘴将洗涤液雾化后,均匀喷出;洗涤液喷洒在多孔、多环的洗涤填料表面,使洗涤填料富有大量的洗涤液;当尾气进入喷淋塔流经填料时,与富有大量的洗涤液的填料直接接触,此时利用洗涤液的包覆、包裹及洗涤液的溶解性将尾气中的VOCS去除。然而填料喷淋塔在处理VOCS尾气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去除效率低:考虑到降低设备运行成本,目前洗涤液多数采用干净水作为洗涤液,VOCS尾气多为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该填料喷淋塔主要利用水的包覆、包裹特性将尾气中的有机物部分去除,出现去除效率低下的现象;(2)喷淋塔易堵塞:有机物多为粘性物质,循环洗涤液与尾气中的有机物混合后形成粘性液体,很容易粘连在填料表面,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填料表面的粘性物质也随之增加,当填料上的粘性物质累积到一定的量就会造成填料的堵塞,导致尾气排放不畅;(3)回收到的有机物难以分离:经循环洗涤后的洗涤液为有机物与洗涤液的混合物,很难将洗涤液与有机物进行彻底分离;(4)二次污染物增加:在整个喷淋洗涤工艺过程中,洗涤液与有机物混合后,难于分离,随着洗涤工艺的运行时间增加,洗涤液中的有机物的量也会增加,当有机物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需要更换新的洗涤液,原有的洗涤液就作为二次污染物进行处理。
活性炭吸附塔主要是利用活性炭本身的微孔、巨大表面积结构及强大的吸附性能,将尾气中的VOCS去除。然而活性炭吸附塔在处理VOCS尾气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活性炭易堵塞:有机物多为粘性物质,当有机尾气在经过活性炭时尾气中的有机物很容易粘连在活性炭表面,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活性炭表面的粘性物质也随之增加,当活性炭上的粘性物质累积到一定的量就会造成吸附活性炭的堵塞,导致尾气排放不畅;(2)活性炭的消耗量大运行成本较高:活性炭的本身对有机物的吸附量是一定的,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活性炭就失去了吸附能力,此时就需要更换新的活性炭,所以出现活性炭更换频繁的现象,更换下来的废旧活性炭作为危废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处理,这就导致运行设备系统的运行费用增加;(3)回收到的有机物难以分离:经活性炭吸附后的有机物分布于活性炭的微孔机构内,与活性炭合为一体,要想将活性炭与有机物进行彻底分离难度很大;(4)二次污染物增加:在整个吸附处理工艺过程中,吸附有机物的活性炭,难于分离,随着吸附工艺的运行时间增加,活性炭中的有机物的量也会增加,当有机物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需要更换新的活性炭,原有的活性炭就作为二次污染物进行处理。
且目前的尾气处理系统处理有机尾气时,有机尾气通常是温度较高,较高的尾气直接进入填料吸收塔进行处理,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尾气处理系统的弊端,提供一种改进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洗涤塔、气液过滤设备、吸附处理设备及排气设备,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具有供尾气流通的热介质通道和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介质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具有供尾气流通的热介质通道和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介质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洗涤塔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和洗涤塔连通,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设备及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设备,所述第一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第一冷却设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的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其温度为20~35℃;所述第二冷却设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的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为冷凝液,其温度为小于等于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包括循环水槽及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上的冷却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槽和冷却塔相连,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却介质进入所述冷却塔冷却后进入所述循环水槽,再经管道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第二冷却设备为制冷机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制冷机组侧方,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制冷机组和洗涤塔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气固过滤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在所述气固过滤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洗涤塔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塔本体,设置在所述塔本体内且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除雾层、喷淋头、填料层、多层旋流塔板及挡板,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塔本体下方且位于所述挡板下方,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塔本体上部且位于所述除雾层上方,所述多层旋流塔板沿所述塔本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各层所述旋流塔板具有盲板和倾斜的降液管,相邻二个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上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的管口对应设置在位于下方的旋流塔板的盲板上方,使得由所述位于上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流出的液体落在所述位于下方的旋流塔板的盲板上,多层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最下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的管口对应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上方,使得由所述位于最下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流出的液体落在所述挡板上,所述洗涤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流塔板和填料层之间的喷液管,所述喷液管的喷液口端朝下设置且使得由所述喷液管喷出的液体落在多层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最上方的旋流塔板的盲板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旋流塔板分别包括所述盲板、沿所述盲板的周向连接在所述盲板上的旋流叶片、用于固定所述旋流叶片的环形支架及所述降液管,所述环形支架与所述塔本体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环形支架上设置集液槽,所述降液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液槽连通用于将所述集液槽内的液体导入下一层旋流塔板的盲板或挡板上,多层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最上方的旋流塔板为外向板,其他所述旋流塔板为内向板。
优选地,所述旋流塔板设置3层,由下至上分别为第一旋流塔板、第二旋流塔板和第三旋流塔板,所述第三旋流塔板为外向板,所述第一旋流塔板、第二旋流塔板分别为内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方面,所述喷淋头设置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方面,所述洗涤塔还包括用于存放洗涤液的储液箱、一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的连接管道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的循环泵,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喷液管和喷淋头连通,所述储液箱与所述塔本体的底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还设置用于调节所述连接管道内液体流量的调节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将高温尾气先通过第一换热器进行常温冷却处理,然后经第二换热器低温冷凝处理,将尾气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去除并回收,经换热器处理后的尾气再依次进入洗涤塔、气液过滤设备、吸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通过排气设备达标排放至大气中,有机尾气再进入洗涤塔之前先经换热器回收大部分尾气中的有机物,降低后续处理时,洗涤塔被堵塞的可能性,延长洗涤塔使用时间,而经洗涤塔处理后的尾气经气液过滤设备过滤后,尾气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减少,避免影响后续吸附处理设备中活性炭的处理效果和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的洗涤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的洗涤塔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的洗涤塔的旋流塔板的主视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系统的洗涤塔的旋流塔板(内向板)的俯视放大图。
图中:1、洗涤塔;
11a、塔本体;12a、进气口;13a、出气口;14a、填料层;15a、喷淋头;16a、除雾层;17a、挡板;18a、旋流塔板;181a、盲板;182a、旋流叶片;183a、环形支架;184a、降液管;19a、卸料口;110a、观察口;111a、储液箱;112a、连接管道;113a、喷液管;
2、第一冷却设备;21b、冷却塔;22b、循环水槽;
3、第二冷却设备;4、第一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6、气液过滤设备;7、吸附处理设备;8、排气设备;81d、排气风机;82d、排气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气固过滤器、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洗涤塔1、气液过滤设备6、吸附处理设备7及排气设备8,第一换热器4分别具有供尾气流通的热介质通道和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介质通道,第二换热器5分别具有供尾气流通的热介质通道和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介质通道,第一换热器4的热介质通道的进出口分别与气固过滤器和第二换热器5的热介质通道流通,第二换热器5的热介质通道的进出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4和洗涤塔1连通,该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第一换热器4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设备2及用于对第二换热器5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设备3,第一冷却设备2提供的冷却介质温度高于第二冷却设备3提供的冷却介质温度。
具体地,第一冷却设备2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换热器4的冷介质通道的进出口连接,第一冷却设备2提供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冷却水循环使用,其温度为20~35℃;第二冷却设备3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换热器5的冷介质通道的进出口连通,第二冷却设备3提供的冷却介质为冷凝液,冷凝液循环使用,其温度为小于等于0℃,优选为小于等于-5℃。
本例中,第一冷却设备2包括循环水槽22b及设置在循环水槽22b上的冷却塔21b,第一换热器4的冷介质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槽22b和冷却塔21b相连,经第一换热器4换热后的冷却介质进入冷却塔21b冷却后进入循环水槽22b,再经管道进入第一换热器4的冷介质通道,循环使用;第二冷却设备3为制冷机组,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设置在制冷机组侧方,且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位于制冷机组和洗涤塔1之间。
该处理系统还包括气固过滤器,第一换热器4连接在气固过滤器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有机尾气先经气固过滤器过滤以去除尾气中固体颗粒,然后进入第一换热器4进行换热冷却。
参见图3和4,洗涤塔1包括具有进气口12a和出气口13a的塔本体11a,设置在塔本体11a内且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除雾层16a、多个喷淋头15a、填料层14a、多层旋流塔板18a及挡板17a,进气口12a设置在塔本体11a下方且位于挡板17a下方,进气口12a与第二换热器5的热介质通道的出口连通,且由进气口12a进入塔本体11a内部的尾气为切向进入,出气口13a设置在塔本体11a顶部,出气口13a与气液过滤设备6的进口连通,多层旋流塔板18a沿塔本体11a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本例中,旋流塔板18a设置三层,由下至上分别为第一旋流塔板、第二旋流塔板和第三旋流塔板。
参见图5和图6,各旋流塔板18a包括圆形状盲板181a、沿盲板181a的周向连接在盲板181a上的旋流叶片182a、用于固定旋流叶片182a的环形支架183a及一端与环形支架183a连接且倾斜设置的降液管184a,环形支架183a与塔本体11a固定连接且环形支架183a上设置集液槽,降液管184a的上端与集液槽连通。第三旋流塔板的降液管184a的下端对应设置在第二旋流塔板的盲板181a上,使得由第三旋流塔板的降液管184a流出的液体落在第二旋流塔板的盲板181a上;第二旋流塔板的降液管184a的下端对应设置在第一旋流塔板的盲板181a上,使得由第二旋流塔板的降液管184a流出的液体落在第一旋流塔板的盲板181a上;第一旋流塔板的降液管184a的下端对应设置在挡板17a上方,使得由第一旋流塔板的降液管184a流出的液体落在挡板17a上。具体设计时,第三旋流塔板为外向板,第一旋流塔板、第二旋流塔板分别为内向板;挡板17a设置在塔本体11a内下部的中间位置。
该洗涤塔1还包括设置在第三旋流塔板和填料层14a之间的喷液管113a,喷液管113a的喷液口端朝下设置且使得由喷液管113a喷出的液体落在第三旋流塔板的盲板181a上。该洗涤塔1还包括用于存放洗涤液的储液箱111a、一端与储液箱111a连通的连接管道112a及设置在连接管道112a上的循环泵,连接管道112a的另一端分别与喷液管113a和多个喷淋头15a连通,储液箱111a与塔本体11a的底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连接管道112a上还设置用于调节连接管道112a内液体流量的调节阀。
该塔本体11a上对应填料层14a和除雾层16a的位置分别设置卸料口19a,塔本体11a上还设置多个观察口110a,所有观察口110a或其中几个观察口110a还可作为装料口使用。
本例的洗涤塔1的工作过程:
储液箱111a内的洗涤液通过循环泵和连接管道112a输送至喷淋头15a和喷液管113a,一部分洗涤液通过喷淋头15a喷至填料层14a上,另一部分洗涤液通过喷液管113a喷至第三旋流板的盲板184a上并溅向周围叶片形成薄液层,第三旋流板的降液管184a流出的洗涤液落至第二旋流塔板的盲板184a上并溅向周围叶片形成薄液层,第二旋流塔板的降液管184a流出的洗涤液落至挡板17a上并向周围溅射分散后落入塔本体11a底部,塔本体11a底部的洗涤液通过管道流至储液箱111a,再由循环泵和连接管道112a输送至塔本体11a内部,循环使用。
有机尾气通过进气口12a切向进入塔本体11a内,先与通过挡板17a分散在塔本体11a内部的洗涤液进行气液接触混合,产生VOC液体雾滴,然后依次经第一旋流塔板、第二旋流塔板、第三旋流塔板的旋流叶片,旋转上升,同时旋流叶片上的薄液层被旋转上升的气流形成搅动而成为小液滴,VOC雾滴高速旋转并与分散的洗涤液充分混合,混合后通过洗涤液的溶解性和包覆及包裹作用,使VOC雾滴聚集凝聚为较大的液滴,在设备内部流动,最后借助旋转气流的离心力将凝聚后的液滴甩至设备内壁,并通过重力作用流至设备底部的洗涤液中,如此将VOC雾滴去除。
经旋流塔板18a处理后,尾气中的大部分VOC液体雾滴已去除,尾气继续上升至填料层14a,尾气中剩余少量的VOC液体雾滴在填料层14a中通过喷淋头15a喷下的洗涤液与VOC液体雾滴在洗涤填料表面充分混合,混合后通过洗涤液的溶解性和包覆及包裹作用,使VOC雾滴聚集凝聚为较大的液滴,通过重力作用流至设备底部的洗涤液中,如此将VOC雾滴去除,尾气继续上升经除雾层16a去除尾气中的雾滴后经出气口13a排出塔本体11a。
本例中,气液过滤设备6包括依次设置的初效过滤器和丝网除雾器,初效过滤器采用聚酯棉作为过滤滤材,主要用于去除气体中较大的雾滴,丝网除雾器主要用于捕捉去除初效过滤器未去除的较小雾滴,气液过滤设备6主要采用物理拦截及碰撞原理对气体进行过滤,以达到去除气体中VOC雾滴及颗粒物的目的。
本例中,吸附处理设备7采用活性炭吸附,排气设备8包括排气风机81d及与吸附处理设备7相连的排气烟囱82d,尾气经前段的常温冷却换热、冷凝处理、洗涤塔1处理、气液过滤设备6过滤后,尾气中的VOC成分已大部分去除,尾气中剩余少量的VOC液体雾滴及气态VOC,经吸附处理设备7时,通过活性炭填料的微孔和巨大表面积结构,将少量的VOC液体雾滴及气态VOC去除,最后经排气设备8达标排放。
本例的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高温有机尾气经气固过滤器过滤去除尾气中固体颗粒物质,然后进入第一换热器4进行常温冷却换热,该冷却阶段以自来水作为冷却介质,使高温有机尾气中常温下能够冷却为液态的有机物液化,并收集液态有机物,同时冷却水经换热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水进入冷却塔进行冷却,降温后再用于冷却换热,循环使用,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减少二次污染;
经第一换热器4冷却换热后的尾气进入第二换热器5进行冷凝冷却换热,该冷却阶段以温度低于-5℃的冷凝液作为冷却介质,使尾气降温,并使尾气中常温下为气态的有机物发生液化,形成液体雾滴,并回收液体雾滴,同时冷凝液温度经换热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凝液引入制冷机组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凝液再用于冷却换热,循环使用,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减少二次污染;
经第二换热器5冷凝换热后的尾气进入洗涤塔1,经洗涤塔1处理后的尾气依次进行气液过滤设备6过滤以去除尾气中VOC雾滴及颗粒物,然后进入吸附处理设备7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然后经排气烟囱82d达标排放。
总之,采用本例的处理系统处理高温有机尾气具有如下优点:
(1)高温有机尾气先经常温冷却和低温冷凝处理,通过物质形态的改变(气态有机物变为液态有机物),将有机尾气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去除并直接回收。
(2)含部分有机物的尾气进一步选用特定洗涤塔,在洗涤塔内通过气流的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将尾气中的有机物液滴去除,然后再喷淋洗涤,由于前段处理后,尾气中含有的有机物量很少,再进行填料层的喷淋洗涤时,降低了洗涤填料的堵塞可能性,延长了洗涤塔的使用时间;减少了二次污染的产生。
(3)气液过滤设备利用物理拦截及碰撞原理对经深度喷淋洗涤的尾气进行过滤,主要去除气体中VOC雾滴、水雾及颗粒物的目的;以免此类物质进入后续活性炭处理工艺,影响活性炭处理效果及使用时间。
(4)因吸附填料的吸附率是一定的,即一定数量的吸附填料其对VOC废气的饱和吸附量是一定的。有机尾气经前段的常温冷却、低温冷凝、洗涤塔旋流洗涤、洗涤塔喷淋洗涤处理后,尾气中的VOC成分已大部分去除,这样不仅降低了进入吸附处理设备的VOC浓度,也降低了尾气中VOC的总量,只有少量VOC成分进入吸附处理设备,自然也就延长了吸附填料的更换时间,减少了设备运行费用和二次污染及设备堵塞的可能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洗涤塔、气液过滤设备、吸附处理设备及排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具有供尾气流通的热介质通道和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介质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具有供尾气流通的热介质通道和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介质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洗涤塔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和洗涤塔连通,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一冷却设备及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设备,所述第一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设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的进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水,其温度为20~35℃;所述第二冷却设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的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设备提供的冷却介质为冷凝液,其温度为小于等于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包括循环水槽及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上的冷却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槽和冷却塔相连,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却介质进入所述冷却塔冷却后进入所述循环水槽,再经管道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设备为制冷机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制冷机组侧方,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制冷机组和洗涤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气固过滤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在所述气固过滤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塔本体,设置在所述塔本体内且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除雾层、喷淋头、填料层、多层旋流塔板及挡板,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塔本体下方且位于所述挡板下方,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塔本体上部且位于所述除雾层上方,所述多层旋流塔板沿所述塔本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各层所述旋流塔板具有盲板和倾斜的降液管,相邻二个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上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的管口对应设置在位于下方的旋流塔板的盲板上方,使得由所述位于上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流出的液体落在所述位于下方的旋流塔板的盲板上,多层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最下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的管口对应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上方,使得由所述位于最下方的旋流塔板的降液管流出的液体落在所述挡板上,所述洗涤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流塔板和填料层之间的喷液管,所述喷液管的喷液口端朝下设置且使得由所述喷液管喷出的液体落在多层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最上方的旋流塔板的盲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旋流塔板分别包括所述盲板、沿所述盲板的周向连接在所述盲板上的旋流叶片、用于固定所述旋流叶片的环形支架及所述降液管,所述环形支架与所述塔本体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环形支架上设置集液槽,所述降液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液槽连通用于将所述集液槽内的液体导入下一层旋流塔板的盲板或挡板上,多层所述旋流塔板中位于最上方的旋流塔板为外向板,其他所述旋流塔板为内向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塔板设置3层,由下至上分别为第一旋流塔板、第二旋流塔板和第三旋流塔板,所述第三旋流塔板为外向板,所述第一旋流塔板、第二旋流塔板分别为内向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设置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还包括用于存放洗涤液的储液箱、一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的连接管道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的循环泵,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喷液管和喷淋头连通,所述储液箱与所述塔本体的底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还设置用于调节所述连接管道内液体流量的调节阀。
CN202021159555.8U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Active CN212663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9555.8U CN212663101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9555.8U CN212663101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3101U true CN212663101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9555.8U Active CN212663101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63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03340A1 (zh) 一种高效率脱除气溶胶的水洗装置
CN108479368A (zh) 一种微旋流深度脱硫除尘吸收塔装置及工艺
CN107198923A (zh) 一种湿熄焦蒸汽的净化处理工艺
CN103203170A (zh) 一种烟气净化器
CN203139853U (zh) 水喷淋净化塔
CN202876599U (zh) 一种沥青废气的净化装置
CN210356536U (zh) 一种浸胶废气处理装置
CN105561723A (zh) 高性能蓄电池的铅烟净化装置
CN110548359A (zh) 一种湿法除尘除雾设备及其湿法除尘除雾方法
CN203635019U (zh) 一种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CN212663101U (zh) 一种有机尾气达标排放的物理法处理系统
CN110860177B (zh)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烟气净化的方法
CN209049172U (zh)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系统
CN208177195U (zh) 有机废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05627447U (zh) 一种雾化洗涤塔
CN203123741U (zh) 一种烟气除尘循环净化装置
CN203355583U (zh) 一种烟气净化器
CN206444338U (zh) 顶风机废气减排清水回收装置
CN213610529U (zh) 一种不锈钢旋流塔废气处理设备
CN114345062A (zh) 一种洗涤器及挤出机挥发废气处理方法
CN211677086U (zh) 一种废气处理设备
CN210544375U (zh) 一种voc气体净化再利用装置
CN210584287U (zh) 水雾净化器
CN208177196U (zh) 预处理单元和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CN209952474U (zh) 一种液洗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