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9685U - 一种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9685U
CN212659685U CN202021265534.4U CN202021265534U CN212659685U CN 212659685 U CN212659685 U CN 212659685U CN 202021265534 U CN202021265534 U CN 202021265534U CN 212659685 U CN212659685 U CN 212659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eat
cover
pin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55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刚
尹会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kou Haixi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ukou Haixi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ukou Haixi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ukou Haixi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55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9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9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9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绝缘座及端子埠,绝缘座包括正面形成的左、右凸台,左、右凸台以相对形式处在绝缘座中间并使绝缘座分为前、后座;绝缘座背面有凹陷部,凹陷部前、后两相对侧设有贯穿正面的前、后孔;端子埠包括电性端子及胶芯,电性端子包括前、后脚和连接部,前脚与后脚以对立形式连接连接部两端,连接部埋于胶芯,胶芯装配于凹陷部,以使前、后脚分别通过前、后孔立于前、后座正面,通过前述构造解决了组件密度大难制造的技术问题,达成了降低成本、提升良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连接组件,所包括的绝缘座与端子座一般通过卡、铆等技术方式进行干涉固定,这样就对要求绝缘材料及组件射出成型的要求极高,如:必须考虑材料有较强忍性和硬性,还要考虑材料成型变形,更要考虑装配时硬干涉时不可避免地因实力大小、快慢及温度变化而导致干涉位及关联干涉位结构的崩溃,如此难以缩减产品成本,这是问题一;
问题二,电子产品向轻薄短小且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相应的连接组件体积也需缩小,加上功能增加的情形下,相应的连接组件的构造如组件与组件之间的密度也会增加,如果电性导体采用传统的卡接、焊接工艺,不仅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且会增加制成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旨在提升品质,方便制成及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解决了在生产同类产品时需选定材料、有专门技术工人和适时质保检测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
一是结构简单,易于制成,可有效缩减产品成本;
二是设计合理,可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提升了产能和产品良率;
三是在相应的结合间隙处增设防水垫圈,增强了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图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绝缘座10、端子埠20及扣盖30。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并结合参见图3及图4,图中的绝缘座10包括正面11和背面12,在正面11沿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并形成左、右凸台113,左、右凸台113以相对形式处在绝缘座10中间,使绝缘座10分为前、后座111、112。在左、右凸台113的相对内侧分别设有前、后转部1131、1132;背面12具有长方形凹陷部121,在凹陷部121靠近两相对短侧边分别排列有贯穿正面11的前、后孔1211、1212;
端子埠20由电性端子21及胶芯22构成,其中:电性端子21包括前、后脚211、212和连接部213,前脚211与后脚212以相对形式立于连接部213两端并分别具有叉部(即“刺破部”)2111、2121,前脚刺破部2111向下延伸有前卡线部2112,后脚刺破部2121向下延伸有后卡线部2122,连接部213埋于胶芯22中,当胶芯22匹配于凹陷部121时,前、后脚211、212分别通过前、后孔1211、1212立于前、后座部111、112,以此便于与前、后芯线(或前、后绞芯线)a、b连接。
如图3及图4,扣盖30包括配置前座111的前盖31和配置后座112的后盖32(前、后盖是31、32可以相互转换的相同组件,本例中前、后盖的名称界定是为了便于文字叙述,实则这二者结构并无不同),前盖31具有前轴311和前扣部312,后盖32具有后轴321和后扣部322,前、后扣部321、322分别形成收容前、后芯线a、b经过的前、后缺口3121、3221,在靠近前缺口3121两侧的前面向内分别形成前扣孔3122,而在靠近后缺口3121两侧的后面向内分别形成后扣孔3222;前座111前面具有向后缩进的前凹部1114,前凹部1114设有干涉前扣孔3122的前卡部1115;后座112后面具有向前缩进的后凹部1124,后凹部1124设有干涉后扣孔3222的后卡部1125。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图中包括前、后芯线a、b,还包括前、后盖31、32,前、后盖31、32分别有前、后缺口3121、3221,前芯线a一端经前缺口3121连接前脚211并压持在前盖31与前座111之间,后芯线b一端经后缺口3221连接后脚212并压持于后盖32与后座1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前、后座111、112正面分别形成有前、后凸部1111、1121,在前凸部1111以贯穿前面和顶面的形式形成前槽1112,在前槽1112的对应壁面分别形成左、右竖槽1113,左、右竖槽1113连通前孔1211,电性端子21前脚刺破部2111的两侧边分别限位于前槽1112的左、右竖槽1113中;相对于前凸部1111的后凸部1121贯穿后面和顶面形成后槽1122,在后槽1122的对应壁面分别形成左、右竖槽1123,左、右竖槽1123连通后孔1212,电性端子21后脚刺破部2121的两侧边分别限位于后槽1122的左、右竖槽1123中。本例中,前、后座111、112正面11分别设有前、后沟槽1116、1126,前沟槽1116包围前凸部1111的根部,后沟槽1126包围后凸1121部的根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图中包括防水垫圈40,防水垫圈40分为前、后垫圈41、42,前垫圈41套在前凸部1111外围且前垫圈41底部落在前沟槽1116中,后垫圈42套在后凸部1121外围且后垫圈42底部落在后沟槽1126中。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图中前、后盖31、32分别具有朝向前、后座111、112正面11扣合的前、后侧围面(或称“前、后扣面”)313、323,在前、后扣面313、323分别沿内壁向外围扩展形成沿内壁低而沿外围高的前、后阶状扣面(或称“前、后咬合面”)3133、3233,前咬合面3133抵持前垫圈41顶面,后咬合面3133抵持后垫圈42顶面。本例中,前盖31具有前凸块3131和前开口3132,其中前凸块3131匹配前槽1112,前开口3132将前凸块3131一分为二并容电性端子21前脚211落入其中;后盖32具有后凸块3231和后开口3232,其中后凸块3231匹配后槽1122,后开口3232将后凸块3231一分为二并容电性端子21后脚212落入其中。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图中包括前、后柔性防水胶块(或称“前、后胶块)33、34,前、后胶块33、34均为方形块,前盖31中在前缺口3121与前凸块3131之间形成有容纳前胶块33填充的前腔(未标注或未图示),后盖32中在后缺口3221与后凸块3231之间形成有容纳后胶块34填充的后腔(未标注或未图示);前、后芯线a、b分别具有外包皮(未标注或未图示),其中:前芯线a组装时,把前芯线a头段置于前脚211刺破部2111,施力前盖31下压,前盖31中的前凸块3131顶面会抵持具有外包皮的前芯线落入前槽1112中,同时具有外包皮的前芯线a通过前刺破部2111刺破外包皮使芯线导体卡于前卡线部2112并形成导通;后芯线b组装时,把后芯线b头段置于后脚212刺破部2121,施力后盖32下压,后盖32中的后凸块3231顶面会抵持具有外包皮的后芯线落入后槽1122中,同时具有外包皮的后芯线b通过后刺破部2121刺破外包皮使后芯线导体卡于后卡线部2122并形成导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绝缘座及端子埠,其特征在于:绝缘座包括在正面沿左、右侧向上形成的左、右凸台,左、右凸台以相对形式处在绝缘座中间并使绝缘座分为前、后座;绝缘座背面设有凹陷部,在凹陷部中靠近前、后两相对侧分别设有贯穿正面的前、后孔;端子埠包括电性端子及胶芯,电性端子包括前、后脚和连接部,前脚与后脚以对立形式分别连接于连接部两端,连接部埋于胶芯中,胶芯装配于凹陷部,以使前、后脚分别通过前、后孔立于前、后座正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扣盖,扣盖包括配置前座的前盖和配置后座的后盖,前盖具有前轴和前扣部,后盖具有后轴和后扣部;左、右凸台以对称形式向外侧凹进有前、后转部,前轴两端分别以转动形式匹配于左、右凸台前转部,后轴两端分别以转动形式匹配于左、右凸台后转部;前座前面具有前凹部,前凹部设有干涉前扣孔的前卡部;后座后面具后凹部,后凹部设有干涉后扣孔的后卡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前、后芯线或绞芯线,前、后盖分别设有前、后缺口,前芯线或绞芯线一端经前缺口连接前脚并压持在前盖与前座之间,后芯线或绞芯线一端经后缺口连接后脚并压持于后盖与后座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后座正面分别形成有前、后凸部,前凸部形成有前槽,前槽的对应壁面分别形成左、右竖槽,前槽的左、右竖槽连通前孔,电性端子前脚包括的刺破部两侧边分别限位于前槽的左、右竖槽中;相对于前凸部的后凸部形成有后槽,后槽的对应壁面分别形成左、右竖槽,后槽的左、右竖槽连通后孔,电性端子后脚的刺破部两侧边分别限位于后槽左、右竖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后座正面分别设有前、后沟槽,前沟槽以包围前凸部根部的形式设置,后沟槽以包围后凸部根部的形式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防水垫圈,防水垫圈分为前、后垫圈,前垫圈套在前凸部外围且包括底部和顶面,其中前垫圈底部落在前沟槽中,后垫圈套在后凸部外围且包括底部和顶面,其中后垫圈底部落在后沟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前盖具有前扣面,前扣面为前咬合面,前咬合面抵持前垫圈顶面;后盖具有后扣面,后扣面为后咬合面,后咬合面抵持后垫圈顶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前盖具有前凸块和前开口,前凸块匹配前槽,前开口将前凸块以前后形式划分为二并容电性端子前脚落入其中;后盖具有后凸块和后开口,后凸块匹配后槽,后开口将后凸块划分为二并容电性端子后脚落入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前、后胶块,前、后胶块均为方形块;前盖中在前缺口与前凸块之间形成有容纳前胶块填充的前腔,后盖中在后缺口与后凸块之间形成有容纳后胶块填充的后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前、后芯线分别具有外包皮,前芯线头段落入前槽并经前刺破部与前卡线部卡持,以使前芯线与前脚形成导通;后芯线头段落入后槽并经后刺破部与后卡线部卡持,以使后芯线与后脚形成导通。
CN202021265534.4U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连接组件 Active CN212659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534.4U CN212659685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534.4U CN212659685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9685U true CN212659685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5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5534.4U Active CN212659685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9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7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US8454381B2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with an engaging portion and a restricting portion on its top surface
US97421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US98377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etrengaged grounding contacts
CN204558796U (zh) 电连接器
CN108110498B (zh) 电连接器
US2017032418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xcellent waterproof property
US2015036488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inject-molding processes
JPH06176819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JP2002329557A (ja) 機器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2659685U (zh) 一种连接组件
CN111755849A (zh) 一种电连接器
US20200403338A1 (en) Plug connector
CN210838197U (zh) 一种改良tpa插接结构的二段装配式连接器
CN21248558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8258495B (zh) 连接器
TWM443302U (en) Cable connector
KR102239718B1 (ko) 커넥터용 접속핀 및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용 접속핀 제조방법
CN210744211U (zh) Usb插座
CN209766838U (zh)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CN110932043A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05645597U (zh) 防水开关
CN206271939U (zh) 并排式连接器组件
CN211182720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