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1974U -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 Google Patents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1974U
CN212641974U CN202020440169.XU CN202020440169U CN212641974U CN 212641974 U CN212641974 U CN 212641974U CN 202020440169 U CN202020440169 U CN 202020440169U CN 212641974 U CN212641974 U CN 212641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groove
frame structure
connecting arm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01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介雷
刘勇
朴松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s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s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s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01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1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1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1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框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边框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位置相对,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位置相对;第一侧壁的第一表面延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第二侧壁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为弯折结构,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相反;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互背离,第一方向为与第一表面有夹角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二表面有夹角的方向,第一连接臂用于与相邻的边框结构中第二侧壁的第二连接臂连接。可以避免光伏组件漏水。

Description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已越来越普及,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在光伏发电技术中,通常使用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其中,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和边框。
相关技术中,边框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光伏板固定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的框架式结构中。在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上时,光伏组件依次排布。为了避免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出现漏水,通常在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中边框之间设置密封条。
由于设置密封条之后,雨水依然能够从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的缝隙流到屋顶,出现漏水,进而可能造成屋顶漏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设置密封条之后,雨水依然能够从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的缝隙流到屋顶,导致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漏水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框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所述边框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位置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位置相对;
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表面延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均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表面有夹角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二表面有夹角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臂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连接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壁的第三表面上设置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为板式结构,所述搭接部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四侧壁叠放搭接。
可选地,所述搭接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表面上设置有齿纹,所述齿纹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四侧壁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四侧壁包括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互背离;
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五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壁的第六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侧壁的第七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四侧壁的第八表面上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以及所述第四凹槽位于同一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互背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以及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凹槽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四凹槽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上以及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上均设置有凹陷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边框结构的材质包括塑胶材质、金属材质中任一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
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所述光伏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式结构中。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面,所述光伏屋面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上述第二方面中多个所述的光伏组件;
在安装多个所述边框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横梁支撑第一边框结构的第一侧壁与第二边框结构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横梁支撑所述第一边框结构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边框结构为相邻两个所述边框结构中一个所述边框结构,所述第二边框结构为相邻两个所述边框结构中另一个所述边框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结构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第一侧壁的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第二侧壁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为弯折结构,且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相反,因此,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能够嵌合。另外,在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嵌合的情况下,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被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占据,进而使得雨水不会在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中留存。并且由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嵌合,使得雨水不会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的间隙中流动,进而可以避免雨水通过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流到屋顶,即避免了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另外,由于相邻边框结构之间无需再填充密封条,进而避免了密封条老化而导致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光伏组件的体验。另外,由于无需使用密封条,也无需更换密封条,因而,降低了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框结构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侧壁的截面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侧壁的截面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嵌合的截面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侧壁的截面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侧壁的截面图;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边框结构的搭接部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搭接的截面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的截面图之一;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的截面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第一侧壁;20:第二侧壁;30:第三侧壁;40:第四侧壁;50:凹陷部;60:光伏板;70:第一横梁;80:第二横梁;11:第一连接臂;21:第二连接臂;31:搭接部;311:齿纹;12: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2:第三凹槽;42:第四凹槽;101: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301:第三表面;401:第四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框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侧壁的截面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侧壁的截面图。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嵌合的截面图。该边框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该边框结构包括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第三侧壁30和第四侧壁40。
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第三侧壁30和第四侧壁40围成框架式结构,第一侧壁10与第二侧壁20位置相对,第三侧壁30与第四侧壁40位置相对。第一侧壁10的第一表面101延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11,第二侧壁20的第二表面201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21,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21均为弯折结构,第一连接臂11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连接臂21的弯折方向相反。
其中,第一表面101与第二表面201相互背离,第一方向为与第一表面101有夹角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二表面201有夹角的方向,第一连接臂11用于与相邻的边框结构中第二侧壁20的第二连接臂2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第三侧壁30和第四侧壁40围成框架式结构,第一侧壁10的第一表面10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11,第二侧壁20的第二表面201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21,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21均为弯折结构,且第一连接臂11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连接臂21的弯折方向相反,因此,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11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21能够嵌合。另外,在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11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21嵌合的情况下,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被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21占据,进而使得雨水不会在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中留存。并且由于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21嵌合,使得雨水不会从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21之间的间隙中流动,进而可以避免雨水通过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流到屋顶,即避免了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另外,由于相邻边框结构之间无需再填充密封条,进而避免了密封条老化而导致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光伏组件的体验。另外,由于无需使用密封条,也无需更换密封条,因而,降低了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连接臂11的数量为一个时,此时,可以在第一表面101上固定一个弯折结构。当第一连接臂1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在第一表面101固定第一个弯折结构,之后在第一个弯折结构的弯折部固定第二个弯折结构,依次类推,可以使得弯折结构形成的第一连接臂11的数量达到实际需要的数量。
其中,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连接臂11与第一表面101平行的部件的长度范围A可以为10毫米-15毫米。另外,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连接臂11中与第一表面101垂直的部件可以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另外,在第二侧壁20的第二表面20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21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在第一侧壁10的第一表面10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11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侧壁的截面图。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参照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侧壁的截面图。参照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侧壁与光伏板连接的截面图。参照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边框结构的搭接部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搭接的截面图。如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第三侧壁30的第三表面301上可以设置搭接部31,搭接部31为板式结构,搭接部31用于与相邻的边框结构中第四侧壁40叠放搭接。
当第三表面301上设置搭接部31时,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搭接部31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40叠放搭接,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上的第三侧壁30与另一个边框结构上的第四侧壁40之间的缝隙被第三搭接部31遮挡,进一步可以防止雨水从光伏组件流到屋顶,提高了用户使用光伏组件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多个边框结构安装时,每个边框结构中的第三侧壁30上的搭接部31可以搭接在相邻的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40上,从而可以形成叠瓦式结构。另外,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搭接部31可以覆盖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40,可以使得搭接的更加牢固。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搭接部31朝向第三侧壁30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齿纹311,齿纹311用于与相邻的边框结构中第四侧壁40接触。
当搭接部31朝向第三侧壁30的表面上设置齿纹311,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搭接部31上的齿纹311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40接触,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因此,在将搭接部31与第四侧壁40搭接时,第四侧壁40不易与搭接部31分离,即通过在搭接部31上设置齿纹311,可以使得搭接部31与第四侧壁40搭接的更加牢固。另外,当搭接部31与第四侧壁40搭接时,在雨水即将进入搭接部31与第四侧壁40之间的缝隙时,齿纹311可以阻挡雨水,降低雨水进入搭接部31与第四侧壁40之间的缝隙的可能性,即通过设置齿纹311,还可起到防止雨水进入到搭接部31与第四侧壁40之间的缝隙中的作用,进一步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防水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1所示,可以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的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侧壁10上的第一连接臂11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侧壁20上的第二连接臂21嵌合,并且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三侧壁30上的搭接部31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40搭接,进而在将多个边框结构安装完成之后,一个边框结构上的第一侧壁10与另一个边框结构上的第二侧壁20之间的缝隙被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21占据,一个边框结构上的第三侧壁30与另一个边框结构上的第四侧壁40之间的缝隙被第三搭接部31遮挡,使得整个光伏组件中的间隙被封堵,降低了雨水通过光伏组件流到屋顶的可能性,还可以提高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速度。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第四侧壁40包括第四表面401,第四表面401与第三表面301相互背离;第一侧壁10的第五表面上可以开设有第一凹槽12,第二侧壁20的第六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2,第三侧壁30的第七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32,第四侧壁40的第八表面上开设有第四凹槽42,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以及第四凹槽42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第五表面与第一表面101相互背离,第六表面与第二表面201相互背离,第七表面与第三表面301相互背离,第八表面与第四表面401相互背离。
由于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以及第四凹槽42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将光伏板60安装在边框结构中时,可以直接将光伏板60嵌入在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和第四凹槽42中,便于在边框结构中安装光伏板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凹槽12的槽壁在水平方向的长度范围B可以为12毫米-25毫米,当然,第一凹槽12的槽壁的长度范围还可以为其他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凹槽12的最低端与最高端之间的距离范围C可以为1毫米-4毫米。当然,第一凹槽12的最低端与最高端之间的距离范围还可以为其他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另外,第一凹槽12的最低端与最高端之间的距离、第三凹槽32的最低端与最高端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凹槽42的最低端与最高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均与第一凹槽12的最低端与最高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二凹槽22的槽壁、第三凹槽32的槽壁以及第四凹槽42的槽壁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均可以与第一凹槽12在水平方向的长度相等。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2的槽壁、第二凹槽22的槽壁、第三凹槽32的槽壁以及第四凹槽42的槽壁均为弧形结构,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以及第四凹槽42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
当第一凹槽12的槽壁、第二凹槽22的槽壁、第三凹槽32的槽壁以及第四凹槽42的槽壁均为弧形结构,且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以及第四凹槽42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时,在将光伏板60安装在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和第四凹槽42中时,可以便于将光伏板60滑进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和第四凹槽42中,便于安装光伏板60。并且,在第一凹槽12的槽壁、第二凹槽22的槽壁、第三凹槽32的槽壁以及第四凹槽42的槽壁均为弧形结构的情况下,即使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和第四凹槽42由于加工的原因可能出现一点偏差,依然不会影响安装光伏板60,使得安装光伏板60较为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以及第四凹槽42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第一凹槽12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第二凹槽22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第三凹槽32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第四凹槽42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第一凹槽12的槽壁上、第二凹槽22的槽壁上、第三凹槽32的槽壁上以及第四凹槽42的槽壁上均设置有凹陷部50。
在第一凹槽12的槽壁上、第二凹槽22的槽壁上、第三凹槽32的槽壁上以及第四凹槽42的槽壁上设置有凹陷部50之后,在将光伏板60嵌入在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以及第四凹槽42之后,可以在凹陷部50中放置胶水,使得通过胶水分别将光伏板60与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2、第四凹槽42粘接,使得通过边框结构可以较为紧固的将光伏板60固定,避免光伏板60从光伏组件中掉出,进而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臂11的弯折方向可以与第一表面101平行,第二连接臂21的弯折方向可以与第二表面201平行。
当第一连接臂11的弯折方向与第一表面101平行,第二连接臂21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表面201平行时,在将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21嵌合之后,可以避免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21沿水平方向相互分离,进而可以避免相邻的两个边框结构相互分离,使得光伏组件较为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边框结构的材质包括塑胶材质、金属材质中任一种。其中,金属板材质可以包括钢板,不锈钢板,铝合金,钛合金等。其中,钢板包括但不局限于常规无镀层板,镀锌板、镀铝锌板、镀镁铝锌板等。其中,镀层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另外,铝合金包括但不局限于铝镁锰合金,铝铜合金,铝硅合金,铝镁合金,铝锌合金,铝镁硅合金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第一侧壁的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第二侧壁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为弯折结构,且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相反,因此,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能够嵌合。另外,在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嵌合的情况下,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被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占据,进而使得雨水不会在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中留存。并且由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嵌合,使得雨水不会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的间隙中流动,进而可以避免雨水通过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流到屋顶,即避免了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另外,由于相邻边框结构之间无需再填充密封条,进而避免了密封条老化而导致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光伏组件的体验。另外,由于无需使用密封条,也无需更换密封条,因而,降低了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60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边框结构。
边框结构中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第三侧壁30和第四侧壁40围成框架式结构,光伏板60设置在框架式结构中。
其中,光伏板60设置在框架式结构中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光伏板60分别嵌入在第一侧壁10上的第一凹槽12、第二侧壁20上的第二凹槽22、第三侧壁30上的第三凹槽32和第四侧壁40上的第四凹槽42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第一侧壁的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第二侧壁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为弯折结构,且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相反,因此,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能够嵌合。另外,在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嵌合的情况下,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被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占据,进而使得雨水不会在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中留存。并且由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嵌合,使得雨水不会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的间隙中流动,进而可以避免雨水通过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流到屋顶,即避免了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另外,由于相邻边框结构之间无需再填充密封条,进而避免了密封条老化而导致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光伏组件的体验。另外,由于无需使用密封条,也无需更换密封条,因而,降低了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
参照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的截面图之一。参照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屋面的截面图之二。如图12和图13所示,光伏屋面包括第一横梁70、第二横梁8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
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第一横梁70支撑第一边框结构的第一侧壁10与第二边框结构的第二侧壁20,第二横梁80支撑第一边框结构的第三侧壁30与第二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40,第一边框结构为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第二边框结构为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另一个边框结构。
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支撑,可以便于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提高安装光伏屋面的安装速度。并且,由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第一侧壁的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第二侧壁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为弯折结构,且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相反,因此,在安装多个边框结构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中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能够嵌合。另外,在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一连接臂与另一个边框结构的第二连接臂嵌合的情况下,使得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被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占据,进而使得雨水不会在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中留存。并且由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嵌合,使得雨水不会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的间隙中流动,进而可以避免雨水通过相邻两个边框结构之间的间隙流到屋顶,即避免了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另外,由于相邻边框结构之间无需再填充密封条,进而避免了密封条老化而导致光伏组件出现漏水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光伏组件的体验。另外,由于无需使用密封条,也无需更换密封条,因而,降低了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边框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位置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位置相对;
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表面延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均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表面有夹角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二表面有夹角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臂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连接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第三表面上设置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为板式结构,所述搭接部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四侧壁叠放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表面上设置有齿纹,所述齿纹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四侧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包括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互背离;
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五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壁的第六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侧壁的第七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四侧壁的第八表面上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以及所述第四凹槽位于同一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互背离,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互背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以及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以及所述第四凹槽靠近槽口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槽底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上以及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上均设置有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结构的材质包括塑胶材质、金属材质中任一种。
9.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边框结构;
所述边框结构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框架式结构,所述光伏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式结构中。
10.一种光伏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屋面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光伏组件;
在安装多个所述边框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横梁支撑第一边框结构的第一侧壁与第二边框结构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横梁支撑所述第一边框结构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边框结构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边框结构为相邻两个所述边框结构中一个所述边框结构,所述第二边框结构为相邻两个所述边框结构中另一个所述边框结构。
CN202020440169.XU 2020-03-30 2020-03-30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Active CN212641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0169.XU CN212641974U (zh) 2020-03-30 2020-03-30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0169.XU CN212641974U (zh) 2020-03-30 2020-03-30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1974U true CN212641974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6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0169.XU Active CN212641974U (zh) 2020-03-30 2020-03-30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1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70820C1 (ru) Панель, сборка панелей и кровля
EP1039550B1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module
US7465873B2 (en) Solar cell module, method of laying solar cell modules,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solar cell modules from being blown off
CN111669110A (zh) 一种bipv防水构件和光伏组件
CN212641974U (zh) 边框结构、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面
CN212518868U (zh) 一种bipv防水构件和光伏组件
WO2020054197A1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設置構造
CN112383261A (zh) 光伏装置
CN211949268U (zh) 光伏瓦的瓦基板、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JP201509562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屋根
CN211473092U (zh) 一种光伏瓦
CN218217233U (zh) 光伏组件防尘装置及屋顶光伏组件
JP595923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及び設置方法
CN214154400U (zh) 光伏装置
CN212518864U (zh) 一种光伏瓦紧固组件和光伏瓦
CN218416313U (zh) 一种光伏组件与阳光房的装配结构
CN216774699U (zh) 一种型材、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1549885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
CN218958859U (zh) 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之间搭接式防水结构及发电屋顶
CN216699926U (zh) 光伏装置
CN211114460U (zh) 一种集成式光伏屋面
CN220107905U (zh) 一种光伏边框及光伏系统
JP4380543B2 (ja) 機能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19627615U (zh) 一种光伏瓦的共面式组装结构及光伏屋面安装系统
CN219372330U (zh) 一种屋顶bipv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1

Address after: 108 Yaojia Road, Jiulong Town, Haili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300

Patentee after: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Tai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324022 No. 43, bailing South Road, Donggang District, green industry cluster,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 New Energy Technology (Qu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4

Address after: No. 43, bailing South Road, Donggang District, green industry cluster district,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 New Energy Technology (Q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108 Yaojia Road, Jiulong Town, Haili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300

Patentee before: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Taizhou)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43 Bailing South Road,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4022

Patentee after: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3, bailing South Road, Donggang District, green industry cluster district,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 New Energy Technology (Q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