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0537U -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0537U
CN212630537U CN202021734130.5U CN202021734130U CN212630537U CN 212630537 U CN212630537 U CN 212630537U CN 202021734130 U CN202021734130 U CN 202021734130U CN 212630537 U CN212630537 U CN 212630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driving
clutch
mounting hole
pow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41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偲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 Caiwen
Original Assignee
Sgp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p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gp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341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0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0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0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及智能窗帘,用离合器包括第一线材卷放机构、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用于带动窗帘移动的线材、用于驱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线材的一端缠绕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上,另一端缠绕于第二线材卷放机构上,中间的自由段用于与窗帘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设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和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之间的动力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动力组件插接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插接在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动力组件转动以带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以该设计方式,该离合器无需使用导轨、同步带等复杂部件即可完成自动控制窗帘的开合。

Description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及一种采用该离合器智能窗帘。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渐渐的发生转变,各种家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单片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家电越来越智能化,窗帘也不例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动智能窗帘已广泛应用,自动窗帘在国内算是高端前沿产业,市场广阔,有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现有的电动智能窗帘多设计为包括电机、导轨、同步带、齿轮箱、离合器等多种部件装配形成,结构复杂、造价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其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动智能窗帘结构复杂、造价高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离合器,用于控制窗帘的开合,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线材卷放机构、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窗帘移动的线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线材包括缠绕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上的第一缠绕段、缠绕于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上的第二缠绕段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缠绕段和所述第二缠绕段连接的自由段,所述自由段用于与所述窗帘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和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和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运动并插接在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朝向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运动并插接在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力组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离合器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定位销、若干个第二定位销以及弹性件,所述动力组件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和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一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出所述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一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出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并弹性压缩在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之间,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销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销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离合器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动力组件,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齿轮和安装在所述动力齿轮一侧的第一齿轮盖,所述第一齿轮盖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卡固在所述第一齿轮盖的第一卡环、安装在所述动力齿轮另一侧的第二齿轮盖和卡固在所述第二齿轮盖的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盖通过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根设于所述动力组件两侧的传动杆、连接两根传动杆的连接杆、与连接杆螺纹连接的丝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旋转的电机,所述传动杆之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之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包括线轮,所述第一缠绕段缠绕在所述线轮上,所述驱作为一种改进方式,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还包括用于收紧所述线材的弹性装置和用于增大所述线轮和所述弹性装置的传动比的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齿圈、太阳轮、若干个行星轮和行星架,若干个所述行星轮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同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太阳轮穿过所述行星架与所述线轮连接,且所述太阳轮随所述线轮转动,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齿圈连接,且所述弹性装置随着所述齿圈的转动弹性伸缩。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离合器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动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器和用于限制所述动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窗帘,包括窗帘杆、穿设于所述窗帘杆上的两个窗帘、设置于所述窗帘杆一侧的定滑轮以及如上所述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窗帘杆的另一侧,所述线材的自由段搭接在所述定滑轮上,两个所述窗帘相向设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位于所述定滑轮两侧的所述自由段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帘自动开合装置通过在外壳中设置有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和第二线材卷放机构,通过设置一线材,该线材包括缠绕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上的第一缠绕段、缠绕于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的第二缠绕段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缠绕段和第二缠绕段连接的自由段。这样,该离合器使用时,用户将离合器固定在窗帘杆的一侧,用户捏住线材的自由段将线材挂在窗帘杆另一端的物件 (例如为定滑轮)上,然后将两幅窗帘相向设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线材运行方向相反的自由段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的运转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的运转即可控制窗帘的开合。以该设计方式,该离合器无需使用导轨、同步带等复杂部件,通过第一线材卷放机构、第二线材卷放机构、驱动机构、线材配合一些用于固定线材和窗帘的通用配件即可完成自动控制窗帘的开合,该离合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可以适用于控制不同长度的窗帘的开合,具有通用性。此外,本实施例的离合器只需要设计一个动力组件即可控制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运转和控制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的运转,不需要单独设置两个动力组件来单独控制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运转和驱动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运转,使得离合器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同时提高了动力组件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窗帘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离合器,因而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C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的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齿轮组的部分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窗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离合器;
10、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1、线轮;111、第一定位孔;12、弹性装置;13、行星齿轮组;131、齿圈;132、太阳轮;133、行星轮;134、行星架;
20、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1、第二定位孔;
30、线材;31、第一缠绕段;32、第二缠绕段;33、自由段;
40、驱动机构;41、动力组件;411、第一安装孔;412、第二安装孔;413、第三安装孔;414、动力齿轮;415、第一齿轮盖;416、第二齿轮盖;417、第一卡环;418、第二卡环;419、六角柱;42、第一驱动组件;421、传动杆;422、连接杆;423、丝杆;424、电机;43、第二驱动组件;
50、第一定位销;
60、第二定位销;
70、弹性件;
80、连接轴;
90、第一限位器;
100、第二限位器;
2、智能窗帘;201、窗帘杆;202、窗帘;203、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1,用于控制两幅窗帘 202的开合,其包括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用于带动窗帘202移动的线材30、用于驱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 转动的驱动机构40,线材30包括缠绕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上的第一缠绕段 31、缠绕于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上的第二缠绕段32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缠绕段31和第二缠绕段32连接的自由段33,自由段33用于与窗帘202连接,驱动机构40包括动力组件41、第一驱动组件42和第二驱动组件43,动力组件 41设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和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之间,并分别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和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间隔设置,第一驱动组件42用于驱动动力组件41朝向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运动并插接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或朝向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运动并插接在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第二驱动组件43用于驱动动力组件41转动以带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转动。
该离合器1使用时,用户将离合器1固定在窗帘杆201的一侧,用户捏住线材30的自由段33将线材30挂在窗帘杆201另一端的物件(例如为定滑轮203)上,然后将两幅窗帘202相向设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线材30运行方向相反的自由段33上,通过驱动机构40驱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的运转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的运转即可控制窗帘202的开合。以该设计方式,该离合器1 无需使用导轨、同步带等复杂部件,通过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线材30配合一些用于固定线材30和窗帘202的通用配件即可完成自动控制窗帘202的开合,该离合器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可以适用于控制不同长度的窗帘202的开合,具有通用性。此外,本实施例的离合器1只需要设计一个动力组件41即可控制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运转和控制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的运转,不需要单独设置两个动力组件41来单独控制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运转和驱动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运转,使得离合器1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同时提高了动力组件41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动力组件41不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转连接时,动力组件41处于空转状态,用户可以手动拉动窗帘202。
参阅图1-图7,离合器1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定位销50、若干个第二定位销 60以及弹性件70,动力组件41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411、第二安装孔412和第三安装孔413,第一安装孔411、第二安装孔412和第三安装孔413同轴设置,且第一安装孔411的直径和第三安装孔413的直径均小于第二安装孔412的直径,第一定位销50的一端活动设于第二安装孔412内,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 411伸动力组件41,第二定位销60的一端活动设于第二安装孔412内,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412伸出所述动力组件41,弹性件70安装在第二安装孔412 内并弹性压缩在第一定位销50和第二定位销60之间,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 设有与若干个第一定位销50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111,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设有与若干个第二定位销60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21。
该离合器1在打开窗帘202的过程中,举例而言,第一驱动组件42驱动动力组件41朝向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轴向移动,直至第一定位销50插接在第一定位孔111内,第二驱动组件43驱动动力组件41转动带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转动收卷线材30,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在线材30的作用下旋转进行放线,该离合器1在闭合窗帘202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42驱动动力组件41朝向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轴向移动,直至第二定位销60插接在第二定位孔21内,第二驱动组件43驱动驱动动力组件41转动带动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转动收卷线材30,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在线材30的作用下旋转进行放线,该设计方式巧妙,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设置第一定位销50和第二定位销60,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弹性件70的目的为了能够实现第一定位销50能够与第一定位孔111自对准,第二定位销60能够与第二定位孔21自对准,以及避免第一定位销50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发生硬性碰撞和避免第二定位销60与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 发生硬性碰撞,离合器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第一定位销50与第一定位孔111 可能会发生错位,此时,动力组件41轴向移动过程,第一定位销50就不能直接插接进第一定位孔111了,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的作用力下,第一定位销50向第一安装孔411回缩,第二驱动组件43驱动动力组件41转动,第一定位销50转动至第一定位孔111时,在弹性件70的作用下,第一定位销50插接进第一定位孔111。同理,第二定位销60也是如此设置。
可选地,弹性件70为弹簧。
参阅图1-图6,离合器1还包括连接轴80,连接轴80穿过动力组件41,且连接轴80的一端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转动连接,连接轴80对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 和动力组件41起支撑作用,且连接轴80在动力组件41轴向移动过程中还可以起导向作用。
参阅图1-图6,动力组件41包括动力齿轮414、分别设于动力齿轮414两侧的第一齿轮盖415和第二齿轮盖416、卡固在第一齿轮盖415的第一卡环417、以及卡固在第一齿轮盖415的第二卡环418,第一卡环417与第二卡环418连接固定,且第一卡环417与第一驱动组件42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卡环417和第二卡环418将动力齿轮414与第一驱动组件42连接起来,连接方式可靠。可选地,第一卡环417与第二卡环418通过六角柱419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齿轮盖415设置有上述第一安装孔411,第二齿轮盖416 设置有上述第三安装孔413,动力齿轮414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12,这样设计就不需要在同一个零部件中开设阶梯孔,便于加工,也便于第一定位销50和第二定位销60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组件41可以仅包括动力齿轮414,动力齿轮414直接与第一驱动组件42连接,此时,第一安装孔411、第二安装孔412和第三安装孔413均开设在动力齿轮414上。
当然了,动力组件41的设计方式还可以是,动力组件41包括动力齿轮414 和安装在动力齿轮414一侧的第一齿轮盖415,此时,第一齿轮盖415与第一驱动组件42连接,第一安装孔411、第二安装孔412均开设在动力齿轮414上,第三安装孔413开设在第一齿轮盖415上。或者,第一安装孔411开设在动力齿轮414上,第二安装孔412和第三安装孔413均开设在第一齿轮盖415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与第一驱动组件42连接,动力组件41还可以包括卡固在第一齿轮盖415上的第一卡环417,第一齿轮盖415通过第一卡环417与第一驱动组件42连接。
参阅图1-图6,第一驱动组件42包括两根设于动力组件41两侧的传动杆 421、连接两根传动杆421的连接杆422、与连接杆422螺纹连接的丝杆423以及用于驱动丝杆423旋转的电机424,传动杆421之远离电机424的一端与第一卡环417连接,传动杆421之靠近电机424的一端与连接杆422连接,这样设计,电机424与丝杆423配合,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以此实现动力组件41的轴向移动。
可以理解地,第一驱动组件42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能够实现驱动动力组件41轴向移动即可。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43可为驱动电机424(图未示)和过渡齿轮(图未示)的配合,过渡齿轮与动力齿轮414啮合,在驱动电机424的作用下,过渡齿轮转动,与过渡齿轮啮合传动的动力齿轮414随着转动。
参阅图1-图8,本实施例中,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和第二线材卷放机构 20的结构一样,在此,以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的结构来进行说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包括线轮11,第一缠绕段31缠绕在线轮11上,驱动机构40驱动线轮11转动收卷线材30,第一定位孔111设于线轮11朝向第一定位销50的一端面。
进一步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还包括用于收紧线材30的弹性装置12 和用于增大线轮11和弹性装置12的传动比的行星齿轮组13,行星齿轮组13 包括齿圈131、太阳轮132、若干个行星轮133和行星架134,若干个行星轮133 安装在行星架134上,行星轮133同时与太阳轮132和齿圈131啮合,太阳轮 132穿过行星架134与线轮11连接,且太阳轮132随线轮11转动,弹性装置 12的一端与齿圈131连接,且弹性装置12随着齿圈131的转动弹性伸缩。由于本实施例的离合器1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窗帘202,当离合器1由于上一次使用拉出的线材30较长,那么在下一次使用,需要的线材30较短时,就需要收卷线材30的自由段33长度,为了避免线材30过松,因此可以设置弹性装置 12来收紧线材30。此外,为了增加增大线轮11和弹性装置12的传动比,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和弹性装置12之间设置行星齿轮组13,这样设计,线轮11 转动多圈,弹性装置12转动一圈,在本实施例中,行星轮133设置有三个,三个行星轮133沿太阳轮132周向均匀分布,线轮11转动四圈,弹性装置12转动一圈。
参阅图1-图6,离合器1还包括用于限制动力组件41朝向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器90,第一限位器90位于连接杆422之远离动力组件41的一侧,第一限位器90可以直接与驱动机构40通信,向驱动机构40 反馈位置信息,当动力组件41朝向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轴向移动,触碰到第一限位器90时,动力组件41停止轴向移动。可选地,第一限位器90为市面上常用的限位器。
进一步地,离合器1还包括用于限制动力组件41朝向第二线材卷放机构 20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器100,第二限位器100位于第二卡环418之远离动力组件41的一侧。第二限位器100可以直接与驱动机构40通信,向驱动机构40 反馈位置信息,当动力组件41朝向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轴向移动,触碰到第二限位器100时,动力组件41停止轴向移动。可选地,第二限位器100采用市面上常用的限位器。
可以理解地,离合器1也可以包括控制系统,第一限位器90和第二限位器 100可以与控制系统通信,向控制系统反馈位置信息,控制系统再向驱动机构 40发出相应指令。
本实施例的离合器1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器90和第二限位器100来限制动力组件41的轴向移动,能够避免动力组件41运行超出预设值,与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或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发生硬性碰撞的现象,提高了安全性。
该离合器1还包括用于驱动机构40、第一限位器90和第二限位器100进行供电的电源组件(图未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源组件为连接至家庭用电的适配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离合器1安装在一个壳体内,该电源模块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蓄电池和用于向该蓄电池充电的外接设备,外接设备可以是连接家庭用电的适配器或者设置于屋外的风能设备或者设置于屋外的太阳能设备。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窗帘2,包括窗帘杆201、穿设于窗帘杆201上的两个窗帘202、设置于窗帘杆201一侧的定滑轮203以及上述离合器1,离合器1设置于窗帘杆201的另一侧,线材30的自由段33 搭接在定滑轮203上,两个窗帘202相向设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位于定滑轮203 两侧的自由段33上。
使用时,举例而言,离合器1内部的动力组件41带动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正向转动,线材30按照图9中所示的D方向进行运行,由于两个窗帘202 相向设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位于定滑轮203两侧的线材30上,左侧的窗帘202 沿图中所示E方向运行,右侧的窗帘202沿图中所示F方向运行,窗帘202打开;当动力组件41带动第二线材卷放机构20正向转动,线材30按照图中所示的D的反向运行,左侧的窗帘202沿图中所示F的反向运行,右侧的窗帘202 沿图中所述E的反向运行,窗帘202关闭。
由于该智能窗帘2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离合器1,因而该智能窗帘2无需使用导轨、同步带等复杂部件,通过第一线材卷放机构10、第二线材卷放机构 20、驱动机构40、线材30、定滑轮203配合一些用于固定线材30和窗帘202 的通用配件即可完成实现窗帘202的自动开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用于控制窗帘的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线材卷放机构、第二线材卷放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窗帘移动的线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线材包括缠绕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上的第一缠绕段、缠绕于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上的第二缠绕段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缠绕段和所述第二缠绕段连接的自由段,所述自由段用于与所述窗帘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和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和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运动并插接在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朝向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运动并插接在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力组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或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定位销、若干个第二定位销以及弹性件,所述动力组件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和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一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出所述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一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出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并弹性压缩在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之间,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销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销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动力组件,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齿轮和安装在所述动力齿轮一侧的第一齿轮盖,所述第一齿轮盖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卡固在所述第一齿轮盖的第一卡环、安装在所述动力齿轮另一侧的第二齿轮盖和卡固在所述第二齿轮盖的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盖通过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根设于所述动力组件两侧的传动杆、连接两根传动杆的连接杆、与连接杆螺纹连接的丝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旋转的电机,所述传动杆之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之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包括线轮,所述第一缠绕段缠绕在所述线轮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线轮转动收卷所述线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还包括用于收紧所述线材的弹性装置和用于增大所述线轮和所述弹性装置的传动比的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齿圈、太阳轮、若干个行星轮和行星架,若干个所述行星轮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同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太阳轮穿过所述行星架与所述线轮连接,且所述太阳轮随所述线轮转动,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齿圈连接,且所述弹性装置随着所述齿圈的转动弹性伸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动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一线材卷放机构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器和用于限制所述动力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线材卷放机构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器。
10.一种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帘杆、穿设于所述窗帘杆上的两个窗帘、设置于所述窗帘杆一侧的定滑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窗帘杆的另一侧,所述线材的自由段搭接在所述定滑轮上,两个所述窗帘相向设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位于所述定滑轮两侧的所述自由段上。
CN202021734130.5U 2020-08-14 2020-08-14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Active CN212630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4130.5U CN212630537U (zh) 2020-08-14 2020-08-14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4130.5U CN212630537U (zh) 2020-08-14 2020-08-14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0537U true CN212630537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7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4130.5U Active CN212630537U (zh) 2020-08-14 2020-08-14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0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1659B2 (en) Cordless blind device
CN101428549B (zh) 张紧装置以及设置有该张紧装置的遮阳板组件
US20100084236A1 (en) Power adaptor with single-pull cable roll-up
CN111762639B (zh) 一种高效率双向转动的收放卷装置
CN212630537U (zh)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CN208617146U (zh) 一种家用电器电线自动均匀绕线装置
CN112190114A (zh) 离合器及智能窗帘
CN217129395U (zh) 一种手自一体式遮阳帘
CN112064906B (zh) 用于天幕篷的止动装置、天幕篷及天幕篷的控制方法
CN108742089A (zh) 窗帘自动开合装置以及智能窗帘
CN213329735U (zh) 用于天幕篷的止动装置及天幕篷
CN108689255A (zh) 家用电器电线自动均匀绕线装置
CN221027016U (zh) 充电枪收纳辅助器
CN210140352U (zh) 一种电线收纳装置
CN210005899U (zh) 户外帐篷电动拉链控制系统
CN213038706U (zh) 天幕篷布收放装置及天幕篷
CN209161228U (zh) 一种系留无人机的输电线支撑结构
KR200294024Y1 (ko) 코드 릴 전기콘센트
CN215885917U (zh) 一种线缆卷线装置
CN209090721U (zh) 窗帘自动开合装置以及智能窗帘
CN219823297U (zh) 一种卷线机构及家用电器
CN111945969B (zh) 天幕篷布收放装置、天幕篷及天幕篷的控制方法
CN220469745U (zh) 一种具有同步收放线绳的顶棚帘驱动装置及顶棚帘
CN214157210U (zh) 一种电动卷线器的卷线机构
CN2452984Y (zh) 一种电源线绕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4

Address after: No. 31, 1st Floor, No. 5 East Street, Fengtai Town,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161

Patentee after: Huang Caiwen

Address before: 518000 1505, phase I,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ioneer Building, 29 Gaoxin South Ring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GP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