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6009U - 天线用夹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用夹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6009U
CN212626009U CN202020339346.5U CN202020339346U CN212626009U CN 212626009 U CN212626009 U CN 212626009U CN 202020339346 U CN202020339346 U CN 202020339346U CN 212626009 U CN212626009 U CN 212626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tilt
antenna
tilting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93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昌佑
吕进寿
金仁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MW Inc
Original Assignee
KMW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MW Inc filed Critical KMW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6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6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065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4Pivotable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用夹紧装置,尤其,包括: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臂单元的旋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以及倾斜单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单元的前端部相结合,对天线设备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提供如下的优点,即,去除与抱杆有关的多个天线设备的空间上的制约,并提高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天线用夹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用夹紧装置(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即,可在密集的设置空间有效地配置天线设备,并且,容易调节天线设备的方向。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为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大大增加数据传输容量的技术,在发送器通过各个发送天线传输互不相同的数据,在接收器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区分发送数据的空间复用(Spatialmultiplexing) 方法。
因此,随着同时增加发送或接收天线的数量,频道容量增加,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例如,若将天线数增加至10个,则相比于现有的单一天线系统,使用相同的频带,从而可确保约10倍的频道容量。
在4G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4G LTE-advanced)中,使用8个为止的天线,目前,在pre-5G阶段中,研发安装64或128个天线的产品,预计在5G使用具有更多数量的天线的基站设备,将这称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当前的单元(Cell)运营为二维(2-Dimension),若导入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则可进行三维波束成形(3D-Beamforming),因此,还称为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 (FD-MIMO)(全维(Full Dimension))。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中,随着天线(ANT)的数量增加,据此的发射机(transmitter)和滤波器(Filter)的数量也一同增加。即使这样,由于设置场所的租赁成分或空间上的制约,需要将射频(RF) 部件(天线(Antenna)/滤波器(Filter)/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收发器(Transceiver etc)等。)制造的小且轻,并减少费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为了Coverage扩展而需要高输出,这种高输出引起的耗电和发热量成为减少重量及尺寸的负面因素。
尤其,当在限定的空间内设置实现射频器件和数字器件的模块以层叠结构结合的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时,为了使设置容易性或空间利用性最大化,与构成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的多个层有关的紧凑化及小型化的设计必要性突显,强烈需要与设置于一个抱杆(supportpole)的天线装置的自由的方向调节有关的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即,增进与空间制约多的抱杆有关的设置自由度,可提高可操作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即,容易设置组装与倾斜单元有关的天线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目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臂单元的旋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以及倾斜单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单元的前端部相结合,对天线设备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
其中,上述臂单元可包括:外侧安装块,以紧贴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的一侧的方式配置;内侧安装块,以紧贴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的方式配置,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螺栓固定于上述外侧安装块;以及夹紧臂,从上述内侧安装块沿着与上述抱杆正交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构成形成有上述旋转轴槽的前端部。
并且,在上述臂单元的上述内侧安装块与上述夹紧臂的连接部位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并且,上述旋转单元可包括: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倾斜单元相结合,能够使上述倾斜单元倾斜;旋转轴杆,向上述臂单元的上述旋转轴槽的内部插入放置;以及连接块,用于使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旋转轴杆相连接。
并且,在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倾斜单元之间可形成有倾斜制动衬垫。
并且,在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的内侧面可加工形成有倾斜侧衬垫设置槽,上述倾斜侧衬垫设置槽与上述倾斜制动衬垫以型合的方式相结合。
并且,在上述倾斜制动衬垫的内侧面,多个制动突起能够以突出的方式加工而成。
并且,一对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相互隔开设置,以便从上述连接块的左侧端部及右侧端部分别朝向上述倾斜单元延伸,在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的外侧面,作为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中心的倾斜枢轴销分别可与上述倾斜单元相连接。
并且,上述倾斜单元包括:天线结合端,与上述天线设备相结合;以及倾斜板,与上述旋转单元的一侧外侧面或另一侧外侧面面接结合,在上述倾斜板,倾斜引导部能够以槽孔形态加工而成,以引导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动作。
并且,上述倾斜板在上述旋转单元的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的外侧面以倾斜枢轴销为中心倾斜,上述倾斜枢轴销为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中心,上述倾斜引导部可包括:倾斜引导槽,在以上述倾斜枢轴销为同心的圆周上加工而成;以及倾斜引导螺栓,从外部贯通上述倾斜引导槽来固定于上述旋转单元。
并且,在上述倾斜板的外侧面可附着有倾斜角度标签,上述倾斜角度标签从基准点通过角度表示在上述倾斜引导槽内移动的上述倾斜引导螺栓的位置。
并且,上述倾斜单元还可包括扩展连接部,上述扩展连接部用于使上述天线结合端与上述倾斜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扩展连接。
并且,上述天线结合端以面接触的方式紧贴于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及侧面中一个的多处,能够以紧固单元为媒介被在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及侧面中一个的多处形成的紧固孔紧固固定。
并且,上述抱杆可包括:多个支撑杆,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向下方倾斜延伸,以放射状以隔开规定角度的方式延伸;以及支撑板,设置于上述多个支撑杆的前端,与地面或墙面支撑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包括: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除左右之外的前后及上下开口的倾斜安装空间;倾斜单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的倾斜安装空间相结合,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以及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倾斜单元的旋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对天线设备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
其中,上述倾斜单元安装于上述倾斜安装空间的内部,并可呈如下的形状,即,仅使与上述旋转单元相结合的上端部及与之相向的下端部向上述安装空间的外部露出。
并且,上述倾斜单元呈向上述倾斜安装空间插入配置的六面体形状,在左侧面和右侧面与上述倾斜安装空间的上述臂单元的内侧面之间分别可形成有倾斜制动衬垫。
并且,在设置有上述倾斜安装空间的上述臂单元的前端部,至少一个倾斜引导部能够以槽孔形态加工而成,以引导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动作。
并且,上述旋转单元可包括:天线结合端,与上述天线设备相结合;以及旋转安装块,形成有向上述倾斜单元的上述旋转轴槽插入设置的旋转轴杆。
并且,上述旋转单元还可包括扩展连接部,上述扩展连接部用于使上述天线结合端与上述旋转安装块之间沿着左右方向扩展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通过倾斜单元及旋转单元,使天线设备的倾斜动作及旋转动作变得容易,因此,可提高可操作性及天线设备的频率收益率性能。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可提供与倾斜单元有关的天线设备的设置及组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设置状态一例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设置分解立体图。
图4为示出图2的结构中的倾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示出图2的结构中的旋转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示出图2的结构中的臂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图2的俯视图,为示出通过旋转单元的旋转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图2的侧视图,为示出通过倾斜单元的倾斜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设置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示出图9的结构中的旋转单元及倾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图9的俯视图,为示出通过旋转单元的旋转状态的俯视图。
图13为图9的侧视图,为示出通过倾斜单元的倾斜状态的侧视图。
1:抱杆 3:多个支撑杆
5:支撑板 50:天线用夹紧装置
100:倾斜单元 101:天线结合端
102:引导槽安装槽 103:倾斜块
104:倾斜衬垫安装槽 107:加强筋
108:固定孔 109:倾斜贯通槽
110:紧固螺栓 120:倾斜制动衬垫
121:紧固孔 122:紧固螺丝
123:衬垫贯通槽 125:制动突起
127:转动销贯通孔 130:倾斜引导部
131:紧固孔 132:紧固螺丝
133:倾斜引导槽 140:倾斜枢轴销
150:倾斜角度标签 200:旋转单元
210:倾斜单元设置端 300:臂单元
310:外侧安装块 311:外侧螺栓贯通孔
320:内侧安装块 323:内侧型合槽
325:固定螺栓 330:夹紧臂
331:旋转轴槽 343:外侧型合槽
360: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而需注意的是,在对各个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方面,即使出现在不同附图,但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若判断为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有可能妨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理解,则将省略其的具体说明。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要素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区别一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并不限定于其术语。并且,除非另行定义,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的含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如通常使用的词典所定义的术语的含义与相关技术的文脉所具有的含义一致,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不应解释为理想或过于形式上的含义。
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设置状态一例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设置分解立体图,图4为示出图2 的结构中的倾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示出图2的结构中的旋转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示出图2的结构中的臂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的一实施例包括:臂单元300,与抱杆1水平结合,上述抱杆1沿着上下方向垂直固定于地面;旋转单元200,与臂单元300相结合,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枢轴的方式与臂单元300相结合;以及倾斜单元100,与旋转单元200相结合,对天线设备A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并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单元200相结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抱杆1以多个支撑杆 3及支撑板5为媒介沿着上下方向垂直固定于地面,臂单元300沿着水平方向与抱杆相结合,来与抱杆正交。
但是,抱杆1并不是必须沿着上下方向垂直固定于地面,能够以多个支撑杆3及支撑板5为媒介与房屋的垂直墙面相结合。在此情况下,抱杆1沿着水平方向设置,臂单元300与抱杆1正交,实际上,还可预计水平设置或垂直设置的多种实施例。
以下,如图1所示,为了使与方向相关的术语一致,以抱杆1以多个支撑杆3及支撑板5为媒介沿着上下方向垂直固定于水平状态的地面为前提进行说明,限定臂单元300沿着与抱杆1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来进行说明。但是,事先说明,需要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并不是限定其方向性。
如图1所示,臂单元300对天线设备A与抱杆1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换言之,可以理解为,臂单元300对天线设备A与倾斜单元100 及旋转单元200的抱杆1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
通过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结合的天线设备A 可以为适用之前在“背景技术”中介绍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或能够进行三维波束成形(3D-Beamforming)的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 (FD-MIMO)技术的天线设备A。
实质上,如上所述的臂单元300能够以下述形态形成,即,以螺栓结合方式与抱杆1的外周面的一侧及另一侧相结合,沿着与抱杆1 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使得天线设备A与抱杆1隔开规定长度来设置。
如图1所示,抱杆1还可包括:多个支撑杆3,从抱杆1的外周面向下方倾斜延伸,以放射状隔开规定角度的方式延伸;以及支撑板5,设置于多个支撑杆3的前端,与地面或墙面支撑结合。
多个支撑杆3能够以焊接方式固定于抱杆1来形成为一体,并且,可单独制造来以螺栓结合方式等多种结合方式与抱杆1相结合。
并且,支撑板5可形成有未图示的螺栓紧固孔,来利用螺栓等的紧固部件与地面或墙面相结合。
另一方面,旋转单元200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rotating)转动的方式与臂单元300的前端部相结合。旋转单元200以臂单元300 的前端部为基准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实质上起到容易设计与倾斜单元100相结合的天线设备A的左右方向的方向性的作用。
并且,倾斜单元100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tilting)转动的方式与旋转单元200的前端部相结合。倾斜单元100以旋转单元200的前端部为基准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实质上起到容易设计与之相结合的天线设备A的上下方向的方向性的作用。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的一实施例中,将从与抱杆1相结合的天线设备A的前面释放的电磁波的辐射方向,利用旋转单元200沿着左右方向旋转并进行角度固定,并且,可利用倾斜单元100沿着上下方向倾斜并进行角度固定。以下,更加详细地说明通过旋转单元200及倾斜单元100的角度固定状态。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将天线设备A的前面方向定义为“前方”,将与之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后方”,将前方的左侧定义为“左侧方向”,将前方的右侧定义为“右侧方向”,将天线设备A的上侧定义为“上侧方向”,并将天线设备A的下侧定义为“下侧方向”。
以下,以天线设备A为中心,从相邻的结构开始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天线设备A与倾斜单元100的前端部相结合。更详细地,在天线设备A与倾斜单元100的前端部相结合的状态下,倾斜单元100以能够倾斜转动的方式与旋转单元200的前端部相结合,在此状态下,如图3所示,旋转单元200的旋转轴杆230向在臂单元300的前端部形成的旋转轴槽331插入放置,上述臂单元300固定于抱杆1,如图2所示,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的一实施例完成天线设备A的设置。
其中,如图4所示,倾斜单元100可包括:天线结合端101,与天线设备A相结合;以及倾斜板103,分别向设置有旋转单元200的后方延伸,与旋转单元200的一侧外侧面或另一侧外侧面面接结合。
同时,如图3及图4所示,倾斜单元100还可包括扩展连接部105,上述扩展连接部105用于使天线结合端101与倾斜板103之间沿着左右方向扩展连接。扩展连接部105大致以三角形形状的板状形成,能够以覆盖天线设备A的背面侧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天线结合端101为紧贴于天线设备A的背面或侧面的部位,形成有可通过紧固螺栓110'螺栓结合的螺栓贯通孔106',如图4所示,可分别形成于以沿着上下方向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形成的3个螺栓紧固端 10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中,采用天线结合端101紧贴于天线设备A的侧面且螺栓贯通孔106'沿着左右方向贯通而成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采用天线结合端101紧贴于天线设备A的背面且螺栓贯通孔106'沿着前后方向贯通而成的结构。
如图4所示,倾斜板103为具有与天线结合端101的结合面平行且与扩展连接部105正交的面的部位,实质上为与旋转单元200的前端部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相结合的部位。
在倾斜板103与天线结合端101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07,可加强天线设备A的重量或天线设备A周围的风等引起的机械疲劳,并可提高耐久性。
倾斜板103可设置有倾斜引导部109,来在与紧贴于旋转单元200 的前端部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内侧面相向的外侧面引导倾斜单元100 的倾斜动作。倾斜引导部109能够以槽孔形态加工形成于以倾斜枢轴销140为中心的相同圆周上。如上所述的倾斜引导部109能够以沿着左右方向贯通倾斜板103的方式形成。
同时,倾斜板103可在紧贴于旋转单元200的前端部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内侧面设置成为倾斜单元100的倾斜中心的倾斜枢轴销140。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中,还可包括倾斜引导板130,上述倾斜引导板130与在倾斜板 103的外侧面形成的引导槽安装槽102相结合,上述倾斜板103形成有倾斜引导部109。倾斜引导板130以与引导槽安装槽102型合的板形状设置,加工形成有与如上所述的倾斜引导部109的形状相同的槽孔,在引导槽安装槽102可形成有使以平头螺丝形态设置的紧固螺丝132 贯通形成于倾斜引导板130的紧固孔131来禁锢的固定孔102'。
在如上所述的倾斜引导部109及倾斜引导板130的槽孔(未显示附图标记),倾斜引导螺栓135可从外侧贯通来固定于旋转单元200。
其中,形成于在倾斜引导部109及倾斜引导板130的槽孔形成于以倾斜枢轴销140为同心的相同圆周上,倾斜单元100能够以具有最大向上侧倾斜40度及向下侧倾斜40度的圆周面的方式加工而成。
如图4所示,在与倾斜板103的外侧面中的倾斜引导部109的一侧相对应的外侧面可附着有倾斜角度标签150,上述倾斜角度标签150 从基准点通过角度表示在槽孔内移动的倾斜引导螺栓135的位置。
其中,与倾斜引导螺栓135的位置有关的基准点为未进行倾斜板 103的倾斜动作的水平状态,以“0度”表示,对于上侧方向的倾斜及下侧方向的倾斜,分别能够以5度的角度间隔或10度的角度间隔表示倾斜角度。因此,设置工作人员将天线设备A安装于倾斜单元100后,通过倾斜角度标签150在准确的位置使倾斜单元100进行倾斜转动并固定,从而可提高天线设备A的设置作业的可靠性。
倾斜枢轴销140为从倾斜板103的外侧向内侧贯通来设置的一种螺栓,铰链固定于旋转单元200的外侧面,并成为倾斜单元100的倾斜转动中心。
另一方面,在倾斜板103的内侧面与旋转单元200的外侧面之间可形成有倾斜制动衬垫120。在倾斜制动衬垫120中,以与凹陷形成于倾斜板103的内侧面的倾斜衬垫安装槽104型合的方式以平头螺丝形态设置的紧固螺丝122能够以通过沿着左右方向贯通而成的紧固孔121 及形成于倾斜板103的内侧面的固定孔108来紧固的动作紧固于倾斜衬垫安装槽104。
在倾斜制动衬垫120的内侧面,多个制动突起125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加工而成,当倾斜单元100进行倾斜动作时,在倾斜制动衬垫 120与旋转单元200的外侧面之间形成规定的摩擦力,可防止天线设备 A因如天线设备A的重量及向天线设备A的周围吹的风的外力而随意倾斜。
在倾斜制动衬垫120可形成使倾斜引导螺栓135贯通并紧固的衬垫贯通槽123,上述衬垫贯通槽123呈与倾斜引导部109及倾斜引导板 130的槽孔相对应的形状。倾斜引导螺栓135为紧固固定于旋转单元 200的前端部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螺栓,可依次贯通倾斜引导板130及倾斜引导部109的槽孔以及倾斜制动衬垫120的衬垫贯通槽123来紧固固定于旋转单元200的前端部的左侧面或右侧面。
在由如上所述的结构形成的倾斜板103中,在与上述倾斜板103 的前端部相结合的天线设备A需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情况下,若提供规定的倾斜外力,则当提供大于在与倾斜制动衬垫120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的外力时,可在倾斜引导部109及倾斜引导板130的槽孔或倾斜制动衬垫120的衬垫贯通槽123的倾斜角度范围内沿着上侧方向或下侧方向进行倾斜转动动作后被固定。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旋转单元200可包括:倾斜单元设置端 210,与倾斜单元100相结合,能够使上述倾斜单元100倾斜;旋转轴杆230,向臂单元300的安装空间331的内部插入;以及连接块220,用于使倾斜单元设置端210与旋转轴杆230相连接。
其中,一对倾斜单元设置端210相互隔开设置,以便从连接块220 的左侧端部及右侧端部分别朝向倾斜单元100延伸,如上所述,在倾斜单元设置端210的外侧面,作为倾斜单元100的倾斜中心的倾斜枢轴销140分别可与倾斜单元100相连接。
即,如上所述的倾斜单元100的倾斜板103分别设置于旋转单元 200的倾斜单元设置端210的外侧面,与倾斜单元设置端210相同地,可设置一对。
如上所述,在倾斜单元设置端210的外侧面可形成有转动销紧固孔217,以便倾斜引导螺栓135贯通形成于倾斜单元100的倾斜板103 的倾斜引导部109和倾斜引导板130的槽孔及倾斜制动衬垫120的衬垫贯通槽123并固定,并且,倾斜枢轴销140贯通倾斜单元100的倾斜板103并紧固。
同时,在倾斜单元设置端210的外侧面,摩擦垫212可通过平头螺丝215设置于垫设置槽211,上述摩擦垫212提供使倾斜制动衬垫 120的制动突起125摩擦的摩擦面。因此,在摩擦垫212被持续的倾斜动作磨损的情况下,可容易更换。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中,旋转单元200还可包括旋转轴杆230,上述旋转轴杆230可与旋转块220的后端部的下侧形成为一体或单独制造旋转轴杆230并与上述旋转块220相结合。
旋转轴杆230为向旋转轴槽331插入设置的部位,为可使旋转单元200以旋转轴槽331为中心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旋转转动的部位,上述旋转轴槽331以朝向上侧部开口的圆形中空形态形成于臂单元300 中的后述的夹紧臂330的前端部。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臂单元300可包括:外侧安装块310,以紧贴于抱杆1的外周面的一侧的方式配置;内侧安装块320,以紧贴于抱杆1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的方式配置,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螺栓325 固定于外侧安装块310;以及夹紧臂330,从内侧安装块320沿着与抱杆1正交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构成形成有旋转轴槽331的前端部。
外侧安装块310由不锈钢(steel)材质设置,并可形成骨骼。可在外侧安装块310形成作为实质上与抱杆1的外周面的一侧型合的部位的外侧型合槽343。虽未图示,但外侧型合槽343设置于由摩擦力高的材质形成的支撑块(未图示),以实质上配置于外侧安装块310与抱杆1之间的范式与上述抱杆1相结合,从而防止在外侧安装块310 与紧贴的抱杆1之间产生缝隙。
在外侧安装块310的左右两端部,沿着上下方向隔开形成用于使固定螺栓325贯通的至少一个外侧螺栓贯通孔311。其中,外侧安装块 310由内部中空的六面体形状的金属材质形成,外侧螺栓贯通孔311可形成于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对应位置,从而使固定螺栓325沿着前后方向完全贯通。
外侧安装块310、支撑块340及内侧安装块320以使固定螺栓325 从内侧安装块320侧依次贯通内侧螺栓贯通孔321及外侧螺栓贯通孔 311的方式紧固后,利用紧固螺母360坚固地被紧固,从而可稳定地支撑天线设备A。
其中,如图6所示,紧固螺母360可紧固于朝向外侧安装块310 的后方面露出的固定螺栓325的端部,虽未图示,但还可隐蔽地紧固于外侧安装块310的前方面与后方面之间的空间,使得第三者难以随意分解。
作为外侧安装块310的结构中的实质上紧贴于抱杆1的外周面的一侧的部位的外侧型合槽343能够以与抱杆1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形状凹陷而成,从而提高对于具有圆形水平截面的抱杆1的紧贴面积。同时,外侧型合槽343能够以形成多个锯齿筋的方式进行锯齿加工,来通过借助固定螺栓325及紧固螺母360的紧固力压接于抱杆1的外周面,并形成更强的摩擦力。
同时,在内侧安装块320的外侧面,即,实质上紧贴于抱杆1的面可形成有与外侧安装块310的外侧型合槽343相对应的内侧型合槽 323。为了支撑刚性,内侧安装块320由不锈钢材质形成,与此无关地,也可在内侧型合槽323进行锯齿加工来形成多个锯齿,从而防止内侧型合槽323与抱杆1之间产生缝隙。
内侧安装块320与夹紧臂330可形成为一体。其中,在内侧安装块320中,上下左右面积(即,前面面积)相对大于夹紧臂330所占据的上下左右面积,与之相反地,根据实施例,夹紧臂330的前端从抱杆1可按不同的隔开距离形成。
在夹紧臂330的长度相对短的情况下,可通过内侧安装块320与夹紧臂330之间的连接部位的一体成型法充分支撑天线设备A的载荷,但是,如图5所示,在夹紧臂330的长度相对长的情况下,可在内侧安装块320与夹紧臂330的连接部位形成至少一个加强筋380。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夹紧臂330的前端部形成旋转轴槽331,上述旋转轴槽331使旋转单元200的旋转轴槽230以能够旋转转动的方式插入设置。虽未图示,但在旋转轴槽331的内部还可设置未图示的结合单元,来与插入放置于此的旋转单元200的旋转轴槽230相结合。
结合单元维持与相旋转轴槽230插入放置的旋转轴槽230相结合的状态,同时,可使旋转单元200朝向左右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进行旋转转动,并可适用触觉停止结构(未图示),在上述触觉停止结构 (未图示)中,除非在每个规定角度提供规定外力,否则可停止。
其中,触觉停止结构为如下的结构,即,若未向旋转单元200提供规定外力以上,则可维持不进行旋转转动的停止状态,相反地,若提供规定外力以上,则可维持能够进行旋转转动的状态。
图7为图2的俯视图,为示出通过旋转单元的旋转状态的俯视图,图8为图2的侧视图,为示出通过倾斜单元的倾斜状态的侧视图。
参照图7及图8,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的旋转动作及倾斜动作。
首先,如图7所示,针对旋转动作,在天线设备A与倾斜单元100 的前端部相结合的状态下,若向天线设备A或旋转单元200施加规定外力,则可通过具有触觉停止结构的结合单元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旋转转动,来可在规定的位置停止并固定。
在此情况下,以抱杆1为基准的规定力矩作用于包括天线设备A 的旋转单元200,形成于臂单元300的外侧型合槽343及内侧型合槽 323分别可通过锯齿加工而成,并坚固地与抱杆1紧贴结合,从而防止进行旋转转动动作时的移动。
接着,如图8所示,针对倾斜动作,在天线设备A与倾斜单元100 的前端部相结合的状态下,若向天线设备A或倾斜单元100施加规定外力,则倾斜单元100以倾斜枢轴销140为基准,使倾斜引导螺栓135 在倾斜引导部109及倾斜引导板130的槽孔范围内进行倾斜动作。
在调节天线设备A的倾斜角度后,通过设置于旋转单元200与倾斜单元100之间的倾斜制动衬垫120防止任意倾斜动作,从而提高作业的可靠性。
图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立体图,图10为图9的设置分解立体图,图11为示出图9的结构中的旋转单元及倾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图9的俯视图,为示出通过旋转单元的旋转状态的俯视图,图13为图9的侧视图,为示出通过倾斜单元的倾斜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9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 50'中,可包括:臂单元300',与抱杆1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除左右之外的前后及上下开口的倾斜安装空间331';倾斜单元100',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式与臂单元300'的倾斜安装空间331' 相结合,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131';以及旋转单元20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倾斜单元100'的旋转轴槽131',以旋转轴槽 131'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杉树臂单元300'相结合,对天线设备A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
与之前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不同地,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将实质上与天线设备A相结合的结构变更为旋转单元200',以倾斜单元 100'为媒介与臂单元300'相结合。
因此,在以往的设置于倾斜单元100的前端部的天线结合端101 作为天线结合端210'设置于旋转单元200的前端,以往的倾斜单元100 的扩展连接部105直接作为旋转单元200'的扩展连接部215'来设置,以往的倾斜单元100的倾斜板103可作为旋转单元200'的旋转安装块220' 更换。对此,将在后述内容中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倾斜单元100'以向倾斜安装空间331'插入配置的六面体形状形成,在左侧面和右侧面,在分别与倾斜安装空间331'对应的与臂单元300的内侧面之间可形成有倾斜制动衬垫120'。
更详细地,倾斜单元100'安装于倾斜安装空间331'的内部,上述倾斜安装空间331'设置于臂单元300'的前端部,并呈如下的形状,即,仅使与旋转单元200'相结合的上端部及与之相向的下端部向安装空间 331'的外部露出。
在倾斜单元100'的左右侧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分别使倾斜枢轴销 140'及倾斜引导螺栓135'插入固定的倾斜销孔117'及倾斜引导螺栓固定孔117",在倾斜制动衬垫120'也可形成有用于分别使倾斜枢轴销140' 及倾斜引导螺栓135'贯通的倾斜销贯通孔127'级倾斜引导螺栓贯通孔 127"。
另一方面,在臂单元300'的夹紧臂330'的前端部,能够以槽孔形态加工形成至少一个倾斜引导部309',来引导倾斜单元100'的倾斜动作。在此的倾斜引导部309'与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倾斜板103形成的倾斜引导部109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中,将结构为变更为倾斜引导部309'设置于臂单元 300',而不是设置于倾斜单元100'。如上所述,倾斜引导部309'被倾斜单元100'的倾斜引导螺栓135'贯通,固定于倾斜单元100',当倾斜单元 100'以倾斜枢轴销140'为中心进行转动时,按倾斜转动角度连动并进行转动。
在与倾斜引导部309'的一侧对应的夹紧臂330'的前端部可形成有用于固定倾斜枢轴销140'的倾斜转动孔308'。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旋转单元200'可包括:天线结合端210',与天线设备A相结合;旋转安装块220',位于天线结合端的后方侧,形成有向倾斜单元100'的旋转轴槽131'插入放置的旋转轴杆230';以及扩展连接部215',用于使天线结合端210'与旋转安装块220'相连接。
旋转单元200'的天线结合端210'为与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中说明的倾斜单元100的天线结合端201对应的结构,在所赋予的附图标记方面不同。
但是,旋转单元200'的旋转安装块220'为支架形态,能够以利用多个紧固部件229'贯通块贯通孔228'的动作固定于在扩展连接部215' 的背面形成的块固定孔218'。其中,旋转安装块220'和扩展连接部215' 并不是必须利用紧固部件229'固定,两者可通过模具制造为一体。
另一方面,在旋转安装块220'的后端部下侧,旋转轴杆230'可朝向下侧延伸来设置。优选地,旋转轴杆230'的直径大致以在形成于倾斜单元100'的旋转轴槽131'介入的大小形成。旋转轴杆230'可呈其内部空的中空管形态,可与旋转安装块220'的后端部的上侧相连通。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连通的旋转安装块220'的上侧可与开闭帽231'相结合。
当通过开闭帽231'开放旋转轴杆230'的上端部时,可利用额外的工具执行结合作业,来与未图示的结合单元相结合,在完成与结合单元的结合之后,可与开闭帽231'相结合来防止异物从外部流入。
以下,简要说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50'的倾斜动作及旋转动作过程。
首先,如图12所示,若工作人员向旋转单元200'提供规定以上的外力,则通过采用触觉停止结构的未图示的结合单元,旋转单元200' 以旋转轴杆230'为旋转中心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旋转转动动作后停止并固定。
并且,如图13所示,若工作人员向倾斜单元100'提供在倾斜制动衬垫120'与臂单元300的夹紧臂33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的规定摩擦力以上的外力,则倾斜单元100'以倾斜枢轴销140'为转动中心,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倾斜转动后,在去除外力的同时倾斜单元100'可在规定的角度停止并固定。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变形并可在等同范围内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真正的权利范围通过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定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即,增进与空间制约多的抱杆有关的设置自由度,并提高可操作性。

Claims (20)

1.一种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
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臂单元的旋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以及
倾斜单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旋转单元的前端部相结合,对天线设备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单元包括:
外侧安装块,以紧贴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的一侧的方式配置;
内侧安装块,以紧贴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的方式配置,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螺栓固定于上述外侧安装块;以及
夹紧臂,从上述内侧安装块沿着与上述抱杆正交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构成形成有上述旋转轴槽的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臂单元的上述内侧安装块与上述夹紧臂的连接部位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单元包括:
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倾斜单元相结合,能够使上述倾斜单元倾斜;
旋转轴杆,向上述臂单元的上述旋转轴槽的内部插入放置;以及
连接块,用于使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旋转轴杆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倾斜单元之间形成有倾斜制动衬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的内侧面加工形成有倾斜侧衬垫设置槽,上述倾斜侧衬垫设置槽与上述倾斜制动衬垫以型合的方式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倾斜制动衬垫的内侧面,多个制动突起以突出的方式加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相互隔开设置,以便从上述连接块的左侧端部及右侧端部分别朝向上述倾斜单元延伸,
在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的外侧面,作为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中心的倾斜枢轴销分别与上述倾斜单元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单元包括:
天线结合端,与上述天线设备相结合;以及
倾斜板,与上述旋转单元的一侧外侧面或另一侧外侧面面接结合,
在上述倾斜板,倾斜引导部以槽孔形态加工而成,以引导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单元包括:
倾斜单元设置端,与上述倾斜单元相结合,能够使上述倾斜单元倾斜;
上述倾斜板在上述旋转单元的上述倾斜单元设置端的外侧面以倾斜枢轴销为中心倾斜,上述倾斜枢轴销为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中心,
上述倾斜引导部包括:
倾斜引导槽,在以上述倾斜枢轴销为同心的圆周上加工而成;以及
倾斜引导螺栓,从外部贯通上述倾斜引导槽来固定于上述旋转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倾斜板的外侧面附着有倾斜角度标签,上述倾斜角度标签从基准点通过角度表示在上述倾斜引导槽内移动的上述倾斜引导螺栓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单元还包括扩展连接部,上述扩展连接部用于使上述天线结合端与上述倾斜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扩展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结合端以面接触的方式紧贴于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及侧面中一个的多处,以紧固单元为媒介被在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及侧面中一个的多处形成的紧固孔紧固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抱杆包括:
多个支撑杆,从上述抱杆的外周面向下方倾斜延伸,以放射状以隔开规定角度的方式延伸;以及
支撑板,设置于上述多个支撑杆的前端,与地面或墙面支撑结合。
15.一种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单元,与抱杆相结合,在前端部形成有朝向除左右之外的前后及上下开口的倾斜安装空间;
倾斜单元,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的倾斜安装空间相结合,形成有朝向上侧部开口的旋转轴槽;以及
旋转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倾斜单元的旋转轴槽,以上述旋转轴槽为中心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与上述臂单元相结合,对天线设备的结合起到媒介作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单元安装于上述倾斜安装空间的内部,并呈如下的形状,即,仅使与上述旋转单元相结合的上端部及与之相向的下端部向上述安装空间的外部露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单元呈向上述倾斜安装空间插入配置的六面体形状,
在左侧面和右侧面与上述倾斜安装空间的上述臂单元的内侧面之间分别形成有倾斜制动衬垫。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上述倾斜安装空间的上述臂单元的前端部,至少一个倾斜引导部以槽孔形态加工而成,以引导上述倾斜单元的倾斜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单元包括:
天线结合端,与上述天线设备相结合;以及
旋转安装块,形成有向上述倾斜单元的上述旋转轴槽插入设置的旋转轴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单元还包括扩展连接部,上述扩展连接部用于使上述天线结合端与上述旋转安装块之间沿着左右方向扩展连接。
CN202020339346.5U 2019-03-19 2020-03-18 天线用夹紧装置 Active CN2126260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31264 2019-03-19
KR20190031264 2019-03-19
KR1020190136083A KR20200111606A (ko) 2019-03-19 2019-10-30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KR10-2019-0136083 2019-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6009U true CN21262600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266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9346.5U Active CN212626009U (zh) 2019-03-19 2020-03-18 天线用夹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111606A (zh)
CN (1) CN21262600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5478A1 (ko) * 2022-06-28 2024-01-04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무선유닛의 지주폴용 클램핑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43068Y1 (ko) 2003-08-28 2004-03-02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안테나 클램핑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11606A (ko)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26011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CN114008853A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CN114072968A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CN109088158B (zh) 小型小区波束形成天线
US8743008B2 (en) Reconfigurable base station antenna
EP1804333B1 (en) Low profile antenna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EP2022188B1 (en) Millimeter-wave personal area network
CN212626010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JP2011524681A (ja) リコンフィギュラブルな基地局アンテナ
WO2003043127A3 (en) Antenna system
CN212626009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EP3416239B1 (en) Base station including antenna having two-way tilting structure
CN215299483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JP2018064205A (ja) アクティブ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および信号処理モジュール
CN213149091U (zh) 一种天线测试工装
CN218275072U (zh) 天线设备的夹紧装置
KR102293341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US20240186675A1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WO2016072159A1 (ja) アクティブ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EP4358287A1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device
JP2010288118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の取付構造
KR20230114721A (ko) 소형 기지국 안테나 장치
JPH081427U (ja) 無線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