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5992U -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5992U
CN212625992U CN202021670361.4U CN202021670361U CN212625992U CN 212625992 U CN212625992 U CN 212625992U CN 202021670361 U CN202021670361 U CN 202021670361U CN 212625992 U CN212625992 U CN 212625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ssion
resonant
combiner
radio frequency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03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婵华
魏永华
蔡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ua Shenzh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ua Shenzh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ua Shenzh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ua Shenzh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03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5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5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5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包括:隔板,隔板将工作槽分割成两个工作腔,工作腔内设置有公共端抽头;外部壳体连接有ANT连接器及分集连接器;ANT连接器连接有电桥组件,电桥组件容置在工作腔内并连接有射频电缆,两个射频电缆分别与两个公共端抽头相连接,两个公共端抽头分别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若干个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工作槽分割形成两个工作腔,而后通过两个射频电缆及两个公共端抽头的设置,使得信号在通过ANT连接器后,可通过两个射频电缆传输至两个公共端抽头,最后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将不同的信号传输至特定分集连接器,提高了POI合路器的空间利用率和集成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背景技术
POI合路器与普通合路器之间的差异较大,POI合路器一般用于多个系统的合路与分路,用于大型建筑或者有统一建设方承建的项目;技术指标也比较高,要防止多系统之间的干扰,保证不能把发射机阻塞了。普通的合路器一般指的是单个器件,接口有限不具备多个系统合路的条件。
申请公布号为CN1758565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宽带多系统合路平台机,如图1所示,传统的POI合路器包括:下行平台机01和下行平台机02,对于下行平台机01的9个输入端口所对应的9种移动通信网基站包括:移动G网CM GSM,移动DCS网CM DCS,联通G网UC GSM,联通C网UC CDMA,小灵通第一网CTC PHS,集群系统,3G网以及小灵通第二网WLAN。由这9种移动通信网基站所发射的通信信号被输送到下行平台机01内,经过下行平台机01的滤波及合路后的混合信号从下行平台机01的两个输出端POI下行输出,再经过泄漏同轴电缆或天线(或天线阵)送入下行系统上;对于上行平台机02,从下行系统发出的通信信号通过泄漏同轴电缆或天线(或天线阵)由两个输入端POI上行输入到上行平台机02内,经过上行平台机02的合路和滤波后,将各频段的通信信号通过相应频段的8个输出端口发送到相应频段的8个移动通信网的基站上。如图1所示,这8个移动通信网的基站包括:移动G网CM GSM,移动DCS网CM DCS,联通G网UC GSM,联通C网UC CDMA,小灵通第一网CTC PHS,集群系统,3G网以及小灵通第二网WLAN。
传统的POI合路器体积较大,集成化程度不足,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6207347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频合路器及其合路方法和耦合窗口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该多频合路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1、第二输入端口2、输出端口3、谐振腔4、谐振杆5、DCS通道、CDMA/GSM共用通道、WCDMA上行通道、WCDMA下行通道、LTE2.1上行通道和LTE2.1下行通道;所述的谐振腔4包括第一谐振腔4-1~第五十六谐振腔4-56。
所述的CDMA/GSM共用通道包括第一谐振腔4-1~第八谐振腔4-8,其中顺序相邻两谐振腔4之间设置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耦合窗口6,其中顺序相邻两谐振腔4的谐振杆5之间依次通过用于增强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强筋9连接;所述的DCS通道包括第九谐振腔4-9~第十九谐振腔4-19,其中顺序相邻两谐振腔4之间设置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耦合窗口6,第十三谐振腔4-13与第十五谐振腔4-15之间通过容性交叉耦合10连接,其中顺序相邻两谐振腔4的谐振杆5之间依次通过用于增强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强筋(9)连接;所述的WCDMA上行通道和所述的WCDMA下行通道同理;所述的谐振腔4里均设置有谐振杆5。
授权公告号为CN20494704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隧道多频合路器,如图3所示,其包括:M5调节螺杆组件1、盖板2、不锈钢螺钉3、M8调节螺杆4、谐振杆一5、谐振杆二6、抽头片7、绝缘圈8、插针9、电缆头一10、电缆头二11、腔体12、插针盘13;所述的腔体12中设有数个谐振杆一5、谐振杆二6,腔体12外侧的中间镶嵌有抽头片7,插针9与抽头片7相互配合,且插针9上套接有绝缘圈8,插针9的外侧设有电缆头一10,数个电缆头二11镶嵌在腔体12的底部,且电缆头二11与插针盘13相互配合;所述的盖板2上设有数个M5调节螺杆组件1、M8调节螺杆4,所述的盖板2周围设有一圈不锈钢螺钉3。
现有的多频合路器及新型隧道多频合路器的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POI合路器集成化程度不足,体积较大的问题,但该两种合路器也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一个POI合路器只具有一层信号传输腔,空间利用率较低,集成化程度依然较低。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POI合路器只具有一层信号传输腔,空间利用率较低,集成化程度依然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包括:合路器本体,所述合路器本体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中部合围形成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工作槽分割成两个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公共端抽头;所述外部壳体一侧连接有至少一个ANT连接器,另一侧连接有若干个分集连接器;所述ANT连接器连接有电桥组件,所述电桥组件容置在两个所述工作腔中的任意一个并连接有至少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杆,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杆分别与两个公共端抽头相连接,所述公共端抽头用于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若干个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工作槽分割形成两个工作腔,不同于现有技术中POI合路器的底板只能使工作槽形成一个工作腔的结构,为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进一步集成化提供了根本的结构基础。而后通过两个射频电缆或者两个连接杆(更多个亦可)及两个公共端抽头(更多个亦可)的设置,使得信号在通过ANT连接器后,可通过两个射频电缆传输至分别位于两个工作腔的两个公共端抽头,最后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将不同的信号传输至特定的分集连接器,提高了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空间利用率和集成化程度。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ANT连接器设置有两个,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电桥容置腔;所述电桥组件收容在所述电桥容置腔内,包括:两个电桥板,两个电桥板分别开设有第一接口槽及第二接口槽,所述ANT连接器的插针尾端容置在所述第一接口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接口槽的底壁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射频电缆中的第一端芯线容置在所述第二接口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接口槽的底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接口槽的设置,便于电桥组件与射频电缆的快速连接,在进行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装配时,首先将ANT连接器螺纹连接至外部壳体,而后将电桥板放置在电桥容置腔内,并使ANT连接器的插针位于第一接口槽内,即可完成ANT连接器的定位并可确认ANT连接器与电桥板的位置无误,然后利用锡焊的方式将ANT连接器与电桥板焊接在一起即可。此外,芯线及插针与接口槽的底壁之间预留的间隙可容许锡焊焊料的进入,进而提高ANT连接器与电桥板的连接稳定性。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桥容置腔内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电桥板开设有支撑定位孔,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定位孔,且支撑部向上延伸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贯穿所述支撑定位孔设置。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支撑部的设置使得电桥板的高度控制极为方便,在进行电桥板的安装时,将电桥板的支撑定位孔对准定位部套入即可完成电桥板的定位,直至电桥板的下断面贴合支撑部的上端面即可完成电桥板的高度设置。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定位部的外缘套设有压紧套,所述压紧套的下端面与所述电桥板的上端面相贴合,压紧套的上端面与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盖板的下端面相贴合。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压紧套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震动造成电桥板上下晃动,信号传输不稳定。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桥容置腔的壁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内设置有固线柱,所述固线柱开设有固定台阶孔,所述射频电缆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屏蔽层、介质层及芯线,所述芯线的两端暴露在介质层外,所述介质层的两端暴露在屏蔽层外,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一端介质层容置在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小孔内,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一锡焊层;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一端屏蔽层容置在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大孔内,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锡焊层,第一端屏蔽层的端面抵接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台阶面。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固线柱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射频电缆脱出第一开口槽,固定台阶孔的设置及其与屏蔽层、介质层和芯线的关系,配合锡焊,可保证射频电缆的介质层及屏蔽层皆焊接于固线柱。此外,配合芯线与电桥板的焊接关系,可保证芯线、介质层及屏蔽层皆可可靠设置,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此外,台阶面的设置位置可以保证屏蔽层不会插入小孔,在暴露出来的芯线、介质层长度确定的情况下,可实现射频电缆的快速定位,同时限制射频电缆的插入深度。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工作腔向两侧皆延伸有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中部开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公共端抽头的尾端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二端芯线与公共端抽头的尾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基座中部开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公共端抽头的首端容置在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进行公共端抽头的安装时,直接将公共端抽头的首位两端分别收容在第二收容槽及第一收容槽内即可,无需使用其他方式(比如焊接、螺纹连接等)固定,结构简单方便,且可根据射频电缆的第二端芯线位置,在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内来随时移动调节公共端抽头。也就是说,在进行射频电缆与公共端抽头的安装时,可以先将射频电缆的芯线与公共端抽头的尾端焊接在一起,而后将公共端抽头放置在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内即可,或者,先将射频电缆及公共端抽头分别放置在设定位置后,将公共端抽头的尾端与射频电缆的芯线焊接在一起即可完成二者的连接及公共端抽头的安装。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向两侧连通有弧形槽且收容有载块,所述载块的两侧收容在所述弧形槽内并与弧形槽的壁部相贴合,且所述载块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三收容槽,所述公共端抽头的尾端容置在所述第三收容槽内。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指标不同,需要使用不同规格公共端抽头的情况下,在第一收容槽内放置开设不同尺寸第三收容槽的载块即可,通用性强,且在制造不同规格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时,一体成型相同尺寸的第二收容槽即可,无需根据第三收容槽的规格单独开模,降低了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生产成本。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收容槽面向电桥组件一侧还连通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内设置有压块,所述射频电缆穿过所述第二开口槽与压块之间的间隙并被压块上限位。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第二开口槽及压块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电缆脱出,而且安装极为方便,只需从上方放入电缆即可,与穿孔的方式相比,开口槽可与合路器本体一体成型,而且能够适配多种不同规格的电缆,通用性较高。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多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二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一谐振腔,每个第一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谐振柱,所述第一谐振柱用于与所述公共端抽头相耦合;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二谐振腔,每个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谐振柱,所述第二谐振柱的直径小于第一谐振柱的直径,且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耦合筋。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第二谐振柱的直径小于第一谐振柱的直径,使得适于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信号无法通过第二传输回路传输,而只能通过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传输,利用单纯的结构来限定信号的传输路径;耦合筋的设置则使得适于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信号可以从公共端抽头传输至第二谐振柱。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多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三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与第三信号传输通道共用第二分集连接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二谐振腔,每个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谐振柱,距离公共端抽头最远的第二谐振柱为尾端第二谐振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三谐振腔,每个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三谐振柱,距离公共端抽头最远的第三谐振柱为尾端第三谐振柱,所述尾端第二谐振柱及尾端第三谐振柱皆通过抽头片与所述第二分集连接器相连接。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由于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与第三信号传输通道共用同一分集连接器,因此抽头片的设置可保证信号能稳定传输至第二分集连接器。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交叉耦合件,所述交叉耦合件用于抑制零点。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交叉耦合件的设置可以有效抑制谐振柱之间存在的零点漂移,提高了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包括:合路器本体,合路器本体包括外部壳体,外部壳体中部合围形成有工作槽,工作槽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工作槽分割成两个工作腔,工作腔内设置有公共端抽头;外部壳体一侧连接有至少一个ANT连接器,另一侧连接有若干个分集连接器;ANT连接器连接有电桥组件,电桥组件容置在两个工作腔中的任意一个并连接有至少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柱,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柱分别与两个公共端抽头相连接,两个公共端抽头分别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若干个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工作槽分割形成两个工作腔,不同于现有技术中POI合路器的底板只能使工作槽形成一个工作腔的结构,为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进一步集成化提供了根本的结构基础。而后通过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柱及两个公共端抽头的设置,使得信号在通过ANT连接器后,可通过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柱传输至分别位于两个工作腔的两个公共端抽头,最后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将不同的信号传输至特定的分集连接器,提高了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空间利用率和集成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宽带多系统合路平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多频合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新型隧道多频合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合路器本体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所用合路器本体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8是图7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第二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内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三信号传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内第四信号传输通道至第九信号传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内第十信号传输通道至第十八信号传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包括合路器本体,所述合路器本体包括外部壳体610,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外部壳体中部合围形成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内设置有隔板620(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隔板620将所述工作槽分割成两个工作腔,两个工作腔分别为第一工作腔630及第二工作腔640(如图5所示)。现有的POI合路器如图2及图3所示,皆是通过底板及外部壳体合围形成一个工作腔,而本实用新型则通过隔板620将工作槽分割形成两个工作腔,为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进一步集成化提供了根本的结构基础。
所述外部壳体一侧连接有至少一个ANT连接器,优选ANT连接器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ANT连接器110及第二ANT连接器120,如图3及图6所示,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集成更多的功能元件。
所述ANT连接器连接有电桥组件200,如图6所示及图7所示,优选所述电桥组件容置在电桥容置腔650内,如图7所示,所述电桥容置腔650盖合有容置腔盖板(未图示)。
所述电桥组件200连接有第一射频电缆310及第二射频电缆320,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射频电缆310连接有第一公共端抽头410,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公共腔抽头410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分集连接器(811至816,如图6所示,下文将通过具体示例进行介绍)进行信号传输式连接;所述第二射频电缆320连接有第二公共端抽头420,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公共腔抽头420通过亦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分集连接器(817至822,下文将通过具体示例进行介绍)进行信号传输式连接。
优选地是,所述电桥组件200包括第一电桥板210及第二电桥板220,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桥板210分别连接第二ANT连接器120及第一射频电缆310,所述第二电桥板220分别连接第一ANT连接器110及第一射频电缆320。
作为本实用新型地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桥板210及第二电桥板220皆开设有第一接口槽及第二接口槽,如图8所示,第二ANT连接器120的插针121容置在第一电桥板210的第一接口槽221内(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第二ANT连接器120的插针121与第一接口槽221的底壁之间还预留有间隙,具体地,所述插针121与第一接口槽221底壁还焊接在一起,以提高连接稳定性;第二射频电缆320的第一端芯线321容置在第二接口槽212内(如图8所示),并与第二接口槽212的底壁之间还预留有间隙,具体地,所述第一端芯线321第二接口槽212底壁还焊接在一起。
如图8所示,所述电桥容置腔650的壁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槽651(两个电缆对应两个第一开口槽,图8仅放大了其中一处即对应第二射频电缆320的第一开口槽651,但可以理解的是,对应第一射频电缆310的位置同样开设有第一开口槽,未进行重复图示),所述第二射频电缆320(具体是其电缆)穿过第一开口槽651设置。所述第一开口槽651内还设置有固线柱510,固线柱510开设有固定台阶孔(未图示),所述射频电缆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屏蔽层、介质层及芯线,所述芯线的两端暴露在介质层外,所述介质层的两端暴露在屏蔽层外,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一端介质层容置在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小孔内,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一端屏蔽层容置在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大孔内,且第一端屏蔽层的端面抵接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台阶面。
所述第二射频电缆320将穿透隔板620连接至第二工作腔640内的第二公共端抽头420,具体请见图10。而第一射频电缆310则直接连接至第一工作腔630内的第一公共端抽头410,如图7所示。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工作腔630延伸有第一基座631及第二基座632(第二工作腔内的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不再重复标示,其结构以图9为准),所述第一基座631中部开设有第一收容槽631a,所述第一公共端抽头410的尾端412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槽631a内,所述第一射频电缆310的第二端芯线311与第一公共端抽头410的尾端412相连接;所述第二基座632中部开设有第二收容槽632a,所述第一公共端抽头410的首端411容置在所述第二收容槽632a内。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第一收容槽631a内向两侧连通有弧形槽(被载块530填充,因此未标示)且收容有载块530,如图9所示,所述载块530的两侧收容在所述弧形槽内并与弧形槽的壁部相贴合,且所述载块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三收容槽(被第一公共端抽头410的首端411所填充,因此未标示),所述第一公共端抽头410的尾端容置412在所述第三收容槽内。
较佳地是,所述第一收容槽631a面向电桥组件200一侧还连通有第二开口槽(被压块520所遮挡,因此未标示),所述第二开口槽内设置有压块520,所述第一射频电缆310的电缆穿过所述第二开口槽与压块520之间的间隙并被压块520上限位,即防止第一射频电缆310的电缆从第二开口槽脱出。
如图11所示,多个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上设置有10个第一谐振腔,每个第一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谐振柱,该10个第一谐振柱按照三点线的标示方向(即信号传输路径,三点线并不真实存在)依次为第一谐振柱a、第一谐振柱b、第一谐振柱c、第一谐振柱d、第一谐振柱e、第一谐振柱f、第一谐振柱g、第一谐振柱h、第一谐振柱i及第一谐振柱j(该10个第一谐振柱的标号分别为711a、711b、711c、711d、711e、711f、711g、711h、711i及711j),该10个谐振柱依次耦合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第一谐振柱a711a与第一公共端抽头410相耦合,以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第一谐振柱f与第一谐振柱g之间设置有第一耦合筋921,以提高两个谐振柱之间的耦合效率(其他耦合筋,比如第一谐振柱a与第一谐振柱b之间的耦合筋、第一谐振柱g与第一谐振柱h之间的耦合筋等等,本实用新型不再标示)。
所述第一谐振柱b、第一谐振柱c及第一谐振柱d呈三角形排布,第一谐振柱b与第一谐振柱d之间设置有第一交叉耦合件911,以抑制零点。同理,所述第一谐振柱g与第一谐振柱i之间设置有第二交叉耦合件912,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及调整,因此,交叉耦合件的数量及位置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在信号从第二ANT连接器120传输至第一分集连接器811时,信号首先传输至电桥组件200,然后通过第一射频电缆310传输至第一公共端抽头410,而后通过第一公共端抽头410与第一谐振柱a的耦合将信号传输至第一谐振柱a,然后通过十个第一谐振柱的依次耦合将信号传输至第一谐振柱i,最后通过第一谐振柱i将信号传输至第一分集连接器811。
如图12所示,多个信号传输通道还包括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三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上设置有11个第二谐振腔,每个第二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谐振柱,11个第二谐振柱按照点线标示方向(即信号传输路径,点线并不真实存在)依次为第二谐振柱a、第二谐振柱b、第二谐振柱c、第二谐振柱d、第二谐振柱e、第二谐振柱f、第二谐振柱g、第二谐振柱h、第二谐振柱i、第二谐振柱j及第二谐振柱k(在图12中依次标示为721a、721b、721c、721d、721e、721f、721g、721h、721i、721j及721k),所述第二谐振柱a的直径小于第一谐振柱a的直径,以保证适于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信号不会通过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传输,为了加强第一公共端抽头410与第二谐振柱a的耦合效率,第一公共端抽头410与第二谐振柱a之间设置有耦合筋,未标示),所述第二谐振柱k与第二分集连接器812的插针812a之间设置有第一抽头片931,如图12所示。
所述第三信号传输通道上设置有9个第三谐振腔,每个第三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三谐振柱,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与第三信号传输通道共用第二分集连接器812,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的集成化,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与第三信号传输通道共用首端谐振柱(即第二谐振柱a与第三谐振柱a为同一个,以图12中的721a进行标示),并共用尾端谐振柱(即第二谐振柱k与第三谐振柱i为同一个,以图12中的731h进行标示)。
按照双点线的标示方向(即信号传输路径,双点线并不真实存在),9个第三谐振柱依次为第三谐振柱a、第三谐振柱b、第三谐振柱c、第三谐振柱d、第三谐振柱e、第三谐振柱f、第三谐振柱g、第三谐振柱h及第三谐振柱i(在图12中分别以721a、731b、731c、731d、731e、731f、731g、731h及721k)。所述第三谐振柱b的直径小于与第三谐振柱a的直径,因此二者之间设置有耦合筋(未标示)。
如图13所示,第一工作腔630内还设置有第四信号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轨迹以双点线标示,各个谐振柱未标示)、第五信号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轨迹以点线标示,各个谐振柱未标示)、第六信号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轨迹以三点线标示,各个谐振柱未标示)、第七信号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轨迹以点线标示,各个谐振柱未标示)、第八信号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轨迹以三点线标示,各个谐振柱未标示)及第九信号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轨迹以虚线标示,各个谐振柱未标示),其中,第四信号传输通道用于与第三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第五信号传输通道用于与第四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第六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七信号传输通道用于与第五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第八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九信号传输通道用于与第六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列举及图示的各个信号传输通道只为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唯一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第二工作腔640内设置有第十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最左侧的三点线标示)、第十一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最左侧的点线标示)、第十二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最左侧的双点线标示)、第十三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最左侧的虚线标示)、第十四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中间的点线标示)、第十五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右侧的双点线标示)、第十六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最右侧的点线标示)、第十七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最右侧的虚线标示)及第十八信号传输通道(其信号传输路径在图14中以最右侧的三点线标示,各个信号传输通道上的谐振柱、交叉耦合件及耦合筋等未再进行标示,仅表示了位于第十八信号传输通道上的第三交叉耦合件913)。其中,第十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第十二分集连接器822,第十一信号传输通道及第十二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第十一分集连接器821,第十三信号传输通道及第十四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第十分集连接器820,第十五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第九分集连接器819,第十六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第八分集连接器818,第十七信号传输通道及第十八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第七分集连接器817。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合路器本体,所述合路器本体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中部合围形成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工作槽分割成两个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公共端抽头;
所述外部壳体一侧连接有至少一个ANT连接器,另一侧连接有若干个分集连接器;所述ANT连接器连接有电桥组件,所述电桥组件容置在两个所述工作腔中的任意一个并连接有至少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杆,两个射频电缆或者至少两个连接杆分别与两个公共端抽头相连接,所述公共端抽头用于通过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若干个分集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NT连接器设置有两个,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电桥容置腔;所述电桥组件收容在所述电桥容置腔内,包括:两个电桥板,两个电桥板分别开设有第一接口槽及第二接口槽,所述ANT连接器的插针尾端容置在所述第一接口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接口槽的底壁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射频电缆中的第一端芯线容置在所述第二接口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接口槽的底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容置腔内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电桥板开设有支撑定位孔,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定位孔,且支撑部向上延伸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贯穿所述支撑定位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容置腔的壁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内设置有固线柱,所述固线柱开设有固定台阶孔,所述射频电缆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屏蔽层、介质层及芯线,所述芯线的两端暴露在介质层外,所述介质层的两端暴露在屏蔽层外,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一端介质层容置在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小孔内,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一锡焊层;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一端屏蔽层容置在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大孔内,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锡焊层,第一端屏蔽层的端面抵接所述固定台阶孔的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向两侧皆延伸有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中部开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公共端抽头的尾端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射频电缆的第二端芯线与公共端抽头的尾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基座中部开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公共端抽头的首端容置在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向两侧连通有弧形槽且收容有载块,所述载块的两侧收容在所述弧形槽内并与弧形槽的壁部相贴合,且所述载块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三收容槽,所述公共端抽头的尾端容置在所述第三收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面向电桥组件一侧还连通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内设置有压块,所述射频电缆穿过所述第二开口槽与压块之间的间隙并被压块上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二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一谐振腔,每个第一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谐振柱,所述第一谐振柱用于与所述公共端抽头相耦合;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二谐振腔,每个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谐振柱,所述第二谐振柱的直径小于第一谐振柱的直径,且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耦合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包括: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三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与第三信号传输通道共用第二分集连接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二谐振腔,每个第二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谐振柱,距离公共端抽头最远的第二谐振柱为尾端第二谐振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通道包括多个第三谐振腔,每个第三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三谐振柱,距离公共端抽头最远的第三谐振柱为尾端第三谐振柱,所述尾端第二谐振柱及尾端第三谐振柱皆通过抽头片与所述第二分集连接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交叉耦合件,所述交叉耦合件用于抑制零点。
CN202021670361.4U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Active CN212625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0361.4U CN212625992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0361.4U CN212625992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5992U true CN212625992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0361.4U Active CN212625992U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59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4531A (zh) * 2021-06-29 2021-09-14 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5g频段的同频合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4531A (zh) * 2021-06-29 2021-09-14 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5g频段的同频合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6853B (zh) 一种压铸双工器及压铸方法
CN212625992U (zh)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MXPA04003174A (es) Metodo de distribucion en edificios usando tecnologia de acceso inalambrica.
JP2022515865A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高周波多周波数帯無線通信端末
WO2022143303A1 (zh) 太赫兹载波发送装置、接收装置
CN104363024B (zh) 一种用于Ka频段馈源的毫米波多通道射频接收前端
CN213124731U (zh) 一种二端口全频段双极化超宽带电梯天线
CN101789536B (zh) 多频合路方法及实施该方法制备的合路器
US11949158B2 (en)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4577333A (zh) 一种60GHz集成天线的收发模块结构
CN211744738U (zh) 一种多功能Wi-Fi和蓝牙测试装置
CN109088146A (zh) 移动终端
CN211238459U (zh) 一种poi功分合路器
CN103296361A (zh) 一种4g低通高抑制多路滤波模块
CN210040526U (zh) 一种光纤分布系统设备全向双极化天线
CN211088511U (zh) 天线及移相馈电装置
CN112086720B (zh) 一种用于5g基站的poi合路器
CN114447595A (zh) 具有零净空和高隔离度特性双端口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12821021A (zh) 一种薄板焊接式小型滤波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01057B (zh) 一种c波段抗移动5g信号干扰装置
CN211507852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7281189U (zh) V2x+5g通信终端集成天线
CN203377355U (zh) 一种4g低通高抑制多路滤波模块
CN218770031U (zh) 耦合器端口结构
CN218101956U (zh) 一种界面和后端口径向错位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