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1712U -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1712U
CN212591712U CN202020861512.8U CN202020861512U CN212591712U CN 212591712 U CN212591712 U CN 212591712U CN 202020861512 U CN202020861512 U CN 202020861512U CN 212591712 U CN212591712 U CN 212591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se
rotating shaft
hing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15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斌
阳恩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opu Jingg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hao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opu Jingg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hao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opu Jingg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hao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opu Jingg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hao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615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1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1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1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外壳体、内锅以及内锅的上盖,上盖通过铰接机构可翻转地设置在底座外壳体上;铰接机构包括安装于上盖上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端支脚,第一底端支脚上设置有第一底端转轴孔;还包括连接在底座外壳体的外侧边上的第二支架,在第二支架的靠近底座外壳体底部的底端有第二底端支脚,第二底端支脚上设置有第二底端转轴孔;第一底端转轴孔与第二底端转轴孔同轴线布置,还包括钢制的铰接转轴,铰接转轴穿设在第一底端转轴孔和第二底端转轴孔上;在第一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支撑工作部;当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第一支架能够借助于支撑工作部与支撑基础之间的配合,被支撑住不会继续旋转打开。

Description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一般烹饪器具都具有锅盖,所述锅盖相对于锅底座要么根据需要设计成可以随意移开的结构,也可以是与所述锅底座之间采用铰链结构。就铰链结构来说,如专利号为201621264464.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翻盖式的空气炸锅,包括盖体和锅体,所述盖体或锅体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盖体与锅体转动连接并形成烹饪腔,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热风在所述烹饪腔内循环,所述烹饪腔底部设有搅拌组件;这是一种在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典型采用铰链结构的烹饪器,通过所述盖体的开合便于对盖体与锅体内的油污进行清理,所述空气炸锅的加热装置、电机以及扇叶都设置在所述盖体内,这使得所述盖体的整体重量较大,但由于其铰链设置在所述锅体的顶部,所述盖体打开后使得空气炸锅整体变高,这使得空气炸锅的整体重心上升,盖体的打开角度越大,空气炸锅的重心越不稳定而容易倾倒。
为了解决空气炸锅开盖时不稳定的问题,专利号为201910552118.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开盖方便的食物处理机,包括机体和安装于机体上方的盖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炸锅,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对加热装置吹风的风扇,所述盖体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下端向机体的底部延伸,所述机体的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安装座,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的铰接轴,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轴孔,所述铰接轴穿装于轴孔内,这样使所述连接臂通过铰接轴与轴孔的配合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此发明能够实现盖体向机体底部外侧错位翻转开盖,降低了开盖后的食物处理机高度,降低了开盖后机体发生倾斜的风险。但从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可知,该专利结构铰接轴与所述连接臂是一体成形并设置有周向限位部,这使得所述连接臂设计制造变得复杂但结构强度并不高,即如果全部选用塑料材质时结构强度比较低而且塑料模具费用高,如果全部采用钢材质时造价高而且制造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体内的内锅以及用于盖封所述内锅的上盖,所述内锅具有烹饪内容腔,所述上盖通过铰接机构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体上;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一对第一底端支脚,所述第一底端支脚上设置有第一底端转轴孔;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外侧边上的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靠近所述底座外壳体底部的底端位置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一对第二底端支脚,所述第二底端支脚上设置有第二底端转轴孔;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与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同轴线布置,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钢制的铰接转轴,所述铰接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和第二底端转轴孔上从而让所述第一支架能够借助于所述铰接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结合支撑基础的支撑工作部;当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支架能够借助于所述支撑工作部与所述支撑基础之间的配合,被支撑住不会继续旋转打开;所述支撑基础是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工作台面,或者是连接到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外壳体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支撑平台。
其中, 所述铰接转轴,是钢制构件并单独穿设在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和第二底端转轴孔上的刚性转轴,这样不仅造价低而且安装和拆卸都非常便利。所述第一支架能够借助于所述铰接转轴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其中, 所述支撑工作部,用于结合所述支撑基础支撑旋转打开的所述第一支架的构件,所述支撑工作部至少包括两种结构情形,第一种结构情形时是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下部的一个工作平面,该工作平面用于结合所述支撑基础支撑旋转打开的所述第一支架的构件旋转打开到预定的角度。第二种结构情形时是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下部的一个支臂(支脚),该支臂用于结合所述支撑基础支撑旋转打开的所述第一支架的构件旋转打开到预定的角度。
其中, 所述预定角度,是在所述烹饪器具设计时,对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能够打开的最大角度所预先做出的设计值,它一般根据所述上盖、所述底座的重量以及烹饪便利性而确定,为此所述预定角度是所述锅盖翻转后才能体现出来的数据。
其中, 所述支撑基础,是指能够结合所述支撑工作部并为其提供支撑作用的构件,为此它既可以是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工作台面,也可以是下面提及的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外壳体的所述第二支架盖底部的突出部或所述第二支架盖上的支撑平台。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第一方面,所述第二支架的靠近所述底座外壳体底部的底端位置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一对第二底端支脚,所述第二底端支脚上设置有第二底端转轴孔,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与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同轴线布置,即所述第一支架旋转的轴心位于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底端,这样,所述上盖翻转打开时会错位翻转到所述底座外壳体的一侧,与传统的锅盖铰链机构设置方式对比,有效控制了所述烹饪器具处于开盖状态时所述烹饪器具的整体高度,从而解决了烹饪器具因重心过高而容易倾倒的问题。第二方面,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使用单独的钢制铰接转轴进行连接,所述铰接转轴使用钢制材料制造强度较好,大大提高其支撑稳定性,这样既提高了铰链结构的连接强度又降低了所述第一支架的制造成本。第三方面,通过所述支撑工作部结合所述支撑基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上盖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并能够让所述上盖稳定地停留在预定角度,这样,不但便于取放所述内锅,便于对所述上盖进行清理,同时还有利于所述上盖上的油污能够汇聚并沿所述第一支架流到下面提及的设置在底部的所述接油盒中。
所述支撑工作部的设置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第一种设置形式是,所述支撑工作部是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底端上的一个支腿,当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支腿能够配合于所述支撑基础支撑住所述第一支架。第二种设置形式是,所述支撑工作部是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底端上的一个倾斜工作面,当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倾斜工作面能够配合于所述支撑基础支撑住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倾斜地设置,是指所述上盖盖封到所述内锅上时,所述支撑工作部与水平方向之间成一定的斜角角度布置。
为了便于把所述铰接转轴安装到所述第一支架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呈框状的第一框体主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主板左右两侧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框体侧板,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下的第一转轴卡槽,所述第一转轴卡槽用于让所述第一框体侧板卡设在所述铰接转轴上;在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底端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配合块,所述第一配合块上设置有第一配合块卡槽,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配合块结合形成所述第一底端支脚,所述第一转轴卡槽与所述第一配合块卡槽配合组成环绕所述铰接转轴的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所述铰接转轴安装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先把设置有开口朝向下的所述第一转轴卡槽卡设在所述铰接转轴上,再安装所述第一配合块,让所述第一配合块上的第一配合块卡槽与所述第一转轴卡槽组合形成环绕所述铰接转轴,从而让所述铰接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内。这样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简化了所述第一支架与铰接转轴的设计制造难度,另一方面,降低所述铰接转轴穿设到左右设置的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的安装难度。
为了提高所述第一支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主板上部并连接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第一框体顶板以及能够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侧体板与第一框体顶板上的第一框体盖板,所述第一框体主板、第一框体侧板、第一框体顶板以及第一框体盖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壳体,所述支撑工作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下部。这样,既能减少了所述第一支架的材料使用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又能保证所述第一支架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
为了便于把所述铰接转轴安装到所述第二支架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外侧边上的第二支架座以及能够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座上的第二支架盖,所述第二支架座的左右两侧底端设置有一对第二支架侧板,所述第二支架侧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上的第二转轴卡槽,所述第二支架盖的左右两侧底端分别设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二转轴卡槽的第二配合块,所述第二支架座的第二支架侧板与所述第二配合块结合形成所述第二底端支脚,所述第二转轴卡槽与所述第二配合块配合组成环绕所述铰接转轴的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所述铰接转轴安装到所述第二支架的安装方式可以是:所述铰接转轴先便捷地先卡设到所述第二转轴卡槽中,再盖合所述第二支架盖以实现把所述铰接转轴卡设在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内,这样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简化了所述第二支架设计制造的难度,另一方面,降低所述铰接转轴穿设到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安装难度,同时所述第二支架座盖合在所述第二支架座上形成遮挡所述第二支架座上的安装结构,使所述第二支架整体外观更美观。
为了提高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座与第二支架盖底部的第二支架底座,所述第二支架底座具有向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底部延伸的底座安装臂,所述第二支架底座用于把所述第二支架座与第二支架盖连接到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底部,同时所述第二支架底座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架盖底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形成所述支撑工作部的一种支撑基础。这样,所述第二支架不但连接到所述底座外壳体的侧部也连接到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底部,进一步地加强了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底座外壳体的连接强度;同时,所述第二支架底座也能够很好地给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支撑工作部提供支撑力。
为了提高所述烹饪器具的整体美观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架的中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支架的避让腔,当所述上盖盖封到所述内锅上时,所述第一支架旋转到所述避让腔中并且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平齐。这样,当所述上盖盖封到所述内锅上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结合并形成一体的视觉效果,大大提高所述烹饪器具的整体美观性。
为了便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外壳体内的控制部件的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第一控制板以及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相连通的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体上,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壳体内部具有第一内容腔,所述第一控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容腔内,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置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支架座的壁体上设置有第二过线孔,所述底座外壳体上设置有底座过线孔,所述导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以及底座过线孔从而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这样,通过在靠近所述铰接转轴的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置所述第一过线孔能够减少导线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时的变形,有利于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为了减少烹饪器具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上部开口的接油盒,所述接油盒具有盛油腔,所述接油盒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框体主板朝向所述底座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盖,所述导油槽的下端向下延伸到所述接油盒的开口上方,所述导油槽用于引导在所述上盖壁体上汇聚的油流向所述接油盒。这样,通过所述第一框体主板上的导油槽很好地引导从所述上盖流下的油污,提高了油污的收集效率并减少了油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所述接油盒可拆卸安装方式便于所述接油盒的单独清洗。
为了保障开盖后所述上盖能够稳定停靠在预定角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穿设在所述铰接转轴上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转的动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扭转弹簧转的固定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扭转弹簧用于给所述第一支架提供打开作用力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因为所述上盖的重量较大,为了保证所述扭转弹簧有足够的扭转弹力,所述扭转弹簧的转轴孔相应地设置得大于所述铰接转轴,这使所述扭转弹簧的转轴孔内表面与所述铰接转轴外圆表面之间产生较大间隙,为了能使所述钮转弹簧能够提供稳定的作用力,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同样穿设在所述铰接转轴上呈圆管状的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设置在所述扭转弹簧的转轴孔内表面与所述铰接转轴的外圆表面之间,所述弹簧支架用于填充所述扭转弹簧的转轴孔内表面与所述铰接转轴的外圆表面之间的间隙并支撑所述扭转弹簧。这样,通过所述扭转弹簧与弹簧支架使所述第一支架能够稳定地停靠在预定的角度。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的轴侧方向结构示意图,显示所述烹饪器具处于盖封状态时的铰链结构;
图3是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所述第一支架打开到预定角度时的铰链结构;
图4是图3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显示所述第一支架打开到预定角度时的铰链结构;
图5是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二种所述支撑基础与支撑工作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M处的局部放大图,显示第二种所述支撑基础与支撑工作部配合的结构;
图7是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的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三种所述支撑基础与支撑工作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支架组合的轴侧视图,显示导油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铰链结构的烹饪器具,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外壳体11、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体11内的内锅12以及用于盖封所述内锅12的上盖2,所述内锅12具有烹饪内容腔121,所述内锅12用于盛放食物;所述上盖2通过铰接机构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体11上,所述上盖2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盖2内的发热元件21、设置在所述发热元件21上方的电机23以及连接在所述电机23上的扇叶22,所述扇叶22通过所述电机23驱使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热元件21周边的热空气流向所述烹饪内容腔121内,进入所述烹饪内容腔121的热空气用以加热所述内锅12内的食物。
如图1~图5所示,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上盖2上的第一支架3以及铰接转轴61,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呈框状的第一框体主板31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主板311左右两侧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框体侧板312,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下的第一转轴卡槽31a,所述第一转轴卡槽31a用于让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卡设在所述铰接转轴61上;在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的底端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配合块32,所述第一配合块3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块卡槽32a,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配合块32结合形成所述第一底端支脚(312,32),所述第一转轴卡槽31a与所述第一配合块卡槽32a配合组成环绕所述铰接转轴61的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31a,32a)。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架3的底端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底端支脚(312,32),所述第一底端支脚(312,32)上设置有第一底端转轴孔(31a,32a),所述铰接转轴61安装到所述第一底端支脚(312,32)的方式可以是,先把开口朝向下的所述第一转轴卡槽31a卡设在所述铰接转轴61上,再安装所述第一配合块32,让所述第一配合块32上的第一配合块卡槽32a卡设在所述铰接转轴61上,所述铰接转轴61就穿设在所述第一配合块卡槽32a与所述第一转轴卡槽31a组合的第一底端转轴孔(31a,32a)内,这样,既简化了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铰接转轴61的设计制造难度,又降低所述铰接转轴61安装到所述第一支架3上的难度。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外侧边上的第二支架4,所述第二支架4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外侧边上的第二支架座41以及能够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座41上的第二支架盖42,所述第二支架座41的左右两侧底端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二支架侧板411,所述第二支架侧板411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上的第二转轴卡槽41a,所述第二支架盖42的左右两侧底端分别设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二转轴卡槽41a的第二配合块421,所述第二支架座41的左右两侧底端的所述第二支架侧板411与所述第二配合块421结合形成所述第二底端支脚(411,421),所述第二转轴卡槽41a与所述第二配合块421的配合块下表面422配合组成环绕所述铰接转轴61的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41a,422)。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二支架4的靠近所述底座外壳体11底部的底端位置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一对第二底端支脚(411,421),所述第二底端支脚(411,421)上设置有第二底端转轴孔(41a,422),所述铰接转轴61安装到所述第二底端支脚(411,421)的方式可以是,所述铰接转轴61卡设到所述第二转轴卡槽41a中,再盖合所述第二支架盖42从而让所述铰接转轴61穿设在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41a,422)内,这使所述铰接转轴61的安装方式变得简单。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31a,32a)与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41a,422)同轴线布置,所述铰接转轴61穿设在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31a,32a)和第二底端转轴孔(41a,422)上,从而让所述第一支架3能够借助于所述铰接转轴61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4转动;所述铰接转轴61是钢制构件并单独穿设在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31a,32a)和第二底端转轴孔(41a,422)上的刚性转轴,这样不仅造价低而且安装和拆卸都非常便利。
本发明所述铰接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方面,所述上盖2翻转打开时会错位翻转到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一侧,让所述烹饪器具的整体高度不会因所述上盖2打开而变得过高,从而解决烹饪器具因重心太高而容易倾倒的问题。另第二方面,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第二支架4通过使用所述铰接转轴61进行连接,钢制的所述铰接转轴61刚性好可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这样的铰链结构既提高了连接强度又降低了制造成本。第三方面,新的铰接机构使所述铰接转轴61的安装简易方便,大大降低了铰链结构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所述铰接机构的结构强度与整体美观性,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架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主板311上部并连接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的第一框体顶板315以及能够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侧体板312与第一框体顶板315上的第一框体盖板33,所述第一框体主板311、第一框体侧板312、第一框体顶板315以及第一框体盖板33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支架3的外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框体盖板33的外侧面为所述第一支架3的外侧面,这样,所述第一支架3形成中空壳体结构,不但减少内部材料的使用量,同时也保证所述第一支架3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支架4的中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支架3的避让腔44,所述避让腔44由所述第二支架座41与第二支架盖42配合形成,所述第二支架盖42的外侧面为所述第二支架4的外侧面。当所述上盖2盖封到所述内锅12上时,所述第一支架3旋转到所述避让腔44中并且所述第一支架3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架4的外侧面平齐,这样,当所述上盖2盖封到所述内锅12上时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第二支架4结合并形成一体平齐的视觉效果,大大提高所述烹饪器具的整体美观性。
为了提高所述第二支架4的连接强度,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座41与第二支架盖42底部的第二支架底座43,所述第二支架底座43具有向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底部延伸的底座安装臂431,所述第二支架底座43用于把所述第二支架座41与第二支架盖42连接到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底部。这样,所述第二支架4不但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底座43连接到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侧部也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底座43连接到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底部,进一步地加强了所述第二支架4与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连接强度。
为了让所述第一支架3以及上盖2打开后能够得到稳定的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架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结合支撑基础的支撑工作部,当所述第一支架3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支架3能够借助于所述支撑工作部与所述支撑基础之间的配合,被支撑住不会继续旋转打开;所述支撑基础是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工作台面,或者是连接到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外壳体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支撑平台。其中,所述预定角度,是在所述烹饪器具设计时,对所述第一支架3相对所述第二支架4能够打开的最大角度所预先做出的设计值,它一般根据所述上盖2、所述底座的重量以及烹饪便利性而确定,为此所述预定角度是所述锅盖翻转后才能体现出来的数据。其中,所述支撑工作部,用于结合所述支撑基础支撑旋转打开的所述第一支架3的构件。其中, 所述支撑基础,是指能够结合所述支撑工作部并为其提供支撑作用的构件。
所述支撑基础与支撑工作部的配合形式是多样的,以下结合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所述支撑基础与支撑工作部的配合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工作部是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下部的一个倾斜工作面331,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工作面331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的底端;所述支撑基础是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的第二支架盖42底端上的支撑平台423,所述支撑平台423形成一种支撑基础,所述第一支架3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支架3能够借助所述倾斜工作面331与所述支撑平台423的配合而被支撑住不会继续旋转打开。所述倾斜地设置,是指所述上盖2盖封到所述内锅12上时,所述支撑工作部与水平方向之间成一定的斜角角度布置。
第二种所述支撑基础与支撑工作部的配合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工作部是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下部的一个倾斜工作面331,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工作面331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的底端;所述支撑基础是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的第二支架底座43上,所述第二支架底座43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架盖42底部的突出部432,所述突出部432形成所述支撑工作部的一种支撑基础。所述第一支架3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支架3能够借助所述倾斜工作面331与所述第二支架盖42底部的突出部432的配合而被支撑住不会继续旋转打开。
第三种所述支撑基础与支撑工作部的配合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烹饪器具放置在起支撑作用的工作台面8上,所述支撑工作部是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下部的一个支腿3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腿332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侧板312的底端,当所述第一支架3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支架3能够借助所述支腿332与所述工作台面8配合而被支撑住不会继续旋转打开。
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下部的支撑工作部与所述支撑基础的配合,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支架3以及所述上盖2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并让所述上盖2稳定地停留在预定角度,这样,不但便于取放所述内锅内的食物与对上盖2内部进行清理,同时还有利于所述上盖2上的油污能够汇聚并沿所述第一支架3流向下面提到的所述接油盒7中。由于所述支撑工作部与所述支撑基础的配合形成是多样的,在这里不进行穷举。
为了减少烹饪器具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图1与图6所示,还包括上部开口的接油盒7,所述接油盒7具有盛油腔71,所述接油盒7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4上,所述第一框体主板311朝向所述底座外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油槽316,所述导油槽316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盖2,所述导油槽316的下端向下延伸到所述接油盒7的开口上方,所述导油槽316用于引导在所述上盖2壁体上汇聚的油流向所述接油盒7。所述接油盒7用于盛接由所述上盖2壁体汇聚而流下的油污,提高了油污的收集效率;所述接油盒7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便于所述接油盒7能够单独拆下清洗。
为了便于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座外壳体11内的控制部件连接,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控制板51以及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51相连通的第二控制板52,所述第二控制板52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体11上,所述第一支架3的外壳体内部具有第一内容腔34,所述第一控制板51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容腔34内,所述第一支架3底部设置有第一过线孔341,所述第二支架座41的壁体上设置有第二过线孔413,所述底座外壳体11上设置有底座过线孔13,所述导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341、第二过线孔413以及底座过线孔13从而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板51与所述第二控制板52。这样,通过在靠近所述铰接转轴61的所述第一支架3底部设置所述第一过线孔341能够减少导线在所述第一支架3转动时的变形,有利于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保障所述上盖2打开后所述上盖2能够稳定停靠在预定角度,如图1所示,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穿设在所述铰接转轴61上扭转弹簧63,所述扭转弹簧63的转动脚631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所述扭转弹簧63的固定脚632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4上,所述扭转弹簧63用于给所述第一支架3提供打开作用力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架3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因为所述上盖2的重量较大,为了保证所述扭转弹簧63有足够的扭转弹力,所述扭转弹簧63的转轴孔相应地大于所述铰接转轴61,这使得所述扭转弹簧63的转轴孔内表面633与所述铰接转轴61的外圆表面611之间的产生较大的间隙,为了能使所述钮转弹簧63能够提供稳定的作用力,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同样穿设在所述铰接转轴61上呈圆管状的弹簧支架62,所述弹簧支架62设置在所述扭转弹簧63的转轴孔内表面633与所述铰接转轴61的外圆表面611之间,所述弹簧支架62用于填充所述扭转弹簧63的转轴孔内表面633与所述铰接转轴61外圆表面611之间的间隙并支撑所述扭转弹簧63。这样,通过所述弹簧支架62让所述扭转弹簧63为所述第一支架3提供了够稳定的打开作用力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架3稳定地停靠在预定的角度。

Claims (12)

1.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体内的内锅以及用于盖封所述内锅的上盖,所述内锅具有烹饪内容腔,所述上盖通过铰接机构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上盖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一对第一底端支脚,所述第一底端支脚上设置有第一底端转轴孔;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外侧边上的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靠近所述底座外壳体底部的底端位置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一对第二底端支脚,所述第二底端支脚上设置有第二底端转轴孔;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与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同轴线布置,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钢制的铰接转轴,所述铰接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和第二底端转轴孔上从而让所述第一支架能够借助于所述铰接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结合支撑基础的支撑工作部;当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支架能够借助于所述支撑工作部与所述支撑基础之间的配合,被支撑住不会继续旋转打开;所述支撑基础是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工作台面,或者是连接到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外壳体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支撑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工作部是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下部的一个支腿,当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支腿能够配合于所述支撑基础支撑住所述第一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工作部是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下部的一个倾斜工作面,当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时,所述倾斜工作面能够配合于所述支撑基础支撑住所述第一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呈框状的第一框体主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主板左右两侧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框体侧板,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下的第一转轴卡槽,所述第一转轴卡槽用于让所述第一框体侧板卡设在所述铰接转轴上;在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底端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配合块,所述第一配合块上设置有第一配合块卡槽,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配合块结合形成所述第一底端支脚,所述第一转轴卡槽与所述第一配合块卡槽配合组成环绕所述铰接转轴的所述第一底端转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主板上部并连接一对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第一框体顶板以及能够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侧体板与第一框体顶板上的第一框体盖板,所述第一框体主板、第一框体侧板、第一框体顶板以及第一框体盖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壳体,所述支撑工作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侧板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外侧边上的第二支架座以及能够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座上的第二支架盖,所述第二支架座的左右两侧底端设置有一对第二支架侧板,所述第二支架侧板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上的第二转轴卡槽,所述第二支架盖的左右两侧底端分别设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二转轴卡槽的第二配合块,所述第二支架座的第二支架侧板与所述第二配合块结合形成所述第二底端支脚,所述第二转轴卡槽与所述第二配合块配合组成环绕所述铰接转轴的所述第二底端转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座与第二支架盖底部的第二支架底座,所述第二支架底座具有向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底部延伸的底座安装臂,所述第二支架底座用于把所述第二支架座与第二支架盖连接到所述底座外壳体的底部,同时所述支架底座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架盖底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形成所述支撑工作部的一种支撑基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中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支架的避让腔,当所述上盖盖封到所述内锅上时,所述第一支架旋转到所述避让腔中并且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板以及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相连通的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体上,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壳体内部具有第一内容腔,所述第一控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容腔内,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置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支架座的壁体上设置有第二过线孔,所述底座外壳体上设置有底座过线孔,所述导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以及底座过线孔从而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开口的接油盒,所述接油盒具有盛油腔,所述接油盒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框体主板朝向所述底座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盖,所述导油槽的下端向下延伸到所述接油盒的开口上方,所述导油槽用于引导在所述上盖壁体上汇聚的油流向所述接油盒。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穿设在所述铰接转轴上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转动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扭转弹簧的固定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扭转弹簧用于给所述第一支架提供打开作用力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架旋转打开到预定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同样穿设在所述铰接转轴上呈圆管状的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设置在所述扭转弹簧的转轴孔内表面与所述铰接转轴的外圆表面之间,所述弹簧支架用于填充所述扭转弹簧的转轴孔内表面与所述铰接转轴的外圆表面之间的间隙并支撑所述扭转弹簧。
CN202020861512.8U 2020-05-21 2020-05-21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591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1512.8U CN212591712U (zh) 2020-05-21 2020-05-21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1512.8U CN212591712U (zh) 2020-05-21 2020-05-21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1712U true CN212591712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1512.8U Active CN212591712U (zh) 2020-05-21 2020-05-21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1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91712U (zh) 具有铰接结构的烹饪器具
CN110578938A (zh) 油烟机、燃气灶一体机
US10941946B2 (en) Oven equipped with automatically ascending/descending tray
KR20220006007A (ko) 자동 타코야끼 기계
KR102542301B1 (ko) 교반 조리 장치
JP2019093319A (ja) 一体型の小型撹拌機
CN216495004U (zh) 配菜盒安装组件、倒配菜装置及炒菜机
CN107773019B (zh) 烹饪器具
CN213540792U (zh) 用于风扇的稳定型自动摇头机构
CN212912970U (zh) 一种多功能的食品加工机
CN212536165U (zh) 循环扇
CN217696011U (zh) 烹饪器具
CN215424094U (zh) 一种炒菜机及其炒锅
CN216724199U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215777429U (zh) 搅拌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692858U (zh) 壁挂式电器的悬挂装置和壁挂式电器
CN220369823U (zh) 一种滚筒搅拌炒菜机
CN218128045U (zh) 烹饪锅具
CN212089218U (zh)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863325U (zh) 一种布线方便的炒菜机
CN217659220U (zh) 一种可拆卸式炒菜机
CN218105712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5127354U (zh) 具有搅拌功能的咖啡机
CN219460924U (zh) 一种下出风的模块化空气炸锅
CN213371327U (zh) 一种炒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