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5712U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5712U
CN218105712U CN202222008371.7U CN202222008371U CN218105712U CN 218105712 U CN218105712 U CN 218105712U CN 202222008371 U CN202222008371 U CN 202222008371U CN 218105712 U CN218105712 U CN 218105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section
handle
pot body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83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威
陆祖安
曲绍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083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5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5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5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锅具及烹饪器具,该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用于盛放待烹饪食材;锅柄,所述锅柄与所述锅体连接;锅耳,所述锅耳与所述锅柄沿所述锅体的径向滑动连接。该锅具的锅耳可以沿着锅体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做往复运动,锅体上的锅耳可以收纳起来,避免锅耳在自动出菜、自动清洗等全流程烹饪过程中被弄脏,从而实现更佳的出菜效果和清洗效果,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锅具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炒菜机等实现炖煮、翻炒等功能的自动化烹饪器具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目前,一些烹饪器具有着自动控温、自动翻炒、自动出菜及自动清洗等功能,例如,滚筒式的炒菜机,这类烹饪器具在自动出菜或自动清洗时,锅体上可以隔热的锅耳会影响出菜或清洗的效果,部分食物或清洗用水会流经锅耳,导致锅耳的污染,难以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具,避免出菜或清洗时污染锅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具,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用于盛放待烹饪食材;
锅柄,所述锅柄与所述锅体连接;
锅耳,所述锅耳与所述锅柄沿所述锅体的径向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锅耳可以沿着锅体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做往复运动,锅体上的锅耳可以收纳起来,避免锅耳在自动出菜、自动清洗等全流程烹饪过程中被弄脏,从而实现更佳的出菜效果和清洗效果,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耳具有沿所述径向延伸的滑槽和与所述滑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所述锅柄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锅体连接,所述第二段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滑槽,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滑槽,且所述第三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个壁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锅耳在靠近所述锅体的收纳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背离所述锅体的一侧止抵所述第三段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从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到背离所述锅体的一侧逐渐变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段在沿所述滑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凸出于所述第二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槽背离所述锅体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段背离所述锅体的一端均为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折,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耳包括:
第一子锅耳和第二子锅耳,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子锅耳和所述第二子锅耳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夹持在所述第一子锅耳和所述第二子锅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体的上沿具有向外弯折的翻边,在所述锅耳在收纳状态下位于所述翻边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锅具,包括:
如上述的锅具;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锅具动力耦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锅耳可以沿着锅体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做往复运动,锅体上的锅耳可以收纳起来,避免锅耳在自动出菜、自动清洗等全流程烹饪过程中被弄脏,从而实现更佳的出菜效果和清洗效果,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第三段的宽度大于开口的宽度,可以防止锅耳沿着锅体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往复运动时,锅耳与锅柄的径向滑动连接断开。
更进一步的,限位凸起在锅耳被推进去隐藏时,可以起到锁定锅耳位置的作用,防止锅具转动过程中锅耳由于转动的离心力,而出现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侧视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俯视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侧视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俯视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耳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枢转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枢转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截面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机壳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截面示意图之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0:锅具;110:锅体;111:翻边;112:凸棱;
120:锅柄;121:第一段;122:第二段;123:第三段;
130:锅耳;131:滑槽;132:开口;133:限位凸起;134:第一子锅耳;135:第二子锅耳;
210:套筒;220:第一法兰;240:轴承;250:第二法兰;
300:驱动机构;310:传动机构;311:输出轴;320:电机;410:锁止机构;411:锁止部;
510:第一支架;511:避让孔;512:第一加热器;520:第二支架;
600:机壳:601:支撑面;610:第一机壳;611:遮挡板;612:第一凸台;
620:第二机壳;621:第一风口;622:第二风口;623:第二凸台;624:第三凸台;625:中机壳;626:下机壳;
630:散热风机;640:锅盖;641:第二加热器;642:风机;65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隐藏抽拉式的锅耳130的锅具100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烹饪器具的锅具100在自动出菜、自动清洗的全流程烹饪过程中,锅耳130容易被弄脏、难以清洗及影响出菜效果的问题,从而实现更佳的出菜效果和清洗效果,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包括:锅体110、锅柄120和锅耳130。
锅体110用于盛放待烹饪食材,锅具100配置有第一加热器512,第一加热器512工作加热锅具100,烹饪锅体110内的待烹饪食材。
在该实施例中,锅柄120与锅体110可以为固定连接,锅耳130与锅柄120沿锅体110的径向滑动连接,也即锅耳130可以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做往复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锅耳130在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向外运动,在该实施例中,锅耳130远离锅体110的收纳位置,锅耳130处于展开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锅耳130在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向内运动,在该实施例中,锅耳130靠近锅体110的收纳位置,锅耳130处于收纳状态。
在实际执行中,为了方便锅具100的拿取,锅耳130通常设置于锅具100的锅体110上沿的敞口处。
在全流程烹饪过程中,锅具100倒置进行自动出菜,锅耳130处于菜品倒出的位置,烹饪完成的菜品流经锅耳130,再倒入餐具,不仅影响出菜效果,还可能残留菜品在锅耳130处。
相应的,锅具100倒置进行自动清洗时,锅耳130处于清洗用水流出的位置,清洗用水和清洁剂等会残留在锅耳130。
在该实施例中,锅耳130可以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做往复运动,在执行自动出菜、自动清洗等操作时,锅耳130可以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向内运动,使得锅耳130处于隐藏的状态,避免菜品或清洗用品弄脏锅耳13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锅耳130可以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做往复运动,锅体110上的锅耳130可以收纳起来,避免锅耳130在自动出菜、自动清洗等全流程烹饪过程中被弄脏,从而实现更佳的出菜效果和清洗效果,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锅耳130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滑槽131和与滑槽131连通的开口132,开口132位于滑槽131靠近锅体110的一侧,滑槽131的宽度大于开口132的宽度。
锅柄120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段121、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第一段121与锅体110连接,第二段122从开口132伸入滑槽131,第三段123位于滑槽131,且第三段123的宽度大于开口132的宽度。
在实际执行中,锅柄120的第一段121可以与锅体110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例如,锅柄120的第一段121可以与锅体110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进行连接。
锅柄120的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均位于锅耳130的滑槽131内,滑槽131是沿着锅体110的径向延伸的,锅耳130与锅柄120沿锅体110的径向滑动连接,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在滑槽131内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锅柄120的第二段122从开口132伸入滑槽131,滑槽131的宽度大于开口132的宽度,滑槽131的宽度略大于第三段123的宽度,可以使得第三段123在滑槽131内滑动。
第三段123的宽度大于开口132的宽度,可以防止锅耳130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往复运动时,锅耳130与锅柄120的径向滑动连接断开。
在该实施例中,滑槽131的至少一个壁面设有限位凸起133,锅耳130在靠近锅体110的收纳位置时,限位凸起133背离锅体110的一侧止抵第三段123靠近锅体110的一侧。
限位凸起133在锅耳130被推进去隐藏时,可以起到锁定锅耳130位置的作用,防止锅具100转动过程中锅耳130由于转动的离心力,而出现如图1和图2所示的锅耳130处于抽出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锅耳130在靠近锅体110的收纳位置时,也即锅耳130处于收纳状态时,限位凸起133背离锅体110的一侧与第三段123靠近锅体110的一侧相互止抵,锅耳130卡止于锅柄120,可以防止锅耳130由于转动的离心力或其他原因,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向外运动。
在实际执行中,限位凸起133的高度从靠近锅体110的一侧到背离锅体110的一侧逐渐变大。
限位凸起133的高度逐渐变化,限位凸起133靠近锅体110一侧的高度小,限位凸起133背离锅体110一侧的高度大,沿着靠近锅体110一侧至背离锅体110一侧的方向形成一个导向面,该导向面可以引导第三段123在滑槽131内的滑动。
当锅耳130朝着靠近锅体110的方向相对于锅柄120运动时,第三段123从限位凸起133靠近锅体110一侧的位置运动至背离锅体110一侧的位置,以使限位凸起133背离锅体110的一侧止抵第三段123靠近锅体11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33的高度从靠近锅体110的一侧到背离锅体110的一侧逐渐变大,限位凸起133的截面可以为直角三角形,对第三段123的滑动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三段123在沿滑槽1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凸出于第二段12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段123的两侧均凸出于第二段122,锅柄120的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呈沿着滑槽131的长度方向对称的形状,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在滑槽131内的滑动更加平稳。
滑槽131的宽度大于开口132的宽度,第三段123的宽度大于开口132的宽度,第三段123的两侧均凸出于第二段122,第三段123的两侧为止挡锅耳130相对于锅柄120滑出的部位,有效防止锅耳130与锅柄120的径向滑动连接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131背离锅体110的一端以及第三段123背离锅体110的一端均为弧形。
可以理解的是,当锅耳130朝着靠近锅体110的方向相对于锅柄120运动,锅耳130处于收纳状态时,滑槽131背离锅体110的一端与第三段123背离锅体110的一端接触,滑槽131背离锅体110的一端以及第三段123背离锅体110的一端均为弧形,可以减少滑槽131和第三段123接触时的冲击力,弧形还可使得第三段123的受力分散,防止第三段123断裂。
在实际执行中,第三段123背离锅体110的一端为弧形,第三段123从限位凸起133靠近锅体110一侧的位置运动至背离锅体110一侧的位置,第三段123靠近锅体110的一侧止抵限位凸起133背离锅体110的一侧,滑槽131背离锅体110的一端与第三段123背离锅体110的一端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21相对于第二段122弯折,第二段122与第三段123平齐。
锅柄120通过第一段121固定于锅体110上,第一段121相对于第二段122弯折,保证锅耳130可以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做往复运动。
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均位于滑槽131内,第二段122与第三段123平齐,可以保证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在滑槽131内的滑动更加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锅耳130包括第一子锅耳134和第二子锅耳135。
滑槽131设于第一子锅耳134和第二子锅耳135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夹持在第一子锅耳134和第二子锅耳135之间。
在实际执行中,第一子锅耳134和第二子锅耳135可以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锅柄120的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限位在第一子锅耳134和第二子锅耳135之间的滑槽131内,锅耳130可以沿着锅体11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做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锅体110的上沿具有向外弯折的翻边111,在锅耳130在收纳状态下位于翻边111下方。
如图4所示,锅耳130在收纳状态下隐藏于翻边111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锅体110的上沿设置的向外弯折的翻边111,可以防止锅具100自动出菜或自动清洗时的菜品或清洗用水流经锅耳130,避免弄脏锅耳130。
可以理解的是,锅体110的上沿设置的向外弯折的翻边111还可以对菜品或清洗用水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弄脏锅耳130的同时,避免菜品或清洗用水进入烹饪器具内部,提升出菜效果和清洗效果。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第一子锅耳134设有滑槽131,第一子锅耳134和第二子锅耳135采用螺钉连接,锅柄120的第二段122和第三段123限位在第一子锅耳134和第二子锅耳135之间的滑槽131内,锅耳130可沿锅体110径向方向相对于锅柄120作往复运动。
第一子锅耳134的滑槽131内的限位凸起133,可以在锅耳130被推向锅体110时起到锁定锅耳130位置的作用,以防止在锅具100旋转过程中锅耳130由于离心力作用从收纳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文描述的锅具100以及驱动机构300,驱动机构300与锅具100动力耦合连接,驱动机构300用于驱动锅具100转动。
下面对驱动机构300以及锅具100相应的安装结构进行描述。
锅具100用于盛放待烹饪食材,锅具100配置有第一加热器512,第一加热器512工作加热锅具100,烹饪锅具100内的待烹饪食材。
枢转机构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锅具100相连,第一部分是可以进行旋转的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二部分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部分也可以相对于第二部分朝着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实现锅具100的双向转动。
在实际执行中,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与第一部分动力耦合连接,驱动机构300可以驱动锅具100以输出轴311为轴线朝着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实际执行中,驱动机构300可以包括电机320和传动机构310,电机320是输出动力的部件,传动机构310是传递动力的部件,电机320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310的输入端相连,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为传动机构310的输出端。
烹饪器具的驱动机构300可以驱动锅具100进行双向旋转,锅具100在自动翻炒、自动出菜和自动清洗等全流程烹饪过程均可双向旋转,有效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出菜效果和清洗效果。
如图6所示,固定支架可以包括第一支架510和第二支架52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10具有容纳腔,锅具100位于容纳腔内,第二支架520与第一支架510相连,驱动机构300和锁止机构410安装于第二支架520。
需要说明的是,锅具100放置于第一支架510的容纳腔内,锅具100可以在驱动机构300的驱动下,在容纳腔内进行朝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或朝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512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架510的外侧,第一加热器512用于加热位于第一支架510的容纳腔内的锅具10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10的下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二支架520具有第二通孔,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驱动机构300安装于第二支架520,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先穿过第二通孔,再从第一支架510的下部穿过第一通孔,与枢转机构的第一部分相连,进而驱动锅具100进行双向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10具有避让孔511,锁止机构410的锁止部411贯穿避让孔511。
需要说明的是,锁止机构410安装于第二支架520,锁止机构410的锁止部411贯穿第一支架510的避让孔511,锁止部411止抵于第一支架510的容纳腔内的第二部分,使得第二部分固定不动。
在实际执行中,锅具100以及枢转机构放入第一支架510的容纳腔内,枢转机构的第二部分被锁止机构410的锁止部411限位固定,驱动机构300可以驱动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进行双向旋转,进行检修或更换零件时,将锁止部411的限位固定解除,即可取出锅具100及枢转机构。
下面对烹饪器具的枢转机构进行描述。
枢转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法兰220、第二法兰250和轴承240,第一法兰220与锅具100相连,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法兰220,锁止机构410用于锁止第二法兰250,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法兰250,轴承240的内圈与第一法兰220过盈配合,轴承240的外圈与第二法兰250过盈配合。
第一法兰220与锅具100连接,第一法兰220可以包括第一翻边,轴承240的外圈与第二法兰250过盈配合,轴承240的内圈与第一翻边过盈配合。
第一法兰220与锅具100连接,第二法兰250通过轴承240支承第一法兰220,驱动机构300可以驱动锅具100以及第一法兰220转动。
在实际执行中,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与第一部分动力耦合连接,也即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与第一翻边动力耦合连接,通过轴承240作用,在第二法兰250不动时,第一法兰220以及锅具100可以进行双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轴311为非回转体,第一法兰220设有与输出轴311形状适配的卡槽,输出轴311伸入卡槽,使得输出轴311与第一法兰220卡接,驱动机构300驱动锅具100转动。
第一法兰220与锅具100连接,第一法兰220可以设有与输出轴311形状适配的卡槽,例如,输出轴311为长方体,第一法兰220设有与长方体的端面形状适配的正方形的卡槽。
回转体在绕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时,每个部分旋转到固定一个位置时均为一样的形状,例如,圆柱体、圆锥体等。
非回转体在绕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时,每个部分旋转到固定一个位置时形状不一样,例如,立方体、非圆柱异型柱状体等。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是非回转体,输出轴311伸入卡槽,非回转体有助于提升输出轴311通过卡槽驱动锅具100转动的稳定性,防止输出轴311打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还可以包括套筒210和安装于套筒210内的多个弹性柱。
套筒210与第一法兰220相连,弹性柱沿套筒210的轴向可伸缩,输出轴311用于伸入到套筒210内,且止抵部分弹性柱的端面,其他弹性柱环绕在输出轴311外,输出轴311为非回转体。
需要说明的是,套筒210内的多个弹性柱是独立的,弹性柱的弹性部件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弹性柱之间独立工作不干扰,弹性柱不易折断。
在该实施例中,套筒210与锅具100相连,套筒210可以是固定安装或是可拆卸地安装于锅具100底部的外侧。
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用于伸入到套筒210内,且止抵部分弹性柱的端面,其他弹性柱环绕在输出轴311外。
在该实施例中,套筒210内的多个弹性柱,一部分止抵于输出轴311的端面,另一部分环绕在输出轴311的侧面,形成贴合输出轴311的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套筒210内的多个弹性柱都是可以沿套筒210的轴向进行伸缩的,可以适配不同形状的输出轴311。
不同形状的输出轴311伸入套筒210内时,不同的弹性柱止抵于输出轴311的端面,不同的弹性柱绕在输出轴311的侧面。
例如,套筒210内有100个弹性柱,两个输出轴311的形状不同,第一个输出轴311伸入该套筒210内,中心的40个弹性柱止抵于该输出轴311的端面,20个弹性柱绕在该输出轴311的侧面。
第二个输出轴311伸入套筒210内,中轴线的30个弹性柱止抵于该输出轴311的端面,10个弹性柱绕在该输出轴311的侧面。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驱动机构300驱动锅具100转动,锅具100与套筒210连接,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与套筒210动力耦合连接,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是非回转体。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是非回转体,输出轴311伸入到套筒210内止抵部分弹性柱,并被其他弹性柱环绕,非回转体有助于提升输出轴311通过套筒210内弹性柱驱动锅具100转动的稳定性,防止输出轴311打滑。
在实际执行中,第一法兰220可以与锅具100固定连接,相应的,套筒210与第一法兰220固定连接,第一翻边向着远离锅具100的一端延伸,第一翻边套设在套筒210外,且与套筒210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套,密封套套设在第一法兰220背离锅具100的端部。
密封套可以套设在第一法兰220的第一翻边背离锅具100的端部,密封套起到对第一法兰220的密封作用。
密封套也可以套设在套筒210背离锅具100的端部,密封套起到对套筒210的密封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法兰220的第一翻边可以套设在套筒210外,套筒210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翻边,密封套套设在第一翻边背离锅具100的端部,也即密封套套设在套筒210凸出第一翻边的端部。
在实际执行中,实现密封作用的密封套设有缝,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可以贯穿缝,密封套弹性套设在输出轴311外,起到对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的密封作用,辅助输出轴311驱动锅具100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套上设置的缝可以为多条,多条缝可以交叉于同一位置。
例如,密封套上设置多条缝,可以在密封套上形成米字型或十字型的缝口。
在实际执行中,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可以从多条缝所交叉的同一位置贯穿缝,使得密封套弹性套设在输出轴311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密封套可以为多个,多个密封套相互套设。
例如,烹饪器具的密封套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相互套设,共同实现对驱动机构300和连接机构的防水密封作用。
在实际执行中,锅具100与第一法兰220连接,套筒210与第一法兰220连接,第一密封套紧密套在第一法兰220的第一翻边背离锅具100的端部,第二密封套紧密套在第一密封套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可以均设有米字型的缝口,在自然状态下,米字型的缝口完全密封,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311贯穿缝,与第一法兰22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密封套上设置的缝可以不同,可以为单条缝的,也可以为十字型的缝口或米字型的缝口。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多个相互套设的密封套,可以提升烹饪器具的防水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密封套的厚度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实现密封作用的密封套为弹性材料制备,例如,密封套可以为橡胶套或硅胶套。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密封套的厚度不同,多个密封套的弹性不同,所能起到的密封防水的作用也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法兰220背离锅具100的端部的密封套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水或其他杂物进入第一法兰220、轴承240及支撑座之间的间隙,便于烹饪器具的清洁。
下面对烹饪器具的机壳600及散热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机壳600包括第一机壳610和第二机壳620,在该实施例中,锅具100安装于第一机壳610,第一机壳610安装于第二机壳620的上端,散热风机630安装于第二机壳620。
第二机壳620的上端设有第一风口621,第二机壳620的下端设有第二风口622,散热风机630的进风口与第一风口621连通,散热风机630的排风口与第二风口622连通。
散热风机630工作时,空气从第一风口621进入烹饪器具的第一机壳610及第二机壳620内,从第二风口622吹出,实现锅具100及第一加热器512等装置的散热。
第一机壳610的下端包括遮挡板611,遮挡板611沿水平方向位于第一风口621外侧,第二机壳620的上端部分隐藏于第一机壳610下端,第一风口621由遮挡板611遮挡,没有直接裸露于烹饪器具的表面,有效防止烹饪过程中的菜肴、油、水等污染烹饪器具内部结构。
遮挡板611的上端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凸台612,第二机壳620的上端设有向外翻折的第二凸台623,第一风口621位于第二凸台623的下方,第一凸台612支撑于第二凸台62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台612支撑于第二凸台623,第一凸台612的下方与第二凸台623的上方紧密贴合,第一风口621位于第二凸台623的下方,既能保证第二机壳620对第一机壳610的支撑作用,也可以保证第一风口621进气的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机壳620的外壁还可以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三凸台624,第一风口621位于第三凸台624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凸台624的边缘与遮挡板611之间形成风口,散热风机630工作时,空气依次流经第三凸台624的边缘与遮挡板611之间的风口和第一风口621,再进入第一机壳610及第二机壳620内,对锅具100及第一加热器512等装置进行散热。
并且,第三凸台624的边缘与遮挡板611之间形成的风口在水平方向上,第一风口621在竖直方向上,可以阻挡来自不同方向上的菜肴、油、水等进入烹饪器具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板611的下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三凸台624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遮挡板611沿水平方向位于第三凸台624外侧,遮挡板611遮挡第三凸台624。
在该实施例中,遮挡板611的下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遮挡板611的下端距离烹饪器具放置的平面的高度。
第二机壳620的上端部分隐藏于第一机壳610下端,第一风口621和第三凸台624均由遮挡板611遮挡,第三凸台624的边缘与遮挡板611之间形成的风口以及第一风口621均没有直接裸露于烹饪器具的表面,有效防止烹饪过程中的菜肴、油、水等污染烹饪器具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机壳620上的第一风口621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风口621环绕第二机壳620周壁间隔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风口621环绕第二机壳620周壁间隔开分布,散热风机630工作时,空气可以从环绕第二机壳620周壁的多个第一风口621进入第一机壳610及第二机壳620,对锅具100及第一加热器512等装置进行全方位的散热,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盖板。
其中,盖板是用于遮盖散热风机630的排风口或遮盖第二机壳620的第二风口622的部件。
在该实施例中,遮挡板611遮挡空气进入的第一风口621,盖板遮盖空气流出的排风口或第二风口622,从空气进入和空气排出的两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风口遮挡,烹饪器具的表面无裸露的风口,有效防止菜肴、油、水等污染烹饪器具内部。
在实际执行中,盖板可以可开合地安装于散热风机630,用于遮盖散热风机630的排风口,盖板也可以可开合地安装于第二机壳620,用于遮盖第二机壳620的第二风口622。
可以理解的是,在散热风机630未工作时,盖板可以呈闭合状态,遮挡于排风口或第二风口622,盖板通过弹簧件或磁性件等可开合的连接件安装于散热风机630或第二机壳620,在散热风机630工作时,盖板可以呈开启状态,排风口或第二风口622可以出风。
例如,盖板可开合地安装于散热风机630,盖板呈闭合状态,盖板遮盖住排风口,盖板呈开启状态,排风口敞开。
在实际执行中,如图9所示,第二机壳620可以包括中机壳625和下机壳62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机壳610安装于中机壳625的上端,第一风口621设于中机壳625的上部,中机壳625安装于下机壳626的上端,第二风口622设于下机壳626的下部,散热风机630安装于下机壳626。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机壳620包括中机壳625和下机壳626,中机壳625可拆卸地安装于下机壳626,将第一风口621和第二风口622分别设置于中机壳625和下机壳626,当第一风口621或第二风口622出现堵塞时,只需单独拆卸中机壳625或下机壳626进行维修,便于烹饪器具的检修和零部件的更换。
在该实施例中,下机壳626的内腔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缩小。
下机壳626的内腔用于放置散热风机630,散热风机630是通过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下机壳626的内腔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缩小,下机壳626的内腔的容积减少,散热风机630在小容积的空间内,气体排送能力更佳,散热效果更佳。
下机壳626的内腔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即可保证足够的容纳空间放置散热风机630,还可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提升散热风机63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10具有容纳腔,锅具100位于容纳腔内,第一加热器512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架510的外侧,第一加热器512用于加热位于第一支架510的容纳腔内的锅具100。
第一支架510的至少部分伸入中机壳625内,第一加热器512安装于第一支架510的外侧,且位于中机壳625的内侧。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10伸入中机壳625的部分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支架510以及第一加热器512触碰到中机壳625上设置的第一风口6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实现多种烹饪功能。
锅具100安装于机壳600,第一加热器512安装于机壳600内,用于给锅具100加热,锅具100用于盛放待烹饪食材,第一加热器512工作加热锅具100,烹饪锅具100内的待烹饪食材。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100和第一加热器512配合,可以实现炖煮、翻炒等烹饪功能。
机壳600的上端敞开,锅盖640可开合地安装于机壳600,用于遮盖机壳600的上端,第二加热器641安装于锅盖640,风机642安装于锅盖640,风机642用于驱动气流经过第二加热器641流向锅具100内。
在该实施例中,锅盖640遮盖于机壳600的上端,第二加热器641和风机642利用热风对流循环,用热空气让待烹饪食材在锅具100的密封环境下快速脱水变熟,通过食材本身的油脂实现煎炸的烹饪功能。
如图11所示,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支撑架650。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架650与机壳600相连,在机壳600的底部具有支撑面601。
设置有支撑架650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有两种放置状态,第一放置状态和第二放置状态。
如图12所示,烹饪器具处于第一放置状态,烹饪器具的机壳600上的支撑面601支撑于烹饪器具工作的工作台面,也即烹饪器具是呈竖直放置的状态。
在第一放置状态下,烹饪器具的支撑面601支撑于工作台面,控制烹饪器具的第一加热器512工作,烹饪器具可以启动炖煮功能,锅具100内盛放有固体食材和液体食材,支撑面601的支撑性能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放置状态下,也可以控制烹饪器具的第二加热器641工作,烹饪器具启动热空气煎炸功能。
如图11所示,烹饪器具处于第二放置状态,烹饪器具的支撑架650及机壳600的一部分支撑于烹饪器具工作的工作台面,锅具100倾斜,也即烹饪器具与水平面呈一定倾斜角放置。
在第二放置状态下,烹饪器具内的锅具100呈倾斜状态,控制烹饪器具的第一加热器512工作,烹饪器具可以启动翻炒功能,锅具100呈倾斜状态时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增加,可以有效提升翻炒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放置状态下,也可以控制烹饪器具的第二加热器641工作,烹饪器具启动热空气煎炸功能,锅具100呈倾斜状态时,热空气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增加,配合锅具100的转动,可以有效提升烹饪效果。
在实际执行中,如图10所示,锅具100的内壁可以设置有凸棱112。
可以理解的是,锅具100内壁的凸棱112在锅具100转动时,会随着锅具100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对锅具100内放置的食材进行搅拌,使食材受热均匀,提升烹饪效果。
例如,在第一放置状态下,支撑面601支撑于工作台面,烹饪器具启动炖煮功能,锅具100内壁的凸棱112会随着锅具100的转动而转动,搅拌炖煮食材,提升烹饪效果、防止食材粘锅。
在第二放置状态下,支撑架650及机壳600的一部分支撑于工作台面,烹饪器具启动翻炒功能,锅具100内壁的凸棱112会随着锅具100的转动而转动,搅拌翻炒食材,提升烹饪效果、防止食材粘锅。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启动热空气煎炸功能时,可以控制锅具100转动,锅具100内壁的凸棱112随着锅具100的转动而转动,翻动食材,使食材与热空气的接触更加均匀,有效提升煎炸的烹饪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用于盛放待烹饪食材;
锅柄,所述锅柄与所述锅体连接;
锅耳,所述锅耳与所述锅柄沿所述锅体的径向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耳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滑槽和与所述滑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所述锅柄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锅体连接,所述第二段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滑槽,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滑槽,且所述第三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个壁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锅耳在靠近所述锅体的收纳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背离所述锅体的一侧止抵所述第三段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从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到背离所述锅体的一侧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在沿所述滑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凸出于所述第二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背离所述锅体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段背离所述锅体的一端均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弯折,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耳包括:
第一子锅耳和第二子锅耳,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子锅耳和所述第二子锅耳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夹持在所述第一子锅耳和所述第二子锅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上沿具有向外弯折的翻边,在所述锅耳在收纳状态下位于所述翻边下方。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锅具动力耦合连接。
CN202222008371.7U 2022-08-01 2022-08-01 锅具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105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8371.7U CN218105712U (zh) 2022-08-01 2022-08-01 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8371.7U CN218105712U (zh) 2022-08-01 2022-08-01 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5712U true CN218105712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2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8371.7U Active CN218105712U (zh) 2022-08-01 2022-08-01 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5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0609A (zh) 具备搅拌功能的烹饪锅盖
CN104586233A (zh) 兼具烘烤功能的电煮锅
CN216060141U (zh) 烹饪器具
CN215650652U (zh) 烹饪器具
CN218105712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9374441U (zh) 一种多功能厨房家电
CN218105552U (zh) 烹饪器具
CN218105626U (zh) 烹饪器具
CN218105555U (zh) 烹饪器具
CN218105553U (zh) 烹饪器具
CN216823048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5899403U (zh) 烹饪器具
CN210354406U (zh) 一种通配式烹饪器具
CN218105556U (zh) 烹饪器具
CN113143066A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319032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空气炸锅
CN216416897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烹饪装置的过滤组件和多功能烹饪装置
CN220529846U (zh) 一种蒸煮破壁机
CN219962510U (zh) 烹饪装置及烹饪电器
CN220158096U (zh) 烹饪器具
CN217137668U (zh) 空气炸锅
CA2992697A1 (en) Multi-purpose frying pan
CN215650598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装置
CN211432434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659220U (zh) 一种可拆卸式炒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