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0091U - 一种游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游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0091U
CN212580091U CN202021684175.6U CN202021684175U CN212580091U CN 212580091 U CN212580091 U CN 212580091U CN 202021684175 U CN202021684175 U CN 202021684175U CN 212580091 U CN212580091 U CN 212580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pleasure boat
controller
frame
passeng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841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peng High Tech Wuh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peng High Tech Wuh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peng High Tech Wuh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peng High Tech Wuh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841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0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0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0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游船,包括船底座、船舱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所述船底座作为游船的基础平台,其上部可搭载船舱架、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下部可浸入水中为游船提供浮力;所述船舱架罩在船底座上,为乘客提供搭乘空间;所述动力系统挂载在船底座上,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所述控制系统为乘客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连接,监控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运行工况;所述能源系统给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船整体易于组装和改造,船舱架采用金属管材和藤条合编而成,重心低,通风透气效果好,乘客可自主驾控游船,享受茶馆套间式雅座服务。

Description

一种游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游船。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刺激民众的旅游热情,各地公园、景区、动物园、山寨根据水域特征,急需补充大量的游船进一步升级服务内容,满足游客戏水需求,从而更好地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智者亲水”,据权威机构报道,外出旅游者中70%的会选择与水有关的旅游项目,其中乘坐游船是多数人的选择。游船作为一种水上运载、活动、娱乐、休闲的工具,可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水域生活的需要,将成为进入家庭的下一代耐用消费品。
传统的手划游船需要船夫参与,影响整船活动隐私性;现有脚踏游船或电动游船结构简单,并无友好地操控接口,难以满足乘客自驾多样性需求;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画舫船,一则船体偏重,二则智能程度低,不具备高科技气质。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游船样式单调,透气性差,智能程度低,辅控功能少,无法满足乘客自驾多样性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游船,包括船底座、船舱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所述船底座作为游船的基础平台,其上部可搭载船舱架、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下部可浸入水中提供浮力,支撑游船在水面漂浮;所述船舱架罩在船底座上,为乘客提供搭载和乘座的船舱空间;所述动力系统挂载在船底座上,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船舱架内,为乘客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连接,监控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运行工况;所述能源系统安装在船舱架内,给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船底座包括船舱板、防滑垫、浮筒和挂载孔;
所述船舱板为硬质承重板;所述船舱板上端面覆盖有橡木材质的防滑垫,防止乘客滑倒;所述船舱板的底端面纵向且对称地设置多个所述浮筒,所述挂载孔对称地设置在船舱板两端,具体为,在船舱板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间至少设置一个挂载孔。
进一步的,所述船舱架采用金属管材焊接而成,包括顶架、底架、连接柱、座椅、茶几和舱门;
所述底架围绕船舱板四周的内侧布设,并通过螺钉固定在船舱板的上端面;所述顶架通过连接柱固定在底架上,可通过调节连接柱的长度控制顶架的安装高度,所述顶架用于遮阳和挡雨;
所述座椅和茶几配套地设置于底架所围空间的内部,并通过螺钉固定在船舱板的上端面,具体为,在座椅和茶几配套设置时,将两个座椅面对面摆放,然后在两个座椅的中间放置一个茶几;所述座椅为乘客提供多个并排的座位,还可在座椅上放置靠枕便于乘客躺靠休息;所述茶几上可放置茶具或棋牌,便于乘客喝茶或开展棋牌活动;
所述舱门设置在底架上,形成可开合的进出口,便于乘客进游船或出游船;每个舱门外侧可设置一个救生圈;具体的,所述底架两侧或两端至少各设置一个舱门。
进一步的,所述船舱架采用的金属管材上包裹着藤条,形成管材软外包,能有效防止乘客撞伤或刮伤,而且不同材质或颜色的藤条,配合不同的藤编技术,可形成不同风格的游船;
所述顶架采用藤条封顶,实现竖直方向的遮阳和挡雨,顶架四周还可挂载窗帘布,从而强化顶架侧边的斜向遮阳效果,并能阻挡斜风飘雨;
所述底架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藤条封面,形成藤编围栏,既能挡风挡雨,又能适当透气使藤编围栏内部风干;可在所述船底座两端贴着底架设置挡水板,进一步防止水花从底架两端溅入;所述底架两侧未形成藤编围栏的部位,是由包裹藤条的金属管材形成的栅栏,孔隙较大,横向通风效果好;
所述座椅的上端面采用藤条封面,为乘客提供藤编座位,即有弹性又能透气,可在座椅上增设坐垫;
所述茶几的上端面采用藤条、木板或玻璃封顶。
进一步的,所述顶架采用藤条封顶时,采用双层藤面的藤编技术,可在双层藤面的夹层中设置防水布,防水布可将浸入上层藤面的水引流至顶架边沿,从而防止顶架中间部位漏水。
进一步的,所述藤条包括竹篾藤、柳条藤、荆条藤、PE藤或PVC藤,藤条的颜色包括红色,绿色,黄色,蓝色,橙色,青色,紫色,灰色,粉色,黑色,白色和棕色对应的单色或组合色;所述船舱板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木板或塑胶制成;所述浮筒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或塑胶制成;所述船舱架采用的金属管材为不锈钢、木头或铝合金制成的圆管或方管。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转舵装置、转向连杆和推进器;
所述推进器包括螺旋桨或喷泵,安装在挂载孔中,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船舱板底端面每两个浮筒间形成一个过水通道,螺旋桨或喷泵动作时,推动水体从对应两个浮筒之间流出;
所述转舵装置安装于船舱板上端面,与推进器配套的设置在一起,通过转向连杆与推进器的转向头相连,可实现推进器转向,对应的转向范围包括两种,一种是转向范围小于等于180度,另一种是转向范围大于等于360度。
进一步的,所述船舱板的底端面设置浮筒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浮筒数量越多,整个游船航行时兴浪越小,整体越平稳,抗沉效果越好;
具体的,当船舱板的底端面对应仅设置两个浮筒,且船舱板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间仅设置一个挂载孔时,为双浮筒游船,其中船舱板的底端面左侧设置一个浮筒,右侧设置一个浮筒,对应船舱板两端在左侧浮筒和右侧浮筒之间各设置一个挂载孔,每个挂载孔对应设置一套动力系统,则共需设置两套动力系统;
当船舱板的底端面对应仅设置三个浮筒,且船舱板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间仅设置一个挂载孔时,为三浮筒游船,其中船舱板的底端面左侧设置一个浮筒,中间设置一个浮筒,右侧设置一个浮筒;对应船舱板两端在左侧浮筒和中间浮筒之间各设置一个挂载孔,对应船舱板两端在中间浮筒和右侧浮筒之间各设置一个挂载孔,每个挂载孔对应设置一套动力系统,共四套动力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系统和蓄电池;
所述太阳能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控制板,所述太阳能控制板的出口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太阳能控制板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后转化的电能进行稳压调整,然后给蓄电池充电;
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转舵装置和推进器相连,并给控制系统、转舵装置和推进器持续供电;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顶架的顶端面;具体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正面朝上持续吸收太阳能;其中太阳能电池板数量和整体尺寸与游船吨位相适配,确保正常日照和经济航速时保持电能平衡,蓄电池无需额外充电;
所述蓄电池均匀安装于船舱板上端面;具体的,在船舱板中间部位或两端设置用于放置蓄电池的设备舱,所述设备舱可为蓄电池挡水、隔尘,并防止乘客误碰触,所述蓄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包,可将所有电池包集中安置于船舱板中间部位的设备舱,也可将电池包均匀分散安装于船舱板两端的设备舱,另外在布放电池包时,可适当微调电池包的安装位置,确保游船整体平衡;在蓄电池旁边还可设置对外充电接口,用于引入交流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操控台、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控制器、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安装于设备舱中,所述通信系统可采用GPRS、NFC、WIFI、GPS通信、北斗通信、数字电台、图传电台、4G通信卡或5G通信卡;定位导航系统为GPS导航、北斗导航或惯性组合导航;
所述控制器与操控台、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相连,收集探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算法解析、输出指令实现辅助驾驶功能;控制器配合操控台实现对转舵装置和推进器的就地监控;控制器配合定位导航系统获得游船定位信息并实现自主导航功能;控制器配合通信系统实现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和/或乘客终端设备的通信交互;控制器可根据探测设备信息自主启动内置的防撞程序。
进一步的,所述操控台包括摇杆、急停按钮、语音互助系统、呼叫按钮和显示器;
所述座椅的中间和/或侧边设置有扶手,在所述扶手上挂载操控台对应的设备后,此座椅升级为便于坐靠的驾驶台;
具体为,驾驶台中操控台对应的设备的安装位置处于扶手上端面的中前端,即此扶手上端面的中前端依序安装有摇杆、急停按钮、语音互助系统、呼叫按钮和显示器,扶手上端面的中后端便于乘客放置手肘,乘客坐在驾驶台中,可轻松地操控到对应扶手上的操控台;
所述摇杆可发送油门指令和方向指令,摇杆往前推为前进加油,摇杆往后推为倒退加油,摇杆往左推为向左转向,摇杆往右推为向右转向;
所述急停按钮便于乘客紧急情况下快速按下,向控制器发送急停信号;
所述语音互助系统,可收集乘客的语音指令,解析语音指令后转发给控制器,然后根据控制器反馈的指令播放音频信息;
所述呼叫按钮便于乘客有求助需求时按下,经由控制器和通信系统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在线通信,借助语音互助系统可进一步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进行语音信息沟通;
所述显示器便于乘客查看信息或输入指令,控制器可根据乘客在显示器中输入的指令驱动游船自主航行,也可通过显示器向乘客提示水面障碍物信息。
进一步的,每艘游船上设置单个或双个驾驶台;
当所述推进器的转向范围小于等于180度时,即有限回转推进器,可设置单个驾驶台,具体为,可将驾驶台设置于船舱板中部的座椅上并朝向游船的船头,初始状态下,推进器的朝向与船头的方向一致,乘客通过单个驾驶台控制游船前进、倒退和转弯;
当所述推进器的转向范围大于等于360度时,即全回转式推进器,可设置双个驾驶台,具体为,船舱板前端和后端对称地各设置一个驾驶台,每个驾驶台在对应扶手的底部设置一个功能切换按钮,此功能切换按钮可激活对应的驾控台并闭锁其它驾控台,从而确保只有一个驾驶台处于激活状态,功能切换按钮被激活时,会通过控制器和转舵装置初始化推进器的朝向,使所有推进器的朝向与被激活的驾驶台保持一致;其中船舱板前端的驾驶台朝向船舱板前端,被激活时可操控游船以船舱板前端为船头向船头侧前进或转向,以船舱板后端为船尾向船尾侧后退或转向;船舱板后端的驾驶台朝向船舱板后端,被激活时可操控游船以船舱板后端为船头向船头侧前进或转向,以船舱板前端为船尾向船尾侧后退或转向;
控制器解析操控台的操作指令,可完全控制游船上所有的动力系统协调动作,实现游船前进、后退、转向或平移;其中推进器正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前进,推进器反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后退。
进一步的,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配套设置的摄像头和硬盘录像机;
所述毫米波雷达设置多个,均匀安装于底架四周,所述毫米波雷达将探测数据实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毫米波的探测信息得到游船四周障碍物信息,可实现无碰撞自动入港停泊;
所述激光雷达设置于顶架的前端,用于探测游船前方障碍物;
所述摄像头包括配套设置地前摄像头、后摄像头、左侧摄像头、右侧摄像头、双目摄像头和/或内部摄像头;
具体为,其中前摄像头安装于船舱架前侧面的中间部位,拍摄船舱架前侧面前方的景物,实现视频监视;
其中后摄像头安装于船舱架后侧面的中间部位,拍摄船舱架后侧面后方的景物,实现视频监视;
其中左侧摄像头安装于船舱架左侧面的前端或后端,且与船舱架左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左侧整体情况,右侧摄像头安装于船舱架右侧面的前端或后端,且与船舱架右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右侧整体情况;
其中双目摄像头用于图像避障摄像;在单个驾驶台的游船上,双目摄像头设置一套,安装于船舱架前侧面,在双个驾驶台的游船上双目摄像头设置二套,分别安装于船舱架前侧面和后侧面;
其中内部摄像头吊装于顶架的底端面的前端和/或后端,用于探测底架所围空间的内部的整体情况;
所述硬盘录像机设置于设备舱中,可保存摄像头拍摄的数据;
具体的,所述左侧摄像头、右侧摄像头、双目摄像头和内部摄像头将数据上传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进行深度处理;控制器对左侧摄像头和右侧摄像头的数据处理后用于判断是否有乘客从底架所围空间的内部向外探出;控制器对双目摄像头的数据处理后得到障碍物信息,可实现避碰功能;控制器对内部摄像头的数据处理后得到乘客是否穿戴救生衣。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门锁装置,所述门锁装置包括锁柱盒、锁销、锁孔盒和行程开关;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行程开关相连,监控行程开关的工况信息;
所述锁销可伸缩地安装于锁柱盒上,所述锁柱盒安装于舱门上,所述锁孔盒安装于底架上,锁孔盒上开设有与锁销尺寸对应的锁孔,锁孔盒的安装位置与锁柱盒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即锁销与锁孔平齐设置,当舱门完全关合时,锁销正好可完全地插入锁孔盒的锁孔中,进而锁定舱门;
所述行程开关安装于锁孔盒内,当锁销完全插入锁孔盒时,锁销压住行程开关的探测头,行程开关将锁销的位置信息转发给控制器,控制器判定锁销已插入锁孔盒,门锁装置已锁定,舱门已闭锁;否则,控制器判定锁销未插入锁孔盒,门锁装置未关合,舱门未锁定;
具体的,在游船航行前,控制器对其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工况巡检,其中控制器根据行程开关信息,判断舱门是否已锁定;如果控制器判定舱门未锁定,控制器将通过语音互助系统提示乘客先关合门锁装置,防止乘客从舱门处甩出。
进一步的,游船上还包括LED屏和/或液晶电视,所述LED屏通安装于船舱架前侧面和/或后侧面,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根据控制器指令播放文字信息;所述液晶电视吊装于顶架的底端面的前端和/或后端,用于播放新闻、景点信息或广告。
进一步的,游船上还包括消防器和夜景灯,所述消防器设置于座椅旁;所述夜景灯吊装于顶架的底端面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船直接将船舱架罩在船底座上,为乘客提供搭载和乘座的船舱空间,便于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挂载和摆放,整体易于组装和改造。
2、本实用新型中船舱架采用金属管材和藤条合编而成,质地轻盈可降低游船重心;藤条包裹着金属管材形成管材软外包,能有效防止乘客撞伤或刮伤,而且不同材质或颜色的藤条,配合不同的藤编技术,可形成不同风格的游船;藤条编织成的面体不吸水易透气风干,配合窗帘布和防水布,实现游船竖向防雨,斜向遮阳,横向通风的多重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挂载操控台将座椅升级为显控一体化驾驶台,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乘客可自主驾控游船也可使游船自主航行,独享私密的水上空间;游船上成套地设置座椅、茶几、靠枕、液晶电视,形成茶馆套间式雅座,便于开展家庭聚会等休闲活动。
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激光雷达探测和双目摄像头图像识别的多重避障技术,极大提高游船避障能力,可实现无碰撞自动入港停泊;通过左侧摄像头和右侧摄像头监视是否有乘客从底架所围空间的内部向外探出,通过内部摄像头监视乘客是否穿戴救生衣。
5、本实用新型中船舱板的底端面设置多个浮筒,形成多浮筒游船,例如双浮筒游船或三浮筒游船;浮筒越多,船舱板底端面设置的推进器越多,整个游船动力效果越好、航行兴浪越小,整体越平稳,抗沉效果越好;而且两端多推进器对称设置,便于游船实现原地转向、平移、前后无差异航行。
6、本实用新型中采用5G通信技术和北斗导航系统,通信能力强,定位精度高,保密性好。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船采用太阳能系统和蓄电池配合的供电系统,电力驱动推进器,低碳环保、无污染、无噪声、续航能力强。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门锁装置提示乘客及时锁定舱门,防止乘客从舱门处甩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的船底座孤立显示时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的船舱架孤立显示时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中隐藏顶架和连接柱后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中船舱架后侧面设备舱内部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中船舱架前侧面设备舱内部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中驾驶台上扶手及操控台局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1中和为实施例2中驾驶台上扶手及操控台孤立后的仰视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1中和实施例2中门锁装置未关合时的正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和实施例2中门锁装置已关合时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三浮筒游船的俯视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三浮筒游船的仰视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三浮筒游船被隐藏顶架和连接柱后的立体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三浮筒游船被隐藏底架和座椅后的立体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三浮筒游船上驾驶台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三浮筒游船的正视立体图。
图中:1-船底座;2-船舱架;6-门锁装置;7-LED屏;8-液晶电视;101-船舱板;103-浮筒;104-挂载孔;105-挡水板;201-顶架;202-底架;203-连接柱;204-座椅;205-茶几;206-舱门;207-救生圈;208-设备舱;301-控制器;302-操控台;306-摇杆;307-急停按钮;308-语音互助系统;309-呼叫按钮;310-显示器;311-扶手;312-驾驶台;313-功能切换按钮;314-毫米波雷达;317-前摄像头;318-后摄像头;319-左侧摄像头;320-右侧摄像头;321-双目摄像头;322-内部摄像头;401-转舵装置;402-转向连杆;403-推进器;501-太阳能电池板;502-太阳能控制板;503-蓄电池;601-锁柱盒;602-锁销;603-锁孔盒;604-行程开关;605-探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参考附图和实施例结合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10所示,提供一种游船,长450cm,宽220cm,高230cm,吃水深度40cm,包括船底座1、船舱架2、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所述船底座1作为游船的基础平台,其上部可搭载船舱架2、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下部可浸入水中提供浮力,支撑游船在水面漂浮;所述船舱架2罩在船底座1上,为乘客提供搭载和乘座的船舱空间;所述动力系统挂载在船底座1上,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船舱架2内,为乘客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连接,监控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运行工况;所述能源系统安装在船舱架2内,给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电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底座1包括船舱板101、防滑垫、浮筒103和挂载孔104;
所述船舱板101为铝合金制成的承重板,长450cm,宽220cm,厚6cm;所述船舱板101上端面覆盖有橡木材质的防滑垫,防止乘客滑倒;所述船舱板101的底端面纵向且对称地设置两个铝合金浮筒103,即本实施例为双浮筒游船,其中浮筒103长450cm,中间为圆筒,直径63cm,两端为圆锥形筒,所述挂载孔104对称地设置在船舱板101两端;具体为,在船舱板101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103间设置一个挂载孔104,共两个挂载孔104。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舱架2采用金属管材焊接而成,包括顶架201、底架202、连接柱203、座椅204、茶几205和舱门206;
所述底架202围绕船舱板101四周的内侧布设,左右两侧空置距离分别为10cm,两端空置距离为10cm,便于维修时站立;底架202通过螺钉固定在船舱板101的上端面;所述顶架201通过连接柱203固定在底架202上,可通过调节连接柱203的长度控制顶架201的安装高度,所述顶架201用于遮阳和挡雨;
所述座椅204和茶几205配套地设置于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并通过螺钉固定在船舱板101的上端面,具体为,在座椅204和茶几205配套设置时,将两个座椅204面对面摆放,然后在两个座椅204的中间放置一个茶几205;所述座椅204为乘客提供三个并排的座位,还可在座椅204上放置靠枕便于乘客躺靠休息;所述茶几205上可放置茶具或棋牌,便于乘客喝茶或开展棋牌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仅设置两个座椅204和一个茶几205,其中座椅204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要求;
所述舱门206设置在底架202上,高95cm,宽60cm,形成可开合的进出口,便于乘客进游船或出游船;每个舱门206外侧可设置一个救生圈20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202两侧各设置一个舱门206。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舱架2采用的金属管材上包裹着藤条,形成管材软外包,能有效防止乘客撞伤或刮伤,而且不同材质或颜色的藤条,配合不同的藤编技术,可形成不同风格的游船;其中金属管材为铝合金制成的圆管;
所述顶架201采用藤条封顶,实现竖直方向的遮阳和挡雨,顶架201四周挂载窗帘布,从而强化顶架201侧边的斜向遮阳效果,并能阻挡斜风飘雨;
所述底架202的两端采用藤条封面,形成藤编围栏,既能挡风挡雨,又能适当透气使藤编围栏内部风干;在所述船底座1两端贴着底架202设置挡水板105,高度15cm,进一步防止水花从底架202两端溅入;所述底架202两侧未形成藤编围栏的部位,是由包裹藤条的金属管材形成的栅栏,孔隙较大,横向通风效果好;
所述座椅204的上端面采用藤条封面,为乘客提供藤编座位,即有弹性又能透气,可在座椅204上增设坐垫,具体为,天气热时增设竹垫子,天气冷时增设沙发棉垫;
所述茶几205的上端面采用藤条封顶。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架201采用藤条封顶时,采用双层藤面的藤编技术,在双层藤面的夹层中设置防水布,防水布可将浸入上层藤面的水引流至顶架201边沿,从而防止顶架201中间部位漏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藤条为PE藤,藤条的颜色为淡黄色。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转舵装置401、转向连杆402和推进器403;船舱板101上的每个挂载孔104对应设置一个推进器403,每个推进器403对应设置一个转舵装置401和一个转向装置,共对应两套动力系统;
所述推进器403为螺旋桨,安装在挂载孔104中,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船舱板101底端面两个浮筒103间形成一个过水通道,螺旋桨动作时,推动水体从对应两个浮筒103之间流出;
所述转舵装置401安装于船舱板101上端面,与推进器403配套的设置在一起,通过转向连杆402与推进器403的转向头相连,可实现推进器403转向,转向范围为0度至150度,其中0度对应为推进器403向左最大转舵角度,75度对应为推进器403朝向与游船的船头朝向一致,150度对应为推进器403向右最大转舵角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系统和蓄电池503;
所述太阳能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太阳能电池板501和太阳能控制板502,太阳能电池板501共6块,每块太阳能电池板501长200cm,宽80cm;所述太阳能控制板502的出口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503相连,太阳能控制板502将太阳能电池板501吸收太阳能后转化的电能进行稳压调整,然后给蓄电池503充电;
所述蓄电池503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相连,并给控制系统、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持续供电;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01安装于顶架201的顶端面;具体为,太阳能电池板501的正面朝上持续吸收太阳能;太阳能系统在晴天正常日照下可确保游船经济航速时电能平衡,蓄电池503无需额外充电,阴雨天时电池还可正常续航一天;
所述蓄电池503均匀安装于船舱板101上端面;具体的,在船舱板101两端设置用于放置蓄电池503的设备舱208,所述设备舱208可为蓄电池503挡水、隔尘,并防止乘客误碰触,所述蓄电池503为磷酸铁锂电池,包括10个电池包,可将电池包均匀分散安装于船舱板101两端的设备舱208,另外在布放电池包时,可适当微调电池包的安装位置,确保游船整体平衡;在蓄电池503旁边还设置有对外充电接口,用于引入220v交流电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301、操控台302、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控制器301、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安装于设备舱208中,所述通信系统可采用5G通信卡,并嵌入在控制器301中;定位导航系统为北斗导航,并嵌入在控制器301中;
所述控制器301与操控台302、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相连,收集探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算法解析、输出指令实现辅助驾驶功能;具体为,控制器301配合操控台302实现对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的就地监控;控制器301配合定位导航系统获得游船定位信息并实现自主导航功能;控制器301配合通信系统实现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和乘客终端设备的通信交互;控制器301根据探测设备信息可自主启动内置的防撞程序。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台302包括摇杆306、急停按钮307、语音互助系统308、呼叫按钮309和显示器310;
所述座椅204的中间设置有扶手311,在所述扶手311上挂载操控台302对应的设备后,此座椅204升级为便于坐靠的驾驶台312;
具体为,驾驶台312中操控台302对应的设备的安装位置处于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前端,即此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前端依序安装有摇杆306、急停按钮307、语音互助系统308、呼叫按钮309和显示器310,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后端便于乘客放置手肘,乘客坐在驾驶台312中,可轻松地操控到中间扶手311上的操控台302;
所述摇杆306可发送油门指令和方向指令,摇杆306往前推为前进加油,摇杆306往后推为倒退加油,摇杆306往左推为向左转向,摇杆306往右推为向右转向;
所述急停按钮307便于乘客紧急情况下快速按下,向控制器301发送急停信号,实现一键停船;
所述语音互助系统308,可收集乘客的语音指令,解析语音指令后转发给控制器301,然后根据控制器301反馈的指令播放音频信息;
所述呼叫按钮309便于乘客有求助需求时按下,经由控制器301和通信系统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在线通信,借助语音互助系统308可进一步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进行语音信息沟通;
所述显示器310便于乘客查看信息或输入指令,控制器301可根据乘客在显示器310中输入的指令驱动游船自主航行,也可通过显示器310向乘客提示水面障碍物信息。
本实施例中,游船上只设置单个驾驶台312,所述推进器403为有限回转推进器403;所述驾驶台312设置于船舱板101中部的座椅204上并朝向游船的船头,初始状态下,推进器403的朝向与船头方向一致,乘客通过单个驾驶台312控制游船前进、倒退和转弯;
控制器301解析操控台302的操作指令,可完全控制游船上的两套动力系统协调动作,实现游船前进、后退、转向或平移;其中推进器403正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前进,推进器403反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后退。
本实施例中,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314、配套设置的摄像头和硬盘录像机;
所述毫米波雷达314设置2个,一个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另一个安装于船舱架2后侧面,安装高度为离水面40cm至150cm;所述毫米波雷达314将探测数据实时发送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根据毫米波的探测信息得到游船四周障碍物信息,可实现无碰撞自动入港停泊;
所述摄像头包括配套设置地前摄像头317、左侧摄像头319、右侧摄像头320、双目摄像头321和内部摄像头322;
具体为,其中前摄像头317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的中间部位,拍摄船舱架2前侧面前方的景物,实现视频监视;
其中左侧摄像头319安装于船舱架2左侧面的前端,且与船舱架2左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2左侧整体情况,右侧摄像头320安装于船舱架2右侧面的前端,且与船舱架2右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2右侧整体情况;
其中双目摄像头321用于图像避障摄像;在单个驾驶台312的游船上,双目摄像头321设置一套,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
其中内部摄像头322吊装于顶架201的底端面的后端,用于探测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的整体情况;
所述硬盘录像机设置于设备舱208中,可保存摄像头拍摄的数据;
具体的,所述左侧摄像头319、右侧摄像头320、双目摄像头321和内部摄像头322将数据上传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进行深度处理;控制器301对左侧摄像头319和右侧摄像头320的数据处理后用于判断是否有乘客从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向外探出;控制器301对双目摄像头321的数据处理后得到障碍物信息,可实现避碰功能;控制器301对内部摄像头322的数据处理后得到乘客是否穿戴救生衣。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门锁装置6,所述门锁装置6包括锁柱盒601、锁销602、锁孔盒603和行程开关604;所述控制器301通过导线与行程开关604相连,监控行程开关604的工况信息;
所述锁销602可伸缩地安装于锁柱盒601上,所述锁柱盒601安装于舱门206上,所述锁孔盒603安装于底架202上,锁孔盒603上开设有与锁销602尺寸对应的锁孔,锁孔盒603的安装位置与锁柱盒601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即锁销602与锁孔平齐设置,当舱门206完全关合时,锁销602正好可完全地插入锁孔盒603的锁孔中,进而锁定舱门206;
所述行程开关604安装于锁孔盒603内,当锁销602完全插入锁孔盒603时,锁销602压住行程开关604的探测头605,行程开关604将锁销602的位置信息转发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判定锁销602已插入锁孔盒603,门锁装置6已锁定,舱门206已闭锁;否则,控制器301判定锁销602未插入锁孔盒603,门锁装置6未关合,舱门206未锁定;
具体的,在游船航行前,控制器301对其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工况巡检,其中控制器301根据行程开关604信息,判断舱门206是否已锁定;如果控制器301判定舱门206未锁定,控制器301将通过语音互助系统308提示乘客先关合门锁装置6,防止乘客从舱门206处甩出。
本实施例中,游船上还包括LED屏7,所述LED屏7通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和后侧面,通过导线与控制器301相连,根据控制器301指令播放文字信息。
实施例2:如图8-16所示,提供一种游船,长16.6m,宽4.0m,高2.7,吃水深度0.5m;包括船底座1、船舱架2、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所述船底座1作为游船的基础平台,其上部可搭载船舱架2、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下部可浸入水中提供浮力,支撑游船在水面漂浮;所述船舱架2罩在船底座1上,为乘客提供搭载和乘座的船舱空间;所述动力系统挂载在船底座1上,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船舱架2内,为乘客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连接,监控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运行工况;所述能源系统安装在船舱架2内,给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电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底座1包括船舱板101、防滑垫、浮筒103和挂载孔104;
所述船舱板101为铝合金制成的承重板,长1660cm,宽400cm,厚20cm;所述船舱板101上端面覆盖有橡木材质的防滑垫,防止乘客滑倒;所述船舱板101的底端面纵向且对称地设置三个铝合金浮筒103,即本实施例为三浮筒游船,其中浮筒103长1650cm,中间为圆筒,直径80cm,两端为圆锥形筒,所述挂载孔104对称地设置在船舱板101两端;具体为,在船舱板101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103间设置一个挂载孔104,共四个挂载孔104。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舱架2采用金属管材焊接而成,包括顶架201、底架202、连接柱203、座椅204、茶几205和舱门206;
所述底架202围绕船舱板101四周的内侧布设,左右两侧空置距离分别为15cm,两端空置距离为150cm,两侧便于维修时站立,两端可站立观景;底架202通过螺钉固定在船舱板101的上端面;所述顶架201通过连接柱203固定在底架202上,可通过调节连接柱203的长度控制顶架201的安装高度,所述顶架201用于遮阳和挡雨;
所述座椅204和茶几205配套地设置于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并通过螺钉固定在船舱板101的上端面,具体为,在座椅204和茶几205配套设置时,将两个座椅204面对面摆放,然后在两个座椅204的中间放置一个茶几205;所述座椅204为乘客提供三个并排的座位,还可在座椅204上放置靠枕便于乘客躺靠休息;所述茶几205上可放置茶具或棋牌,便于乘客喝茶或开展棋牌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共设置十六个座椅204和六个茶几205,其中有四个座椅204前未放置茶几205;
所述舱门206设置在底架202上,高185cm,宽80cm,形成可开合的进出口,便于乘客进游船或出游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202两端各设置一个舱门206。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舱架2采用的金属管材上包裹着藤条,形成管材软外包,能有效防止乘客撞伤或刮伤,而且不同材质或颜色的藤条,配合不同的藤编技术,可形成不同风格的游船;其中金属管材为铝合金制成的方管;
所述顶架201采用藤条封顶,实现竖直方向的遮阳和挡雨,顶架201四周挂载窗帘布,从而强化顶架201侧边的斜向遮阳效果,并能阻挡斜风飘雨;
所述底架202的两侧采用藤条封面,形成藤编围栏,既能挡风挡雨,又能适当透气使藤编围栏内部风干;所述底架202两侧未形成藤编围栏的部位,是由包裹藤条的金属管材形成的栅栏,孔隙较大,横向通风效果好;
所述座椅204的上端面采用藤条封面,为乘客提供藤编座位,即有弹性又能透气,可在座椅204上增设坐垫,具体为,天气热时增设竹垫子,天气冷时增设沙发棉垫;
所述茶几205的上端面采用玻璃封顶。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架201采用藤条封顶时,采用双层藤面的藤编技术,在双层藤面的夹层中设置防水布,防水布可将浸入上层藤面的水引流至顶架201边沿,从而防止顶架201中间部位漏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藤条为PE藤,藤条的颜色为淡黄色。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转舵装置401、转向连杆402和推进器403;船舱板101上的每个挂载孔104对应设置一个推进器403,每个推进器403对应设置一个转舵装置401和一个转向装置,共对应四套动力系统;
所述推进器403为螺旋桨,安装在挂载孔104中,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船舱板101底端面两个浮筒103间形成一个过水通道,螺旋桨动作时,推动水体从对应两个浮筒103之间流出;
所述转舵装置401安装于船舱板101上端面,与推进器403配套的设置在一起,通过转向连杆402与推进器403的转向头相连,可实现推进器403转向,转向范围为0度至360度,其中0度和360度为同一角度,此时对应为推进器403向与游船船头朝向一致,180度对应为推进器403朝向与游船船头朝向相反,即此推进器403为全回转推进器403。
本实施例中,所述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系统和蓄电池503;
所述太阳能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太阳能电池板501和太阳能控制板502,太阳能电池板501共10块,每块太阳能电池板501长380cm,宽120cm;所述太阳能控制板502的出口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503相连,太阳能控制板502将太阳能电池板501吸收太阳能后转化的电能进行稳压调整,然后给蓄电池503充电;
所述蓄电池503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相连,并给控制系统、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持续供电;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01安装于顶架201的顶端面;具体为,太阳能电池板501的正面朝上持续吸收太阳能;太阳能系统在晴天正常日照下可确保游船经济航速时电能平衡,蓄电池503无需额外充电,阴雨天时电池还可正常续航一天;
所述蓄电池503均匀安装于船舱板101上端面;具体的,在船舱板101的中间部位设置用于放置蓄电池503的设备舱208,所述设备舱208可为蓄电池503挡水、隔尘,并防止乘客误碰触,所述蓄电池503为磷酸铁锂电池,包括20个电池包,可将电池包均匀分散安装于设备舱208,另外在布放电池包时,可适当微调电池包的安装位置,确保游船整体平衡;在蓄电池503旁边还设置有对外充电接口,用于引入220v交流电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301、操控台302、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控制器301、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安装于设备舱208中,所述通信系统可采用5G通信卡,并嵌入在控制器301中;定位导航系统为北斗导航,并嵌入在控制器301中;
所述控制器301与操控台302、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相连,收集探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算法解析、输出指令实现辅助驾驶功能;具体为,控制器301配合操控台302实现对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的就地监控;控制器301配合定位导航系统获得游船定位信息并实现自主导航功能;控制器301配合通信系统实现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和乘客终端设备的通信交互;控制器301根据探测设备信息可自主启动内置的防撞程序。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台302包括摇杆306、急停按钮307、语音互助系统308、呼叫按钮309和显示器310;
所述座椅204侧边设置有扶手311,在所述扶手311上挂载操控台302对应的设备后,此座椅204升级为便于坐靠的驾驶台312;
具体为,如图15所示,驾驶台312中操控台302对应的设备的安装位置处于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前端,其中右侧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前端依序安装有摇杆306、急停按钮307、语音互助系统308、呼叫按钮309和显示器310,其中左侧扶手311上增设显示器310,展示摄像头拍摄的内容;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后端便于乘客放置手肘,乘客坐在驾驶台312中,可轻松地操控到扶手311上的操控台302;
所述摇杆306可发送油门指令和方向指令,摇杆306往前推为前进加油,摇杆306往后推为倒退加油,摇杆306往左推为向左转向,摇杆306往右推为向右转向;
所述急停按钮307便于乘客紧急情况下快速按下,向控制器301发送急停信号,实现一键停船;
所述语音互助系统308,可收集乘客的语音指令,解析语音指令后转发给控制器301,然后根据控制器301反馈的指令播放音频信息;
所述呼叫按钮309便于乘客有求助需求时按下,经由控制器301和通信系统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在线通信,借助语音互助系统308可进一步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进行语音信息沟通;
所述显示器310便于乘客查看信息或输入指令,控制器301可根据乘客在显示器310中输入的指令驱动游船自主航行,也可通过显示器310向乘客提示水面障碍物信息。
本实施例中,游船上设置双个驾驶台312,具体为,船舱板101前端和后端对称地各设置一个驾驶台312,每个驾驶台312在对应扶手311的底部设置一个功能切换按钮313,扶手311安装时适当垫高10cm以上,防止此功能切换按钮313被压底,安装于底部能有效防止乘客误碰触,尤其是小年龄的乘客误碰触,此功能切换按钮313可激活对应的驾控台并闭锁其它驾控台,从而确保只有一个驾驶台312处于激活状态,功能切换按钮313被激活时,会通过控制器301和转舵装置401初始化推进器403的朝向,使所有推进器403的朝向与被激活的驾驶台312保持一致;其中船舱板101前端的驾驶台312朝向船舱板101前端,被激活时可操控游船以船舱板101前端为船头向船头侧前进或转向,以船舱板101后端为船尾向船尾侧后退或转向;船舱板101后端的驾驶台312朝向船舱板101后端,被激活时可操控游船以船舱板101后端为船头向船头侧前进或转向,以船舱板101前端为船尾向船尾侧后退或转向;
控制器301解析操控台302的操作指令,可完全控制游船上的四套动力系统协调动作,实现游船前进、后退、转向或平移;其中推进器403正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前进,推进器403反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后退。
本实施例中,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314、配套设置的摄像头和硬盘录像机;
所述船舱架2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间部位各安装一个毫米波雷达314,安装高度为离水面40cm至150cm;所述毫米波雷达314将探测数据实时发送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根据毫米波的探测信息得到游船四周障碍物信息,可实现无碰撞自动入港停泊;
所述摄像头包括配套设置地前摄像头317、后摄像头318、左侧摄像头319、右侧摄像头320、双目摄像头321和内部摄像头322;
具体为,其中前摄像头317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的中间部位,拍摄船舱架2前侧面前方的景物,实现视频监视;
其中后摄像头318安装于船舱架2后侧面的中间部位,拍摄船舱架2后侧面后方的景物,实现视频监视;
其中左侧摄像头319安装于船舱架2左侧面的前端,且与船舱架2左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2左侧整体情况,右侧摄像头320安装于船舱架2右侧面的前端,且与船舱架2右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2右侧整体情况;
其中双目摄像头321用于图像避障摄像;在双个驾驶台312的游船上双目摄像头321设置二套,分别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和后侧面;
其中内部摄像头322吊装于顶架201的底端面的前端和后端,用于探测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的整体情况;
所述硬盘录像机设置于设备舱208中,可保存摄像头拍摄的数据;
具体的,所述左侧摄像头319、右侧摄像头320、双目摄像头321和内部摄像头322将数据上传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进行深度处理;控制器301对左侧摄像头319和右侧摄像头320的数据处理后用于判断是否有乘客从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向外探出;控制器301对双目摄像头321的数据处理后得到障碍物信息,可实现避碰功能;控制器301对内部摄像头322的数据处理后得到乘客是否穿戴救生衣。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门锁装置6,所述门锁装置6包括锁柱盒601、锁销602、锁孔盒603和行程开关604;所述控制器301通过导线与行程开关604相连,监控行程开关604的工况信息;
所述锁销602可伸缩地安装于锁柱盒601上,所述锁柱盒601安装于舱门206上,所述锁孔盒603安装于底架202上,锁孔盒603上开设有与锁销602尺寸对应的锁孔,锁孔盒603的安装位置与锁柱盒601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即锁销602与锁孔平齐设置,当舱门206完全关合时,锁销602正好可完全地插入锁孔盒603的锁孔中,进而锁定舱门206;
所述行程开关604安装于锁孔盒603内,当锁销602完全插入锁孔盒603时,锁销602压住行程开关604的探测头605,行程开关604将锁销602的位置信息转发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判定锁销602已插入锁孔盒603,门锁装置6已锁定,舱门206已闭锁;否则,控制器301判定锁销602未插入锁孔盒603,门锁装置6未关合,舱门206未锁定;
具体的,在游船航行前,控制器301对其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工况巡检,其中控制器301根据行程开关604信息,判断舱门206是否已锁定;如果控制器301判定舱门206未锁定,控制器301将通过语音互助系统308提示乘客先关合门锁装置6,防止乘客从舱门206处甩出。
另外,按照上述实施例1中双浮筒游船和实施例2中三浮筒游船推理,可得到其它搭载更多浮筒103的游船,例如四浮筒103游船、五浮筒103游船等。
本实施例中,游船上还包括液晶电视8,所述液晶电视8吊装于顶架201的底端面的前端和/或后端,用于播放新闻、景点信息或广告,根据不同时节的风光或节日要求播放对应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游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底座(1)、船舱架(2)、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所述船底座(1)作为游船的基础平台,其上部可搭载船舱架(2)、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下部可浸入水中提供浮力,支撑游船在水面漂浮;所述船舱架(2)罩在船底座(1)上,为乘客提供搭载和乘座的空间;所述动力系统挂载在船底座(1)上,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船舱架(2)内,为乘客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连接,监控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运行工况;所述能源系统安装在船舱架(2)内,给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底座(1)包括船舱板(101)、防滑垫、浮筒(103)和挂载孔(104);
所述船舱板(101)为硬质承重板,所述船舱板(101)上端面覆盖有防滑垫,防止乘客滑倒;所述船舱板(101)的底端面纵向且对称地设置多个所述浮筒(103),所述挂载孔(104)对称地设置在船舱板(101)两端,具体为,在船舱板(101)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103)间至少设置一个挂载孔(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架(2)采用金属管材焊接而成,包括顶架(201)、底架(202)、连接柱(203)、座椅(204)、茶几(205)和舱门(206);
所述底架(202)围绕船舱板(101)四周的内侧布设,并固定在船舱板(101)的上端面;所述顶架(201)通过连接柱(203)固定在底架(202)上,可通过调节连接柱(203)的长度控制顶架(201)的安装高度,所述顶架(201)用于遮阳和挡雨;
所述座椅(204)和茶几(205)配套地设置于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并固定在船舱板(101)的上端面,具体为,在座椅(204)和茶几(205)配套设置时,将两个座椅(204)面对面摆放,然后在两个座椅(204)的中间放置一个茶几(205);所述座椅(204)为乘客提供多个并排的座位,还可在座椅(204)上放置靠枕便于乘客躺靠休息;所述茶几(205)上可放置茶具或棋牌,便于乘客喝茶或开展棋牌活动;
所述舱门(206)设置在底架(202)上,形成可开合的进出口,便于乘客进游船或出游船;每个舱门(206)外侧可设置一个救生圈(2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船舱架(2)采用的金属管材上包裹着藤条,形成管材软外包,能有效防止乘客撞伤或刮伤,而且不同材质或颜色的藤条,配合不同的藤编技术,可形成不同风格的游船;
所述顶架(201)采用藤条封顶,实现竖直方向的遮阳和挡雨,顶架(201)四周还可挂载窗帘布,从而强化顶架(201)侧边的斜向遮阳效果,并能阻挡斜风飘雨;
所述底架(202)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藤条封面,形成藤编围栏,既能挡风挡雨,又能适当透气使藤编围栏内部风干;可在所述船底座(1)两端贴着底架(202)设置挡水板(105),进一步防止水花从底架(202)两端溅入;所述底架(202)两侧未形成藤编围栏的部位,是由包裹藤条的金属管材形成的栅栏,横向通风效果好;
所述座椅(204)的上端面采用藤条封面,为乘客提供藤编座位,即有弹性又能透气,还可在座椅(204)上增设坐垫;
所述茶几(205)的上端面采用藤条、木板或玻璃封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201)采用藤条封顶时,采用双层藤面的藤编技术,可在双层藤面的夹层中设置防水布,防水布可将浸入上层藤面的水引流至顶架(201)边沿,从而防止顶架(201)中间部位漏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藤条包括竹篾藤、柳条藤、荆条藤、PE藤或PVC藤,藤条的颜色包括红色,绿色,黄色,蓝色,橙色,青色,紫色,灰色,粉色,黑色,白色和棕色对应的单色或组合色;
所述船舱板(101)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木板或塑胶制成;
所述浮筒(103)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或塑胶制成;
所述船舱架(2)采用的金属管材为不锈钢、木头或铝合金制成的圆管或方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转舵装置(401)、转向连杆(402)和推进器(403);
所述推进器(403)包括螺旋桨或喷泵,安装在挂载孔(104)中,为游船提供划行动力;
所述转舵装置(401)安装于船舱板(101)上端面,与推进器(403)配套的设置在一起,通过转向连杆(402)与推进器(403)的转向头相连,可实现推进器(403)转向,对应的转向范围包括两种,一种是转向范围小于等于180度,另一种是转向范围大于等于3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板(101)的底端面设置浮筒(103)的数量大于等于2;
具体的,当船舱板(101)的底端面对应仅设置两个浮筒(103),且船舱板(101)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103)间仅设置一个挂载孔(104)时,为双浮筒游船,其中船舱板(101)的底端面左侧设置一个浮筒(103),右侧设置一个浮筒(103),对应船舱板(101)两端在左侧浮筒(103)和右侧浮筒(103)之间各设置一个挂载孔(104),每个挂载孔(104)对应设置一套动力系统,则共需设置两套动力系统;
当船舱板(101)的底端面对应仅设置三个浮筒(103),且船舱板(101)的每一端每两个浮筒(103)间仅设置一个挂载孔(104)时,为三浮筒游船,其中船舱板(101)的底端面左侧设置一个浮筒(103),中间设置一个浮筒(103),右侧设置一个浮筒(103);对应船舱板(101)两端在左侧浮筒(103)和中间浮筒(103)之间各设置一个挂载孔(104),对应船舱板(101)两端在中间浮筒(103)和右侧浮筒(103)之间各设置一个挂载孔(104),每个挂载孔(104)对应设置一套动力系统,共四套动力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系统、蓄电池(503);
所述太阳能系统包括配套设置地太阳能电池板(501)和太阳能控制板(502),所述太阳能控制板(502)的出口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503)相连,太阳能控制板(502)将太阳能电池板(501)吸收太阳能后转化的电能进行稳压调整,然后给蓄电池(503)充电;
所述蓄电池(503)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相连,并给控制系统、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持续供电;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01)安装于顶架(201)的顶端面,具体为,太阳能电池板(501)的正面朝上持续吸收太阳能;
所述蓄电池(503)均匀安装于船舱板(101)上端面,具体的,在船舱板(101)中间部位或两端设置用于放置蓄电池(503)的设备舱(208),所述设备舱(208)可为蓄电池(503)挡水、隔尘,并防止乘客误碰触,所述蓄电池(503)包括多个电池包,可将所有电池包集中安置于船舱板(101)中间部位的设备舱(208),也可将电池包均匀分散安装于船舱板(101)两端的设备舱(208),另外在布放电池包时,应适当微调电池包的安装位置,确保游船整体平衡;在蓄电池(503)旁边还可设置对外充电接口,用于引入交流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301)、操控台(302)、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控制器(301)、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安装于设备舱(208)中,所述通信系统可采用GPRS、NFC、WIFI、GPS通信、北斗通信、数字电台、图传电台、4G通信卡或5G通信卡;定位导航系统为GPS导航、北斗导航或惯性组合导航;
所述控制器(301)与操控台(302)、探测设备、定位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相连,收集探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算法解析、输出指令实现辅助驾驶功能;控制器(301)配合操控台(302)实现对转舵装置(401)和推进器(403)的就地监控;控制器(301)配合定位导航系统获得游船定位信息并实现自主导航功能;控制器(301)配合通信系统实现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和/或乘客终端设备的通信交互;控制器(301)可根据探测设备信息自主启动内置的防撞程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台(302)包括摇杆(306)、急停按钮(307)、语音互助系统(308)、呼叫按钮(309)和显示器(310);
所述座椅(204)的中间和/或侧边设置有扶手(311),在所述扶手(311)上挂载操控台(302)对应的设备后,此座椅(204)升级为便于坐靠的驾驶台(312);
具体为,驾驶台(312)中操控台(302)对应的设备的安装位置处于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前端,即此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前端依序安装有摇杆(306)、急停按钮(307)、语音互助系统(308)、呼叫按钮(309)和显示器(310),扶手(311)上端面的中后端便于乘客放置手肘,乘客坐在驾驶台(312)中,可轻松地操控到对应扶手(311)上的操控台(302);
所述摇杆(306)可发送油门指令和方向指令,摇杆(306)往前推为前进加油,摇杆(306)往后推为倒退加油,摇杆(306)往左推为向左转向,摇杆(306)往右推为向右转向;
所述急停按钮(307)便于乘客紧急情况下快速按下,向控制器(301)发送急停信号;
所述语音互助系统(308),可收集乘客的语音指令,解析语音指令后转发给控制器(301),然后根据控制器(301)反馈的指令播放音频信息;
所述呼叫按钮(309)便于乘客有求助需求时按下,经由控制器(301)和通信系统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在线通信,借助语音互助系统(308)可进一步与监控调度管理中心进行语音信息沟通;
所述显示器(310)便于乘客查看信息或输入指令,控制器(301)可根据乘客在显示器(310)中输入的指令驱动游船自主航行,也可通过显示器(310)向乘客提示水面障碍物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每艘游船上设置单个或双个驾驶台(312);
当所述推进器(403)的转向范围小于等于180度时,即有限回转推进器(403),可设置单个驾驶台(312),具体为,可将驾驶台(312)设置于船舱板(101)中部的座椅(204)上并朝向游船的船头,初始状态下,推进器(403)的朝向与船头的方向一致,乘客通过单个驾驶台(312)控制游船前进、倒退和转弯;
当所述推进器(403)的转向范围大于等于360度时,即全回转式推进器(403),可设置双个驾驶台(312),具体为,船舱板(101)前端和后端对称地各设置一个驾驶台(312),每个驾驶台(312)在对应扶手(311)的底部设置一个功能切换按钮(313),此功能切换按钮(313)可激活对应的驾控台并闭锁其它驾控台,从而确保只有一个驾驶台(312)处于激活状态,功能切换按钮(313)被激活时,会通过控制器(301)和转舵装置(401)初始化推进器(403)的朝向,使所有推进器(403)的朝向与被激活的驾驶台(312)保持一致;其中船舱板(101)前端的驾驶台(312)朝向船舱板(101)前端,被激活时可操控游船以船舱板(101)前端为船头向船头侧前进或转向,以船舱板(101)后端为船尾向船尾侧后退或转向;船舱板(101)后端的驾驶台(312)朝向船舱板(101)后端,被激活时可操控游船以船舱板(101)后端为船头向船头侧前进或转向,以船舱板(101)前端为船尾向船尾侧后退或转向;
控制器(301)解析操控台(302)的操作指令,可完全控制游船上所有的动力系统协调动作,实现游船前进、后退、转向或平移;其中推进器(403)正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前进,推进器(403)反向旋转时驱动游船后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314)、激光雷达、配套设置的摄像头和硬盘录像机;
所述毫米波雷达(314)设置多个,均匀安装于底架(202)四周,所述毫米波雷达(314)将探测数据实时发送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根据毫米波的探测信息得到游船四周障碍物信息,可实现无碰撞自动入港停泊;
所述激光雷达设置于顶架(201)的前端,用于探测游船前方障碍物;
所述摄像头包括配套设置地前摄像头(317)、后摄像头(318)、左侧摄像头(319)、右侧摄像头(320)、双目摄像头(321)和/或内部摄像头(322);
具体为,其中前摄像头(317)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的中间部位,拍摄船舱架(2)前侧面前方的景物,实现视频监视;
其中后摄像头(318)安装于船舱架(2)后侧面的中间部位,拍摄船舱架(2)后侧面后方的景物,实现视频监视;
其中左侧摄像头(319)安装于船舱架(2)左侧面的前端或后端,且与船舱架(2)左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2)左侧整体情况,右侧摄像头(320)安装于船舱架(2)右侧面的前端或后端,且与船舱架(2)右侧面平行,拍摄船舱架(2)右侧整体情况;
其中双目摄像头(321)用于图像避障摄像;在单个驾驶台(312)的游船上,双目摄像头(321)设置一套,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在双个驾驶台(312)的游船上双目摄像头(321)设置二套,分别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和后侧面;
其中内部摄像头(322)吊装于顶架(201)的底端面的前端和/或后端,用于探测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的整体情况;
所述硬盘录像机设置于设备舱(208)中,可保存摄像头拍摄的数据;
具体的,所述左侧摄像头(319)、右侧摄像头(320)、双目摄像头(321)和内部摄像头(322)将数据上传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进行深度处理;控制器(301)对左侧摄像头(319)和右侧摄像头(320)的数据处理后用于判断是否有乘客从底架(202)所围空间的内部向外探出;控制器(301)对双目摄像头(321)的数据处理后得到障碍物信息,可实现避碰功能;控制器(301)对内部摄像头(322)的数据处理后得到乘客是否穿戴救生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门锁装置(6),所述门锁装置(6)包括锁柱盒(601)、锁销(602)、锁孔盒(603)和行程开关(604);所述控制器(301)通过导线与行程开关(604)相连,监控行程开关(604)的工况信息;
所述锁销(602)可伸缩地安装于锁柱盒(601)上,所述锁柱盒(601)安装于舱门(206)上,所述锁孔盒(603)安装于底架(202)上,锁孔盒(603)上开设有与锁销(602)尺寸对应的锁孔,锁孔盒(603)的安装位置与锁柱盒(601)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即锁销(602)与锁孔平齐设置,当舱门(206)完全关合时,锁销(602)正好可完全地插入锁孔盒(603)的锁孔中,进而锁定舱门(206);
所述行程开关(604)安装于锁孔盒(603)内,当锁销(602)完全插入锁孔盒(603)时,锁销(602)压住行程开关(604)的探测头(605),行程开关(604)将锁销(602)的位置信息转发给控制器(301),控制器(301)判定锁销(602)已插入锁孔盒(603),门锁装置(6)已锁定,舱门(206)已闭锁;否则,控制器(301)判定锁销(602)未插入锁孔盒(603),门锁装置(6)未关合,舱门(206)未锁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ED屏(7)和/或液晶电视(8),所述LED屏(7)通安装于船舱架(2)前侧面和/或后侧面,通过导线与控制器(301)相连,根据控制器(301)指令显示文字信息;所述液晶电视(8)吊装于顶架(201)的底端面的前端和/或后端,用于播放新闻、景点信息或广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游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防器和夜景灯,所述消防器设置于座椅(204)旁;所述夜景灯吊装于顶架(201)的底端面的中部。
CN202021684175.6U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游船 Active CN212580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4175.6U CN212580091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游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4175.6U CN212580091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游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0091U true CN212580091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84175.6U Active CN212580091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游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00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9268A (zh) * 2021-11-16 2022-06-17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河船舶智能探测导航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9268A (zh) * 2021-11-16 2022-06-17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河船舶智能探测导航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0668U (zh) 一种密闭船体空间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的太阳能无人船
EP3044087B1 (en) Underwater watercraft
US95400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derwater observation
CN213109707U (zh) 一种双头游船
CN101229842B (zh) 多功能分体式潜水观光游艇
CN204726626U (zh) 一种深远海多功能作业船
CN212580091U (zh) 一种游船
CN202213692U (zh) 一种带有浮箱密封舱的船
CN108016573A (zh) 带可操纵翼型稳定侧体的远距离遥控海水采样太阳能无人船
CN201587530U (zh) 设置中心开启水密门的小水线面双体船
CN105438421A (zh) 新型潜艇
JP2012056550A (ja) 自家発電の電気エネルギーを活用する潜水装置を備えた筏屋形船
CN114132442A (zh) 一种游船
CN212797275U (zh) 中式帆船
CN201856887U (zh) 一种新型水上娱乐机动艇
CN205203319U (zh) 新型潜艇
CN209506008U (zh) 一种超浅吃水高速艇
CN2281310Y (zh) 多用途双体船
CN209064324U (zh) 一种双层画舫船
CN203142978U (zh) 一种多功能游艇
CN202828019U (zh) 用于船舶上的游泳室
CN205602056U (zh) 一种续航里程长的多层豪华游艇
CN207106815U (zh) 一种带有观光平台的闭式船艇
CN218751281U (zh) 一种水上工具
CN213473459U (zh) 一种水下观光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