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8865U -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8865U
CN212578865U CN202021614325.6U CN202021614325U CN212578865U CN 212578865 U CN212578865 U CN 212578865U CN 202021614325 U CN202021614325 U CN 202021614325U CN 212578865 U CN212578865 U CN 212578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ranging
bearing surface
distance measu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43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
向小波
卢建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Broad Homes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43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8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8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8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台车测距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测距组件,至少两个测距组件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一个测距空间,每个测距组件用于测量其自身的测量起点相对位于测距空间中的台车的承载面的距离;控制结构,与每个测距组件通信连接,控制结构用于获取每个测距组件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的承载面的距离,并根据每个测距组件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的承载面的距离获取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上述台车测距装置,操作者可根据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从而使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具有较高的平行度,进而避免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产生形状产生偏差。

Description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一种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形式、施工手段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但同时又能够提高建筑质量、缩减建筑成本、改善施工效率、提升建筑的环保节能性能,因此有着十分可观的发展应用前景。
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作为实现主体结构预制的基础,其生产过程主要在工厂内的生产线上进行。目前在工厂内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可移动的台车将预制混凝土构件模具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等部件转运到各个工位进行生产加工。现有的可移动的台车通常架设在行走驱动轮和辅助支撑轮上,从而在行走驱动轮旋转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实现预制混凝土构件模具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搬运。
但是,由于地面基础沉降、行走驱动轮和辅助支撑轮磨损等原因,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容易产生偏差,当偏差过大时,将导致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产生形状产生偏差,同时导致台车行走受阻不顺畅,台车移动速度较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此外,行走驱动轮、辅助支撑轮以及台车等部件也更容易损坏,从而显著提高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成本,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容易产生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有助于及时修正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偏差的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一种台车测距装置,用于获取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测距组件,所述至少两个测距组件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一个测距空间,每个所述测距组件用于测量其自身的测量起点相对位于所述测距空间中的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的垂直距离;及
控制结构,设于所述测距空间一侧并与每个所述测距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结构用于获取每个所述测距组件的所述测量起点相对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的垂直距离,并根据每个所述测距组件的所述测量起点相对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的垂直距离获取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包括两组测距组件,两组所述测距组件在所述台车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测距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在所述台车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测距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测距组件包括两个测距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及测距传感单元,所述测距传感单元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座与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测距传感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安装底座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的控制结构通信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光源组件和/或声音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台车测距装置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结构通信连接。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包括上述的台车测距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包括布料装置、台车以及行走驱动装置,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及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均位于所述布料装置的下方,所述台车架设于所述行走驱动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形成的测距空间内。
上述台车测距装置,当台车行驶至布料装置下方的测距空间中后,台车测距装置可获取测距空间中的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操作者可根据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从而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具有较高的平行度,进而避免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产生形状产生偏差,同时避免台车行走受阻导致移动速度下降,此外也延长了台车中的行走驱动轮、辅助支撑轮以及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生产线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预制构件生产线;120、布料装置;140、台车;141、承载面;160、行走驱动装置;180、台车测距装置;181、测距组件;1812、安装支架;1814、测距传感单元;183、控制结构;185、报警模块;187、人机交互模块;200、预制构件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预制构件生产线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结构图。
下面以预制构件生产线100为用于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为例,对预制构件生产线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生产线100也可为用于生产其它工件,在此不作限定。
预制构件生产线100包括布料装置120、台车140以及行走驱动装置160,行走驱动装置160位于布料装置120下方,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行走驱动轮及辅助支撑轮,台车140可架设在行走驱动装置160上并在行走驱动轮的驱动下移动,台车140远离行走驱动装置160的一侧形成可承载预制构件模具200的承载面141。当承载有预制构件模具200的台车140移动至布料装置120的正下方后,布料装置120可将物料撒布到台车140的预制构件模具200内。可以理解,预制构件生产线100也可包括其它与台车140配合的装置以实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不同生产工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由于地面基础沉降、行走驱动轮和辅助支撑轮磨损等原因,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容易产生偏差,当偏差过大时,将导致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产生形状产生偏差,同时导致台车140行走受阻不顺畅,台车140移动速度较低而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此外,行走驱动轮、辅助支撑轮以及台车也更容易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预制构件生产线100包括台车测距装置180,台车测距装置180可获取行驶至布料装置120下方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操作者可根据台车测距装置180获得的平行度误差检查误差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误差出现的原因对行走驱动装置160及台车140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使位于布料装置120下方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小于预设误差,从而及时避免生产的构件产生形状偏差等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台车测距装置180包括至少两个测距组件181及控制结构183。其中,至少两个测距组件181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一个测距空间,且测距空间位于布料装置120的正下方。每个测距组件181用于测量其自身的测量起点相对位于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控制结构183设于测距空间一侧并与每个测距组件181通信连接,控制结构183用于从测距组件181获取每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并根据每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获取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
如此,当台车140行驶至布料装置120下方的测距空间中后,台车测距装置180可获取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操作者可根据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对台车140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从而台车140的承载面141与水平面具有较高的平行度,进而避免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产生形状产生偏差,同时避免台车140行走受阻导致移动速度下降,此外也延长了台车140中的行走驱动轮、辅助支撑轮以及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控制结构183可计算每两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差值,进而根据各个差值获得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当位于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预设误差时,表明台车140可正常工作,因此布料装置120可处于开启状态以进行生产作业。当位于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大于预设误差时,表明台车140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布料装置120处于关闭状态而停止生产。
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个测距组件181包括安装支架1812及测距传感单元1814,安装支架1812支撑于地面,测距传感单元1814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支架1812。具体地,安装支架1812包括安装底座与安装杆,安装底座支撑于地面,安装杆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底座,另一端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向上延伸,测距传感单元1814安装于安装杆远离安装底座一端。如此,测距传感单元1814在安装支架1812的支撑下可处于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上方,从而可测量其自身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测距传感单元1814为通过发出激光进行距离测量的测距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杆可通过伸缩等方式调节自身长度以改变测距传感单元1814相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从而使台车测距装置180可与不同构造的台车140和布料装置120配合使用,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可以理解,测距传感单元1814与安装支架1812的连接方式不限,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距传感单元1814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接于安装支架1812,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测距传感单元1814也可通过卡扣结构卡持于安装支架1812。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台车测距装置180包括两组测距组件181,两组测距组件181在台车140的行驶方向上间隔设置,每组测距组件181包括两个测距组件181,且每组中的两个测距组件181在垂直于台车140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如此,台车测距装置180包括四个测距组件181,四个测距组件181对准台车140的四个顶角位置,从而分别用于测量其自身的测量起点相对于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四个顶角位置的垂直距离,进而准确获得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可以理解,测距组件181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不同需要。例如,可以根据台车140的面积大小选择数量不同的测距组件181,测距组件181的数量与台车140的面积大小呈正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台车测距装置180包括人机交互模块187,人机交互模块187包括可显示图像或文字的图像显示组件。当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控制图像显示组件显示相应的图像或文字以提示操作者调整台车140。当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控制图像显示组件显示相应的图像或文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台车测距装置180还包括报警模块185,报警模块185与控制结构183通信连接,报警模块185包括可发光的光源组件和/或可发出声音的声音组件。如此,控制结构183可控制报警模块185的发出不同形式的警报以提醒操作者台车140的状态。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指示模块包括可发光的光源组件。当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控制光源组件发光以提示操作者调整台车140。当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控制光源组件停止发光。可以理解,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可通过发出颜色不同的光以反映台车140的平行度。
具体在另一实施例中,指示模块包括可发出声音的声源组件。当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控制声源组件发出警报以提示操作者调整台车140。当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预设误差时,声源组件停止发出警报。
上述台车测距装置180的台车140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每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
具体地,每个测距组件181测量其自身的测量起点相对位于测距空间中的所述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控制结构183从每个测距组件181中获取上述每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
S120:根据每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获取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
具体地,控制结构183计算每两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差值,然后根据上述差值获取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其中,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两个测距组件181的测量起点相对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差值的最大值。
当位于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判断台车140可正常工作,因此控制结构183控制布料装置120可处于开启状态以实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正常加工。
当位于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判断台车140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控制结构183控制布料装置120处于关闭状态而避免生产出不合格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此时,报警模块185发出警报以提示操作者,操作者通过人机交互模块187获取台车140的倾斜状态并对行走驱动装置160与台车140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台车测距装置180重新对台车140相对于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进行检测,当位于测距空间中的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预设误差时,控制结构183判断台车140可正常工作,因此控制结构183控制布料装置120可处于开启状态以实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正常加工。如果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依然大于预设误差,则继续调整直至台车测距装置180检测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预设误差。
上述台车测距装置180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100,通过台车测距装置180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台车140的承载面141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且平行度误差情况可以直观展示在人机交互模块187上,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处理,进而保证混凝土构件具有较高的质量,保证整个预制构件生产线100的生产效率,延长行走驱动装置160以及台车14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台车测距装置,用于获取台车的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测距组件,所述至少两个测距组件间隔设置并界定形成一个测距空间,每个所述测距组件用于测量其自身的测量起点相对位于所述测距空间中的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的垂直距离;及
控制结构,设于所述测距空间一侧并与每个所述测距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结构用于获取每个所述测距组件的所述测量起点相对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的垂直距离,并根据每个所述测距组件的所述测量起点相对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的垂直距离获取所述台车的所述承载面相对水平面的平行度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包括两组测距组件,两组所述测距组件在所述台车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测距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在所述台车的移动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测距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测距组件包括两个测距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及测距传感单元,所述测距传感单元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座与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测距传感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安装底座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的控制结构通信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光源组件和/或声音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测距装置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结构通信连接。
9.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台车测距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包括布料装置、台车以及行走驱动装置,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及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均位于所述布料装置的下方,所述台车架设于所述行走驱动装置上并位于所述台车测距装置形成的测距空间内。
CN202021614325.6U 2020-08-05 2020-08-05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Active CN212578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4325.6U CN212578865U (zh) 2020-08-05 2020-08-05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4325.6U CN212578865U (zh) 2020-08-05 2020-08-05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8865U true CN212578865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8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4325.6U Active CN212578865U (zh) 2020-08-05 2020-08-05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8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8640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arved grooves on green tires
CN109709798B (zh) 一种基于pid的车载方舱自动升降机构、方法及方舱系统
JP2021011772A (ja) 墨出しロボット、墨出し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及び、計測ロボット
US20180186612A1 (en) Lifting Device for Lifting a Vehicle with Integrated Motor Control, and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212578865U (zh) 台车测距装置及设有其的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1775300A (zh) 台车测距装置、预制构件生产线以及台车测距方法
CN102535863B (zh) 一种不规则异型大空间钢结构的制作安装方法
CN213481245U (zh)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的自动化标定系统
CN212983492U (zh) 一种crtsⅲ型轨道板快速智能精调系统
CN112238306B (zh) 一种桩基施工高效焊接机器人及焊接方法
CN111307040A (zh) 施工测量设备
EP4086064A1 (en) 3d printing system
CN217671113U (zh) 一种紧凑性3d打印机
CN215903717U (zh) 一种移动式自动脱模车及轨道板脱模系统
CN110952789A (zh) 用于装配式吊装的墙体辅助安装机器人
CN215150312U (zh) 一种管桩模具泵送用自动调整高度计量平车
CN211477014U (zh) 施工测量设备
CN220031193U (zh) 3d打印机自调平装置
CN205333017U (zh) 一种大型螺旋桨智能化检测装置
CN105444685A (zh) 一种大型螺旋桨智能化检测装置
JP2016124679A (ja) 搬送台車付移載装置による移載方法および搬送台車付移載装置
CN115404747B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可视化道面板安装机及安装加载方法
CN104764394A (zh) 轴孔参数测量装置
CN216246297U (zh) 一种建筑倾斜监测装置
CN112504124B (zh) 一种适用于接触网的自动化标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