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5090U - 一种吸收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收制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75090U CN212575090U CN202021423127.1U CN202021423127U CN212575090U CN 212575090 U CN212575090 U CN 212575090U CN 202021423127 U CN202021423127 U CN 202021423127U CN 212575090 U CN212575090 U CN 2125750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absorbent article
- central region
- absorbent
- fa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置于所述吸收层上方的面层,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面层包括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面层的底面位置对应。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制品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吸收制品包括面层、防漏底膜以及设置于面层和防漏底膜之间的吸收层,使用时,待吸收的液体通过面层进入吸收层,所以设置时,吸收层的吸液能力大于面层材料。
现有的吸收制品,比如卫生巾,其面层通常由一种材料形成,且呈现单层平面结构,实际应用中,当吸收经血类粘稠液体时,由于面层为单层平面结构,经血容易向面层的四周扩散,导致泄露,降低使用者的舒适性;同时,面层的孔隙也会容易被经血中高成分和细胞组织物填满并附着在吸收制品表面,导致产品透气性差,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超闷、潮湿的不良体验,还影响吸液速率,也容易造成泄露。
因此,如何改善吸收制品的结构,以有效降低泄露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制品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置于所述吸收层上方的面层,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面层包括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面层的底面位置对应。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中部区域为单层结构,所述侧部区域包括至少三层结构。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面层包括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由同一片第一材料折叠形成;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第一材料的两个外侧部分均先向内再向外来回折叠以形成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侧部区域,所述第一材料的中间部分形成所述中部区域,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中的最底层处于同一平面。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第一面层的两个侧部的外缘部的顶面均接合有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与对应侧部的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侧部区域。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第二面层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和/或,所述第二面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面层相邻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外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外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侧部区域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合或者超声波复合的方式连接。
如上所述的吸收制品,还包括置于所述吸收层下方的防漏底膜,所述面层的两侧边外缘部接合有拒水材料,所述拒水材料的外缘与所述防漏底膜接合,所述拒水材料、所述面层以及所述防漏底膜之间形成所述吸收层的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位于吸收层上方的面层,其中,面层包括中间区域和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侧部区域的厚度大于中部区域的厚度,且中部区域与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吸收层具体与中部区域的位置对应,这样设置后,面层的侧部区域高于面层的中部区域,两个侧部区域相对中部区域来说相当于形成了一定高度的围栏状结构,在吸收液体时,液体趋向于向中部区域流动,并经中部区域迅速被下方的吸收层吸收,因侧部区域高于中部区域,相当于增加了面层的表面积,也有助于液体的快速吸收,液体可以经侧部区域与中部区域的连接处渗透而被吸收层吸收,同时,侧部区域对液体向吸收制品边缘部分的流动形成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液体侧漏,可见,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减少泄露风险,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收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简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收制品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简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防漏底膜10,吸收层20,面层30,拒水材料40;
第一面层31,第一材料层311,第二面层32;
中部区域S1,侧部区域S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结构的改进,加快了吸收制品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收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简示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防漏底膜10、吸收层20、面层30和拒水材料40,其中,吸收层20位于防漏底膜10的上方,面层30位于吸收层20的上方,面层30的两侧边外缘部与拒水材料40接合,拒水材料40的外缘与防漏底膜10接合,拒水材料40、面层30和防漏底膜10之间形成吸收层的容纳空间。
可以理解,面层30材料因具有亲液透液能力,使得液体能够快速通过面层30被吸收层20吸收,防漏底膜10起到防止吸收层20内的液体渗出的作用,一般选用阻液材料(如塑料)制成。吸收制品的各层材料均可采用目前设计中通常使用的材料,本文主要对面层30的结构做出改进。
该实施例中,沿吸收制品的横向,面层30包括中部区域S1和位于中部区域S1两侧的侧部区域S2,中部区域S1的厚度小于侧部区域S2的厚度,且中部区域S1与侧部区域S2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也就是说,侧部区域S2高于中部区域S1,即侧部区域S2的顶面至防漏底膜10之间的距离大于中部区域S1至防漏底膜10之间的距离;其中,吸收层20具体与面层30的中部区域S1位置对应。
这样设置后,面层30的侧部区域S2高于面层30的中部区域S1,两个侧部区域S2相对中部区域S1来说相当于形成了一定高度的围栏状结构,在吸收液体时,液体趋向于向中部区域S1流动,并经中部区域S1迅速被下方的吸收层20吸收,因侧部区域S2高于中部区域S1,相当于增加了面层30的表面积,也有助于液体的快速吸收,液体可以经侧部区域S2与中部区域S1的连接处渗透而被吸收层20吸收,同时,侧部区域S2对液体向吸收制品边缘部分的流动形成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液体侧漏,可见,该吸收制品通过对其面层30的结构改进,加快了吸收液体的速度,提升了吸收效率,能够有效减少泄露风险,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
实际设置时,面层30的两个侧部区域S2可以相对中部区域S1对称设置,以使得两侧的防漏效果和吸液效果大致相当,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为对称结构,具体根据吸收制品的具体用途及使用要求来设定。
实际设置时,面层30的中部区域S1具体为单层结构,即只有一个材料层,侧部区域S2包括至少三层结构,即有至少三个材料层叠置形成。
该实施例中,面层30包括第一面层31和第二面层32,其中,第一面层31由同一片第一材料折叠形成,第二面层32由另一片材料形成,形成第二面层32的材料可以与第一面层31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制作需求来定。
具体地,第一面层31的形成方式如下:沿吸收制品的横向,即图示中的左右方向,第一材料的两个外侧部分均先向内折叠再向外折叠形成三个第一材料层311,该位于外侧的三个第一材料层311形成第一面层31的侧部,为前述侧部区域S2的一部分,第一材料的中间部分形成面层30的中部区域S1,第一材料的中间部分与前述第一面层31的侧部的三个第一材料层311中的最底层处于同一平面。
可以理解,折叠后,为了使第一材料形成的中部区域S1与外侧折叠形成的三个第一材料层311中的最底层处于同一平面,第一材料的外侧部分折叠时,是朝上后再向内折叠,之后再向外,如此,使得折叠的各层处于第一材料的上方。
在第一面层31的前述两个侧部的外缘部的顶面均接合有第二面层32,即第二面层32接合在前述三个第一材料层311中最上面一个第一材料层311的顶面,如图1所示,这样,第二面层32与对应侧的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311形成该吸收制品的侧部区域S2。
图示方案中,第一面层31的侧部折叠形成三层结构,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对第一材料的多次折叠形成更多层结构,比如五层等,此处不做限定。
在面层30设置为第一面层31和第二面层32的基础上,拒水材料40具体与第二面层32的外缘部接合。
如图所示,第一面层31的底面即为面层30的底面,该底面包括中间区域S1和位于其两侧的处于最底层的第一材料层311,且与吸收层20贴合,实际设置时,该与吸收层20贴合的第一面层31的底面的宽度最好不大于吸收层20的宽度,以免吸收面层30吸收液体后,不经吸收层20的吸收直接渗透至防漏底膜10,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方案中,第二面层3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材料层311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该重叠宽度具体与吸收制品的用途等相关,比如具体为吸收经血的卫生巾时,由于产品尺寸相对较小,该重叠部分的宽度也相应较小设置,比如具体为尿不湿时,由于产品尺寸相对较大,该重叠部分的宽度也相应较大设置。
实际应用时,第二面层32的外缘部分可以与防漏底膜10接合,以将第一面层31和吸收层20包裹,进一步防止漏液。
具体的方案中,第二面层32的内缘与中部区域S1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与第二面层32相邻的第一材料层311的内缘与中部区域S1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即第二面层32与第一面层31的接合处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吸收时,第二面层32除了可以直接吸收部分液体外,也可以起到将液体拦截在位于其内侧的第一面层31,以进一步起到防止漏液的作用。
具体的方案中,第一面层31侧部的三个第一材料层311中,相邻两个第一材料层311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该重叠宽度的具体设置跟使用需求相关,实际中,该重叠部分的宽度偏小设置时,第一面层31侧部的第一材料层311的层数可以较多设置,该重叠部分的宽度偏大设置时,第一面层31侧部的第一材料层311的层数可以较小设置,具体根据需求来定。
具体的方案中,第一面层31侧部的三个第一材料层311中,相邻两个第一材料层311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311的内缘与中部区域S1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311的内缘与中部区域S1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如上设置后,面层30的表面呈现梯状的百褶形状,立体效果明显,吸收液体时,两侧的部分能够将液体的大部分一层一层拦截在面层30的中部区域S1,梯状的百褶形状的设置也进一步增加了面层30的表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液率。
具体的方案中,第一面层31侧部的三个第一材料层31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材料层311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311的外缘与中部区域S1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311的外缘与中部区域S1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如此,面层30的外缘部分也呈梯状结构,过渡平缓,避免厚度的突然变化,能够提升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应用时,不管第一面层31的侧部折叠形成多少层第一材料层311,其结构设置均可以与上述类似,不再一一说明。
具体的方案中,面层30的侧部区域S2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具体可以通过热合或胶合或超声波复合的方式连接。即第二面层31与其相邻的第一材料层311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一材料层311之间均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连接,既安全又可靠。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吸收制品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简示图。
该实施例提供的吸收制品的基本结构组成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两者的区别在于面层30的结构不同,下面仅就该区别点做说明,其余部分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面层30只包括第一面层31,该第一面层31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是由同一片第一材料折叠形成,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面层31即为面层30。
在此基础上,该实施例中,第一面层31的侧部的顶面外缘部与拒水材料40接合。
该实施例中,形成第一面层31的第一材料的折叠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一致,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示示例中,第一材料的外侧部分先向内再外来回折叠后形成五个第一材料层311,因不设置第二面层,所以该实施例中,这五个第一材料层311即形成面层30的侧部区域S2,中部区域S1仍然为该第一材料的中间部分。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第一材料的侧部的第一材料层311的数目不限于图示中的五层,也可以为三层或者更多层,其中相邻层的结构设置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吸收制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吸收制品,包括吸收层和置于所述吸收层上方的面层,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面层包括中部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部区域两侧的侧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侧部区域的厚度,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侧部区域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面层的底面位置对应;
所述中部区域为单层结构,所述侧部区域包括至少三层结构;
所述面层包括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由同一片第一材料折叠形成;沿所述吸收制品的横向,所述第一材料的两个外侧部分均先向内再向外来回折叠以形成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所述第一面层的侧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侧部区域,所述第一材料的中间部分形成所述中部区域,且所述中部区域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中的最底层处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的两个侧部的外缘部的顶面均接合有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与对应侧部的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材料层形成所述侧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层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和/或,所述第二面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面层相邻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5~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内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材料层中,处于下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外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处于上方的第一材料层的外缘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区域的相邻两层结构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合或者超声波复合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吸收层下方的防漏底膜,所述面层的两侧边外缘部接合有拒水材料,所述拒水材料的外缘与所述防漏底膜接合,所述拒水材料、所述面层以及所述防漏底膜之间形成所述吸收层的容纳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23127.1U CN212575090U (zh) | 2020-07-17 | 2020-07-17 | 一种吸收制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23127.1U CN212575090U (zh) | 2020-07-17 | 2020-07-17 | 一种吸收制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75090U true CN212575090U (zh) | 2021-02-23 |
Family
ID=7465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23127.1U Active CN212575090U (zh) | 2020-07-17 | 2020-07-17 | 一种吸收制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7509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8329A (zh) * | 2020-07-17 | 2020-09-15 | 湖北丝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吸收制品 |
-
2020
- 2020-07-17 CN CN202021423127.1U patent/CN2125750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8329A (zh) * | 2020-07-17 | 2020-09-15 | 湖北丝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吸收制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72322B1 (en) | Absorbent article | |
KR101565627B1 (ko) | 흡수성물품 | |
KR101265965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TW201733550A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2006116036A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02165834A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475658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WO2017135022A1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212575090U (zh) | 一种吸收制品 | |
JP6396547B1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565431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WO2017090542A1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5140320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06280583A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3996420B2 (ja)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
JP6232459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1658329A (zh) | 一种吸收制品 | |
CN211583861U (zh) | 一种吸收制品 | |
JP4919734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17153768A5 (zh) | ||
JP6380421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11184607A (zh) | 一种吸收制品 | |
CN219127077U (zh) | 一种防侧漏卫生巾 | |
CN221331673U (zh) | 一种吸收制品 | |
CN220309294U (zh) | 一种防侧漏吸收制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433000 No. 1, Sibao Road, Ganhe street, Xiantao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Sibao nursing suppl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19 Sibao international building, 260 Huangpu stree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BEI C-BON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