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9046U - 感应电梯 - Google Patents

感应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9046U
CN212559046U CN202021156557.1U CN202021156557U CN212559046U CN 212559046 U CN212559046 U CN 212559046U CN 202021156557 U CN202021156557 U CN 202021156557U CN 212559046 U CN212559046 U CN 212559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light curtain
door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65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文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ailway Elevat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ailway Elevat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ailway Elevat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ailway Elevat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565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9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9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9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电梯,其包括电梯通道、设在电梯通道顶部的曳引系统、设在电梯通道顶部的控制柜、设在电梯通道底部的安全保护系统、沿竖直方向间隔设在电梯通道上的层门、沿竖直设在电梯通道内的导轨和与导轨滑移连接的轿厢,所述轿厢包括轿厢主体、设在轿厢主体一侧的轿门、沿竖直方向设在轿门上的第一电梯光幕和沿水平方向设在轿厢主体顶面与底面上靠近轿门位置的第二电梯光幕;所述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均与控制柜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的技术领域,具有能减小感应盲区从而提高安全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感应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感应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作为楼层间乘客上下楼和装卸货物的运输工具,被广泛使用。电梯主要包括开设在建筑物中的电梯通道、安装在电梯通道顶部的曳引系统、安装在电梯通道顶部的控制柜、设在电梯通道底部的安全保护系统、沿竖直方向间隔设在电梯通道上的层门、设在电梯通道内的导轨和与导轨滑移连接的轿厢等。
现有的电梯的轿厢的轿门上安装有电梯光幕,电梯光幕是一种光线式电梯门安全保护装置。由安装在电梯轿门两侧的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轿顶的电源盒及专用柔性电缆四大部分组成。在发射器内有32个(或16个)红外发射管,在MCU的控制下,发射接收管依次打开,自上而下连续扫描轿门区域,形成一个密集的红外线保护光幕。当其中任何一束光线被阻挡时,控制系统立即输出开门信号,轿门即停止关闭并反转开启,直至乘客或阻挡物离开警戒区域后电梯门方可正常关闭,从而达到安全保护目的,这样可避免电梯夹人事故的发生。但是在电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发射器数量有限,仅依靠轿门上的电梯光幕会存在红外线扫描盲区,当乘客用手或脚挡电梯时,一旦位于扫描盲区,则不能使轿门关门动作停止,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一种感应电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感应电梯,具有能减小感应盲区从而提高安全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感应电梯,包括电梯通道、设在电梯通道顶部的曳引系统、设在电梯通道顶部的控制柜、设在电梯通道底部的安全保护系统、沿竖直方向间隔设在电梯通道上的层门、沿竖直设在电梯通道内的导轨和与导轨滑移连接的轿厢,所述轿厢包括轿厢主体、设在轿厢主体一侧的轿门、沿竖直方向设在轿门上的第一电梯光幕和沿水平方向设在轿厢主体顶面与底面上靠近轿门位置的第二电梯光幕;
所述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均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轿门上的第一电梯光幕用于检测轿门开启和关闭路径上是否有物体阻挡,此外,第二电梯光幕能在竖直平面上检测靠近轿门的位置是否有物体阻挡,第一电梯光幕与第二电梯光幕能组成一张检测网,提高检测范围,减小感应盲区,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层门的顶部居中设有与控制柜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细绳或杆等小物体被轿门夹住时,轿厢会被曳引系统拉动向上移动,轿厢上移过程中会碰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至控制柜,控制柜能控制曳引系统停止,进一步的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设在轿厢主体内壁上含盖板的罩体和设在轿厢主体内壁上位于罩体内的紧急启停按钮;
所述紧急启停按钮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梯发生夹人事故时,可打开罩体,按压紧急启停按钮将电梯紧急停止运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罩体和紧急启停按钮与轿厢主体底面的距离大于1.5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和紧急启停按钮与轿厢主体底面的距离大于1.5米,这种设置能避免儿童误操作按下紧急启停按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罩体盖板的其中一个侧边与罩体的内壁转动连接,其另一侧边与罩体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紧急启停按钮时,只需将罩体的盖板卡接的一边拉出,将盖板绕另一个侧边转动即可打开罩体的盖板,操作方便,缩短按下紧急启停按钮所需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居中设在轿厢主体内顶面和底面的一侧边上靠近轿门的红外安全保护装置;
所述红外安全保护装置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轿厢主体内顶面和底面靠近轿门的侧边上还居中设置了红外安全保护装置,即当轿门夹住物体合上后,中间的物体会阻挡红外安全保护装置的红外线的接收,一旦接收时间超过其预定值时,则可判断出轿门夹住了物体,从而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柜,使电梯运行停止,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均采用交叉扫描电梯光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均采用了交叉扫描电梯光幕,交叉扫描电梯光幕在工作时,单片机每次向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不同的通路选择信号,相比于普通的直线扫描电梯光幕对物体的检测更精确,检测盲区也更小,因此检测精度更高,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的表面上设有防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的表面上设置了防尘层,能避免灰尘吸附在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上的红线外发射端和接收端上,影响检测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梯光幕和第二电梯光幕组成一个检测网,相比于现有的电梯,检测盲区更小,因此安全性能更高;
2.层门上的压力传感器在轿门夹住物体并轿厢上移过程中,物体会碰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至控制柜,控制柜能控制曳引系统停止,进一步的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3.轿厢主体内顶面和底面靠近轿门的侧边上还居中设置了红外安全保护装置,即当轿门夹住物体合上后,中间的物体会阻挡红外安全保护装置的红外线的接收,一旦接收时间超过其预定值时,则可判断出轿门夹住了物体,从而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柜,使电梯运行停止,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展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全保护系统和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了展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1、电梯通道,12、曳引系统,13、控制柜,14、安全保护系统,15、层门,16、导轨,21、轿厢,211、轿厢主体,212、轿门,213、第一电梯光幕,214、第二电梯光幕,151、压力传感器,215、罩体,216、紧急启停按钮, 217、红外安全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感应电梯,主要由电梯通道11、曳引系统12、控制柜13、安全保护系统14、层门15、导轨16和轿厢21等组成。其中,曳引系统12设置在电梯通道11的顶部,作为驱动轿厢21上下运行的驱动装置。控制柜13安装在电梯通道11顶部,作为控制整个电梯运作的电控装置。安全保护系统14设置在电梯通道11底部,用于在轿厢21发生坠落或冲顶危险时其保护作用。此外,层门15间隔安装在各楼层上。导轨16固定安装在电梯通道11内,使轿厢21和曳引系统12的部分组件移动更稳定。轿厢21与导轨16滑移连接,用于装载乘客或装卸货物。
电梯通道1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建筑物中,可采用金属搭设的通道架形成的电梯通道11或混凝土墙体形成的通道电梯井作为电梯通道11。
曳引系统12主要包括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制动器和对重等组成。曳引机固定安装在电梯通道11的顶面上。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导向轮分开轿厢和对重的间距,其安装在曳引机架上或承重梁上。制动器安装在曳引机架上,一般采用电磁制动器,当电动机通电时松闸,电动机断电时将闸抱紧,使曳引机制动停止。
控制柜13主由安装在电梯通道11顶面上的柜体和安装在柜体内的控制器等组成。其中,控制器能接收从轿厢21和层门15传递而来的信号,并发出控制信号,使电梯运行。
控制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内容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控制器主要由CPU、RAM、和系统总线等组成,其中,CPU,RAM和ROM均连接在系统总线上,同时,系统总线上还与多个外设输入端口和多个外设输出端口连接,外设输出端口用于接收信号,而外设输出端口用于输出控制信号。
安全保护系统14主要包括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组成。其中,限速器可采用单向限速器或双向限速器,其能随时监测控制着轿厢21的速度,当出现超速情况时,如超过电梯额定速度115%时,能及时发出信号,切断供电电路,使曳引系统12制动。安全钳可采用渐进式安全钳或瞬时式安全钳,当电梯运行超速时,安全钳能迅速将轿厢21制停在导轨16上。缓冲器可采用蓄能型缓冲器或耗能型缓冲器,能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3,层门15沿竖直方向间隔安装在电梯通道11上,其主要由门框、与门框滑动连接的门板和滑轮等组成。每个层门15上都装有一把门锁,层门关闭后,门锁的机械锁钩啮合,层应是无孔的门,净高度不小于两米。此外,层门15的顶部居中设置了压力传感器151,压力传感器151是能感应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其主要由压力敏感元件(压敏电阻)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其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其中一个外设输入端口电性连接。
导轨16沿竖直方向安装在电梯通道11内壁上,用膨胀螺栓或焊接的方式与电梯通道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导轨16的数量为4个,相互平行的两个导轨16用于安装曳引系统12中的对重,而另外两个导轨16用于安装轿厢21。
参照图4,轿厢21包括轿厢主体211、轿门212、第一电梯光幕213、第二电梯光幕214、罩体215、紧急启停按钮216和红外安全保护装置217。其中,轿厢主体211主要由轿厢架和与轿厢架顶面、底面和三个侧面固定连接的轿厢板组成,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轿厢架作为轿厢21的承重构架,包括上横梁、立柱、底梁和斜拉杆等。
而两扇轿门212主要由门板、导轨架、滑块、滑轮、门框、门刀和门电机等组成。其中,滑轨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轿厢板上,门板与滑块用螺栓固定连接,滑块安装在滑轨上能沿门板滑动。轿厢21平层停站后,安装在门板上的门刀将状语层门15上的门锁滚轮夹在中间,并与此两滚轮保持一定间隙。当收到控制柜13的开门信号时,由门刀带动层门开门过程。
第一电梯光幕213沿竖直方向安装在两扇轿门212的侧面,其可采用交叉扫描电梯光幕,交叉扫描电梯光幕由单片机、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单片机每次向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不同的通路选择信号。以十六个红外发射和接受通路为例,第一路发第二路收、第二路发第一路收、……第十五路发第十六路收、第十六路发第十五路收。因此,不难理解,交叉扫描电梯光幕的检测精度更高。此外,第一电梯光幕213上还设置了防尘层,防尘层可采用防尘薄膜粘贴在第一电梯光幕213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上。
第二电梯光幕214则沿水平方向粘接在轿厢主体211顶面与底面上靠近轿门212位置。同样的,其可采用与第一电梯光幕213相同的交叉扫描电梯光幕,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电梯光幕214上也设置了防尘层,可采用防尘薄膜粘贴在第二电梯光幕214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上。
罩体215可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的矩形壳体,其盖板的一侧边与罩体215的侧面转动连接,而另一侧边与罩体215卡接,卡接的方式可以是罩体215上设置卡槽而盖板上设置与卡槽相匹配的凸起,通过凸起被挤压变形的方式与卡槽配合卡接。当然,罩体215应设置在儿童不易碰到的地方,以防止儿童误操作。因此,罩体215与轿厢主体211底面的距离大于1.5米。
紧急启停按钮216安装在轿厢主体211内壁上,并通过导线与控制柜13电线连接,具体的说是与控制器的其中一个外设输入端接口连接。一旦有人打开罩体215并按下紧急启停按钮216时,控制器接收到开门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开门信号后,控制轿门212开启。因为紧急启停按钮216位于罩体215内,因此,紧急启停按钮216与轿厢主体211底面的距离也大于1.5米。
参照图4和图5,红外安全保护装置217可采用一个发生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且发生端和接收端居中设置在轿厢主体211内顶面和底面的一侧边上靠近轿门212的位置上。同样的,红外安全保护装置217一旦检测到轿门212闭合时,两个门板的闭合处一旦有物体阻挡,红外安全保护装置217将检测信号输送给控制柜13中的控制器,再由控制柜13的控制器控制电梯停止运行以及打开轿门21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感应电梯在运行的状态,轿厢21会停留在某一层进行运送乘客或装卸货物。此时,若轿门212关闭时,有物体挡在轿门的闭合处。若物体尺寸较大,则能直接被第一电梯光幕213或第二电梯光幕214检测到,然后能通过控制柜13使电梯停止运行,从而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引发安全事故,进而提高安全性能。
若物体尺寸较小,则还能被红外安全保护装置217或压力传感器151检测到,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柜13,并使电梯停止运行,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感应电梯,包括电梯通道(11)、设在电梯通道(11)顶部的曳引系统(12)、设在电梯通道(11)顶部的控制柜(13)、设在电梯通道(11)底部的安全保护系统(1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在电梯通道(11)上的层门(15)、沿竖直设在电梯通道(11)内的导轨(16)和与导轨(16)滑移连接的轿厢(2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1)包括轿厢主体(211)、设在轿厢主体(211)一侧的轿门(212)、沿竖直方向设在轿门(212)上的第一电梯光幕(213)和沿水平方向设在轿厢主体(211)顶面与底面上靠近轿门(212)位置的第二电梯光幕(214);
所述第一电梯光幕(213)和第二电梯光幕(214)均与控制柜(1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门(15)的顶部居中设有与控制柜(13)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轿厢主体(211)内壁上含盖板的罩体(215)和设在轿厢主体(211)内壁上位于罩体(215)内的紧急启停按钮(216);
所述紧急启停按钮(216)与控制柜(13)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15)和紧急启停按钮(216)与轿厢主体(211)底面的距离大于1.5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感应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15)盖板的其中一个侧边与罩体(215)的内壁转动连接,其另一侧边与罩体(215)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居中设在轿厢主体(211)内顶面和底面的一侧边上靠近轿门(212)的红外安全保护装置(217);
所述红外安全保护装置(217)与控制柜(13)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梯光幕(213)和第二电梯光幕(214)均采用交叉扫描电梯光幕。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感应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梯光幕(213)和第二电梯光幕(214)的表面上设有防尘层。
CN202021156557.1U 2020-06-19 2020-06-19 感应电梯 Active CN212559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6557.1U CN212559046U (zh) 2020-06-19 2020-06-19 感应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6557.1U CN212559046U (zh) 2020-06-19 2020-06-19 感应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9046U true CN212559046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6557.1U Active CN212559046U (zh) 2020-06-19 2020-06-19 感应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90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8966B (zh) 一种电梯轿厢智能监测自动报警装置及方法
JP2001164833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
JP5702593B2 (ja) 自動ドア
CN205953302U (zh) 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门
KR20110129868A (ko) 케이블 운송 설비에서 차량의 진행을 제어하는 방법
CN212559046U (zh) 感应电梯
KR20100010939U (ko) 엘리베이터의 손끼임 방지 장치
CN116161517B (zh) 一种家用电梯门防夹装置
CN204873373U (zh) 带感应装置的电梯门控制装置
JP3207470U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瞬時制動保護装置
CN105329733A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H0986841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閉装置
CN212222117U (zh) 一种用于液压电梯的防夹装置
JP568390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3707415U (zh) 电梯安全提示设备
CN214087250U (zh) 一种电梯用安全光幕装置
CN213112143U (zh) 一种施工电梯防护门连接装置
CN111792499A (zh) 一种基于安全回路检测的电梯门机系统
US20190389695A1 (en) Elevator system
CN206395684U (zh) 电梯门装置
CN213059729U (zh) 一种智能电梯监控用远程操控装置
CN220148935U (zh)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模拟动作展示台
CN215974467U (zh) 一种电梯困人自动检测装置
CN208500097U (zh) 一种适用于婴儿车上下的自动升降电梯
CN211545621U (zh) 一种家用无井道电梯自动护栏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