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6804U -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6804U
CN212556804U CN202021163260.8U CN202021163260U CN212556804U CN 212556804 U CN212556804 U CN 212556804U CN 202021163260 U CN202021163260 U CN 202021163260U CN 212556804 U CN212556804 U CN 212556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upport plate
elastic support
article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632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亚辉
朱航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632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6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6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6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涉及物流设备领域。该物流箱包括箱体和止推装置。其中,箱体具有用于盛放物品的容纳腔,箱体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止推装置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用于将物品从开口推出,且止推装置设有弹性支撑板,在止推装置将物品推动至开口处时,弹性支撑板被配置为伸出开口以支撑待输出的物品,并被配置为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将物品导出。该物流箱通过弹性支撑板的设置,可在卸载物品时通过弹性支撑板对物品进行支撑,并在弹性支撑板的弹性变形作用下将物品缓慢地导出,从而可避免卸载物品时物品翻倒的问题发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物流运输成为无人机的其中一重要应用领域,运输模式通常是将物流箱安装在无人机机体底部,由无人机送至目的地,可以极大地便捷人们的生活。
但是,相关技术中,物流无人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卸载物品时容易造成物品翻倒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箱,其可在卸载物品时通过弹性支撑板对物品进行支撑,并在弹性支撑板的弹性变形作用下将物品缓慢地导出,从而可避免卸载物品时物品翻倒的问题发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无人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物流箱。因此,该物流无人设备具有物品卸载安全方便的优点,可极大地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流箱,包括:
箱体,箱体具有用于盛放物品的容纳腔,箱体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止推装置,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用于将物品从开口推出,且止推装置设有弹性支撑板,在止推装置将物品推动至开口处时,弹性支撑板被配置为伸出开口以支撑待输出的物品,并被配置为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将物品导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止推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箱体,且与弹性支撑板传动连接,以驱动弹性支撑板从开口伸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止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容纳腔的止推座,弹性支撑板固设于止推座靠近开口的一端,且第一驱动机构与止推座传动连接,以带动止推座在靠近开口的方向上运动以推动物品,从而带动弹性支撑板从开口伸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箱体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止推装置被配置为可选地将物品从多个开口中的任一个开口中推出;
止推装置设有与多个开口一一对应的多个弹性支撑板,每个弹性支撑板均能从对应位置的开口伸出,以支撑对应的开口处待输出的物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箱体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容纳腔包括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用于分别堆叠多个物品,且第一容腔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二容腔与第二开口连通;
止推装置往复设置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以可选地将第一容腔的物品从第一开口推出,或将第二容腔的物品从第二开口推出;弹性支撑板包括设置于止推装置的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当止推装置向第一开口方向推动物品时,第一弹性支撑板可从第一开口伸出,当止推装置向第二开口方向推动物品时,第二弹性支撑板可从第二开口伸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止推装置还包括止推座、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止推座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的底壁,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均活动地设置于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且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均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可选地驱动第一弹性支撑板从止推座伸出并向第一开口方向运动,或驱动第二弹性支撑板从止推座伸出并向第二开口方向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丝杆、导向杆以及移动件;电机设置于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第一丝杆和导向杆均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于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且第一丝杆与电机传动连接;移动件的第一端同时套设于第一丝杆和导向杆的外侧,且移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固定连接;
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分别设置于移动件的第二端相背离的两侧,且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且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且朝向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
或者,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丝杆、导向槽以及移动件;电机设置于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第一丝杆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于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且第一丝杆与电机传动连接;导向槽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方向延伸开设于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移动件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丝杆外侧,且插接于导向槽,移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固定连接;
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分别设置于移动件的第二端相背离的两侧,且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且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且朝向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设置于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第一电机靠近第一开口设置,第二电机靠近第二开口设置,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均沿止推座向容纳腔的底壁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均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弹性支撑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且第一传动杆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方向延伸,第二传动杆沿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向容纳腔的底壁方向延伸,第一传动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能以第二传动杆为轴线转动,以伸出止推座;
第二传动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三传动杆和第四传动杆,且第三传动杆沿第二开口至第一开口方向延伸,第四传动杆沿止推座靠近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向容纳腔的底壁方向延伸,第三传动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能以第二传动杆为轴线转动,以伸出止推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导向件、连接架、滚动件以及驱动件;导向件沿朝向开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纳腔的底壁;驱动件设置于止推座的下方;连接架一端与止推座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地套设于导向件外侧;滚动件与导向件滚动配合,且一端与驱动件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以带动止推座沿导向件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或者,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滑动槽、滑动件以及驱动件;第二丝杆沿朝向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纳腔的底壁外侧,滑动槽沿朝向开口的方向延伸开设于容纳腔的底壁,滑动件一端套设于第二丝杆外侧,另一端穿过滑动槽伸入容纳腔与止推座固定连接,且滑动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以带动止推座沿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流无人设备,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物流箱。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的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箱,其包括箱体和止推装置。其中,箱体具有用于盛放物品的容纳腔,箱体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止推装置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用于将物品从开口推出,且止推装置设有弹性支撑板,在止推装置将物品推动至开口处时,弹性支撑板被配置为伸出开口以支撑待输出的物品,并被配置为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将物品导出。该物流箱通过弹性支撑板的设置,可在卸载物品时通过弹性支撑板对物品进行支撑,并在弹性支撑板的弹性变形作用下将物品缓慢地导出,从而可避免卸载物品时物品翻倒的问题发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流无人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物流箱。因此,该物流无人设备具有物品卸载安全方便的优点,可极大地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无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无人设备的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一种止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一种止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一种止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的另一种止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00-物流无人设备;101-机身;103-机臂;105-壳体组件;109-动力组件;111-电池;113-物流箱;115-安装框;117-第一安装腔;119-第二安装腔;121-基板;123-第一侧板;125-隔板;127-第二侧板;129-第三侧板;131-端板;133-第四侧板;135-箱体;137-容纳腔;141-第一驱动机构; 143-止推装置;147-第一开口;149-第二开口;151-第一弹性支撑板;153- 第二弹性支撑板;155-止推座;157-第二驱动机构;159-电机;161-第一丝杆;163-导向杆;165-移动件;167-导向槽;169-第一电机;171-第二电机; 173-第一传动件;175-第二传动件;177-第一传动杆;179-第二传动杆;181- 第三传动杆;183-第四传动杆;185-导向件;187-连接架;189-滚动件;191- 驱动件;193-第二丝杆;195-滑动槽;197-滑动件;199-置物架;201-第一闸门;203-第二闸门;207-第一容纳腔;209-第二容纳腔;211-过孔;213- 移动导轨;215-板体;217-围板;219-第一入口;221-第二入口;223-底壁; 22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无人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无人设备100,该物流无人设备100为无人机,其用于物流配送领域,以进行餐盒、快递等物流配送作业,同时也可以用于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和灾情巡查等其他领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进行上述活动的物流无人设备100也可以选自无人车等设备,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物流无人设备100包括机身101、机臂103、壳体组件105、起落架(图未示出)、动力组件109、降落伞装置(图未示出)、电池111、置物架199、物流箱113以及控制模块。
详细地,机臂103数量为四个,且间隔分布于机身101的周围并与机身101固定连接。起落架固定于机臂103远离机身101的端部下方以保证物流无人设备100起飞和着陆的稳定性。动力组件109固定于每个机臂103 远离机身101的端部上方,以为飞行提供升力。降落伞装置搭载于机身101 上用于保证物流无人设备100的安全。电池111固定于机身101上为动力组件109提供动力。置物架199设置于物流无人设备100下方用于搭载待配送的物品。物流箱113设置于置物架199的置物空间内,以存放物品,从而便于进行物流配送。控制模块设置于机身101,且具体可以包括飞控模块、电调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等常规的控制类型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做赘述。
具体地,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无人设备100的安装框115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1与图2,机身101上还安装设置有安装框115,安装框 115安装于机身101的后方,用于协调平衡整个物流无人设备100的重量分布。同时,安装框115包括基板121、第一侧板123、隔板125、第二侧板 127、第三侧板129、端板131以及第四侧板133。其中,基板121、第一侧板123、隔板125以及第二侧板127依次首尾连接后形成第一安装腔117,第一安装框115可用于安装降落伞装置,以提高降落伞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隔板125、第三侧板129、端板131及第四侧板133依次首尾连接后形成第二安装腔119,第二安装框115与第一安装框115并列,且用于安装电池111,从而保证电池11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保证物流无人设备100 进行正常的作业活动。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请参阅图3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物流箱113具体包括箱体135和止推装置143。
详细地,箱体135大致呈空心的长方体状,且箱体135的外侧壁与置物箱固定连接。箱体135内具有用于盛放餐盒、快递等物品的容纳腔137,用户可通过容纳腔137取放物品。同时,为了方便取放物品,箱体135上开设有入口和开口,入口用于供用户放入物品,开口用于方便物品的输出。
详细地,止推装置143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137,用于将需要卸载输出的物品从开口推出,以便于用户取走。止推装置143上设有弹性支撑板,在止推装置143将物品推动至开口处时,弹性支撑板被配置为伸出开口以支撑待输出的物品,并被配置为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将物品导出。该物流箱113通过弹性支撑板的设置,可在卸载物品时通过弹性支撑板对物品进行支撑,并在弹性支撑板的弹性变形作用下将物品缓慢地导出,从而可避免卸载物品时物品翻倒的问题发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再次参阅图3至图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入货和出货的效率,入口具体包括第一入口219和第二入口221,第一入口219 和第二入口221相对设置于箱体135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用于供用户放入物品。并且,第一入口219和第二入口221处均通过枢接轴枢接有第一闸门201,以保证物品放入后的安全性,当需要放入物品时,打开对应位置的第一闸门201即可。对应地,开口具体包括第一开口147和第二开口149,第一开口147和第二开口149相对设置于箱体135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第一开口147位于第一入口219的正下方,第二开口149位于第二入口221 的正下方,以保证物品的出货率。并且,第一开口147和第二开口149处均枢接有第二闸门203,用于保证物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当需要出货时,打开对应位置第二闸门203即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和入口的数量均还可以设置为多个,以提高放货和取货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与开口和入口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37内还设有隔板125,隔板125位于容纳腔137的中部位置处,且从容纳腔137 的底壁223延伸至容纳腔137的顶壁,将容纳腔137划分为均匀分布的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容纳腔207和第二容纳腔209,第一容纳腔207与第一开口147及第一入口219连通,第二容纳腔209与第二开口149及第二入口221连通。第一容纳腔207和第二容纳腔209均可用于堆叠放置多个物品,物品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使得止推装置143可往复运动以推动第一容纳腔207或第二容纳腔209内的物品输出,以提高物流箱113 的容量,保证运输的效率。
同时,隔板125上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端还开设有过孔211,过孔211连通第一容纳腔207和第二容纳腔209,且过孔211与第一开口 147、第二开口149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止推装置143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137的底壁223,且可穿过过孔211在第一开口147和第二开口149之间往复运动,以选择性的将物品从第一开口147或第二开口149推出。并且,为了方便止推装置143将物品从第一开口147或第二开口149推出,弹性支撑板包括设置于止推装置143且与第一开口147和第二开口149一一对应的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当止推装置143向第一开口147方向推动物品时,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可从第一开口147伸出,当止推装置143向第二开口149方向推动物品时,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可从第二开口149伸出,以支撑对应的开口处待输出的物品,从而保证每个开口的物品均可安全地、缓慢地输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开口数量,还可以对止推装置143上安装的弹性支撑板的数量进行调节,以保证每个开口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弹性支撑板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更具体地,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一种止推装置143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一种止推装置143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一种止推装置14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止推装置143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1和止推座155。
其中,止推座155呈半封闭的空心正方体结构,且包括正方形的板体 215和依次首尾相连围设于板体215四周的四个围板217,四个围板217和板体215之间共同围成上述的半封闭状结构。第一驱动机构141设置于箱体135,且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的方向上延伸设置,止推座155 的板体215与第一驱动机构141传动连接,弹性支撑板设置于止推座155,在第一驱动机构141的驱动作用下,可以带动止推座155在靠近第一开口 147或第二开口149的方向上运动以推动物品,从而带动第一弹性支撑板 151从第一开口147伸出或第二弹性支撑板153从第二开口149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请再次参阅图9至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41包括第二丝杆193、滑动槽195、滑动件197以及驱动件191。其中,容纳腔137的底壁223与箱体135的底板225之间间隔设置,第二丝杆193 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纳腔137的底壁223 外侧(也即容纳腔137的底壁223与箱体135的底板225之间),滑动槽195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开设于容纳腔137的底壁223,滑动件197一端套设于第二丝杆193外侧,另一端穿过滑动槽195伸入容纳腔137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固定连接,且滑动件197与驱动件191 传动连接,驱动件191可选择为电机,电机可驱动止推座155沿第二丝杆 193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便于将物品从第一开口147或第二开口149推出。当止推座155向第一开口147运动时,可推动第一容纳腔207的底壁223上放置的物品向第一开口147运动,其余物品堆叠至止推座155的上方,并随着止推座155向第二开口149运动时堆叠至底壁223。同样地,当止推座155向第二开口149运动时,可推动第二容纳腔209的底壁223 上放置的物品向第二开口149运动,其余物品堆叠至止推座155的上方,并随着止推座155向第一开口147运动时堆叠至底壁223,从而实现止推座 155的往复运动出货。
作为优选的方案,滑动槽19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动槽195分置于第二丝杆193的两侧,滑动件197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槽195插接配合,以保证止推座155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物品可被平稳地推出,进而进一步地避免出现翻倒。同时,为了进一步地保证止推座 155运行的顺畅性,还可以在容纳腔137的底壁223靠近止推座155的一端上设置移动导轨213,移动导轨21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槽 195的相互远离的两侧,止推座155的板体215的底部设有插接柱(图未示出),插接柱可与移动导轨213插接配合,以提高止推座155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当然,移动导轨213和插接柱的数量均可以选择为多个,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的另一种止推装置14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41还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为包括导向件185、连接架187、滚动件189以及驱动件191。其中,导向件185在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纳腔137的底壁223。驱动件191可选择为电机,驱动件191设置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下方。连接架187一端与止推座155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地套设于导向件185外侧。滚动件189与导向件185滚动配合,且一端与驱动件191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架187固定连接,以带动止推座155沿导向件185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将物品从第一开口147 或第二开口149推出。
作为优选的方案,导向件185具体呈空心长方体状,且导向件185的数量可选择为两个,两个导向件185并排设置。同样地,连接架187的数量也可选择为两个,且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导向件185配合,每个连接架187 均对应配合设置有一个滚动件189,以带动止推座155平稳地运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185、滚动件189以及连接架187的数量均可以通过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止推装置143的结构特征,本实施例提供了弹性支撑架与止推座155的四种不同的安装结构,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155的安装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种安装方式为固定安装结构,也即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固设于止推座155靠近第一开口147的一端的围板217,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固定于止推座155 靠近第二开口149的一端的围板217,且与第一弹性支撑板151相背设置,二者均与止推座155的围板2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此时,用于驱动止推座155自身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41可作为带动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运动的动力源,在第一驱动机构141的带动下,止推座 155在靠近第一开口147或第二开口149的方向上运动以推动物品,从而在需要从第一开口147输出物品时,带动第一弹性支撑板151从第一开口147 伸出,在需要从第二开口149输出物品时,带动第二弹性支撑板153从第二开口149伸出,从而保证无论是从第一开口147还是第二开口149输出的物品均可得到弹性支撑板的支撑,进而保证物品输出过程的安全性。
图1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155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155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155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请参阅图14至图1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种、第三种以及第四种安装方式均为活动安装,通过活动安装的方式连接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可使得需要弹性支撑板支撑物品的时候驱动弹性支撑板从开口伸出,在无需支撑物品时可隐藏在止推座155的板体215和围板217 围成的半封闭结构处,避免影响止推座155推动物品运动。
详细地,止推座155的下方与容纳腔137的底壁223之间设有第二驱动机构157,第二驱动机构157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均活动地设置于止推座15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且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 均与第二驱动机构157传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157被配置为可选地驱动第一弹性支撑板151从止推座155伸出并向第一开口147方向运动,或驱动第二弹性支撑板153从止推座155伸出并向第二开口149方向运动,以使得物品输出时可支撑物品,并可在物品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将物品缓慢地导出,以保证物品的安全性。
具体地,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种安装结构中,第二驱动机构157具体包括电机159、第一丝杆161、导向杆163以及移动件165。电机159设置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且电机159的输出轴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设置,也即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丝杆161和导向杆163均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方向延伸设置于止推座15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且第一丝杆161与电机159传动连接,导向杆163与止推座155的两相对的围板217固定连接。移动件165的第一端同时套设于第一丝杆161 和导向杆163的外侧,且移动件165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 分别设置于移动件165的第二端相背离的两侧,且第一弹性支撑板151的第一端与移动件16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151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165且朝向第一开口147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支撑板153的第一端与移动件16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153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165且朝向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
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只需设置一个电机159、一个第一丝杆161以及一个导向杆163即可驱动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运动同时沿第一丝杆161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需要从第一开口147输出物品时,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可以从第一开口147伸出,以支撑物品。或者,使得需要从第二开口149输出物品时,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可以从第二开口149伸出,以支撑物品,从而可有效地节约安装成本,同时避免在支撑板在无需支撑物品的时候伸出影响止推座155推送物品,进而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具体地,请参阅图15,在第三种安装结构中,第二驱动机构157包括电机159、第一丝杆161、导向槽167以及移动件165。其与第二种安装结构的区别在于导向槽167的设置。更具体地,在该安装方式中,电机159 设置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电机159 的输出轴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也即同样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丝杆161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方向延伸设置于止推座15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且第一丝杆161与电机 159传动连接。导向槽167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方向延伸开设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移动件165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丝杆161外侧,且插接于导向槽167,移动件165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固定连接。同样地,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分别设置于移动件165的第二端相背离的两侧,且第一弹性支撑板151的第一端与移动件16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151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165且朝向第一开口147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支撑板153的第一端与移动件16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153的第二端向远离移动件165且朝向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
通过导向槽167的设置,使得移动件165的运动过程受到限制,从而使得移动件165的运动平稳性得到增强,保证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均可从对应的第一开口147和第二开口149伸出,以支撑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第二种安装方式还是第三种安装方式,移动件 165的第一端均为圆柱状套筒结构,以便于与第一丝杆161螺纹连接,移动件165的第二端均沿竖直方向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延伸,以与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一弹性支撑板151 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件165的形状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改进,保证其可平稳地带动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在第一开口147和第二开口149之间运动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地,图1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弹性支撑板与止推座155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请参阅图16与图17,在第四种安装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157包括第一电机169和第二电机171。其中,第一电机169和第二电机 171均设置于止推座155的板体21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且第一电机169靠近第一开口147设置,第二电机171靠近第二开口149设置,且第一电机169和第二电机171的输出轴均沿止推座155向容纳腔137 的底壁223方向延伸设置,也即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此时,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均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的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弹性支撑板151与第一电机16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153与第二电机1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当止推座155向第一开口147方向推动物品时,可利用第一电机169驱动第一弹性支撑板 151绕输出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可从第一开口147伸出,以支撑物品。同样地,当止推座155向第二开口149方向推动物品时,可利用第二电机171驱动第二弹性支撑板153绕输出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可从第二开口149伸出,以支撑物品。
详细地,在该种安装结构下,第二驱动机构157还包括第一传动件173 和第二传动件175。第一传动件173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传动杆177和第二传动杆179,且第一传动杆177沿第一开口147至第二开口149方向延伸,也即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以增大转动的半径。第二传动杆179沿止推座 15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方向延伸,第一传动杆177与第一电机16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179与第一弹性支撑板15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支撑板151的第二端能以第二传动杆179为轴线转动,以伸出止推座155,并从第一开口147伸出。同样地,第二传动件175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三传动杆181和第四传动杆183,且第三传动杆181沿第二开口149至第一开口147方向延伸,第四传动杆 183沿止推座155靠近容纳腔137的底壁223的一侧向容纳腔137的底壁 223方向延伸,第三传动杆181与第二电机1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四传动杆183与第二弹性支撑板15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支撑板153 的第二端能以第二传动杆179为轴线转动,以伸出止推座155,并从第二开口149伸出。通过第一传动件173和第二传动件175的设置可使得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远离板体215设置,从而可增大转动半径,保证其在绕对应位置的输出轴转动过程中不会轻易地碰触到止推座 155的围板217。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上述四种安装方式中的哪一种安装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均可将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设置为两个间隔设置的板状结构,以使得物品在输出过程中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可受到支撑,从而进一步地避免物品在输出过程中发生倾倒。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设置为宽度较宽的整体板状结构,甚至还可以设置为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板状结构等,保证物品输出过程的稳定性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 可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还可以将第一弹性支撑板151 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的厚度设置为两端厚中间薄,从而使得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中间部分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从而更容易平稳地将物品导出。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和物流无人设备100的安装过程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进行物流箱113的安装过程时,可先将第一驱动机构141安装于箱体135的底壁223,然后将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固定安装于止推板的两个相对的围板217上,或者将第一弹性支撑板151和第二弹性支撑板15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57活动地安装于板体215上;然后将止推装置143的板体215与第一驱动机构141传动连接即可。
在进行物流无人设备100的安装过程时,可将机身101与机臂103安装配合,并将壳体组件105、起落架、动力组件109、降落伞组件、电池111、控制模块以及置物架199依次安装于机身101;接着将上述安装好的物流箱 113设置于机身101下方,且与置物架199固定连接即可。
在利用上述的物流无人设备100进行物品的输送作业时,可先打开第一闸门201将物品放入第一容纳腔207和第二容纳腔209。然后,控制机身101进行飞行作业,达到目的地后,确定从第一开口147或第二开口149出货,并根据确定的结果控制止推装置143在第一开口147或第二开口149 之间往复运动。若需要从第一开口147出货,则控制止推装置143推动物品向第一开口147方向运动,并控制第一弹性支撑板151从第一开口147 伸出,以支撑待输出的物品,使得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第一弹性支撑板151 可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物品缓慢地导出至地面,以便于用户取走,同时第一容纳腔207内的下一个货物从上至下运动至止推装置143的止推座155 的上方,并随着止推座155向第二开口149方向运动时运动至第一容纳腔 207的底壁223,以待止推装置143的下一次推动。若需要从第二开口149 出货,则控制止推装置143推动物品向第二开口149方向运动,并控制第二弹性支撑板153从第二开口149伸出,以支撑待输出的物品,使得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第二弹性支撑板153可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物品缓慢地导出至地面,以便于用户取走,同时第二容纳腔209内的下一个货物从上至下运动至止推装置143的止推座155的上方,并随着止推座155向第一开口147方向运动时运动至第二容纳腔209的底壁223,以待止推装置143 的下一次推动。
在上述过程中,该物料无人设备的物流箱113通过弹性支撑板的设置,可在卸载物品时通过弹性支撑板对物品进行支撑,并在弹性支撑板的弹性变形作用下将物品缓慢地导出,从而可避免卸载物品时物品翻倒的问题发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箱113和物流无人设备100 具有物品卸载安全方便的优点,可极大地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用于盛放物品的容纳腔,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止推装置,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用于将所述物品从所述开口推出,且所述止推装置设有弹性支撑板,在所述止推装置将所述物品推动至所述开口处时,所述弹性支撑板被配置为伸出所述开口以支撑待输出的所述物品,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将所述物品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推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且与所述弹性支撑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弹性支撑板从所述开口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止推座,所述弹性支撑板固设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止推座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止推座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运动以推动物品,从而带动所述弹性支撑板从所述开口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开口,所述止推装置被配置为可选地将所述物品从多个所述开口中的任一个所述开口中推出;
所述止推装置设有与多个所述开口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弹性支撑板,每个所述弹性支撑板均能从对应位置的所述开口伸出,以支撑对应的所述开口处待输出的所述物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和所述第二容腔用于分别堆叠多个所述物品,且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所述止推装置往复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可选地将所述第一容腔的所述物品从所述第一开口推出,或将所述第二容腔的所述物品从所述第二开口推出;所述弹性支撑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止推装置的第一弹性支撑板和第二弹性支撑板,当所述止推装置向所述第一开口方向推动所述物品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当所述止推装置向所述第二开口方向推动所述物品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可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推装置还包括止推座、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止推座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均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可选地驱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从所述止推座伸出并向所述第一开口方向运动,或驱动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从所述止推座伸出并向所述第二开口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丝杆、导向杆以及移动件;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导向杆均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同时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导向杆的外侧,且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相背离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移动件且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移动件且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
或者,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丝杆、导向槽以及移动件;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丝杆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方向延伸开设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外侧,且插接于所述导向槽,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相背离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移动件且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移动件且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于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靠近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所述第二电机靠近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均沿所述止推座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均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流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且所述第一传动杆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传动杆沿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能以所述第二传动杆为轴线转动,以伸出所述止推座;
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三传动杆和第四传动杆,且所述第三传动杆沿第二开口至第一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第四传动杆沿所述止推座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传动杆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杆与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板的第二端能以所述第二传动杆为轴线转动,以伸出所述止推座。
10.一种物流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流箱。
CN202021163260.8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Active CN212556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3260.8U CN212556804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3260.8U CN212556804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6804U true CN212556804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3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63260.8U Active CN212556804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6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1051B1 (en)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units from a storage system
US20210179364A1 (en) Movable Dense Storage and Picking Device, Modular Warehou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EP4321396A1 (en) Battery swap device and battery swap system
CN212556804U (zh)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EP4368540A1 (en) Box picking apparatus and robot
CN212556803U (zh) 一种物流箱和物流无人设备
CN111882750B (zh) 一种带展示功能的自动售货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2846967U (zh) 一种自动售货机
CN220577294U (zh) 一种物流台车的分层装置
CN111710100B (zh) 一种自动售货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10820B (zh) 装卸无人机的装卸平台
CN212197625U (zh) 一种无人快递运送系统
CN212846955U (zh) 一种带展示功能的自动售货机
CN213893921U (zh) 一种取物柜
CN219173287U (zh) 搬运机器人
CN112776988B (zh) 物流无人飞行器的装卸平台
CN112357442A (zh) 一种取物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