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7094U - 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47094U CN212547094U CN202020150462.2U CN202020150462U CN212547094U CN 212547094 U CN212547094 U CN 212547094U CN 202020150462 U CN202020150462 U CN 202020150462U CN 212547094 U CN212547094 U CN 2125470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
- collecting net
- thrombus
- collecting
- conv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08000007536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111 Fin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51 thrombectom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包括伞状收集网(1),关键是多根金属丝编织的伞状收集网(1)前端固定连接前端头(2),收集网(1)的开口端的边缘为凹部(3)和凸部(4)相邻的波浪形,收集网(1)的凸部(4)的编织密度小于收集网(1)的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至少两根拉绳(5)与收集网(1)的开口端边缘连接,拉绳(5)的另一端与后端头(6)固接,前端头(2)与后端头(6)均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血栓收集网收拢血栓块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中的关键装置,具体是指一用于人体管腔特别是血管将血栓取出装置的一种血栓收集器。
背景技术:
人体内的血管常有血栓形成,如各种病因所致的动/静脉系统血栓、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当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上述各类血栓病症时,需要利用手术器械对血栓进行破碎并取出。目前使用的器械利用中空导管伸入血管血栓形成处,将血栓破碎后,利用抽吸装置将血栓碎块吸收入一导管并输出人体外,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避免被破碎的血栓碎块随血液流动至人体的其它部位,以避免产生新的血栓的形成,特别是避免在较细的血管处形成新的阻塞,因此在血栓破碎和取出器械中会配合一种血栓收集网,以收集破碎的血栓。现有的血栓收集网一般是多根细金属丝编织成网状拦阻血栓碎块的流动,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如强度不够使部分破碎的血栓沿血管壁流出,或在吸收血栓时要收拢上述的血栓收集网,也会导致破碎的血栓块逸出收集网而重新进入血流中。因此,解决破碎后的血栓块被尽可能多的被收集和吸入导管并输出人体外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安全、可靠的收集破碎后的血栓块的血栓收集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伞状收集网,关键是多根金属丝编织的伞状收集网前端固定连接前端头,收集网的开口端的边缘为凹部和凸部相邻的波浪形,收集网的凸部的编织密度小于收集网的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至少二根拉绳与收集网的开口端边缘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后端头固接,前端头与后端头均有通孔。
所述的凸部的编织密度为收集网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的1/2~1/3。
所述的拉绳为两根,收集网的开口端的边缘由两个凸部和两个凹部构成,一根拉绳穿过一凸部的最尖端、凹部和另一凸部的最尖端的边缘网格,另一根拉绳穿过其余部分的边缘网格;所述的拉绳预设一凸出部,凸出部与收集网的凹部适配。
所述的拉绳为三~五根,收集网的开口端的边缘由三~五个凸部和凹部交错相邻构成,每一根拉绳穿过一凸部的最尖端、凹部和相邻另一凸部最尖端的边缘网格,每一根拉绳均预设一凸出部,凸出部与收集网的凹部适配。
所述的收集网的伞状主体部分的近最大直径部有一环状的编织高密度区 a。
所述的高密度区a的编织密度是收集网的其余部分网体的编织密度的 1.5~2.5倍。
所述的收集网的凸部的轴向长度为收集网展开后的直径的1/5~1/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结构设计使收集网的开口端有多个网状凸部,在收集网收缩过程中会更有效地关闭收集网的开口,以阻挡破碎的血栓块逸出收集网,并且收集网在特定部分的径向张力的增强,一方面阻挡血栓块从收集网与血管壁之间流动,另一方面优先使前述收集开口端的多个网状凸部向轴心收拢,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血栓收集网收拢血栓块的效率,避免血栓块逸出和造成新的血栓形成和形成新的堵塞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血栓取栓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导管上的发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拉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对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是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全面的理解,而不应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多根金属丝编织的伞状收集网1,关键是伞状收集网1前端固定连接前端头2,收集网1的开口端的边缘为凹部3和凸部4相邻的波浪形,收集网1的凸部4的编织密度小于收集网1的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则凸部4在受力时更容易变形或变形时金属丝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至少两根拉绳5与收集网 1的开口端边缘连接,拉绳5的另一端与后端头6固接,前端头2与后端头6均有通孔(图3、图4所示);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头2与一种取栓器的导管7固定连接,后端头6套设在导管7上且可滑动位移,当收集网1随导管7由鞘管8中伸出后会展开(图1、2所示),后方的血栓破碎器9破碎血栓后,血栓块被收集网1拦阻并汇集在收集网1内,当需要取出破碎的血栓块时,如图2所示,后端头6右移并拉动拉绳5,收集网1受到拉绳5的拉动向轴心收拢,也就是说收集网1同时存在径向变小和轴向变长两种变形,实质上收集网1内的血栓块受到收集网1的挤压,也会向右方向移动,在现有技术的收集网则上述的血栓块会有部分逸出收集网,而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拉绳5拉动的收集网1的开口边缘时,由于上述的凸部4前出于整个网体,其首先变形向右和向轴心变形,且凸部4的两侧没有受到整个网体的牵制,凸部4向右和向轴心变形的速率高于整个网体的变形速率,故凸部4起到一个关闭收集网1的开口的作用,阻挡收集网1内的血栓块逸出的作用,特别是上述的收集网1的凸部 4的编织密度小于收集网1的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在拉绳5的拉力下变形程度更大和更快,即更快地向轴心方向收拢,使凸部4更有效地阻挡血栓块的逸出,这在治疗中意义十分重大,可避免逸出的血栓块在人体血管中形成新的堵塞点。
经过大量的编织后的变形实验,上述的凸部4的编织密度为收集网1的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的1/2~1/3为最佳,因为当收集网1受到拉绳5的拉力时,相对稀疏的凸部4更快变形并向轴心方向收拢,且收拢过程又使凸部4编织密度增加,故上述的凸部4的编织密度既可保证快速变形,又可保证变形时的适度的编织密度而进一步保证对血栓块拦阻作用。
所述的拉绳为5两根,收集网1的开口端的边缘由两个凸部4和两个凹部3构成,一根拉绳5穿过一凸部4的最尖端、凹部3和另一凸部4的最尖端的边缘网格,另一根拉绳5穿过其余部分的边缘网格;实际使用时,后端头6右移使拉绳5拉动收集网1,同样,凸部4整体首先变形,凸部4 的变形速率更高,两个凸部4向轴心的收拢类似于关门的效果,阻止血栓块逸出收集网1。所述的拉绳5设计为三~五根,收集网1的开口端的边缘由三~五个凸部4和凹部3交错相邻构成,每一根拉绳5穿过一凸部4 的最尖端、凹部3和相邻另一凸部4最尖端的边缘网格,同样,拉动拉绳 5,收集网1收缩变形,由于有三~五个凸部4,凸部4向轴心方向变形时,相邻的两个凸部4之间的间隙(即原始的凹部3)更小,则凸部4阻挡血栓块逸出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所述的收集网1的伞状主体部分的近最大直径部有一环状的编织高密度区a(图3所示),由于收集网1存在上述的高密度区a,该高密度区a一方面增加收集网1在径向的支撑强度,使收集网1可更好地与血管管壁的接触,避免收集网1与血管管壁之间存在间隙或存在过大的间隙,使破碎的血栓块经上述的间隙进入流动的血液中,另一方面,当拉绳5拉动时,上述的高密度区a的金属丝之间的摩擦力会使收集网1的主体有一变形滞后,并使凸部4更先一步变形,提高凸部4的变形量后收集网1再变形收缩,这可进一步提高阻止血栓块逸出的效果,上述的高密度区a的编织密度是收集网1的其余部分网体的编织密度的1.5~2.5倍,该密度的倍数关系是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而确定的。
为进一步提高收集网1的凸部4的收缩变形时关闭收集网1的开口,上述的收集网1的凸部4的轴向长度为收集网1展开后的直径的1/5~1/3,凸部4的轴向长度是指由一个凸部4的最尖端至相邻的凹部3的最底部之间的距离,这可保证凸部4向轴心方向收拢时,尽可能多地覆盖收集网1 的开口,提高收集血栓块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包括伞状收集网(1),其特征在于多根金属丝编织的伞状收集网(1)前端固定连接前端头(2),收集网(1)的开口端的边缘为凹部(3)和凸部(4)相邻的波浪形,收集网(1)的凸部(4)的编织密度小于收集网(1)的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至少两根拉绳(5)与收集网(1)的开口端边缘连接,拉绳(5)的另一端与后端头(6)固接,前端头(2)与后端头(6)均有通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血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部(4)的编织密度为收集网(1)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的1/2~1/3。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血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5)为两根,收集网(1)的开口端的边缘由两个凸部(4)和两个凹部(3)构成,一根拉绳(5)穿过一凸部(4)的最尖端、凹部(3)和另一凸部(4)的最尖端的边缘网格,另一根拉绳(5)穿过其余部分的边缘网格;所述的拉绳(5)预设一凸出部(10),凸出部(10)与收集网(1)的凹部(3)适配。
4.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高效血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5)为三~五根,收集网(1)的开口端的边缘由三~五个凸部(4)和凹部(3)交错相邻构成,每一根拉绳(5)穿过一凸部(4)的最尖端、凹部(3)和相邻另一凸部(4)最尖端的边缘网格,每一根拉绳(5)均预设一凸出部(10),凸出部(10)与收集网(1)的凹部(3)适配。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血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网(1)的伞状主体部分的近最大直径部有一环状的编织高密度区a。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血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密度区a的编织密度是收集网(1)的其余部分网体的编织密度的1.5~2.5倍。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血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网(1)的凸部(4)的轴向长度为收集网(1)展开后的直径的1/5~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50462.2U CN21254709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50462.2U CN21254709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47094U true CN212547094U (zh) | 2021-02-19 |
Family
ID=74619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50462.2U Active CN21254709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47094U (zh) |
-
2020
- 2020-01-22 CN CN202020150462.2U patent/CN2125470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75225B (zh) | 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 |
CN112890915A (zh) | 一种血管内多节段式取栓支架及其输送装置 | |
CN212547088U (zh) | 一种高效取栓器 | |
CN217338727U (zh) | 经导管肺动脉取栓系统用取栓支架 | |
CN208910390U (zh) | 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 |
CN113599017A (zh) | 一种取栓装置 | |
CN215606575U (zh) | 一种取栓装置 | |
WO2021089064A2 (zh) | 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 |
CN111265280B (zh) |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 |
CN104068911A (zh) | 血管取栓器及取栓装置 | |
CN114831698A (zh) | 用于经导管肺动脉取栓系统的取栓器 | |
WO2023015652A1 (zh) | 一种取栓装置 | |
CN115998370A (zh) | 经导管肺动脉取栓系统用取栓器 | |
CN114681108A (zh) | 血管保护伞 | |
CN210903224U (zh) | 血栓整体清除装置 | |
CN216439269U (zh) | 血管开通装置 | |
CN212547094U (zh) | 一种高效血栓收集器 | |
CN111265278B (zh) |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 |
CN111134785B (zh) | 一种取栓器 | |
CN108852466B (zh) | 取栓器 | |
CN111134775B (zh) | 一种血栓收集器 | |
CN216495857U (zh) | 一种回收装置 | |
CN210749397U (zh) | 血栓捕获装置 | |
CN117257514A (zh) | 抗血栓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 | |
CN112690872B (zh) | 一种取栓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