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9546U -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9546U
CN212539546U CN202021205217.3U CN202021205217U CN212539546U CN 212539546 U CN212539546 U CN 212539546U CN 202021205217 U CN202021205217 U CN 202021205217U CN 212539546 U CN212539546 U CN 212539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vacuum chamber
vacuum box
tray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52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adr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adr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adr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Gadr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052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9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9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9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包括真空箱、真空泵和氦气罐,所述真空箱中放置有待检设备,真空箱中设置有托盘,所述真空箱设置有驱动托盘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气管贯穿真空箱上侧壁并与待检设备之间连通橡胶软管,所述第一气管与真空箱上侧壁的贯穿部分设置有转动连接件,真空箱侧壁对应待检设备设置有检测器。真空箱中设置转盘用于承托待检设备,真空箱的一侧设置检测器,为了使待检设备360°全角度都可以进行准确定位检测,托盘可以旋转,通过驱动装置使托盘带动待检设备旋转,方便对检测设备的全角度检漏。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氦检漏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背景技术
氦质谱检漏法是根据质谱分析的原理,以氦作探索气体,对各种需密封的容器的漏隙进行快速定位和定量检测的理想方法,因氦是惰性气体,对大气无污染,使用安全;氦原子量小、粘度小,易渗透过任何可能存在的漏孔,检测灵敏度高、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真空箱式氦检漏装置还包括用于抽真空的箱体,箱体的一侧设置密封门,门包括一个矩形的框架,密封门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框架的上下两侧滑动,同时框架对应与箱体的一侧铰接设置,框架与箱体翻转配合,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关闭密封门的时候,将密封门沿框架移动至对应箱体敞口的位置,然后启动框架靠近箱体,框架驱动密封门压紧在箱体的敞口位置,起到密封箱体的效果。
许多工件如充气类开关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密封性进行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气体探测法,以示踪气体对被测工件充压,将被测工件放入密闭容腔中,通过检测密闭容腔中集聚的示踪气体判断工件的密封性。目前,最为常用的气体探测装置为真空箱氦检漏装置。但是检漏大多采用的是大体检漏密封性,只能检测是否泄漏,但是无法准确定位泄漏位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是由于现有真空箱检漏装置无法准确定位泄漏位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主要解决的是由于现有真空箱检漏装置无法准确定位泄漏位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包括真空箱、真空泵和氦气罐,所述真空箱中放置有待检设备;
所述真空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与氦气罐和真空泵并联有第二气管和第三气管,所述真空泵与真空箱侧壁之间连通有抽气管,所述真空泵设置有排气管;
所述第二气管串接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三气管串接有第二阀门,所述抽气管串接有第三阀门,所述排气管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排气管与氦气罐之间连通有回气管,所述回气管与排气管的连接处位于第四阀门和真空泵之间,所述回气管设置第五阀门;
所述真空箱中设置有托盘,所述真空箱设置有驱动托盘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托盘的上侧放置待检设备,所述第一气管贯穿真空箱上侧壁并与待检设备之间连通橡胶软管,所述第一气管与真空箱上侧壁的贯穿部分设置有转动连接件;
所述真空箱侧壁对应待检设备设置有检测器。
进一步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托盘的底部设置有转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减速箱。
进一步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所述第一气管和抽气管分别串接有第一气压计和第二气压计。
进一步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所述抽气管串接有波纹管。
进一步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所述检测器呈条状,所述检测器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有多个探头,所述检测器设置有光杆,所述真空箱设置支架,所述光杆与支架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所述真空箱设置有泄气管,所述泄气管设置有第六阀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真空箱中设置转盘用于承托待检设备,真空箱的一侧设置检测器,为了使待检设备360°全角度都可以进行准确定位检测,托盘可以旋转,通过驱动装置使托盘带动待检设备旋转,方便对检测设备的全角度检漏。
为了配合待检设备的360°全角度自传,待检设备与第一气管的连接采用橡胶软管,且富有盈余,橡胶软管可以变换角度,同时第一气管与真空箱上侧壁连通,其与转轴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一气管与真空箱通过旋转连接件旋转连接,在不影响气密性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调整角度,不影响第一气管与待检设备的抽放气。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真空箱1、真空泵2、氦气罐3、待检设备4、第一气管5、第二气管51、第三气管52、抽气管21、排气管22、第一阀门53、第二阀门54、第四阀门24、回气管31、第五阀门32、托盘42、橡胶软管41、转动连接件56、检测器7、电机60、转轴61、减速箱62、第一气压计55、第二气压计25、波纹管26、探头73、光杆71、支架72、泄气管11、第六阀门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包括真空箱1、真空泵2和氦气罐3,所述真空箱1中放置有待检设备4;
所述真空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管5,所述第一气管5与氦气罐3和真空泵2并联有第二气管51和第三气管52,所述真空泵2与真空箱1侧壁之间连通有抽气管21,所述真空泵2设置有排气管22;
所述第二气管51串接有第一阀门53,所述第三气管52串接有第二阀门54,所述抽气管21串接有第三阀门23,所述排气管22设置有第四阀门24,所述排气管22与氦气罐3之间连通有回气管31,所述回气管31与排气管22的连接处位于第四阀门24和真空泵2之间,所述回气管31设置第五阀门32;
所述真空箱1中设置有托盘42,所述真空箱1设置有驱动托盘42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托盘42的上侧放置待检设备4,所述第一气管5贯穿真空箱1上侧壁并与待检设备4之间连通橡胶软管41,所述第一气管5与真空箱1上侧壁的贯穿部分设置有转动连接件56;
所述真空箱1侧壁对应待检设备4设置有检测器7。
本实用新型中,气体的流动大体过程是通过同时对检测设备和真空箱进行真空抽气,使两者的气压相同并均处于类似真空的气压状态下,然后通过氦气罐对检测设备进行冲入氦气,维持检测设备中填充大于大气压的氦气状态,而检测设备周围的真空箱处于类似真空状态,强大的压强差,如果检测设备出现泄漏点,泄漏点将以高流速的状态喷出氦气。
真空箱中设置转盘用于承托待检设备,真空箱的一侧设置检测器,为了使待检设备360°全角度都可以进行准确定位检测,托盘可以旋转,通过驱动装置使托盘带动待检设备旋转,方便对检测设备的全角度检漏。
为了配合待检设备的360°全角度自传,待检设备与第一气管的连接采用橡胶软管,且富有盈余,橡胶软管可以变换角度,同时第一气管与真空箱上侧壁连通,其与转轴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一气管与真空箱通过旋转连接件旋转连接,在不影响气密性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调整角度,不影响第一气管与待检设备的抽放气。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0,所述托盘42的底部设置有转轴61,所述电机60的输出端与转轴61之间设置有减速箱62。
所述第一气管5和抽气管21分别串接有第一气压计55和第二气压计25。用于检测和显示气压状态。
所述抽气管21串接有波纹管26。用于刚性管的连接补偿和减振。
所述检测器7呈条状,所述检测器7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有多个探头73,所述检测器7设置有光杆71,所述真空箱1设置支架72,所述光杆71与支架72滑动配合。检测器遍布多个探头用于准确定位泄漏位点,通过支架和光杆的滑动配合,可以控制检测器与待检设备的距离,根据不同待检设备的尺寸,调节检测器位置,提高检测准确度。
所述真空箱1设置有泄气管11,所述泄气管11设置有第六阀门12。第六阀门为人工控制阀门,用于平衡真空箱气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包括真空箱(1)、真空泵(2)和氦气罐(3),所述真空箱(1)中放置有待检设备(4);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管(5),所述第一气管(5)与氦气罐(3)和真空泵(2)并联有第二气管(51)和第三气管(52),所述真空泵(2)与真空箱(1)侧壁之间连通有抽气管(21),所述真空泵(2)设置有排气管(22);
所述第二气管(51)串接有第一阀门(53),所述第三气管(52)串接有第二阀门(54),所述抽气管(21)串接有第三阀门(23),所述排气管(22)设置有第四阀门(24),所述排气管(22)与氦气罐(3)之间连通有回气管(31),所述回气管(31)与排气管(22)的连接处位于第四阀门(24)和真空泵(2)之间,所述回气管(31)设置第五阀门(32);
所述真空箱(1)中设置有托盘(42),所述真空箱(1)设置有驱动托盘(42)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托盘(42)的上侧放置待检设备(4),所述第一气管(5)贯穿真空箱(1)上侧壁并与待检设备(4)之间连通橡胶软管(41),所述第一气管(5)与真空箱(1)上侧壁的贯穿部分设置有转动连接件(56);
所述真空箱(1)侧壁对应待检设备(4)设置有检测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0),所述托盘(42)的底部设置有转轴(61),所述电机(60)的输出端与转轴(61)之间设置有减速箱(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5)和抽气管(21)分别串接有第一气压计(55)和第二气压计(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21)串接有波纹管(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7)呈条状,所述检测器(7)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有多个探头(73),所述检测器(7)设置有光杆(71),所述真空箱(1)设置支架(72),所述光杆(71)与支架(72)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箱(1)设置有泄气管(11),所述泄气管(11)设置有第六阀门(12)。
CN202021205217.3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Active CN212539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5217.3U CN212539546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5217.3U CN212539546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9546U true CN212539546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4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5217.3U Active CN212539546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9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24590U (zh) 一种用于氦质谱检漏的加压-抽真空实验装置
CN207540734U (zh) 一种氢气质谱法检漏装置
CN202793702U (zh) 一种用于氦质谱检漏的抽空加压装置
CN103913279A (zh) 利用氦气与空气混合测试油冷器密封性的方法及设备
CN212539546U (zh)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
CN113390586B (zh) 一种压力表用气密检测设备
CN204679222U (zh) 一种气体浓度探测装置
CN204314023U (zh) 一种真空式氦检设备
CN1719218A (zh) 封闭软包装袋密封性能快速检测方法
CN208672247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治具
CN206019949U (zh) 快速精准管材漏点检测仪
CN209783479U (zh) 一种铝塑膜锂电池抽真空密封箱测量装置
CN208155542U (zh) 带内衬橡胶制品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06950016A (zh) 一种用于高压油管高压检漏的装置
CN217505134U (zh) 一种波纹管的密封试验装置
CN204286715U (zh) 一种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CN207717304U (zh) 一种空气泄漏检测仪
CN210893579U (zh) 一种可检测风冷器气密性的装置
CN111735581A (zh) 一种气体自动配比装置及其配比系统
CN109297648B (zh) 一种便于观察的发动机生产检测用气密性测量仪器
CN201163232Y (zh) 一种干式燃气表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08635990U (zh) 气雾剂罐体负压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0375575U (zh) 一种摩托车气缸体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470827U (zh) 一种用于低温多引线接头的漏率检测装置
CN112326129A (zh) 一种自吸气式法兰气密性批量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