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3452U -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3452U
CN212533452U CN202022010477.1U CN202022010477U CN212533452U CN 212533452 U CN212533452 U CN 212533452U CN 202022010477 U CN202022010477 U CN 202022010477U CN 212533452 U CN212533452 U CN 212533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steam
housing
steam genera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04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徐锦锋
徐士军
张宝鸽
杨骏
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104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3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3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3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发生器本体的外壳上的加热组件本体,所述加热组件本体包括加热元件,呈板状结构,用以加热外壳内的液态水以得到蒸汽;所述加热元件固定于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外壳设有的开口处;固定板,固定于外壳外侧并抵靠于加热元件外表面,以形成所述加热元件在外壳表面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及洗衣机。能够稳固快捷地将加热元件安装于发生器本体的外壳的开口处,使得加热元件与外壳共同夹持形成空腔,降低加热元件占用空腔的空间,外壳的空腔利用率高,有利于外壳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装置通过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除污、蒸汽烘干、蒸汽除皱、蒸汽杀菌等功能。现有的蒸汽发生器通常包括外壳和加热元件,外壳用以固定加热元件且形成容纳液态水和蒸汽的腔体。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中,接触加热元件的水受热过程中易在加热元件表面产生水垢;且外壳需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加热元件、液态水、蒸汽,则使得外壳尺寸较大,使得蒸汽发生器尺寸较大,而洗衣机内部空间有限,尺寸偏大的蒸汽发生器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能够稳固快捷地将加热元件安装于发生器本体的外壳的开口处,使得加热元件与外壳共同夹持形成空腔,有利于外壳的小型化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发生器本体的外壳上的加热组件本体,所述加热组件本体包括:
加热元件,呈板状结构,用以加热外壳内的液态水以得到蒸汽;所述加热元件固定于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外壳设有的开口处;
固定板,固定于外壳外侧并抵靠于加热元件外表面,以形成所述加热元件在外壳表面的安装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一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连接于板体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形成所述加热元件外表面的压紧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数目为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加热元件外周侧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外周侧抵靠于所述开口内轮廓,以密封所述加热元件与开口装配处。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位置相对的两第一抵接部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两相对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设有缺口,供所述加热元件的接线端穿过以与外壳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覆盖所述加热元件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设置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发生器本体,所述发生器本体包括:
外壳,设有用以容纳液态水和/或蒸汽的空腔;所述外壳设有开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的加热组件本体;所述加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外壳底部纵向呈扁平状结构,以降低所述空腔底部空间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空腔与所述加热元件位置相对应的腔体周侧侧壁沿气流流动方向外扩。
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出气口、进水口;所述出气口、进水口位于所述外壳顶部。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有若干第一挡板,与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局部包围所述外壳的出气口的第一围壁结构;
所述空腔内的蒸汽接触所述第一围壁结构,所述蒸汽的热量经所述第一围壁结构传导后,液态水分子在所述第一围壁结构表面凝结,以将所述蒸汽中的液态水分子与气态水分子分离,降低所述出气口导出的液态水分子。
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安装槽,用以安装液位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二挡板,与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包围所述安装槽安装的液位传感器外周侧的第二围壁结构,用以阻挡所述空腔内的蒸汽接触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如上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发生器本体;所述发生器本体的进水口与所述洗衣机箱体内的水管相连,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出气口与所述洗衣机内筒相连通,以向所述洗衣机内筒提供蒸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能够稳固快捷地将加热元件安装于发生器本体的外壳的开口处,使得加热元件与外壳共同夹持形成空腔,降低加热元件占用空腔的空间,外壳的空腔利用率高,有利于外壳的小型化设计,降低外壳占用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空间大小,适用范围广;且加热元件呈板状结构,薄且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在一优选方案中,加热组件本体设置于外壳一侧,即开口设置于外壳的侧壁上,以竖向固定加热元件,使得热元件表面积留物在重力作用下落下,进而一定程度降低加热元件表面水垢的积留量。
在一优选方案中,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厚膜加热组件尺寸小,空间利用率高,有利于发生器本体的整体尺寸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缩减了发生器本体整体尺寸,从而减少发生器本体占用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应用范围广。
在一优选方案中,外壳底部纵向呈扁平状结构,以提高注入空腔内的液态水的水位,使得空腔内的液态水与竖向设置于空腔内的加热元件充分接触,提高加热效率。且外壳底部的扁平状结构,一定程度降低外壳尺寸,降低外壳占用衣物处理装置内的空间。
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本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与液位传感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加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用新型的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生器本体;
10、外壳;11、空腔;111、第一空腔;112、第二空腔;12、开口;121、卡接凸起;122、第二抵接部;13、出气口;14、进水口;15、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7、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19、安装槽;
20、厚膜加热组件;21、导热板;22、内绝缘介质层;23、电阻发热层;24、电极端;25、接线组件;251、接线件;252、接地件;26、安装部;
30、第一密封圈;31、第一卡槽;32、第二卡槽;
40、固定板;41、缺口;42、第一抵接部;43、板体;
50、液位传感器;
60、自动温控开关;
70、手动温控开关;
80、第二密封圈;
90、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设置于发生器本体1的外壳10上的加热组件本体,加热组件本体包括:
加热元件,呈板状结构,用以加热外壳10内的液态水以得到蒸汽;加热元件固定于发生器本体1的外壳10设有的开口12处;板状结构的加热元件薄且与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接触面积大,加热速度快;加热元件设置于开口12处,与外壳10共同形成发生器本体1的用以容纳液态水和/或蒸汽的空腔11;
固定板40,固定于外壳10外侧并抵靠于加热元件外表面,以形成加热元件在外壳10表面的安装结构,阻挡加热元件自开口12处脱出,以稳固加热元件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加热组件本体设置于外壳10一侧。即外壳10的侧壁设有开口12,以使得加热组件本体竖向设置,进而使得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在自身重力下落下;其中,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包括积留水、已形成的水垢。随着液态水变成蒸汽,发生器本体1的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量逐渐减少,水位下降,液态水沿着加热元件表面向下流动,同时,加热元件位于水位以上的部位表面残留的水在其自身重力下会逐渐向下流动直至汇入位于空腔11底部的水体中,快速去除因水位下降而积留于加热元件表面的水珠,降低加热元件表面液态水的积留量,一定程度降低加热元件表面形成水垢的量。此外,加热元件表面已产生的水垢,在自身重力下落下,一定程度去除了加热元件表面的水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10所示,固定板40包括连接于板体43的第一抵接部42;第一抵接部42抵靠于加热元件外表面,用于形成加热元件外表面的压紧力,使得加热元件不易自外壳10的开口12处脱出。此外,第一抵接部42使得板体43于加热元件外表面之间留有间距,有利于加热元件外表面的散热。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部42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以稳固板体43与加热元件外表面之间的抵靠力。进一步地,至少两第一抵接部42位置相对,进一步地稳固板体43与加热元件外表面之间的抵靠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加热组件本体还包括设于加热元件外周侧的第一密封圈30;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抵靠于开口12内轮廓,以密封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提高空腔11的密封性,以免漏气漏液。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与开口12轮廓相卡接,以便于加热元件的装卸,便于更换或维修。
进一步地,如图3、图8所示,第一密封圈30内周侧设有第一卡槽31,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设有第二卡槽32,以使第一密封圈30内周侧、外周侧分别与加热元件周侧、外壳10的开口12相卡接,密封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同时便于加热元件的装卸,进而便于加热元件的更换或维修。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的第二卡槽32与外壳10的开口12设有的卡接凸起121相卡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板40的位置相对的两第一抵接部42分别抵靠于第一密封圈30两相对内侧壁,以稳固第一抵接部42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抵靠。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0所示,固定板40设有缺口41,供加热元件的接线端穿过以与外壳10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以便于加热元件的接线。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40覆盖加热元件外表面,以对加热元件进行保护,以免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对加热元件外表面造成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20,厚膜加热组件20加热端表面积大,加热快。具体地,如图6、图7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板21、内绝缘介质层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层(图中未示出),导热板21所在侧朝向空腔11;厚膜加热组件20还包括与电阻发热层23电性连接的电极端24,以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以使电阻发热层23切换通电或断电,即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以开启或关闭电阻发热层23的发热。厚膜加热组件20通电后电阻发热层23发出热量,热量传导至导热板21,使得导热板21温度升高,以对与导热板21相接触的水进行加热,此外,温度升高的导热板21使得导热板21周侧环境空气温度升高,间接对外壳10内的水进行加热。导热板21为导热系数高的绝缘件,在一实施例中,导热板21为不锈钢基板。内绝缘介质层22以保护导热板21不带电,以防导致外壳10内的水带电。外绝缘层使得电阻发热层23外侧与外界绝缘,保证用电安全。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的第一卡槽31用以卡接导热板21外周侧。
此外,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加热组件包括普通加热管、石英加热管、镍铬合金加热丝、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其中,普通加热管易结水垢,加热丝易烧断,使用不安全且使用寿命短;石英加热管易碎、承压低、导热慢、寿命短;镍铬合金加热丝,对水质有严格要求;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具有强电磁辐射,伤害人体健康,且可能会对衣物护理装置内的电子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造成其使用性能的下降。目前用于衣服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若加热组件易结水垢,拆卸衣服处理装置以取出蒸汽发生器进行清理是不现实且难实现的。若加热组件易碎,也无法进行更换。且由于衣物处理装置用于对衣物进行处理,水质没有饮用水水质好,因加热组件对水质的要求而控制水的水质是成本高且不现实的。而本实施例中厚膜加热组件20是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导热板21上依次印刷内绝缘介质层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层而形成,从电阻发热层23到导热板21的热传导距离短,因而热阻小,热响应速度快,且热量能够及时传导走,整个厚膜加热组件20的表面温度不会过高,使用安全性高,且不易结水垢,对水质要求也不高。厚膜加热组件20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导热板21印刷内绝缘介质层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层,通过高温烧结形成,工艺成熟可靠、结构小巧且易清洗。厚膜加热组件20的形状大小可根据需求设定,通过改变导热板21的形成与大小而实现,设计灵活,加热时温度上升快,通电即可进行加热,加热效率快。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设有接线组件25,以与外壳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具体地,接线组件25包括接线件251、接地件252。所述接线件251与厚膜加热组件20的电极端24电性连接,接线件251位于外壳10外部,以便于电极端24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接地件252用以使得厚膜加热组件20与地线电性连接,以防止厚膜加热组件20在工作时发生漏电。接线件251、接地件252均位于外壳10外部,便于厚膜加热组件20与外壳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厚膜加热组件20设有安装部26,用以固定接线组件25。具体地,安装部26为种钉。接线组件25为厚膜加热组件20的加热端,自固定板40的缺口41穿过后与外壳10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组件本体还包括温控开关,用以当加热元件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切断加热元件电源。温控开关固定于固定板40上,以便于安装。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20,温控开关用以当厚膜加热组件20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切断厚膜加热组件20电源。进一步地,温控开关包括自动温控开关60、手动温控开关70。自动温控开关60、手动温控开关70固定于外壳10上,且与厚膜加热组件20的位置相对应。在一实施例中,自动温控开关60内设有可弯曲变形的双金属片,当双金属片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双金属片弯曲变形断开电源;当双金属片温度低于双金属片弯曲变形的温度底限时,双金属片弯曲变形回复后通电,厚膜加热组件20启动。进一步地,自动温控开关为160℃自动温控开关;双金属片温度达到160℃时,双金属片弯曲变形断开电源。手动温控开关70为当检测对象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阈值时自动温控开关60由于失灵或其他因素而未启动,则手动操作温控开关开启断电。如手动温控开关70为当检测对象温度达到190℃时160℃自动温控开关未开启,则手动断电。进一步地,外壳1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外壳10内的温度,当厚膜加热组件20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厚膜加热组件20干烧,外壳10内的温度过高,则通知用户判断是否手动断电。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如图2、图3、图9所示,包括设置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发生器本体1,发生器本体1包括:
外壳10,设有用以容纳液态水和/或蒸汽的空腔11;外壳10设有开口12;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的加热组件本体;加热元件安装于开口12处。固定板40抵靠于加热元件外表面,固定板40可通过卡接、扣接、紧固件连接固定于外壳10上。加热元件与外壳10共同夹持形成空腔11,以降低加热元件占用空腔11的空间,有利于发生器本体1的小型化设计,且便于加热元件的装卸。进一步地,加热元件卡接于开口12轮廓上。进一步地,开口12设有卡接凸起121,用以卡接加热元件,且便于加热元件的装卸。进一步地,加热元件外周侧通过第一密封圈30与卡接凸起121相卡接,以便于加热元件的拆卸的同时提高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开口12外轮廓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抵接部122,以抵靠加热元件外周侧,以稳固加热元件的固定。进一步地,加热元件外周侧设有的第一密封圈30局部与第二抵接部122相抵靠,提高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密封性及安装牢固度。进一步地,固定板40抵靠于第二抵接部122外侧表面,并与第二抵接部122通过紧固件固定。
开口12竖向安装加热元件,以使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在自身重力下落下;具体地,空腔11内的液态水接触加热元件的加热端而受热直至形成蒸汽,蒸汽自外壳10的出气口13导出,通过衣物处理装置内的气体管道导入衣物护理装置的衣物盛放筒内,以对衣物进行蒸汽烘干、蒸汽去污、蒸汽除皱、蒸汽杀菌等需要蒸汽处理的操作。液态水因消耗而水位降低,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在自身重力下落下;其中,加热元件表面的积留物包括积留水、已形成的水垢。随着液态水变成蒸汽,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量逐渐减少,水位下降,液态水沿着加热元件表面向下流动,同时,加热元件位于水位以上的部位表面残留的水在其自身重力下会逐渐向下流动直至汇入位于空腔11底部的水体中,快速去除因水位下降而积留于加热元件表面的水珠,降低加热元件表面液态水的积留量,一定程度降低加热元件表面形成水垢的量。此外,加热元件表面已产生的水垢,在自身重力下落下,一定程度去除了加热元件表面的水垢;此外,当外壳10补充液态水时,水自外壳10的进水口14进入空腔11内,水流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冲刷竖向设置的加热元件表面,一定程度对加热元件表面进行清理,提高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降低因污染而对加热元件的加热性能的影响;
外壳10底部纵向呈扁平状结构,以降低空腔11底部空间横截面积,进而增加注入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水位。具体地,由于外壳10底部纵向呈扁平状结构,空腔11底部空间的宽度较小,向空腔11内注入相同量的液态水的情况下,空腔11底部空间的水位比宽度较大的空间容纳等量液态水的水位高,进而增加空腔11内的液态水与竖向设置于空腔11内的加热元件的接触面积,保证对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充分加热的前提下降低了外壳10的局部尺寸。应当理解,空腔11上部空间尺寸根据衣物处理装置对发生器本体1产生的蒸汽的需求量而定,即当蒸汽需求量不大时,外壳10整体呈扁平状,以降低外壳10占用衣物处理装置的空间;当蒸汽需求量较大时,外壳10仅底部纵向呈扁平状结构,以满足空腔11内水位接触加热元件表面积大小的要求的同时空腔11还有足够的空间用以临时容纳加热所产生的蒸汽。
进一步地,开口12靠近空腔11底壁设置,以使加热元件靠近空腔11底壁安装,以与液态水充分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空腔11与加热元件位置相对应的腔体周侧侧壁沿气流流动方向外扩,以便于气流朝上运动,加快蒸汽流向外壳10的出气口13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腔11包括第一空腔111、第二空腔112;第一空腔111位于第二空腔112下方;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空腔111内;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空腔111内,第一空腔111位于外壳10内部腔体底部,由于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使得第一空腔111的横截面积小,使得液态水进入第一空腔111内后保证一定的水位高度,以增加第一空腔111内的加热元件与液态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加热元件对空腔11内的液态水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宽度的二分之一,以合理布局空腔11内部空间大小。第二空腔112空间可用以临时存储排出外壳10外之前内部的蒸汽。第二空腔112满足临时存储所需量的蒸汽的空间大小,同时还可用以容纳部分液态水;第二空腔112的空间大小以衣物处理装置各程序所需蒸汽量而确定。通过限定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宽度的二分之一,有利于外壳10的小型化设计,且使得空腔11内能够容纳所需量的液态水,且有足够的空间临时存储空腔11内产生的蒸汽,此外空腔11内产生一定量的蒸汽所需的液态水能够保证一定的水位,以与加热元件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腔111的高度大于第二空腔112的高度。进入空腔11内的液态水,填满了第一空腔111后才会进入第二空腔112内,由于第一空腔111宽度小于第二空腔112,同样量的水位于第一空腔111内的水位高于其位于第二空腔112内,增加第一空腔111的高度,一定程度提高空腔11容纳的液态水的水位。进一步地,第一空腔111沿气流流动方向外扩,以便于气流朝上运动,加快蒸汽流向外壳10的出气口13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9所示,外壳10设有的出气口13、进水口14设置于外壳10顶部。具体地,出气口13设置于外壳10顶部,当空腔11内产生的蒸汽上升至外壳10顶部内壁,即可自出气口13排出,且蒸汽在向上运动的速度下能够很快地自出气口13向上排出,一定程度加快排气。若将出气口13设置于外壳10侧壁,则蒸汽上升过程中,部分蒸汽接触出气口13后排出,部分蒸汽仍继续向上流动,出气口13排气速度有所下降。当进水口14设置于外壳10顶部时,增加了进水口14与厚膜加热组件20之间的距离,自进水口14注入的液态水,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增加了水接触加热元件时对加热元件表面的冲击力,提高清洗力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6;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6共同夹持形成空腔11。具体地,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6相卡接或相扣接或紧固件连接,第一壳体15与第二壳体16可拆卸连接,以便清理空腔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外壳10内设有若干第一挡板17,与外壳10内壁形成局部包围外壳10的出气口13的第一围壁结构;
液态水经加热元件加热形成的蒸汽为气态水分子与液态水分子的混合物,若直接从出气口13导出,则蒸汽湿度较高,接触衣物后不利于衣物的干燥过程,进而设置第一围壁结构,空腔11内的蒸汽接触第一围壁结构,蒸汽的热量经第一围壁结构传导后,液态水分子在第一围壁结构表面凝结,以将蒸汽中的液态水分子与气态水分子分离,降低出气口13导出的液态水分子。降低出气口13导出的蒸汽中液态水分子含量,蒸汽中可能仍会含有液态水分子,但液态水分子的量经过降低,降低其对衣物的干燥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地,第一挡板17设置于第一壳体15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9所示,外壳10设有安装槽19,用以安装液位传感器50。液位传感器50自安装槽19伸入空腔11内,以获取外壳10内当前水位信息。进一步地,液位传感器50直接卡接于安装槽19内,以便于外壳10装配液位传感器50。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外壳10内设有第二挡板18,与外壳10内壁形成包围安装槽19安装的液位传感器50外周侧的第二围壁结构,用以阻挡空腔11内的蒸汽接触液位传感器50。蒸汽温度高,以免影响液位传感器50使用寿命。第二挡板18底部与外壳10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以供液态水进入,以便液位传感器50进行水位检测。控制第二挡板18底部与外壳10内壁之间的间距大小,以便液态水与液位传感器50接触的同时,降低蒸汽对液位传感器50的影响。进一步地,第二挡板18设置于第一壳体15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9所示,外壳10设有安装台,安装台设有若干安装孔以形成所述固定部90,通过紧固件将外壳10的安装台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内,进而完成发生器本体1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还设有泄压口(图中未示出),用以于外壳10空腔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定上限时打开泄压口以降低外壳10内部的压力。进一步地,泄压口设有泄压阀,当外壳10空腔内的压力超过泄压阀设定的压力阈值时自动开启泄压,保证外壳10空腔内的压力在压力阈值以下;当外壳10空腔内的压力小于等于泄压阀设定的压力阈值时自动关闭泄压。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垂直设置,因水位下降时积留的水向下流动的速度快,水流流动速度较快,流动的水流对加热元件表面进行清洗的效果较弱。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倾斜设置,沿蒸汽流动方向外扩。以使得因液态水水位下降时,水流沿着加热元件流动,直至汇入水体中,积留的水向下流动的速度略微低于加热元件垂直设置时积留的水向下流动的速度,一定程度对加热元件表面进行清理。此外,加热元件沿蒸汽流动方向外扩,以加快液态水受热形成的蒸汽向上流动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外周侧设有第一密封圈30,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与外壳10设有的开口12周侧轮廓相抵靠,以提高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的密封性。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0设有第二卡槽32,以与开口12设有的卡接凸起121相卡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20,厚膜加热组件20加热端表面积大,加热快。如图2、图3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设有第一密封圈30,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与开口12周侧轮廓相抵靠。增加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与外壳10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空腔11内的液态水或产生的蒸汽自厚膜加热组件20安装处泄露。此外,第一密封圈30具有一定的柔性,发生器本体1在运输、安装等发生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密封圈30向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提供一定的缓冲抗震性能,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不受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8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与第一密封圈30相卡接,以便于厚膜加热组件20与第一密封圈30的装配。具体地,第一密封圈30内侧设有第一卡槽31,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卡入第一卡槽31内,即完成厚膜加热组件20与第一密封圈30的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8所示,厚膜加热组件20周侧设有的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与外壳10的开口12轮廓相卡接。通过第一密封圈30将厚膜加热组件20安装于外壳10的开口12内,安装便捷,且安装时由于第一密封圈30的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不易损坏。具体地,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设有第二卡槽32,以与开口12设有的卡接凸起121相卡接。
进一步地,用以固定发生器本体1的温控开关的固定板40覆盖厚膜加热组件20外表面。厚膜加热组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板21、内绝缘介质层22、电阻发热层23、外绝缘层,导热板21朝向空腔11,则外绝缘层朝向外壳10外部,为了保护厚膜加热组件20同时,避免因外绝缘层外露时因外绝缘层出现损坏而导致漏电的安全隐患,通过固定板40覆盖厚膜加热组件20外表面。进一步地,由于厚膜加热组件20还设有接线组件25,为了便于接线组件25与外壳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固定板40设有缺口41,以使接线组件25的接线件251、接地件252伸出外壳10外。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发生器本体1设有液位传感器50,以获取外壳10内当前水位信息。进一步地,液位传感器50安装于外壳10的安装槽19内。具体地,液位传感器50为高低位液位传感器,其检测端自安装槽19伸入空腔11内,以对外壳10内水位情况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液位传感器50与报警模块电性连接,以当检测到外壳10内当前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50所设定的高液位阈值或低液位阈值时报警,提醒用户调整发生器本体1内的水位情况。在一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50为三针水位开关,三针水位开关为电极式液位开关,具有三个高度不同的极棒,当外壳10内的水触及到三针水位开关的极棒而导电进而检测出信号,也向用户输出当前外壳10内的水位信息。进一步地,三针水位开关与外壳10的装配处设有第二密封圈80,以进行密封,提高外壳10内部的密封性。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如上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发生器本体1;发生器本体1的进水口14与洗衣机箱体内的水管相连,发生器本体1的出气口13与洗衣机内筒相连通,以向洗衣机内筒提供蒸汽。用户开启洗衣机的蒸汽去污或蒸汽烘干或蒸汽除皱或蒸汽杀菌模式,发生器本体1的进水口14开始通入预设定量的水,同时加热元件开启加热,水接触到加热元件而受热形成蒸汽,以向洗衣机内筒提供蒸汽,以实现去污或烘干或除皱或杀菌功能。随着液态水形成蒸汽而消耗,液态水水位下降,液态水沿着加热元件表面落下,同时加热元件表面积留的水沿其表面向下运动,直至汇入水体中,以降低加热元件表面积留的水,一定程度降低其表面水垢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能够稳固快捷地将加热元件安装于发生器本体的外壳的开口处,使得加热元件与外壳共同夹持形成空腔,有利于发生器本体整体尺寸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发生器本体(1)的外壳(10)上的加热组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本体包括:
加热元件,呈板状结构,用以加热外壳(10)内的液态水以得到蒸汽;所述加热元件固定于所述发生器本体(1)的外壳(10)设有的开口(12)处;
固定板(40),固定于外壳(10)外侧并抵靠于加热元件外表面,以形成所述加热元件在外壳(10)表面的安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包括连接于板体(43)的第一抵接部(42);所述第一抵接部(42)用于形成所述加热元件外表面的压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2)的数目为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加热元件外周侧的第一密封圈(30);所述第一密封圈(30)外周侧抵靠于所述开口(12)内轮廓,以密封所述加热元件与开口(12)装配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的位置相对的两第一抵接部(42)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0)两相对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设有缺口(41),供所述加热元件的接线端穿过以与外壳(10)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覆盖所述加热元件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组件(20)。
10.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设置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发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本体(1)包括:
外壳(10),设有用以容纳液态水和/或蒸汽的空腔(11);所述外壳(10)设有开口(12);
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的加热组件本体;所述加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开口(12)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底部纵向呈扁平状结构,以降低所述空腔(11)底部空间横截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1)与所述加热元件位置相对应的腔体周侧侧壁沿气流流动方向外扩。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设有出气口(13)、进水口(14);所述出气口(13)、进水口(14)位于所述外壳(10)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内设有若干第一挡板(17),与所述外壳(10)内壁形成局部包围所述外壳(10)的出气口(13)的第一围壁结构;
所述空腔(11)内的蒸汽接触所述第一围壁结构,所述蒸汽的热量经所述第一围壁结构传导后,液态水分子在所述第一围壁结构表面凝结,以将所述蒸汽中的液态水分子与气态水分子分离,降低所述出气口(13)导出的液态水分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设有安装槽(19),用以安装液位传感器(5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内设有第二挡板(18),与所述外壳(10)内壁形成包围所述安装槽(19)安装的液位传感器(50)外周侧的第二围壁结构,用以阻挡所述空腔(11)内的蒸汽接触液位传感器(50)。
17.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0-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发生器本体(1);所述发生器本体(1)的进水口(14)与所述洗衣机箱体内的水管相连,所述发生器本体(1)的出气口(13)与所述洗衣机内筒相连通,以向所述洗衣机内筒提供蒸汽。
CN202022010477.1U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Active CN212533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0477.1U CN212533452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0477.1U CN212533452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3452U true CN212533452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6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0477.1U Active CN212533452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34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2495A (zh) * 2020-09-15 2022-03-15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WO2022188656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2495A (zh) * 2020-09-15 2022-03-15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WO2022188656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33452U (zh)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WO2013023565A1 (zh) 恒温控制电池组
CN214300822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
CN213113969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214033036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114263026A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114182495A (zh)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组件、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207861892U (zh) 臭氧发生单元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CN212611499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洗衣机
CN211795861U (zh) 一种冷凝盒和应用有该冷凝盒的蒸箱
CN209823633U (zh) 一种全数字化矢量控制型高压大功率变频器
CN212533453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212865346U (zh) 一种衣物护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212611497U (zh) 一种衣物护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110756504A (zh) 热敏开关清洗方法
CN114263024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结构、洗衣机
CN206302333U (zh) 变频器及微波炉
CN212983356U (zh)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114263025A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113832667A (zh) 一种衣物护理装置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208404483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洗碗机洗涤泵
CN207559563U (zh) 新型智能电容器
CN215812975U (zh) 一种户外电表箱
CN114263023A (zh)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结构、蒸汽发生器、洗衣机
CN218307147U (zh) 一种用于箱式ftu的小型除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