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9601U - 一种踏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踏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9601U
CN212529601U CN202022109030.XU CN202022109030U CN212529601U CN 212529601 U CN212529601 U CN 212529601U CN 202022109030 U CN202022109030 U CN 202022109030U CN 212529601 U CN212529601 U CN 212529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edal
parking
pedal arm
brak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90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培兴
张冰
卢双桂
刁剑雄
赵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Liuzhou Wuling Motors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90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9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9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9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所述制动踏板臂上,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和所述制动踏板臂都集成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该踏板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安装时,只需将集成后的安装底板与车辆的底架组装即可,安装难度小。

Description

一种踏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踏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各种小型电动代步工具以及小型非道路低速电动车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低速电动车使用的制动踏板结构为传统汽车的制动踏板结构,容易造成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也容易破坏整车造型,为此,目前出现了专门针对这类低速电动车设计的踏板系统,将行车制动踏板和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踏板臂上,踏板臂安装在车架上,正常行车制动时,只需踩住行车制动踏板即可,需要驻车时,踩住驻车制动踏板,使其上面的挂钩挂接在驻车挂钩板上,以实现驻车制动,同时,驻车解除凸轮通过联动机构与加速器连接,以便于实现通过踩油门踏板自动解除驻车。
该踏板系统踏板臂、驻车挂钩板和加速器等分别安装在车架上,各部件相对零散,集成度不高,安装时对各部件的相对位置有较高的要求,难以实现装配,且需要的安装空间相对也较大,适应性差。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低速电动车的踏板系统,使其结构简单、集成度较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踏板系统,该踏板系统适用于车速较低的电动车,该踏板系统的结构简单,集成度相对较高,安装难度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所述制动踏板臂上,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和所述制动踏板臂都集成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固定架、驻车挂钩和挂钩固定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固装于所述驻车固定架,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驻车固定架相对固定,且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铰接;
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底板铰接,所述挂钩固定板与所述安装底板相对固定;
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能够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并能够带动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挂钩固定板挂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固定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固定架随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朝制动方向转动设定角度,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抵接,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继续向制动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一起向制动方向转动;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以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相对所述行车制动踏板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拉杆,所述驻车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驻车固定架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驻车挂钩固接。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上可拆卸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壁和与两个所述侧架壁固接的底架壁;所述挂钩固定板固接于所述底架壁;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所述侧架壁之间且与两个所述侧架壁铰接;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以在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上还集成有加速踏板结构,所述加速踏板结构包括加速踏板臂,所述加速踏板臂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拉杆、凸轮轴和驻车解除凸轮,所述驻车解除凸轮固定在所述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转动插装于所述支架的两个所述架侧壁,所述凸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联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加速踏板臂铰接,并配置成:所述加速踏板臂朝加速方向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联动拉杆带动所述凸轮轴转动以使所述驻车解除凸轮推动所述驻车挂钩脱离所述挂钩固定板。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具有与所述支架对应的开口,所述支架的两个所述侧架壁固接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方,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封堵所述开口。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开口与所述制动踏板臂接触的部位固接有弹性缓冲垫。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制动踏板臂连接的制动结构,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制动结构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支架、缓冲拉杆和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制动踏板臂铰接,所述缓冲拉杆穿设于所述缓冲支架,所述缓冲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缓冲拉杆上,且一端与所述缓冲支架相抵,并配置成: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缓冲装置拉动所述制动结构,且所述缓冲弹性件处于蓄能状态。
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上安装有制动灯开关,所述制动踏板臂上设有遮挡板,并配置成:所述制动踏板臂处于初始位置,所述遮挡板顶住所述制动灯开关的感应开关,所述制动踏板臂带动所述遮挡板朝制动方向转动,所述制动灯开关的感应开关伸出,发送制动信号至车辆。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踏板系统,行车制动踏板和驻车制动踏板共用一个制动踏板臂,并且将制动踏板臂、行车制动踏板和驻车制动结构都集成在一个安装底板上,该踏板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安装时,只需将集成后的安装底板与车辆的底架组装即可,安装难度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踏板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踏板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踏板系统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所示踏板系统去除安装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踏板系统的安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踏板系统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行车制动踏板、制动踏板臂和驻车制动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加速踏板结构和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踏板系统安装于汽车底架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架01,前隔板011;
安装底板110,安装孔111,开口112,安装座113,折弯部114,踏板臂孔115,支架120,侧架壁121,底架壁122,弹性缓冲垫130;
行车制动踏板200,行车制动踏板套210;
驻车制动踏板310,驻车固定架320,驻车挂钩330,套部331,挂钩固定板340,驻车拉杆350,第一弹性件360;
制动踏板臂410,套管411,遮挡板412,第一轴420,第二轴430,第三轴440,第四轴450,挡板460,第二弹性件470;
加速踏板510,加速踏板臂520,加速控制器530;
联动机构600,联动拉杆610,凸轮轴620,驻车解除凸轮630;
缓冲装置700,缓冲支架710,缓冲拉杆720,缓冲弹性件730;
制动灯开关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踏板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踏板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提供的踏板系统主要用于低速的电动车,此处的低速指的一般是低于50km/h的车辆,当然,若是条件允许也可以用于其他车速范围或其他形式的汽车车辆。
该实施例提供的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200、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410,其中,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310,行车制动踏板200和驻车制动踏板310集成在一个制动踏板臂410上。该踏板系统还包括安装底板110,前述行车制动踏板200、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410都集成在该安装底板110上,该安装底板110具有用于与车辆的车架01(标示于图10中)连接的安装孔111。
该踏板系统将行车制动踏板200和驻车制动踏板310集成在一个制动踏板臂410上,并且将制动踏板臂410、行车制动踏板200和驻车制动结构都集成在一个安装底板上,使得踏板系统的整体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形成一个模块化,安装时,只需将集成有相对制动结构的安装底板110与车辆的底架01组装即可,安装难度小。
为实现各结构在安装底板110上的集成,下面就具体结构做详细介绍。
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7,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踏板系统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所示踏板系统去除安装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踏板系统的安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踏板系统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行车制动踏板、制动踏板臂和驻车制动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固定架320、驻车挂钩330和挂钩固定板340。
其中,驻车制动踏板310固装于驻车固定架320,驻车固定架320与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一端铰接,驻车挂钩330与驻车固定架320相对固定,且与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二端铰接,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二端与安装底板110铰接,挂钩固定板340与安装底板110相对固定,并配置成:踩动驻车制动踏板310时,驻车制动踏板310朝制动方向转动,驻车制动踏板310能够带动制动踏板臂410朝制动方向转动,并能够带动驻车挂钩330与挂钩固定板340挂接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指的是制动踏板臂410的端部的一段区域,以第一端和第二端说明与其相连接的相关部件的位置关系。
该实施例中,行车制动踏板200与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这样,踩动行车制动踏板200时,制动踏板臂410随之朝制动方向转动以实现行车制动。
具体设置时,踩动驻车制动踏板310以带动制动踏板臂410朝制动方向转动通过驻车固定架320的设置来实现,具体地,踩动驻车制动踏板310时,因驻车制动踏板310与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一端铰接,所以,驻车制动踏板310先相对制动踏板臂410绕其铰接轴转动,驻车固定架320随之转动,转动设定角度后,驻车固定架320能够与行车制动踏板200抵接,此时继续踩动驻车制动踏板310,即可带动制动踏板臂410一起朝制动方向转动,同时,驻车挂钩330也随之朝制动方向转动,并能转动至与挂钩固定板340挂接固定的位置,以此实现驻车。
其中,驻车固定架320与行车制动踏板200的相对位置设计能够满足驻车制动的需求即可,如图7所示,驻车固定架320包括支撑固定驻车制动踏板310的平板结构和大致呈三角形的耳板结构,结合图2和图4理解,驻车固定架320随驻车制动踏板310朝制动方向转动时,其三角形的耳板结构的一个角部会朝行车制动踏板200方向转动至与其抵接,与行车制动踏板200抵接后,行车制动踏板200、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410等可以理解为成为一体的刚性结构,继续踩动驻车制动踏板310时,制动踏板臂410及其上的相关结构一起朝制动方向转动。当然,实际设置时,驻车固定架320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只要其相对于制动踏板臂410朝制动方向转动设定角度后能够带动制动踏板臂410一起朝制动方向转动实现驻车制动即可。
具体的,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二端与制动拉索或制动缸连接,制动踏板臂410在行车制动踏板200或驻车制动踏板310的带动下朝制动方向转动时,能够拉动制动拉索或制动缸动作以撑开制动蹄片实现刹车。图中以制动拉索为例示意,下文均以制动拉索为例说明,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与制动踏板臂410连接的制动结构可以为机械式的,也可以为液压式的。
需要说明的是,踩动行车制动踏板200带动制动踏板臂410实现刹车后,施加于行车制动踏板200的力消失后,制动踏板臂410能够回位解除刹车,踩动驻车制动踏板310带动制动踏板臂410实现刹车,其驻车挂钩330与挂钩固定板340挂接固定后,由于驻车挂钩330和挂钩固定板340的机械锁止,制动踏板臂410拉动制动拉索保持在刹车位置以实现驻车功能。
该实施例中,为方便驻车挂钩330随驻车制动踏板310的转动而转动以与与安装底板110相对固定的挂钩固定板340配合,驻车挂钩330具体通过驻车拉杆350与驻车固定架320固接,如4和图7所示,驻车拉杆350的一端与驻车固定架320固接,另一端与驻车挂钩330固接,驻车拉杆350大致沿制动踏板臂410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中,驻车挂钩330还与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二端铰接,能够提高整个结构的集成度。
该实施例中,为保证动作可靠性和相关结构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动踏板臂410具体的截面呈U形结构,可以将其理解为槽形壁结构。
如图4和图7所示,驻车固定架320具体通过穿设于驻车固定架320的三角形耳板和制动踏板臂410的侧壁的第二轴430实现两者的铰接。该具体示例中,驻车固定架32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耳板结构,组装时,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一端位于这两个耳板之间,在驻车固定架320的两个耳板和制动踏板臂410的侧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通孔,第二轴430依次穿设于各通孔,实现驻车固定架320与制动踏板臂410的铰接,第二轴430的轴向位置的限定可以采用常规方式,比如第二轴可以采用销轴的结构形式,其另一端可以通过配合的定位销等实现轴向限位。
具体的方案中,为实现驻车制动踏板310的快速复位,在驻车制动踏板310和行车制动踏板20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360,以在驻车制动踏板310相对行车制动踏板200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
第一弹性件360具体可以为扭簧,其主体套设在第二轴430上,其两个弹脚分别与行车制动踏板200和驻车制动踏板310抵接。
另外,驻车挂钩330具体通过第三轴440与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二端铰接,结合图4和图7,驻车挂钩330上固嵌有套部331,在制动踏板臂410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对应于套部331的通孔,通过穿设于制动踏板臂410和套部331的第三轴440实现驻车挂钩330与制动踏板臂410的铰接。
具体的方案中,为进一步提高踏板系统的集成度和方便安装,前述制动踏板臂410、驻车制动结构的相关结构具体都集成在一个支架120上,该支架120与安装底板110可拆卸固接。
如图6所示,该支架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壁121和与两个侧架壁121固接的底架壁122,可以理解,支架120整体呈U形结构设置。
结合图4和图7,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二端具体与支架120的两个侧架壁121铰接。
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二端设有套管411,如图7所示,该套管411穿设于其两个相对侧壁,并向外突出于其侧壁,在支架120的两个侧架壁12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配合的通孔,结合图3,制动踏板臂410通过穿过支架120的侧架壁121的对应通孔和套管411的第一轴420实现与支架120的铰接。
实际设置时,第一轴420与套管411之间可以设置衬套,一方面耐磨,提高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消除第一轴420与套管411之间的噪音。其中,第一轴420的轴向位置的限定与前述第二轴430类似设置,不再赘述。
具体的,为了实现制动踏板臂410的快速复位,在制动踏板臂410和支架12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470,以在制动踏板臂410朝制动方向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
第二弹性件470具体也可以为扭簧形式,其主体可套设在制动踏板臂410的套管411上,其两个弹脚分别与支架120和制动踏板臂410抵接。
结合图4可以理解,如上组装后,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一端位于支架120的两个侧架壁121之间,因前述驻车挂钩330与制动踏板臂410的铰接结构,驻车挂钩330也位于支架120的两个侧架壁121之间,因此,前述与驻车挂钩330配合的挂钩固定板340可以具体与支架120固接,该示例中,挂钩固定板340具体与支架120的底架壁122固定连接。
如上设计后,驻车制动结构的相关机械锁止结构和制动踏板臂410一起集成在支架120上,可以使整个踏板系统的结构更紧凑,集成度更高。
具体组装时,可先将相关结构与支架120组装后,再将支架120与安装底板110连接,最后整体与车辆的底架01组装,更加方便和快捷。
具体的,在安装底板110上设置有对应于支架120的开口112,支架120具体固接在安装底板110的背面,也就是底部,如图5所示,该示例中,在安装底板110的背面对应于开口112的两个相对侧边固设有安装座113,支架120的两个侧架壁121分别通过紧固件与两个安装座113固接,为方便安装,两个侧架壁121的顶端具有向外翻折的翻折边,如图6所示,具体通过翻折边固定在安装座113上。这样,制动踏板臂410的第一端能够穿过该开口112位于安装底板112的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
为了避免实际应用中灰尘等杂质通过开口112进入驾驶室内,可以设置挡板460,挡板460用于封堵开口112。
具体设置时,挡板460的主体可以与制动踏板臂410连接,随制动踏板臂410一起转动,结合图2和图7,可以在制动踏板臂410的适当位置设置通孔,通过第四轴450穿设于制动踏板臂410和挡板460将挡板460固定在制动踏板臂410上。此时,挡板460能够随制动踏板臂410转动,所以其形状等结构设置与开口112的配合不应当影响制动踏板臂410的转动。
当然,在其他方案中,也可以将挡板460固定在安装底板110上,以封堵开口112,此时,在挡板460上应当设置供制动踏板臂410穿过的缺口,且该缺口不阻碍制动踏板臂410的转动。
具体的方案中,如图1所示安装底板110的开口112与制动踏板臂410接触的部位还固接有弹性缓冲垫130,以缓解制动踏板臂410转动回位时与开口112部位的碰撞,减少对制动踏板臂410的碰撞损伤。
结合图5,具体可以在开口112的对应侧边设置朝安装底板110背面方向折弯的折弯部114,以此作为弹性缓冲垫130的安装部,弹性缓冲垫130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折弯部114上,以便于更换。
实际应用中,踩下驻车制动踏板310实现驻车制动后,需要解除驻车制动时,可以踩住行车制动踏板200,此时在第一弹性件360的作用下驻车制动踏板310可以自动回位,从而通过驻车拉杆350带动驻车挂钩330脱离挂钩固定板340而回位,实现驻车的解除。
请一并参考图8,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加速踏板结构和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安装底板110上还集成有加速踏板结构,其中,加速踏板结构包括加速踏板510、加速踏板臂520和加速控制器530,其中,加速控制器530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在安装底板110的底面也即背面,加速踏板臂520与加速控制器530连接,安装底板110上还设有供加速踏板臂520穿过的踏板臂孔115,加速踏板臂520位于安装底板110上方的一端与加速踏板510固接,踩动加速踏板510是,加速踏板510能够带动加速踏板臂520转动,为便于加速踏板臂520的动作,踏板臂孔115为以长条孔,可结合图2和图5理解。
该实施例中,在加速踏板臂520和支架120之间设有联动机构600,在驻车状态下,还可以通过踩下加速踏板510,在联动机构600的作用下实现驻车的解除。
具体的,联动机构600包括联动拉杆610、凸轮轴620和驻车解除凸轮630,驻车解除凸轮630固定在凸轮轴620上,凸轮轴620转动插装于支架120的两个侧架壁121,如图2、图4和图8所示,凸轮轴620的一端还伸出对应的侧架壁121外与联动拉杆610的一端铰接,联动拉杆610的另一端与加速踏板臂520铰接,并配置成:加速踏板臂520朝加速方向转动,能够通过联动拉杆610带动凸轮轴620转动以使驻车解除凸轮630推动驻车挂钩330脱离挂钩固定板340。
如此,在驻车状态下,可以直接踩动加速踏板510,以解除驻车制动。
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在制动踏板臂410和制动拉索之间还设有缓冲装置700,传递至制动踏板臂410的踏板力通过缓冲装置700传递至制动拉索,在缓冲装置700的缓冲作用下,不管是急踩刹车还是慢踩刹车,都不会有生硬感,能够提高刹车的舒适度。
具体的,缓冲装置700包括缓冲支架710、缓冲拉杆720和缓冲弹性件730,其中,缓冲支架710的一端与制动踏板臂410铰接,另一端为封闭结构,缓冲支架710形成一个容纳缓冲弹性件730的空间,缓冲拉杆720的一端穿过缓冲支架710的封闭段位于其空间内,缓冲弹性件730具体为弹簧的形式,套设在缓冲拉杆720位于缓冲支架710的空间内的部分,以使得弹簧的一端与缓冲支架710的封闭端抵接,另一端可通过螺栓等限制其与缓冲拉杆720的相对位置,如图9所示。缓冲拉杆720的另一端与制动拉索连接。
结合图1,当制动踏板臂410朝制动方向转动时,拉动缓冲拉杆720,弹簧受压,以缓解传递至制动拉索的力,复位时,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也能缓解传递至制动拉索的力。
实际设置时,缓冲弹性件730与缓冲拉杆720和缓冲支架710的相对位置等也可以不设为图9中所示,只要制动踏板臂410在朝制动方向转动时,缓冲弹性件730能够处于蓄能状态即可。
该实施例中,在安装底板110上还安装有制动灯开关800,制动踏板臂410对应设有遮挡板412,并配置成:制动踏板臂410处于初始位置,即非制动状态,遮挡板412顶住制动灯开关800的感应开关,制动灯开关800不输出制动信号,制动踏板臂410带动遮挡板412朝制动方向转动时,制动灯开关800的感应开关不受遮挡板412的阻碍,可以伸出,向车辆发送制动信号,以使驾驶员获知车辆状态。
请参考图10,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踏板系统安装于汽车底架的局部示意图。该踏板系统将制动相关结构及加速踏板结构都集成在安装底板110上,通过安装底板110实现踏板系统与车架01的组装,如图10所示,该种方式,无需在车架01的前隔板011上设置开口等结构与制动相关结构配合,安装更方便,同时可以避免车外积水等杂物通过前隔板进入驾驶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踏板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所述制动踏板臂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和所述制动踏板臂都集成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固定架、驻车挂钩和挂钩固定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固装于所述驻车固定架,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驻车固定架相对固定,且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铰接;
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底板铰接,所述挂钩固定板与所述安装底板相对固定;
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能够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并能够带动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挂钩固定板挂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固定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固定架随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朝制动方向转动设定角度,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抵接,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继续向制动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一起向制动方向转动;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以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相对所述行车制动踏板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拉杆,所述驻车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驻车固定架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驻车挂钩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上可拆卸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壁和与两个所述侧架壁固接的底架壁;所述挂钩固定板固接于所述底架壁;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所述侧架壁之间且与两个所述侧架壁铰接;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以在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上还集成有加速踏板结构,所述加速踏板结构包括加速踏板臂,所述加速踏板臂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拉杆、凸轮轴和驻车解除凸轮,所述驻车解除凸轮固定在所述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转动插装于所述支架的两个所述架侧壁,所述凸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联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加速踏板臂铰接,并配置成:所述加速踏板臂朝加速方向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联动拉杆带动所述凸轮轴转动以使所述驻车解除凸轮推动所述驻车挂钩脱离所述挂钩固定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具有与所述支架对应的开口,所述支架的两个所述侧架壁固接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方,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封堵所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制动踏板臂接触的部位固接有弹性缓冲垫。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制动踏板臂连接的制动结构,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制动结构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支架、缓冲拉杆和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制动踏板臂铰接,所述缓冲拉杆穿设于所述缓冲支架,所述缓冲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缓冲拉杆上,且一端与所述缓冲支架相抵,并配置成: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缓冲装置拉动所述制动结构,且所述缓冲弹性件处于蓄能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上安装有制动灯开关,所述制动踏板臂上设有遮挡板,并配置成:所述制动踏板臂处于初始位置,所述遮挡板顶住所述制动灯开关的感应开关,所述制动踏板臂带动所述遮挡板朝制动方向转动,所述制动灯开关的感应开关伸出,发送制动信号至车辆。
CN202022109030.X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踏板系统 Active CN212529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9030.XU CN212529601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踏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9030.XU CN212529601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踏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9601U true CN212529601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9030.XU Active CN212529601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踏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9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5489B2 (en) Pedal displacement prevention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and a vehicle thereof
US6742411B2 (en) Brake pedal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vehicle
JPH115517A (ja) 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ペダル装置
JPH11198775A (ja) 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ペダル装置
EP1110791B1 (en) Pedal box for vehicle etc.
CA2394509A1 (en) Motor vehicle brake or clutch pedal
CN112046450A (zh) 一种踏板系统
JP3804372B2 (ja) 自動車のペダル支持構造
CN212529601U (zh) 一种踏板系统
JP4006676B2 (ja) ペダル支持構造
JP3459378B2 (ja) 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ペダル装置
JP3932702B2 (ja) ペダルブラケットの構造
CN111959404A (zh) 尾门蹬车辅助装置及尾门总成
JP2959235B2 (ja) ペダル装置
JP4040763B2 (ja) 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14240754U (zh) 驻车操纵机构
CN217029908U (zh) 一种驻车机构及变速器
JP3652158B2 (ja) アクセルペダル取付構造
JP2006151167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ペダル装置
JPH0523211B2 (zh)
JP2000272356A (ja) キャブオーバ型車両の衝突安全装置
JP4385904B2 (ja) 自動車のペダル支持構造
US20040211287A1 (en) Cantilever-style pedal assembly
KR101033949B1 (ko) 자동차의 주브레이크를 이용한 주차브레이크 장치
JPS613188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