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0786U - 一种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0786U
CN212520786U CN202020292772.8U CN202020292772U CN212520786U CN 212520786 U CN212520786 U CN 212520786U CN 202020292772 U CN202020292772 U CN 202020292772U CN 212520786 U CN212520786 U CN 212520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sensor package
assembly
guid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27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家祺
徐晟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27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0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0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0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了一种雾化装置。所提出的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支架、传感器封装件、电源组件外壳。所述电池支架包括所述导引肋条。所述传感器封装件与所述电池支架连接,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具有通气总成。所述电源组件外壳经设置容纳所述电池支架和所述传感器封装件,其中所述电源组件外壳具有穿孔,所述传感器封装件的通气总成经由所述穿孔与外部连通,其中所述导引肋条朝向所述电源组件外壳的内壁面延伸,以形成气流通路,且所述气流通路与所述传感器封装件的所述通气总成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新型大体上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供可吸入气雾(aerosol)之雾化装置(vaporization device)。
背景技术
电子烟系一种电子产品,其将可雾化溶液加热雾化并产生气雾以供用户吸食。近年来,各大厂商开始生产各式各样的电子烟产品。一般而言,一电子烟产品包括外壳、储油室、雾化室、加热组件、进气口、气流通道、出气口、电源装置、感测装置及控制装置。储油室用于储存可雾化溶液,加热组件用于将可雾化溶液加热雾化并产生气雾。进气口与雾化室彼此连通,当使用者吸气时提供空气给加热组件。由加热组件产生之气雾首先产生于雾化室内,随后经由气流通道及出气口被使用者吸入。电源装置提供加热组件所需之电力,控制装置根据感测装置侦测到的用户吸气动作,控制加热组件的加热时间。外壳则包覆上述各个组件。
现有的电子烟产品存在不同的缺陷。举例言之,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产品可能为了减少组件数目而造成组装良率不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产品可能为了减少组件数目反而使组件制造成本上升。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产品可能未考虑气雾的高温问题,造成使用者灼伤的潜在危机。
此外,电子烟装置在重复性的使用上往往具有一些限制包括:需要对其烟油进行更换或填充、操作复杂、烟油溢漏、烧焦、电池寿命短缺以及价格昂贵等,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不良的使用者体验。
因此,本揭露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之雾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提出一种雾化装置。所提出的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支架、传感器封装件、电源组件外壳。电池支架包括导引肋条。传感器封装件与电池支架连接,其中传感器封装件具有通气总成。电源组件外壳经设置容纳电池支架和传感器封装件,其中电源组件外壳具有穿孔,传感器封装件的通气总成经由穿孔与外部连通,其中导引肋条朝向电源组件外壳的内壁面延伸,以形成气流通路,且气流通路与传感器封装件的通气总成连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提出一种雾化装置。所提出的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支架及电源组件外壳。电池支架的两侧包括导引肋条。电源组件外壳具有穿孔,其中电源组件外壳经设置以容纳电池支架,导引肋条朝向电源组件外壳的内壁面延伸,以形成气流通路,且其中气流通路经由穿孔与外部连通。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以下详细描述容易理解本新型的各方面。应注意,各种特征可能未按比例绘制,且各种特征的尺寸可出于论述的清楚起见而任意增大或减小。
图1A及图1B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分解图。
图2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正视图。
图3A说明沿图2的割线A-A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截面图。
图3B说明图2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的上视图。
图4A说明图2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第一侧的立体图。
图4B说明图2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第二侧的立体图。
图5A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前视图。
图5B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上视图。
图6A说明沿图5B的割线B-B的传感器封装件的截面图。
图6B说明沿图5B的割线C-C的传感器封装件的截面图。
图6C说明沿图5A的割线D-D的雾化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贯穿图式和详细描述使用共同参考标号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根据以下结合附图作出的详细描述,本新型的特点将为清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内容提供用于实施所提供的标的物的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实施例或实例。下文描述组件和布置的特定实例。当然,这些仅是实例且并不意图为限制性的。在本新型中,在以下描述中对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上的形成的参考可包含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形成的实施例,并且还可包含额外特征可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可不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本新型可能在各个实例中重复参考标号和/或字母。此重复是出于简化和清楚的目的,且本身并不指示所论述的各种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下文详细论述本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应了解,本新型提供了可在多种多样的特定情境中实施的许多适用的概念。所论述的特定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且并不限制本新型的范围。
图1A及1B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雾化装置100可包含储油组件100A及电源组件100B。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及电源组件100B可设计为一个整体。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及电源组件100B可设计成分开的两组件。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可设计成可移除式地与电源组件100B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可设计成一部分收纳于电源组件100B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与电源组件外壳13可以使用相同材质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与电源组件外壳13可以使用不同材质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可使用塑料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可透光。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可使用塑料材料制成。
储油组件100A可包含烟嘴盖(mouthpiece)1、油杯2、密封组件3、加热组件顶盖4、导油组件5、加热组件6、储油组件底座密封组件7及储油组件底座8。
在某些实施例中,烟嘴盖1与油杯2可以是分开的两个组件。在某些实施例中,烟嘴盖1与油杯2可以一体成形。图5B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上视图。如图1A、1B及5B所演示,嘴盖1具有孔1h1。孔1h1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雾化装置100产生的气雾可经由孔1h被使用者吸食。
如图1A及1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烟嘴盖1包含插管1t1,插管1t1与孔1h1 连接。插管1t1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插管1t1包括部分1t11及部分1t12,部分1t11 位于部分1t12的上方。
密封组件3可以套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1上。密封组件3可以抵着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2。密封组件3与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1具有相似外型。密封组件3 可包含管3t1。管3t1可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密封组件3可包含孔3h1及3h2,分别与加热组件顶盖4具有的管4t1及4t2的纵轴对准。
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3具有环状外型。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3可具有其他外型。密封组件3可以具有可挠性。密封组件3可以具有延展性。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3可以包含硅胶材质。
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3可具有20至40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3可具有40至60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3可具有60至75之间的硬度。此处采用的硬度单位为邵氏硬度A型(Shore Hardness A;HA)。
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1可包含孔4h1。孔4h1可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1可包含空腔4v1(图1B),其中空腔4v1由部分41及加热组件顶盖 4的中央板4b1界定。空腔4v1可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
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2可包含空腔4v2,其中空腔4v2由部分42及加热组件顶盖4的中央板4b1界定。空腔4v2可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
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1可包含管4t1及4t2,油杯2内的烟油可与管4t1及4t2 接触。管4t1及4t2可构成烟油通道。
加热组件顶盖4可以包含塑料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以包含聚丙烯(PP)、高压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以包含硅胶材质。
加热组件顶盖4与密封组件3可以使用相同材料制成。加热组件顶盖4与密封组件3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制成。加热组件顶盖4与密封组件3可以包含不同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的硬度可以大于密封组件3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具有65至75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具有75至 85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具有85至90之间的硬度。此处采用的硬度单位为邵氏硬度A型(Shore Hardness A;HA)。
导油组件5可设置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2内。导油组件5可设置于加热组件6的上方。导油组件5可接触加热组件顶盖4的管4t1及4t2一端的开口。导油组件5可与加热组件顶盖4的中央板4b1接触。导油组件5可与加热组件6接触。
导油组件5与加热组件顶盖4的中央板4b1具有相似外型。导油组件5的宽度可以大体等于或小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中央板4b1的中段的宽度以避免阻碍气雾通道。
导油组件5的材质可以是高分子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油组件5可包含聚乙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油组件5可包含聚丙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油组件5具有亲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油组件5的材质可以是无纺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可以包含棉芯材质。
导油组件5可以避免从管4t1及4t2下流的烟油直接冲击加热组件6。导油组件5 可以适当吸附从管4t1及4t2下流的烟油。导油组件5可以使烟油更均匀地分布至加热组件6。
加热组件6可设置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部分42内。加热组件6可与导油组件5相邻。加热组件6可与导油组件5接触。
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6可以包含棉芯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6可以包含无纺布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6可以包含陶瓷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6可以包含棉芯、无纺布或陶瓷之组合物。
加热组件6包括加热线路61。加热线路61可以缠绕加热组件6的一部分。加热线路61可以缠绕加热组件6的中心部分。经由向加热线路61提供电源,雾化装置100可使加热组件6温度上升。
加热线路61可包含金属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线路61可包含银。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线路61可包含铂。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线路61可包含钯。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线路61可包含镍。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线路61可包含镍合金材料。
密封组件7可以套于储油组件底座8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具有环状外型。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可具有其他外型。密封组件7可以具有可挠性。密封组件7可以具有延展性。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可以包含硅胶材质。
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可具有20至40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可具有40至60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可具有60至75之间的硬度。此处采用的硬度单位为邵氏硬度A型(Shore Hardness A;HA)。密封组件7可安置于油杯2与储油组件底座8之间以避免烟油流向电源组件9影响其运作。
储油组件底座8可与加热组件顶盖4接触。储油组件底座8可包含管8t1及8t2,其中管8t1及8t2具有凹座用以放置加热组件6。储油组件底座8的管8t1及8t2可包含定位结构。储油组件底座8的定位结构可分别与加热组件顶盖4的定位结构彼此相对接合,可进一步加强储油组件底座8与加热组件顶盖4彼此的稳定设置。
储油组件底座8包括孔8h1及孔8h2。孔8h1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加热线路61 延伸穿过孔8h2以与设置于电源组件100B的电池组件9形成电连接。
储油组件底座8包含凸部8p1及凸部8p2。凸部8p1及凸部8p2可与电源组件100B 的电池组件9接触。凸部8p1及凸部8p2使储油组件底座8的本体可与电池组件9分隔开。凸部8p1及凸部8p2使储油组件底座8可与电池组件9之间保持空隙。储油组件底座8与电池组件9之间存在空隙可使气流有效通过。凸部8p1及8p2可以是长方体。凸部 8p1及凸部8p2可以是任何形状。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底座8可包含更多凸部。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底座8可包含较少凸部。
电源组件100B可包含电池组件9、传感器10、电池支架11、传感器封装件12、电源组件外壳13及透光件14。电池组件9、传感器10、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 可通过开孔13h1设置于电源组件外壳13内。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为一体成形,以形成一体的电源组架16。由于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 12为一体成形,可简化制造步骤,并可节省材料的使用。然而,在其他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可为二组件,其分开制造并再组装于一起。
电池组件9可设置于电池支架11所形成的电源槽11i中。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9可以是电池。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9可以是可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9可以是一次性电池。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00B可包含一吸油组件9A,其包覆于电池组件9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吸油组件9A可完全包覆电池组件9。在某些实施例中,吸油组件9A 可仅包覆电池组件9邻近于储油组件100A的一侧。吸油组件9A举例来说可以包含棉芯材质,可以吸附烟油。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可以包含无纺布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利用贴附组件将吸油组件9A贴附于电池组件9上。贴附组件例如是单面或双面胶带。举例来说,组装者可使用单面胶带,以缠绕于吸油组件9A、电池组件9及电池支架11上,进而同时将吸油组件9A、电池组件9及电池支架11固定。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利用黏着组件将吸油组件9A贴附于电池组件9上。黏着组件例如是黏着剂。
图2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正视图。图3A说明沿图2的割线A-A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截面图。图 3B说明图2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的上视图。图4A说明图2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第一侧12s1的立体图。图4B说明图2的电源组架的电池支架及传感器封装件的第二侧12s2的立体图。
电池支架11包括顶架110、侧架112、114及底架116。二个侧架112、114分别连接顶架110及底架116的相对两端,以共同形成电源槽11i。在某些实施例中,二个侧架112、114分别包括导引肋条11r1、11r2。导引肋条11r1、11r2分别沿着侧架112、114 向外突出(可参图3B)。也就是说,当电池支架11收纳于电源组件外壳13时,导引肋条 11r1、11r2分别朝向电源组件外壳13的内壁面延伸。此外,导引肋条11r1、11r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顶架110及底架116。图6C说明沿图5A的割线D-D的雾化装置的部分截面图。如图6C所演示,导引肋条11r1、11r2可抵靠电源组件外壳13的内壁面,以强化电池支架于电源组件外壳13内的稳固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引肋条11r1、11r2位于电源组件100B中较狭窄的两侧。
电池支架11的一侧边与电源组件外壳13的内壁形成气流通路。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引肋条11r1、11r2亦可将侧架112、114及电源组件外壳13之间的空隙区隔成二气流通路。气流通路位于电池支架11的侧架112、114的外侧。气流通路可自底架116旁的空隙延伸至顶架110旁的空隙,如图4B所演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更包括凸板11p1及凸板11p2。凸板11p1及凸板11p2分别位于顶架110的相对两侧边。凸板11p1及凸板11p2朝向储油组件底座8延伸。凸部 8p1及凸部8p2皆位于凸板11p1及凸板11p2之间。凸板11p1及凸板11p2可与储油组件底座8接触。凸板11p1及凸板11p2可使储油组件底座8与电池组件9分隔开。此作用与凸部8p1及凸部8p2之作用类似。凸板11p1及凸板11p2使储油组件底座8可与电池组件9之间保持空隙。储油组件底座8与电池组件9之间存在空隙可使气流有效通过。凸板11p1及凸板11p2与凸部8p1及凸部8p2的位置错开,且凸板11p1及凸板11p2亦可导引气流至储油组件底座8的管8t1及8t2。凸板11p1及凸板11p2可以是T字形,以提升二相互垂直方向的支撑能力。更详细来说,在某些实施例中,T字形凸板11p1及凸板11p2 的横顶板沿着雾化装置100的侧边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而T字形凸板11p1及凸板11p2 的直底板朝向雾化装置100的中心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T字形凸板11p1及凸板11p2 的直底板不干涉管8t1及8t2的流道。此外,凸板11p1及凸板11p2可以是任何形状。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可包含更多凸板。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可包含较少凸板,且设置于不同的位置。
传感器封装件12的顶侧可连接电池支架11的底架116。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封装件12包含框架12b1、基板12b2、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及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及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彼此相对应(如图3A所示)。基板12b2位于框架12b1内。基板12b2相对于框架12b1而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12s1(如图4A所示)及第二侧12s2(如图4B所示)。如图4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基板12b2与框架 12b1之间可形成凹槽12f。凹槽12f的形成可有效减少重量,以更一部地降低材料成本。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位于第一侧12s1且可自基板12b2向外垂直延伸。透光件容置槽体 12a2位于第二侧12s2且可自基板12b2向外垂直延伸。同时,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的延伸方向可与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的延伸方向完全相反。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与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大致上为圆柱形,以与传感器10及透光件14的圆柱(或称圆盘)形状相对应。在某些实施例中(未绘示),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与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可为其他的形状,以与传感器10及透光件14的形状相对应。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与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彼此连通,以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1。当传感器10及透光件14设置于容置空间s1时,传感器10及透光件14之间仍形成一间隙,以形成子空间S2(如图6B所示)于容置空间S1内。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及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的顶端的侧向形状及高度可根据电源组件外壳13的形状而调整。如图3A所示,举例来说,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的高度朝向传感器封装件12的底侧略微减少,以对应于电源组件外壳13的锥形底部。在某些实施例中,透光件14可与传感器封装件12一体成形。
电源组件外壳13为扁长形,而使电源组件外壳13具有狭窄的相对两侧以及宽扁的相对两侧。传感器10及透光件14分别面对位于宽扁的相对两侧。
传感器封装件12的内部具有一通气总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总成包括进气孔12h1、导引出气孔12h2、传感出气孔12h3及气流通道12c。进气孔12h1、导引出气孔12h2、传感出气孔12h3及气流通道12c形成于框架12b1及基板12b2内。进气孔 12h1、导引出气孔12h2及传感出气孔12h3分别连接气流通道12c,以使彼此相互连通。如图1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孔12h1位于传感器封装件12的底侧,也就是进气孔12h1所设置的底侧是位于传感器封装件12连接电池支架11的相反侧。如图2、 3A及6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2c为直圆柱状。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气孔12h1及传感出气孔12h3分别位于气流通道12c的相对两侧,且传感出气孔12h3连通于传感器10及透光件14之间形成间隙的子空间S2。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引出气孔 12h2形成于基板12b2的第一侧12s1或第二侧12s2上(也就是较宽扁的相对两侧)。且导引出气孔12h2位于气流通道12c的中段,而形成于进气孔12h1及传感出气孔12h3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导引出气孔12h2与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皆形成于第一侧12s1上。在某些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导引出气孔12h2与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 皆形成于第二侧12s2上。如此,气流可自进气孔12h1进入传感器封装件12,接着气流可经由气流通道12c而分别自导引出气孔12h2及传感出气孔12h3流出传感器封装件12。
为降低气流流动时所产生的噪音,可将导引出气孔12h2调整至较小的孔径。举例来说,导引出气孔12h2的直径可以是1.0至1.2公厘(mm)的范围内。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引出气孔12h2的直径大致上可以是1.05mm。如此的孔径设计,可以降低气流的声音,以避免使用时产生不预期的声音。
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封装件12更可包含凸柱12d1。凸柱12d1自传感器封装件12向外延伸。进气孔12h1形成于凸柱12d1上,且气流通道12c贯穿凸柱12d1。此外,如图1B所演示,凸柱12d1对应于电源组件外壳13的穿孔13h2,以使进气孔12h1与外界相连通。
如图1A及1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封装件12更可包含密封环15。密封环15套设于凸柱12d1上,且密封环15夹设于框架12b1与电源组件外壳13的穿孔 13h2之间。密封环15用以加强传感器封装件12与电源组件外壳13之间的稳固耦合,并用以密封传感器封装件12与电源组件外壳13之间的间隙。如图5A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的穿孔13h2位于中央轴CL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的穿孔13h2偏移于中央轴CL。
如图2、4A及4B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封装件12的相对两侧边可具有凹形导引部12r1、12r2。凹形导引部12r1、12r2分别朝向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与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向内凹陷。导引出气孔12h2可与凹形导引部12r1、12r2及电源组件外壳1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连通。凹形导引部12r1、12r2的一端连接于导引肋条11r1、 11r2位于底架116的一端。如图2及3A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封装件12更可包含板件12b3。板件12b3位于第一侧12s1,板件12b3并自基板12b2向外延伸至电源组件外壳13。导引出气孔12h2位于板件12b3及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之间。当气流自导引出气孔12h2流出时,气流可由板件12b3及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的外壁面提供的导引,而使气流流动至传感器封装件12相对两侧边的凹形导引部12r1、12r2。
如图4A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封装件12的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具有一开槽12e1。开槽12e1面向电池支架11并与电源槽11i连通。当传感器10装设于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时,电源线(未绘示)可通过开槽12e1而自电池组件9及/或储油组件 100A电性连接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内的传感器10。
如图2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封装件12更可包含定位块12p3、12p4。定位块12p3、12p4位于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及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内的容置空间S1内,定位块12p3、12p4并自容置空间S1周围的内壁面向中心延伸,以区隔传感器容置槽体 12a1及透光件容置槽体12a2。通过定位块12p3、12p4的设置,可使传感器10及透光件14设置于所期望的位置,并形成具有间隙的子空间S2,如图6B所演示。如图2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定位块12p3、12p4的数目可为二,且分别自传感器封装件12的相对两侧边向内延伸。在某些实施例中,定位块12p3、12p4的形状可以是弧形。
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可以包含塑料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可以包含聚丙烯(PP)、高压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 等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可以包含硅胶材质。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可以包含透光材质。
参阅图1B,传感器10可包含发光组件101。当传感器10感应的参数数值到达或低于一定阈值后,传感器10会驱动发光组件101发光。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1 发出的光经由包含透光材质的电源组件外壳13是可视的(visible)。透光件14可以包含透光材质。透光件14可以包含硅胶材质。
如图1A、1B及6B所演示,发光组件101发出的光可以穿透包含透光材质的传感器封装件12。包含透光材质的透光件14可以使发光组件101发出的光更均匀散布。在某些实施例中,透光件14更可包含主体140及导光柱体141。主体140及导光柱体141 彼此相接。导光柱体141自主体140朝向发光组件101延伸,以使导光柱体141位于主体140与发光组件101之间。发光组件101发出的光线可先进入导光柱体141,光线再进入透光件14的本体内进行折射,以使含透光材质的电源组件外壳13。主体140具有顶部,顶部远离于导光柱体141,主体140的顶部可与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的边缘齐平,以共同对应电源组件外壳13的内壁面的形状。当透光件14装设于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 时,可形成马鞍状(saddle shape)。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光柱体141可直接接触发光组件 101,如此更可强化光线的传递。
电源组件外壳13可与储油组件100A的油杯2彼此相对接合。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可与储油组件100A的油杯2机械耦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电源组件外壳13与储油组件100A接合时,电源组件外壳13包覆大部分的储油组件100A。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中仅有烟嘴盖1暴露于外界。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至少一部分由透光材质所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全部为透光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的一部分为透光材质,且所述透光材质部分对应于透光件14的主体140。举例来说,电源组件外壳 13对应于透光件的材质为透光材质。换句话说,透光件14经设置对应电源组件外壳13 的由透光材质所制成的部分。举例来说,电源组件外壳13的材质包含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此外,电源组件外壳13的至少二部分可分别包含不同的颜色及形状,例如利用着色涂布的方式形成不同的色块。故当光线穿透电源组件外壳13的至少二部分时,可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举例来说,如图1B所演示,电源组件外壳13包含第一部分13t1及第二部分13t2。第一部分13t1大致上可为透光的白色。电源组件外壳13对应透光件14 的第二部分13t2可为一红色的三角形区域。当发光组件101发光而使透光件14发亮时,透光件14的光线可使电源组件外壳13对应透光件的第二部分13t2(红色三角形区域)发亮。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中第二部分13t2附近的部分亦可同时发亮。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3t1可为不透光的材质,第二部分13t2为可透光的材质。如此,当发光组件101发光而使透光件14发亮时,只有第二部分13t2会发光。第一部分 13t1与第二部分13t2的面积、比例和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3t2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多角形、圆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占有雾化装置100的大部分的外表面积。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占有雾化装置100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表面积。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外壳13占有雾化装置100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表面积。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电源组件外壳13皆为透光材质且当发光组件101发光时,雾化装置100的大部分的外表面积(也就是电源组件外壳13的外表面积)皆会发亮,进而提升雾化装置100的整体视觉感受。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亦可包含透光材质。当发光组件101发出光线时,光线亦可通过电池支架11及传感器封装件12而使电源组件外壳13发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0可以是一气流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0可以是一气压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0可以是一声波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0可以是一声波接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0可以是一麦克风。
请参照图1A及1B,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杯2的内壁、烟嘴盖1的插管1t1的外壁及加热组件顶盖4界定储存舱30。可雾化材料可储存于储存舱30中。可雾化液体可储存于储存舱30中。可雾化材料可以是一种液体。可雾化材料可以是一种溶液。在本申请后续段落中,可雾化材料亦可称为烟油。烟油系可食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烟油可经由加热组件顶盖4的管4t1或4t2流至导油组件5。烟油可均匀分布于导油组件5。导油组件5与加热组件6接触可使烟油导向加热组件6。由电池组件9提供功率使加热线路61温度升高,而雾化加热组件6沾上的烟油被雾化产生气雾。
储油组件底座8的管8t1及管8t2用以安置并固定加热组件6,使加热组件顶盖4 的中央板4b1、导油组件5及加热组件6紧密相邻。
烟嘴盖1的插管1t1的部分1t12安置于密封组件3的管3t1中。烟嘴盖11的管1t1 的部分1t12安置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孔4h1中。插管1t1的部分1t12与加热组件顶盖4 的空腔4v1连通(参图1B)。插管1t1的部分1t12与空腔4v1相接处不具有明显的界面。
图5A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前视图。图5B说明根据本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上视图。图6A说明沿图5B的割线B-B的传感器封装件的截面图。图6B说明沿图5B的割线C-C的传感器封装件的截面图。其中,图4A、6A、6B 显示了雾化装置10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首先气流P1自电源组件外壳13的穿孔13h2 及传感器封装件12的进气孔12h1进入电源组件100B中。气流P1进入气流通道12c后,可通过导引出气孔12h2及传感出气孔12h3而分支成第一分支气流P2及第二分支气流 P3。第一分支气流P2自导引出气孔12h2离开框架12b1后,第一分支气流P2可通过板件12b3及传感器容置槽体12a1的导引,而使第一分支气流P2流动至传感器封装件12 相对两侧边的凹形导引部12r1、12r2(如图4A所演示)。接着第一分支气流P2再经由导引肋条11r1、11r2所形成的气流通路,第一分支气流P2于电池支架11与电源组件外壳 13之间的空隙(即气流通路)再流动至储油组件底座8的孔8h1。
另外,第二分支气流P3自传感出气孔12h3流出至子空间S2后且传感器10感测到第二分支气流P3后(或是有气压差或声波时),传感器10可使发光组件101发光,进而通过使透光件14而使电源组件外壳13发光。另外,传感器10亦可将启动讯号传送至加热组件6,以进行加热。接着,第二分支气流P3可通过开槽12e1而流出至传感器封装件12外,且第二分支气流P3可继续朝向储油组件底座8流动。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分支气流P3亦可流动至导引肋条11r1、11r2所形成的气流通路,并又第一分支气流 P2再一次聚合。此外,由于框架12b1抵靠于电源组件外壳13的内壁面,且通过密封环 15的设置,气流不会回流至电源组件外壳13的底部而自穿孔13h2流出。
当第一分支气流P2进入储油组件底座8后,第一分支气流P2进入加热组件顶盖4的空腔4v2与加热组件6接触,加热组件6上吸附的烟油经过加热线路61加热后在空腔4v2内产生气雾P2'。如图6B,所示气雾P2'自加热组件顶盖4的空腔4v2绕过导油组件5及中央板4b1流向加热组件顶盖4的空腔4v1。气雾P2'自空腔4v1经由插管1t1 流向孔1h1供使用者吸食。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4v1与空腔4v2气体连通。
第一分支气流P2从孔8h1进入空腔4v2之后,经加热组件6加热产生一温度上升Tr。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00℃至22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40℃至26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60 ℃至28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80℃至30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300℃至32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00℃至320℃的范围内。
从空腔4v2流出的气流在到达孔1h1之前可产生一温度下降Tf。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145℃至16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165 ℃至18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205℃至22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225℃至24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245℃至26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145℃至 265℃的范围内。
插管1t1可具有不均匀的内径。管1t1的内径从靠近加热组件6处向孔1h1方向逐渐变大。靠近孔1h1处的较大内径可使气雾体积变大。
由调整空腔4v1、空腔4v2内壁宽度以及插管1t1的内径宽度,可以控制使用者从孔1h1吸取的气雾温度。由调整空腔4v1、空腔4v2内壁宽度以及插管1t1的内径宽度,可以控制使用者从孔1h1吸取的气雾体积。
控制气雾温度可以避免用户被气雾烫伤。控制气雾体积可以提升使用者的吸气体验。
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通孔1h1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65℃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通孔1h1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55℃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通孔1h1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50℃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通孔1h1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45℃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通孔1h1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40℃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通孔1h 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30℃的温度。
举例来说,传感器10可感应子空间S2与传感器封装件12的不同的参数,例如,气流、气压差或声波。传感器10可获得子空间S2与传感器封装件12的气压差。当参数数值到达或高于一定阈值后,雾化装置100可根据传感器10提供的信号接通电池组件9与加热组件6之间的电路,以使电池组件9供电给加热组件6。当压差低于或到达一定阈值后,雾化装置100可根据传感器10提供的信号断开电池组件9与加热组件6 之间的电路,以停止电池组件9供电给加热组件6。
相对较少的气体(第二分支气流P3)进入子空间S2可以提升传感器10的敏感度。相对较少的气体进入子空间S2可使传感器10采用低流量测量以提高测量范围的精度。相对较少的气体进入子空间S2可避免使用者误触而产生非预期之气雾。
根据本案之实施例,当电源组件外壳13为透光材质时,传感器10的发光组件101所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件14传递至电源组件外壳13,以使电源组件外壳13发光。如此可以提升雾化装置100使用时的视觉感受。
根据本案之实施例,传感器封装件12的内部具有进气孔12h1、导引出气孔12h2、传感出气孔12h3及气流通道12c。从进气孔12h1进入的气流P1进入气流通道12c后,可通过导引出气孔12h2及传感出气孔12h3而分支成第一分支气流P2及第二分支气流 P3。第一分支气流P2可继续流动到储油组件100A。第二分支气流P3可用以供传感器 10感测。
根据本案之实施例,导引肋条11r1、11r2设置于电池支架11的侧架112、114上。导引肋条11r1、11r2除了具有增加电池支架11设置于电源组件外壳13内的稳固性外,更具有形成气流通路的功能。如此,第一分支气流P2可自导引出气孔12h2后,通过导引肋条11r1、11r2所形成的气流通路而可自电池支架11流动至储油组件100A内的气体通道。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近似地”、“基本上”、“基本”及“约”用于描述并考虑小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况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事件或情况精确地发生的例子以及事件或情况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如本文中相对于给定值或范围所使用,术语“约”大体上意味着在给定值或范围的±10%、±5%、±1%或±0.5%内。范围可在本文中表示为自一个端点至另一端点或在两个端点之间。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范围包括端点。术语“基本上共面”可指沿同一平面定位的在数微米(μm)内的两个表面,例如,沿着同一平面定位的在10μm内、5μm内、1μm内或0.5μm内。当参考“基本上”相同的数值或特性时,术语可指处于所述值的平均值的±10%、±5%、±1%或±0.5%内的值。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近似地”、“基本上”、“基本”和“约”用于描述和解释小的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况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事件或情况精确地发生的例子以及事件或情况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举例来说,当与数值结合使用时,术语可指小于或等于所述数值的±10%的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举例来说,如果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小于或等于所述值的平均值的±10% (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那么可认为所述两个数值“基本上”或“约”相同。举例来说,“基本上”平行可以指相对于0°的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举例来说,“基本上”垂直可以指相对于90°的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
举例来说,如果两个表面之间的位移等于或小于5μm、等于或小于2μm、等于或小于1μm或等于或小于0.5μm,那么两个表面可以被认为是共面的或基本上共面的。如果表面相对于平面在表面上的任何两个点之间的位移等于或小于5μm、等于或小于2 μm、等于或小于1μm或等于或小于0.5μm,那么可以认为表面是平面的或基本上平面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导电(conductive)”、“导电(electrically conductive)”和“电导率”是指转移电流的能力。导电材料通常指示对电流流动呈现极少或零对抗的那些材料。电导率的一个量度是西门子/米(S/m)。通常,导电材料是电导率大于近似地104S/m(例如,至少105S/m或至少106S/m)的一种材料。材料的电导率有时可以随温度而变化。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材料的电导率是在室温下测量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规定,否则单数术语“一(a/an)”和“所述”可包含复数指示物。在一些实施例的描述中,提供于另一组件“上”或“上方”的组件可涵盖前一组件直接在后一组件上(例如,与后一组件物理接触)的情况,以及一或多个中间组件位于前一组件与后一组件之间的情况。
如本文中所使用,为易于描述可在本文中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下部”、“左侧”、“右侧”等描述如图中所说明的一个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件或特征的关系。除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图涵盖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定向。设备可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同样可相应地进行解释。应理解,当一组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组件时,其可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组件,或可存在中间组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大约”、“基本上”、“大体”以及“约”用以描述和考虑小的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形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以指其中事件或情形明确发生的情况以及其中事件或情形极接近于发生的情况。如在本文中相对于给定值或范围所使用,术语“约”通常意指在给定值或范围的±10%、±5%、±1%或±0.5%内。范围可在本文中表示为从一个端点到另一端点或在两个端点之间。除非另外指定,否则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范围包括端点。术语“基本上共面”可指在数微米(μm)内沿同一平面定位,例如在10μm内、 5μm内、1μm内或0.5μm内沿着同一平面的的的两个表面。当参考“基本上”相同的数值或特征时,术语可指处于所述值的平均值的±10%、±5%、±1%或±0.5%内的值。
前文概述本揭露的若干实施例和细节方面的特征。本揭露中描述的实施例可容易地用作用于设计或修改其它过程的基础以及用于执行相同或相似目的和/或获得引入本文中的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优点的结构。这些等效构造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可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不同变化、替代和改变。

Claims (20)

1.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
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包括导引肋条;及
传感器封装件,其与所述电池支架连接,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具有通气总成;及
电源组件外壳,其经设置容纳所述电池支架和所述传感器封装件,其中所述电源组件外壳具有穿孔,所述传感器封装件的所述通气总成经由所述穿孔与外部连通,其中所述导引肋条朝向所述电源组件外壳的内壁面延伸,以形成气流通路,且所述气流通路与所述传感器封装件的所述通气总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的所述通气总成包含彼此连通的进气孔、导引出气孔及气流通道,其中所述进气孔经配置与所述穿孔连通,所述导引出气孔经配置与所述气流通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电池支架及所述传感器封装件为一体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电池支架包括顶架、二侧架及底架,所述二侧架分别连接所述顶架及所述底架的相对两端,以共同形成电源槽,电池组件容置于所述电源槽中,且所述底架连接所述传感器封装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导引肋条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架上,且所述导引肋条自所述底架延伸至所述顶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电池支架更包括凸板,所述凸板设置于所述顶架上,所述凸板朝向一与所述电源组件外壳相配合的储油组件延伸,以使所述顶架与所述储油组件之间形成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进一步包括:
基板;
传感器容置槽体;及
透光件容置槽体,其中所述传感器容置槽体及所述透光件容置槽体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传感器容置槽体及所述透光件容置槽体彼此连通而形成容置空间,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容置槽体内,透光件设置于所述透光件容置槽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的所述通气总成包含彼此连通的进气孔、导引出气孔及气流通道,所述进气孔经配置与所述穿孔连通,所述导引出气孔经配置与所述气流通路连通,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更进一步具有传感出气孔,所述传感出气孔经设置邻近所述传感器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导引出气孔位于所述进气孔及所述传感出气孔之间,且所述进气孔及所述传感出气孔分别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包括档板,所述档板位于所述进气孔以及所述导引出气孔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导引出气孔位于所述档板以及所述传感器容置槽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封装件的两侧边具有向内凹陷的凹形导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透光件与所述传感器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传感出气孔连通所述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更包含发光组件,其中所述透光件经设置面对所述发光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电源组件外壳为扁长形,而具有狭窄的相对两侧以及宽扁的相对两侧,所述导引肋条分别面对位于所述狭窄的相对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进一步包含吸油组件,其包覆所述电池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上。
17.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
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的两侧包括导引肋条;及
电源组件外壳,其具有穿孔,其中所述电源组件外壳经设置以容纳所述电池支架,所述导引肋条朝向所述电源组件外壳的内壁面延伸,以形成气流通路,且其中所述气流通路经由所述穿孔与外部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电池支架包括顶架、二侧架及底架,所述二侧架分别连接所述顶架及所述底架的相对两端,以共同形成电源槽,所述导引肋条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导引肋条自所述底架延伸至所述顶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中所述导引肋条抵靠所述电源组件外壳的内壁面。
CN202020292772.8U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雾化装置 Active CN212520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2772.8U CN212520786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2772.8U CN212520786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0786U true CN212520786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6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2772.8U Active CN212520786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0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1943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7143865A1 (zh) 烟弹及应用其的电子烟
WO2021190394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672453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520787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2345281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2520786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534702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971666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0916249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3695701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雾化器
CN213463820U (zh) 烟弹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CN111227308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227309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202270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035065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2368312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4802337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393854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2260469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3925229A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035066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543676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543675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2368313U (zh) 一种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