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7471U -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7471U
CN212517471U CN202020651016.XU CN202020651016U CN212517471U CN 212517471 U CN212517471 U CN 212517471U CN 202020651016 U CN202020651016 U CN 202020651016U CN 212517471 U CN212517471 U CN 212517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layer
oxide
oxide layer
reso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510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向向
杨敏
道格拉斯·雷·斯巴克斯
关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king Electronics Lia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king Electronics Lia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king Electronics Lia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king Electronics Lia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510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7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7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7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包括衬底硅,底层氧化层,中间硅层,中间氧化层,顶层硅层,顶层氧化层,内部电学连接,封堵结构,顶层金属件,空腔结构,谐振器结构;衬底硅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底层氧化层为在底层硅上沉积的氧化层;顶层硅层为在中间氧化层上沉积硅薄膜,顶层氧化层为在顶层硅层形成的氧化层,谐振器结构设置在中间硅层上形成谐振器的主体结构部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采用硅与氧化层叠层结构,氧化物封堵开口技术,CVD淀积W或多晶硅掺杂封堵开口;采用SOI晶圆作为基底,利用光刻、刻蚀工艺,在顶层硅薄膜和中间硅层上刻蚀开口和谐振器图形,是密封单晶硅谐振器的新结构,性能稳定,新工艺和新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振荡器结构组件易于磨损,物理冲击可能导致输出频率和相位误差.震动和极限温度可能使它们损坏,而且因为这些组件依靠具有匹配驱动器的调谐电路,并不总是像计划的那样启动,或者不以预期频率振荡.即使是同一个器件,在不同加电周期启动情形也可能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特提供了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包括衬底硅1,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顶层硅层5,顶层氧化层6,内部电学连接7,封堵结构8,顶层金属件9,空腔结构10,谐振器结构11;
其中: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底层氧化层2为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结构10;中间硅层3为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中间氧化层4为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顶层硅层5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顶层氧化层6为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
内部电学连接7的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为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的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顶层金属件9作为外部电学连接,能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谐振器结构11设置在中间硅层3上形成谐振器的主体结构部分。
所述的顶层金属件9为片状结构。
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整体为圆柱形或长方体结构。
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SOI晶圆的底层硅或硅晶圆构成;底层氧化层2:SOI晶圆的埋层氧化层或者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主要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
中间硅层3,SOI晶圆上器件层硅层或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为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
中间氧化层4,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空腔材料,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顶层硅层5,利用晶圆键合工艺,将另外一片硅晶圆或SOI晶圆键合在一起,做减薄或者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
顶层氧化层6,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内部电学连接7,由钨金属或掺杂多晶硅组成,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由氧化硅组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生长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
顶层金属件9,由铝、钛、金、铬等金属组成,作为外部电学连接,也能进一步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
空腔结构10,通过光刻、刻蚀,气体HF释放等工艺对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刻蚀形成的空腔结构。
谐振器结构11,由硅组成,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对中间硅层3进行刻蚀,形成谐振器的主要结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采用硅与氧化层叠层结构,氧化物封堵开口技术,CVD淀积W或多晶硅掺杂封堵开口;采用SOI晶圆作为基底,也可以用硅晶圆作为衬底,在硅晶圆上沉积氧化层和硅薄膜,利用光刻、刻蚀工艺,在顶层硅薄膜和中间硅层上刻蚀开口和谐振器图形。在顶层硅上沉积氧化层和钨或掺杂多晶硅作为开口封堵和电学连接,最后在顶层氧化层上沉积金属作为器件电学连接层,是密封单晶硅谐振器的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包括衬底硅1,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顶层硅层5,顶层氧化层6,内部电学连接7,封堵结构8,顶层金属件9,空腔结构10,谐振器结构11;
其中: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底层氧化层2为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结构10;中间硅层3为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中间氧化层4为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顶层硅层5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顶层氧化层6为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
内部电学连接7的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为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的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顶层金属件9作为外部电学连接,能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谐振器结构11设置在中间硅层3上形成谐振器的主体结构部分。
所述的顶层金属件9为片状结构。
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整体为长方体结构。
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SOI晶圆的底层硅或硅晶圆构成;底层氧化层2:SOI晶圆的埋层氧化层或者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主要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
中间硅层3,SOI晶圆上器件层硅层或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为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
中间氧化层4,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空腔材料,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顶层硅层5,利用晶圆键合工艺,将另外一片硅晶圆或SOI晶圆键合在一起,做减薄或者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
顶层氧化层6,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内部电学连接7,由钨金属或掺杂多晶硅组成,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由氧化硅组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生长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
顶层金属件9,由铝、钛、金、铬等金属组成,作为外部电学连接,也能进一步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
空腔结构10,通过光刻、刻蚀,气体HF释放等工艺对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刻蚀形成的空腔结构。
谐振器结构11,由硅组成,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对中间硅层3进行刻蚀,形成谐振器的主要结构部分。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包括衬底硅1,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顶层硅层5,顶层氧化层6,内部电学连接7,封堵结构8,顶层金属件9,空腔结构10,谐振器结构11;
其中: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底层氧化层2为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结构10;中间硅层3为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中间氧化层4为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顶层硅层5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顶层氧化层6为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
内部电学连接7的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为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的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顶层金属件9作为外部电学连接,能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谐振器结构11设置在中间硅层3上形成谐振器的主体结构部分。
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整体为圆柱形。
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SOI晶圆的底层硅或硅晶圆构成;底层氧化层2:SOI晶圆的埋层氧化层或者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主要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
中间硅层3,SOI晶圆上器件层硅层或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为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
中间氧化层4,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空腔材料,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顶层硅层5,利用晶圆键合工艺,将另外一片硅晶圆或SOI晶圆键合在一起,做减薄或者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
顶层氧化层6,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内部电学连接7,由钨金属或掺杂多晶硅组成,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由氧化硅组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生长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
顶层金属件9,由铝、钛、金、铬等金属组成,作为外部电学连接,也能进一步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
空腔结构10,通过光刻、刻蚀,气体HF释放等工艺对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刻蚀形成的空腔结构。
谐振器结构11,由硅组成,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对中间硅层3进行刻蚀,形成谐振器的主要结构部分。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包括衬底硅1,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顶层硅层5,顶层氧化层6,内部电学连接7,封堵结构8,顶层金属件9,空腔结构10,谐振器结构11;
其中: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底层氧化层2为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结构10;中间硅层3为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中间氧化层4为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顶层硅层5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顶层氧化层6为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
内部电学连接7的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为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的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顶层金属件9作为外部电学连接,能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谐振器结构11设置在中间硅层3上形成谐振器的主体结构部分。
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SOI晶圆的底层硅或硅晶圆构成;底层氧化层2:SOI晶圆的埋层氧化层或者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主要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
中间硅层3,SOI晶圆上器件层硅层或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为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
中间氧化层4,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空腔材料,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顶层硅层5,利用晶圆键合工艺,将另外一片硅晶圆或SOI晶圆键合在一起,做减薄或者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
顶层氧化层6,利用热氧化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内部电学连接7,由钨金属或掺杂多晶硅组成,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由氧化硅组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生长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
顶层金属件9,由铝、钛、金、铬等金属组成,作为外部电学连接,也能进一步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
空腔结构10,通过光刻、刻蚀,气体HF释放等工艺对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刻蚀形成的空腔结构。
谐振器结构11,由硅组成,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对中间硅层3进行刻蚀,形成谐振器的主要结构部分。

Claims (3)

1.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包括衬底硅(1),底层氧化层(2),中间硅层(3),中间氧化层(4),顶层硅层(5),顶层氧化层(6),内部电学连接(7),封堵结构(8),顶层金属件(9),空腔结构(10),谐振器结构(11);
其中:衬底硅(1)作为谐振器的支撑层,底层氧化层(2)为在衬底硅(1)上沉积的氧化层,为谐振器的底部支撑和空腔材料,有部分底层氧化层(2)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刻蚀掉,从而形成空腔结构(10);中间硅层(3)为在底层氧化层(2)上沉积的硅薄膜,高掺杂特性,作为谐振器的结构层;中间氧化层(4)为在中间硅层(3)形成的氧化层;顶层硅层(5)为在中间氧化层(4)上沉积硅薄膜,作为谐振器空腔封盖;顶层氧化层(6)为在顶层硅层(5)形成的氧化层,作为绝缘层;
内部电学连接(7)的侧壁有氧化层,用来与顶层硅层(5)形成电学隔离,用于连接谐振器结构(11)和顶层金属件(9);封堵结构(8)为在顶层硅层(5)的开口处的氧化层,将顶层硅层(5)中的开口用氧化硅封住,以形成密闭空腔结构(10);顶层金属件(9)作为外部电学连接,能加强封堵结构(8)的气密性;谐振器结构(11)设置在中间硅层(3)上形成谐振器的主体结构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金属件(9)为片状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整体为圆柱形或长方体结构。
CN202020651016.XU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Active CN212517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1016.XU CN212517471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1016.XU CN212517471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7471U true CN212517471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4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51016.XU Active CN212517471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7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8202B2 (ja) マイクロ電気機械的装置及びその封緘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US7352040B2 (e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having trench isolated contact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ame
US9105751B2 (en)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single crystalline beam,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design structure
CN107181472A (zh)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27037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on Semiconductor Wafers Comprising a Layer for Integrating III-V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US11584642B1 (en) MEMS resonator
CN106877836A (zh) 一种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CN213602620U (zh) 微机电系统谐振器设备和谐振器结构
US20130135056A1 (en) Oscilla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same
CN212517471U (zh)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
TW594988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1430870A (zh) 一种基于硅与氧化硅叠层的硅振荡器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4003350B (zh) 一种体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的圆片级真空封装方法
CN113472307B (zh) 压电mems硅谐振器及其形成方法、电子设备
CN113472308B (zh) 谐振器及其形成方法、电子设备
CN109891596A (zh) 制造用于N7/N5 FinFET和其他FinFET的气隙隔离物的方法
CN103663343A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振荡器
US8853850B2 (en) MEMS packaging scheme using dielectric fence
CN114978078A (zh)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制造方法及谐振器
WO2022226911A1 (zh) 压电mems硅谐振器及其形成方法、电子设备
JP2000138381A (ja) 密閉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089591U (zh) 可集成式硅振荡器结构
WO2022246749A1 (zh) 压电mems谐振器及其形成方法、电子设备
WO2022226914A1 (zh) 具有梁结构的压电mems硅谐振器及其形成方法、电子设备
KR100256240B1 (ko) 식각장벽 금속과 폴리실리콘막 에치백을 이용한 선택 텅스텐의 일방성 성장 유도에 의한 콘택 플러그 형성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