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7286U -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7286U
CN212517286U CN202021475435.9U CN202021475435U CN212517286U CN 212517286 U CN212517286 U CN 212517286U CN 202021475435 U CN202021475435 U CN 202021475435U CN 212517286 U CN212517286 U CN 212517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ositive
coating
current collector
winding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54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贤飞
彭冲
李俊义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54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7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7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7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该卷芯包括: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并且正极集流体两个表面上的正极涂层相互错开,从而形成第一单面区和第二单面区;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负极涂层,负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负极涂层对齐设置;负极集流体两端的负极涂层至少与正极集流体两端的正极涂层对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上述卷芯。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电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芯,可以在不降低卷芯的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消除负极片的析锂风险。

Description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电子产品都通过电池进行驱动。其中,锂离子电池因为其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卷绕式的锂离子电池将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叠放在一起后,再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卷绕形成卷芯,为了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正负极片的表面均采用间隙涂布的方式分别涂覆正极涂层和负极涂层,同时,正极涂层与负极涂层在正负极片表面交错设置,使得正负极片的两个表面的长度不一致,也即,正负极片均存在两折单面区。
然而,负极单片区在卷绕时容易发生极片打卷的现象,影响卷绕的良率,同时负极单片区在辊压时其压实密度低于双面区的密度(双面区厚度厚,实际辊压时,受到的压力更大,压实更大),导致单面区的活性物质于导电剂的接触相比双面区的差;此外由于单面区只能在极片的一侧进行嵌锂,其通过的电流密度更大,这就导致单面区在循环的时候会出现析锂的情况,造成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卷绕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第一端部位置的单面区容易出现析锂,降低电池使用寿命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卷芯,包括: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相互错开,从而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端部形成第一单面区并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二端部形成第二单面区;
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涂层,所述负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所述负极涂层对齐设置;
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一端的负极涂层与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对齐,或者,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一端的负极涂层向第一端方向超过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
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二端的负极涂层与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对齐,或者,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二端的负极涂层向第二端方向超过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一端的负极涂层超出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二端的负极涂层超出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单面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单面区长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朝向所述卷芯的内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朝向所述卷芯的外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片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负极片的第一端部均设置有无涂层区;
所述正极片还设有正极耳,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正极片第一端部的无涂层区;
所述负极片还设有负极耳,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第一端部的无涂层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卷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包括正极片以及负极片,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相互错开,从而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端部形成第一单面区并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二端部形成第二单面区;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涂层,所述负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所述负极涂层对齐设置;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一端的负极涂层至少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第一端的正极涂层对齐;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二端的负极涂层至少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第二端的正极涂层对齐。这样,正极片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单面区,而负极片的第一端部则两个相对表面均具有负极涂层,从而可以在不降低卷芯的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消除负极片的第一端部位置容易出现析锂的风险,提高了卷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卷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正极片;
11-正极涂层;
12-第一单面区;
13-第二单面区;
14-第一无涂层区;
15-正极耳;
16-正极集流体;
2-负极片;
21-负极涂层;
22-第二无涂层区;
23-负极耳;
24-负极集流体;
3-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卷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现有技术中,卷绕式的锂离子电池将正极片1与负极片 2叠放在一起后在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卷绕形成卷芯。卷芯即为电池中储存释放电能的部件,其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片中脱出嵌入负极片中,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片中脱出嵌入正极片中,利用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实现卷芯的充放电,进而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在此,定义极片的第一端部为极片卷绕开始的一端,极片的第二端部为极片卷绕结束的一端。换句话说,极片的第一端部位于卷芯的内部,其被极片的其他部分所包裹;极片的第二端部位于卷芯的外部,其裸露在卷芯的最外面。为了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即为了提高电池的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在正极片1的正极集流体16与负极片2的负极集流体24沿长度方向的表面分别涂覆正极涂层11与负极涂层21,且正极涂层11与负极涂层21采用间隙涂布的方式分别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6与负极集流体24的表面,同时,正极涂层11与负极涂层21分别在正极集流体16与负极集流体24的表面交错设置,使得正极集流体16与负极集流体24的两个表面上正极涂层11与负极涂层12的长度不一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间隙涂布为在正极集流体16与负极集流体24表面预留出用于连接极耳的空白位置。交错设置为正极涂层11在正极集流体16两个相对表面或者负极涂层21在负极集流体24两个相对表面上的位置并非头尾对齐设置。
如图2所示,正极片1的左端为正极片1的第一端部,同样为正极集流体16的第一端部,正极片1的右端为正极片1的第二端部也即正极集流体 16的第二端部。正极集流体16的第一端部A面与C面正极涂层11对齐设置,正极集流体16的第二端部C面的正极涂层11长度超过正极集流体16的第二端部A面正极涂层11的长度,在正极片1的第二端部形成单面区。
如图3所示,负极片2的左端为负极片2的第一端部,同样为负极集流体24的第一端部,负极片2的右端为负极片2的第二端部也即负极集流体 24的第二端部,负极片2的第二端部A面与C面负极涂层21对齐,负极片2 的第一端部A面负极涂层长度超过C面负极涂层的长度,负极涂层21在负极片2的第一端部形成单面区。
继续参照图1-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正极涂层11与负极涂层21分别涂覆于正极集流体16与负极集流体24表面后为较蓬松状态,需要经过辊压处理,将正极涂层11与负极涂层21压实。辊轮从负极片2的右侧向左侧辊压时,由于负极片2的左侧存在单面区,当辊轮从双面区运动至单面区后,由于单面区的厚度相较于双面区低,使单面区的压实程度降低,由于负极片2的单面区和双面区的压实不一样,容易使负极片2的单面区发生析锂,导致卷芯循环跳水,也即卷芯在循环过程中放电容量出现跳水的现象。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发明人发现,如果将负极片2的负极涂层21设置成在负极集流体24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对齐设置,取消负极片2的单面区,同时在正极片1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一单面区12,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 与负极集流体24的第一端部的负极涂层21位置相对,这样,在不降低卷芯的能量密度前提下,避免负极片2的第一端部位置的单面区发生析锂的现象。
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卷芯,其包括正极片1与负极片2。负极片2包括包括负极集流体24以及涂覆在负极集流体24表面的负极涂层21,负极集流体24两个相对表面上的负极涂层21对齐设置。正极片1包括正极集流体16以及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6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11,正极集流体16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11相互错开,也即是说,位于正极集流体16的第一端部仅有其中一个表面涂覆有正极涂层11,从而在正极片1的第一端部形成第一单面区12。位于正极集流体16的第二端部也仅有一个表面涂覆有正极涂层11,从而在正极片1的第二端部形成第二单面区。负极集流体24第一端的负极涂层21向左超出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11,或者与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11对齐;负极集流体24第二端的负极涂层21向右超出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11,或者与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11对齐。这样,负极片2不存在单面区,在辊压的过程中压实一致,避免负极片2的单面区发生析锂。
实施例一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7所示,卷芯包括上下叠置并卷绕在一起的正极片1与负极片2。示例性地,正极片1叠放在负极片2的上方,卷芯由叠放后的正极片1与负极片2绕顺时针方向卷绕而成。本实施例对于正极片1与负极片2的卷绕方式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的卷绕方式。
如图5所示,卷芯的径向截面近似为长圆形,其主要应用于例如手机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卷芯的径向截面设置成圆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
如图6所示,正极集流体16的两个相对表面即A面与C面涂覆有正极涂层11。示例性地,位于正极集流体16的左侧即第一端部仅有C面涂覆有正极涂层11,正极集流体16的左侧与正极集流体16左侧的正极涂层11形成第一单面区12,在此,定义第一单面区12的长度为L1。在具体制作时,可以使用铝作为正极集流体16的材料,也即是说,使用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 16,本实施例对于正极集流体16的材料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合材料作为正极集流体16的材料。
从图6中可以看出,正极集流体16的第一端部还包括无涂层区,在此定义为第一无涂层区14。本实施例对于第一无涂层区14的长度无限制,例如,第一无涂层区14长度为卷芯最内侧一折长度的二分之一。
继续参照图6,正极片1的左侧即第一端部,设置有正极耳15,示例性地,正极耳15与第一无涂层区14的A面紧固连接。通常,正极耳15的材料与正极集流体16的材质相同。例如,当正极集流体16为铝箔时,正极耳15 的材质同样可以为铝。正极耳15与正极集流体16紧固连接。本实施例,对于正极耳15与正极集流体16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制,示例性地,正极耳15 与正极集流体16焊接连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将二者制成一体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正极涂层11用于提供锂离子嵌入与脱出的位点,具体而言,电池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涂层11中脱出;电池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到正极涂层11中。正极涂层11的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粘结剂与正极导电剂。本实施例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粘结剂与正极导电剂的具体组分无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地,可以使用三元材料LiNixMnyCoz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如图7所示,负极集流体24的两个相对表面即A面与C面涂覆有负极涂层21,负极涂层21在负极集流体24的A面与C面对齐设置,也即是说,负极片2的第一端部均不存在单面区。当然,图7中还示出了负极片2的第二端部也不存在单面区,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锂的析出,以提高卷芯的质量和寿命。
在制备时,可以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24。同正极片1相似,负极片 2的第一端部同样设置有无涂层区,参见图7。在此,定义负极片2的无涂层区为第二无涂层区22。示例性地,第二无涂层区22的长度为卷芯最内侧一折长度的四分之三。
继续参照图7,负极片2的左侧即第一端部设置有负极耳23,一般情况下,负极耳23与负极集流体24也为同样材质。示例性地,若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24,负极耳23的材质同样为铜。负极耳23与负极集流体24紧固连接,负极耳23与负极集流体24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例如,二者采用焊接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中的负极耳23与正极耳15为从卷芯中将正极片1 与负极片2引出的金属导电体,也即是说,正极耳15与负极耳23为电池充放电时的接触点。
容易理解的是,负极涂层21同样用于提供锂离子嵌入与脱出的位点,具体而言,电池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到负极涂层21中,电池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涂层21中脱出。负极涂层21的组分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与负极粘结剂。本实施例对于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剂与负极粘结剂的具体组分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地,可以使用石墨或硅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如图5-7所示,正极片1与负极片2叠放的过程中,正极片1的C面与负极片2的A面相对,在极片卷绕后正极片1的A面与负极片2的C面相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单面区12的长度L1为卷芯内圆弧的周长,且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朝向卷芯的外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负极集流体24第一端的负极涂层21与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对齐设置,也即是说,第一单面区12的左端与负极片2的负极涂层21左端对齐。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5所示,负极集流体24第一端的负极涂层24向左超出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用以确保正极集流体16第一端的正极涂层11完全被负极涂层21所覆盖,避免析锂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对于负极集流体24第一端的负极涂层21超出正极涂层11的具体长度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正极片1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一单面区12且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与负极涂层21相对,提高了负极涂层21在负极片2第一端部的压实程度,避免负极片2第一端部因压实不同而出现析锂的情况,同时,不降低卷芯原有的能量密度。
如图6所示,正极集流体16的右侧即第二端部也仅有一个表面涂覆有正极涂层11,正极集流体16的第二端部与正极涂层11限定出第二单面区13。示例性地,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位于正极片1的C面,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位于正极片1的A面,也即是说,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与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分别位于正极集流体16的相对两面。
在此,定义第二单面区13的长度为L2。可选地,第二单面区13的长度 L2大于第一单面区12的长度L1。本实施例此处对于第一单面区12的长度 L1与第二单面区13的长度L2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卷芯的尺寸以及缠绕圈数进行确定,这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叙述。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朝向卷芯的内部,第二单面区13 的正极涂层11同样能够与负极涂层21位置相对。示例性地,第二单面区13 的正极涂层11的右端面与负极片2的负极涂层21右端面对齐,或者,负极片2的负极涂层21向右超出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一部分,以保证负极涂层21能够完全遮盖正极涂层11。第二单面区13的长度L2为卷芯的外圆弧周长。容易理解的是,卷芯的圈数越多,第二单面区13的长度L2越长。
容易想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负极集流体24第一端的负极涂层21设置成向左超出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负极集流体24第二端的负极涂层21设置成与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对齐。或者,也可以将负极集流体24第一端的负极涂层21设置成与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 对齐,负极集流体24第二端的负极涂层21设置成向右超出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只要保证负极集流体24上的负极涂层21能够将正极集流体16上的正极涂层11覆盖即可,避免锂离子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涂层11中脱出后没有与之位置相对的负极涂层21用于嵌入锂离子,造成电池析锂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正极片1的第二端部设置第二单面区13且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朝向卷芯的内部,从而,提高了负极涂层21在负极片2 第二端部的压实程度,避免负极片2第二端部因压实不同而出现析锂的情况,同时,不降低卷芯原有的能量密度。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卷芯还包括隔膜3,隔膜3设置在正极片1 与负极片2之间,其中,隔膜3能够使卷芯的正极片1与负极片2之间相互绝缘,防止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短路。隔膜3上设置有供锂离子穿过的孔隙,保证了具有卷芯的锂离子电池能够正常工作。
容易想到的是,隔膜3的数量为两个,卷芯在卷绕之前自下至上依次按照隔膜3、负极片2、另一隔膜3与正极片1的顺序叠放在一起后,再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卷绕形成卷芯。本实施例此处对于隔膜3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只要隔膜3能够分离正极片1与负极片2,防止二者之间发生短路,同时,能够使锂离子通过,不影响电池正常使用即可。
具体而言,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片1的正极涂层11 中脱出,随着电解液穿过隔膜3后嵌入负极片2的负极涂层21中,使得负极片2富锂,正极片1贫锂;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片2的负极涂层21中脱出,随着电解液穿过隔膜3后嵌入正极片1的正极涂层11 中,使得正极富锂,负极贫锂。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卷芯,通过在正极片1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一单面区12,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朝向卷芯的外侧,第一单面区12的正极涂层11能够与负极涂层21位置相对。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减少负极片2第一端部单面区因压实不同而容易出现析锂,降低电池池循环过程中的跳水现象。进一步,通过在正极片1的第二端部设置第二单面区13,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11朝向卷芯的内侧,第二单面区13的正极涂层 11同样具有与其对应的负极涂层21。涂覆于负极片2两个相对表面上的负极涂层21头尾对齐设置。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循环过程中的跳水现象。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外壳和实施例一中的卷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卷芯与电解液,并通过卷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与外部电路连通。具体而言,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片的正极涂层中脱出,经过隔膜后嵌入到负极片的负极涂层中;电池在放电的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片的负极涂层中脱出,经过隔膜后嵌入到正极片的正极涂层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由于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卷芯,可以增加正负极片的压实程度,避免负极片产生析锂的现象,使得电池不易发生循环跳水,使用寿命更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包括电池。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正极涂层相互错开,从而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端部形成第一单面区并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二端部形成第二单面区;
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涂层,所述负极集流体两个相对表面上的所述负极涂层对齐设置;
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一端的负极涂层与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对齐,或者,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一端的负极涂层向第一端方向超过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
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二端的负极涂层与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对齐,或者,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二端的负极涂层向第二端方向超过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一端的负极涂层超出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所述负极集流体第二端的负极涂层超出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面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单面区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面区的正极涂层朝向所述卷芯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面区的正极涂层朝向所述卷芯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负极片的第一端部均设置有无涂层区;
所述正极片还设有正极耳,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正极片第一端部的无涂层区;
所述负极片还设有负极耳,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片第一端部的无涂层区。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卷芯。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CN202021475435.9U 2020-07-23 2020-07-23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12517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5435.9U CN212517286U (zh) 2020-07-23 2020-07-23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5435.9U CN212517286U (zh) 2020-07-23 2020-07-23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7286U true CN21251728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43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5435.9U Active CN212517286U (zh) 2020-07-23 2020-07-23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728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370A (zh) * 2021-03-25 2021-07-0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CN113258123A (zh) * 2021-06-25 2021-08-1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CN113328064A (zh) * 2021-05-31 2021-08-3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CN113328133A (zh) * 2021-05-31 2021-08-3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3871570A (zh) * 2021-09-28 2021-12-31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WO2024031256A1 (zh) * 2022-08-08 2024-0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370A (zh) * 2021-03-25 2021-07-0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CN113328064A (zh) * 2021-05-31 2021-08-3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CN113328133A (zh) * 2021-05-31 2021-08-3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3258123A (zh) * 2021-06-25 2021-08-1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CN113871570A (zh) * 2021-09-28 2021-12-31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WO2024031256A1 (zh) * 2022-08-08 2024-0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17286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KR100309604B1 (ko) 리튬 2차 전지
KR100731452B1 (ko) 원통형 전지의 극판 권취장치 및 권취방법
JP5779828B2 (ja) 段差を有する電極組立体、それを含む電池セル、電池パック及びデバイス
JP6027136B2 (ja) 電極組立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電極組立体
JP6512645B2 (ja) ゼリーロール間に追加材料を有する複数のゼリーロール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角柱型セル
US20120196167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WO2013035668A1 (ja) 角形密閉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64244B1 (ko) 전극의 표면에 패턴을 형성하는 방법, 이 방법을 이용해 제조된 전극 및 이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0624953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US20220109193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powered apparatus
CN103109408A (zh) 堆叠二次电池
KR101387137B1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112331930B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JP2005310577A (ja) コイン形二次電池
CN219419085U (zh) 电池
WO2024021868A1 (zh) 电芯结构和电池
CN21937110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绕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JP2007123009A (ja) 巻回型電池
KR102405345B1 (ko) 단위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123583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CN213340472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215771249U (zh) 锂离子电池及包含该锂离子电池的车辆
WO2005093892A1 (ja) 二次電池
JPH0574496A (ja) 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