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5683U - 新旧道路结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旧道路结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05683U CN212505683U CN202020548673.1U CN202020548673U CN212505683U CN 212505683 U CN212505683 U CN 212505683U CN 202020548673 U CN202020548673 U CN 202020548673U CN 212505683 U CN212505683 U CN 2125056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
- old
- geogrid
- new
- basic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包括旧道路和拼接于旧道路的新道路,所述新道路自下而上依次为碎石土换填路基层、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基层和沥青面层,所述旧道路结合于新道路的侧部形成有台阶,位于所述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呈45°角设置。本实用新型新旧道路结合处承受载荷的能力相对较佳的同时且不易相互脱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旧道路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改建过程中,对于新旧路基拼接部位的处理措施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拼接部位水损破坏防治还没有一套综合的治理措施。
拼宽部位新旧路面的材料由于特性及指标的差异,很容易形成通缝。这些通缝会使得路表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在非超高路段中,一般通过在路肩端部设置排水渗沟将拼接部位的纵缝渗水及路面表面渗水通过路拱横坡排出到路面结构之外,但是在超高高侧段落,由于设置反向路拱,路面结构层的水不能排出路面结构外,而是直接汇集于新旧路面拼接的部位,时间一长,便会造成新旧路面拼接部位路面结构的损坏,再经过一段时间便会造成整幅路面结构的损坏,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7116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技术要点为:包括旧路面和新路面,其中,路面自下而上依次为路床、底基层、半刚性基层和面层,且老路面和新路面结合处为拼宽台阶,所述拼宽台阶搭接处设有SBS改性热沥青涂覆层,拼宽台阶处新路面的半刚性基层中设置有沿纵向设置的且内含纵向软式透水管的纵向碎石渗沟,所述纵向碎石渗沟内有回填料,所述回填料的底面及两侧围以复合土工膜,所述回填料的顶部设置反滤土工布;在新路面的半刚性基层内设置横向的坡度为2%且向外下方倾斜设置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端与所述软式透水管贯通,所述排水管外端部具有防护网,新路面的半刚性基层上表面为透层油和防水封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老路面和新路面结合处采用拼宽台阶结合,并在拼宽台阶处设置粘结料及防水材料用于防水,会使得不同层结构结合部之间的整体性相对较差,导致承受载荷的能力相对较差,使用时会由于车辆碾压产生的载荷,使得新旧道路结合处易相脱离,到时新旧道路结合处产生裂缝,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新旧道路结合处承受载荷的能力相对较佳的同时且不易相互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包括旧道路和拼接于旧道路的新道路,所述新道路自下而上依次为碎石土换填路基层、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基层和沥青面层,所述旧道路结合于新道路的侧部形成有台阶,位于所述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呈45°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碎石土换填路基层用于形成相对较为平整的路面以便于施工;手摆片石垫层用于对地下水做反滤设置,减少渗透至手摆片石垫层上方的地下水;底基层和基层分别用于承受载荷;沥青面层增加路面的平整度和耐磨性,并且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呈°角设置能够使得承受载荷时,使得载荷能够在呈°设置的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作用下,较为均匀的转换为水平方向和竖向的力,以增加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承受载荷的能力,同时增加新道路和旧道路结合处的结合面积,增加新道路和旧道路结合处的连接强度,减小增加新道路和旧道路相脱离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碎石土换填路基层和手摆片石垫层之间垫设有钢塑土工格栅,所述钢塑土工格栅的两侧边沿分别搭设于同一水平面的台阶的台阶面和碎石土换填路基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塑土工格栅具备强度大、承载力强、抗腐蚀、防老化、摩擦系数大、孔眼均匀、施工方便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能够在使用时,增加碎石土换填路基层与台阶的整体性,在承受载荷时,减小碎石土换填路基层长期使用过后产生凹陷等缺陷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垫设有玻纤土工格栅,所述玻纤土工格栅两侧边沿分别搭设于同一水平高度台阶的台阶面和基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纤土工格栅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和耐蠕变性能、耐磨性及抗剪切能力等优点,由于沥青面层直接用于承受载荷,玻纤土工格栅能够使得在使用时,增加沥青面层与路面基层之间连接的整体性,并能够对沥青面层做一定的限制,减小沥青面层在承受载荷时因蠕变等产生较大的车辙等缺陷的程度,优化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玻纤土工格栅搭设的台阶的台阶面凿毛处理形成呈水平分布的波纹状台阶面结构,所述玻纤土工格栅的一侧边沿搭设于台阶的波纹状台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通过沥青面层对玻纤土工格栅做进一步的限制,增大玻纤土工格栅与沥青面层以及旧路面基层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大玻纤土工格栅相对旧道路脱离时受到的阻碍,从而进一步增大玻纤土工格栅与旧道路之间的整体性,优化玻纤土工格栅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塑土工格栅的格栅孔呈正六边形结构,所述钢塑土工格栅的格栅框边横截面呈六边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增加钢塑土工格栅与碎石土换填路基层、手摆片石垫层以及旧路基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增加钢塑土工格栅本身的强度,从而使得在承受载荷时,能够较为充分的对碎石土换填路基层和手摆片石垫层产生的蠕变等做限制,并增加钢塑土工格栅对碎石土换填路基层和手摆片石垫层的蠕变的限制效果,并能够在使用同等材料的情况下使得钢塑土工格栅保持较高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之间台阶的相邻台阶面之间均呈圆弧状结构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基层主要用于承受载荷并将载荷传递至地面,旧道路与新道路之间结合处的大部分载荷会通过台阶位于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之间的台阶面传递至旧道路,会使得台阶位于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之间的台阶面承受较大的载荷,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之间台阶的相邻台阶面之间均呈圆弧状结构过渡能够有效的使得载荷较为均匀的分布于台阶的台阶面上,减小位于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之间台阶的相邻台阶面以及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基层因应力集中而产生形变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以及基层内设置有加强格栅,所述加强格栅呈倾斜设置且其上下边沿分别位于基层和手摆片石垫层内,所述加强格栅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连接锚栓,所述连接锚栓呈°倾斜设置,所述连接锚栓的低端穿设并固定连接于台阶的圆弧状台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使用时,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之间台阶的相邻台阶面之间均呈圆弧状结构过渡,会使得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以及基层承受较多载荷通过台阶的斜向台阶面产生的水平分力,通过加强格栅和连接锚栓能够进一步增加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以及基层与台阶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手摆片石垫层、底基层以及基层与旧道路之间的整体性,优化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基层为水泥砂砾摊铺形成的水泥砂砾层,所述基层为采用二灰砂砾摊铺形成的二灰砂砾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底基层和基层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两者的强度相对更佳,优化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时,碎石土换填路基层用于形成相对较为平整的路面以便于施工;手摆片石垫层用于对地下水做反滤设置,减少渗透至手摆片石垫层上方的地下水;底基层和基层分别用于承受载荷;沥青面层增加路面的平整度和耐磨性,并且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呈°角设置能够使得承受载荷时,使得载荷能够在呈°设置的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作用下,较为均匀的转换为水平方向和竖向的力,以增加底基层和基层处台阶的竖向台阶面承受载荷的能力,同时增加新道路和旧道路结合处的结合面积,增加增加新道路和旧道路结合处的连接强度,减小增加新道路和旧道路相脱离的概率;
2.在使用时,通过沥青面层对玻纤土工格栅做进一步的限制,增大玻纤土工格栅与沥青面层以及旧路面基层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大玻纤土工格栅相对旧道路脱离时受到的阻碍,从而进一步增大玻纤土工格栅与旧道路之间的整体性,优化玻纤土工格栅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旧道路;11、台阶;12、旧路基;13、旧路垫层;14、旧路面基层;15、旧沥青面层;2、新道路;211、钢塑土工格栅;21、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2、手摆片石垫层;23、底基层;24、基层;241、玻纤土工格栅;25、沥青面层;251、沥青砼下面层;252、沥青砼中面层;253、沥青砼上面层;26、加强格栅;261、连接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包括旧道路1和拼接于旧道路1的新道路2。旧道路1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旧路基12、旧路垫层13、旧路面基层14和旧沥青面层15。
旧道路1结合于新道路2的侧部形成有台阶11,旧道路1通过台阶11结合于新道路2。新道路2自下而上依次为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基层24和沥青面层25。其中,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和手摆片石垫层22对应旧路基12,底基层23和基层24对应旧路面基层14,旧沥青面层15对应沥青面层25设置。
沥青面层25包括沥青砼下面层251、沥青砼中面层252和沥青砼上面层253,沥青砼下面层251、沥青砼中面层252和沥青砼上面层253分别为细粒式沥青砼面层、中粒式沥青砼面层和粗粒式沥青砼面层。
台阶11的各个台阶面分别对应于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基层24、沥青砼下面层251、沥青砼中面层252和沥青砼上面层253。其中,位于底基层23和基层24处台阶11的竖向台阶面呈45°角设置。
在使用时,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用于形成相对较为平整的路面以便于施工;手摆片石垫层22用于对地下水做反滤设置,减少渗透至手摆片石垫层22上方的地下水;底基层23和基层24分别用于承受载荷;沥青面层25增加路面的平整度和耐磨性,并且底基层23和基层24处台阶11的竖向台阶面呈45°角设置能够使得承受载荷时,使得载荷能够在呈45°设置的底基层23和基层24处台阶11的竖向台阶面作用下,较为均匀的转换为水平方向和竖向的力,以增加底基层23和基层24处台阶11的竖向台阶面承受载荷的能力,同时增加新道路2和旧道路1结合处的结合面积,增加增加新道路2和旧道路1结合处的连接强度,减小增加新道路2和旧道路1相脱离的概率。
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和手摆片石垫层22之间垫设有钢塑土工格栅211,钢塑土工格栅211的两侧边沿分别搭设于同一水平面的台阶11的台阶面和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其中钢塑土工格栅211为以高强钢丝经处理后,与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以及添加其他助剂并通过挤出成型的复合型高强抗拉条带,复合型高强抗拉条带经纵、横按一定间距编制或夹合排列,采用特殊强化粘接的熔焊技术(超声波焊接技术)焊接其交接点而成型的高强度土工格栅。
基层24和沥青面层25之间垫设有玻纤土工格栅241,玻纤土工格栅241两侧边沿分别搭设于同一水平高度台阶11的台阶面和基层24。
钢塑土工格栅211具备强度大、承载力强、抗腐蚀、防老化、摩擦系数大、孔眼均匀、施工方便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能够在使用时,增加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与台阶11的整体性,在承受载荷时,减小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长期使用过后产生凹陷等缺陷的可能性;玻纤土工格栅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和耐蠕变性能、耐磨性及抗剪切能力等优点,由于沥青面层25直接用于承受载荷,玻纤土工格栅241能够使得在使用时,增加沥青面层25与路面基层24之间连接的整体性,并能够对沥青面层25做一定的限制,减小沥青面层25在承受载荷时因蠕变等产生较大的车辙等缺陷的程度,优化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参照图2,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玻纤土工格栅241搭设的台阶面凿毛处理形成波纹状的台阶面结构,并且该波纹状的台阶面结构的波纹沿道路的宽度方向分布,玻纤土工格栅241朝向新道路2一侧的边沿搭设于台阶11的波纹状上台阶面,台阶11的波纹状台阶面与旧路面基层14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以使得在使用时,通过沥青面层25对玻纤土工格栅241做进一步的限制,增大玻纤土工格栅241与沥青面层25以及旧路面基层14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大玻纤土工格栅241相对旧道路1脱离时受到的阻碍,从而进一步增大玻纤土工格栅241与旧道路1之间的整体性,优化玻纤土工格栅241的使用性能。
钢塑土工格栅211的格栅孔呈正六边形结构,钢塑土工格栅211相邻格栅孔之间的框边的横截面呈六边形结构,并且钢塑土工格栅211框边的正六边形结构的水平边与两侧边的角度为150°。以使得在使用时,增加钢塑土工格栅211与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手摆片石垫层22以及旧路基12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增加钢塑土工格栅211本身的强度,从而使得在承受载荷时,能够较为充分的对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和手摆片石垫层22产生的蠕变等做限制,并增加钢塑土工格栅211对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和手摆片石垫层22的蠕变的限制效果。
钢塑土工格栅211和玻纤土工格栅241之间台阶11的相邻台阶面之间均呈圆弧状结构过渡。由于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基层24主要用于承受载荷并将载荷传递至地面,旧道路1与新道路2之间结合处的大部分载荷会通过台阶11位于钢塑土工格栅211和玻纤土工格栅241之间的台阶面传递至旧道路1,会使得台阶11位于钢塑土工格栅211和玻纤土工格栅241之间的台阶面承受较大的载荷,钢塑土工格栅211和玻纤土工格栅241之间台阶11的相邻台阶面之间均呈圆弧状结构过渡能够有效的使得载荷较为均匀的分布于台阶11的台阶面上,减小位于钢塑土工格栅211和玻纤土工格栅241之间台阶11的相邻台阶面以及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基层24因应力集中而产生形变的可能性。
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以及基层24内设置有加强格栅26,加强格栅26呈倾斜设置且其上下边沿分别位于基层24和手摆片石垫层22内,加强格栅26设置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连接锚栓261,连接锚栓261呈45°倾斜设置,连接锚栓261的高端固定连接于加强格栅26,连接锚栓261的低端穿设并固定连接于台阶11的圆弧状台阶面内。其中,加强格栅26与钢塑土工格栅211结构相同。
由于在使用时,钢塑土工格栅211和玻纤土工格栅241之间台阶11的相邻台阶面之间均呈圆弧状结构过渡,会使得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以及基层24承受较多载荷通过台阶11的斜向台阶面产生的水平分力,通过加强格栅26和连接锚栓261能够进一步增加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以及基层24与台阶11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以及基层24与旧道路1之间的整体性,优化使用效果。
底基层23为水泥砂砾摊铺形成的水泥砂砾层,基层24为采用二灰砂砾摊铺形成的二灰砂砾层,以使得底基层23和基层24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两者的强度相对更佳,优化使用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包括旧道路(1)和拼接于旧道路(1)的新道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道路(2)自下而上依次为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基层(24)和沥青面层(25),所述旧道路(1)结合于新道路(2)的侧部形成有台阶(11),位于所述底基层(23)和基层(24)处台阶(11)的竖向台阶面呈45°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和手摆片石垫层(22)之间垫设有钢塑土工格栅(211),所述钢塑土工格栅(211)的两侧边沿分别搭设于同一水平面的台阶(11)的台阶面和碎石土换填路基层(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4)和沥青面层(25)之间垫设有玻纤土工格栅(241),所述玻纤土工格栅(241)两侧边沿分别搭设于同一水平高度台阶(11)的台阶面和基层(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土工格栅(241)搭设的台阶(11)的台阶面凿毛处理形成呈水平分布的波纹状台阶面结构,所述玻纤土工格栅(241)的一侧边沿搭设于台阶(11)的波纹状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塑土工格栅(211)的格栅孔呈正六边形结构,所述钢塑土工格栅(211)的格栅框边横截面呈六边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塑土工格栅(211)和玻纤土工格栅(241)之间台阶(11)的相邻台阶面之间均呈圆弧状结构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摆片石垫层(22)、底基层(23)以及基层(24)内设置有加强格栅(26),所述加强格栅(26)呈倾斜设置且其上下边沿分别位于基层(24)和手摆片石垫层(22)内,所述加强格栅(26)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连接锚栓(261),所述连接锚栓(261)呈45°倾斜设置,所述连接锚栓(261)的低端穿设并固定连接于台阶(11)的圆弧状台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旧道路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23)为水泥砂砾摊铺形成的水泥砂砾层,所述基层(24)为采用二灰砂砾摊铺形成的二灰砂砾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8673.1U CN212505683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新旧道路结合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8673.1U CN212505683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新旧道路结合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05683U true CN212505683U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431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4867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05683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新旧道路结合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056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2083A (zh) * | 2021-08-25 | 2021-11-12 |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旧道路异型拼接设计方法 |
CN115354548A (zh) * | 2022-08-10 | 2022-11-18 | 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20548673.1U patent/CN2125056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2083A (zh) * | 2021-08-25 | 2021-11-12 |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旧道路异型拼接设计方法 |
CN113642083B (zh) * | 2021-08-25 | 2024-06-11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新旧道路异型拼接设计方法 |
CN115354548A (zh) * | 2022-08-10 | 2022-11-18 | 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5354548B (zh) * | 2022-08-10 | 2024-04-05 | 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53049B2 (en) | Pavement systems with geocell and geogrid | |
CN103741595B (zh) | 一种用于治理桥头跳车的桥头结构 | |
CN110904740B (zh) | 一种控制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路基及方法 | |
CN110644324A (zh) | 一种改扩建新老路拼接施工方法 | |
CN212505683U (zh) | 新旧道路结合结构 | |
JP5815360B2 (ja) | 改良地盤、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CN212452152U (zh) | 一种土工格室加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 |
CN113802426A (zh) | 采用片石挤密加筋垫层法处理新近填土路基的方法 | |
CN214782979U (zh) | 板岩路基填料路桥过渡段结构 | |
CN214992786U (zh) |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 | |
CN214882659U (zh) | 一种防治箱涵顶部新建道路不均匀沉降的路基处理结构 | |
CN21478298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修补结构 | |
CN212335690U (zh) | 防渗水路面接缝结构 | |
CN111827030A (zh) | 一种高填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KR101149362B1 (ko) | 콘크리트 침목을 이용하여 축조된 옹벽, 계단형 옹벽 및 옹벽 축조방법 | |
EP0385971A1 (en) | Method for forming road and ground constructions | |
CN216551386U (zh) | 一种环保型新旧沥青路面基层衔接结构 | |
CN211645809U (zh) | 一种桥梁台背泡沫轻质土路基结构 | |
CN210507402U (zh) | 一种塑料排水板与cfg桩软基过渡段的补偿路基施工结构 | |
CN214613667U (zh) | 一种开口式波纹钢涵洞结构 | |
CN211815250U (zh) | 一种道路加宽路基拼接结构 | |
CN111236269B (zh) | 一种机场高边坡区域土工材料分层铺设组合加固方法 | |
CN112813858A (zh) | 一种开口式波纹钢涵洞结构及其修筑方法 | |
CN217601109U (zh) | 一种土工格室联合轻质泡沫土加固的软土路基结构 | |
CN212801052U (zh) | 一种高填路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