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0911U -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0911U
CN212500911U CN202021258194.2U CN202021258194U CN212500911U CN 212500911 U CN212500911 U CN 212500911U CN 202021258194 U CN202021258194 U CN 202021258194U CN 212500911 U CN212500911 U CN 212500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hip
berthing
structures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81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康
贺广零
郭小亮
郭玮
赵辉
解锦婷
陈冲
茹洋洋
孔德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81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0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0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0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包括下支座、中支座和上支座,下支座具有上下两层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与靠船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且适于支撑在对应的靠船结构的靠船柱的一端;中支座固定在甲板上,具有水平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与位于下层的靠船结构的两个靠船柱对应设置且支撑在靠船柱的中部;上支座固定连接上下两个靠船结构上相对的两个法兰盘。利用相对的法兰盘将两个靠船结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搭接在下支座上的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上,中部通过中支座限位支撑,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移位,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将两个靠船结构相对且上下叠加设置,减少靠船结构放置占用的甲板面积,提高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风机的靠船结构呈空间框架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靠船柱,以及在两个靠船柱之间平行设置的两个爬梯立柱,靠船柱的直径大于爬梯立柱的直径,爬梯立柱之间设置若干爬梯,两个靠船柱与两个爬梯立柱空间上不共面。
靠船结构的运输一般将靠船结构放倒横置在甲板上,靠船柱在下,爬梯立柱在上,靠船结构紧挨着依次排列固定,由于靠船结构整体体积大,在运输船舶上占甲板面积大,使用大型运输船成本高,使用小型运输船,运输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装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靠船结构运输占用空间大,运输数量有限。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包括:
下支座,具有上下两层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靠船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且适于支撑在对应的靠船结构的靠船柱的一端;
中支座,具有水平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位于下层的所述靠船结构的两个靠船柱对应设置且支撑在所述靠船柱的中部;
上支座,固定连接上下两个所述靠船结构上相对的两个法兰盘。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支撑所述靠船结构的两个靠船柱。
所述下支座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竖梁,和平行设置在第一竖梁两端的第一横梁;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
所述下支座还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脚,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或第一横梁上;
所述支撑脚与下方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连线围成多边形。
所述中支座包括:
基座;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支撑部,沿同一所述靠船柱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第二支撑部为支撑半环;所述支撑半环与所述靠船柱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支撑半环开口朝上并支撑在所述靠船柱的外周面上。
至少其一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设置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同一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内的两个第二支撑部对应设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两个第二竖梁,沿垂直于所述靠船柱的延伸方向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侧;
第二横梁,架设在两个所述第二竖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围成所述靠船柱的放置空间。
两个所述第二横梁相对的一侧壁面上设置缓冲垫块。
所述上支座包括:
第三支撑部;
两个对接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两端;
任一所述对接部上开设对接孔;
所述对接孔与同侧的所述靠船结构上的法兰盘的螺栓孔对应设置;
所述对接部与同侧的所述靠船结构栓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包括下支座、中支座和上支座,下支座具有上下两层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与靠船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且适于支撑在对应的靠船结构的靠船柱的一端;中支座固定在甲板上,具有水平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结构,与位于下层的靠船结构的两个靠船柱对应设置且支撑在靠船柱的中部;上支座固定连接上下两个靠船结构上相对的两个法兰盘。利用相对的法兰盘将两个靠船结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搭接在下支座上的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上,中部通过中支座限位支撑,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移位,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将两个靠船结构相对且上下叠加设置,减少靠船结构放置占用的甲板面积,提高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中下支座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中下支座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中下支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中中支座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中中支座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中上支座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中上支座的俯视图;
图8为两个靠船结构堆放的主视图;
图9为两个靠船结构堆放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支座;11、第一支撑结构;111、第一支撑部;12、第一竖梁;13、第一横梁;14、支撑脚;
2、中支座;21、基座;22、第二支撑结构;221、第二支撑部;23、限位结构;231、第二竖梁;232、第二横梁;24、缓冲垫块;
3、上支座;31、第三支撑部;32、对接部;321、对接孔;
4、靠船柱;41、法兰盘;42、支臂;5、爬梯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包括下支座1、中支座2和上支座3,如图1所示,下支座1具有上下两层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11,第一支撑结构11与靠船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下支座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竖梁12和平行设置在第一竖梁12两端的第一横梁13,如图2所示,第一竖梁12并列设置两个,位于两个第一竖梁1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横梁13,第一支撑结构11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横梁13上,第一支撑结构1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11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11中设置两个第一支撑部111,两个第一支撑部111对称分布在第一横梁13的两端,第一支撑部111采用支撑半环,支撑半环的开口朝上,支撑半环的形状与靠船结构中靠船柱4的形状相匹配,适于支撑靠船柱4,当然,第一支撑部111还可以为圆环,圆环的内径与靠船柱4的外径想匹配,可供靠船柱4穿设固定即可。下支座1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脚14,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4设置一个,固定在第一竖梁12上,如图3所示,支撑脚14与下方的第一横梁13的两端的连线围成三角形,使下支座1的支撑结构更稳定,支撑脚14的支撑面与船体甲板面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如图4所示,中支座2包括基座21和水平间隔设置在基座21上的两个第二支撑结构22,基座21固定在靠船柱4的运输设备上,例如,该运输设备为船舶的甲板。基座21由工字钢焊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部采用工字钢设置横向和纵向分布的固定部,第二支撑结构22固定在该固定部上,任一个第二支撑结构22包括两个第二支撑部221,两个第二支撑部221沿同一靠船柱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基座21上,第二支撑部221为支撑半环,支撑半环与靠船柱4的形状相匹配,支撑半环开口朝上并支撑在靠船柱4的外周面上。
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结构22上设置限位结构23,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支撑结构22上分别设置限位结构23,每一个第二支撑结构22上对应设置两个限位结构23,两个限位结构23与同一第二支撑结构22内的两个第二支撑部221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23包括第二横梁232和两个第二竖梁231,两个第二竖梁231沿垂直于靠船柱4的延伸方向分布在第二支撑部221的两侧,第二横梁232架设在两个第二竖梁231之间,第二横梁232与第二支撑部221之间围成靠船柱4的放置空间。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结构23中同侧的两个第二竖梁231相对的一侧壁面上分别开设匚型豁口,豁口相对设置,第二横梁232为矩形管,矩形管的外形尺寸与匚型豁口的尺寸相匹配,第二横梁232穿设在限位结构23中两个第二竖梁231的豁口中。
如图5所示,同一第二支撑结构22中相邻的两个限位结构23中,两个第二横梁232相对的一侧壁面上设置缓冲垫块24,凸设在靠船柱4上的支臂42位于两个第二横梁232之间,缓冲垫块24的设置避免靠船结构发生位移时与横梁硬碰硬接触,造成损伤。缓冲垫块24可以为橡胶垫块或其他具有一定强度的软材料。
如图6所示,上支座3包括第三支撑部31和对称固定在第三支撑部31两端的对接部32,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31为支撑钢管,对接部32为板状结构,对称焊接在支撑钢管的两端,如图7所示,每一个对接部32上分别开设对接孔321,上支座3设置在上下两个靠船结构之间,对接部32上的对接孔321与同侧的靠船结构上的法兰盘41的螺栓孔对应设置,螺栓依次穿过法兰盘41的螺栓孔和对接孔321,将上下两个靠船结构通过上支座3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上支座3、中支座2和下支座1均采用工字钢和矩形管组合焊接成型。
两个靠船结构的堆放过程为:
以图8和图9所示状态为例,中支座2焊接固定在船舶甲板上。
首先,将下支座1和中支座2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船舶甲板上,将靠船结构抬起,使靠船柱4高于第二竖梁231,使用吊机缓慢水平从中支座2向下支座1平移靠船结构,当靠船结构的支臂42到达两个第二竖梁231中心时停止平移。缓慢下降靠船结构,使得靠船柱4落入第一支撑结构11中第一支撑部111的支撑半环内和第二支撑结构22中第二支撑部221的支撑半环内;
此时靠船柱4的支臂42位于两个限位结构23之间,然后插入第二横梁232,将第二横梁232设置缓冲垫块24的一侧壁面朝向支臂42设置,对靠船柱4形成纵向的限位,并对支臂42形成横向的限位;
靠船结构远离下支座1的一端具有面朝上的法兰盘41,将上支座3的一侧对接部32固定在该法兰盘41上;
将上层靠船结构吊放到下层靠船结构上方,且使两个靠船结构相对设置(如图8所示),上层靠船结构的靠船柱4一端配合在上层的第一支撑结构11中第一支撑部111的支撑半环内,靠船柱4的另一端法兰盘41朝下并固定在上支座3的另一侧对接部32上,将两个靠船结构通过上支座3固定在一起,堆放完成。通过对下层靠船结构的限位,实现对两个靠船结构的同时限位。
两个靠船结构从堆放装置上拆卸下来的过程为上述堆放过程的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下支座1具有上下两层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11,与靠船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且适于支撑在对应的靠船结构的靠船柱4的一端;中支座2固定在甲板上,具有水平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结构22,与位于下层的靠船结构的两个靠船柱4对应设置且支撑在靠船柱4的中部;上支座3固定连接上下两个靠船结构上相对的两个法兰盘41。利用相对的法兰盘41将两个靠船结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搭接在下支座1上的两个第一支撑结构11上,中部通过中支座2限位支撑,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移位,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将两个靠船结构相对且上下叠加设置,减少靠船结构放置占用的甲板面积,提高运输数量和运输效率。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可以仅在一个第二支撑结构22上设置限位结构23,通过对一个靠船柱4的纵向和横向限位,亦可实现对上下两个靠船结构的整体限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座(1),具有上下两层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11);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与靠船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且适于支撑在对应的靠船结构的靠船柱(4)的一端;
中支座(2),具有水平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结构(22);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2)与位于下层的所述靠船结构的两个靠船柱(4)对应设置且支撑在所述靠船柱(4)的中部;
上支座(3),固定连接上下两个所述靠船结构上相对的两个法兰盘(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部(111);
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对应支撑所述靠船结构的两个靠船柱(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竖梁(12),和平行设置在第一竖梁(12)两端的第一横梁(13);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1)还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脚(14),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梁(12)或第一横梁(13)上;
所述支撑脚(14)与下方所述第一横梁(13)两端的连线围成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座(2)包括:
基座(21);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2)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座(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2)包括两个第二支撑部(221),沿同一所述靠船柱(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座(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1)为支撑半环;所述支撑半环与所述靠船柱(4)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支撑半环开口朝上并支撑在所述靠船柱(4)的外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一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2)上设置限位结构(23);所述限位结构(23)与同一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2)内的两个第二支撑部(221)对应设置,所述限位结构(23)包括:
两个第二竖梁(231),沿垂直于所述靠船柱(4)的延伸方向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21)的两侧;
第二横梁(232),架设在两个所述第二竖梁(231)之间;所述第二横梁(23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1)之间围成所述靠船柱(4)的放置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横梁(232)相对的一侧壁面上设置缓冲垫块(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3)包括:
第三支撑部(31);
两个对接部(32),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部(31)的两端;
任一所述对接部(32)上开设对接孔(321);
所述对接孔(321)与同侧的所述靠船结构上的法兰盘(41)的螺栓孔对应设置;
所述对接部(32)与同侧的所述靠船结构栓接固定。
CN202021258194.2U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Active CN212500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8194.2U CN212500911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8194.2U CN212500911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0911U true CN212500911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8194.2U Active CN212500911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0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93276U (zh) 海上浮式风电组合式半潜平台基础
CN212500911U (zh)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EP0589625B1 (en) Space frame structure with widened base for supporting offshore platform
CN112663583B (zh) 一种稳桩平台总组合拢的建造方法
CN111703544A (zh) 一种靠船结构的堆放装置
CN216515148U (zh) 一种曲线钢箱梁浮托顶推的浮墩系统装置
CN111962487A (zh) 一种海上风电升压站导管架滚装的底部工装和安装方法
CN210942162U (zh) 一种海洋fpso上部模块组合支撑结构
CN212655171U (zh) 一种导管架辅助装船结构
CN210508034U (zh) 一种具有高支撑强度的钢结构梁及其所形成的储罐塔
US20060204340A1 (en) Floating construction, a platform construction, a method for placing a float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t sea, and a method for removing a platform construction at sea
CN112605583A (zh) 一种船用t排装配支撑方法
CN219601965U (zh) 一种存放钢管桩的支架
CN110126984B (zh) 船舶用支撑装置
CN213535056U (zh) 海上升压站上部模块辅助运输装置
CN210162437U (zh) 一种异形钢管拱节承载装置
CN221050224U (zh) 一种组合式臂架运输托架
CN219488400U (zh) 一种吸力桶基础运输固定装置
CN220264970U (zh) 一种储油罐网壳提升设备及所用的支架
CN218116168U (zh) 支架
CN220924864U (zh) 一种套笼总组平台支撑装置
CN214985974U (zh) 一种用于吸力桩导管架基础的运输工装
CN220377533U (zh) 免支撑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梁连接构造
CN215252747U (zh) 一种大型水上施工平台结构
CN217974078U (zh) 一种塔柱下横梁施工用支护结构及支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