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5421U - 软包电池 - Google Patents

软包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85421U
CN212485421U CN202020958207.0U CN202020958207U CN212485421U CN 212485421 U CN212485421 U CN 212485421U CN 202020958207 U CN202020958207 U CN 202020958207U CN 212485421 U CN212485421 U CN 212485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tab
core
lug
protectiv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82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思凡
程可文
张均光
唐本升
黄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hong Juheyu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u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u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u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82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85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85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85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软包电池,包括卷芯及保护套件,卷芯包括两个隔膜及两个极片,保护套件包括保护壳、密封胶带及两个极耳胶体,各极片上均设置有极耳,两个隔膜与两个极片交错间隔并堆叠设置形成带状的极芯带,极芯带远离极耳的一端用于往极芯带靠近极耳的另一端的方向卷绕,以使带状的极芯带卷绕形成卷芯,如此,使得两个极耳能够位于靠近卷芯的外侧壁的位置处,从而使得两个极耳能够保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短路,而且,即使极耳发生脱落,也能够快速重新焊接,卷芯容置于保护壳内,密封胶体用于密封极耳与保护壳之间的间隙,密封胶带贴覆在极耳与保护壳上,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极耳在与保护壳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

Description

软包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即在液态锂离子电池外层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由于软包电池外包装采用的多是铝塑膜,一旦内部出现问题,软包电池就会出现鼓胀,从电池表面最薄弱的部位鼓开,而不会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安全性相对较高,此外,软包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要高于方形电池,同样体积的电池,软包电池要比方形电池轻10%-20%左右,而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软包电池的可塑性比方形电池更强。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种便携式穿戴设备层出不穷,例如电子腕表、运动耳机等等,为了使电子产品更轻便、续航时间更长,各家电子厂商纷纷开发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软包电池,目前常规的软包电池生产工艺,是把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卷绕起来,成为卷绕电芯,然后利用铝塑膜封装卷绕电芯,以形成软包电池;然而,使用常规的软包电池卷绕工艺生产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软包电池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常规的软包电池卷绕工艺,当把极片与隔膜卷绕以制成卷绕电芯时,正、负极耳便会位于卷绕电芯的中间,但是,由于小型软包电池的体积很小,正极耳和负极耳的距离就会过小,甚至,正负极耳会发生接触导致短路;
其次,极耳通常是焊接在极片上,常规的软包电池卷绕工艺,会把极耳卷绕在卷绕电芯的中间,一旦极耳从极片上脱落,无法把极耳直接焊接在卷绕电芯上,最终导致卷绕电芯报废;
最后,常规的软包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极耳被反复翻折,从而导致极耳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即使电池体积很小,也能够确保正、负极耳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的,而且即使正、负极耳发生脱落,也能够快速重新焊接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极耳发生断裂的软包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软包电池,包括:
卷芯,所述卷芯包括两个隔膜及两个极片,各所述极片上均设置有极耳,各所述隔膜与各所述极片交错间隔并堆叠设置形成带状的极芯带,所述极芯带远离所述极耳的一端用于往所述极芯带靠近所述极耳的另一端的方向卷绕,以使带状的所述极芯带卷绕形成所述卷芯;及
保护套件,所述保护套件包括保护壳、密封胶带及两个极耳胶体,所述卷芯容置于所述保护壳内,两个所述极耳胶体分别一一对应包覆于两个所述极耳上,且两个所述极耳胶体分别与所述保护壳相粘接,所述密封胶带分别贴覆于所述保护壳及所述极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片包括铜箔层及两个浆料层,两个所述浆料层分别一一对应贴覆于所述铜箔层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极耳位于所述铜箔层的端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与所述铜箔层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圆角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焊接于所述铜箔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上开设有两个焊接槽,两个所述焊接槽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上还开设有加强通孔,所述加强通孔贯穿所述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通孔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加强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上设置有凸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胶体上设置有卡位台,所述卡位台与所述保护壳的边缘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为铝塑膜保护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池,包括卷芯及保护套件,卷芯包括两个隔膜及两个极片,保护套件包括保护壳、密封胶带及两个极耳胶体,各极片上均设置有极耳,两个隔膜与两个极片交错间隔并堆叠设置形成带状的极芯带,极芯带远离极耳的一端用于往极芯带靠近极耳的另一端的方向卷绕,以使带状的极芯带卷绕形成卷芯,如此,使得两个极耳能够位于靠近卷芯的外侧壁的位置处,从而使得两个极耳能够保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短路,而且,即使极耳发生脱落,也能够快速重新焊接,卷芯容置于保护壳内,密封胶体用于密封极耳与保护壳之间的间隙,密封胶带贴覆在极耳与保护壳上,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极耳在与保护壳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极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软包电池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极片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A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关于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连接”的相关表述,也表示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连通”,流体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连通。
请参阅图1,一种软包电池10,包括卷芯100及保护套件200,保护套件200用于把卷芯100包容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中,从而使得卷芯100能够与外部环境隔绝,其中,卷芯100的卷绕方式,能够防止正、负极耳之间的距离过小,从而能够确保正、负极耳之间保持安全距离而不发生短路问题,而且正、负极耳位于靠近卷芯100的外侧壁的位置处,即使正、负极耳发生脱落也能够快速地把正、负极耳重新焊接好,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极耳断裂。
请参阅图1及图2,卷芯100包括两个隔膜110及两个极片120,各极片120上均设置有极耳121,各隔膜110与各极片120交错间隔并堆叠设置形成带状的极芯带1100,极芯带1100远离极耳121的一端用于往极芯带1100靠近极耳121的另一端的方向卷绕,以使带状的极芯带1100卷绕形成卷芯100。
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方式中,两个极片120中,其中一个为正极片,另一个为负极片,正极片、负极片与两个隔膜110交错间隔堆叠,一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隔膜110位于最底层,然后把负极片叠放在最底层的隔膜110上,然后把另一个隔膜110叠放在负极片上,最后把正极片叠放在最上层的隔膜110上,从而使得正极片;负极片和两个隔膜110交错堆叠放置,此时,堆叠放置在一起的正极片、负极片和两个隔膜110,便形成了极芯带1100,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极片120上均设置有极耳121,一实施方式中,正极片上设置的是正极耳,负极片上设置的是负极耳,而且,正极耳与负极耳位于极芯带1100的同一端的位置处,如此,把极芯带1100从远离极耳121的那一端开始卷绕,以把带状的极芯带1100卷绕成卷芯100,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极耳121位于靠近卷芯100的外侧壁的位置处,具体地,正极耳与负极耳均位于靠近卷芯100的外侧壁的位置处,因此,当卷芯100的体积很小,但是带状的极芯带1100经过卷绕形成的卷芯100,正极耳与负极耳位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对位于中心位置处的距离会大很多,从而能够确保两个极耳121在卷芯100的外侧壁上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有效避免因正极耳和负极耳位于卷芯100的中心位置处时,距离果断,可能造成短路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带状的极芯带1100卷绕成卷芯100后,正极耳和负极耳均靠近卷芯100的外侧壁处,当极耳121从极片120上脱落时,不需要把极片120展开即可直接把极耳121重新连接在极片120上,一方面能够节约返工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因对极片反复卷绕而造成极片出现折痕而报废,从而能够降低卷芯100的不良率;而且,由于两个极耳121均位于靠近卷芯100的外侧壁位置处,当需要调整两个极耳121之间的距离时,轻轻的揉搓卷芯100,便能够实现轻易调整两个极耳121之间的距离的目的,而不会存在因两个极耳121位于卷芯100的中间位置处,两个极耳121之间的距离过小而造成两个极耳121产生摩擦问题。
请参阅图1及图3,保护套件200包括保护壳210、密封胶带220及两个极耳胶体230,卷芯100容置于保护壳210内,两个极耳胶体230分别一一对应包覆于两个极耳121上,且两个极耳胶体230分别与保护壳210相粘接,密封胶带220分别贴覆于保护壳210及极耳121上。
需要说明的是,卷芯100容置于保护壳210内,具体地,是指卷芯100中的两个隔膜110及两个极片120均容置在保护壳210内,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极片120上的极耳121则从保护壳210内延伸至保护壳210外,如此使得卷芯100能够被保护壳210密封保护,同时利用极耳121与外界进行连接,为了使得卷芯100完全处于密闭环境中,需要利用极耳胶体230把极耳121与保护壳210之间的空隙堵塞住,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壳210上开设有容纳腔体211,卷芯100容置于容纳腔体211内,先把极耳胶体230包覆在极耳121外侧壁上,极耳胶体230与极耳121之间没有间隙,然后使得极耳胶体230的外侧壁与保护壳210中的容纳腔体211的内侧壁相粘接在一起,一实施方式中,保护壳210为铝塑膜保护壳,因此保护壳210中的内侧壁上具有一层塑胶层,当对保护壳210加热时,塑胶层便会与极耳胶体230融合,从而使得保护壳210中的容纳腔体211被密闭起来;进一步地,当极耳胶体230与保护壳210融合,使得容纳腔体211被密封起来后,把密封胶带220贴覆在保护壳210及极耳121上,具体地,时贴覆在保护壳210与极耳121之间的连接部位上,如此,能够增强极耳121的结构强度,防止极耳121被反复弯折,而导致极耳121在位于保护壳210的连接处发生断裂。
请参阅图4,极片120包括铜箔层1210及两个浆料层1220,两个浆料层1220分别一一对应贴覆于铜箔层1210的两个侧面上,极耳121位于铜箔层1210的端部上。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浆料层1220分别一一对应贴覆于所述铜箔层1210的两个侧面上,进一步地,两个极片120的结构等同,在任一极片120上涂布两层浆料层1220,使得两个极片120能够更好地充电与放电,极耳121则焊接在铜箔层1210上,需要注意的是,极耳121与铜箔层1210连接的位置处不存在浆料,以使极耳121与铜箔层1210保持良好接触,一实施方式中,极耳121焊接于铜箔层1210上。
请再次参阅图4,一实施方式中,极耳121与铜箔层121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圆角部121a。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圆角部121a,能够增加极耳121与铜箔层1210的连接强度,防止极耳121从铜箔层1210上脱落。
请再次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极耳121上开设有两个焊接槽121b,两个焊接槽121b之间设置有间隔。需要说明的是,在极耳121上开设的两个焊接槽121b,使得极耳121与外部零件焊接时,能够增加连接强度,有效防止极耳121从外部零件上脱落。
请再次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极耳121上还开设有加强通孔121c,加强通孔121c贯穿极片120。需要说明的是,加强通孔121c贯穿极片120,具体地,加强通孔121c贯穿极耳121及铜箔层1210,加强通孔121c能够增强极耳121与铜箔层1210之间的结构强度,一实施方式中,加强通孔121c设置有多个,各加强通孔121c之间设置有间隔,增加加强通孔121c的数量,能够增强极耳121与铜箔层1210之间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5,一实施方式中,极耳121上设置有凸起部121d。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方式中,凸起部121d位于极耳121与铜箔层1210的连接部位上,设置凸起部121d,相当于增加了极耳121的厚度,从而能够防止极耳121在与铜箔层1210的连接位置处发生断裂。
请再次参阅图3,一实施方式中,极耳胶体230上设置有卡位台231,卡位台231与保护壳210的边缘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极耳胶体230的外侧壁与保护壳210的内侧壁相融合,以密封保护壳210的容纳腔体211,由于存在两个极耳121,为了使得两个极耳胶体230处于同样的高度,因此在极耳胶体230上设置卡位台231,使得两个极耳胶体230能够处于同样的高度,从而使得软包电池10能够更加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池,包括卷芯及保护套件,卷芯包括两个隔膜及两个极片,保护套件包括保护壳、密封胶带及两个极耳胶体,各极片上均设置有极耳,两个隔膜与两个极片交错间隔并堆叠设置形成带状的极芯带,极芯带远离极耳的一端用于往极芯带靠近极耳的另一端的方向卷绕,以使带状的极芯带卷绕形成卷芯,如此,使得两个极耳能够位于靠近卷芯的外侧壁的位置处,从而使得两个极耳能够保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短路,而且,即使极耳发生脱落,也能够快速重新焊接,卷芯容置于保护壳内,密封胶体用于密封极耳与保护壳之间的间隙,密封胶带贴覆在极耳与保护壳上,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极耳在与保护壳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芯,所述卷芯包括两个隔膜及两个极片,各所述极片上均设置有极耳,各所述隔膜与各所述极片交错间隔并堆叠设置形成带状的极芯带,所述极芯带远离所述极耳的一端用于往所述极芯带靠近所述极耳的另一端的方向卷绕,以使带状的所述极芯带卷绕形成所述卷芯;及
保护套件,所述保护套件包括保护壳、密封胶带及两个极耳胶体,所述卷芯容置于所述保护壳内,两个所述极耳胶体分别一一对应包覆于两个所述极耳上,且两个所述极耳胶体分别与所述保护壳相粘接,所述密封胶带分别贴覆于所述保护壳及所述极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铜箔层及两个浆料层,两个所述浆料层分别一一对应贴覆于所述铜箔层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极耳位于所述铜箔层的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与所述铜箔层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圆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于所述铜箔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开设有两个焊接槽,两个所述焊接槽之间设置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还开设有加强通孔,所述加强通孔贯穿所述极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通孔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加强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设置有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胶体上设置有卡位台,所述卡位台与所述保护壳的边缘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为铝塑膜保护壳。
CN202020958207.0U 2020-05-29 2020-05-29 软包电池 Active CN212485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8207.0U CN212485421U (zh) 2020-05-29 2020-05-29 软包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8207.0U CN212485421U (zh) 2020-05-29 2020-05-29 软包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85421U true CN212485421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8207.0U Active CN212485421U (zh) 2020-05-29 2020-05-29 软包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854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079A (zh) * 2022-06-16 2022-10-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楔形封头楔角与壳体距离优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079A (zh) * 2022-06-16 2022-10-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楔形封头楔角与壳体距离优化方法
CN115189079B (zh) * 2022-06-16 2023-10-03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楔形封头楔角与壳体距离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1501B2 (ja) 段差構造を含む電池セル
JP2017092047A (ja) 階段構造の電池セル
KR101264430B1 (ko) 이차전지의 파우치
KR101707192B1 (ko) 실란트로 실링되는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101596269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셀
JP2015519691A (ja) 非定型構造の電池パック
JP6284532B2 (ja) ずれた配列構造の電極組立体を含む電池セル
JP2016517610A (ja) 段差構造を含む電池セル
JP6743664B2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314389B2 (ja) 二次電池
JP2016502742A (ja) ラウンドコーナーを含む電極組立体
CN113285148A (zh) 一种电池
KR20200055680A (ko) 파우치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CN212485421U (zh) 软包电池
CN211376779U (zh) 卷绕结构及其锂离子电池
WO2011077989A1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
CN210535751U (zh) 一种纽扣电池
JP4337294B2 (ja) 二次電池
KR100731436B1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CN216624507U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KR102060679B1 (ko) 시트 구조의 전지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WO2023143009A1 (zh) 电池及其电子装置
CN114188673B (zh) 电芯及电子设备
JP2003007340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4378756U (zh) 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1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3, Tianlong lane, the second industrial zone, Longxi community,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UHE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Plant A02, Jingyang Science Park, No.4, Donghua South Road, Dongjiang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6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Juheyua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3, Tianlong lane, the second industrial zone, Longxi community,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anghong Juhe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3, Tianlong lane, the second industrial zone, Longxi community,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UHEYU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