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0309U - 阀芯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芯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80309U
CN212480309U CN202020569108.3U CN202020569108U CN212480309U CN 212480309 U CN212480309 U CN 212480309U CN 202020569108 U CN202020569108 U CN 202020569108U CN 212480309 U CN212480309 U CN 212480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heel
valve core
lif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91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旻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dar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dar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dar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dar Instru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80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80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阀芯驱动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驱动模块以及拉伸轮。装置本体设置于阀装置。驱动模块设置于装置本体内,包括抬升件,抬升件具有抬升槽。拉伸轮设置于抬升件中,并且具有凸部,凸部位于抬升槽,并抵接于抬升槽的槽底。拉伸轮与阀装置的阀门连接,抬升件转动而带动拉伸轮沿着拉伸轮的中心轴线作线性移动,拉伸轮的凸部抵接抬升槽的侧壁,抬升件带动拉伸轮转动。通过设置拉伸轮及驱动模块,拉伸轮连接于阀芯,驱动模块驱动拉伸轮移动上升后再驱动拉伸轮转动,而连动阀芯先上升脱离阀装置的开口后再旋转切换,避免阀芯在压紧开口的状态下旋转,以免损坏防水垫圈。

Description

阀芯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阀芯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阀芯上升脱离阀装置的开口后才旋转阀芯的阀芯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表示现有技术的多向阀装置V及其阀芯C。如图 1所示,多向阀装置V具有一个进流口V1以及多个出流口V2A、V2B、V2C及 V2D。如图2所示,阀芯C设置于多向阀装置V中并具有封闭部C1与开放部C2,水流自进流口V1进入多向阀装置V后,经由阀芯C的开放部C2通过阀芯C,当阀芯C的开放部C2对应于其中一个出流口V2A、V2B、V2C及V2D时,水流经由开放部C2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出流口V2A、V2B、V2C及V2D流出。通过阀芯C旋转,使阀芯C的开放部C2对应于各出流口V2A、V2B、V2C及V2D切换位置,达到切换水流方向的目的。在阀芯C与阀盖V3之间设有弹性件V4,弹性件V4压抵在阀芯C与阀盖V3,弹性件V4被压缩而产生回复力,此回复力作用在阀芯C上,使阀芯C压紧阀盖V3。
但是阀芯C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垫圈(未图示),如果在阀芯C在压紧阀盖V3 的状态下直接旋转切换,这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造成防水垫圈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阀芯驱动装置,其在希望切换阀芯对阀装置的开口的封闭或开放时,使阀芯先上升脱离开口后再旋转阀芯,以解决阀芯在压紧开口的状态下直接旋转而造成防水垫圈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阀芯驱动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驱动模块以及拉伸轮。装置本体设置于阀装置。驱动模块设置于装置本体内,包括抬升件,抬升件具有抬升槽。拉伸轮设置于抬升件中,并且具有凸部,凸部位于抬升槽,并抵接于抬升槽的槽底。拉伸轮与阀装置的阀门连接,抬升件转动而带动拉伸轮沿着拉伸轮的中心轴线作线性移动,拉伸轮的凸部抵接抬升槽的侧壁,抬升件带动拉伸轮转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拉伸轮及驱动模块,拉伸轮连接于阀芯,驱动模块驱动拉伸轮移动上升后再驱动拉伸轮转动,而连动阀芯先上升脱离阀装置的开口后再旋转切换,避免阀芯在压紧开口的状态下旋转,以免损坏防水垫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多向阀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多向阀总成的阀芯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的阀总成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3的阀总成的前视图;
图5为图3的阀总成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的阀总成的前视图;
图7为图3的阀总成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3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沿A-A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0为图3的阀总成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3的阀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9阀芯驱动装置的沿A-A线的部分分解剖视图;
图13为图8中沿B-B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4为图8中沿C-C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适配于其他阀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及图7,其为本申请的阀总成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前视图、图3的阀总成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的阀总成的前视图以及图3的阀总成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阀总成1000 包括阀芯驱动装置100以及阀装置200。阀装置200包括阀本体210、阀芯(未图标)以及弹性件(未图标)。阀芯及弹性件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阀芯C及弹性件V4类似。阀本体210具有至少一个进流口2021以及多个出流口2022、2023。阀芯为可移动地设置于阀本体210中,弹性件设于阀芯与阀本体210间,且压抵于阀芯与阀本体210,阀芯驱动装置100连接于阀芯且设置在于阀本体210。
在本实施例中,阀本体210包括阀壳体202及阀盖203。阀盖203由阀壳体202的上方密封地盖合于阀壳体202且阀盖203设有通孔2031,阀盖203 的顶端设有上述基准面201,基准面201用于安装阀芯驱动装置100,通孔2031 即设于基准面201上。
阀芯设置于阀壳体202中且可于阀壳体202中进行直线移动及旋转。阀芯包括轴杆221以及切换部(图中仅表示轴杆221)。切换部包括封闭端及开放端,封闭端及开放端分别对阀壳体202的出流口2022、2023进行封闭或开放。阀芯的轴杆221连接于下方的切换部且经由阀盖203的通孔2031延伸至阀本体210的外部。轴杆221可沿其轴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且可进行顺时针及反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轴杆221沿其轴向移动,可以使切换部升降,通过轴杆221进行顺时针及反时针方向旋转,可以使封闭端及开放端调换位置,而对出流口2022、2023封闭及开放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其套设于轴杆221且两端分别压抵于阀芯的切换部以及阀本体210的阀盖203。当轴杆221上升时,弹性件被阀芯的切换部与阀盖203的间距缩小而压缩弹性构件,弹性件被压缩后产生的弹力作用在阀芯的切换部。
如图5及图6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阀芯驱动装置100包括装置本体10、拉伸轮20以及驱动模块30。装置本体10设置于阀装置200上。拉伸轮20连接于阀装置200的阀芯,阀芯由弹性构件压抵且封闭或开放阀装置200的开口。驱动模块30设置于装置本体10且连接于拉伸轮20,驱动拉伸轮20平行于第一方向L1移动且绕平行于第一方向L1的轴旋转,连动阀芯平行于第一方向L1 移动且结合或脱离开口,在阀芯脱离开口的状态下,旋转阀芯且切换对开口的封闭及开放。上述开口可以是出流口2022、2023。阀芯的轴杆221经由连接件 50连接于拉伸轮20,驱动模块30通过下述的抬升件331(如图7或图9所示) 驱动拉伸轮20平行于第一方向L1移动且绕平行于第一方向L1的轴旋转。
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100通过驱动模块30驱动拉伸轮20平行于第一方向L1移动且绕平行于第一方向L1的轴旋转,第一方向L1则是平行于阀芯的升降方向,因此阀芯由拉伸轮20的连动而平行于第一方向L1上升脱离阀装置 200的开口,然后才进行旋转以调换封闭端及开放端的位置,在封闭端及开放端的位置切换后,阀芯平行于第一方向L1下降而再度结合于开口。如此,阀芯在脱离阀装置的开口后再进行旋转,可以避免过大的摩擦力而损坏阀芯的防水垫圈。
请参阅图7,其为图3的阀总成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在图7中,为了清楚地表示装置本体10的结构,省略驱动模块30的大部分构件,仅保留抬升件331。请一并参阅图5、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0设置在基准面201 上,如图6所示,装置本体10包括多个侧壁11以及底壁12,侧壁11与底壁 12连接而在内部形成容置空间S,拉伸轮20及驱动模块30设置于容置空间S 中,且驱动模块30固定于装置本体10的底壁12的内表面,拉伸轮20抵接于驱动模块30。在底壁12形成穿孔121,沿着穿孔121的孔缘等间距地设有多个沿轴向朝远离容置空间S的方向突出延伸的卡合件13,而且在底壁12的外表面设有凸台14。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4平行于底壁12的截面呈圆形,且凸台14围绕穿孔12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穿孔121位于凸台14的中心。卡合件13延伸超过凸台14的顶面。如图5所示,在阀本体210的阀盖203上设有凹陷部2032,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2032的开口为圆形且具有圆形的内周壁,上述通孔2031设于凹陷部2032的底面,且位于凹陷部2032底面的中心,在凹陷部2032的内周壁等间距地设有对应于卡合件13的卡槽2033。通过卡合件 13插置于凹陷部2032且卡合于卡槽2033,使装置本体10定位在阀本体210 上且避免阀芯驱动装置100相对于阀本体210旋转。当阀芯驱动装置100安装在阀本体210时,凸台14的顶面对应于阀盖203的基准面201。
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100还包括连接件5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0 呈圆柱状,且在顶端设有螺孔,在外周壁设有通孔,连接件50为可移动地穿设于穿孔121。经由插销插接于连接件50的通孔以及轴杆221头部的通孔而将连接件50连接于轴杆221的头部,然后连接件50再经由螺栓穿过拉伸轮20 底部的通孔而螺合于连接件50顶端的螺孔而使连接件50连接于拉伸轮20。通过上述的连接结构,阀芯的轴杆221沿轴向连接于拉伸轮20。
以下说明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100的拉伸轮20及驱动模块30的结构。请参阅图8、图9、图10及图11,其为图3的俯视图、图8中沿A-A线的部分剖视图、图3的阀总成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3的阀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拉伸轮20包括凸部23,凸部23压抵于凸轮面3314。拉伸轮 20还包括拉伸轮本体21,拉伸轮本体21穿设于抬升件331以及装置本体10,凸部23突设于拉伸轮本体21的外周壁。拉伸轮20更包括结合件22。结合件 22结合于连接件50。
在本实施例中,拉伸轮本体21为筒状件,其内径略大于连接件50的外径,因此连接件50可穿设于拉伸轮本体21内。结合件22为设于拉伸轮本体21内周壁的圆形板状件,从而使连接件50的顶面抵接于结合件22。结合件22的中心处设有透孔,螺栓可穿过结合件22的透孔并螺合于连接件50顶面的螺孔,从而使拉伸轮20固接于连接件50。而且,拉伸轮本体21可拆卸地连接于阀芯。
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3设置于拉伸轮本体21本体的外周面,并形成突出于拉伸轮本体21本体的外周面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3为圆柱状构件并具有螺轴231,通过螺轴螺合于拉伸轮本体21本体的外周面的螺孔,凸部 23与拉伸轮本体21固接,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3包括滚轮232,滚轮232可转动的设于螺轴23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拉伸轮本体21本体的外周面设有三个凸部23,三个凸部23是以等角距离的结构设置。凸部23压抵于后述的驱动模块30的凸轮面3314,并随着凸轮面3314高度的变化而使拉伸轮20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连接件50及模芯上下移动。
请参阅图12、图13及图14,其分别为图8中沿A-A线的部分分解剖视图、图8中沿B-B线的部分剖视图以及图8中沿C-C线的部分剖视图,同时复请参阅图10及图11。如图所示,驱动模块包括抬升件331,拉伸轮20抵接于抬升件331,抬升件331可旋转地设于装置本体10且驱动拉伸轮20。驱动模块30 更包括驱动件31及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驱动件31经由动力传递/变速机构 32连接于抬升件331,驱动件31输出驱动力并经由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传递至抬升件331且以既定的转速旋转抬升件331。驱动件31连接于动力传递/ 变速机构32,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连接于凸轮组件33。驱动件31输出驱动力,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将驱动力传递至凸轮组件33,使凸轮组件33产生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为马达,例如伺服马达或步进马达。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为齿轮组。驱动件31的扭力经由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传递并由齿轮组进行适当的减速,从而驱动凸轮组件33以适当的速度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设置在框架F中,框架F具有上载板F1及下载板F2,上载板F1与下载板F2平行设置,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设置在上载板F1与下载板F2之间,并固定在下载板F2,驱动件31固定在上载板F1,其输出轴延伸穿过上载板F1而结合于设置在上载板F1与下载板F2间的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
以下说明凸轮组件33的结构。凸轮组件33包括抬升件331以及承载件 332,承载件332设置于装置本体10内,抬升件331由承载件332承载并与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332为轴承,其设置于装置本体10的底壁12,如图11所示,在底壁12的穿孔121的周缘形成朝容置空间S轴向延伸的环状凸肋122,在邻接于环状凸肋122处形成环状凹部123,承载件332即设置于环状凹部123中。在本实施例中,抬升件331包括抬升件本体3311、接合部3312以及凸轮部3313。接合部3312以及凸轮部3313设置于抬升件本体3311,接合部3312接合于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凸轮部3313 连接于拉伸轮20的凸部23。在本实施例中,抬升件本体3311为环状构件,其也设置于环状凹部123中,由承载件332承载并由环状凸肋122及环状凹部123 的内周壁限位,使其围绕底壁12的穿孔121并以穿孔121中心为轴旋转。接合部3312为沿抬升件本体3311的外周面形成的齿环,齿环与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的齿轮啮合。抬升件331包括抬升槽,抬升槽包括凸轮面3314(槽底)、推压壁3315以及3316(侧壁),拉伸轮20抵接于凸轮面3314且可于凸轮面3314 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位置于第一方向相对于抬升件331的下表面的高度大于第一位置于第一方向相对于抬升件331的下表面的高度。另外,推压壁3316立设于凸轮面3314的第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凸轮部3313 包括设置于抬升件本体3311内部的至少一个朝轴向设置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轮面3314以及立设于凸轮面3314两端的推压壁3315及3316。凸轮面3314 沿抬升件331的周缘延伸。凸轮面3314是沿抬升件本体3311的轴向(平行于第一方向L1)产生高度的变化,详言之,如图12所示,凸轮面3314的高度由推压壁3315朝推压壁3316逐渐增加。在本实施例中,推压壁3315设置于第一位置,推压壁3316设于第二位置。
请一并参照图9、图11及图12,拉伸轮20的拉伸轮本体21穿设于抬升件本体3311,使拉伸轮本体21的外周壁配合抬升件本体3311的内周壁,从而使突出于拉伸轮本体21的外周壁的凸部23压抵在凸轮面3314上。如前所述,由于阀芯受到弹性件(压缩弹簧)的作用力,此作用力经由轴杆221及连接件50 传递至拉伸轮20,使拉伸轮20的凸部23保持压抵在凸轮面3314。
当抬升件331由驱动件31及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驱动旋转时,凸轮面 3314沿着圆周方向移动,凸部23通过滚轮232可相对于凸轮面3314滚动并随着凸轮面3314在轴向产生位移,例如沿轴向上升或下降,即拉伸轮20整体会沿轴向上升或下降。如前所述,当阀芯的切换部进行封闭及开放的切换前需要先上升然后再做旋转,以避免防水垫圈损坏。因此抬升件331旋转,使凸部23 在凸轮面3314上,由推压壁3315移动至推压壁3316,使拉伸轮20上升,进而带动连接件50及阀芯上升,当凸部23到达推压壁3316后,由于阀芯已经上升到适当的高度(防水垫圈脱离入流口),此时继续驱动抬升件331旋转,由推压壁3316推动凸部23,使拉伸轮20在轴向保持既定位置而只产生旋转,从而旋转阀芯,达到切换的作用。在切换程序完成后,此时驱动件31反向转动,经由动力传递/变速机构32带动抬升件331反向旋转,使凸部23在凸轮面3314 上,由推压壁3316移动至推压壁3315,使拉伸轮20下降,进而使阀芯下降而与进流口结合。
在另一方面,请参阅图11、图13及图14,由于凸轮面3314为倾斜面,因此当凸部23压抵在凸轮面3314时,凸轮面3314会对凸部23施加垂直于压接点的正向力,而此正向力具有轴向的分力及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轴向的分力使拉伸轮20上升,但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却会使拉伸轮20产生旋转,但此时阀芯尚未完全与进流口分离,在此阶段必须防止拉伸轮20的旋转,拉伸轮20包括卡合件24,卡合件24突设于拉伸轮本体21的外周壁,且在拉伸轮20 平行于第一方向L1移动的状态下,卡合件24卡合于装置本体10的限位凹部 124。因此卡合件24在拉伸轮本体21的外周壁形成轴向延伸,而在装置本体 10的底壁12的环状凸肋122边缘形成限位凹部124。当凸部23在凸轮面3314 上且位于推压壁3315时,拉伸轮20的卡合件24卡合于限位凹部124中,凸部23在凸轮面3314上从推压壁3315移动至推压壁3316的过程中,卡合件24 受限位凹部124的限位使拉伸轮20无法旋转,而且卡合件24在限位凹部124中随着拉伸轮20的上升而逐渐上升。当凸部23在凸轮面3314上且位于推压壁3316时,卡合件24恰好脱离限位凹部124,使推压壁3316可以推动凸部 23而使拉伸轮20旋转。而当拉伸轮20(模芯)旋转既定角度而完成切换的程序后,卡合件24恰好对准相邻的另一限位凹部124,然后随着拉伸轮20下降(阀芯下降结合于进流口),卡合件24也逐渐进入相邻的该限位凹部124,从而在下降的过程中也达到防止阀芯旋转的作用。因此每一限位凹部124的深度可等于凸轮面3314在推压壁3315与推压壁3316处的高度差,且相邻两个限位凹部124的角距离可等于阀芯旋转的角度。
另外,如前所述,当阀芯驱动装置100的拉伸轮20及连接件50与阀芯的轴杆221形成上述的轴向连接时,装置本体10的凸台14的顶面与阀盖203的基准面201间可能由于不同的阀装置200的轴杆221长度不同而形成间隙。在上述阀芯上升的过程中,由于阀装置200中的弹性件被压缩而产生的回复力作用在阀芯上,由于阀芯连接于拉伸轮20,拉伸轮20压抵在驱动模块30上,驱动模块30固定在装置本体10中,因此上述间隙容许阀芯驱动装置100的装置本体10受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而整体向下移动,而造成阀芯实质上下降,无法真正脱离阀装置200的开口。
请参阅图15及图16,其为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适配于其他阀总成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5的前视图,且复参阅图8及图9。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0的凸台14的顶面与阀盖203的基准面201间在阀芯驱动装置100 安装于阀装置200后形成间隙。因此利用结合于装置本体10的抵接件40压抵于阀盖203的基准面201,从而在装置本体10受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作用时,装置本体10可以保持在原来安装于阀装置200的轴杆221的高度,使阀芯可以相对于阀装置200的开口上升。
详言之,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100的抵接件40的一端插置于凸台14的顶面且另一端压抵于阀盖203的基准面201。在本实施例中,阀芯驱动装置100 包括三个抵接件40,三个抵接件40沿着凸台14的边缘等间距地设置。抵接件 40具有相当程度的刚性,即抵接件40受力所产生的变形量相对于凸台14顶面与基准面201间的间隙宽度为可忽略,例如变形量与间隙宽度的比值在1/100 以下。从而当阀芯驱动装置100使拉伸轮20上升进而使阀芯的轴杆221上升时,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于阀芯,并经由阀芯的轴杆221传递至阀芯驱动装置100。此时由于抵接件40设置在装置本体10与阀盖203之间,即抵接件40设置在凸台14的顶面与阀盖203的基准面201间,且抵接件40压抵于基准面201,并通过抵接件40的刚性使凸台14的顶面与阀盖203的基准面201间保持既有的间距,即装置本体10与基准面201间保持既定的相对位置。如此,可避免弹性构件的作用力使阀芯驱动装置100下降而使阀芯再度结合于阀壳体202。
在本实施例中,抵接件40包括结合部41以及连接于结合部41且压抵于阀本体210的压抵部42,结合部41可移动地结合于装置本体10且可定位上述多个位置,压抵部42压抵于基准面201。例如结合部41呈杆状且可移动地插置于装置本体10中且可定位在上述多个位置,压抵部42呈板状且对应于上述多个位置与装置本体10(凸台14的顶面)形成多个不同间距,从而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100可适配于不同的阀总成。
如图9及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部41设有第一螺纹411,装置本体10设有第二螺纹15,结合部41的第一螺纹411螺合于装置本体10的第二螺纹1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411为公螺纹,第二螺纹15为母螺纹。例如结合部41呈杆状,第一螺纹411为形成于结合部41外周壁的公螺纹,装置本体10设有螺孔16,第二螺纹15为形成于螺孔16内周壁的母螺纹。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螺纹411也可以是母螺纹,第二螺纹15也可以是公螺纹。例如结合部41呈管状并于其内周壁形成母螺纹,而在装置本体10的底部设置突出的短柱,而且在短柱的外周壁形成公螺纹。通过结合部41的第一螺纹411螺合于装置本体10的第二螺纹15,抵接件40可相对于装置本体10定位在任意位置。
装置本体10具有至少一个容置槽17,至少一个容置槽17连通于至少一个螺孔16,结合部41可移动地穿设于螺孔16,且压抵部42可容置于容置槽17 中。在本实施例中,螺孔16及容置槽17均设置于凸台14,容置槽17设置于凸台14的顶面,而螺孔16则形成于容置槽17的底部。因此抵接件40的结合部41通过公螺纹螺合于螺孔16,而结合部41可于螺孔16中行进直到压抵部 42进入容置槽17且被容置槽17的底部止挡为止。此时,压抵部42容置于容置槽17中。当压抵部42被容置槽17的底部止挡时,压抵部42的表可面与凸台14的顶面齐平或低于凸台14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结合部41呈长杆状且压抵部42呈圆板状且压抵部42的直径大于结合部41的直径,因此容置槽17的直径大于螺孔16的直径。容置槽17设有缺口18,压抵部42的侧边自缺口18突出于装置本体10。在本实施例中,缺口18形成于凸台14的外周壁。使用者可经由缺口18以手指拨动压抵部42旋转从而使结合部41旋转而使抵接件40相对于装置本体10移动。如图7所示,为了增加使用者手指拨动压抵部42时的摩擦力,压抵部42的侧边形成滚花边。
本申请的阀芯驱动装置100通过驱动模块30驱动拉伸轮20平行于第一方向L1移动且绕平行于第一方向L1的轴旋转,第一方向L1则是平行于阀芯的升降方向,因此阀芯由拉伸轮20的连动而平行于第一方向L1上升脱离阀装置 200的开口,然后才进行旋转以调换封闭端及开放端的位置,在封闭端及开放端的位置切换后,阀芯平行于第一方向L1下降而再度结合于开口。如此,阀芯在脱离阀装置的开口后再进行旋转,可以避免过大的摩擦力而损坏阀芯的防水垫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其设置于阀装置上;
驱动模块,其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包括抬升件,所述抬升件具有抬升槽;
拉伸轮,其设置于所述抬升件中,并且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抬升槽,并抵接于所述抬升槽的槽底;
其中所述拉伸轮与阀装置的阀门连接,所述抬升件转动而带动所述拉伸轮沿着所述拉伸轮的中心轴线作线性移动,所述拉伸轮的所述凸部抵接所述抬升槽的侧壁,所述抬升件带动所述拉伸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槽的所述槽底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凸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于相对于所述抬升件的下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抬升件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件还包括推压壁,所述推压壁立设于所述抬升槽的所述槽底的所述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驱动件及动力传递/变速机构,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动力传递/变速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变速机构为齿轮组,所述抬升件包括齿环,所述齿环与所述齿轮组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轮包括拉伸轮本体,所述拉伸轮本体穿设于所述抬升件以及所述装置本体,所述凸部突设于所述拉伸轮本体的外周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轮包括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突设于所述拉伸轮本体的所述外周壁,且在所述拉伸轮平行于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所述卡合件卡合于所述装置本体的限位凹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件具有多个所述抬升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于所述装置本体,所述抬升件由所述承载件承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具有环状凹部,所述承载件设置在所述环状凹部中。
CN202020569108.3U 2020-02-07 2020-04-16 阀芯驱动装置 Active CN2124803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406 2020-02-07
TW109201406U TWM598365U (zh) 2020-02-07 2020-02-07 閥芯驅動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80309U true CN212480309U (zh) 2021-02-05

Family

ID=72603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9108.3U Active CN212480309U (zh) 2020-02-07 2020-04-16 阀芯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80309U (zh)
TW (1) TWM59836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8365U (zh) 2020-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11620B2 (ja) バックラッシュ除去ナット
WO2007092375B1 (en) Housing and gearbox for drill or driver
US6042083A (en) Butterfly valve
CN109079691B (zh) 棘轮齿轮加强环
US11187008B2 (en) Clutch engagement assembly of door lock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CN212480309U (zh) 阀芯驱动装置
US5226529A (en) Stable on switch
US20100251842A1 (en) Gear-driven assembly of transmission gear shifting
JP4971859B2 (ja) バルブ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の手動と自動の切換構造
CN212389835U (zh) 阀芯驱动装置及阀总成
KR100503015B1 (ko) 클러치부착모터
KR101061181B1 (ko) 자동차단밸브조립체
JP2012021609A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2173000B1 (ko) 웜기어 캠플레이트를 사용하는 차량용 스윙도어 개폐장치
CN219506644U (zh) 一种密封装置及容器
JP2017155901A (ja) クラッチ機構および排水弁駆動装置
JP5757621B2 (ja) 水抜栓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スイッチを有する弁駆動装置
KR100223690B1 (ko) 모터식 구동장치
KR200288029Y1 (ko) 수동겸용 전동 글로브밸브장치
CN215888471U (zh) 一种联动机构及应用其的排水阀
JP2873866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CN112412313B (zh) 一种带切换器的螺杆卷绳器及变间距百叶窗升降翻转器
CN219476536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19190091U (zh) 推扭结构及电动工具
WO2023199701A1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