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0266U - 差压背压阀 - Google Patents

差压背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80266U
CN212480266U CN202020305554.3U CN202020305554U CN212480266U CN 212480266 U CN212480266 U CN 212480266U CN 202020305554 U CN202020305554 U CN 202020305554U CN 212480266 U CN212480266 U CN 212480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ssembly
rod
embedde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55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55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80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80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80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压背压阀,差压背压阀包括:阀体、第一盖体、活塞、第二盖体组件、调节杆组件、弹簧组件、顶杆和阀杆;阀体包括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的两侧壁上;第一盖体包括第二进气口,第一盖体与阀体的顶部相连接;活塞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活塞嵌入第一盖体内,且第一通气孔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第二盖体组件与阀体的下部相连接;至少部分调节杆组件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弹簧组件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且弹簧组件的一端与调节杆组件相贴合;顶杆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且顶杆的一端与弹簧组件的另一端相贴合;阀杆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气孔,阀杆嵌入阀体内,阀杆的一端与顶杆相贴合。

Description

差压背压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压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差压背压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背压阀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在管道上主要起稳压作用。常用的系统有反应釜、流体计量投加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化学反应条件、矿山和航海等领域。
现有背压阀的背压值一般由膜片结构控制,而这种结构无法随着环境的压力变化而变化,无法实现固定的压力差调节,很难达到需要的压力状态,无法进行精确调整背压,影响管路在压力稳定。这时发明一种差压背压阀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差压背压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压背压阀,差压背压阀包括:阀体、第一盖体、活塞、第二盖体组件、调节杆组件、弹簧组件、顶杆和阀杆;阀体包括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的两侧壁上;第一盖体包括第二进气口,第一盖体与阀体的顶部相连接;活塞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活塞嵌入第一盖体内,且第一通气孔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第二盖体组件与阀体的下部相连接;至少部分调节杆组件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弹簧组件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且弹簧组件的一端与调节杆组件相贴合;顶杆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且顶杆的一端与弹簧组件的另一端相贴合;阀杆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气孔,阀杆嵌入阀体内,阀杆的一端与顶杆相贴合,阀杆的另一端与活塞相贴合,且第二通气孔与第一通气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阀体包括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的两侧壁上,第一盖体包括第二进气口,通过将第一盖体与阀体的顶部相连接,以使信号气体从第二进气口进入活塞上方的第一盖体内;其次,活塞嵌入第一盖体内,且第一通气孔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以使第一进气口进入的气体经过第一通气孔后,流过第二通气孔,气体给顶杆压力,便于顶杆复位;再次,通过将第二盖体组件与阀体的的下部相连接,使至少部分调节杆组件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并使弹簧组件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且弹簧组件的一端与调节杆组件相贴合,以通过旋拧调节杆组件来压缩弹簧组件,使弹簧组件产生弹性变形;再次,通过使顶杆嵌入第二盖体组件内,且顶杆的一端与弹簧组件的另一端相贴合,以使顶杆受到弹簧组件发生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压力,而向上运动;再次,通过使阀杆嵌入阀体内,阀杆的一端与顶杆相贴合,阀杆的另一端与活塞相贴合,以使顶杆推动阀杆和活塞一同向上运动。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产品在使用时,先旋拧调节杆组件,调节杆组件压缩弹簧组件,弹簧组件产生弹性变形,给顶杆一个压力,使顶杆向上运动,顶杆与阀杆接触后,阀杆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活塞一起向上运动,活塞与阀体分离;当第一进气口的气体压力和弹簧组件产生的力的总合等于第二进气口的气体压力时,差压背压阀就会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这时活塞与阀体接触,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的气体无法从排气口流出,即气体处于关断状态。当第一进气口气体的压力继续增大时,第一进气口的气体压力和弹簧组件产生的力的总合大于第二进气口的气体压力,活塞受气体压力而向上运动,与阀体分离,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从排出口排出,第一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对活塞压力减小,从而使第一进气口的气体与第二进气口的气体保持一个稳定的压力差,而这个压力差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调节杆组件压缩弹簧来控制,从而使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气体之间保持稳定的压力差,并实现压力差调节的技术效果。本产品可取消现有背压阀通过膜片控制背压值的结构,并使本产品的背压值随着环境压力变化而变化,实现固定的压力差调节,以达到需要的压力状态,从而精确调整背压,确保响管路在压力稳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差压背压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盖体组件还包括:盖体本体和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盖体本体的一端相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阀体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至少部分顶杆嵌入连接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连接部与盖体本体和阀体螺纹连接,来提高连接的紧密性,防止连接松动;同时,连接部与顶杆更适配,可以提升顶杆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密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差压背压阀还包括: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槽沿顶杆周向设置;第一密封圈嵌入第一密封槽内,且第一密封圈与连接部内壁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密封槽沿顶杆周向设置,并使第一密封圈嵌入第一密封槽内,且第一密封圈与连接部内壁相贴合,以提升顶杆与连接部的密封性,避免气体进入盖体本体内部,对弹簧组件产生影响,确保压力差精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调节杆组件还包括:调节杆本体和压板;至少部分调节杆本体嵌入盖体本体内;压板与调节杆本体相连接,且压板与弹簧组件的一端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至少部分调节杆本体嵌入盖体本体内,并使压板与调节杆本体相连接,且压板与弹簧组件的一端相贴合,以增大弹簧组件的受力面积,使弹簧组件受力均匀,确保压力差精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弹簧组件还包括:弹簧本体和弹簧座;弹簧本体嵌入盖体本体内,且弹簧本体的一端与压板相贴合;弹簧座的一端与弹簧本体的另一端相贴合,且弹簧座的另一端与顶杆的一端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弹簧座的一端与弹簧本体的另一端相贴合,且弹簧座的另一端与顶杆的一端相贴合,以实现弹簧座对弹簧本体的支撑作用,保证弹簧本体受力时不发生倾斜,并扩大弹簧本体的接触面积,便于对顶杆施加压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差压背压阀还包括:密封垫;密封垫嵌入活塞内,且密封垫同时与阀杆和阀体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密封垫嵌入活塞内,且密封垫同时与阀杆和阀体相贴合,以确保活塞与阀体接触时,没有气体可以从排气口排出,避免气体浪费。
具体的,阀体上类似于L形的结构与密封垫贴合可以实现阀体的排气口密封效果,即当L形结构与密封垫贴合时,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后,无法从排气口流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差压背压阀还包括: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槽沿阀杆的周向设置;第二密封圈嵌入第二密封槽内,且第二密封圈与连接部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二密封槽沿阀杆的周向设置,并使第二密封圈嵌入第二密封槽内,且第二密封圈与连接部相贴合,以避免气体流入盖体本体内,再一次提升产品的密封性,避免泄漏气体对弹簧组件产生影响,导致压力差数值不准确的问题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差压背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阀体,14第一进气口,16排气口,18第一盖体,20第二进气口,22活塞,24第一通气孔,26第二盖体组件,262盖体本体,264连接部,28调节杆组件,282调节杆本体,284压板,30弹簧组件,302弹簧本体,304弹簧座,32顶杆,34阀杆,36第二通气孔,38第一密封槽,40第一密封圈,42密封垫,44第二密封槽,46第二密封圈,48 L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差压背压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压背压阀,差压背压阀包括:阀体12、第一盖体18、活塞22、第二盖体组件26、调节杆组件28、弹簧组件30、顶杆32和阀杆34;阀体12包括第一进气口14和排气口16,第一进气口14和排气口16设置在阀体12的两侧壁上;第一盖体18包括第二进气口20,第一盖体18与阀体12的顶部相连接;活塞22设置有第一通气孔24,活塞22嵌入第一盖体18内,且第一通气孔24与第一进气口14相连通;第二盖体组件26与阀体12的下部相连接;至少部分调节杆组件28嵌入第二盖体组件26内;弹簧组件30嵌入第二盖体组件26内,且弹簧组件30的一端与调节杆组件28相贴合;顶杆32嵌入第二盖体组件26内,且顶杆32的一端与弹簧组件30的另一端相贴合;阀杆34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气孔36,阀杆34嵌入阀体12内,阀杆34的一端与顶杆32相贴合,阀杆34的另一端与活塞22相贴合,且第二通气孔36与第一通气孔24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阀体12包括第一进气口14和排气口16,第一进气口14和排气口16设置在阀体12的两侧壁上,第一盖体18包括第二进气口20,通过将第一盖体18与阀体12的顶部相连接,以使信号气体从第二进气口20进入活塞22上方的第一盖体18内;其次,活塞22嵌入第一盖体18内,且第一通气孔24与第一进气口14相连通,以使第一进气口14进入的气体经过第一通气孔24后,流过第二通气孔36,气体给顶杆32压力,便于顶杆32复位;再次,通过将第二盖体组件26与阀体12的的下部相连接,使至少部分调节杆组件28嵌入第二盖体组件26内,并使弹簧组件30嵌入第二盖体组件26内,且弹簧组件30的一端与调节杆组件28相贴合,以通过旋拧调节杆组件28来压缩弹簧组件30,使弹簧组件30产生弹性变形;再次,通过使顶杆32嵌入第二盖体组件26内,且顶杆32的一端与弹簧组件30的另一端相贴合,以使顶杆32受到弹簧组件30发生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压力,而向上运动;再次,通过使阀杆34嵌入阀体12内,阀杆34的一端与顶杆32相贴合,阀杆34的另一端与活塞22相贴合,以使顶杆32推动阀杆34和活塞22一同向上运动。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产品在使用时,先旋拧调节杆组件28,调节杆组件28压缩弹簧组件30,弹簧组件30产生弹性变形,给顶杆32一个压力,使顶杆32向上运动,顶杆32与阀杆34接触后,阀杆34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活塞22一起向上运动,活塞22与阀体12分离;当第一进气口14的气体压力和弹簧组件30产生的力的总合等于第二进气口20的气体压力时,差压背压阀就会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这时活塞22与阀体12接触,从第一进气口14进入的气体无法从排气口16流出,即气体处于关断状态。当第一进气口14气体的压力继续增大时,第一进气口14的气体压力和弹簧组件30产生的力的总合大于第二进气口20的气体压力,活塞22受气体压力而向上运动,与阀体12分离,从第一进气口14进入的气体从排出口排出,第一进气口14进入的气体对活塞22压力减小,从而使第一进气口14的气体与第二进气口20的气体保持一个稳定的压力差,而这个压力差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调节杆组件28压缩弹簧来控制,从而使第一进气口14和第二进气口20气体之间保持稳定的压力差,并实现压力差调节的技术效果。本产品可取消现有背压阀通过膜片控制背压值的结构,并使本产品的背压值随着环境压力变化而变化,实现固定的压力差调节,以达到需要的压力状态,从而精确调整背压,确保响管路在压力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盖体组件26还包括:盖体本体262和连接部264;连接部264的一端与盖体本体262的一端相连接,连接部264的另一端与阀体1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至少部分顶杆32嵌入连接部264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连接部264与盖体本体262和阀体12螺纹连接,来提高连接的紧密性,防止连接松动;同时,连接部264与顶杆32更适配,可以提升顶杆32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差压背压阀还包括:第一密封槽38和第一密封圈40;第一密封槽38沿顶杆32周向设置;第一密封圈40嵌入第一密封槽38内,且第一密封圈40与连接部264内壁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密封槽38沿顶杆32周向设置,并使第一密封圈40嵌入第一密封槽38内,且第一密封圈40与连接部264内壁相贴合,以提升顶杆32与连接部264的密封性,避免气体进入盖体本体262内部,对弹簧组件30产生影响,确保压力差精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调节杆组件28还包括:调节杆本体282和压板284;至少部分调节杆本体282嵌入盖体本体262内;压板284与调节杆本体282相连接,且压板284与弹簧组件30的一端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至少部分调节杆本体282嵌入盖体本体262内,并使压板284与调节杆本体282相连接,且压板284与弹簧组件30的一端相贴合,以增大弹簧组件30的受力面积,使弹簧组件30受力均匀,确保压力差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弹簧组件30还包括:弹簧本体302和弹簧座304;弹簧本体302嵌入盖体本体262内,且弹簧本体302的一端与压板284相贴合;弹簧座304的一端与弹簧本体302的另一端相贴合,且弹簧座304的另一端与顶杆32的一端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弹簧座304的一端与弹簧本体302的另一端相贴合,且弹簧座304的另一端与顶杆32的一端相贴合,以实现弹簧座304对弹簧本体302的支撑作用,保证弹簧本体302受力时不发生倾斜,并扩大弹簧本体302的接触面积,便于对顶杆32施加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差压背压阀还包括:密封垫42;密封垫42嵌入活塞22内,且密封垫42同时与阀杆34和阀体12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密封垫42嵌入活塞22内,且密封垫42同时与阀杆34和阀体12相贴合,以确保活塞22与阀体12接触时,没有气体可以从排气口16排出,避免气体浪费。
具体的,阀体12上类似于L形的结构与密封垫42贴合可以实现阀体12的排气口16密封效果,即当L形结构48与密封垫42贴合时,气体从第一进气口14进入后,无法从排气口16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差压背压阀还包括:第二密封槽44和第二密封圈46;第二密封槽44沿阀杆34的周向设置;第二密封圈46嵌入第二密封槽44内,且第二密封圈46与连接部264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密封槽44沿阀杆34的周向设置,并使第二密封圈46嵌入第二密封槽44内,且第二密封圈46与连接部264相贴合,以避免气体流入盖体本体262内,再一次提升产品的密封性,避免泄漏气体对弹簧组件30产生影响,导致压力差数值不准确的问题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差压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背压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两侧壁上;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阀体的顶部相连接;
活塞,所述活塞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活塞嵌入所述第一盖体内,且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
第二盖体组件,所述第二盖体组件与所述阀体的下部相连接;
调节杆组件,至少部分所述调节杆组件嵌入所述第二盖体组件内;
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嵌入所述第二盖体组件内,且所述弹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杆组件相贴合;
顶杆,所述顶杆嵌入所述第二盖体组件内,且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组件的另一端相贴合;
阀杆,所述阀杆中心设置有第二通气孔,所述阀杆嵌入所述阀体内,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杆相贴合,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贴合,且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组件还包括:
盖体本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盖体本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顶杆嵌入所述连接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压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背压阀还包括:
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沿所述顶杆周向设置;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嵌入所述第一密封槽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连接部内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压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组件还包括:
调节杆本体,至少部分所述调节杆本体嵌入所述盖体本体内;
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调节杆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弹簧组件的一端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压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还包括:
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嵌入所述盖体本体内,且所述弹簧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板相贴合;
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本体的另一端相贴合,且所述弹簧座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杆的一端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压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背压阀还包括:
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嵌入所述活塞内,且所述密封垫同时与所述阀杆和所述阀体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压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背压阀还包括:
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沿所述阀杆的周向设置;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嵌入所述第二密封槽内,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连接部相贴合。
CN202020305554.3U 2020-03-12 2020-03-12 差压背压阀 Active CN212480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5554.3U CN212480266U (zh) 2020-03-12 2020-03-12 差压背压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5554.3U CN212480266U (zh) 2020-03-12 2020-03-12 差压背压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80266U true CN212480266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5554.3U Active CN212480266U (zh) 2020-03-12 2020-03-12 差压背压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80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2436B1 (ko) 조절 밸브
US8960644B2 (en) Valve seat structure of fluid control valve
US9574674B2 (en) Valve, fluidic apparatus, and fluid-supplying apparatus
KR100741335B1 (ko) 제어기
CA2351967C (en) Compressed gas regulator and flowmeter
KR20090080474A (ko) 정류량 밸브
TW521132B (en) Constant pressure regulator
JP2010164130A (ja) 背圧制御弁
JP2014515808A (ja) ユニバーサルなダイアフラム装着位置を有するダイアフラム制御弁
CN212480266U (zh) 差压背压阀
CN218207990U (zh) 一种气控背压阀
CN210088138U (zh) 一种波纹管自控调节阀
CN203641612U (zh) 自力式金属波纹管调节阀
CN107061786B (zh) 一种耐腐蚀隔膜阀
CN211951568U (zh) 超微压减压阀
CN211649241U (zh) 一种超高压背压阀
CN2192781Y (zh) 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EP0081229B1 (en) Pressure regulator
WO1987004765A1 (en) Fluid pressure regulation and method
US4246931A (en) Fuel safety valve and regulator
CN219300015U (zh) 一种减压阀
JP2562394Y2 (ja) パイロット式スチ―ムトラップ
CN214119067U (zh) 新型减压阀
CN205654949U (zh) 一种深活塞气动执行机构
CN213809066U (zh) 一种微压泄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