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9067U - 新型减压阀 - Google Patents

新型减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9067U
CN214119067U CN202023337761.6U CN202023337761U CN214119067U CN 214119067 U CN214119067 U CN 214119067U CN 202023337761 U CN202023337761 U CN 202023337761U CN 214119067 U CN214119067 U CN 214119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valve
diaphragm
attached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77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oyuan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77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9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9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9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减压阀,新型减压阀包括:阀体、膜片、盖体、进气口、进气通道、出气口、阀芯、限位部、垫片、复位弹簧、阀座、弹簧座、弹簧、预设弹簧、螺纹孔和调节杆;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使预设弹簧的弹力与大气压力相等,通过旋拧调节杆来压缩弹簧,弹簧产生的力作用在膜片上,流体压力与预设弹簧力相加等于膜片上方主弹簧力,这样输出压力就是一个绝对压力,从而满足用户有绝对压力调节的需要;当流体压力继续增大,大于膜片上方弹簧的压力时,流体使膜片向上运动,膜片与阀芯分离,阀芯再受到压力,复位弹簧恢复原状,阀体与阀芯接触,减压阀关闭,气体无法流通。

Description

新型减压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减压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减压阀,只能调节相对压力,就是把大气压作为0压力,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数值相对大气压为0的压力,但是在实际中,有需要绝对压力调压的要求,就是绝对真空作为压力的0点到正压力的调节范围,就需要一种调节出口绝对压力的减压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减压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减压阀,新型减压阀包括:阀体、膜片、盖体、进气口、进气通道、出气口、阀芯、限位部、垫片、复位弹簧、阀座、弹簧座、弹簧、预设弹簧、螺纹孔和调节杆;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膜片盖设在阀体的开口端,且膜片与阀体围设成气室;盖体的一端具有阶梯状开口,且盖体盖合在膜片上;进气口设置在阀体内,且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进气通道竖直设置在阀体内,进气通道与气室相连通;出气口设置在阀体内,出气口与进气口相对设置,且出气口与气室相连通;阀芯嵌入进气通道中;限位部绕设在阀芯外侧,且限位部与阀体相贴合;垫片嵌入阀体与限位部之间,且垫片与阀芯相贴合;复位弹簧套设在阀芯外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阀芯相贴合,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部相贴合;阀座套设在阀芯外侧,且阀座同时与阀体和阀芯相贴合;弹簧座位于膜片上方,且弹簧座与膜片相贴合;弹簧位于弹簧座上方,且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座相贴合;预设弹簧套设在阀体外侧,预设弹簧的一端与阀体相贴合,且预设弹簧的另一端与膜片相贴合;螺纹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螺纹孔设置在盖体上;调节杆外壁设有外螺纹,且调节杆的一端穿过螺纹孔后,嵌入所述盖体内;其中,预设弹簧的弹力等于大气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使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膜片盖设在阀体的开口端,且膜片与阀体围设成气室,盖体的一端具有阶梯状开口,且盖体盖合在膜片上,以通过气室储存流体;其次,通过将进气口设置在阀体内,且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进气通道竖直设置在阀体内,进气通道与气室相连通,以使流体从进气口经过进气通道进入气室中;再次,通过将出气口设置在阀体内,出气口与进气口相对设置,且出气口与气室相连通,以使气室内的流体从出气口流出;再次,通过使阀芯嵌入进气通道中,并将限位部绕设在阀芯外侧,且限位部与阀体相贴合,以实现限位部对阀芯的限位作用,以避免阀芯倾斜,导致无法对流体密封的情况产生;再次,通过使垫片嵌入阀体与限位部之间,且垫片与阀芯相贴合,以实现垫片对进气通道的密封作用,以避免流体残留在进气通道内,无法及时清除;再次,通过将复位弹簧套设在阀芯外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阀芯相贴合,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部相贴合,以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实现对阀芯的复位作用,以实现当减压阀关闭时,阀芯自动复位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再次,通过将阀座套设在阀芯外侧,且阀座同时与阀体和阀芯相贴合,以通过阀座与阀芯接触,来实现减压阀的密封作用;再次,通过使弹簧座位于膜片上方,且弹簧座与膜片相贴合,使弹簧位于弹簧座上方,且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座相贴合,以实现当弹簧压缩时,弹簧带动弹簧座向下运动,从而使弹簧座带动膜片运动;再次,通过将预设弹簧套设在阀体外侧,预设弹簧的一端与阀体相贴合,预设弹簧的另一端与膜片相贴合,且预设弹簧的弹力等于大气压力;以平衡气室内的大气压力,以使弹簧不被压缩时,膜片不受到大气的压力,使减压阀处在趋近于绝对压力的状态;再次,通过在螺纹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螺纹孔设置在盖体上,并在调节杆外壁设有外螺纹,且调节杆的一端穿过螺纹孔后,嵌入盖体内,以使调整杆与盖体通过螺纹连接,以提升调整杆与盖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达到通过旋拧螺纹杆,来使弹簧压缩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改变膜片上方压力的技术效果。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使预设弹簧的弹力与大气压力相等,通过旋拧调节杆来压缩弹簧,弹簧产生的力作用在膜片上,流体压力与预设弹簧力相加等于膜片上方主弹簧力,这样输出压力就是一个绝对压力,使减压阀从-0.1MPA到正压力都可以平稳调节,从而满足用户有绝对压力调节的需要;在流体压力等于膜片上方弹簧的压力时,减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当流体压力继续增大,大于膜片上方弹簧的压力时,流体使膜片向上运动,膜片与阀芯分离,阀芯再受到压力,复位弹簧恢复原状,阀体与阀芯接触,减压阀关闭,气体无法流通;本产品采用预设弹簧结构平衡大气压,流体压力与预设弹簧力相加等于膜片上方主弹簧力,这样输出压力就是一个绝对压力,从而满足用户有绝对压力调节的需要,提升产品的适用性,扩大适用范围。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新型减压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减压阀包括:定位槽;定位槽设置在弹簧座上,且弹簧的一端嵌入定位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定位槽设置在弹簧座上,且弹簧的一端嵌入定位槽内,以实现定位槽对弹簧的定位作用,以避免弹簧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发生偏离,导致膜片上方压力不稳定,避免减压阀不精确的问题产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减压阀包括:压片;压片与调节杆相连接,且压片与弹簧的另一端相贴合;其中,压片的横截面积大于调节杆的横截面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片与调节杆相连接,压片与弹簧的另一端相贴合,且压片的横截面积大于调节杆的横截面积,以增大调节杆与弹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调节杆的受力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减压阀包括:手轮、螺母和调整槽;手轮套设在调节杆外侧,且手轮与调节杆相连接;螺母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母套设在调节杆的另一端,螺母与手轮相贴合,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调整槽设置在调整杆的另一端上,且调整槽呈一字;其中,手轮与盖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手轮套设在调节杆外侧,且手轮与调节杆相连接,以便于操作调节杆;通过螺母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母套设在调节杆的另一端,螺母与手轮相贴合,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以提升手轮的稳定性,以避免手轮从调整杆上方脱落;通过将调整槽设置在调整杆的另一端上,且调整槽呈一字,以便于通过其他工具对调节杆进行调整,使操作更便捷;通过使手轮与盖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手轮向下运动时,手轮与盖体发生刚性接触,避免产品损坏,提高产品使用年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减压阀包括:密封垫;密封垫嵌入进气通道中,且密封垫同时与阀体和阀座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密封垫嵌入进气通道中,且密封垫同时与阀体和阀座相贴合,以提高阀芯与阀体间的密闭性,避免减压阀关闭时,流体依旧从阀芯与阀体间缝隙漏出的情况产生,提高产品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减压阀包括:限位槽;限位槽设置在盖体内壁,且弹簧座嵌入限位槽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限位槽设置在盖体内壁,且弹簧座嵌入限位槽中,以实现限位槽对弹簧座的限位作用,以避免当流体压力过大弹簧座运动,使盖体内压力稳定,以确保减压阀的精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减压阀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嵌入盖体内,且密封圈与膜片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密封圈嵌入盖体内,且密封圈与膜片相贴合,提高气室内的密封性,以避免流体从阀体与膜片间的缝隙漏出,以确保气室内的压力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产品的精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减压阀包括:出气通道;出气通道设置在阀体内,且出气通道与出气口垂直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出气通道设置在阀体内,且出气通道与出气口垂直设置,以使其室内的流体缓慢排出,以保持气室内压力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新型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阀体,14膜片,16气室,18盖体,20进气口,22进气通道,24出气口,26阀芯,28限位部,30垫片,32复位弹簧,34阀座,36弹簧座,38弹簧,40预设弹簧,42螺纹孔,44调节杆,46定位槽,48压片,50手轮,52螺母,54调整槽,56密封垫,58限位槽,60密封圈和62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新型减压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减压阀,新型减压阀包括:阀体12、膜片14、盖体18、进气口20、进气通道22、出气口24、阀芯26、限位部28、垫片30、复位弹簧32、阀座34、弹簧38、弹簧38、预设弹簧40、螺纹孔42和调节杆44;阀体1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膜片14盖设在阀体12的开口端,且膜片14与阀体12围设成气室16;盖体18的一端具有阶梯状开口,且盖体18盖合在膜片14上;进气口20设置在阀体12内,且进气口20与气室16相连通;进气通道22竖直设置在阀体12内,进气通道22与气室16相连通;出气口24设置在阀体12内,出气口24与进气口20相对设置,且出气口24与气室16相连通;阀芯26嵌入进气通道22中;限位部28绕设在阀芯26外侧,且限位部28与阀体12相贴合;垫片30嵌入阀体12与限位部28之间,且垫片30与阀芯26相贴合;复位弹簧32套设在阀芯26外侧,复位弹簧32的另一端与阀芯26相贴合,且复位弹簧32的一端与限位部28相贴合;阀座34套设在阀芯26外侧,且阀座34同时与阀体12和阀芯26相贴合;弹簧38位于膜片14上方,且弹簧38与膜片14相贴合;弹簧38位于弹簧38上方,且弹簧38的一端与弹簧38相贴合;预设弹簧40套设在阀体12外侧,预设弹簧40的一端与阀体12相贴合,且预设弹簧40的另一端与膜片14相贴合;螺纹孔4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螺纹孔42设置在盖体18上;调节杆44外壁设有外螺纹,且调节杆44的一端穿过螺纹孔42后,嵌入所述盖体18内;其中,预设弹簧40的弹力等于大气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使阀体1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膜片14盖设在阀体12的开口端,且膜片14与阀体12围设成气室16,盖体18的一端具有阶梯状开口,且盖体18盖合在膜片14上,以通过气室16储存流体;其次,通过将进气口20设置在阀体12内,且进气口20与气室16相连通,进气通道22竖直设置在阀体12内,进气通道22与气室16相连通,以使流体从进气口20经过进气通道22进入气室16中;再次,通过将出气口24设置在阀体12内,出气口24与进气口20相对设置,且出气口24与气室16相连通,以使气室16内的流体从出气口24流出;再次,通过使阀芯26嵌入进气通道22中,并将限位部28绕设在阀芯26外侧,且限位部28与阀体12相贴合,以实现限位部28对阀芯26的限位作用,以避免阀芯26倾斜,导致无法对流体密封的情况产生;再次,通过使垫片30嵌入阀体12与限位部28之间,且垫片30与阀芯26相贴合,以实现垫片30对进气通道22的密封作用,以避免流体残留在进气通道22内,无法及时清除;再次,通过将复位弹簧32套设在阀芯26外侧,复位弹簧32的另一端与阀芯26相贴合,且复位弹簧32的一端与限位部28相贴合,以通过弹簧38的弹性变形,实现对阀芯26的复位作用,以实现当减压阀关闭时,阀芯26自动复位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再次,通过将阀座34套设在阀芯26外侧,且阀座34同时与阀体12和阀芯26相贴合,以通过阀座34与阀芯26接触,来实现减压阀的密封作用;再次,通过使弹簧38位于膜片14上方,且弹簧38与膜片14相贴合,使弹簧38位于弹簧38上方,且弹簧38的一端与弹簧38相贴合,以实现当弹簧38压缩时,弹簧38带动弹簧38向下运动,从而使弹簧38带动膜片14运动;再次,通过将预设弹簧40套设在阀体12外侧,预设弹簧40的一端与阀体12相贴合,预设弹簧40的另一端与膜片14相贴合,且预设弹簧40的弹力等于大气压力;以平衡气室16内的大气压力,以使弹簧38不被压缩时,膜片14不受到大气的压力,使减压阀处在趋近于绝对压力的状态;再次,通过在螺纹孔4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螺纹孔42设置在盖体18上,并在调节杆44外壁设有外螺纹,且调节杆44的一端穿过螺纹孔42后,嵌入盖体18内,以使调整杆与盖体18通过螺纹连接,以提升调整杆与盖体18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达到通过旋拧螺纹杆,来使弹簧38压缩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改变膜片14上方压力的技术效果。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使预设弹簧40的弹力与大气压力相等,通过旋拧调节杆44来压缩弹簧38,弹簧38产生的力作用在膜片14上,流体压力与预设弹簧40力相加等于膜片14上方主弹簧38力,这样输出压力就是一个绝对压力,使减压阀从-0.1MPA到正压力都可以平稳调节,从而满足用户有绝对压力调节的需要;在流体压力等于膜片14上方弹簧38的压力时,减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当流体压力继续增大,大于膜片14上方弹簧38的压力时,流体使膜片14向上运动,膜片14与阀芯26分离,阀芯26再受到压力,复位弹簧32恢复原状,阀体12与阀芯26接触,减压阀关闭,气体无法流通;本产品采用预设弹簧40结构平衡大气压,流体压力与预设弹簧40力相加等于膜片14上方主弹簧38力,这样输出压力就是一个绝对压力,从而满足用户有绝对压力调节的需要,提升产品的适用性,扩大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减压阀包括:定位槽46;定位槽46设置在弹簧38上,且弹簧38的一端嵌入定位槽46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定位槽46设置在弹簧38上,且弹簧38的一端嵌入定位槽46内,以实现定位槽46对弹簧38的定位作用,以避免弹簧38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发生偏离,导致膜片14上方压力不稳定,避免减压阀不精确的问题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减压阀包括:压片48;压片48与调节杆44相连接,且压片48与弹簧38的另一端相贴合;其中,压片48的横截面积大于调节杆44的横截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压片48与调节杆44相连接,压片48与弹簧38的另一端相贴合,且压片48的横截面积大于调节杆44的横截面积,以增大调节杆44与弹簧38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调节杆44的受力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减压阀包括:手轮50、螺母52和调整槽54;手轮50套设在调节杆44外侧,且手轮50与调节杆44相连接;螺母5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母52套设在调节杆44的另一端,螺母52与手轮50相贴合,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调整槽54设置在调整杆的另一端上,且调整槽54呈一字;其中,手轮50与盖体18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手轮50套设在调节杆44外侧,且手轮50与调节杆44相连接,以便于操作调节杆44;通过螺母5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母52套设在调节杆44的另一端,螺母52与手轮50相贴合,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以提升手轮50的稳定性,以避免手轮50从调整杆上方脱落;通过将调整槽54设置在调整杆的另一端上,且调整槽54呈一字,以便于通过其他工具对调节杆44进行调整,使操作更便捷;通过使手轮50与盖体18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手轮50向下运动时,手轮50与盖体18发生刚性接触,避免产品损坏,提高产品使用年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减压阀包括:密封垫56;密封垫56嵌入进气通道22中,且密封垫56同时与阀体12和阀座34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密封垫56嵌入进气通道22中,且密封垫56同时与阀体12和阀座34相贴合,以提高阀芯26与阀体12间的密闭性,避免减压阀关闭时,流体依旧从阀芯26与阀体12间缝隙漏出的情况产生,提高产品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减压阀包括:限位槽58;限位槽58设置在盖体18内壁,且弹簧38嵌入限位槽58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限位槽58设置在盖体18内壁,且弹簧38嵌入限位槽58中,以实现限位槽58对弹簧38的限位作用,以避免当流体压力过大弹簧38运动,使盖体18内压力稳定,以确保减压阀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减压阀包括:密封圈60;密封圈60嵌入盖体18内,且密封圈60与膜片14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密封圈60嵌入盖体18内,且密封圈60与膜片14相贴合,提高气室16内的密封性,以避免流体从阀体12与膜片14间的缝隙漏出,以确保气室16内的压力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产品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减压阀包括:出气通道62;出气通道62设置在阀体12内,且出气通道62与出气口24垂直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出气通道62设置在阀体12内,且出气通道62与出气口24垂直设置,以使其室内的流体缓慢排出,以保持气室16内压力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
膜片,所述膜片盖设在所述阀体的开口端,且所述膜片与所述阀体围设成气室;
盖体,所述盖体的一端具有阶梯状开口,且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膜片上;
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室相连通;
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竖直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室相连通;
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室相连通;
阀芯,所述阀芯嵌入所述进气通道中;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绕设在所述阀芯外侧,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阀体相贴合;
垫片,所述垫片嵌入所述阀体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且所述垫片与所述阀芯相贴合;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阀芯外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贴合,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贴合;
阀座,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阀芯外侧,且所述阀座同时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芯相贴合;
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位于所述膜片上方,且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膜片相贴合;
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弹簧座上方,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座相贴合;
预设弹簧,所述预设弹簧套设在所述阀体外侧,所述预设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相贴合,且所述预设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膜片相贴合;
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外壁设有外螺纹,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后,嵌入所述盖体内;
其中,所述预设弹簧的弹力等于大气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弹簧座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压片,所述压片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且所述压片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相贴合;
其中,所述压片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调节杆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手轮,所述手轮套设在所述调节杆外侧,且所述手轮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
螺母,所述螺母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所述螺母与所述手轮相贴合,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
调整槽,所述调整槽设置在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上,且所述调整槽呈一字;
其中,所述手轮与所述盖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嵌入所述进气通道中,且所述密封垫同时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座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盖体内壁,且所述弹簧座嵌入所述限位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入所述盖体内,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膜片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压阀包括:
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出气口垂直设置。
CN202023337761.6U 2020-12-31 2020-12-31 新型减压阀 Active CN214119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7761.6U CN214119067U (zh) 2020-12-31 2020-12-31 新型减压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7761.6U CN214119067U (zh) 2020-12-31 2020-12-31 新型减压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9067U true CN214119067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7761.6U Active CN214119067U (zh) 2020-12-31 2020-12-31 新型减压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9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1379C (zh) 减压器
JP2018071549A (ja) 高圧ポンプ
CN205190864U (zh) 一种插装式节气阀
CN214119067U (zh) 新型减压阀
CN211344151U (zh) 多弹簧减压阀
CN214946648U (zh) 一种气体减压器
CN210178941U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燃气管网的燃气调节器
CN211371392U (zh) 一种新型集成式多功能减压阀
CN217898825U (zh) 先导式呼阀
CN115183035A (zh) 一种背压阀
CN202220892U (zh) 低温组合阀
CN114396487A (zh) 一种气动隔膜阀
CN114033880B (zh) 高压氢气减压阀
JPS61244976A (ja) 流体遮断開放器
CN212273175U (zh) 一种易调节的高精度低压减压阀
CN211117836U (zh) 一种液化气减压阀
JP4575790B2 (ja) 薬液弁
CN203549041U (zh) 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CN217713780U (zh) 一种背压阀
CN218913869U (zh) 一种弹簧式内置平衡装置
CN100398890C (zh) 无动力机械反馈式供气流量自动调节阀
CN214222123U (zh) 气控减压阀
CN203549038U (zh) 内取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CN110701352A (zh) 一种负压运行的燃气调压阀
CN214197433U (zh) Vsr-12l减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